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群体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群体决策(群体内行为)

一、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P167

(一)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比较

(二)群体决策的优势与不足

二、群体决策中的两种心理现象: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P174、P168 了解)

(一)群体思维

(二)群体转移(groupshift)

三、群体决策的方法P171 (重点)

(一)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technique)

(二)名义群体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

(三)电子会议法(electronic meetings)

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赫百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能力是企业家为维持企业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素质。科学决策是企业家知识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决策水平水平高低对企业成败影响巨大,据美国兰德公司估计,世界上破产倒闭的大企业,85%是因企业家决策失误造成的。本节主要介绍与群体决策最相关的基本知识:比较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的优劣、群体决策过程中的两种不良现象、群体决策的几种常见方法。

所谓决策,就是为未来的行为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决定采取某种方案的过程。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为实现某一组织目标,就需要拟定行动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加以执行。决策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目标能否正确实现。

一、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是从决策主体角度划分的两种主要类型。我们通常的疑问是,那种决策方式更好?什么情况下宜采用个体决策?什么情况下适宜群体决策?下面来做个比较。

(一) 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比较

一般而言,群体能比个体做出更好的决策。这是指群体决策优于平均的个人所作的决策,当然,个别杰出人物除外。要具体决定何种决策方式更有效,取决于衡量决策效果的需求标准。下图从速度、正确性、创造性和冒险性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决策方式作了比较。

(二)群体决策的优势与不足

群体决策作为一种决策方式,既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

1.群体决策的优势

(1)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和知识。群体中成员的不同知识背景可以使群江拥有个人难以具备的创造性、多种经验和不同的决策观点,“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指的就是集思广益的力量。

(2)提出更多的候选方案。群体拥有更多数量和种类的信息,并允许大家参加决策过程和发挥能动性,因此能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备选方案,使考虑周密、方案更全面,为正确决策奠定基础。

(3)提高决策的合法性。群体决策的制定过程是与民主观念相一致的,通常,人们会觉得群体制定的决策比个人制定的决策更合法。如果拥有全权的个人决策者不与他人磋商,则会使人感到决策是出自于个人的独裁和武断。

(4) 提高对最终解决方案的可接受程度。决策的有效性除了取决于决策质量外,还取决于决策的可接受性。在现实管理中,有些决策在作出最终选择后却以失|败而告终,这其中可能很大程度上由于人们没有接受制定的解决方案。但如果让受到决策影响或实施决策的人们参与了决策的制定,他们一般不会违背自己参与制主的决策,甚至会鼓励他人也接受这项决策,从而有利于决策的有效执行。

2.群体决策的不足

(1)增加成本(时间、金钱等)。如果决策的质量是以速度为标准,那么个人决策更为优越,这是因为以反复交换意见为特征的群体决策过程,同时也是花费金钱与时间的过程。群体组建包括成员选择等都需要花费时间,另外,决策群体形成之后,成员之间的讨论和沟通也都需要占用时间。

(2)屈服群体压力。一些成员在表达意见时可能屈从群体压力以取得表面的一致。这种一致可能会抑制不同的观点,削弱创新精神,挫伤少数派的积极性,并最终影响决策的质量。

(3)受少数人左右。群体中如果有个人或少数成员的职位、经验、相关问题的知识掌握、自信心、语言技巧等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那么,这个人或少数成员可能就具备发挥其优势、驾驭群体中其他人的能力与机会。而其他群体成员因受他人影响,使最终的群体决策结果受少数成员的影响较大。另一种更严重的情况是,群体被少数几个低水平的成员控制,则群体的效率就会受到消极影响。

(4)责任不清。由于决策是由群体方式作出,因此,群体成员共同分担决策的责任,但对最后的结果并没有明确指定责任承担者,这可能产生的现象是:群体中每个成员负有的责任被淡化,表面上看,人人有责,实际上,人人都可推卸责任,从而影响决策的效率与质量。

可见,在管理决策中,如何发挥群体决策的优势而回避其不足,非常重要。

二、群体决策中的两种心理现象: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P174、P168

在世纪的情境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群体决策往往粗在两种潜在的不良现象,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这也是引起组织行为学者相当多注意的是群体决策的两个副产品。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本来想在会议上、教室里或寝室里明确的说出自己的观点,但事实是你很少这样做。一个原因可能与你的个性有关,另一方面,你很可能受到了某种压力——追求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致。这时,我们说是受了“群体思维”的影响。

(一)群体思维(groupthink)P174

1. 群体思维的提出与含义

最早提出群体思维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贾尼斯(Janis)。他在研究了美国历史上一系列的

造成重大失误的群体决策事件后,提出在群体决策中存在“群体思维”的现象。贾尼斯指出,有些政治决策由于未能对有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又极力压制少数人的不同意见,最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贾尼斯还特别分析了几个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决策失误,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朝鲜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忽视了中国军队会介入这场战争冲突的可能性,同时受到麦克阿瑟将军指挥失当的影响,联合国军队盲目地向前推进,直逼鸭绿江边。过长的补给线和分散化的攻略,无疑是为中国志愿军创造了拦截的时机。无独有偶,大约十年之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类似的决策失误再次发生。在肯尼迪总统授权下,美国陆战队试图从猪猡湾入侵古巴,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军队早已严阵以待。

所谓群体思维,指在群体决策过程中,群体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成员片面地、过分地追求一致,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没有给予重视与客观评价,往往导致不能理智的分析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使决策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这一群体的成员认为保持群体统一、创造和谐的气氛有特殊的意义。在这种群体中,成员将群体的凝聚力和一致性凌驾于任何事情之上,对维持群体一致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做出最佳决策的关注程度,他们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群体的这种一致性压力导致群体成员思维效率、现实分析的客观性及道德判断的准确性降低,从而阻碍群体对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准确评价,使决策质量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决策失误。

2、群体思维的症状表现:

(1)群体成员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的群体是无懈可击的。大部分成员都会产生盲目乐观的错觉,把自己的群体看成是不可战胜的,是不会犯错误的,因而敢于冒大的风险;

(2)群体成员集体寻找借口,来抵制不同的意见;不考虑或忽视与当前群体不一致的观点。

(3)群体固有的道德标准,使成员相信自己的行动是完全正义的;

(4)群体产生对其他群体和持不同意见者的刻板观点,因而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

(5)群体直接对持不同意见者施加压力,不让他们表达意见;

(6)群体成员开始统一思想,尤其要打消对所拟订行动方案的明智性怀疑;

(7)群体更加迷信内部的一致性,甚至深信沉默就意味着赞同;那些持有怀疑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至降低自己看法的重要性,来尽力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

(8)开始压制持不同意见者的言论,以免对领导者造成视听混淆。这样,不发言者被视为默认,缺席者就被看成是赞成者,造成表面上“一致通过”的错觉,从而导致决策失误。

尽管群体思维在各式各样的群体中并不多见,但是只要相关条件充分(参见下图),群体思维的产生并不困难。

具体地说,如果一个群体追求较高的凝聚力或忠诚度,和其他持有不同意见的群体不相往来,因而缺乏合理程序搜集信息,也缺少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的途径。此时若出现一位强烈的好为人师的领导者或排斥不同意见者,那么群体思维就非常容易乘虚而入,来主宰整个局面。这种情况的最大危险性就在于,群体相信他们已经考虑了各种备选方案,忽略了内部的不同意见已经被压制或根除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