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族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提升科研能力分析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提升科研能力分析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提升科研能力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辅导工作的专业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

在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中,辅导员的职责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业问题,还需要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以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

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可以增强其对学生问题的解决能力。

辅导员的工作往往是直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只有具备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式。

通过科研的学习和实践,辅导员可以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的最新学科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可以提高其在高职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情况。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准确和实用的指导。

通过科研的学习和实践,辅导员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在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素养。

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可以增加其在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科研是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也同样重要。

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可以增加辅导员在学校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使其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更具竞争力。

科研成果也可以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参与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国内外合作,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和发展空间。

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科研是一种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通过科研的学习和实践,辅导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辅导员也可以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提升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科研能力可以增强辅导员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其在高职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加其在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及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关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

关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

关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袁青兰(湘南学院学生处湖南·郴州423000)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b.2016.08.058摘要高校辅导员成天忙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科研投入时间不足,科研积极性不高;缺乏系统培训,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不强;对科研充满困惑,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成果不多。

科学研究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亦是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从而提升其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并以此来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三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文章从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提升辅导员科研的可持续力;促进高校辅导员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搭建辅导员科研平台,为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提供机制保障这三个维度来探索提升高校辅导员能力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Ponder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Yuan QinglanAbstract Due to various reasons,university counselors are un-able to make much achieve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Howe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work.Therefore,how to improve university counselors'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us.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ways to improve it from three aspects.Key words improvement;university counselors;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指,高校辅导员依据自己从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经常进行阶段性整理,再全面地、系统地将各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方法和艺术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不断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经验,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关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

关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

关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袁青兰(湘南学院学生处湖南·郴州423000)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b.2016.08.058摘要高校辅导员成天忙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科研投入时间不足,科研积极性不高;缺乏系统培训,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不强;对科研充满困惑,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成果不多。

科学研究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亦是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从而提升其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并以此来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三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文章从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提升辅导员科研的可持续力;促进高校辅导员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搭建辅导员科研平台,为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提供机制保障这三个维度来探索提升高校辅导员能力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Pondering on the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Yuan QinglanAbstract Due to various reasons,university counselors are un-able to make much achieve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Howe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work.Therefore,how to improve university counselors'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us.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ways to improve it from three aspects.Key words improvement;university counselors;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指,高校辅导员依据自己从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经常进行阶段性整理,再全面地、系统地将各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方法和艺术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不断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经验,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与路径及科研能力提升方法

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与路径及科研能力提升方法

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与路径及科研能力提升方法
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及路径:
1. 学历要求:辅导员一般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通常是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或相关专业。

2. 培养经验:在大学期间,可以参加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发展组织和管理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建立能力。

3. 实习经验:通过实习或兼职的方式,在学术机构或教育机构中获得辅导员的实践经验,熟悉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4. 继续教育:通过参加进修班、培训课程、研讨会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5. 职业发展:从初级辅导员逐渐晋升为高级辅导员,或在大学领导机构中担任管理或教学职位,进一步发展辅导员职业生涯。

科研能力提升方法:
1. 研究方法培训:参加研究方法的培训课程,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文献调研:系统学习领域内的相关研究,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3. 科研项目参与: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导师或其他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科研实践,提升科研能力。

4. 学术论文发表: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科研能力建立声誉和专业地位。

5. 学界交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与同行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宽研究领域和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总之,辅导员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专
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参与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逐步拓展职业发展路径。

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指导者和帮助者,他们的科研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提高辅导员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学校和学生。

一、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意义1. 提高辅导员教学水平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使辅导员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 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校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科研成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科研水平。

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推动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1. 辅导员科研意识淡薄由于工作繁重,部分辅导员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科研意识和积极性,导致科研成果较少,科研水平不高。

2. 缺乏科研经费和平台支持由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有限,辅导员在开展科研工作时常常受到资金和平台的限制,难以进行深入的科研活动,影响科研能力的提升。

3. 缺乏科研团队和合作机会在高职院校,辅导员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少,缺乏科研团队的支持和合作,使得科研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科研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1. 提高科研意识,明确科研目标高职院校应加强辅导员科研意识的培养,明确科研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引导辅导员将科研工作融入到教学、指导和管理中,提高科研积极性。

2. 提供科研经费和平台支持学校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条件,支持辅导员进行科研活动,鼓励他们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升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对于教师来说,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脆弱。

要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包括培训、资源支持和激励机制等方面。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在招聘辅导员时,学校可以考虑招聘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人才,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科研水平,也可以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可以开设针对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培训课程,包括科研方法论、学术写作技巧、科研课题选择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系统的培训,可以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使他们在科研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学校要给予辅导员充分的科研资源支持。

这包括提供科研经费、实验室设施、学术期刊和数据库资源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辅导员才能够有条件进行科研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学校还可以设立科研项目申报的奖励机制,对于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辅导员给予奖励。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科研成果展示、学术讲座等活动,为辅导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励他们进行科研探索。

可以邀请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指导辅导员进行科研工作,从而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辅导员的科研成果不仅可以在学术领域发挥作用,也可以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学校可以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将辅导员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高职院校还应该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

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辅导员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评优制度、奖励制度等方式,激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形成良性的循环。

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培训、资源支持和激励机制等方面。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和提升研究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和提升研究

谢谢观看
三、总结
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的提升工作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建立激励机制推动科研与学术交流加强校 企合作以及引导自我提升等途径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以更好地 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2、建立激励机制
高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肯定和奖励。如设立优秀 辅导员奖、学生管理优秀奖等,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成就感。同时, 还可以通过晋升、职称评定等方式,激励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3、推动科研与学术交流
高校应鼓励辅导员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其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组织学术会议、研究项目等方式,使辅导员在研究和交流中不断成长。同时, 还可以通过学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辅导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心理咨询与教育能力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 的心理咨询与教育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 和挑战的能力。
4、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
高校辅导员需要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包括就业政策解读、职业规划设计、求职技巧培训等,以帮助学生顺利融入社会, 实现人生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几点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路径:
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高校应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 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学生问题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2、提升职业技能:通过定期的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辅导员在沟通、 组织、协调等方面的技能。
3、更新职业理念:鼓励辅导员教育前沿动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打通“四关”,辅导员科研提升策略

打通“四关”,辅导员科研提升策略

打通“四关”,辅导员科研提升策略篇一:标题:打通“四关”,辅导员科研提升策略正文: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其学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打通“四关”。

一、明确研究方向辅导员科研的研究方向应该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背景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在确定研究方向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科研政策和要求,并与导师、同事和专家进行充分的探讨和交流。

二、提高研究能力辅导员科研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技术,包括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等。

因此,辅导员应该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并注重积累相关的研究经验。

三、加强团队协作辅导员科研是一项团队协作的工作,需要与导师、同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团队协作中,辅导员应该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与他人的协作和沟通,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四、积极参与学术交流辅导员科研需要不断进行交流和分享,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会,与同行专家和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拓展:除了以上提到的“四关”,辅导员科研提升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学习与交流辅导员应该注重学习与交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研究领域,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进展,与同行专家和学者保持联系,共同推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2. 提高科研意识辅导员应该提高科研意识,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向,注重研究实践,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动辅导员科研的发展。

3. 建立科学规范辅导员科研需要建立科学规范,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明确研究内容和方法,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加强管理和监督辅导员科研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对研究过程和成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可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民族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
摘要: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为民族高校辅导员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了重要契机,但同时也对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学校要努力搭建新平台,才能有效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民族院校;辅导员;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20-02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1]民族院校具有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明确办学宗旨,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的差异,需要民族教育形成一套既符合教育规律,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又适应少数民族个性特点的培养方式。

辅导专业化、专家化,这些都使民族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高校辅导员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意义
1.提高科研能力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到来,西方敌对势力采取种种措施,实施“西化”和“分化”战略,企图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辅导员
作为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认清政治严峻形势的基础上,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论创新,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实践研究,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方式,从简单说教、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帮助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感知力、判断力,树立正确祖国观、民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教育科研是辅导员自身职业认同的重要途径。

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其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的提升,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的职业形象,增强自身的价值认同感和事业成就感,激发出不竭的工作动力。

[2]顾明远教授曾指出:社会任何一种职业,越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性,他的社会地位才会越高,一个人人都可以干的职业,是不会得到社会的重视和尊重的。

辅导员整天忙于各种事务性的工作,是一个看似任何人都可以“代替的工作”。

所以辅导员要实现个人价值,体现学术地位,科研成果是指标,教育科研能力是前提。

二、民族院校辅导员开展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
1.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基础。

辅导员开展教育研究,是以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是由实际工作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3]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工作内容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日常管理、心理辅导、学业指导、贷款助学、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这
些都是科研选题的重要源泉。

密切与学生接触、最熟悉了解学生、事务性的工作有利于辅导员搜集整理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就是不断创新,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和改善教育实践。

2.民族大学生个性特点提供更多可研究问题。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长期受自然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不同民族思维方式、认知能力、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尊心强,性格豪爽、坦诚,但易冲动。

汉族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均有过冲突或者内心价值、理念的冲撞。

矛盾、差异、冲突往往是新问题、新研究的开始,民族院校辅导员应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抓住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变量”,丰富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适应多变复杂的思想教育形势。

三、提高民族高校辅导员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
1.辅导员自身观念的更新。

有学者曾研究指出影响高校辅导员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工作理念滞后;专业素养不够;角色定位模糊。

[4]辅导员一向被贴为“事务型”、“保姆型”的标签。

民族院校的辅导员要转变观念,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工作本身及个人价值有理性思考,实现“事务性”向“实践-研究型”观念的转变,摆脱世俗“救火员”的角色定位。

任何职业都可进行研究,只是对象、方法、性质、形式、结果不同而已,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是辅导员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阵地。

2.完善辅导员科研培养体系。

政策的支持往往会成为个人或团体
为某一工作奋斗的外在激励动机,完善的培养与管理体制,是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成长与稳定发展的保障。

(1)设立辅导员思政科研专项资金。

学校应成立辅导员管理机构,科学管理辅导员队伍,统筹与安排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讲座,组织开展调研,进行科研成果奖励等。

学校应设立辅导员思政教育专项,鼓励辅导员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申报。

实行辅导员思想教育成长导师制,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担任,对辅导员项目申报、开展科研进行指导,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开展科研培训活动。

在国家培训、基础培训的基础上,民族院校应制定校本培训计划,集中进行教育研究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

培训可以辅导员最关注、最急切解决的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唤醒辅导员的科研意识。

以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分析为切入点,系统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思想与研究方法讲述。

成立辅导员科研小组,将现学理论指导科研实践,最大程度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

3.创新辅导员进修机制。

辅导员队伍年轻化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状,张光辉的调查表明:各高校辅导员年龄在30岁以下居多,研究型大学占62.5%,教学研究型大学72.3%,教学型大学中达到81.6%。

[5]笔者所在学校中87%的辅导员都是本科学历,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有限。

大多数辅导员学科背景复杂,没有经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教育和专业训练,缺乏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

辅导员在职进修,一方面,提高了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加深了理论修养与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培养科研意识,
锻炼科研能力,提高科研素养,是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系统的途径。

对已经取得硕士学历的辅导员,民族高校可探索构建“学习-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辅导员专业博士生的培养模式。

[6]全方面、多途径提高民族院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效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a]//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2006.第9辑.总第115辑)[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柏路.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形成机理[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杨世传,周钰.论研究型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养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5):85-87.
[4]胡培培.试论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
学报,2011,(32):74-83.
[5]张光辉.基于高校类型差异的辅导员专业发展现状调查[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5).
[6]应中正.构建学习、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辅导员专业博士生的培养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