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

合集下载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4)磷钙土矿磷钙土是由磷灰石组成的海底自生沉积物,按产地可分为大陆边缘磷钙土和大洋磷钙土。

它们呈层状、板状、贝壳状、团块状、结核状和碎砾状产出。

大陆边缘磷钙土主要分布在水深十几米到数百米的大陆架外侧或大陆坡上的浅海区,主要产地有非洲西南沿岸、秘鲁和智利西岸;大洋磷钙土主要产于太平洋海山区,往往和富钴结壳伴生。

磷钙土生长年代为晚白垩世到全新世,太平洋海区磷钙土含有15%—20%的P2O5,是磷的重要来源之一。

另外,磷钙土常伴有高含量的铀和稀土金属铈、镧等。

据推算,海区磷钙土资源量有3000亿吨。

人类对深海的探索和研究相对于探索地球表面来说才刚刚开始,随着人类新需求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我们对深海的不断探索,还会在深海底发现更多新的矿产、新的资源。

人类对大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及磷钙土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估计到2020年左右才能实现。

二、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1.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滨海砂矿的开发起步早,但规模有限我国滨海砂矿种类较多,已发现60多种矿种,估计地质储量达1.6万亿吨。

根据现有技术经济条件,目前大多数具有工业价值的滨海砂矿都有开采,但开采规模有限,规模较大的主要有钛铁矿、锆石、金红石、钛铁矿、铬铁矿、磷钇矿、砂金矿、石英砂、型砂、建筑用砂等10余种。

(2)海洋油气开发已成重点,但主要局限在浅水区海洋油气资源在海底矿产资源中勘探开发的规模最大,价值最高,但起步较晚。

自60年代开始,我国已在近海发现了7个大型含油气盆地,估计石油资源总量约26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

海洋油气的开发价值主要由开发成本和油价等因素决定。

海上油田的建设成本约为陆上的3—5倍,但由于海上油田储量一般比较大,单位成本并不算高;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中长期维持高位,使得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渤海是中国第一个开发的海底油田。

渤海大陆架是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大部分新生代沉积物厚达4000米,最深达7000米。

海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专家 张健

海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专家 张健

海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专家张健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
【年(卷),期】2018(30)4
【摘要】张健,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016年被聘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与开采专家,现任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采油总师;2014年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总页数】1页(P212-212)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海洋石油;专家;开采;高级工程师;高分子化学;国家科技部;物理专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9
【相关文献】
1.基于海洋油气开采设施的海洋新能源一体化开发技术 [J], 白玉湖;李清平
2.乌克兰专家就解决哈国油气田开采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建议 [J], 李付岩
3.海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专家朱江 [J],
4.海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专家胡光义 [J],
5.海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专家张金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中国石油海上油气田开发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研究

基于中国石油海上油气田开发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研究

基于中国石油海上油气田开发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研究万 方1 苏 倩1 刘原实1 钱 亮2(1.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工程设计院;2.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摘 要:工程造价是海上油气田开发建设的决策关键,而中国石油在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领域仍未形成体系。

本文梳理了国家、行业及石油企业海洋工程造价相关标准文件,阐述了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的现状与问题,并进一步定义、研究了海上油气田开发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的意义、重要性和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进而结合中国石油海上油气田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的实践,初步分析了该项工作的意义与收获,并进一步展望了海洋工程造价标准化的发展与未来。

关键词:海上油气田开发,海洋工程,工程造价标准化,标准化体系Research on Standardization Based on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inOffshore Oil & Gas Development of CNPCWAN Fang 1 SU Qian 1 LIU Yuan-shi 1 QIAN Liang 2(1.Offshore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NPC Offshore Engineering Co., Ltd.;2. China Huanqiu Contracting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HQC )Abstract: Engineering cost is ke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fields. However, CNPC has not formed a system in the field of standardization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standard documents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of relevant countries, industries and petroleum enterprises, review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and defines and studi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Furthermor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standardization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fields of CNPC,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harvest of this work, and further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cost standardization.Keywords: offshore oil & gas development, offshore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cost standardization,standardization system作者简介:万方,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工程经济所副所长、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工程造价与工程经济工作方向。

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

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

世界及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现状据预测,全球陆上的油气可采年限约为30-80年。

随着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加,进入21世纪,世界随之步入了石油匮乏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后石油时代”。

业内专家表示,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丰富的资源现状让全世界再次将目光瞄准了海洋这座石油宝库。

据统计,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会提高到35%。

2009年海洋天然气产量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31%,预计2020年,这个比例会提高到41%。

目前,深水和超深水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开采的重点领域。

TSC海洋集团董事长蒋秉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海洋石油方面,过去十几年世界上新增的石油后备储量、新发现的大型油田,有60%多来自海上,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深海。

”中国的沿海大陆是环太平洋油气带的主要聚集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储量,据预测,中国海洋油气的资源量达数百亿吨。

作为全球石油消费第二大国,2009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因此,加快中国海洋石油工程业务的发展已势在必行。

一、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及储量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估,世界(不含美国)海洋待发现石油资源量(含凝析油)548亿吨,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78.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待发现油气资源量的47%和46%。

因此,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测前景良好。

世界海洋油气与陆上油气资源一样,分布极不均衡。

在四大洋及数十处近海海域中油气含量最丰富的数波斯湾海域,约占总储量的一半左右;其余依次为: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海域、北海海域、墨西哥湾海域、中国南海以及西非等海域。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但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约占30%。

两极大陆架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俄罗斯海洋油气资源的80%以上聚集在其北极海区域,为1000亿–1200亿吨油当量。

国内海上边际油气田开发模式研究

国内海上边际油气田开发模式研究

国内海上边际油气田开发模式研究李长伟1.概述近年来,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边际油气田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中国近海已探明但未开发的多数海上油气田也是边际油气田。

边际油气田是指那些采用常规技术和实施方案不能经济有效地进行开发的油气田,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预定的最低经济指标而可以开发的油气田。

边际油气田开发的关键在于其经济性,而较小的储量、适用技术的缺乏和有无基础设施的依托等是评估其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储量小要求采用简易设施进行开发,而简易设施与常规技术和相关法规的冲突需要发展新的适用技术来解决。

由于海上油气田投资高、操作成本高,因此在同等的地质条件下,海上不能经济有效开发的边际油田相对比陆上要多。

因此研究并促成中国海域的边际油气田的开发,意义是十分巨大的,是保证原油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

2.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模式采用什么样的简易设施是由边际油气田的总体开发模式来决定的。

实际上,海上边际油气田的总体开发模式有多种形式,尤其从浅水到深水、从固定平台到浮式平台,开发方案和平台型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任何油气田的开发都会围绕着其经济性、安全性和操作性来确定总体开发模式。

目前边际油气田的总体开发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可依托模式和无依托封闭模式。

可依托模式是指距现有油气田设施较近,并利用现有设施进行开发的模式,反之为无依托封闭模式。

典型的可依托模式为“三个一”模式,即“一条海底管线+一条海底电缆+一座简易平台”。

无依托封闭模式要求具有自储油的功能,为节省费用,采用可重复利用或可移动式平台设施。

对于距离已开发油气田距离较远、无法依托已开发油气田设施的、孤立的小型边际油气田,可以采用可移动式的,集生产、动力、储油、外输、生活为一体的小型生产装置的开发模式。

3.国内海上边际油田的基本状况经对国内海上原油储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约1/3为在生产油田,还有约1/3为在评价和在建设油田,另有1/3为待评价油田或构造。

这1/3的待评价油田或构造作为难以经济有效开发的地下资源,构成了中国近海油气田开发所表3-1 中海油地质储量构成3.1 简易平台采用简易平台技术是国内开发边际油田的有效手段之一。

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及平台选型

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及平台选型

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及平台选型
谢彬;张爱霞;段梦兰
【期刊名称】《石油学报》
【年(卷),期】2007(28)1
【摘要】介绍了国外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状况,对国外典型的深海油田开发工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根据国内海洋工程资源现状、技术与装备状况以及南海的环境条件,提出了适宜中国南海深水油田开发的工程模式。

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国际上所应用的不同种类的深水钻井及采油平台,分析了各类平台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状况,提出了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平台结构选型的方案,并探讨了我国深水平台技术研究的重点攻关方向。

【总页数】4页(P115-118)
【关键词】中国南海;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钻井船;张力腿平台;半潜式平台
【作者】谢彬;张爱霞;段梦兰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52
【相关文献】
1.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与南海油气开发方案探讨 [J], 方新强
2.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及其在我国南海的适应性探讨 [J], 刘杰鸣;王世圣;冯玮;
喻西崇;芦文生
3.巴西深水盐下油田开发工程模式探讨及对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的借鉴意义[J], 王忠畅;杨天宇;陈晶华;尹丰
4.深水导管架开发南海油气田工程方案探讨及关键技术研究 [J], 毛志豪;张海龙;栗振宁;穆瑞喜;陈超波;全红雷
5.深水导管架开发南海油气田工程方案探讨及关键技术研究 [J], 毛志豪;张海龙;栗振宁;穆瑞喜;陈超波;全红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案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案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

3. 培养学生关爱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

2. 中国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

3. 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难点1. 中国海洋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2. 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案例分析题。

3. 准备小组讨论话题。

六、教学内容1. 中国海洋资源的概述海洋资源的定义中国海洋资源的特点2. 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海底沉积物资源3. 中国海洋资源的分布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分布远海地区海洋资源分布4. 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产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5. 中国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海洋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6. 案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功案例案例一:舟山渔场开发案例二:海上油气田开发案例三:滩涂养殖业发展7. 案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保护的实例案例一: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案例二: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案例三:海洋环境监测与管理8. 小组讨论:如何实现中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讨论议题: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讨论议题: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讨论议题: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展望未来中国海洋资源的发展趋势10.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实践作业:调查身边的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研究性作业:探讨一种新型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前景六、教学内容1. 中国海洋资源的概述海洋资源的定义中国海洋资源的特点2. 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海底沉积物资源3. 中国海洋资源的分布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分布远海地区海洋资源分布4. 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产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5. 中国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海洋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六、教学内容6. 案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功案例案例一:舟山渔场开发案例二:海上油气田开发案例三:滩涂养殖业发展7. 案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保护的实例案例一: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案例二: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案例三:海洋环境监测与管理八、教学内容8. 小组讨论:如何实现中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讨论议题: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讨论议题: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讨论议题: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10.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实践作业:调查身边的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研究性作业:探讨一种新型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前景十、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提问与回答、小组讨论表现等。

四大近海油气田分布在哪里,开发状况如何

四大近海油气田分布在哪里,开发状况如何

四⼤近海油⽓⽥分布在哪⾥,开发状况如何中海油在我国海上拥有4个主要产油⽓地区: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东海。

渤海油⽓⽥:⾯积58327平⽅公⾥,是我国第⼆⼤产油区,能源储量居全国之冠。

现已发现油⽓⽥和含油⽓构造72个,是⼀个含油⽓资源⼗分丰富的第三系沉积盆地,也是我国主要的⽯油⽣产基地。

渤海⽯油资源量76.7亿吨,天然⽓资源量1万亿⽴⽅⽶。

⽬前,获得原油探明储量8.6亿吨,探明天然⽓储量272亿⽴⽅⽶。

主要代表性油⽥有绥中36-1、秦皇岛32-6和蓬莱19-3。

渤海海上油⽓区由陆上辽河拗陷、黄华拗陷、济阳拗陷的向海延伸部分与渤中拗陷所组成,其有效勘探⾯积为5.1万平⽅公⾥。

渤海沉积盆地的基底是前震旦系变质岩,其上沉积了上元古界、古⽣界、中⽣界和新⽣界地层,其累积厚度近 2万⽶,其中新⽣界约l万⽶。

1958年开始勘探,⽬前已发现海四、埕北、428西、428东、427、渤中28—1、渤中34—2、渤中34—4、绥中36—1油⽥和锦州20—2凝析油⽓⽥等10个油⽓⽥及近20个含油⽓构造。

⽯油地质储量约3亿吨,天然⽓地质储量约200多亿⽴⽅⽶。

1988年产油量为41万吨,采⽓量为1387万⽴⽅⽶。

由此可见,渤海海上⽯油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我国第⼀个海上油⽥。

渤海是⼀个油⽓资源⼗分丰富的沉积盆地,海上油⽥与陆上的胜利、⼤港和辽河三⼤油⽥⼀起构成我国第⼆⼤产油区。

渤海海上⽯油是我国海洋⽯油开发的先驱,在全国六⼤海洋油⽓沉积盆地中,物探⼯作开展最早、钻井数⽬最多、已建成的固定⽣产平台占全国同类平台总数的90%以上。

其中,埕北油⽥是我国第⼀个按国际标准建造的海上⽯油⽣产基地,产量⼀直居全国海洋⽯油产量之⾸。

南海东部油⽥:长期稳产⾼产,截⾄2019年累计⽣产油⽓3亿吨油当量。

油⽥发展36年来,在南海东部13.1万平⽅公⾥的“蓝⾊国⼟”上,创造了连续24年油⽓年产量超千万⽴⽅⽶的纪录,源源不断的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为粤港澳⼤湾区发展注⼊不竭动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
储运3班张婉2015010928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
中国近海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7个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60多个含油、气构造,已评价证实的油、气田30个,石油资源量8亿多吨,天然气1300多亿立方米。

其中,石油储量上亿吨的有绥中36—1(2亿吨),埕岛(1.4亿吨),流花11—1(1.2亿吨),崖城13—1气田储量800—1000亿立方米。

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

而当时中国海洋石油探明程度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上述中国海洋的油气资源中,70%又蕴藏于深海区域。

近海油气勘探开发
自2005年来,我国近海油气开采勘探进入高速高效发展时期。

尽管勘探工作一度遭遇了挫折,但长期的研究和勘探实践均表明中国近海盆地仍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

因此,我们转变了勘探思路, 首先鼓励全体人员坚定在中国近海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信心,并以此为指导思想, 加大了勘探的投入, 狠抓了基础研究和区域评价, 通过科学策和合理部署, 依靠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勘探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 年以来, 共发现了20余个大中型气田, 储量发现迅速走出了低谷, 并自2007年以来达到并屡创历史新高, 步入了高速、高效发展的历史时期, 实现了中国近海勘探的再次腾飞。

其中, 渤海海域以大面积精细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通过区域研究, 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特征的全面再认识促成了储量发现的新高峰; 南海东部的自营原油勘探获得了恩平凹陷和白云东洼的历史性突破, 有望首次建立自营的独立生产装置; 南海西部的天然气勘探也取得重要进展。

2005年以来, 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不但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 步入“上半年拿储量,下半年拓展新区”的良性循环; 同时, 基于扎实的基础研究, 在大幅度增加工作量的情况下, 保持了较高的商业成功率, 原油和天然气勘探齐头并进, 各个海域全面开花。

近来, 中国近海累计发现了20余个大中型油气田, 新增原油地质储量近20亿m3, 天然气近5 000 亿m3。

我们在渤海海域发现一大批大中型优质油气田, 逐渐改善了以往稠油为主的储量结构; 中国近海的成熟区勘探不断获得新的发现, 确保了油田高产、稳产; 勘探新区新领域不断拓展, 揭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深水勘探继荔湾3- 1重大突破后, 喜获千亿立方米大气田。

渤海发现一批大中型优质油气田, 逐渐改善了储量结构。

近年来, 在渤海地区全面覆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 我们着重加强了区域研究,创新了地质认识,转变了勘探思路, 新发现一批大中型高产优质油气藏, 新增石油地质储量近14亿m3, 其中稠油仅占其中20%, 改变了过去以稠油为主的储量结构, 并有效地提高了整体产能。

可见前些年,我国在近海油气田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绝大多数在浅海,我国在深海油气田开发上遇到了重重难关。

深海油气田开发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消耗的递增和陆地原油开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领域内的油
气勘探开发已成为新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原油的勘探由陆地转移到海洋中。

“到2020年,中国将具备深海油气田的完全独立开采能力。

”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工程首席专家张大刚这样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他说,中国南海油气田开采在探勘装备方面已经具备实力,目前主要是攻克深水区开采难题。

技术上的成熟将为中国在南海油气田开采打下基础。

2015年30日,张大刚在2015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做了题为“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的进展及远景”的主题报告。

会后,他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专访。

他表示:“中国在南海开发油气田如果可以早起步10年,比如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就不会是如今相对落后的现状。

海洋技术不是一天能够发展起来的。

”张大刚还说,从本世纪初,中国“三桶油”才开始在南海进行深水油气田的开发。

技术、资金以及国家导向是开发起步晚的主要原因。

为了不落后,只能看着自己深海域的油气田被周边国家开采,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深海石油勘探计划,根据我国海洋石油2015年远景规划,在未来5年内,我国将有30多个油田待开发,需建造70多座平台,新建或改装10多艘FPSO,同时,采油平台的导管架、采油平台的各种配套设备的需求量也会进一步加大,海洋石油工程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9日中国启用的第六代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开钻水域在中国南海水域距香港东南320公里处,开钻井深1500米。

“海洋石油981”2008年开工建造,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达1万米,平台自重超过3万吨。

从船底到井架顶高度为137米,相当于45层楼高。

“中国海洋石油981”是世界上首次按南海恶劣海况设计的,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

“981”还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如首次在船体关键部位系统地安装了传感器监测系统;首次采用了最先进的本质安全型水下防喷器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自动关闭井口,能有效防止类似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发生。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一位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就“海洋石油981”的技术水平而言,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深海油田勘探能力上已非常靠近。

但在深海钻探经验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差距还很大。

目前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海上油田水深普遍小于300米,大于300米水深的油气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

建议
1.加大装备投入:要解决海洋油气开发面临的难题,必须有高技术和高额资金的投入,加强装备的研制工作,制定符合国家“立足国内”、“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

2.加大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本。

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加强科技创新,就要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海洋油气开发提供人才保障。

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注重发现和培养一批海洋油气领域的战略科学家、科技管理专家。

努力建设一支与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海洋油气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3.专有技术获取:为了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

总结
中国海油和世界能源工业的发展,为海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责任,加快中国海洋油气田开发是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 1] 龚再升:中国近海大油气田[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 2] 邱中建、龚再升:中国油气勘探第四卷:近海油气区[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 3] 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编委会:当代中国石油工业1986- 2005(上卷) [M ]。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 4] 张大刚:《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的进展及远景》报告。

《环球时报》,2015。

[ 5] 朱伟林: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 J]。

中国工程科学,2010。

[ 6] 张位平:中国海洋石油发展回顾与思考[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