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艺术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恩施龙舞发展现状

恩施龙舞发展现状

恩施龙舞发展现状
恩施龙舞是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传统民俗舞蹈,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龙舞通常在节日、庆典和重要场合上表演,为观众带来欢乐和祥和的氛围。

近年来,恩施龙舞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龙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资金支持、设立专门机构以及举办各种比赛和展示活动,不断推动龙舞艺术的创新和提升。

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恩施龙舞注入了现代元素,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和巧思。

舞者们通过灵活的身姿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展现出龙的神韵和力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游客。

除了在本地区表演外,恩施龙舞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龙舞团体多次前往国内外舞台亮相,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现了恩施土家族的悠久文化和独特风采。

然而,恩施龙舞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传承人口的不足、舞者队伍的年龄老化以及技艺传承的困难,都对龙舞的持续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得传统龙舞的受众范围有所减小。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恩施龙舞的相关部门和民间团体正在采取积极措施。

他们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组织龙舞培训班和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同时,还积极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龙舞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提高龙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恩施龙舞在保护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相信恩施龙舞将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在恩施市,民间艺术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恩施市最著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年画通常用木板雕刻而成,表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和文化主题。

人们通常会在春节期间挂上这些年画,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通过这些年画,人们可以感受到恩施市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二、石鼓舞蹈石鼓舞是恩施市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这种舞蹈以石鼓为乐器,演员们在石鼓的伴奏下跳舞,表演出独特的舞蹈动作。

石鼓舞蹈既富有节奏感,又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它通常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表演,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三、巴人布艺巴人布艺是恩施市独特的手工艺品。

这种布艺通常使用彩色的纱线编织而成,以花纹和图案为特色。

巴人布艺制作精细,色彩鲜艳,图案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种布艺常常被用于家居装饰和服装设计,展示了恩施市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四、三峡民歌三峡民歌是恩施市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民歌通常以自然景观、爱情故事和农田劳作为主题,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著称。

在恩施市农村地区,人们经常会在田间地头唱起三峡民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情感。

五、妙笔山水画妙笔山水画是恩施市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画作通常以崇山峻岭、清溪流水和奇特的自然景观为主题。

艺术家用精湛的技巧和想象力,将这些山水景色绘制在纸上,形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画作。

妙笔山水画展现了恩施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综上所述,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木版年画、石鼓舞蹈、巴人布艺、三峡民歌和妙笔山水画都是恩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恩施市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通过欣赏和传承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恩施市的独特魅力。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与传统工艺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与传统工艺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与传统工艺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民间文化和传统工艺的地区。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是当地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传统工艺则是他们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技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恩施市的民间文化与传统工艺,并探讨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文化现象,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如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等等。

其中,著名的土家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对民间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土家族和苗族是恩施市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他们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传统乐器和音乐曲调。

土家族的“花鼓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姿态和喜庆的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而苗族的“踩竹竿舞”则以节奏明快、热情洋溢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此外,恩施市的民间文化还体现在各种戏剧形式中。

其中,木偶戏、皮影戏和豫剧是最具代表性的几种。

木偶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形式,通过手工制作的木偶,演员们将故事情节生动地诠释出来。

皮影戏则是通过将泥片制成的人物形象放置于背景灯光下,通过演员的灯影变化,再加上配音,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

豫剧是湖北地区的一种剧种,它的音乐和表演风格都十分独特。

这些戏剧形式不仅为当地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娱乐方式,也成为了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

除了戏剧和音乐舞蹈,恩施市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

它们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比如,草编艺术是恩施市的一张名片,它以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材料,经过独特的编织工艺制成。

草编作品不仅在恩施市享有盛名,也在国内外展示和销售。

另外,剪纸艺术也是恩施市的一大特色。

通过纸张上的剪刀,艺术家们可以制作出形象逼真、寓意深刻的剪纸作品。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种重要来源。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和传统工艺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发展研究报告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发展研究报告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发展研究报告一恩施州民族文化事业取得的成效“十一五”期间,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以建设民族文化大州为目标,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文体惠民工程建设,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精心实施文艺精品创作,规范开展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都取得较大的成绩。

(一)文化产业得到初步发展受益于国家和湖北省的民族文化政策,近年来恩施州的民族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是新闻出版规模逐渐扩大,全州现有公开出版发行报刊7家、内部资料37种,年均批准出版内部图书63种。

二是演艺业稳步发展,恩施州民族地区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演出机构4个,民间职业剧团5个,个体演出人员101人。

三是民族工艺制造业发展较快,2009年工艺制造业全州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3871万元,上缴利税340万元,规模以下企业年产值达1720万元,上缴利税247万元。

四是注重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2009年全州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目前,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等为主体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正在形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成效显著;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具规模。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全州专业艺术团体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仅2008年就送戏下乡1129场,观众达150.58万人。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参与面不断扩大,出现了社区、企业、乡村以及城乡居民自办文化的热潮,仅农民文艺宣传队就有512支。

(三)有关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初步建立2003年和2009年,恩施州分别颁布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实施细则》,使恩施州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法律依据。

在政策方面,2006年,恩施州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民族文化大州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将相关内容写进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浅谈恩施鹤峰土家族打丧鼓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恩施鹤峰土家族打丧鼓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本科毕业论文院(系)名称音乐学院___专业名称音乐学____ 年级 08 级_____ 学生姓名字典喵喵 _____ 学号 __指导教师姓名 _____目录内容摘要 (3)关键词 (3)Abstract (3)Key words (4)一、打丧鼓的起源与发展 (4)(一)打丧鼓的传说 (4)(二)打丧鼓的方式 (5)二、打丧鼓的流传现状 (7)三、打丧鼓的艺术内涵 (7)(一)土家族打丧鼓的主要内容 (7)(二)土家族打丧鼓的艺术风格 (8)(三)土家族打丧鼓的表演形式 (9)四、打丧鼓的传承人现状 (9)(一)只有男性才有资格继承这门职业 (9)(二)唱丧者年长偏多 (9)(三)农民和文化程度偏低者多 (10)五、打丧鼓的保护与未来发展方法 (10)(一)保护措施 (10)(二)发展措施 (11)1、提高打丧鼓艺人的文化素质 (11)2、加强对打丧鼓传统艺人的资助工作 (11)3、加强政府的文化引导 (11)4、从基础教育入手、培养低龄阶多层次表演队伍 (11)主要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浅谈恩施鹤峰土家族打丧鼓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内容摘要:土家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尤其是土家族的丧葬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文化内涵极其深厚,在我国民间丧葬习俗中更是别具一格。

丧葬仪式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灵魂对话,也是人间情感在幻想境界中的阴阳交流。

土家族的葬礼,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也有对处理死者的信仰。

“打丧鼓”就是土家人哀悼死者的其中一种祭奠形式。

打丧鼓它是一种呤咏式的演唱风格,无固定调高。

亦是锣鼓助节、不托管弦、一人启齿、众人相帮。

一般是唱一遍曲调,则间奏一番锣鼓,且邻唱帮唱随意自如。

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清江流域土家族丧葬文化的起源、制度及表现形式,以蕴含在土家族丧葬习俗中的伦理价值为核心,阐释了清江流域的土家族丧葬仪式所具有的灵魂对话和阴阳交流的社会功能,深究出了包含在这种丧葬文化中的伦理意蕴。

恩施土家族民族服饰传承与发展的探究

恩施土家族民族服饰传承与发展的探究

土家族民族服饰传承与发展的探究任何地域任何民族的服饰习俗都与它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以及时代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何传承和保护土家族服饰已成为了当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传播以及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

鄂西土家族地区是中国土家民族的发源地及土家族文化的发祥地。

在历史长河中,土家族人创造出了独特灿烂的文化,而土家族服饰文化又集中展现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审美情趣和民族习惯。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形象的标志。

现如今,土家族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汉文化,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传统民族服饰习俗已经在人们的脑海里淡忘,这个民族也已渐渐失去了个性,失去了文化。

近年来,恩施州政府,为了推介土家族民族文化,打造土家特色旅游文化,对土家族服饰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开发,但收效甚微,除了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们对土家族服饰文化的认识不足成了限制土家族服饰发展的瓶颈。

追其因,服饰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因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其次才是审美情趣和民族习惯的影响。

所以,土家族服饰发展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

第一,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

土家族地区地处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处,东南西北多元文化的交融造成了土家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土家族服饰受汉、苗、侗等民族的影响较大,多元文化的冲击让土家族文化特别是土家族服饰文化很难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再就是受历朝历代政府的民族政策影响,处于过渡地区的土家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文化独立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土家族服饰文化更是被快速同化,很难保留自己民族独立的个性。

第二,理论研究的偏离影响了土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伴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学者在史料和物证缺少的情况下,不立足土家族文化根本,功力性的掺杂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元素,延伸市场流行元素,把民族服饰混乱发展,成为了如今的样式繁杂,品种多样的土家族服饰,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土家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社会功用的缺失限制了土家族服饰文化的发展。

目前,土家族服饰主要用于演出、节庆活动及影视、文化节目录制现场,那么其作用显而易见,仅是文化符号在对外宣传时的显性展示。

恩施土家族堂戏的现状调查及非遗建档保护思路

恩施土家族堂戏的现状调查及非遗建档保护思路

恩施土家族堂戏的现状调查及非遗建档保护思路作者:肖秋会张博闻陈春霞马燕慧张瑞娜杨婷来源:《档案与建设》2020年第03期摘要:堂戏作为恩施土家族族群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戏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状况备受关注。

文章对土家族堂戏及其生存保护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了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系统阐述了对土家族堂戏开展非遗建档的保护思路。

关键词:土家族;堂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类号:G275Investiga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ujia Tang Opera in Enshi and the Idea of Fil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Xiao Qiuhui,Zhang Bowen, Chen Chunxia, Ma Yanhui, Zhang Ruina, Yang Ting(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Abstract:As a kind of local drama widely spread in the Tujia ethnic group of Enshi, Tang opera has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s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Tujia Tang Opera and its survival and protection, finds out the problems in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and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ideas of protect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ile of Tujia Tang Opera.Keywords:Tujia Minority; Tang Oper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chive堂戏是鄂西渝东一带土家族族群中广泛流行的地方戏剧。

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文字说明记录

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文字说明记录

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文字说明记录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一、恩施的民间艺术概述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后一个解放的县城。

这个地方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拥有独特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

恩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主要包括舞蹈、音乐、绘画、剪纸等。

这些传统艺术不仅在恩施地区深受欢迎,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二、恩施民间艺术的深度探讨1. 舞蹈恩施的舞蹈是恩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舞蹈形式多样,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恩施舞。

恩施舞以其优美的舞姿、独特的音乐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而著称。

舞蹈中融入了丰富的民俗元素和地方特色,令人心旷神怡。

尤其是在恩施的传统节日和婚礼仪式上,舞蹈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

2. 音乐恩施的音乐传统同样悠久。

这里的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韵律而吸引人。

其中,琴曲和笛子演奏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方式。

这些音乐作品多表达着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理解,使人们能够通过声音和旋律感受到恩施的独特魅力。

3. 绘画恩施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剪纸和壁画中。

剪纸是恩施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以其精致的刀工和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而壁画则是恩施古建筑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其以浓郁的彩色和饱满的画面表达了恩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三、对恩施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作为一个外人,我通过参与恩施的民间艺术调查活动,对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我被恩施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震撼,这里的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和才华令人敬佩。

我深刻认识到民间艺术不仅是恩施地区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一种桥梁,将人们连接在一起,传递着情感和思想。

在与恩施的民间艺术家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充满自豪感。

艺术家们将自己视为文化的守护者,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思维不断推动恩施民间艺术的发展。

我被他们的热情和坚持所感动,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民间艺术对一个社区和国家的意义。

恩施的民间艺术也体现了这个地区的独特文化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古斯”舞,从动作到内容,都别具一格。演出 自始至终, 讲土话、唱土歌,形态滑稽,诙诣有趣。 碎 步进退,曲膝抖身,左跳右摆,浑身颤动。摇头耸肩, 茅草刷刷 作响,全是模仿古人的粗犷的仪态。
跳“毛古斯”的形式,相当自由,不受内容的限制 。可歌可舞, 可做游戏,玩杂耍,翻跟斗,打秋千。但 以对白为主体,方式灵活 多样,观众也可答话插白。
土家族的美术
• 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产中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工艺 美术, •主要有:雕刻、土家织锦、 挑花、刺绣、编织、印刷等。
白虎崇拜
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 “白虎之后”。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 祖先巴务相被 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 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 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 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 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 。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 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 时,男方正 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其表演内容和形式,对了解土家族社会、历史、民俗、 民族特征以及 文化艺术的发展演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摆手舞所承载的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广阔的文化空间
表明其具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特质,在中华 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价值和意义。
撩开恩施州神秘的面纱,以美丽绝伦 的容颜展示在世人面前, 恩施州魅力无限,是民族之林中一 颗璀璨的明珠。
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白虎的影子。古代土家族先民作战时所持的(钅 享)钎、戈、 剑上面,都铸镂有虎头形或镂刻有虎形花纹。如今小孩穿虎头 鞋,戴虎头帽,盖“猫脚”花衾被 ;门顶雕白虎、门环铸虎 头。其意用虎的雄见来驱恶镇 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民歌
薅秧、锄草有薅秧歌和薅草锣鼓, 放牛有山歌,相爱有情歌, 出嫁有哭嫁歌,死人有孝歌,石工、扛工、土工、 船工,有相应的号子。
肉连响“肉连响”,是湖北省 利川市土生土长的、以独特的肢 体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少数民族地 方舞蹈品种,流行在该市的都亭、 柏杨、汪营一带,舞蹈主要以手 掌击额、肩、脸、臂、肘、腰、 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 名。“肉连响”以往曾称“肉莲 湘”,动作与民间传统舞蹈“打 莲湘”相仿。因舞蹈以其肉体碰 击发出响声为其突出特色,乡民 习惯称之为“肉连响”。“肉连 响”舞蹈动作诙谐、明快,深受 群众欢迎,但因表演难度大,动 作要求高而使习艺者不多。
---END
Thank you
土家妇女擅长纺织早见史籍。秦汉时期,人们把土家先 民的织锦称为“(上宗下贝)布”,是皇室的上乘 贡品。到 了宋代,土家织锦工艺兴盛,广泛流向市场交易中。这时的 “溪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上宗下贝 )布”的传统。明 清时期土家人西兰卡普工艺进一步发 挥,逐渐形成独特制织 程序,达到较高的水平。
肉连响
土家人有自己的语言。“毕兹卡”是土家人的自称, “舍巴”指摆手舞。土家人的语言丰富:象父称爹 (读“的”),母称“奶子”,岳父、岳母称老丈 (读“灶”)、老丈母等。
“毛古斯”舞
“毛古斯”,土语为“拔步长”, 是老公公的意思 。它是土家族纪 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 创世业 迹的一种古老舞蹈。形式 风格,异常古朴、别致。每逢 过 年节跳摆手,都要跳这种古老的 舞蹈。
摆手舞、铜铃舞、滚龙连响舞动
山岳,
山歌、情歌、撒尔嗬歌海如潮,
而且是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
《龙船调》的故乡,
由此誉为“歌舞之乡”创造了恩
施州
文化积绽,厚重之精华。
土家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文字。属于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语支尚未确定。土家语分为北部和南部方言, 其基本特点是有声调, 无复辅音,复合元音较多,辅音韵尾较少; 词汇以复音词为多。
土家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 有神活传说、故事、谚语、长歌、短歌、寓言等。
竹枝词: 由于土家族古代和 近代作家都习汉文, 文学诗词具有土家族 特色的首推竹枝词。
戏剧:土家族与汉族接触 较早,明末清初已出现了 戏剧班子。戏剧有茅古斯、 阴花歌、傩戏、南戏、酉 戏等多种。“茅古斯”是 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 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的一 种原始戏剧形式。
摆手舞
“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 歌。”“土王宫里人如海,共庆新 年摆手歌。”这是清代诗人对土家 族摆手舞的真实写照。
发源于鄂、湘、渝交界酉水流域的土家摆手舞,既是土 家族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动, 也是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文化标志之一。 摆手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土家族历史生活的缩影,
是一幅表现土家族历史生活的绚丽画卷。它是土家传统 文化的大汇集,
恩施土家族艺术发展概况
恩施土家族艺术发展概况
组员:齐萍 张丽梅 许晶 指导老师:李奕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区域内,有一 片深情的沃土,世界硒都--恩施。
这是一片文化厚土。 恩施州是巴文化的发祥地。
美丽神奇的恩施土 家族苗族自治州┈┈
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
是土家苗族文化的摇篮,
积绽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跳“毛古斯”,规模大者要跳六个晚上,大致以土 家族的历史、 渔猎、婚姻、工作等为内容。融歌、舞、 话为一体的原始祭神戏剧。 这一形式在其他族比较少 见,早已引起国内外戏剧舞蹈家的关注。 被称为古老文 化艺术的“活化石”。
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 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 列。在土家族习 俗中,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彩织。姑娘结婚 时必须有自己织出的打花铺盖作嫁 妆。因而,土家姑娘在婚 前的日子里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制作她心爱的打花铺盖。 西兰卡普是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 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色彩艳丽,图 案新颖,多达 几百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物、禽兽、家什器 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案,最常 见的是“”字图,单八 勾、双八勾等等。三是文字图案,如喜、福、寿等。整体效 果古朴典雅,层次分明, 惟妙惟肖,光彩夺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