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教程作业3(2013继续教育)10分
继续教育测试题与答案-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连续教育测试题与答案: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单项选择题(共 30题,每题2分)1 .生态环境修复始于()。
A. 19世纪30年月B. 20世纪90年月C.本世纪中叶D.本世纪前叶参照答案:A答案分析:暂无2 .要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充足运用()手段,完美资源环境价钱体制,采纳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A.创新化B.发展化C.市场化D.改革化参照答案:C答案分析:暂无3 .()致使污染公司缺少节俭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A.民众环境信访案件变化迅速B.国家对环境法治有更高要求C.资源利用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被社会化D.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参照答案:C答案分析:暂无4 .作为今世以致我们长久追求的目标,遇到全球不一样制度国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时代潮流A.生态文明B.生态文化C.生态和睦D.生态精神参照答案:A答案分析:暂无5 .党的()提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系统改革的主要任务。
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D.十八届一中全会参照答案:C答案分析:暂无6 .防腐剂过度属于食品污染的哪一种A.原料污染B.保鲜生产的污染C.制作过程中的污染D.生物性污染参照答案:B答案分析:暂无7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究竟是()造成的。
A.资源过分开发B.粗放利用C.豪侈花费D.以上都是参照答案:D答案分析:暂无8 .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把()写入党章,增强了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B.生态文明C.生态环境保护D.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参照答案:D答案分析:暂无9 .以下对于国家对保护资源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增强战略资源能源贮备,完美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举措B.增强战略资源能源贮备,完美资源能源储蓄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举措C.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D.增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靠谱和有效供应参照答案:B答案分析:暂无10 .我领土壤污染严重,受污染土地面积达到()。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作业满分题整理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作业满分题整理单选1.C从( B生产方式)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
(单选 )2.D(B18世纪)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
(单选 )3.F“法治”和“法制”不同,(B法制;法治)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 )则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状态。
(单选 )4.G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以(A市场;发展)为主导、以( )型迁移为主要形式的规模空前的流动。
(单选 )5.J“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A减量化)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
(单选 )6.K科学发展观的( A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有序运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发展。
(单选 )7.Q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 D)。
(单选)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 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8.S(A狭义的生态文明),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
(单选 )9.S D危险固体废弃物)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单选 )10.S(A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单选 )11.S(A孙中山)说:“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进步。
” (单选 )12.S(C扩散污染源)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13.S(D危险固体废弃物)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单选 )14.S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发展)。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立试题及答案1.〔〕年,结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____的世界环境与开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将来》〔《布伦特兰报告》〕。
〔1.0分〕A.1986B.1987C.1988D.1989我的答案:B√答对2.〔〕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损害以后向有关部门恳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
〔1.0分〕A.环境资使用权B.环境状况知情权C.环境参与权D.环境损害恳求权我的答案:D√答对3.1992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1.0分〕A.提出全球治理理论B.“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C.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研究报告D.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我的答案:B√答对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
〔1.0分〕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B.内分泌干扰物C.持久性毒害污染物D.常规污染物我的答案:D√答对5.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
〔1.0分〕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立的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开展的决定》C.《中国____章程〔修正案〕》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的答案:A×答错6.截至202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
〔1.0分〕A.2B.3C.4D.5我的答案:C√答对7.2023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消费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建立资节约型、〔〕型社会。
〔1.0分〕A.节水排污B.节能减排C.环境友好D.人口协调我的答案:C√答对8.国际社会在1997年制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它是〔〕。
〔1.0分〕A.《巴黎协定》B.《京都议定书》C.《结合国海洋法公约》D.《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我的答案:B√答对9.〔〕通过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可持续开展的新议程——《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开展议程》。
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题及答案多选

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题及答案二、多选题1、环境污染的特点有(ABC)。
A、公害性B、潜伏性C、长久性D、可遇见性E、不可治理性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四项保障机制”是(ABCD)。
A、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B、加强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C、加快形成良好社会风尚D、切实加强组织领导E、加强执法力度3、把我生态工业供给侧改革的战略任务,采取的措施有(ABCDE)。
A、补短板、强产品,扩大有效供给B、去产能、调结构,减少无效供给C、增要素、提效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D、禁红线、强保障,寻求最大公约数E、控范围、零排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4、政府环境工作的具体指导思路创新,三个转变是(ABC)。
A、需求结构B、产业结构C、要素投入D、用人机制E、财政供应5、人类文明一般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CDE)。
A、奴隶制文明B、母系社会文明C、原始文明D、农业文明E、工业文明6、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特点是(ABCD)。
A、企业之间的生态化关联关系B、废物排放最小化C、区域内信息实现高度共享D、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E、不注重经济效益7、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升华了中国环保四观,是指(ABCD)。
A、思想观B、实践观C、系统观D、全球观E、价值观8、传统的三高两低行业指的是(ABCDE)。
A、高投入B、高消耗C、高污染D、低水平E、低效益9、生态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含(ABCDE)。
A、生态文化B、生态产业C、生态科技D、生态资源E、生态制度10、现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哪些项(ABCD)。
A、认为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是公共服务B、认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同义的不同表达C、认为除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之外的工作就是公共服务D、认为除了有形的公共产品之外的政府为民众提供的无形的消费服务就是公共服务E、认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相同的11、绿色社区建设的内容有(ABCDE)。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继续教育作业汇总教材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填空 )2.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填空 )3.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填空 )2. (填空 )3. (填空 )1. (填空 )2. (填空 )1. 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
(填空 )2. (填空 )1.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填空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填空 )1.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填空 )2.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填空 )3.公共产品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在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填空 )1.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填空 )2. (填空 )1.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填空 )2.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
(填空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填空 )3.”。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填空 )2.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填空 )4.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简答 )答: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
三、完善生态环境问题的司法保障制度。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公众参与度。
生态文明考试题库及答案

生态文明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绿色发展B. 循环经济C. 可持续发展D. 资源节约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A. 保护生态环境B. 促进经济发展C. 减少能源消耗D. 增加工业产出答案:D3.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进步C. 环境友好D. 资源高效利用答案:C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 经济优先发展C. 资源无限利用D. 环境为经济发展让步答案:A5.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什么?A. 经济发展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文化繁荣答案:B6.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A. 资源节约B. 环境友好C. 经济高速增长D. 社会公平答案:C7.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手段是什么?A. 法律手段B. 行政手段C. 经济手段D. 所有以上手段答案:D8.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A. 实现经济现代化B. 实现社会现代化C. 实现生态现代化D. 实现文化现代化答案:C9.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主体是谁?A. 政府B. 企业C. 公民D. 所有以上答案:D10.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A. 科学发展观B. 和谐社会理念C. 可持续发展战略D. 绿色发展理念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生态保护B. 经济发展C. 文化繁荣D. 社会进步答案:A, B, C, D2. 以下哪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A.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 经济优先发展C. 资源节约D. 环境友好答案:A, C, D3.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包括以下哪些?A. 环境友好B. 资源高效利用C. 经济高速增长D. 社会公平答案:A, B, D4. 以下哪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A. 资源节约B. 环境友好C. 经济高速增长D. 社会公平答案:A, B, D5.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手段B. 行政手段C. 经济手段D. 社会手段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绿色发展。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

生态文明建立与环境保护考试返回上一级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立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提出了新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根本实现;到( ),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A.本世纪中叶•B.本世纪前叶•C.本世纪后期•D.2035年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2 .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立最终追求的目标是〔〕。
•A.经济开展•B.养成自觉的生态文明生产生活习俗•C.形成制度有效约束机制•D.科技进步我的答案: 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是中华民族永续开展的千年大计。
•A.生态环境保护•B.建立美丽中国•C.建立生态文明•D.人与自然和谐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4 .以下关于生态农业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设计生态农业时应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B.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C.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排除了人为干扰•D.生态农业是以高投入来获得农作物的高产出量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5 .开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改善什么.•A.农业生态环境质量•B.生态系统•C.生态效益•D.自然效益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B.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C.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D.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的答案: 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7 .党的〔〕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立的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D.十八届一中全会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8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国家主席指出,打好〔〕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
教师继续教育考试高分答案(生态文明建设)-多选

1.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包括()。
(2.0分))A.冰川消融B.永久冻土层融化C.海平面上升D.咸潮入侵我的答案:ABCD√答对2.在我国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最重要的是()。
(2.0分))A.变革传统的农业观念B.改革单一的“谷物大田耕作制”C.把农田生态系统和畜牧业生态系统结合起来D.走“混合饲养型耕作制”之路我的答案:ABCD√答对3.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生态工业的分类包括()。
(2.0分))A.先进环保装备制造B.产业园区绿色升级C.新能源汽车和绿色船舶制造D.资源循环利用我的答案:BCD×答错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包括()。
(2.0分))A.项目地址B.项目类型C.生产工艺D.生产管理我的答案:ABCD√答对5.从社会层面讲,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个社会转变过程,需要从()等多方面协调推进。
(2.0分))A.改变消费理念B.制定政策制度C.推动全民行动D.完善保障措施我的答案:ABCD√答对6.应对生态安全问题的对策包括()。
(2.0分))A.正视全球气候变化、严防绿色恐怖主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类公约B.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安全协调机构、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注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C.重视周边相邻国家的生态安全问题、参与消除全球异地污染的经济一体化D.发展非政府性的生态组织、促进生态治理全球一体化结构的形成我的答案:ABCD√答对7.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包括()。
(2.0分))A.保障公众合法生存权利和环境权利的需要B.体现了一个国家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育的程度C.弥补政府管理缺陷的需要D.能够扩大影响,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我的答案:ABCD√答对8.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包括的目标类别有()。
(2.0分))A.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B.年度评价结果C.公众满意程度D.生态环境事件我的答案:ABCD√答对9.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填空 )
2.人类要爱护大自然,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价值决非只是人的工具价值,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填空 )
3. (填空 )
4.西方文明通常被划分为四大主要时期,其中古代文明大约在()。
(单选 )
A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500年
B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500年
C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1000年
D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1500年
5.陆地上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是()。
(单选 )
A草地
B森林
C海洋
D沙漠
6.“价值在()的等级中增加,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
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产生价值,人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
” (单选 )
A自然演替
B自然进化
C社会演替
D社会进化
7.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鉴于法律调整对权利保障和实现的基础性地位,我国公民环境权实现的途径也应当是通过()和法律的完善调整来实现。
(单选 )
A立法
B刑法
C司法
D执法
8.以下属于按人类生产方式的变迁来划分的文明的是()。
(多选 )
A游牧文明
B生态文明
C社会主义文明
D工业文明
9.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依托以下哪些方面发展的()。
(多选 )
A自然保护区
B森林公园
C风景名胜区
D历史名城
10.生态文化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而创造的文化,它包括()、生态工程及与之相关的生态制度等。
(多选 )
A生态意识
B生态美学
C生态旅游
D生态教育
11.生态理性观认为,有机体是否有理性或其作出的判断和决策是否合理,应该用现实的外在标准来判断,只有当与环境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考察,才能找到评判理性的合理标准。
(判断 )
正确错误
12.全球化是当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判断 )
正确错误
1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以环境承载力为准则,以
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判断 )
正确错误
14.健全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建立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实现环境行政的统一高效管理,积极解决行政主
体权限争议和不作为。
(判断 )
正确错误
15.请简述造成环保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
(简答 )
首先,各地区间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等先天条件相差巨大,而产业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结构性差异更使得各地环境保护的起点截然不同。
其次,各地区间财政能力与环保投入相差悬殊,政府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不齐,而管理体制和基本制度的缺陷更使得公共服务中权利、机会和结果的不平等成为结构性问题。
因此,通过环保公共服务的持续推进,逐步实现环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维护基本的社会公平和正义,也应成为政府的首要责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