直肠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技术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技术一、协议方信息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疗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治医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治疗目标和原则11 治疗目标通过放射治疗,旨在控制直肠癌的局部肿瘤生长,减少肿瘤细胞的数量,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11 治疗原则放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肿瘤分期等因素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同时,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三、治疗前评估2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症状的特点、既往治疗情况等。
211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盆腔等部位,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活动度等情况。
212 影像学检查包括盆腔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以明确肿瘤的范围、侵犯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21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214 病理诊断通过活检或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
四、治疗方案31 放射治疗技术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技术,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等。
311 照射范围确定照射的靶区,包括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以及可能存在的亚临床病灶。
312 照射剂量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照射剂量。
313 治疗次数和时间制定合理的治疗次数和治疗时间间隔,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14 同步化疗在放射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会联合使用化疗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
五、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1 患者准备患者在治疗前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的睡眠。
治疗期间应按照医生的要求保持固定的体位,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直肠癌放疗多久肿瘤会缩小,治疗方法

直肠癌放疗多久肿瘤会缩小,治疗方法直肠癌是指肛门以上15-20厘米内的直肠黏膜或全层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该疾病常常在临床上被诊断为肛门直肠癌,约占恶性肿瘤的5%~6%,是多种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目前,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而放疗是其中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那么放疗多久才能让肿瘤缩小?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直肠癌放疗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您对该疾病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一、直肠癌放疗多久肿瘤会缩小?1. 放疗时间直肠癌放疗通常为生物学等效剂量(BED)50.4~54.0 Gy。
一些研究表明,单纯放疗组6月无进展生存率为70%左右,而与手术联合治疗(即术前放疗或术后放疗)后的生存率可达到80%左右。
放疗时间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进行调整。
在中高风险患者中,4周的放疗方案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这种治疗方案的效果通常在放疗结束后的6个月内得到体现。
一些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放疗,3-4个月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时间。
2. 放疗反应直肠癌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患者的肿瘤都能够有效缩小。
一些患者可能会对放疗产生过度反应,如皮肤破裂和排便困难等,甚至需要中止治疗。
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对放疗不敏感,肿瘤的缩小非常缓慢。
因此,放疗的效果也需要根据不同患者及其病情进行评估和调整。
二、直肠癌放疗的治疗方法直肠癌放疗通常包括两种治疗方法,即单纯放疗和与手术联合治疗。
1. 单纯放疗单纯放疗主要是针对早期直肠癌或一些年龄较大、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的治疗。
对于已经转移或转移风险较高的患者也可以进行单纯放疗。
放疗的时间和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反应而定。
对于一些放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采用化学治疗或靶向治疗等辅助手段。
2. 与手术联合治疗与手术联合治疗通常是指术前放疗或者术后放疗。
术前放疗可以帮助缩小肿瘤尺寸、降低复发率并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
而术后放疗主要是针对有高复发可能性或切除病灶不完整的患者,可以帮助杀灭残留癌细胞并降低复发率。
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MRI检查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200120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医学影像科 通信作者:张蕾,Email:Zhanglei4302@hotmail.com
是直肠癌瘤周血管内出现癌栓。EMVI是肿瘤细胞 离开原发灶向远处转移的第一步,依赖于肿瘤自身 的新生血管形成[4],直肠壁内原有的血管内皮细胞 受到肿瘤细胞分泌的多种血管源性因子[包括血管 内皮生长 因 子 (VEGF)、血 小 板 衍 化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子(PDECGF)、血管生成素(ANG)、凝血酶敏感 素(TSP)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的影响而分 化、迁移形成新 的 微 血 管 系 统[56],新 生 血 管 逐 渐 与 肠壁内外血管形成侧枝循环,脱离原发部位的肿瘤 细胞随新 生 血 管 向 周 围 迁 移,首 先 到 达 肠 壁 外 的 中、小静脉,其后是较大静脉,并沿途侵袭穿透基底 膜 向 周 围 间 质 浸 润 性 生 长,从 而 造 成 直 肠 癌 EMVI[6]。基质金属 蛋 白 酶 (MMP)是 涉 及 肿 瘤 细 胞穿透基底膜过程的一种特定酶,MMP 的一般功 能是降解蛋白多糖和基质糖蛋白[7]。有研究显示, MMP7的过度表达发生在致癌级联效应的早期阶 段,即从正常黏膜发展到腺瘤的阶段[8]。上述转移 过程类似于“陆路”方式转移,另一种方式是血管腔 内游离的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等聚集形成小癌栓,这 样有利于肿瘤细胞更好地耐受机体的抵抗和清除, 提高肿瘤细胞向远处转移的成功率[6,9],类似于“水 路”方式 转 移。 不 断 有 肿 瘤 细 胞 通 过 “陆 路 ”或 “水 路”方式 向 远 处 转 移,从 而 在 继 发 部 位 不 断 增 殖 形 成肿瘤细胞转移灶[6],其可诱发新一轮血管形成,如 此反复形成递增链式反应[10]。
复发直肠癌治疗的进展2024

复发直肠癌治疗的进展2024摘要近年来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得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复发率明显下降,但仍有2.4%~10.0%的直肠癌患者存在手术后局部复发,即局部复发直肠癌(L R RC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是唯一可能治愈L R RC的方法。
近10年来,伴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会诊制度的普及和医学影像学及外科技术的巨大进步,L R RC的治疗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充分准确的术前评估、个体化的术式选择显著地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多学科模式下合理的新辅助放化疗+充分的手术切除范围提高了RO切除率,让L R R C 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预后。
此外,更科学的术后护理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本文对近些年L R RC治疗上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发病率第三位的恶阳忡瘤[1 1有7.7%的直肠癌患者会在术后发生局部复发[2]。
局部复发直肠癌(locally recurrent rectal cancer, R RC)指直肠癌根治术后,在原发部位及其周围残余肿瘤细胞的继续发展,不伴远处复发。
复发肿瘤与原发肿瘤有高度的生物学相似性,可以认为其为原发灶的残余复发[3 1一、R RC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更为准确在过去,影像学技术的限制可能导致患者的术前肿瘤分期不准确,极大阻碍了复杂盆腔手术的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经直肠超声内镜、CT、MRI已被常规应用于直肠癌的术前影像学分期。
经直肠超声内镜能够准确评估肿瘤在肠壁内的浸润深度。
借助直肠内镜超声引导下的活检,是病理学确认LRRC诊断最重要的方式[41在上个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32排或者64排CT仍然是各大医疗中心的主力影像学装备。
近年来,随着高清256排CT的全面推广,CT扫描结果更为准确。
同时配合三维重建技术,使手术医师能够在手术之前获得肿瘤局部侵犯的范围、程度等准确信息。
此外,准确的CT定位还可以用千放射性粒子1251的植入[5 1与CT比较,MRI对软组织分辨力更高,对LRRC的诊断准确率显著较高[61相较千传统的MRI检查的一般序列,弥散加权成像在MRI诊断LRRC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
直肠癌放疗后多久肿瘤会变小,治疗方法

直肠癌放疗后多久肿瘤会变小,治疗方法一、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中大部分患者由于发现及时,及时手术和化疗等治疗方法,预后相对较好。
但是,对于一些晚期患者和高风险患者,需要进行放疗治疗。
那么,在进行放疗治疗之后,多长时间肿瘤会变小?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二、直肠癌放疗后多久肿瘤会变小放疗可以通过加速癌细胞的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来起到治疗作用。
但是,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据研究,虽然放疗治疗可以促使直肠癌的体积缩小,但时间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放疗开始后1个月左右,直肠癌便会开始发生体积缩小,这一效果持续时间一般为3-6个月。
因此,如果患者进行放疗治疗之后,医生要及时检查肿瘤大小,以便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直肠癌放疗的治疗方法放疗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放疗治疗方式。
1. 预操作放疗治疗前放疗一般用于 III 期至ⅣA期的直肠癌患者,通过预先促使瘤体缩小,增加肠道负荷容忍,从而为手术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
2. 术后放疗手术后放疗主要应用于患者手术后、有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切缘阳性、 III 期至ⅣA期和ⅣB期直肠癌患者。
3. 放疗化疗联合治疗这一治疗方式可以促使癌细胞的凋亡速度增快,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部分 III 期至ⅣB期,以及转移灶比较严重的直肠癌患者,放疗化疗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四、直肠癌放疗的注意事项1. 科学饮食患者应该适量进食,分几次进食,避免过度饮食刺激胃肠道,患者在进餐之前应该充分休息和咀嚼食物。
2. 合理用药对于放疗过程中的疼痛和反应,应该按照医生给出的用药说明进行药物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损害。
3. 心理疏导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应充分理解自己的病情,相信自己,遇到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协助。
4. 防止感染直肠癌放疗会影响免疫力,增加患者感染风险。
因此,患者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M1
任何N
任何T
Ⅳ期
M0
N2
任何T
M0
N1
任何T
Ⅲ期
M0
N0
T4
M0
N0
T3
Ⅱ期
M0
N0
T2
M0
N0
T1
Ⅰ期
M0
N0
Tis
0期
TNM分期(UICC,1997)
术前分期
TNM分期和Dukes分期的比较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全世界每年以2%速度上升 中国上海每年以4.2%速度上升
发病率与死亡率
15.5%
1990比1985年增加
14.3%
18.4%
1985比1980年增加
>10万
78.3万
1990年
9.12万
67.75万
1985年
7.98万
57.21万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流行病学 术前分期 外科治疗 辅助治疗
内容提要
临床流行病学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趋势老龄化 性别构成改变 发病部位趋向近侧大肠 遗传与大肠癌 多原发大肠癌 大肠癌与糖尿病 大肠癌与吸烟
发病率与死亡率
全世界结肠癌平均发病率
直肠癌平均发病率
男: 16.6 / 10万 女:14.7 / 10万
多原发大肠癌
大肠癌与糖尿病
大肠癌高发区糖尿病也高发 —— 病因相似 上海 大肠癌病人糖尿病检出率 17.6% (胃癌伴糖尿病 6.3%)
大肠癌与吸烟
吸烟的前20年与大肠小腺瘤有关 20年以上与大肠大腺瘤有关 妇女吸烟与结肠癌关系——诱发时间35年
结肠癌增加显著,直肠癌也增加
直肠癌手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综
中 医 研 21年3 第1卷 第7 总 5 期) 外 学 究 02 月 0 期( 第1 9
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 原因。 目前 主张以手 术治疗为主 的综合 治疗措施 , 中术前放疗为关键步骤之一 , 文就 结合 国内外新 进展 对 其 本
直肠 癌 的 术 前放 疗进 行 综合 叙 述 。
【 关键词 】 直肠癌 ; 术前放 疗 ; 研 究进展
直肠 癌 的发病率 逐年 升高 , 手术 切除 为该病 的首选 治疗 方
[ ] 团结 , 1赵 李志 霞. 术前短 期放 射 治疗在进 展期 中低位 直肠癌
治疗 中的应用 [ ] 国际外科杂志 ,07,4 1 ) 7 3— 5 . J. 2 0 3 ( 1 :5 76 [ ] 少民. 2林 局部 晚期 直 肠癌 术前 放 疗的 临床研 究[ ] 山 东医 J.
药 ,0 15 ( ) 8 9 . 2 1 ,1 8 :9— 0
瘤有肠系膜 、 盆腔 淋巴结转移 , 不伴 远处 转移 。 且 3 术前放疗较单纯手术治疗优点
辅助放疗以缩小肿瘤体 积 , 降低手术 风险 , 提高手 术切 除率 。而 且术前放疗可明显提高地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 , 提高 了患者 的 生存质量 。在放疗的同时可辅助一定的化疗 , 增强降期及 保肛作
1% 一4 % , M 应 用 于 临 床 后 , 部 复 发 率 降 至 1 % 一 5 5 T E 局 0
1 5% -J 4
。
瑞典直肠癌试验 ( R T 显示随访 5年局部复发率 术前 SC)
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新进展

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新进展摘要:中国的大肠癌以直肠癌占大多数,同时低位直肠癌多见,临床上,中下段直肠癌的治疗难点包括肛门保留、膀胱和性功能的损害及局部复发率高。
而Miles手术一直以来都是中、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肛门改道手术十分常见。
由于肛门的位置与功能,器官功能的保全与生存质量的改善对于患者来说同样重要。
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而言,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运用显得尤其重要。
近年来临床逐渐以新辅助治疗作为低位直肠癌治疗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介绍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进展及相关研究热点。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进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日益西方化,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我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点直肠癌比结肠癌比例高,约为1.5:1;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约占60%;临床分期偏晚,50%的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即为中晚期。
直肠为大肠的终端,下界由齿状线与肛管分界,上端相当于第三骶椎水平与乙状结肠相连,长度约为12-15cm。
通常直肠分为3段:齿状线上5cm为直肠下段,5-10cm为中段,10-15cm为上段,肿瘤位于不同区段可进行不同手术术式[1]。
临床低位直肠癌的传统根治性手术治疗,尽管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对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升,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在生活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终生人工造瘘口带来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低位直肠癌在临床中的治疗不仅需要追求治愈,更关键是要在疾病控制治愈同时,可以将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毒性、并发症尽量减少,确保患者的正常器官功能[2]。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可以采用术前放射治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可以降低复发率[3],在近年来手术治疗技术及药物的飞速发展下,临床医生的实际治疗方案确定,也会与患者病症情况为依据做出决策,选择个体化新辅助治疗方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实现治疗损伤平衡[4]。
接下来将对近年来临床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1 新辅助治疗优点1.1 肿瘤术前T降期肿瘤在降期及缩小均作为新辅助治疗方法获得显著疗效的基础,研究表示,术前放化疗后直肠癌肿呈T分期下降,从形态学上部分肿瘤已经完全消失,明显减少淋巴结转移数目,对直肠癌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能够明显提升直肠癌的切除率及RO切除率[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8, 8(1), 59-63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8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18.81011Advances in Radiotherapy for LocallyAdvanced Rectal CancerXiaomeng Ji1, Zhenzhen Han2, Shengli Yuan2*1Medic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2Department of Oncology,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Feb. 7th, 2018; accepted: Feb. 21st, 2018; published: Feb. 27th, 2018AbstractRadiotherapy (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which reduces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 in combination with surgery and improves sur-vival of rectal cancer. The timing of radiotherapy, the way of radiotherapy, the needs of radiothe-rapy for T3N0M0 rectal cancer, the timing of surger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not only the basic role of RT but also the associated with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detail.KeywordsRectal Neoplasms, Radiotherapy, Advanced, Chemoradiotherapy直肠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纪晓萌1,韩真真2,袁胜利2*1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科,山东青岛收稿日期:2018年2月7日;录用日期:2018年2月21日;发布日期:2018年2月27日摘要放射治疗作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手术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总生存率。
近年来多项研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放疗疗效、放疗方式、T3N0M0患者是否都需要放疗及放疗与手术时间间隔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本篇综述除讨论放疗的基本作用,并对上述研究热点做出总结分析。
*通讯作者。
纪晓萌等关键词直肠肿瘤,放射治疗,进展期,同步放化疗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
2017年结直肠癌的新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为135,430和50,260例[1]。
我国直肠癌约占结直肠癌的60%以上[2],且就诊时大多数直肠癌患者处于局部病变进展期。
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的基石,但单纯的手术治疗疗效较差,且局部复发率较高。
近年来,放射治疗(radiotherapy, RT)在局部晚期(T3或N+)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LARC)中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手段,放疗联合手术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local recurrence rate, LRR),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3]。
本综述在简要提及放疗的基本作用的同时,也将详细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并对直肠癌放射治疗的研究热点做出总结分析。
2. 放射治疗基本作用放疗作为辅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能否降低LRR。
1990年国家癌症研究所共识声明建议联合使用RT 和5-氟尿嘧啶(5-FU)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4]。
共识声明基于一些国家随机研究[5],结果显示辅助放疗联合5-FU为基础的化疗使盆腔复发率降低。
目前放疗主要有两种方式:常规分割的长程放疗(long-course radiotherapy, LCRT),总剂量为45~50 Gy,每次1.8~2 Gy,每日1次,每周5次,持续5~6周;短程放疗(short-course radiotherapy, SCRT):总剂量为25 Gy,每次5 Gy,每日1次,连续5日。
瑞典直肠癌试验[6]对比术前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提示术前放疗对控制局部复发率有效(12% vs 25%, p < 0.001),并且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46% vs 39%, p < 0.03)。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LRR已显著降低,放疗的地位受到了冲击,手术前后是否放疗存在争议[7] [8]。
荷兰直肠癌试验研究[9]对比单纯TME和术前SCRT + TME的疗效,结果显示术前SCRT + TME在II期和III期直肠癌中LRR显著降低(2% vs 8%, p <0.05),Stockholm TME研究也验证了相同的结果[10] [11] [12]。
伴有高危因素的直肠癌患者仍推荐进行放疗,如环周切缘(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CRM)阳性、淋巴血管间隙浸润、较高的淋巴结分期、肠壁外血管浸润和低位肿瘤者。
医学研究理事会CR07 [13]通过对1350例患者的研究表明,对于可行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短期术前放疗与CRM阳性患者行术后选择性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 CRT)相比,LRR 降低(4.7% vs 11.50%, p < 0.0001)。
术前放疗使局部复发的相对危险降低了61% (HR = 0.39,95% CI:0.27~0.58, p < 0.0001)。
3. 放疗时机的选择理论上讲,术前放疗具有生物学上的优势,完整的血管和较高的氧合状态可以提高放射敏感性,提高肿瘤切除率和保肛率,而术后放疗的益处包括局部复发高风险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和/或病理发现来验证。
近年来影像技术的进步使得术前临床分期更加准确,从而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放疗也得到广泛应纪晓萌等用。
三项随机研究比较了术前同步放化疗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14] [15][16][17],两项试验因入组缓慢被迫提前终止。
德国CAO/ARO/AIO 94试验[16]是其中最经典的研究,共纳入823例cT3-4或N +直肠癌患者,平均随访时间近4年,分别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或术后同步放化疗,手术均采用TME。
术前组剂量为50.4 Gy/28 f,术后组为50.4 Gy/28 f,瘤床补量540 cGy,两组同步化疗是5-FU静脉滴注(1000 mg/m2/d,d1-5,第1和第5周),结果显示术前放疗组LRR较低(6% vs 13%, p = 0.006),且保肛率高(19% vs 39%, p = 0.004),急性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两组DFS (68% vs 65%, p = 0.32)和OS(76% vs 74%, p = 0.80)无差异。
另外两项随机研究也报道了术前放疗效果良好,但与德国CAO/ARO/AIO 94试验的某些方面有所不同,NSABP R-03试验[17]术前放化疗组与术后放化疗组LRR(10.7% vs 10.7%, p = 0.693)和保肛率(47.8% vs 39.2%, p = 0.2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的DFS(64.7% vs 53.4%, p = 0.011)明显提高。
而韩国研究报道了术前放化疗具有较高的保肛率(68% vs 42%, p = 0.008),但LRR(5% vs 6%, p = 0.335)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4] [15]。
4. SCRT还是LCRT?较长的治疗时间和间隔时间将提供足够的时间使肿瘤明显退缩和降期,LCRT具有更高的保肛率,更高的分割数将促进正常组织和器官损伤的修复,降低并发症。
一项波兰的随机临床研究[18]共入组200名T3-4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比较了术前短分割(5 × 5 Gy)和常规分割放化疗(50.4 Gy/28 f,同步5-FU化疗)的疗效,后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较高(16.1% vs 0.7%, p = 0.017),而LRR (15.6% vs 10.6%, p > 0.05)、DFS (55.6% vs 58.4%, p > 0.05)、OS (66.2% vs 67.2%, 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Ngan等[19]报道入组326名患者,研究设计与波兰试验相同,结果同样表明两组LRR(7.5% vs 5.7%, p = 0.51)、OS (74% vs 70%, p = 0.62)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没有证据表明一种治疗方式比另一种治疗方式要差,建议基于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偏好而定。
尽管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20] [21],但肿瘤位于远端直肠并接近肛门括约肌,或者是局部晚期cT4或CRM阳性病变依然推荐LCRT进行保肛并完全切除肿瘤。
5. T3N0直肠癌患者是否都需要放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区分肿瘤的病理和临床分期。
在病理分期T3N0肿瘤病例中,北美的三个随机研究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可能过度,因为放疗对局部复发、无病生存或总体生存没有明显影响[22]。
目前标准手术模式TME使LRR大大降低,一部分pT3N0M0直肠癌患者在单纯手术或手术联合化疗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但对高危因素如CRM阳性、淋巴管浸润和分化差的患者实施放疗是合理的。
而临床分期cT3N0M0肿瘤患者却截然相反。
近年来,术前CRT后再行手术治疗被广泛用作LARC的治疗标准,只在一些欧洲国家推荐SCRT后行手术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