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四章资本形成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两个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7-18世纪,英、法率先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产生需要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超额剩余价值: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 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 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
■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 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 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 所谓“无人工厂”。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 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 大起来。如果有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 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 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 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 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 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 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 积累。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 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 命运。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 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 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 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
■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 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 值率就越高。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作绝对剩余价值生 产方法。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融发展与区域效应差异_基于动态⾯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基本概念资本形成发展经济学中资本形成理论的早期开拓者之⼀纳克斯(Ragnar Nurkse)曾经给资本形成下过⼀个全⾯的定义。

他说:“资本形成的意义,是指社会不把它的全部现⾏⽣产活动,⽤之于满⾜当前消费的需要和愿望,⽽是以其⼀部分⽤之于⽣产资本品:⼯具和仪器、机器和交通设施、⼯⼚和设备⼀各式各样可以⽤来⼤⼤增加⽣产效能的真实资本(Real Capital)。

资本形成⼀词有时被⽤于包括…物质资本?(Material Capital),也包括…⼈⼒资本?(HLtman Capital),即在技能、教育及健康等⽅⾯的投资—这是⼀种⾮常重要的投资形式。

”他还补充指出:“资本形成过程的实质,是将社会现有的部分资源抽调出来增加资本品存量,以便使将来可消费产品的扩张成为可能”。

⾦融发展是指⾦融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短期的变化也包括长期内的变化、既是各个连续时期内的⾦融交易流量也是对不同时点上的⾦融结构的⽐较变化。

⽽⾦融结构则是指各种⾦融⼯具和⾦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也就是说⾦融结构是由⾦融⼯具与⾦融机构共同决定的。

SYS-GMM⽅法⾯板数据模型最常⽤的估计⽅法是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当解释变量具有内⽣性时,这两种模型均不能保证得出⽆偏的参数估计,此时,⼯具变量法是更为合适的估计⽅法。

本⽂的实证模型中由于出现了滞后被解释变量,模型的内⽣性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融资本现代”资本主义的最典型特征就是集中过程,这⼀过程⼀⽅⾯表现为,由于卡特尔和托拉斯的出现使得“⾃由竞争被扬弃”,另⼀⽅⾯则造成银⾏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益紧密的联系。

正如我在后⾯将要阐述的那样,这种联系使得资本采取了其最⾼级也最抽象的表现形式——⾦融资本。

分⼯指个⼈、公司、国家或地区都负责⾃⼰所擅长的⼯作。

由于⼯⼈的⼯作效率提⾼,产量及产品质素也相继提⾼,⼈们的⽣活⽔平也因⽽得以改善,分⼯的发展是⼈类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程碑。

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

什是资本形成纳克斯:“资本形成是指社会不把它的全部现行生产活动用于满足当前消费的欲望和需要,而是用其中一部分用于生产资本品(工具、仪器、机器、交通设施、厂房等等)。

”其实质是“将社会现有的部分资源抽调出来增加资本品的存量,以便使将来可消费产品的扩张成为可能。

”资本形成一词,有时被用于包括“物资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

发展经济学中的资本形成通常仅狭义地指“物资资本”。

1、哈罗德—罗马模型(g=s/v)p82经济增长率g就唯一地与储蓄率s成正比,资本积累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H-D模型可以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资本稀缺,要加速经济增长,就必须提高储蓄率或投资率,即加快资本形成。

由于它只强调资本形成的作用,而忽视了劳动投入、技术进步乃至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受到了批评,并被索洛等人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所取代。

P8720世纪中期,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更是强化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哈罗德-多马模型、“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低水平均衡陷阱”、“大推进”理论、“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起飞”理论、刘易斯的“二元模式论”等无非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物质资本稀缺特别严重这一特征,换一种方式论述“资本决定论”而已。

P88足农业剩余在资本形成方式上,从50、60年代政府主导的财政融资方式,到70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金融深化论”,再到90年代末期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后出现的“金融制度论”和“外资冲击论”,使人们深入全面地认识到金融制度和政策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正负效应。

P89(3资本形成的来源S=Sd+Sf=(Sdp+Sde+Sdg)+(Sfg+Sfp)个人储蓄(Sdp)企业储蓄(Sde):净储蓄和折旧基金政府储蓄(Sdg)外国储蓄(Sf)在实物形态上,资本形成的来源:劳动积累和对外贸易资本形成的方式4资本形成的方式亦即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或渠道。

纵观先进国家工业化的经验,资本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下列六种:运用行政或经济手段动员农业剩余;运用财政政策进行政府融资;运用通货膨胀办法强制储蓄;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融资;通过外贸和利用外资加速资本形成。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原著与导读《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也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这部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凝聚着马克思毕生的心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里叶、圣西门等人的影响。

他的目的是:“用辩证的方法,经过批判,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找出现代社会的运动规律”,为现代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此,马克思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中埋头钻研经济材料达12年,深入研读了一千五百本以上的著作,做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

他横眉冷对阶级敌人施加的疯狂政治迫害和一些流亡者败类散布的卑鄙的人身攻击,不顾个人和家庭的贫病交迫,夜以继日地从事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

马克思写《资本论》整整用了20年时间。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不公平在于对劳动的剥削,劳动者得到的报酬要低于他们所生产的价值,其剩余价值被拥有生产资料的雇主获得,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与生产产品的社会化矛盾必然会导致周期性地经济危机发生。

他揭示了资本积累的过程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商品的流通和对利润的追求会导致社会中经济与道德的冲突和分裂,主观的道德价值和客观的经济价值会分道扬镳,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价值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学的发展符合法律和道德观念。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家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去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如同自然科学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该了解这种规律,依照客观规律行事。

商品生产要进行社会化,要有意识地控制商品生产,以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度。

《资本论》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和发展的全部过程,揭露了它的内在本质和矛盾,并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从而揭示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发展经济学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1.2 资本形成

什么是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的本质
1.2.1 什么是资本形成

资本来源于储蓄(国民收入减去消费) 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一定形式的资本, 继而产生生产能力的过程就是资本形成 (Capital formation)
也就是说资本形成就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形成生产能力的过程

1.2.2 资本形成的本质
资本的定义 资本的分类 物质资本
1.1.1 资本的定义

凡是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及提高生产 效率的物质及其载体,都是资本
1.1.2 资本的分类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金融资本 本章先介绍物质资本
1.1.3 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 产品(包括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 一般主要包括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建筑 物、交通运输设施等 物质资本代表本期的生产能力,并同其他 互补的生产要素一道代表未来的生产能力
2.3.3 政策含义



资本形成不足→人均收入低 →发展中国家 经济贫困 越过F点必须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以跳出 陷阱 人口过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必须采 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2.3.4 对该理论的批评

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 忽视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
汪丁丁担心的中国的低水平均衡陷 阱
2.6 小结


这些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 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而 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的根源 在于资本形成不足 因此,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阻碍或约束 条件,而摆脱贫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必须大量积累资本、大幅提高投资水平

发展经济学资本的形成

发展经济学资本的形成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跨国商人亚历山大· 德莱塞普从2001年开 始介入小额贷款事业,组织了布卢奥查德金融 公司。该公司管理着一个共同基金,到2003年 8月向全世界20多个穷国的小额信贷机构提供 了约5000万美元的短期贷款。他除了投资哈瓦 那五星级酒店、仰光高档住宅等营利项目外, 还投资于泰国、缅甸等国的孤儿院、产科医院 等非营利项目。当然,他也向零星投资者开放 最低投资额为10000美元的投资贷款。 小额贷款有很大的需求市场,根据布卢奥 查德金融公司统计,全世界小额贷款需求可能 接近30亿美元,但投资小额贷款的基金不足5 亿美元,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对穷人仍是不屑一 顾,一些跨国金融机构也存在对中小储户的歧 视。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1、家庭储蓄
• 收入水平是决定储蓄倾向的首要因素。 • 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也影响到家庭的储蓄水平。 按照绝对收入假说,低收入的人消费倾向高, 高收入的人消费倾向低,因而在经济发展的初 期,可以采取扩大收入差距的办法,提高富人 的收入,提高储蓄率。 • 相反观点:扩大收入差距,会加剧贫困,使社 会消费不足,产生投资引诱减弱。 • 影响家庭储蓄的其他因素: 商品意识、金融体制、政治经济形势、存款 利率等。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2、企业储蓄
• 企业储蓄来自于利润,企业的利润可以直接转 化为投资。 • 在发达国家,私人企业投资在全社会的资本积 累中占据很大比重;在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 占较大比重。 • 企业利润转化为投资的前提是什么? • 国有企业投资弱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二、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静态角度看,资本的作用: (1)物质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 (2)替代并节约活劳动; (3)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的使用效率 2、从动态角度看,资本的作用: (1)物质资本的增加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2)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3)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就业的增加;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2.5 索洛模型与哈罗德问题
索洛模型解决了第一个哈罗德问题 如不考虑折旧,索洛模型的平衡增长意味着sf(k) = nk sF ( K ) L 两边同时处以k,则sf(k)/k = n n

L
K
根据资本—产出比的定义,F(K)/K = 1/v 从而 n = s/v 这就意味着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 率,经济稳定的趋向平衡增长的轨道。原因是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s、v、n都是外生的 常数,而在索洛模型中,资本—产出比是可变 的,经济可以调整到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 增长率的特定的资本—产出比上
第二个哈罗德问题

GA=Gw这种均衡是“刀刃上的均衡”。因 为一旦两者发生偏离(事实上是经常发生 的),偏离不但不会自行矫正,还会产生更 大的偏离,这也就是所谓的“不稳定原理”, 后人称其为“第二个哈罗德问题”。

举例来说,假定s=10%,Vr=4,于是Gw=2.5%, 假定实际增长率G比有保证的增长率高0.1%,为 2.6%,那么伴随2.6%的产出增长,加速器原理将 要求4×2.6%的国民收入追加投资,投资将达到 产出的10.4%,而储蓄被限制在10%,于是实际 增长率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0.1%导致投资超过储 蓄0.4%。而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任何投资超过储 蓄都将带来设备短缺、存量减少、刺激更多的投 资,带来国民收入的进一步扩张。因此实际增长 率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将导致实际增长率更快增 长。反之亦成立。对均衡的偏离不是自行矫正, 而是自行加重。

罗斯托(Rostow, W. W.)提出经济起飞的必 要条件之一:生产投资从占国民收入的5%或 不足5%提高到超过10%。这一数值从何而来 呢?
推算
罗斯托假设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经济,资本— 产出率为3.5,每年人口增长率为1%-1.5%。 要使按人口计算的国民生产净值保持原有的水 平的话,国民生产也得按1%-1.5%的速度增长。 根据s = G × v,所以储蓄率必须保持在3.55.25%的水平。 在相同人口增长和资本—产出率条件下,如果 人均收入要提高到2%,国民生产值就要按33.5%的速度增长,那么储蓄率就要提高到 10.5%-12.25%(方法同上)。这就是罗斯托 10%以上比例的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定”
杜森贝利的思想源于对两种现象的观察: (1)在相同收入条件下,比如同样年收入10000美元,
黑人家庭比白人家庭的储蓄更多; (2)白人通常住在房租、费用都较高的所谓白人地区
,面黑人的居住区则往往房租、水电等都比较便宜。 回忆微观经济学中的“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
中国老太与美国老太的例子
12
几种收入假说
凯恩斯的现期收入决定论 对比: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持久收入和生命周期假说
随机游走假说
……
凯恩斯的现期收入决定论
基本观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
1、消费支出是现期收入的稳定函数。 2、收入指现期绝对收入水平。是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不 考虑过去、未来、收入的相对水平。 3、消费支出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消费支出增加幅度小于收入 增长幅度,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企业总储蓄:净储蓄和折旧基金两部分构成 净储蓄:税后利润-股息-职工福利基金 折旧基金:在未用于更新机器设备之前,加速折旧也
变成一种储蓄
3、政府储蓄
政府总储蓄:预算储蓄和国企上缴利润两部分 预算收入:税收——经常性公共支出 国企利润 除此外:发国债、出售国企股权、增发货币、借外债
思考:政府增加总储蓄的途径有哪些,会有什么后果 增加税收? 发国债? 卖国企股权? 增发货币?(民国例子) 借外债?
4、外国储蓄
外国储蓄包括:外国官方储蓄和私人储蓄 官方储蓄
外国政府、国际机构的援助或贷款 私人储蓄
5
资本的分类: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 产其他消费品或资本品(即生产资料)的耐用品。或者 说,它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质形式,例如机器、设备、 厂房、建筑物等交通运输设施等。所以,资本品本身也 是既占用时间又消耗资源的生产过程的结果。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指的是蕴含在劳动者身上的 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身 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两个方面。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包括个人、结构、社会三个 层面的含义
举例说明:做小买卖——上大学——找工作
经济发展理论与资本: (一)早期经济增长理论关注重点:物质资本 回忆:H-D模型(s)、Solow模型(人均资本k) (二)新增长模型关注重点:人力资本 回忆:新增长理论 (三)发展中国家本土研究:重视社会资本的作用
二、资本积累的来源
(一)储蓄(正常情形) (二)劳动积累(国内来源) (三)对外贸易(国际来源)
8
储蓄与资本形成
总产出中消费的结余
储蓄 投资
金融机 构集中
将资金贷给生产者用 于投资
资本积累
(一)储蓄的来源与分类
储蓄S= 国民收入Y- 消费C
储蓄
国内储蓄
Sd
外国储蓄
Sf
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
Sg
家庭储蓄Sdp 企业储蓄Sde 预算(税收-支出) 强制性措施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
对LC-PLH假说的认识: 1、比现期收入决定论更合乎实际; 2、缺点在于生命周期的总收入和持久收入带有很大的不 确定性和不可知性,无法进行实证研究,因此只能成为假 说
“随机游走假说”
“随机游走假说”
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
(一)主要观点
第四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资本资本积累
的讨论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方式 第五节 案例解析:中国的工业积累
第一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
“‘资本形成’的意义,是指社会不把它的全部现 行生产活动用于满足当前消费的需要和愿望,而是将其 一部分用于生产资本品:工具和仪器、机器和交通设施、 工程和设备——各式各样可以用来大大增加生产效能的 真实资本。‘资本形成’一词有时被用于包括‘物质资 本’(material capital),也包括‘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即在技能、教育及健康等方面的 投资”
消工人和资本家两大阶级的消费、储蓄倾向是固定的; 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人比靠财产收入(利润、利息、 租金)的资本家储蓄倾向低得多。
式中:Sw为主要收入来自劳动的储蓄倾向;Sc为财产收 入的储蓄倾向;L为劳动收入;P为财产收入。
通常工资的储蓄倾向为零,利润的相对份额取决于投资 率和利润的储蓄倾向。
2、企业储蓄
体现了什么样的消费规律?
16
思考讨论: (1)自己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吗?
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吗? (2)按揭买房体现的是怎样的消费规律?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
(一)主要观点
生命周期假说:个人在长期中计划其消费与储蓄行为,以 便在整个生命中以最好的方式配置消费; 持久收入假说:人们现期收入包括暂时收入和持久收入之 和,消费与暂时收入关系很小,而与持久收入的关系很大。 根据这一假定:劳动人口比例、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将怎 样影响人们的消费与储蓄行为?
数学表达:
0<MPC(ΔC/ΔY)<1; MPS=1- MPC
由于MPC递减,所以MPS越来越大
凯恩斯的现期收入决定论
基本观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
C
C
C=f(Y)
C0
C=C0+cYd
Y
Y
其中:c为边际消费倾向MPC,为常数,0<c<1; C0为短期中的自发消费;
美国:C=-588+0.93Yd
——纳克斯(Ragnar Nurkse)
一、关于资本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凡是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能力以 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资都叫资本。所以,资本不仅包括 有形的机器、厂房、设备,还包括无形的知识和技术。 即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 的东西”
——《资本论》
外国官方援助Sfg 外国私人储蓄Sfp
FDI 商业借贷
证券投资
S = Sd+Sf =(Sdp+Sde+Sdg) + (Sfg+Sfp)
11
1、家庭储蓄
(1)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 a、收入水平(最基本的因素) b、银行利率 c、社会通货膨胀水平 d、金融机构的完善与发达程度 e、家庭结构 f、观念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