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运动功能检查(完整)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详细)(标准版)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详细)(标准版)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脑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检查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等六个方面。

一、一般检查:一般检查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意识、精神状态、脑膜刺激征和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检查。

1、意识状态:评价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及意识障碍程度。

意识障碍通常分为:(1)嗜睡:是意识障碍早期表现,患者精神菱靡,动作减少,处于持续睡眠状态;虽能被唤醒、正确回答问题及配合身体检查,但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

(2)昏睡:意识水平低下,需高声喊叫或给予疼痛刺激方能唤醒,醒后表情茫然,能含混地回答简单问话,不能配合检查,刺激停止后立即进入熟睡。

(3)昏迷:患者意识丧失,表现双眼闭合、不能自行睁开、对言语刺激无反应、面部和肢体无目的性动作,疼痛刺激可能无反应或引发通过脊髓或脑干通路传递的无目的反射动作。

1)浅昏迷:患者意识丧失,高声喊叫不能唤醒,对强烈疼痛刺激如压眶可有反应,可有较少无意识动作;腹壁反射消失,但角膜反射、光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腱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2)中昏迷:疼痛反应消失,四肢完全处于瘫痪状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角膜反射、光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减弱,呼吸和循环功能尚稳定。

3)深昏迷:眼球固定,瞳孔散大,角膜反射、光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消失;四肢迟缓性瘫,腱反射、病理反射消失,呼吸、循环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特殊意识障碍包括:①谵妄状态:患者的觉醒水平、注意力、定向力、知觉、智能和情感等发生极大紊乱,常伴激惹、焦虑、恐怖、视幻觉和片断妄想等,可呈间歇性嗜睡,有时彻夜不眠;可伴发热,酒精或药物依赖者戒断性谵妄易伴癫病发作。

②模糊状态:起病较缓慢,定向力障碍多不严重,表现淡漠、嗜睡、注意力缺陷。

2、精神状态:是否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常,如错觉、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和情感淡漠等;并通过对患者的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等检查,判定是否有智能障碍。

52项神经运动检查内容

52项神经运动检查内容

52项神经运动检查内容【原创版】目录1.神经运动检查的概述2.52 项神经运动检查内容的分类3.具体的 52 项神经运动检查内容介绍4.神经运动检查的意义和作用5.神经运动检查的注意事项正文【1.神经运动检查的概述】神经运动检查是一种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检查,以了解其神经肌肉功能状态。

这种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2.52 项神经运动检查内容的分类】52 项神经运动检查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肌力检查:包括肌力分级、肌肉收缩形式等。

(2)肌张力检查: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肌肉僵硬度等。

(3)协调运动检查:包括手指协调、肢体协调等。

(4)平衡功能检查:包括静态平衡、动态平衡等。

(5)步态检查:包括步行速度、步态稳定性等。

【3.具体的 52 项神经运动检查内容介绍】(此处省略,因篇幅限制无法一一介绍 52 项具体内容)【4.神经运动检查的意义和作用】神经运动检查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状态,为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提供依据。

(2)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3)评估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预防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

【5.神经运动检查的注意事项】进行神经运动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前要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2)检查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患者过度疲劳。

(3)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综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神经系统专科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专科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专科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神志是否清楚,查体是否配合,对答是否切题,言语是否流利,精神状态及粗测高级智能等。

二、脑神经1.I嗅神经如无主诉可不查,如需要可使用有挥发性但无刺激性的物质(如香水、咖啡、薄荷水)。

2.Ⅱ视神经视力和视野的粗测,眼底:正常视神经盘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颜色淡红、生理凹陷清晰、动脉色鲜红、静脉色暗红、动静脉管径比例 2:3。

3.Ⅲ动眼、Ⅳ滑车、Ⅵ展神经是否存在眼睑下垂、眼球运动是否受限、有无眼球震颤和复视;瞳孔大小、形态、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调节反射、辐辏反射。

4.Ⅴ三叉神经(1)感觉:分别检查三叉神经三支分布区域的感觉,比较双侧、中心及外周。

(2)运动:嘱患者用力咀嚼,触诊颞肌和咬肌,张口看下颌是否偏斜。

(3)角膜反射:向一侧注视,棉絮由侧方轻触注视方向对侧的角膜,引起双侧瞬目动作。

(4)下颌反射:微张口,拇指置于患者下颏正中,叩诊锤叩击手指。

5.Ⅶ面神经(1)运动功能:观察双侧额纹、鼻唇沟、口角是否对称;嘱患者做闭目、皱眉、示齿和鼓腮动作。

(2)味觉:舌前 2/3味觉。

6.Ⅷ前庭蜗神经(1)耳蜗神经1)Rinne试验:振动的音叉放在乳突上(骨导)至听不到声音后音叉移动至同侧外耳道旁(气导),正常情况下气导>骨导。

2)Weber试验:振动的音叉放在前额或颅顶正中。

检查结果分析见表-1表-1 Rinne试验及Weber试验(2)前庭神经:观察有无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等。

7.Ⅸ舌咽和Ⅹ迷走神经注意患者的发音,询问有无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观察悬雍垂是否居中、双侧软腭抬举是否对称;咽反射:嘱患者张口发“啊”,压舌板轻触两侧咽后壁黏膜。

8.Ⅺ副神经观察有无斜颈或塌肩,评估转头和耸肩的力量。

9.Ⅻ舌下神经观察舌在口内有无舌肌纤颤,伸舌是否居中,有无舌肌萎缩。

三、运动系统检查1.肌容积观察有无肌肉萎缩或假性肥大。

2.肌张力检查肌肉在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

3.肌力0级:肌肉无收缩活动。

52项神经运动检查内容

52项神经运动检查内容

52项神经运动检查内容神经运动检查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它通过观察和测量肌肉力量、协调性、反射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神经系统的异常情况,如神经病变、肌肉疾病以及运动神经系统的其他问题。

神经运动检查一般包括以下52项内容:1.常规检查:包括姓名、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的录入。

2.详细病史: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部位、病情发作频率等。

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对头部、颈部以及四肢的神经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4.神经系统感觉检查:通过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检查其感觉神经的功能状态。

5.肌肉力量检查:通过让患者进行一系列力量测试,评估其肌肉力量的情况。

6.肌肉协调性检查:通过让患者进行一系列协调性测试,评估其协调能力。

7.体位与姿势控制检查:观察患者的站立、行走、坐立等姿势及控制能力。

8.步态检查:观察患者的步态,检查其行走姿势和步态异常情况。

9.神经系统运动检查:通过观察患者进行一系列肢体运动测试,评估其肌肉控制能力。

10.腱反射检查:通过敲击患者的腱部,评估其肌肉反射的状态。

11.足部甲板反射检查:通过敲击或刺激患者的足底,评估其足底反射的状态。

12.假性肌肉病检查:通过将患者的肌腱拉伸,评估其假性肌肉病的情况。

13.视觉障碍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视觉反应,评估其视觉系统的功能状态。

14.听觉障碍检查:通过观察患者对声音刺激的反应,评估其听觉系统的功能状态。

15.喉反射检查:通过刺激患者的咽喉部,评估其喉反射的状态。

16.口唇反射检查:通过刺激患者的唇部,评估其口唇反射的状态。

17.眼球运动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评估其眼外肌的协调性和神经传导功能。

18.舌肌运动检查:观察患者的舌肌运动,评估其舌肌的协调性和神经传导功能。

19.口咽反射检查:通过刺激患者的咽部,评估其口咽反射的状态。

20.触觉障碍检查:通过触摸患者的皮肤,评估其触觉系统的功能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和神经节)。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神经系统检查通常由专业的神经科医生或者神经科护士进行。

下面是一份标准格式的神经系统检查报告,以供参考:1.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年龄:50岁- 性别:男性- 就诊日期:2022年1月1日2. 主诉:- 患者主诉头痛、头晕和手脚麻木。

3. 现病史:- 患者于一个月前开始浮现头痛、头晕和手脚麻木的症状,症状持续存在至今。

4. 既往病史:- 高血压:已经患有高血压病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 糖尿病:已经患有糖尿病5年,通过饮食控制和口服药物控制血糖。

- 意识状态:清醒- 神经系统:生理反射正常,无异常体征- 肢体运动:肢体运动协调,无明显异常- 感觉:双上肢和下肢存在轻度触觉减退6. 神经系统检查:- 视力检查:双眼视力正常,无明显视物含糊或者视野缺损 - 眼球运动:双眼球运动自如,无明显麻痹或者偏斜- 眼底检查:双眼底无明显异常- 面部感觉:双侧面部感觉正常- 咀嚼肌力:正常- 舌运动:舌运动灵便,无明显麻痹- 肩胛带肌力:正常- 上肢肌力:双上肢肌力正常- 下肢肌力:双下肢肌力正常- 肌张力:双上肢和下肢肌张力正常- 腱反射:双上肢和下肢腱反射正常- 共济失调检查:双上肢和下肢共济失调程度轻微- 步态检查:步态正常- 头颅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双上肢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正常8.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主诉、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颈神经根受压。

9. 治疗建议:- 赋予患者相应的颈椎保护措施,如避免长期低头、提醒正确姿式等。

- 赋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镇痛药和消炎药。

神经系统检查专业完整版方案

神经系统检查专业完整版方案
感觉:圆头针、冷热水、棉签:痛、触、 温度觉。
运动:咀嚼肌容积 咀嚼动作:咀嚼肌、颞肌; 加强动作:咬棉签 张口:下颌有无偏斜。
反射:角膜反射、下颌反射
( 三叉神经检查
1、面部感觉:常以针刺检查痛觉,棉签 检查触觉。两侧对比,随时询问病人的 感觉反应是否减退、消失或过敏。
2、咀嚼运动:受三叉神经的运动纤维支 配。双手触按被检者颞肌、咀嚼肌,嘱 被检者作咀嚼动作,对比双侧肌力强弱; 再嘱被检者作张口运动,观察张口时下
一、一般检查视频
3.脑膜刺激征
软脑膜和蛛网膜的炎症,或蛛 网膜下腔出血,使脊神经根受 到刺激,导致其支配的肌肉反 射性痉挛,而产生一系列体征。
①颈强直 :患者仰卧,双下 肢伸直,检查者轻托患者枕部 并使其头部前屈。如颈有抵抗, 下颏不能触及胸骨柄,则表明 存在颈强直。颈强直程度可用 下颏与胸骨柄间的距离(几横 指)表示。
嗅神经病变的症状
1 嗅觉减退或缺失 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见于鼻 病或先天性嗅觉丧失;单侧嗅觉减退或缺失见 于嗅神经径路上的病损,如前颅窝骨折、脑膜 炎、嗅沟或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额叶胶质 瘤(额叶底部)。
2 嗅觉过敏 见于瘾病。
3 嗅幻觉 见于沟回发作、精神病等。
4福斯特-肯尼迪( Foster-Kennedy)综合征 由于嗅沟脑膜瘤和额叶底部肿瘤引起病侧嗅觉 丧失及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即病侧视神经萎 缩,对侧视乳头水肿)。
• 单眼是全盲 • 叉中颞半双 • 叉外鼻半盲 • 视束对半双 • 向上均同上
动眼神经 Ⅲ.
(oculomotor nerve)
眼睑、眼球运动、瞳孔对光反射、
调节反射
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
眼球向内、上下活动障碍,瞳孔

人卫版第九版诊断学体格检查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精品》课件

人卫版第九版诊断学体格检查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精品》课件
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不自主运动
1.震颤 类型有:①静止性震颤;②意向性震颤。 2.舞蹈样运动 多见于儿童期脑风湿性病变。 3.手足徐动 见于( jiànyú)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节变性。
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五)共济(ɡònɡ jì)运动
➢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 5级正常肌力 瘫痪可分为:①单瘫(dāntān):单一肢体瘫痪;②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③交叉性偏瘫:
为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颅神经损害;④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
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三)肌张力(zhānglì)
1.肌张力增高 可表现(biǎoxiàn)为:①痉挛状态;②铅管样强直。 2.肌张力降低 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小脑病变和肌源性病变等。
1.指鼻试验 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bù zhǔn);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 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 小脑损害时,动作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足跟难以寻到膝盖。 3.其他 ①快速轮替动作: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②闭目难立征: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 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深反射(fǎnshè)
反射强度通常分为以下几级:
➢ 0:反射消失 ➢ +:肌肉收缩存在(cúnzài),但无相应关节活动,为反射减弱
➢ ++:肌肉收缩并导致关节活动,为正常反射
➢ +++:反射增强,可为正常或病理状况 ➢ ++++:反射亢进并伴有阵挛,为病理状况

(完整word版)神经系统查体图文详解

(完整word版)神经系统查体图文详解

神经系统查体详解神经系统检查(一)一般检查一般检查主假如检查病人的意识状态。

经过与病人谈话并检查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响而进行评论。

意识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类:1.清醒状态 (clear-headed state) 被检查者对自己及四周环境的认识能力优秀,应包含正确的时间定向、地址定向和人物定向。

当问诊者问及姓名、年纪、地址、时辰等问题时,被检查者能做出正确回答。

2.嗜睡状态 (somnolence state) 意识清楚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阻碍的一种形式。

指病人意识清醒程度降低较稍微,呼喊或推进病人肢体,病人可立刻清醒,并能进行一些简洁而正确的谈话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但刺激一消逝又入眠。

此时,病人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均存在。

3.意识模糊 (confusion) 指病人意识阻碍的程度较嗜睡深,对外界刺激不可以清楚地认识;空间和时间定向力阻碍;理解力、判断力愚钝,或发生错误;记忆模糊、近记忆力更差;对现实环境的印象模糊不清、常有思想不连接,思想活动愚钝等。

一般来说,病人有时间和地址定向阻碍时,即称为意识模糊。

4.昏睡状态 (stupor state)意识清楚度降低较意识模糊状态为深。

呼喊或推进肢体不可以惹起反响。

用手指压迫病人眶上缘内侧时,病人面部肌肉 ( 或针刺病人手足 ) 可惹起防守反射。

此时,深反射亢进、震颤及不自主运动,角膜、睫毛等反射减弱,但对光反射仍存在。

5.浅昏倒 (superficial coma) 指病人任意运动丧失,呼之不该,对一般刺激全无反响,对强痛苦刺激如压眶、压甲根等有反响,浅反射消逝,腱反射、舌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呼吸、脉搏无显然变化。

见于重症脑血管病、脑炎、脑脓肿、脑肿瘤、中毒、休克初期、肝性脑病等。

6.深昏倒 (deep coma) 指病人对各样刺激均无反响,完整处于不动的姿势,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均消逝,大小便失禁,呼吸不规则,血压降落,此时可有去大脑强直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指试验
轮替动作
跟-膝-胫试验
昂白征
不自主运动
为随意肌的不自主收缩,是指 病人意识清楚而不能自行控制的骨 骼肌动作
不自主运动
• • • • • • • 痉挛 spasm 抽搐 tics 肌阵挛 myoclonus 张力障碍 dystonia 震颤 tremor 舞蹈样运动 choreic movement 手足徐动 athetosis
肌力检查
Score Description
0 1
2 3 4
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肢体在床面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
正常肌力
中枢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1)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 (2)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 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
锥 体 交 叉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①皮质脊髓侧束止于同侧前角细胞
皮质脊髓前束止于双侧前角细胞
②小部分纤维直接终止前角运动细胞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运动细胞
大部分纤维间接终止前角运动细胞
支配肌的情况: 一侧皮质脊髓束支配 双侧躯干肌 一侧上下肢肌 损伤表现: ①在锥体交叉后(以下)损伤: 伤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
大脑皮质
皮质脊髓束
锥 体 交 叉
②在锥体交叉前(以上)损伤: 对侧上下肢瘫痪
皮质脊髓前束
2.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 起始: 中央前 回下部
行径:内囊膝
中脑的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 动眼N核 滑车N核 三叉N运动核 展 N核 面N核上部 疑核 副 N核
双侧
终止:
面N核下部 对侧 舌下N核 损伤表现: 对侧下部面肌和舌肌瘫痪
大 脑 皮 质
额叶、顶叶
新纹状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苍白球 额叶躯体运动区
内囊
底丘脑
背侧丘脑
腹前核 腹外侧核
(四)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质皮脑桥束
脑桥核 大 额、顶、颞、枕叶 (小脑中脚) 皮质 脑 皮 质 小脑上脚交叉 躯体运动区 背侧丘脑(腹前核、
腹外侧核)
脑桥小脑束
对侧 小脑皮质 齿状核
中脑红核
(3)交叉性瘫痪:为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
(4)截瘫: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 外伤、炎症等
周围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1)前角、前根型:出现节段型周围性瘫痪 (2)神经丛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 周围性瘫痪 (3)末梢型:多数周围神经末梢受损时,出 现对称性四肢远端的无力或瘫痪,及肌肉 萎缩,伴有手套、袜子型的感觉障碍
面肌(面N) 核上瘫 核下瘫 对侧鼻唇沟消失,口角歪向同侧。
舌肌(舌下N) 伸舌时,舌尖偏向对侧。
同侧鼻唇沟消失,口角歪向对侧,额纹消 伸舌时,舌尖偏向同侧。 失,不能闭眼。
二、锥体外系 通路(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
(二)新纹状体-黑质环路 (三)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黑质
皮质纹状体纤维
神经系统运动功能检查
控制运动的主要神经结构
一、锥体系 大脑皮质运动区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锥体束
上运动N元
下运动N元
前角运动细胞
头颈肌
脑N运动核
1.皮质脊髓束 :

大脑皮质
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内囊后肢
中脑的大脑脚底中3/5
延髓锥体
皮质脊髓束
脑桥基底部 延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瘫痪的定位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中枢性瘫痪 1. 腱反射亢进 2. 肌张力增高 3. 病理征阳性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周围性瘫痪 1. 腱反射减低 2. 肌张力减低 3. 病理征阴性 4. 瘫痪肢体肌萎缩
肌张力
肌张力的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即骨骼 肌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能引起受牵拉肌 肉的收缩,这种收缩是反射性的,而非来 自肌肉本身
去脑强直
见于大脑与中脑、桥脑间的联系发生结 构性或功能性中断时。表现为颈后伸,甚 至角弓反张,四肢强直性伸展、内收及内 旋
共济运动失调
• 共济运动: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 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小脑、运动系 统、前庭神经系统、眼睛、感觉系统共同 参与。 • 共济失调为小脑病变最主要的症状
共济失调
• 指鼻试验
• 指指试验 • 轮替动作
Finger nose test
Finger finger test Alternate motion
• 跟-膝-胫试验 Heel-knee-tibia test • Romberg征 Romberg‘s sign
• 共济失调步态 ataxic gait
指鼻试验
异常肌肉活动
• 肌束颤动 • 肌纤维颤搐 • 痛性痉挛
Thank you
肌张力增高
肌肉坚实,伸屈肢体时阻 力增加。可分 为以下二种:
(1)痉挛性: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 称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 (2)强直性:伸屈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称铅 管样强直,为锥体外系损害现象。
肌张力减弱
肌肉松软,伸屈其肢体时阻力低,关节 运动范围扩大,见于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 灰质炎和小脑病变等
交 叉 红 核 脊 髓 束
脊髓前角细胞
运动系统检查
瘫痪paralysis
• 表现为自主运动时肌力减退(不完全瘫痪) 或消失(完全瘫痪),是最常见的神经系 统体征。 • 肌力: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检查 时令病人作肢体伸屈动作,检查者从相反 方向测试被检查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 注意两侧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