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导学案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导学案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导学案第一课时.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

题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族的涵义。

3、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4、通过分析原子序数,掌握元素间原子序数的关系

5、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培养自己阅读、总结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6、通过了解化学史,培养自己勇于创新的的品质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表示方法【难点】掌握元素间原子序数的关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先认真阅读课本 4~5页, 熟记课本基础知识, 找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关系并熟记。

2. 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再研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在“我的疑惑”处。查阅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史。

3.利用 30分钟高效完成。

I 、知识准备

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数量关系

1、原子的构成:

2、数量关系:

核电荷数原子

原子

II 、教材助读

一、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及其编制

1869年,俄国化学家将元素按照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的元素放在一个 ,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二、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一原子序数

1. 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 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编排规则

将 .. 的元素,按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 , 把相同 .. 的元素,按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 ,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周期表有个纵行。除第三个纵行叫做第族外, 其余每个纵行各为一。族的序号一般用罗

马数字表示,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 ;副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 ,稀有气体所在纵行叫做族。

一些族的别称:

Ⅰ A 称为(除氢元素Ⅶ A 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四、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演变历程

III 、预习自测

1. 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 .提出原子学说 B .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 .提出分子学说 D .发现氧气

2.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 (

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离子所带电荷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基础 1、若第Ⅱ A 族中,某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x ,则与其同周期的第Ⅲ A 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 2、怎样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学习建议:学习。 ( 时间分配

我的疑惑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课堂探究开始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问题 1:

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问题 2:书写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按照周期表的顺序排列。并总结出主族序数与原

子结构的关系

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问题 3:元素周期表中各纵行与其族序数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针对训练】

1

A .原子的核电荷数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 .原子的质子数

D .原子的中子数

2.

A. 元素周期表有 8个主族

B. 元素周期表有 7个周期

C. 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D. IA 族的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

【归纳总结】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推断

问题 1:如何描述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问题 2:在熟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和所在周期的基础上,推断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元素周期表进行研究。

例题:推算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例题 A 、 B 、 C 为短周期元素,他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

B 、

C 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A 的核电荷数的 4倍, B 、 C 的族序数之和为 A 的族序数的 2倍,则 A 、 B 、 C 分别为:

A. Be 、 Na 、 Al

B. B、 Mg 、 Si

C. O 、 P 、 Cl

D. C、 Al 、 P

【归纳总结】

元素原子序数间的关系

例题 1:甲、乙两元素为同周期的Ⅱ A 、Ⅲ A 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

A.X+1

B.X+8

C.X+11

D.X+25

例题 2:2.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 是 A. x +2 B. x +4 C. x +8 D. x +18

【归纳总结】

III 、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总结串联整合

短周期(第周期

个(共个横行长周期(第周期

周期表个:Ⅰ A-Ⅶ A

族:个(共个:IB-Ⅶ B

第Ⅷ族个(3个纵行

族 1个(稀有气体元素

【当堂检测】

1. 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 提出原子学说

B. 发现元素周期律

C. 提出分子学说

D. 最早发现了氧气 2. 不看元素周期表,回答下面问题: (1已知碳、镁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

(2已知某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 VIA 族,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其元素符号 ,名称。

3. 2007.3.21.我国公布了 111号元素 Rg 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是

4. 画出下列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Na O Cl Fe 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5. 某主族元素的 X 原子有 6个电子层, 最外层有 2个电子, 则 X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六周期,第Ⅱ A 族 B 第六周期,第Ⅳ A 族 C 第七周期,第Ⅱ A 族 D 第七周期,第Ⅵ A 族

6. 写出原子序数为 16、 55、 88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一、基础巩固题

1.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是 ( ①0族②主族③副族④第Ⅷ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推知该原子的周期序数

B .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原子的周期序数,前 20号元素中,阳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减去 1,阴离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对应原子的周期序数

C .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就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D .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还不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二、综合应用题

3.

短周期元素 A 、 B 、 C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B 、 C 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之和等于 A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倍, B 、 C 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 元素原子序数的 4倍, A 、 B 、 C 三元素应分别为 (

A . C 、 Al 、 P

B . O 、 P 、

C l C . N 、 Si 、 S

D . F 、 S 、 Ar

4.下列各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 M 的原子序数为 37的是

(

三、拓展提升题

5.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所示 (第七周期填满,元素种类为32 :

A . 18

B . 32

C . 50

D . 64

6.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元素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中的例外

⑥非金属元素。 7.

A 、

B 、

C 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A 、 C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 B 原子的质子数。 B 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 A 、 B 、 C 三种元素名称: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2B位于周期表中第 ________周期第 ________族。

(3写出 A 的气态氢化物与 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周期表2

元素周期表笔记2(高一文科) 11.卤族元素包括(写出元素符号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砹At。 12. Cl2:色气体Br2:色体I2: 色体 13.卤素单质的密度和熔沸点随核电荷数增大逐渐 14.活泼非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l2+ KBr= Br2+ KI= Cl2+ KI= 15.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6.(1) 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 17.(2) 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 18.例: 稳定性HF > HCl > HBr> HI 则非金属性F Cl Br I 19.(3)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 20.例: 酸性HClO4 > HNO3则非金属性Cl N 21.另: 非金属性Cl > S > P 则酸性> > 22.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 如:还原性:Li< Na < K < Rb < Cs 则氧化性:Li+Na+K+Rb+Cs+氧化性:F2 > Cl2 > Br2 > I2 则还原性:F—Cl—Br—I— 23.A Z X的含义:代表一个为A,为Z的X原子。 质量数(A) = 质子数( ) + ( ) 质量数在数值上近似等于相对原子质量。 24.元素:具有相同的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9.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和一定数目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如: 1 1H、2 1 H、3 1 H各为一种核素。 20.同位素:相同而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 1 1H、2 1 H、3 1 H互为同位素,16 8 O、17 8 O、18 8 O互为同位素, 12 6C、13 6 C、14 6 C互为同位素,234 92 U、235 92 U、238 92 U互为同位素。 21.同位素的性质不同,性质几乎相同。 22.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互称同素异形体。如:O2和O3、石墨和金刚石。 23.考古时利用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用于制造氢弹。 2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学业水平真题练习: 1.关于碱金属元素钾和钠的结构与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K>Na B.碱性:KOHNa 2.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的还原性强于K B.Li在空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O C.Na可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 D.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3.按照第VIIA族元素的递变规律,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A.沸点:Cl2 > Br2 > I2 B.氧化性:Cl2 > Br2 > I2 C.稳定性:HCl > HBr >HI D.核外电子数:I > Br > Cl 3.

元素周期表导学案(超好)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一.回顾基础知识 1.我会写1至20号元素符号: 2、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铁锌溴碘锰钡银 汞铂金 3、写出下列单质的化学式: (1)常温下为气态的非金属单质:氢气氧气氮气氯气 (2)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碳硅硫磷 (3)稀有气体单质:氦气氖气氩气 (4)金属单质:钠镁铝铁铜 二、元素周期的编排原则: (1)按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个横行 (3)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列,共有列。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七个周期分长短,三短三长一不全。 十八纵行十六族,七主七副八和零。 1、族的序数一般用罗马数字来表示,零族的序数记为 2、填写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C O Na Cl Ar S Al Si 3、指明下列原子序数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号 9号 16号 18号 4、填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原子序数== === ==== 周期序数== 主族族序数== 5、各周期包括的元素种类及最后的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 周期元素种类最多,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因含碳构成有机物) 6、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可能相差____、____或____。 7、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____、____、____或____。 8、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为2的元素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第ⅡA 族的元素。 巩固练习 1、如果发现第七周期零族元素,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A. 109 B. 118 C. 173 D. 222 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 3.下列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顺序的依据是 A 、原子的核电荷数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 、原子的质子数 D 、原子的中子数 三 四 五 六 二 最后元素的原子序数 元素种类 七 一 周期序数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元素周期率与元素周期表

专题六元素周期率与元素周期表 【考点分析】 1.掌握元素周期率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上知识是高考必考内容,常以选择题、简答题和推断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典型例题】 【例1】例1(2003上海理综)在人体所需的16种微量元素中有一种被称为生命元素的R 元素,对延长人类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 A.硫B.砷C.硒D.硅 【备选1】: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备选2】: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 XYZ B.X2YZ C.X2YZ2 D.X3YZ3 【例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1)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熔点增高 (2)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 (3)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难失去电子 (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 (5)还原性:S2->Se2->Br->Cl- (6)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A.(1)(3) B.(2)(4) C.(3)(6) D.(5)(6) 【备选1】下表是X、Y、Z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的某些性质: 元素熔点/℃沸点/℃与水的反应导电性(纯液体) X -283 -162 不反应不导电 Y -102 19 放热反应,形成酸性溶液不导电 Z 680 / 剧烈反应,生成H2,并形成碱性溶液导电 若X、Y、Z这三种元素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则它们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是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是对必修一各族元素化合物的总结和升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新闻情境素材“元素周期表的4个新成员”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对于周期表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有了初步了解,但主要是机械记忆,对于结构的不够理解,容易遗忘,不会运用周期表解决具体问题。这一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所

以,如何能够通过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周期表结构,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新方法,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 (2)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 2、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过程 【引言】【情景】创设情境:“元素周期表的4个新成员”新闻素

1.1元素周期表 学案8(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3、能写出1~36号元素及各主族元素符号 【学习重难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周期表的结构。 【课前预习】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上而下排成纵行。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填写下表: 【堂上探究】 一、元素周期表 1、排列规则 2、结构 (1) 周期 观察教材附录后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电子层数所含元素种数 短周期1 H(1)---He(2) 1 2 2 --- 3 --- 长周期4 --- 5 --- 6 --- 7 Fr(83)--(112) 通过以上表格,互相交流你发现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族 ①观察教材附录后的元素周期表思考下列问题: a、为什么元素周期表有18列(纵行),但族却只有16个? b、主族、0族、副族、Ⅷ族的构成元素有什么区别? C、哪个族包含的元素种数最多? ②完成下列表格。 主族序数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最外层电子数 1 2 4 6 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化合)价/ / / 通过以上表格,互相交流你发现的规律? 试一试:测试你的快速记忆的能力(看周期表1分钟,然后从左向右依次写出16个族的序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周期表结构记忆口诀:7周期分3短4长1不完全,16族含7主7副Ⅷ和0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2.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知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亲手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取表,教师把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挂于黑板上] [师]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

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 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师]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 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104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 [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 行里。 [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投影练习]已知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名称及性质

— / [ *

氢(H) [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0. 089 88 g/L(10 ℃)。无色无臭气体,不溶于水,能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工业上用于制造氨、环已烷、甲醇等。 发现 1766年由卡文迪许()在英国判明。 氦(He) ;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加压),沸点为-℃,密度为 5 g/L(0 ℃)。无色无臭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深海潜水、气象气球和低温研究仪器。 发现 1895年由拉姆塞(Sir )在英国、克利夫等(和在瑞典各自独立分离出。 锂(Li)

。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沸点为1 347 ℃,密度为g/cm3(20 ℃)。软的银白色金属,跟氧气和水缓慢反应。用于合金、润滑油、电池、玻璃、医药和核弹。发现 1817年由阿尔费德森(. Arfvedson)在瑞典发现。 铍(Be) 主要性质和用途 ~ 熔点为1 278±5 ℃,沸点为2 970 ℃(加压下),密度为g/cm3(20 ℃)。较软的银白色金属,在空气和水中稳定,即使在红热时也不反应。用于与铜和镍制合金,其导电性和导热性极好。 发现 1798年由沃克兰()发现 硼(B) 主要性质和用途 * 熔点为2 300 ℃,沸点为3 658 ℃,密度为g/cm3(β-菱形)(20 ℃)。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的硼为暗色粉末,跟氧气、水、酸和碱都不起反应,跟大多数金属形成金属硼化物。用于制硼硅酸盐玻璃、漂白和防火。 发现 1808年由戴维(Sir Humphrey Davy)在英国、盖-吕萨克()和泰纳)在法国发现。 碳(C)

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一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 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过程 与 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 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 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周期: 三短,四长 2. 族: 主族:短周期+长周期 A 副族:完全长周期 B 0族:稀有气体元素 Ⅷ族:8,9,10纵行 3.过渡元素:副族+第Ⅷ族 元素位置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视频]《元素周期表之歌》 [引言]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索发现新的元素。早在人们发现元素的那一刻起,科学家们就一直探索元素的奥秘,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活泼,有的不活泼。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呢?元素周期表是根据什么得来的呢?这得从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说起了 讲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历程 [讲]门捷列夫总结前人的不足,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将不同种类的元素排入周期表。于是得到了我们今天的元素周期表。在这张表里原子核电荷数即为原子在周期表中的序数。根据我们初中所学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即可得到以下的结论。 [板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过渡]今后,我们只需知道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就能知道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序了。那我们要想再具体的定位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需要更加详尽的表述喽。 [提问]请同学们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 7个横行 [讲]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个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 1.周期: [讲]下面请同学们看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三周期,确定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然后,在试着数数下面的几个周期,确定每一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第一周期2种,第二、三周期8种,第四、五周期18种 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由于分别有镧系和锕系元素存在,所以这两个周期应该有32种元素。由于第七周期还有部分元素未发现,所以目前在元素周期表中只有26种元素。一、二、三周期元素种类较少,我们称之为短周期,其它四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为排满,故有时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帮助学生正视科学探索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执着理念 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知识 以第三周期前三种元素:Na、Mg、Al 核外电子排布为例 重点内容 逐层分析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第1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 2、第2 课时前,教师绘制“ⅦA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比较”表格,并布置学生完成。 3、第3 课时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练习题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一.选择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 A .质子数 B .电子数 C .中子数 D .核外电子数 3.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 .CO 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 .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 .S 2- :“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电荷数为12 B .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5.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 B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 .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6.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应理解为( )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7.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 、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 、镉是金属元素 D 、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8.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AL B.al C.aL D.Al 9.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右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原子序数是34 C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Mg +2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长武中学陈宝凤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山东省临清市四所高中化学必修2学案第1章第1节元素周期表(1)学案(人教版必修2)

【导学案】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学科:化学编写人:黄亦新审稿人:李萌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课前预习导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周期和族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期表编排规则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周期。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族。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原子结构与周期和族的关系 3.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结构如何理解? (各小组讨论三分钟,然后给出个部分的最佳答案)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 、B 、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 6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 到ⅡB 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8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训练例题1:(2006年广东化学-2)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 A .6 B .12 C .26 D .30 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回答方法) 1.由原子结构来确定,原子序数= ; 电子层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例如;某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可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 由原子序数确定,已知原子序数画原子结构示意图,据电子层数推断周期数,据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其所在的族序数; 例如11号元素,Na , 位置 。 训练例题2: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2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与族的概念。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谈周期表的结构完成本节课。 3.确定位置和结构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通过自行设计,掌握元素周期表 难点:确定位置和结构的关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问或学生发表意见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周期 三长三短一不全,七周不全还待填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二)族 7主、7副、0族、第八族 包括:主族(A)、副族(B)、第VIII族和零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第1-2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都有哪些规律?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一个表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板书】元素周期表 【设疑】至今为止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着100多种元素。 【指导看表】浅绿 -----?金属 绿色 -----?非金属 【提出目标】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 1、这些元素时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到对应的位置呢?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结构。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看元素周期表 【提问】谁来总结第一个问题? 【小结】表由横行、纵行构成 周期族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板书】(一)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三长三短一不全,七周不全还待填”

【讨论】教材104 页5-11表,介绍镧系、锕系元素及超铀元素概念 【板书】(二)族 包括:主族(A)、副族(B)、第VIII族和零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各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主族在中间,副族夹两边; 零族最右边,Ⅷ族最中间 练习 1、已知S的电子结构示意图为,写出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第三周期最外层有5个电子是那种元素? 3、第六周期第ⅧB的元素名称是 【小结】周期表的结构: 族的种类、数目和具体位置(七主、七副、零族、第八族) 周期的种类、数目和具体位置(三短、三长、不完全) 掌握前20号元素、七个主族和零族元素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阅读课本<<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背景是什么?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编制是否是完全归功于门捷列夫? 3、门捷列夫总结出的元素周期律是否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律? 4、门捷列夫在研究的过程中,最突出的两大贡献是什么?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元素周期表导学案.doc

、、、 、、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了数的关系。 2.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3. 掌握周期、族等概念 【重点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表示方法 【知识链接】 一、 原了序数 1. 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 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 二、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 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 把 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O 【自主学习】观察《元素周期表》填写: 1、 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1 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 周期称为长周期。 2、 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 三个纵行称为VJI 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 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1 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 个族,其中 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 族,一个 族。 %1 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合作探究】 一、如果第七周期排满后,应为儿种元素? 二、请根据各原了结构描述出Na 、C 、Al 、S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 指出原子序数为5、19、23、35的元素的位置在哪里?(用周期和族表示) 四、 甲乙为同主族,甲原子序数为X,则乙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A. X+2 B.X+4 C. X+8 D. X+18

《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 ●教学过程 【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 (1)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是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 (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探究】你能否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小的周期表? 要求: 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 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设计1:设计2: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讨论】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 【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课件展示】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讲述】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叫做短周期,四至六周期叫做长周期,第七周期由于没有排满叫做不完全周期。 【探究】观察周期表的结构,归纳填表: 【讨论】根据上述填表和周期表的观察思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结论: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题型归纳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习题 知识网络 中子N 原子核 质子Z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F 无正价,O 一般也无正价) (4)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数|+|负价数|=8 巩固练习 元素的金属性 或非金属性强 弱的判断依据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 (A Z 七 主七副 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元素周期表学案.doc

§1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1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一、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说出1~ 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能列举出各主族的常见元素,知道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中某些元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能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4、能以IA、VIIA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二、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1、知道原子核的构成,知道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 关系,能说出"X的含义。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什么是核素、什么是同位素;知道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 用。 【学习指导】——【课堂学案】 一、元素周期表 1.画出Li、Be、B、C、N、0、F、N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电了层数都是° 2.画出Na、Mg、Al、Si、P、S、Cl、A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是, 它们的电子层数都是。 3.认真阅读元素周期表,你会发现上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序(原子序)数与它们的原子 的是相同的。即,原子序数== =,而它们在周期表中所处的横行顺序数与它们的原子的是相同的。 4.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 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 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5.元素周期表有个横行,叫做o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具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