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表现分析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体会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 年 3 第 5 07 月 卷第 2 期
C i s Ju ao R r d i r 0 o5 N 2 h e r l f uaMe c e c 2 7 1. o n eon l in Ma h 0 V .
・
论著与经验交流 ・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2 1 病 因与发病机制 SN病因尚不清楚, . I 部分学 者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 、 身体状况不佳有关 。 J
Sh t bad 13 cMe r 于 9 8年提 出了 SN的三种可 n n I
能机制: 1 脑脊液 ( S ) () C F 产生过少 ; 2 C F过度 ()S 吸收 ;3 脑脊 液小 的撕 裂造成 C F漏 。另有学 () S J
为熏 , 其发生机制 目前尚未清楚, 可能是颅内压降低
后使颈后颅大血管 、 感觉神经和脑膜 等痛觉敏感组 织失去了脑脊液 的正常衬托作用被牵拉 、 扭曲、 变形
完全平躺后消失或好转 , 表现为前额痛者 3 , 例 枕部 痛者 4例 , 恶心 、 吐 3例 , 呕 头晕者 4例 , 鸣者 2 可排除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 并能排除技 术操作不 当或梗阻所致低颅 压, 能除外其他颅 内病 变。因此 , 本组病例完全符合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的诊断。对于原因不明的头痛 , 尤其是有 明显体位 性头痛 、 神经 系统无 明显定 位体征 时, 应考 虑到本
病, 并应及时进行腰穿测压检查 , 有条件者可行头颅 C 、 R 等检查 , TM I 以避免误诊。脑 髓下垂是 本病例
原 发 性低 颅 压 综 合 征 临 床 体 会
倪 琪
【 摘要】 本文分析 7 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全部病例均有坐立时头痛、 头晕等。腰
低颅压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低 颅 压 综 合 征 一 例 并 文献 复 习
杜 建斌 , 吴建 宇, 斯 琴
( 阿拉善盟 中心医院放射科 , 内蒙古 巴彦浩特
【 中圉分类号 】R 5 , 【 6 1 1 文献标识码)D
700) 5 3 6
自发性 低 颅 压 综 合 征 ( I 是 一 组 原 因未 明 、 SH) 颅 内压 低 于 6 mmH2 0 O的 临 床少 见 综合 征 J 目前 。 对该病 的认 识 是 具 有 典 型 的 体 位 性 头 痛 ,预 后 良 好 。近 年 来随 着影像 学 的发 展 ,人 们对 该病 有 了 进 步 的认 识 。 由于 其 病 因 隐 匿、 检查 手段 有 限 ,在 临 床 易被 误诊 和漏 诊 。现将 我院 收治 的 1例 S H 结 I 合 文献报 道如下 。 患者 , 男,3 5岁 , 因站 立 时 头痛 伴 呕 吐 3 主 d入 院 。患者头 痛主 要 为 全 头胀 痛 感 ,站 立 时加 剧 ,卧 位时头 痛 减 轻 并 缓 解 ,头 痛 严 重 时 伴 恶 心 、 吐 。 呕 发病 前 无 明 确 外 伤 史 。 神 经 系 统 查 体 未 见 明 显 异 常 。腰 椎 穿 刺 检 查 : 脑 脊 液 ( S C F)压 力 < 6 0 mmH2 ,红 白细 胞 数均 为 0个/ ,蛋 白 2 8 3 O HP 9 .0 mg d,C F细菌 涂 片 ( 括 抗 酸 染 色 和 墨 汁 染 色 ) /l S 包 检查 未 见 异 常 。头 颅 MR 增 强 扫 描 显示 硬 脑 膜 广 I 泛异 常强 化,小脑 、脑 于 轻 度 下 移。入 院 后 主 要 给 予静 脉补 液 ,保持 卧位 ,1 d后症 状 基 本缓 解 出 院 , 5 1个月后 复查 无 明显异 常 。
去骨瓣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症21例临床分析

析 2 l 例 去骨瓣减压术后低颅压综合症患者 的临床资料。
去 骨 瓣 减 压 术 后 低 颅 压 综 合 症 可 通 过 特 征 性 临 床 症 状 结 合腰 穿 C S F测压 确诊 , 经 大 量 补 液 及 鞘 内注 射 生 理 盐 水痊 愈 . 治 疗 效 果 良好 。
【 关键词 】 去骨瓣减压术 ; 低颅压综合症 ; 腰穿 【 中图分 类号】 R 7 4 3 . 3 【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7 1 4 7 . 2 0 1 3 . 0 3 . 0 4 5
等 均 可 引 起 脑 体 积 减 少 ,从 而 产生 低 颅 厥 发 作 、 精 神 障碍 、 抽搐 、 心悸 、 出汗 。这 颅 压 综合 症 。 而该 病 可 通 过 特 征 性 临 床
压。 ② 脑 脊 液 减少 , 脑 脊液 对 颅 内压 的调 和本 组 2 1 例 临床 症状 相 符 。 要 明 确并 治 症 状 , 结合腰穿 C S F测 压确 诊 , 经 大 量 补
血管蒂静脉吻合 , 增 加静 脉回流 ; ③游离
侧 岛状 皮 瓣 和 肌 皮 瓣 移 植 术 [ J 】 . 中 华 医 学
杂 志 1 9 9 0 . 7 0 : 6 7 6 — 6 7 8 .
・
3 74 ・
浙 江创 伤 外 科 2 0 1 3年 6月 第 1 8卷 第 3期
Z H J J T r a u ma t i c , J u n e 2 0 1 3 , V o 1 . 1 8 , N o . 3
极 易 出 现 静 脉 回 流 障 碍 而 导 致 手 术 失 转 位 无 法 修 复 ,可 以应 用 血 管 蒂 延 长 技
基层医院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治体验及文献复习

像学检查即可诊 断低颅压综合征。
【 关键词 】低颅压 综合征
误诊
膜上的孕激素受体 ( R) P 的合 成来 对抗孕激 素 的作用 , 当体 内孕 酮的作用 下降时 , 减弱 了对雌 激素 受体 ( R) E 的负 调节 , 使血 中及 蜕 膜 中雌 二 醇 浓 度 升 高 , R水 平 增 加 , E
使 内源性 的前列腺素 合成增加 , 引起宫缩 ,
并 促 进 宫 颈 软 化 , 快 了 自然 排 空 宫 腔 的过 加
程。
有 关 的头 痛 伴 恶 心 、 吐 为 主 要 表 现 。 呕
7 例头 痛不明显 而以眩晕 、 耳鸣 、 听力
减退 、 心 、 吐 、 立不 稳为主要表 恶 呕 站
的诊 治 经 过 。结 果 基 层 医院 IH 的 S
1 . 脑脊 液 检查 全部 病例 均 .1 3 经腰穿脑脊液检查 , 卧位 脑脊液压力 侧 均 < 0c H0, 6 m 压颈无椎管梗 阻。 脑脊液
检 查 1 均 正 常 。8例 红 细 胞 、 8例 白细 胞
盘 已陈旧坏死或机 化 , 子宫肌纤维 变性 , 弹
性头痛 8例 ,蛛 网膜下腔 出血 5 , 例 椎 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 4例 ,颈椎病 4例 , 病毒性脑炎 3 , 例 神经 症 2例 。因此病 常与其它常 见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类 似 , 若未 注意 症状 与体位 的关 系则 极易误
诊误治。
3 讨论
1 临 床表 现 . 2
1 例 以与 体位 9
物 均正 常 。
误诊 率 高 ,明 显增 加 了 患者 的 痛 苦 和
经 济 负担 。 结 论 临床 上 遇 到 头 痛 、
1 . 影像学 检查 .2 3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要点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要点摘要】目的探讨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影像表现特点。
方法收集5例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头颅平扫CT检查。
结果该组患者中,临床症状主要是步态不稳,记忆力减退和尿急失禁为表现。
CT、MRI表现为脑室系统增大,而皮质萎缩不明显为依特征。
结论 CT 、MR表现反映了正常颅压积水的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正常颅压脑积水影像学检查[中图分类号]R7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3)10-75-02正常颅压脑积水(NPH)是一种脑室虽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综合症,是老年期痴呆中的一种。
现对我院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的5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例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9~81岁,平均73.6岁。
临床主要有表情淡漠、反应差、行走慢、步距短、迈步费力、尿急、失禁,无明显头痛等共同表现。
5例均行CT平扫检查,其中一侧临床怀疑脑梗塞进行了MRI检查。
1.2 检查方法;日立牌pronto-SE单排螺旋CT机,行常规轴位平扫、层厚/距10mm。
MRI扫描仪为国产卡勒福永磁OPM35I型,常规头颅轴、矢、冠状位扫描。
2 结果5例患者,CT及MRI表现是诊断正常颅压脑积水的重要依据;(1)、脑室扩大,两侧脑室前角尖端的最大距离间距超过45mm,两侧尾状核头内缘之间的距离超过25mm,两侧脑室前角间距与最大颅内径之比大于0.4、第三脑室宽度超过6mm。
(2)、脑沟加深,但与脑室扩大不成比例,脑室扩大更明显。
(3)、侧脑室旁的脑白质常见间质水肿、CT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MRI表现为T1加权呈低或等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以T2加权显示更清楚。
3 讨论正常颅压脑积水(NPH)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因症状与阿尔兹海默病十分类似而极易被误诊和漏诊。
主要症状是步态不稳、记忆力衰退、思维逻辑混乱、小便失禁等症状。
有趣的10大神经系统影像特征表现

10 铠甲征
MRI 增强后 ,大脑半球凸面硬脑膜,大 脑镰及小脑幕弥漫性均匀性对称性强化, 且广泛包绕脑组织形成“铠甲”样外观, 称为“铠甲征”。
铠甲征多见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IH),这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体 位性头痛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其侧卧位腰穿 CSF 压力 <60 mmH2O。MRI 是诊断 SIH 的重要方法。
颅内病理改变主要为覆盖于大脑皮层的
软脑膜静脉血管瘤、单侧皮层钙化、偏侧 性脑萎缩,
正常胎儿脑发育中的皮质静脉与上矢状 窦之间应该有一正常持续的连接。
如果在这两个区域循环的分化和分离过 程中这一交通不再存在,脑皮质的静脉引 流就会受到破坏,结受累区域的脑循环将 会代谢不足。
软脑膜血管畸形下的脑皮质通常会发生 功能障碍、进行性萎缩和钙化。
2)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 3)颅底烟雾状血管更明显,大脑前、中动脉进一步狭窄
或闭塞;
4)随病程进展,烟雾状血管开始减少,经颈外动脉代偿 供血增加;
5)第4阶段进一步进展; 6)颅内主要动脉完全消失,颅底异常血管网亦消失,此
时大脑主要依靠颈外动脉代偿供血。
2 水母头征
在血管造影、增强CT或MRI上,脑实质 内多支明显强化的小血管呈伞状或放射状 汇聚成一支粗大的血管。形似水母头,称 为“水母头征”或“海蛇头征”。
是由于Joubert综合征患者的小脑上脚纤维 束缺乏正常交叉,导致小脑上脚垂直地行 走于中脑和小脑间的脑干中,致小脑上脚 增宽,而且显得更为平行;小脑上脚的纤 维缺乏交叉使中脑前后径缩短,尤其是中 线区域,导致脚间池较正常更深
7 十字征
MRI的T2加权像上脑桥的十字形异常高 信号影,见于橄榄桥小脑萎缩(OPCA)患 者,在多系统萎缩(MSA)其他亚型也可出 现。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与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分析

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3 . 1 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明确诊断 的继发性低颅压综合
征患者治疗方案 均为卧床休息 ,给予静脉持续补液平衡液输 1 例患 者头痛 经补液 后有所缓解 ,3 d后起床 活动后再 次 出 现头痛并渐进性加重 ,伴有抽搐 、意识 障碍 出现 ,复查头颅 C T检查 ,脑组织呈弥漫性肿胀 ,行头颅 M R V检查 ,明确为 1 . 3 . 2 C V S T 明确诊断后 8例 C V S T患者均转入本 院重症监 护室进 一步诊疗 , 给予脱水降颅压 ( 2 0 %甘露醇 ) 、 抗凝 ( 肝 素) ,对 于合并感 染患者行抗 炎治疗。 同步行 改善循环 、脑 细胞代 谢治疗 ,其中痊愈者 4例 ,好转 3 例 ,遗 留轻度肢体 活动障碍者 1 例。
二聚体 6例为阳性结 果。
1 . 3 治 疗 与预 后
t h r o m b o s i s ,C V S T)是 一 种 颅 脑 血 管 性疾 病 ,人 群 发 病 率 0 . 0 0 5 % 。 ,较为 罕见 【 1 】 ,但妊 娠和产褥相关 的 C V S T发病率为 1 1 . 6 / 1 0万 ,明显高于该病 的人群发病率 。因该病来势 凶猛 , 内压 < 7 0 mm H , O所 引起 相关 的临床症状 。颅 内静 脉窦血栓 与剖宫 产术后继发 性低颅压 综合征是 围产期严 重 的并 发症 , 两者在 临床症状上有着很多 的相似点 , 但两者在发病机理上 、
硬脑膜强化你需要想到这6类疾病

头颅增强MRI 是神经内外科医生都很喜欢的检查手段之一,而在增强MRI 中,脑膜是否有异常强化又是我们阅片时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硬脑膜强化(Pachymeningeal enhancement, dural enhancement)是脑膜强化的一种形式。
因为脑膜的脉管系统通透性较好,使造影剂得以被吸收,导致了脑膜的强化。
因此,较细、较淡、且不连续的强化可以是正常表现,可见于一半左右的正常人群中,而局部或弥散的脑膜明显且连续的强化往往提示着病理情况。
在众多神经科疾病中,硬脑膜强化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自发性低颅压,那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疾病可以引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下。
自发性低颅压自发性低颅压的年发病率为5/10 万,女性比男性更易感(2:1),最常见的发病年龄为40 岁左右,典型表现是直立性头痛。
直立性头痛指的是在站立15 分钟以内头痛出现或原有的头痛恶化的现象。
在有些患者中,这种头痛有时可以持续几个小时。
这种头痛常常在躺下15~30 分钟以内缓解。
直立性头痛常常向枕部、枕骨下区域,还有额部、颞部等区域弥散。
典型的头颅增强MRI 表现包括:脑组织的下垂(72%)、扁桃体的下移(72%)、弥漫性硬脑膜强化(83%)、静脉结构充血和垂体腺肥大(67%)、硬膜下积液(72%)。
其硬脑膜是弥漫性无结节强化,同时累及幕上和幕下。
其典型MRI 表现如图1 所示。
图1. 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增强MR 表现。
可见硬脑膜广泛增厚、均匀强化(白色→,图d)。
沿着大脑凸面和小脑幕存在硬膜外渗出(蓝色→,图a)。
静脉窦扩张(白色*,图b、c、d)。
扁桃体下垂(白色短→,图b、c)。
垂体肿大(空心→,图b、e 为血贴术前,图 f 为血贴术后),视神经下垂(长→,图e、f),脑桥中脑角变窄(蓝色虚线,图f),硬膜外血贴术前(图e)后(图f)目前公认的观点是,大多数的SIH 都是由自发性脑脊液漏引起的。
故发现如上述MRI 特点时可进一步完善脑脊液漏的显影检查,如CT 脊髓造影、脊髓造影数字减影,还有国内应用较广泛的钆增强磁共振脊髓造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表现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分析3例经临床证实的低颅压综合征。
结果1例出现脑室缩小,1例可见硬膜下积液,3例可见硬脑膜强化。
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关键词】低颅压综合征;影像学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性,31岁,入院前6 d无诱因出现剧烈头痛及项背部疼痛,无感冒病史。
平卧时头痛消失,坐位时头痛加重,并伴频繁呕吐。
头颅MRI增强扫描示,双侧额部脑膜轻度强化,双侧侧脑室外形缩小。
查体:Bp160/120 kPa,神清,脑膜刺激征阳性。
压颈试验无阻塞现象。
经腰穿测压约20 mmH2O。
CSF 常规、生化均为正常。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向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10 ml生理盐水,次日症状开始明显好转,初步诊断为低颅压综合征。
经补液、改善脑部血流循环、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等疗法,7 d后每天能连续行走2 h,发病1个月后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出院。
例2:男性,35岁,因跌伤头部后出现呕吐伴一过性昏迷就诊。
查: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
头颅CT颅内未见血肿及脑挫裂伤、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就诊当晚患者出现频繁呕吐伴头痛、头晕,坐立尤甚,平卧减轻。
颅脑MRI增强扫描示大脑镰明显增强伴左侧额部少量硬膜下积液。
作腰穿检查测压为039 kPa,确诊为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给予相应对症处理,4 d后好转。
例3:男,36岁,入院前3 d无诱因突感双侧枕部胀痛,伴恶心呕吐,2 d 后头痛加重,站立时明显,平卧位好转,但伴项强。
患者不发热,腰穿压力测不出,脑脊液(CSF)常规未见异常,既往体健。
查体:Bp147/107 kPa,脑膜刺激征阳性。
入院后腰穿压力不能测出,头颅MRI增强扫描示双侧大脑凸面硬脑膜和小脑幕明显强化,确诊为低颅压综合。
在治疗中让患者去枕平卧,经镇静、镇痛、补液,病后18 d头痛明显减轻,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2 方法
采用头部线圈采集,仰卧位,所有患者均采用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仪为GE Signa 15 T超导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常规SE序列轴位T1W(TR 450 ms,TE 15 ms),T2WI(TR 2000 ms,TE120 ms),层厚5 mm,间隔05 mm,矩阵256 256,FOV=230,对比剂采用Gd DTPA(02 ml/kg 体重),行横轴位和冠状位、矢状位增强扫描。
3 结果
1例患者出现脑室缩小,1例可见硬膜下积液,3例可见硬脑膜强化。
4 讨论
低颅压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主要症状有头痛、头胀、恶心、呕吐、耳鸣、颈肩不适等,症状多与体位有关,平卧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坐位、站立位或行走时加重。
尤其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与体位有关的头痛是它最具特征性的首发症状。
腰穿后脑室或脊髓腔的过度引流,头外伤,脱水治疗过度、脊髓神经根撕裂,颅脑术后等原因引起的低颅压综合征称为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而原因不明的低颅压综合征则称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确切病因目前还不清楚。
也有文献[2]认为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有3个:①脑脊液生成减少。
②脑脊液吸收快。
③脑脊液外漏。
受颅内低压影响使颅内大血管,感觉神经和脑膜等痛觉敏感组织失去了脑脊液的正常衬托作用而被牵扯、扭曲、
变形、移位。
与此同时,颅内静脉(特别是大静脉和静脉窦)也因颅内压低而扩张:植物神经功能也受到刺激而发生紊乱,引起颅内低压综合征。
低颅压综合征在影像上可表现为脑室变小、脑膜强化、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
MRI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3],其典型改变是脑膜弥漫性均匀强化,本组3例均具有该表现。
笔者认为,由于脑膜扭曲变形,导致分布于脑膜的血管扩张,并在血管周围出现渗出等应激反应,故而出现脑膜强化的表现。
CT应作为常规检查,有文献报道[4]持续低颅压可伴出血。
引起硬膜下血肿或硬膜下积液的病例,随临床症状好转影像的异常改变亦随之消失。
腰穿仍是诊断低颅压综合征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诊断手段,对典型体位性头痛及具有明确病因者,经积极的针对性治疗,临床症状可迅速好转。
综上所述,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有助于最终作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张志宏,肖湘生,高欣,等自发性低颅压MRI诊断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3):312315.
[2]Schievink WI Spontaneous spinal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s and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J MMA,2006,295(19):22862296.
[3]Chiapparini L, Ciceri E, Nappini S, et al Headache and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neuroradiol ogical findings Neurol Sci, 2004, 25: 138.
[4]Mokri B Spontaneous low cerebrospinal pressure/volume headaches
CurrNeurol Neurosci Rep, 2004, 4: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