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崔用慧
安康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安康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我国农村发展转型的基本战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
一、安康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面临的问题1、一产不强,标准化程度低。
一是安康市自然条件限制。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抗灾害能力差,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加上投入不足,安康市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滞后,都是低层次、粗放式建设,很难达到标准化要求。
二是标准与实际情况脱节。
标准质量不高,产中技术规程多,产后标准少,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等。
三是标准贯彻实施力度不够。
生产者素质较低、标准化意识不强、基层推广人员缺乏,很多农业标准难以落实。
2、二产较弱,市场主体规模小。
一是总体规模小。
“小而散”、“档次低”的问题突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带动力不强,深加工、高科技、名牌产品少。
二是加工能力弱。
适宜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品种较少,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特别是精深加工相对薄弱。
三是利益联结松。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3、三产不优,功能结构单一。
一是投入结构失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早已不是满足吃饱问题,而是要吃好、讲品质、讲安全、讲养生,这是消费升级新常态。
如果不对农业的要素投入进行调整,不仅不能实现农业的提效,还会导致环境资源浪费,影响生态环境改善。
二是生产与销售失衡。
三次产业融合的企业大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辐射带动能力弱。
龙头企业促融主体带动力较强,而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文化产业两大新兴主体规模小、数量少。
三是产业链失衡。
农产品多数以初级产品或半成品的形式出售,产品的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特别是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如工业,农业产业链配套建设滞后,农业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发展落后于工业。
二、加快安康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路径分析1、做强“一产”,强化一产基础加强基地化建设,提升规模。
安康市平利县茶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Vol.57,No.05. 2023·125·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5.39安康市平利县茶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杨丽王敏王彧璇胡祎轩(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安康725000)摘要立足地方丰富的茶资源打造茶业全产业链,推动茶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协调,促使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是安康市平利县政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茶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依托。
文章阐述了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的茶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从生产和销售两方面总结了平利县茶叶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平利县茶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茶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对策;平利县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5-125-0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1]。
安康市平利县被列入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该县把茶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计划推动茶产业朝着集群化发展。
但茶业产业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安康市平利县茶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因茶兴业值得深入详细探究。
1 安康市平利县茶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重要机制和重要平台。
它体现在生产销售等环节,本文主要从生产和销售两方面分析平利县在茶业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1.1 平利县茶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1.1.1 从生产端分析平利县多镇拥有大面积茶园,发展茶业基础好。
平利县辖城关镇、长安镇、老县镇等11个镇,总面积2 647.79 km2。
在平利县现有土地资源中,园地有38 021.4亩,其中茶园27 344.25亩,占全县园地71.91%,园地主要分布在八仙镇、长安镇和广佛镇,约占全县园地的40.3%[2]。
安康市富硒资源普查报告

安康市富硒资源普查报告为全面掌握富硒资源分布状况,为开发富硒食品产业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至2011年,在市政府统一组织安排下,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康学院对全市十县(区)富硒资源进行了普查。
现将阶段普查工作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一、普查工作背景及目的1980年,国家宣布在安康市紫阳县发现富硒资源。
之后陆续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以紫阳为中心至少有7个县区处在不同程度的富硒生态环境之中。
2007年9月,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富硒产业发展研讨会,会议认为,加快富硒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对推进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了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思路。
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首次把富硒食品产业确立为全市支柱产业重点进行培育和建设。
同时,由于已有的检测数据很少,且出自不同部门,采用的取样方式、检测方法、检测手段各不相同,缺乏全面、系统、科学的富硒资源调查数据,对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缺乏科学支撑,因此,迫切需要对全市开展富硒资源调查普查工作。
在市政府统一安排下,2008年启动了全市富硒资源调查工作。
2009年,大部分县区列出专项经费,重点对本地土壤、水体、农作物等硒含量进行比较全面的调研、普查。
通过这次普查摸清全市土壤、水体、农作物等富硒的状况,为开发富硒资源、发展富硒食品产业提供科学数据。
二、普查工作情况及方法为了获得权威、准确、系统的全市富硒资源分布数据,此次全市富硒资源普查工作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一是确定机构。
明确各县区委托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富硒资源普查工作。
二是统一标准。
按照检测检验相关标准和规定,制定了《安康市富硒资源普查方案》,对普查范围、普查项目、普查内容、采样方法、检测方法、检测手段等进行了统一规定。
三是规范操作。
对各县区普查工作人员进行样品采样布到36.6854 mg /kg,土壤硒含量最低的是宁陕县,平均值为0.1724mg/kg,宁陕县86%的土壤属于低硒和极低硒区。
富硒产业发展现状

富硒产业发展现状
富硒产业是指以富含硒元素的农产品为主要经营对象,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产业。
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富硒产业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
目前,富硒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良好。
首先,在政府的支持下,富硒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各级政府积极推行富硒产业政策,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和企业开展富硒产业经营。
这为富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富硒产业在市场中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消费者对营养和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
富硒产品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因此备受关注。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富硒产品来满足健康需求,从而推动了富硒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外,富硒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农业科技进步,种植和养殖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增加了富硒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工技术的提升也使富硒产品的加工和保鲜更加高效和安全。
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富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需要指出的是,富硒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各个地区都在争抢富硒产业市场份额,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
其次,富硒产业还存在着产品标准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提升。
综上所述,富硒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
政府的政策支持、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富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然而,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富硒产业仍然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并进行持续创新。
贵港市富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硒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尼乌斯于1817年发现。
伴随着科学领域对于硒元素作用的深入探究和分析,硒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人体生长过程中必需微量元素。
人体补充适量硒元素,能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解除体内毒素,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所以,硒元素具有心脏守护神、抗癌之王、长寿元素等美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补硒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何能正确且安全补硒,已经成为热点话题,通过食用富硒产品补硒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人体不能合成硒元素,富硒产品是人体摄取和补充硒元素最好的食物。
发展富硒农业可以为人们供给丰富多样的富硒农产品,重点是通过在富硒土壤种植,或是通过生物技术方法促使所产出的农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由此到达农产品富硒。
1基本情况201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在广西建设“中国富硒农业之都”战略决策。
贵港市委、市政府立足优势,抢抓机遇,顺“硒”而为,将“富硒”农业产业开发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推动贵港农业高质量发展,由此拉开了贵港富硒产业开发的帷幕。
自然资源有关调查成果数据显示,贵港地区土壤pH 值为4.5~8.5,硒含量≥0.4mg·kg -1的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8mg·kg -1。
同时,贵港市农业农村部门自2014年起也选择重点地区进行抽样检测分析,全市累计送检样品总数1914个,其中土壤样品749个、农产品样品1165个,检验结果也表明,贵港地区大部分土壤达到富硒土壤标准,其中优质富硒土壤面积达到了20.04%;各类农作物中,玉米、花生和黄豆均100%达到富硒标准,水稻有88.85%达到富硒标准。
贵港市土壤硒元素总体含量高,是广西最大最连片且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富硒资源地区,属于广西富硒土壤资源大市,非常具备开发多种富硒农产品的潜力。
1.1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截至2022年11月,全市共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165个,总面积8313hm 2,其中,富硒水稻基地4607hm 2,富硒茶叶基地367hm 2,富硒水果基地收稿日期:2023-03-30作者简介:杨彬(1988—),男,广西贵港人,本科,农艺师,从事富硒农业开发与技术推广,农用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生态农业研究与推广。
安康市建设“三支队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农村经济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期摘要基于安康市概况,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议“三支队伍”的关系,总结了安康市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对策,以期为该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支队伍;现代农业;关系;对策;陕西安康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1-0294-02安康市建设“三支队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唐德剑(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安康725000)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三化”同步、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安康市的发展实践证明,建设现代农业,需要政府大力引导扶持,需要市场主体踊跃投资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积极广泛参与,同时,更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研发队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职业农民队伍(以下简称“三支队伍”)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支队伍”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三支队伍”的规模与质量,直接决定一个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对此,安康市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得到了一些启示。
1安康市概况1.1资源概况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与四川、重庆、湖北等省份接壤,辖1区9县161个镇(办),国土面积2.35万km 2,总人口303万人。
安康市是生态绿洲,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是我国南北过渡地带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中药材之乡”美誉,是全国富硒茶、绞股蓝、黄姜之乡和优质烤烟、魔芋基地;农业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理想之地。
安康市是中国硒谷。
全市2/3土地面积富含硒元素,是全国最大的富硒区,富硒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安康市是西部水乡,汉江境内流长340km ,丹江口水库水量的70%来自安康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安康市是矿藏宝库,有色、黑色和稀有金属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接续地和陕西省新型材料工业基地。
安康市是旅游胜地。
这里蓝天碧水,山清水秀,自然山水,既有北国风光之雄奇,又有南国水乡之灵秀。
中卫市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瓶颈及对策建议

硒是瑞典化学家Jons Jacob Berzelius 于1817年发现的,命名为Selenium 。
它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其他营养元素一样,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并且是一种比较容易排泄的元素。
硒是一把“双刃剑”,摄入不足时,会引起免疫力下降、克山病等;摄入过量时,则会引起硒中毒。
因此,摄入适量的硒以维持肌体的正常代谢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生活在低硒区域的人,更应该重视通过不同渠道来科学补硒[1]。
一般来说,硒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产类、蛋乳类、谷物类、畜禽肉类、蔬菜类、水果类[2]。
由于我国不少地区属于硒缺乏地区,富硒地区便把握发展趋势、抢抓农业商机、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比如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肉类、富硒茶、富硒大米等。
目前,宁夏地区发展的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富硒枸杞、富硒砂瓜、富硒苹果、富硒小杂粮、富硒牛羊肉、富硒金银花、富硒蔬菜、富硒马铃薯等属地特色农产品。
1富硒农产品发展现状功能农业是赵其国院士首次提出的,指在天然富含有益成分的土壤、生境中生长或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及其他生物技术培育,实现农副产品中一种或多种有益健康成分(如矿物质、生物化合物)基于人类健康需求做出标准化优化的生产实践。
“功能农业”的表述被列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写进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和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重要政策文件里,功能农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与实践[3-4]。
富硒是功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2022年6年间,以富硒功能农业作为先导重点和突破口,国家先后提出“硒资源变硒产业”“打好富硒品牌”等重要指示,举办了2020年“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评选活动,其中宁夏中卫市被评为“十佳地区”之一,且中卫市经过发展,现已初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富硒产品和品牌。
富硒土壤和农产品的开发利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5],为进一步促进中卫市富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宁夏农业农村厅连续多年在试验示范点基地建设、培植技术支持、重点企业扶收稿日期:2023-08-05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宁人社函﹝2021﹞353号)。
安康市马铃薯育种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 康 市虽适 合 马 铃薯 生 长 , 在 主 产 马铃 薯 的 山 但 区( 是种 源 区) 马铃薯 生 长季 节 阴雨较 多 , 也 , 晚疫 病 发 生频繁 , 马 铃 薯 生 产 及 产业 发 展 带 来 了严 对 重 影 响 。因此 ,9 5年 以来 安康 市 农 科 所 以选 育 16 高 抗 晚疫 病 、 产 、 产 、 质 的马 铃 薯 品种 为 目 高 稳 优 标 , 开 了马 铃 薯 引 种 、 种 研 究 工作 。2 展 育 O世 纪
安康市 开展 马铃薯育种研究 十分有利 , 一是 加强 了
与全 国马铃薯 育 种研究 单 位在 技术 攻 关领 域 的 交 流合作 , 二是 在育种种质资源 上可 以互补 。 目前安 康 市农科所从 全 国多个 育 种单 位 引进 到不 同类 型 的远缘杂交材 料百余 份 ; 就杂 交实生种 子培育 实生 苗累年近万份 ; 常年保持实生 苗无性 繁殖后代 筛选 材料上千份 ; 用于杂交 的原始保 存材 料数 十份 。近 年 又与多个研究 院所组建成立 了马铃 薯研 发 中心 , 在 马铃薯育种 、 脱毒 组培与繁育 推广等 方面 的研究
2 —5 , O , 0 随海 拔 增 高 , 9 6 比重 还 逐 渐 有 所 加 大 。
安康市农科 所从 2 纪 6 O世 O年代 初 就着 手 马 铃薯育种研究 , 常年有 3 —4名 科技 人 员 在基 地 开 展选育 研究工作 。7 O年 代初 , 针对 安 康市 地理 、 气 候特点 和马铃薯育种 良繁配套研究需 要 , 又建立 了 品 种 , 立 高质 量 的 脱 毒 良种 繁 殖 基 地 , 大 招 商 引 资 力度 . 立 安 康 建 加 建
市 马 铃 薯 集 贸 市场 。 高 商品 薯 质 量 , 大 惠 民政 策 投 入 等 做 大做 强 马铃 薯 产 业 的 对 策 和 建 议 , 提 加 以期 为提 高 陕 南 马铃 薯 育 种 及 产 业 化 发 展 水 平 提 供 参 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安康被誉为“中国硒谷”、“天然生物基因库”等,拥有发展生态富硒产业、开发富硒产品的先天资源
优势。在分析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为打造安康生态富硒产品品牌和“中国硒谷”地域品牌服务,引领陕南山区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词:安康市;富硒农业;发展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92(2014)03-0086-05
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崔用慧1,2,唐德剑2,解松峰2,3
(1.安康市农业局,陕西安康725000;2.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陕西安康725000;
3.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陕西安康725000)
2014年6月第26卷第3期安康学院学报
JournalofAnkangUniversityJune.2014
Vol.26No.3
收稿日期:2014-01-02作者简介:崔用慧,男,陕西旬阳人,安康市农业局局长;唐德剑,男,陕西安康人,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解松峰,男,河南虞城人,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助理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富硒经济植物及生物技术研究。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据统计,全世界有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之中。安康是全国目前发现仅有的几个富硒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地域面积最大、硒资源最富集、硒浓度适中且最宜开发利用的富硒区域。独特的资源优势,长期的自然选择,丰富的生物遗传多样性,孕育了“秦巴万宝山、生物基因库”及种类繁多的富硒动植物资源。如何科学合理、正确有效的利用安康天然富硒资源是我们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1发展现状
安康位于陕西南部,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之南、巴山以北,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流
经全境,年均降水700 ̄1100mm,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41条,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动物790种,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氧吧的美誉,是一个资源富集、绿色生态、含硒丰富的市域,由于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境内许多地层段的含硒量明显高于我国其它地区同时代的地层,这些富硒岩层厚度大、分布广,为本区土壤及动植物中硒的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安康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属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此,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走以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安康路,大力推进富硒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尽快把安康富硒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在完成土壤硒资源普查、初步建立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技术体系等工作的基础上,2012年9月,安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了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安康市农业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签订了富硒产品研发合作协议,安康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努力把安康建设成国内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标准中心、检测中心、知名产品集散中心(即富硒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在安康研发;国家级富硒产品标准体系在安康制定;全国富硒产品最权威的检测在安康开展;国内知名富硒产品在安康汇聚),进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1.1安康市富硒土壤资源特点1980年,国家宣布在安康市紫阳县发现富硒资源,之后陆续公布的数据显示,先后探明以紫阳为中心,安康10县区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富硒生态环境中,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富硒面积大。安康的紫阳、岚皋、平利、镇坪及汉滨、石泉、汉阴等县区部分区域均位于大巴山东段,其地质岩层、土壤及水质检测含硒量明显较高,全市三分之二土壤面积富含硒元素,全市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0.2mg/kg)以上水平。二是富硒地层厚。安康境内大巴山东段的成土母岩含硒量为汉中市的1.69倍、商洛市的2.63
86倍。特别是大巴山东段早古生代的某些复杂岩层,含硒量达2.5 ̄6.9ppm,富硒地层厚度达40 ̄50米,长度达400 ̄500千米。三是硒浓度适中。土壤硒含量平均值达到0.5677mg/kg,其中紫阳县硒含量平均值达到0.9612mg/kg。硒元素浓度适中,同时伴生锌、锶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四是宜开发利用。农产品95%以上富含硒元素,其中紫阳县茶叶含硒量平均为0.6531mg/kg,高于江浙皖闽等名茶含硒量5.5 ̄8.5倍;其它农作物、畜产品、干鲜果品等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同类地区。属于世界上难得的土壤富硒且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富硒区域,由此安康被誉为“中国硒谷”。1.2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1.2.1富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起步良好全市已规划富硒现代农业园区257个,规划面积136.6万亩。启动建设富硒现代农业园区154个(其中,循环农业园区77个、山林经济园区58个、渔业产业园区19个),建设面积34.8万亩。已有20个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个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汉滨区还跻身于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列。“市有示范带、县有示范园、镇有示范点”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初步形成。2012年,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产值26.98亿元,园区带动农民45万人,安置农民就业8200人,园区培训农民5.1万人,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29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686元,现代农业园区带动效应已初步显现。1.2.2生猪、茶叶、魔芋等重点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猪、茶叶、魔芋等富硒特色产业。全市现有生猪养殖大厂大户1.6万个,其中万头以上规模化标准猪场58个,建成了一批种畜禽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2012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565.5万头、出栏量达到295.56万头,肉类总产量26.1万吨、禽蛋产量3.5万吨;现有茶园48万亩,其中标准化茶园15万亩,年产茶1.32万吨,规模加工企业9家,小型加工厂400多家;魔芋种植面积1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0%左右,年产量20万吨,现有规模加工企业12家。1.2.3山林经济和涉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3年,安康市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林下种养以及水产养殖、富硒矿泉水开发等发展迅速。全市食用菌栽培达到1.2亿袋,产量9.5万吨;紫阳金钱桔、旬阳狮头柑、白河木瓜以及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面积达到180万亩;绞股蓝、黄姜、厚朴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黄姜15万亩);渔业养殖面积达到22万亩,产量3.59万吨,渔业经
济总产值16.67亿元;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年产富硒矿泉水27.4万吨。1.2.4富硒产品加工企业稳步发展随着以阳晨牧业、正森饮料、秦东魔芋、硒源油脂、盘龙茶叶等为重点的一批龙头企业的快速壮大,以及雨润集团、中煤集团、润田集团等全国知名企业在安康投资开发富硒产品步伐的加快,安康市富硒产品加工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已有富硒产品加工企业130余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6家,市级龙头企业51家。开发富硒茶、富硒矿泉水、秦巴硒菇、富硒大米、富硒魔芋等80多个品系。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7个、面积51.4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品牌68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农产品19个。目前,我市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有镇坪腊肉、宁陕香菇、白河木瓜、平利女娲茶;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的有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紫阳蓝黑板、岚皋魔芋、白河木瓜;获国家工商总局登记保护的农产品有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已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前者更是荣膺“2011年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农产品公用品牌”称号。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汉阴县富硒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等一批富硒产品加工园区加快推进。以富硒地下水为水源的真硒矿泉水、汉水硒谷矿泉水、双龙泉矿泉水、富硒桑椹果醋、富硒绞股蓝可乐,正在逐步走出山外。以富硒魔芋为原料开发生产的富硒魔芋精粉、葡甘聚糖、魔芋系列食品,正以独特的保健功能在全国魔芋产品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并远销东南亚地区。富硒粮油产品、富硒干鲜果、富硒方便食品、富硒食用菌等一批富硒产品也逐步由小规模开发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1.2.5富硒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市农业科研院所获得国家专利59件,取得市级科技成果38项、省部级科技成果23项,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成果1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成果2项。已制订省地方标准22项、市地方标准18项,制订企业富硒食品标准123项,其中《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上升为陕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是全国首个对“富硒食品”概念进行了分类量化界定的标准,自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先后有73家企业的92种产品申报使用富硒食品专用标志。2存在的问题
目前,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质量不高,规模不大,效应不强,还存在着发展气氛不浓,技术研发滞后,龙头企业弱小,缺乏知名品牌,产业体系薄弱等诸多问题。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