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综合征

合集下载

骨水泥综合征

骨水泥综合征
应用骨水泥前应充分了解 患者的全身情况,严格掌 握适应症,遵循相关指南 和规范。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 估,包括心肺功能、血压 、血糖等,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的风险。
使用低粘度骨水泥
尽量选用低粘度骨水泥, 以便于在注射过程中减少 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骨水泥综合征患 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 抗过敏药、抗炎药等。
未来研究方向
要点一
发病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寻找有效的干预靶点,为预防和治疗 提供理论依据。
要点二
诊断标准及评估方法
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制定统一 的诊断标准,并开发更为准确的评估 方法,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要点三
治疗方法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基 因治疗等,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骨水泥注射可能会导致感染,这通 常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 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措施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措施包括严格控制骨水泥的质量和注射方法,同时加强手术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
处理方法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给予吸氧、抗炎 治疗等;出现胸背部疼痛,应给予止痛药等;出现低血压,应给予升压药等;出现感染,应给予抗生素等。同 时,针对不同的并发症,还应对症治疗,如出现气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
该病症的主要症状包括血压骤降、心动过缓、呼吸困难、意 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诊断标准
骨水泥综合征的诊断主要基于 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
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等循环系 统症状是主要表现,同时可能 伴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BCIS)麻醉科龙浩BCIS是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术(Cemented hip arthroplasty)病人术中死亡和术后低氧血症、认知功能障碍(Confusion)的重要原因。

目前人们对BCIS的认识还较少。

定义(definision)尚无标准的定义。

BCIS的特征:①低氧血症(hypoxia)②低血压(hypotension)③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s )④PVR↑( incrensed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ence)⑤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BCIS常与髋关节成形术有关,往往发生在以下手术步骤期间:①股骨骨髓腔扩钻孔期(femoral reaming)②髋臼和股骨髓腔内水泥植入期③股骨假体植入期④假人工股骨头关节复位时提议的定义(proposed definifion of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 )骨水泥手术病人在水泥植入、假体插入、关节复位、偶而在松止血带时发生低氧血症或/和低血压,或/和没有预期到的神志消失。

提议的BCIS严重程度分级Grade 1:modrate hypoxia (SpO2<94%)or hypotension [fall in systolicbood pressure (SBP)>20%].Grade 2:Severe hypoxia (SpO2<88%)or hypotensim(fall in SBP >40% )o r unespected loss of consciousness.Grade 3:Cardiovascalar collapse requiring CPR.发生率目前也尚无确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48例全髋置换术(toll hip Replacement ,THR)28例发生BCIS(BP↓,SpO2↓)长干股骨假体的使用似乎与更高的BCIS发生率有关。

骨水泥综合征

骨水泥综合征

快而引起血压波动。
03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
呼吸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
在手术后,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疼痛程度、 肢体活动情况等。
给予抗生素治疗
在手术后,医生可能会给予一些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
合理饮食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合理安排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
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病 机制尚不明确,可能 与骨水泥的化学成分 、物理性质、注射量 、注射部位等因素有 关。
针对骨水泥综合征的 治疗,应根据具体病 情采取相应的措施, 包括抗过敏治疗、对 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
展望
未来对于骨水泥综合征的研究,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其发 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 法;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开展个性化治 疗,提高治疗效果;开展大规模的临 床试验,为骨水泥综合征的治疗提供 更多循证医学证据。
治疗风险与并发症
过敏反应
01
骨水泥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
呼吸困难等。
组织损伤
02
植入骨水泥可能会导致周围组织的损伤,如肌肉、神经和血管
等。
骨髓炎
03
由于骨水泥植入过程中可能引起细菌感染,进而导致骨髓炎等
并发症。
03
骨水泥综合征的预防
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病史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以便在手术过程中采取 相应的措施。
病例四:骨水泥综合征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总结词
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关键是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 选择合适的适应症患者,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骨水泥反应综合征,该如何防治

骨水泥反应综合征,该如何防治

骨水泥反应综合征,该如何防治?老龄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发生的骨水泥反应综合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本文对这种并发症的可能原因以及有效措施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骨水泥反应综合征是指在骨水泥植入数分钟后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其特征表现包括急性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心肺功能障碍等,有的甚至引起死亡。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特别关注和广泛研究。

一、骨水泥反应综合征有何危害?1、呼吸系统方面的危害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老化进程的发展,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储备减少,呼吸肌的肌力减退,胸廓的顺应性也降低。

统计学资料显示,人到70岁时,呼吸肌的功能减退35%,表现为吸气和呼气能力显著降低。

老龄人肺功能的退化使老龄患者对肺损伤的耐受性非常的差,当骨水泥反应综合征造成老龄患者发生肺栓塞时,患者很容易发生肺功能代谢失偿,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最终造成老龄患者的死亡。

2、神经系统方面的危害骨水泥反应综合征会造成患者发生严重的急性缺氧和低灌注血量,导致患者发生严重低氧血症,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从而使患者出现脑组织代谢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弥漫性脑组织损害及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脑组织的代谢活动主要依靠有氧糖代谢,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严重缺氧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局部脑神经元的坏死、凋亡等不可逆损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

不同部位的脑组织对缺氧的敏感性不同,大脑皮质、海马神经元最敏感,其次为纹状体和小脑[1]。

前扣带回属于大脑皮质的原皮质和旧皮质部分,具有重要的情感调节和高等认知(学习、记忆等)作用,被认为是执行功能的神经基础[2-3];严重缺氧的患者会出现前扣带回功能以及其他神经组织受损,一旦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失去代偿反应能力,患者就会出现各种行为、神经等功能表达异常。

有资料报道[4],急性重复缺氧可造成患者脑神经细胞的严重损害,患者会出现行为、记忆、认知、个性、情感等方面发生异常表达。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2)
• SpO2和SaO2降低,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 • 急性肺水肿有粉红色泡沫痰和双肺听诊可 闻及湿罗音。 • 支气管痉挛:有过骨水泥接触史的病人, 即使皮试阴性,但再次接触骨水泥仍可引 起支气管痉挛。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诊断
• 病人在骨水泥植入的过程中,患者表现为 突发性的肺栓塞综合征:低氧血症、肺水 肿、一过性低血压或明显的血压降低、一 过性心动过速或过缓、高热、快速进行性 贫血。 • 血流动力学监测表明肺动脉压高、肺血管 阻力增加。 • TEE对各种栓塞物的存在的诊断很有帮助, 但并不常规可以进行。
典型病例(2)
• 因患者股骨干垢端及股骨近端骨质疏松, 决定行髋侧非骨水泥型股骨骨水泥型假体 全髋置换术。1小时20分钟完成髋臼假体安 置及全部骨髓腔准备。第三代骨水泥技术 ,股骨骨髓腔已彻底加压冲洗并吸干。使 用前冷藏保存,搅拌至拉丝期后期以骨水 泥枪注入,立即植入假体。
典型病例(3)
• 注入骨水泥后2分钟心率、血压急剧下降, 心率降至40次/分,收缩压降低至40mmHg 以下,血压在几分钟之内降低至0,心脏对 药物反应极差,15小时抢救无效死亡。
心血管活性药物
• 小剂量多巴胺(2μg/kg· min ~8μ g/kg· min )可使肾、肠系膜、冠状 血管和脑内血管扩张而对其他血管影响较 小 ,还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提高心排血量。 有利于增强老年患者对抗骨水泥反应综合 征的能力。
-1 -1
凯时(前列地尔PGE1)
• 扩张肺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 降低肺动脉高压。
改进骨水泥技术
• 向髓腔注入骨水泥时,应跨 越黏丝期,于面团期注入。 • 单体和粉剂要严格按照比例 调制,尽量降低骨水泥混合 后的温度,减少单体吸收量。

骨水泥植入综合症课件

骨水泥植入综合症课件
04 骨水泥植入综合
症的预防和预后
谢谢
情变化
4
骨水泥植入综合症的研 究进展
新型骨水泥材料
生物可降解骨 水泥:可降解, 减少植入后并 发症
抗菌骨水泥: 具有抗菌作 用,降低感 染风险
01
03
02
纳米骨水泥: 具有更好的 生物相容性 和力学性能
04
复合骨水泥: 结合多种材料, 提高植入效果 和稳定性
手术技术改进
01
微创手术:减 少创伤,提高
01
02
03
04
康复治疗
01
康复目标:恢 复关节功能,
减轻疼痛
03
康复时间:根 据病情和个体 差异,一般在
3-6个月
02
康复方法:物 理治疗、药物 治疗、心理治

04
康复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运动,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定期复查
3
骨水泥植入综合症的预 防
术前评估和准备
01
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病史、症 02
03
康复治疗: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02
物理治疗:通过按摩、热 敷等方法缓解疼痛
04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 心理干预等方法缓解患者的 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缓解 疼痛,恢复关节 功能
手术方法:关节 镜下骨水泥取出 术
手术风险:出血、 感染、神经损伤 等
术后康复: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 康复训练等
1
准确定位骨水泥 植入位置,避免 损伤周围组织
2
控制骨水泥注入 量,避免过量导 致骨水泥溢出
3
术后密切观察患 者情况,及时发 现和处理并发症
4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术前准备与健康教育
术前心理疏导
01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告知手术方法和预期效果,减轻紧张情
绪。
术前检查
02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
疾病史。
术前准备
03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床上大小便训练等,为手术做好
准备。
术中护理与配合
术中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术中配合
积极与医生配合,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措施
体位护理
术后保持患者平卧位,定时翻 身,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疼痛护理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 痛治疗,减轻疼痛不适。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 肢体功能恢复。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发现感染迹象及时处理 。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免疫 状态等,以及骨水泥的种类、用量、植入方式等。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针对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研究提出了多种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规 范、术后观察与护理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率,减轻其症状和 危害。
03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观察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骨水泥聚合过程中 产生的低分子物质进入血液,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组 胺释放、激肽释放等,导致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等 严重并发症。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还包括骨水泥植入后对周围组 织的刺激,以及骨水泥植入过程中可能对周围神经、血管等 组织的损伤。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试题及答案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试题及答案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试题
一、判断题
1、骨水泥使用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低血压、心律失常、弥漫性肺微血管栓塞、休克,甚至心跳骤停、死亡等,被称为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正确#
错误
2、人工关节手术中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多为高龄老年患者伴有骨质疏松,并且男性发病率高。

正确
错误#
3、骨水泥植入后,组胺释放引起外周血管广泛扩张,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和低血容量的年人,即使是中等程度的组胺释放都将引起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心血管并发症。

正确#
错误
4、骨水泥植入后,可间接抑制心肌,可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传导系统异常,出现心输出量下降或心律失常。

正确
错误#
5、骨髓腔内操作时,骨水泥、脂肪滴以及碎骨屑等进入血循环形成微栓或因产热使气体膨胀进入血循环形成气栓。

正确#
错误
6、骨水泥致心跳骤停的发病机制包括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毒性作用、骨髓组织导致的肺栓塞、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反常栓塞三种。

正确#
错误
7、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证明在人工髋关节手术中,栓子可通过卵圆孔从左心到右侧的循环系统。

正确
错误#
8、术前用药可加用组胺受体拮抗剂,骨水泥植入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或异丙嗪12.5~25.0mg,预防性使用5~10mg麻黄素。

正确#
错误
9、骨水泥植入前,用大量盐水加压冲洗,彻底清洗髓腔,向髓腔近端置入排气管或于远端钻孔,利用骨水泥枪逆行植入骨水泥。

正确
错误#
10、对于高危患者,可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以避免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正确#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骨水泥植入综合征概况: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ion syndrorne,BCIS): 目前对BCIS的定义尚未明确界定,其特征性改变包括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肺动脉压力增高、凝血功能改变以及心搏骤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1995年,国内出现第一例由于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后脂肪栓塞综合征导致死亡的病例报告。

目前由于BCIS的死亡率缺乏系统的收集或报道,对BCIS引发的心脏停搏的真正发病情况尚不清楚。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文献报道骨水泥反应导致的心跳骤停发生率为%-10%,应该说这个发生率还是相当高的;病死率为%%;国内2003年报道骨水泥肺栓塞的死亡率为%%,还有另外一份报道回顾性调查了华南地区五所大型医院的骨科,在1998~2005年收治的2435例2516侧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共发生7例严重骨水泥反应导致的死亡,病死率为%。

骨水泥一共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不可降解的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传导性骨水泥,主要为Orthocomp以及可被生物降解的骨水泥如磷酸钙骨水泥。

其中PMMA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入材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角,其特点是黏稠度高,支持力加强明显,外漏几率较少,但聚合产热的温度相对较高,对周围组织损伤大,操作时间要求短。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聚合粉剂和单体液体两部分组成,粉剂主要成分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烯共聚物及适量的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组成,液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LMMA),单体有毒、无色、可以燃烧,并且有强烈刺激味(我相信这种味道我们很多医生都亲自体验过)。

PMMA是在术中临时调制即由在聚合酶粉剂催化下聚合而成,聚合反应过程根据其形态分为粥状期、黏丝期、面团期和固化期。

在粥状期和黏丝期由于聚合反应不充分,有大量多余甲基丙烯酸甲酯存留。

而面团期多余甲基丙烯酸甲酯大部分发生聚合反应,是临床上进行骨水泥灌注和假体固定的最佳时期。

二、骨水泥毒性PMMA具有比较明显的毒性,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凝血功能都有不良影响。

其中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单体的毒性作用、凝固时的发热反应、假体插入髓腔时导致腔内压力增高以及前列腺素、组胺的释放等等。

(一)、对循环系统的影响:1、单体的毒性作用:PMMA单体有明显毒性作用,且毒性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单体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150mg/L时可以导致死亡。

首先它对心脏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传导系统异常,出现心输出量下降或心律失常。

另一方面,PMMA经血液吸收后,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心率代偿性增快以满足外周的氧供。

心脏本身的供血时间缩短以及压力下降,所以心肌的供血供氧减少,使心脏处于暂时缺血缺氧状态。

如果患者同时合并两个或更多潜在的易感因素,如低血容量、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脂肪栓塞、组胺释放等,以上因素共同作用时则有可能发生致命性并发症。

2、骨水泥凝固时发生热反应:骨水泥使用前两种物质临时混合调匀,灌注入髓腔后自行凝固,产生固定假体作用,然而,两种物质混合时中心温度可达89~90℃,导致大量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产生并释放人血。

甲基丙烯酸甲酯半衰期短(约2 min),这也是临床较多见的引起一过性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和心跳加快的原因。

3、肺栓塞:骨水泥单体有明确毒性,但是仅用单体的毒性作用不足以解释关节置换手术中严重的骨水泥反应。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除了单体的毒性作用外,骨床准备时骨髓组织以及一些化学物质的释放所导致的肺栓塞是引起严重骨水泥反应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手术操作时可致髓腔内压力增高:扩髓时扩髓器的插入可使髓腔远端压力明显升高,并破坏髓腔血管,使脂肪颗粒易进入哈佛管、福尔克曼管和营养血管,再经骨皮质及骨膜附近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直径大于10微米的脂肪滴由于不能通过肺毛细血管床而滞留于肺,导致脂肪栓塞综合征,引起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蓄积等症状。

另一方面,在骨水泥聚合晚期植入假体可以产生高达187%的髓内压力,而在骨水泥聚合早期植入假体只产生43%的髓内压力。

因此,在骨水泥聚合后期假体的安放可以显著提高骨水泥压力,更有利于骨水泥与骨之间的接触以及骨水泥与松质骨之间的相互渗入交锁,以达到假体和骨之间最大稳定效果。

但与此同时会在股骨髓腔内造成极高的髓内压,当超过静脉循环压力时,可破坏髓内静脉,骨髓、脂肪、血凝块和骨颗粒等通过被破坏的小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就会形成肺栓塞。

有部分研究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血流,当发现有异常物质进入右心房时,迅速从右心房抽血检验,在标本中发现了一些非结晶的、嗜红细胞的规则的颗粒状物质。

病检结果提示栓子来源于操作中造成的骨颗粒。

4 促前列腺素以及组胺释放作用:骨水泥注入后,与患者的骨组织相容,使之释放出前列腺素E,后者吸收入血后,产生降压作用;同时组胺的释放也可以导致血压下降。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急性期:骨水泥填人骨髓腔内,髓腔内压急剧上升,导致髓腔脂肪、空气、骨髓颗粒被挤入静脉而堵塞肺循环,导致脂肪栓塞综合征,从而引起肺动脉压增高,右心衰,呼气末二氧化碳下降,心排血量下降、血压下降、低氧血症、心衰和猝死等一系列并发症;另外,在骨水泥聚合反应结束时残留有2%一6%的甲基丙烯酸甲酯(LMMA)。

在随后的3周内,由于残留LMMA的缓慢聚合反应,含量降至约%。

其亦可促使白细胞产生组织因子并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促进血栓形成。

大量LMMA到达肺部还引起血管内化学成分改变而导致肺组织血液动力学改变,早期曾认为残留LMMA是导致围手术期呼吸系统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凝血系统的影响:骨水泥使用时释放的单体被局部组织和血管吸收后,引起阻滞凝血酶的释放,致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继而引起凝血以及纤溶系统异常。

有部分研究发现患者在骨水泥填充后的短时间内(3小时以内,以1小时最为明显)会出现一过性的高凝状态,那么血管内广泛的凝血后会消耗的大量的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这个阶段同时存在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大量讲解,进一步发展可能会进展为DIC;同时,大手术会诱发机体产生过度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使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

升高的儿茶酚胺促使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而影响全血黏度,导致全血黏度增加,加之此类病人需长期卧床,更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三、发生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原因1、术前并存症未调整到正常状态;2、术前准备不充分,如基础疾病未调整、血容量补充不够等;3、术中股骨髓腔残留血液或碎屑较多;4、骨水泥填充技术不规范等对老年患者而言,其BCIS发生率更高一些,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使用骨水泥的人次多、频率高,因此,其骨水泥不良事件发生的人数相对较多。

2、老年人心血管代偿能力差、心肺储备能力差,易发生血液动力学波动。

3、多数老年人曾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当使用骨水泥出现局部心血管系统反应时,会产生扩大效应,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4、对老年人的预防、护理措施不够完善。

5、其他原因如骨水泥材料质量、手术水平等。

总的来说,BCIS更容易发生在高龄、骨质疏松、既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功能失常和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人。

这类病人在置入骨水泥时心肺功能可能不能代偿,而出现累及生命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病人骨小梁的强度较低,可使相当数量的脂肪和骨髓成分进入股骨的引流系统,从而到达血液循环中,造成肺栓塞。

四、BCIS的预防和处理1、术前准备:术前应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凝血、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必要时行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深静脉彩超、肺功能检测等检查,评估各脏器应急代偿能力,并对相关基础疾病进行治疗使之能够达到手术耐受状态。

比如心功能要达到2级以上,血压小于160、90毫米汞柱,控制肺部感染,血糖小于8毫摩尔,纠正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等;过敏体质者可术前给予地塞米松、组胺拮抗剂等抗过敏药物,对骨水泥毒性反应进行预防。

术前常规建立静脉通道,骨水泥植入前常规补充液体扩容,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流速度,增加组织器官灌注,改善氧供,避免并发症发生。

2 麻醉方法与监测:根据术前患者病情酌情选择全麻、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

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动态心电图和观察尿量,必要时行CVP以及有创动脉压监测。

术中视血压变化预防性持续泵注血管活性药。

心律过缓时,可予阿托品,并根据手术出血量、尿量、循环状态适当输血、补液。

骨水泥置人后30 min内持续监测并记录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总之,要严密监测,应用骨水泥前要充分扩容,补足血容量,维持平稳的麻醉,保持呼吸循环系统相对稳定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3、手术操作要点:植入前最大限度降低骨水泥温度、释放骨水泥单体毒性,待骨水泥反应成团再填充,填充骨髓腔时应使接触面干燥无血,并将多余骨水泥彻底清除;术中充分暴露股骨近端;放置骨水泥前以大量盐水脉冲冲洗,将骨髓腔内残留的骨髓、脂肪或血块等物质冲洗干净,然后放入干纱条填塞止血,调和骨水泥,争取达到股骨髓腔无血状态下,以骨水泥枪由内到外缓缓注入骨水泥,不留死腔,同时用冰盐水冷却股骨近端。

4、降低髓内压:手术中降低髓内压和减少髓腔内物质对于预防与骨水泥相关的肺栓塞尤为重要。

为了降低髓内压,术中可采取在股骨上钻孔或胶管引流以排出留在髓腔内的空气;真空骨水泥技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通过在股骨大小粗隆间的股骨粗线上和股骨假体柄远端2mm骨皮质上各钻一个4.5mm直径的管道,插入多空真空负压吸引装置,吸引装置的孔径1—2 mm,以确保吸出的是血液和空气。

注入骨水泥时启动此装置,以达到降低股骨髓腔内压力的作用。

5、一旦出现BCIS,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支持为主。

术中常规准备双通道,以备紧急输血和补液。

建议在灌注骨水泥前使用少量激素,能抑制浆细胞补体的激活、减少白细胞的聚集和稳定细胞膜,具有明显的抗炎性反应及抗变态反应。

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升压药,应用后根据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血容量。

一旦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加快输液速度和给氧的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

使用α受体激动剂或α、β受体混合激动剂尚存在争议,但对于存在右心功能不全或周围血管扩张者,α受体激动剂应为首选。

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避免心跳骤停的发生。

如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按心肺脑复苏进行抢救。

临床上骨水泥假体的适应症多为老年人,本身体质虚弱加上骨折或手术的严重打击,使围手术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高。

这些并发症发生后一方面致死率高,另一方面治疗较为困难。

因此,预防第一的观点应该成为的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