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微粒

合集下载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输液微粒(InfusionParticles)因其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够沿着血液管路渗入细胞内抒发其药效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给药,以及基因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

它们可能来源于植物,动物或革兰氏阳性菌,也可以是全人工合成的。

输液微粒可以分为三大类:酯型输液微粒,非酯型输液微粒和混合型输液微粒。

酯型输液微粒通常由优质脂质和脂肪体制备而成,这类输液微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将药物加入其中,能够有效抑制药物的氧化反应,有较高的药效持续时间,可控释药物,从而增加药浓度的持续时间,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类输液微粒主要用于对炎症、肿瘤和传染性疾病等进行治疗,还可以用于预防、诊断、缓解疼痛等。

非酯型输液微粒主要由有机溶剂、碳酸钙、多糖链等成分制备而成,可以将药物牢固地封装在微粒表面,能够抗氧化、防止药物分解,具有低分子量、低毒性、低浓度、快速溶解以及良好的药效持续时间等优点,主要用于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及抗肿瘤治疗等。

混合型输液微粒是酯型输液微粒和非酯型输液微粒的混合,具有多部分构成,其中可以同时加入不同种类的活性成分,能够有效控制药物的投放和释放,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释放速度来调整药物的投放和释放,主要用于抗炎、抗肿瘤、抗感染以及缓解疼痛等治疗。

输液微粒的制备可以分为冷冻干燥法、超声振荡法、卤化法和蒸发法等几种技术,它们均可制备出纳米尺度、多孔性和高沉积效率的输液微粒,对药物输液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纳米尺度的输液微粒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到药物,从而提高药效,并且还能够延长药效持续时间,在药物输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当今的生物医学领域,输液微粒的应用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在药物给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用于基因疗法、疫苗制剂等方面,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们健康。

不管是在传统的药物给药方法中还是在基因治疗领域,输液微粒都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够有效地将各种活性成分封装并输送到相应的组织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a、护士配液添加药物时抽吸药液的注射器反复使 规范护理操作,杜绝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微粒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其它危害。
传统的抽药方式,将安瓿倒置,安瓿断口处的微粒混入药液中,造成污染。
(3)药物配伍因素 6、规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用,因内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微生 临床护理人员在配制输液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物、尘埃及操作人员带入的微粒污染 3、合理选择溶媒及用量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1、药物因素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可达50—300um。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有人对输液配伍微粒累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配伍药液越多,微粒越多,微粒增加越明显,药物配伍不当造成微粒倍增,因此,临 床上因联合用药就可能出现微粒的累加及倍增,使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出现热源反应。
(1) 药物生产工艺 穿刺操作时污染的针头也可将微粒带入人体血液。
使用过程中因碰撞或保存不当,使用前不行严格检查也会造成微粒的污染。 规范护理操作,杜绝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微粒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其它危害。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药物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水、空气、原料的污 a、药液与容器的接触、撞击、化学反应等可脱落大量的微粒
(1)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 、缺血,甚至坏死。
(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 塞和静脉炎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 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第二节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护理学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护理学

输液微粒名词解释护理学
嘿,咱说说输液微粒是啥。

有一回我感冒了去医院输液,看着那一滴一滴的药水往下流,我就好奇这输液里面有没有啥别的东西呢。

这就说到输液微粒了。

输液微粒呢,就是在输液的液体里面那些小小的颗粒。

这些小颗粒可能是灰尘啊、橡胶屑啊啥的。

比如说,输液的瓶子或者管子如果不干净,就可能会有输液微粒混进去。

我记得有一次听护士说,要是输液微粒进入人体多了可不好,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呢。

就像一些小沙子跑进了身体里,肯定不舒服呀。

所以啊,输液的时候得注意尽量减少输液微粒。

医院也会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输液的安全。

下次你输液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这个输液微粒哦。

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

• 研究证实: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 针头的大小,注射器使用时间与液体污染的程度 有关。针头插入瓶塞的次数越多,产生的胶体微 粒就越多;针头越大,配药时液体中产生胶屑就 越大;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越多,流经针头后液体 所含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注射器使用时间越长, 污染率就越高。(有人对橡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 刺前比较,发现药液中仅5-10微米的微粒就增加 近27倍)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输液微粒引起的污染病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 内源性污染:在输液产品的制造、储运过程中混 入溶液的,这类污染在很多时候护理人员是无法 通过三查七对来避免的,因此说有输液就存在风 险。预防措施:避免盲目输液。 • 外源性污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入溶液的,是 临床护理工作预防输液污染的重点。 • 导致外源性污染的环节主要是配药与输液过程, 预防的措施也是主要是针对这两个环节的。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微粒的种类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静脉输液微粒种类与来源
微粒名称 来源
橡胶微粒
塑料微粒 玻璃微粒 结晶体微粒 纤维素微粒 毛絮、尘埃微粒 碳黑微粒
穿刺胶塞
药物包装 安瓿开启 药物臵放和配伍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药物的生产过程
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
概念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 谢性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1~15μm ,少量可达 50~300μm 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 看见50μm以上的微粒
武威市人民医院输液中心 陈燕 2012.9
概念
输液微粒污染病:它是由于输注药液中有了 超标准数量的微粒所致输液反应。
现行微粒国家标准, 100ml或100ml以上静脉 滴注用注射液中, 每1ml中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

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输液对人体的危害可不小。

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任何液体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国家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标准。

国家《药典》中规定的液体药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不能超过10毫微米。

但是有调查却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很多输液药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都超过了这一规定,有的甚至达到50毫微米以上。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是不超过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了血管。

在一次检测中,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

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

而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

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

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输液的风险引发输液反应输液需要遵循无菌原则,并受到患者体质的影响,发热、过敏性休克、静脉炎等都是常见的输液反应。

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们堵在细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增加循环负担输液需要把药物溶解在盐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输两袋500毫升的液体,相当于短时间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

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正常情况下全身血量约为4~5升,粗略估算,输液1升相当于加大了20%的循环负荷。

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
正确抽吸药液
四、输液微粒污染的预防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净化空气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 2、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 3、尽量减少陪、探人员
严格控制加药种类
四、输液微粒污染的预防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配伍禁忌:
净化空气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配伍不当会导致药物产生结晶或PH值的改变,形成
3.输液中加入药物或配伍不当: (1)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输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ml中含有的10um大小以上的微粒数不超过
25粒,(含2有)的多2种5um药大物小配以伍上后的微微粒粒数数不量超会过大3幅粒。增加。 (3)中药制剂配伍后会发生氧化、聚合而使生物碱、皂苷等析出,产生不溶性微粒。 (4)粉剂药物溶解不充分也可形成不溶性微粒。
净化空气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 2、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 3、尽量减少陪、探人员
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 针头的选择9—12号为宜
避免反复穿刺瓶塞
正确穿刺瓶塞
四、输液微粒污染的预防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净化空气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 2、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 3、尽量减少陪、探人员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无菌操作
净化空气
正确切割安瓿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
23、、严尽格量控减制少非陪工、作探人人正员员进确入穿治刺疗室瓶塞
正确抽吸药液
严格控制加药种类 注意配伍禁忌 合理用药
四、输液微粒污染的预防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净化空气 1、加强病室及治疗室的环境管理 2、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 3、尽量减少陪、探人员

输液微粒的危害

输液微粒的危害

输液微粒的危害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最常见的被滥用抗生素是用于输液的青霉素。

那么,下面是店铺给你介绍的输液微粒的危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输液微粒的危害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10毫微米,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

药品进入血液后,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停留在肺里,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氧的供应。

输液时会开放静脉,大量微粒会随着输入液体一同进入人体,增加宝宝免疫力负担。

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Å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Å,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相对而言,口服药要经过肠道吸收,将身体不需要的或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过滤掉,之后才进入肝脏代谢,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就会降低血药浓度,进而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

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相对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过敏反应是致命的。

输液药品微粒过大,长期积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响肺脏功能。

相对于口服药而言,频繁地输液可能还会对身体的一些器官造成影响。

任何液体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国家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标准。

国家《药典》中规定的液体药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不能超过10毫微米。

但是有调查却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很多输液药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都超过了这一规定,有的甚至达到50毫微米以上。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是不超过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

不当的输液的对策1、去正规的医院或诊所看正规的医生,根据病情用药而不是为了其它去输液!2、医护人员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和减少微粒的产生,同时使用合乎要求的液体、输液器、注射器,尽可能过滤掉微粒。

宝宝过度输液的危害1、降低宝宝抵抗力。

长时间的输液,宝宝身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以至于再发生感冒发烧时,宝宝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会慢慢出现发烧病症,主要就是因为宝宝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了。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 临床实践证明,割据痕长度<颈段1/4周、不 用无菌持物钳敲开、用0.5%碘伏擦拭颈段是 减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
❖ 临床配药时,少数护士对不易溶解的粉针剂, 采用敲击配制,更易造成玻璃碎屑增加。
医学课件
52
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
❖ 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 即“一把抓” ❖ 抽药的空针也不能反复多次使 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污染 的数量越多 ❖ 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 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 底部抽吸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 底部易引起钝针,所以,主张针 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抽吸药液
医学课件
3
❖ 微粒的种类 1. 粘土微粒:吸附能力强,可吸附重金属,
并能运载及释放有害物质。 2. 尘埃微粒:烟尘、粉尘等; 3. 有机微粒:病毒、细菌、真菌孢子、碎屑 4. 其它微粒:塑料微粒、橡胶微粒、滑石粉
微粒、棉纤维、玻璃屑
医学课件
4
医学课件
5
输液中微粒的来源
❖ 生产过程中微粒污染
1. 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净化质量,尤其是水 源质量
医学课件
11
操作人员违反临床输液和注射无菌 操作规程,也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医学课件
12
输液和注射器具可引起微粒污染
❖ 聚氯乙稀塑料袋每袋(500ml)约含有150 万个微粒;
❖ 带胶塞的玻璃瓶含有10-40万个微粒;
医学课件
13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1. 粉剂溶解不全 2. 溶媒的改变 3. 药物分子和葡萄糖分子相互吸附作用 4. 输液中ph值的影响
医学课件
41
适用范围
❖ 本规范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质量管理的 基本要求,适用于肠外营养液、危害药品和 其他静脉用药调剂的全过程。医疗机构其他 部门开展集中或分散临床静脉用药调配,参 照本规范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微粒
概念
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 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 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
其直径一般只有1 ,也有50~ 也有50 其直径一般只有1~25μm ,也有50~ 或更大的颗粒。 300μm 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看见 50μm以上的微粒 50μm以上的微粒
概念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 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 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 害的过程。 害的过程。
静脉输液微粒种类与来源
微粒名称 来源
橡胶微粒 塑料微粒 玻璃微粒 结晶体微粒 纤维素微粒 毛絮、 毛絮、尘埃微粒 碳黑微粒 脂肪微粒 脂肪微粒
穿刺胶塞 药物包装 安瓿开启 药物置放和配伍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室内环境和输液器自污 药物的生产过程 脂肪乳剂乳化不完全
微粒的种类与大小
种类颗粒 玻璃屑 金属片 橡胶屑 淀粉 氧化 白垭 炭黑 直径(μm) 直径(μm) > > > > > > > 1 1 1 – 500 5 - 50 1 1 1 种类颗粒 直径(μm) 直径(μm) > > > > > > > 1 1 - 5 2 1 20 1 - 100 1
年特曼等人报告,输液微粒、 1955 年特曼等人报告,输液微粒、异物可引起肺肉芽 当时未引起人们重视。 多年来, 肿,当时未引起人们重视。近30 多年来,对微粒进行 广泛研究后认为:输液微粒造成的危害是潜在的、 广泛研究后认为:输液微粒造成的危害是潜在的、长 期的,应引起普遍关注。 期的,应引起普遍关注。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加药后注射液中的微粒数比加药前明显增 加,同种输液中加入不同的针剂注射液、粉针 剂、中草药制剂微粒增加, 且差异较大,其中中 草药制剂增加的微粒数较多、粉针剂次之、注 射液较少。
现配现用? 现配现用? 配后放置30min? 配后放置30min? 30min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一支5ml的安瓿,用砂轮割锯后不消毒掰开, 一支5ml的安瓿,用砂轮割锯后不消毒掰开,瓶内液 5ml的安瓿 体就会带有玻璃微粒1300 3000个 1300~ 体就会带有玻璃微粒1300~3000个,假如用酒精棉球擦 试割锯后再开瓶,微粒污染会减少。 试割锯后再开瓶,微粒污染会减少。
有人实验证实,锯割安瓿1/4周较锯割1 有人实验证实,锯割安瓿1/4周较锯割1周,安瓿内药 1/4周较锯割 液被玻璃微粒污染为少,故又提倡仅割锯1/4, 1/4,并用酒精 液被玻璃微粒污染为少,故又提倡仅割锯1/4,并用酒精 或稀释碘酊擦拭后掰开为宜。安瓿不宜倒置, 或稀释碘酊擦拭后掰开为宜。安瓿不宜倒置,针尖最好 处于中部抽吸药液。 处于中部抽吸药液。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由于空气污染,导致不溶性微粒的数量严 重超标,我们要重视配液环境,在医院药房开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在病房建立专门的配药室, 安装净化装置, 工作人员应加强“ 微粒” 意 识, 配药时穿戴好衣帽、口罩,控制闲杂人等 进入治疗室, 尽量减少工作人员来往走动。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未设配液中心的基层医院, 未设配液中心的基层医院,在配液前一定 要对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 要对治疗室进行空气及地面、桌面的消毒。 有条件的医院最好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 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等, 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等,使治疗 室空气质量达到Ⅲ类环境的要求, 室空气质量达到Ⅲ类环境的要求,有效地滤除 空气中的尘埃并吸附或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的尘埃并吸附或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使细菌总数≤ 使细菌总数≤500cfu/ m2 。
临床上在进行静脉滴注大量输液时, 临床上在进行静脉滴注大量输液时,由于药液 中含有热原,病人在0.5 1h内出现冷颤 高热、 0.5~ 内出现冷颤、 中含有热原,病人在0.5~1h内出现冷颤、高热、 出汗、昏晕、呕吐等症状,高热时体温可达40℃ 40℃, 出汗、昏晕、呕吐等症状,高热时体温可达40℃, 严重者甚至可休克,这种现象称为热原反应 热原反应。 严重者甚至可休克,这种现象称为热原反应。
综上, 综上,有效地减少输液微 粒的产生, 粒的产生,尽可能的避免其 危害的发生值得大家共同关 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 选择良好的制剂和输液用品 • • • • • 改善配药环境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注意配伍禁忌和现配现用 改进安瓿的切割和消毒 正确的抽吸药液 穿刺方法和注射针的选择
护理技术性很强,它是一门科学, 护理技术性很强,它是一门科学,不能随心所 抱有侥幸心理,需要我们知道该怎样做, 欲,抱有侥幸心理,需要我们知道该怎样做,明 白为什么这样做, 白为什么这样做,意识到不按操作规程做会引 起人命关天的后果。 起人命关天的后果。 同时,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 同时,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护理工作光有 经验是不够的,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 经验是不够的,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掌握 新技术、探索新问题,不断改进, 新技术、探索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 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将针头的尖端做成封闭圆锥形, 在针头旁侧开方形针孔,可一定程 度避免刺穿胶塞时带入微粒,同时 还要尽量减少穿刺次数。
配药的针头越大, 配药的针头越大,药液中的胶屑 也越大:针头不宜过粗, 也越大:针头不宜过粗,一般采用 12号为宜 以减少橡皮屑的脱落, 号为宜, 9~12号为宜,以减少橡皮屑的脱落, 同时一定注意仔细检查针头有无弯 杜绝使用有钩的针头。 钩,杜绝使用有钩的针头。
谢 谢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生产药厂要改革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 气净化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悬浮尘粒及细菌污染, 选用优良器材和合理的生产装备,采用先进工艺, 先进技术,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质量。 输液用品 选择正规厂家的药品、输液器 及输液液体。选用优质的静点器,如带空气过滤 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可截留空气中 微生物和微粒。
输液微粒的有效预防
药液的正确抽吸方法可有效地 减少微粒。抽药操作时, 减少微粒。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 注射器, 一把抓” 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 确的抽吸方法。 确的抽吸方法。 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导致内 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 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 微生物, 微生物,尘埃及操作人员的手带入 微粒污染; 微粒污染;以及外筒与内筒因反复 摩擦造成注射器本身微粒增加, 摩擦造成注射器本身微粒增加,加 重输液微粒污染。 重输液微粒污染。
引起热原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注射液或输液器中 污染的热原所引起的。热原的致热量因菌种而异, 污染的热原所引起的。热原的致热量因菌种而异, 如革兰阴性杆菌致热能力最强;由于注射途径不同, 如革兰阴性杆菌致热能力最强;由于注射途径不同, 引起发热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引起发热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粘士 硅澡类 细菌 滑石粉 霉菌和子 石棉纤维 未确认纤维
输液微粒的危害
• • • • • • • 造成局部组织的栓塞和坏死 引起静脉炎 引起肉芽肿的产生 引起药物过敏反应 引起肿瘤形成和肿瘤样反应 热原样反应 颗粒碰撞导致血小板减少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 100ml以上静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 100ml以上静 2005年版规定 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 每1ml中含 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 1ml中含 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个 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 25μm以 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个, 含25μm以 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 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