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低颅压综合征.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头痛 ppt课件

颅内痛敏结构
静脉窦,脑膜前动脉及中动脉,三叉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丘脑感觉中继核,颈内动脉近端部分及邻近 Willis环分支,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静脉窦颅底硬 脑膜
颅外痛敏结构
颅骨骨膜、头部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头颈部肌 肉和颅外动脉、第2、3颈神经、眼、耳、牙齿、鼻窦、 口咽部和鼻腔粘膜等
第七章 头 痛
概述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和头颅、五官的检查,有助于发现 头痛的病变所在
实验室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 ➢腰穿脑脊液检查
第七章 头 痛
概述
防治原则
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降颅压、颅内肿瘤手术切除 对症治疗 ➢病因不能立即纠正的头痛,给予止痛等对症治疗 预防性治疗 ➢慢性头痛呈反复发作者应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头痛
头痛
概述 第一节 偏头痛 第二节 丛集性头痛 第三节 紧张型头痛 第四节 低颅压性头痛
第七章 头 痛
概述
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由于颅内、外痛敏结构内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经 痛觉传导通路传导到达大脑皮层而引起的位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 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第七章 头 痛
概述
cephalgias) 其他原发性头痛(other primary headaches) Ⅱ 继发性头痛(the secondary headaches) 头颈部外伤引起的头痛(headache attributed to head and neck trauma) 头颈 部血 管 性病 变引 起 的头 痛( headache attributed to cranial or cervical vascular disorder传易感性
➢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 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突变基因定位在19p13;1q21-31;
静脉窦,脑膜前动脉及中动脉,三叉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丘脑感觉中继核,颈内动脉近端部分及邻近 Willis环分支,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静脉窦颅底硬 脑膜
颅外痛敏结构
颅骨骨膜、头部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头颈部肌 肉和颅外动脉、第2、3颈神经、眼、耳、牙齿、鼻窦、 口咽部和鼻腔粘膜等
第七章 头 痛
概述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和头颅、五官的检查,有助于发现 头痛的病变所在
实验室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 ➢腰穿脑脊液检查
第七章 头 痛
概述
防治原则
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降颅压、颅内肿瘤手术切除 对症治疗 ➢病因不能立即纠正的头痛,给予止痛等对症治疗 预防性治疗 ➢慢性头痛呈反复发作者应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头痛
头痛
概述 第一节 偏头痛 第二节 丛集性头痛 第三节 紧张型头痛 第四节 低颅压性头痛
第七章 头 痛
概述
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由于颅内、外痛敏结构内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经 痛觉传导通路传导到达大脑皮层而引起的位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 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第七章 头 痛
概述
cephalgias) 其他原发性头痛(other primary headaches) Ⅱ 继发性头痛(the secondary headaches) 头颈部外伤引起的头痛(headache attributed to head and neck trauma) 头颈 部血 管 性病 变引 起 的头 痛( headache attributed to cranial or cervical vascular disorder传易感性
➢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 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突变基因定位在19p13;1q21-31;
颅脑MR诊断-经典ppt课件.ppt

环形强化
• 恶性胶质瘤 • 转移瘤 • 脑脓肿 • 脑结核 • 脑囊虫病 • 血肿吸收期 • 脑肺吸虫病
恶性胶质瘤
脑囊虫病
肺 癌 脑 转 移
脑 脓 肿
扩散异常和代谢异常
• DWI • MRS
DWI和MRS在颅脑病变的应用
• 颅内肿瘤鉴别诊断 • 颅内囊肿鉴别诊断 • 白质病变鉴别诊断
颅内肿瘤鉴别诊断
ADC值恶性脑膜瘤平均为 0.52×10-3 mm2/s 良性脑膜瘤平均为 1.03×10 -3 mm2/s
• 恶性脑膜瘤ADC值低的原因可能为肿瘤细胞核 /浆比例大、细胞内蛋白质含量高、肿瘤细胞含 水少和细胞外间隙小,使水分子弥散减少。
良性胶质瘤与病脑和梗死的鉴别
• Cho和Cho/Cr比值增高(>2)强烈提示 脑肿瘤
四脑室出口阻塞
孤立性第四脑室
Dandy-Walker变异
四脑室囊虫囊肿
异常强化
• 脑膜强化 • 环形强化
脑膜强化
• 颅脑手术后 • 脑膜炎 • 脑膜转移 • 低颅压综合征 • 缝隙状脑室 • 脑外积脓
胶质瘤术后
颅咽管瘤术后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特发性肥厚性脑膜炎
肺癌脑膜转移
低颅压综合征
T1高于CSFT2低于或与CSF信号相似
• 脑梗死 • 脑炎 • 脑胶质瘤 • 变性和脱髓鞘病变 • 脑水肿
急性脑梗死
病毒性脑炎
良性胶质瘤
恶性胶质瘤
接近于脑实质信号
• 细胞密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质性脑肿瘤 • 含水少的肉芽肿
脑膜瘤
垂体瘤
髓母细胞瘤
结核瘤
T1低信号T2低信号
• 钙化和骨 • 血管
脑积水 PPT课件

脑积水
什么是脑积水? 脑子里进水了?
脑脊液(CSF)
脑脊液 是充满于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隙内 的无色透明液体,属于无功能细胞外液,内含无 机离子、葡萄糖和少量蛋白,细胞很少 脑脊液总量在成人约150ml,产生的速率为 0.3ml/min,日分泌量为在400~500ml。 它处于不断地产生、循行和回流的平衡状态。
2.影像学特征: CT征象是脑室扩大, ①额角上外侧部圆形扩大; ②颞角扩大; ③脑室周围低密度。
二、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
1.临床特征: 正常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的能力为脉络丛产 生脑脊液能力的3倍。由于脑脊液流动阻滞发生于 脑室之外,所以患儿常出现头颅进行性增大并伴有 颅内压增高征象。 2.影像学特征: CT与 MRI可以显示下列异常:① 3个脑室对称 性扩大,并无阻塞处;②后颅窝基底池可以显示; ③第四脑室扩大,位置居中;④小脑后池像学特征:
四、正常颅内压脑积水的诊断
1.临床特征: 三大主症:行走不稳、智力下降、小便失禁 ①患者多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脑膜 炎或颅脑手术等病史;②行走不稳从走路缓慢、不 稳、平衡失调到不能步行,最终卧床不起;③智力 下降为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重者出现丧志症和痴 呆症等;④尿失禁,为晚期出现的症状; 2.影像学特征: CT征象是脑室系统(包括第三、四脑室)明显 扩大或出现间质性脑水肿。
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感染
: 颅内感染 腹腔感染
2、低颅压综合征
分流管选择不当; 病人直立时脑室内压低于大气压,导致过度
分流; 头痛、头晕、恶心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 让患者平卧,逐渐适应,严重者可给予生理 盐水静脉点滴。
3、分流管堵塞 颅内段堵塞 腹腔端堵塞 术后应密切观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无减轻
什么是脑积水? 脑子里进水了?
脑脊液(CSF)
脑脊液 是充满于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隙内 的无色透明液体,属于无功能细胞外液,内含无 机离子、葡萄糖和少量蛋白,细胞很少 脑脊液总量在成人约150ml,产生的速率为 0.3ml/min,日分泌量为在400~500ml。 它处于不断地产生、循行和回流的平衡状态。
2.影像学特征: CT征象是脑室扩大, ①额角上外侧部圆形扩大; ②颞角扩大; ③脑室周围低密度。
二、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
1.临床特征: 正常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的能力为脉络丛产 生脑脊液能力的3倍。由于脑脊液流动阻滞发生于 脑室之外,所以患儿常出现头颅进行性增大并伴有 颅内压增高征象。 2.影像学特征: CT与 MRI可以显示下列异常:① 3个脑室对称 性扩大,并无阻塞处;②后颅窝基底池可以显示; ③第四脑室扩大,位置居中;④小脑后池像学特征:
四、正常颅内压脑积水的诊断
1.临床特征: 三大主症:行走不稳、智力下降、小便失禁 ①患者多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脑膜 炎或颅脑手术等病史;②行走不稳从走路缓慢、不 稳、平衡失调到不能步行,最终卧床不起;③智力 下降为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重者出现丧志症和痴 呆症等;④尿失禁,为晚期出现的症状; 2.影像学特征: CT征象是脑室系统(包括第三、四脑室)明显 扩大或出现间质性脑水肿。
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感染
: 颅内感染 腹腔感染
2、低颅压综合征
分流管选择不当; 病人直立时脑室内压低于大气压,导致过度
分流; 头痛、头晕、恶心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 让患者平卧,逐渐适应,严重者可给予生理 盐水静脉点滴。
3、分流管堵塞 颅内段堵塞 腹腔端堵塞 术后应密切观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无减轻
神经内科知识 ppt课件

1、肌力分级
2、失语的类型
0级 完全瘫痪
Broca失语
1级 肌肉可轻微收缩, Wernicke失语
但不能产生动作。
传导性失语
2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 经皮质性失语
移,不能对抗地心引 力。
3级 肢体能抬离床面,
命名性失语 完全性失语
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 肢体能对抗阻力 但力量较弱。
5级 正常肌力。
(2)及时清除分泌物,防止误吸。
(3)痰液粘稠给予雾化吸入。
(4)机械辅助排痰。
精选ppt
16
18脑出血护理措施
4、压疮: (1)1-2小时变换体位一次。 (2)皮肤及床单位保持干燥。 (3)避免机械及排泄物刺激。 (4)使用气垫床,减压贴。 (5)加强营养 。 5、下肢深静脉血栓: (1)使用气压泵。 (2)被动活动和按摩患肢。 (3)禁下肢静脉输液
造影剂
能咳嗽等
精选ppt
8
11、脑血管介入护理
术中及造影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平卧,穿刺部位按压30分
钟,盐袋压迫6-8小时,穿刺部 位继续制动2-4小时。刺 后8小时左右可侧卧位, 24小 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4小 时后可如无异常情况下地活动。 保持各管路通畅。 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监测生命 体征每小时1次,24小时后据病 情改为每天2次。根据医嘱控制 血压。 .2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开放气道,
取下活动义齿。 (2)舌后坠者拖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
气管。 (3)意识不清及排痰困难者,配合医
生行气管切开。 (4)定时翻身拍背。 3、避免颅内压增高: (1)抬高床头15-30°。
4、饮食护理:
2、失语的类型
0级 完全瘫痪
Broca失语
1级 肌肉可轻微收缩, Wernicke失语
但不能产生动作。
传导性失语
2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 经皮质性失语
移,不能对抗地心引 力。
3级 肢体能抬离床面,
命名性失语 完全性失语
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 肢体能对抗阻力 但力量较弱。
5级 正常肌力。
(2)及时清除分泌物,防止误吸。
(3)痰液粘稠给予雾化吸入。
(4)机械辅助排痰。
精选ppt
16
18脑出血护理措施
4、压疮: (1)1-2小时变换体位一次。 (2)皮肤及床单位保持干燥。 (3)避免机械及排泄物刺激。 (4)使用气垫床,减压贴。 (5)加强营养 。 5、下肢深静脉血栓: (1)使用气压泵。 (2)被动活动和按摩患肢。 (3)禁下肢静脉输液
造影剂
能咳嗽等
精选ppt
8
11、脑血管介入护理
术中及造影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平卧,穿刺部位按压30分
钟,盐袋压迫6-8小时,穿刺部 位继续制动2-4小时。刺 后8小时左右可侧卧位, 24小 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4小 时后可如无异常情况下地活动。 保持各管路通畅。 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监测生命 体征每小时1次,24小时后据病 情改为每天2次。根据医嘱控制 血压。 .2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开放气道,
取下活动义齿。 (2)舌后坠者拖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
气管。 (3)意识不清及排痰困难者,配合医
生行气管切开。 (4)定时翻身拍背。 3、避免颅内压增高: (1)抬高床头15-30°。
4、饮食护理:
低颅压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 病例,可能需要进行 手术治疗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 支持和辅导,减轻患 者的焦虑和恐惧
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提高颅内压 利尿剂:促进水分排出,降低颅内压
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发作,减轻症状 镇痛药物:缓解头痛,减轻患者痛苦
激素类药物: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抗焦虑药物: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低颅压综合征的 治疗及护理
目录
01. 低颅压综合征概述 02. 治疗方法 03. 护理措施
1
低颅压综合征概 述
病因及症状
02 01
症状: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视力下降、耳鸣等 病因:脑脊液分泌减少、 吸收增加或循环障碍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头痛、头晕、恶 心等症状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是否有颈项强直、脑膜 刺激征等症状
止痛药、抗眩晕药等,减轻
症状
03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 04
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良好
心理辅导等,帮助患者调整
的作息、饮食习惯,避免剧
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
烈运动等,预防症状复发
3
护理措施
生活护理
保持充足的
1 休息和睡眠, 避免过度劳 累
保持良好的
2 饮食习惯, 避免辛辣刺 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
3 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和 紧张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了解脑部结构 及脑脊液情况
脑脊液检查:测量脑脊液的压力、蛋白质、 葡萄糖等指标,判断是否患有低颅压综合征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 进行治疗,如纠正脱 水、治疗感染等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 止痛等药物缓解症状
生活调整: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避免剧 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 支持和辅导,减轻患 者的焦虑和恐惧
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提高颅内压 利尿剂:促进水分排出,降低颅内压
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发作,减轻症状 镇痛药物:缓解头痛,减轻患者痛苦
激素类药物: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抗焦虑药物: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低颅压综合征的 治疗及护理
目录
01. 低颅压综合征概述 02. 治疗方法 03. 护理措施
1
低颅压综合征概 述
病因及症状
02 01
症状: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视力下降、耳鸣等 病因:脑脊液分泌减少、 吸收增加或循环障碍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头痛、头晕、恶 心等症状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是否有颈项强直、脑膜 刺激征等症状
止痛药、抗眩晕药等,减轻
症状
03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 04
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良好
心理辅导等,帮助患者调整
的作息、饮食习惯,避免剧
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
烈运动等,预防症状复发
3
护理措施
生活护理
保持充足的
1 休息和睡眠, 避免过度劳 累
保持良好的
2 饮食习惯, 避免辛辣刺 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
3 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和 紧张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了解脑部结构 及脑脊液情况
脑脊液检查:测量脑脊液的压力、蛋白质、 葡萄糖等指标,判断是否患有低颅压综合征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 进行治疗,如纠正脱 水、治疗感染等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 止痛等药物缓解症状
生活调整: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避免剧 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低,多小于 50mmH2O。
编辑版ppt
6
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
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有其特征性:
1、平扫表现:硬脑膜增厚,T1WI呈稍 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静脉窦和 脑静脉扩张;
2、增强扫描表现:增厚的硬脑膜弥漫性、 均匀、线样强化,幕上、幕下均可受累, 但侧裂池、脑干表面的脑膜一般无强化;
编辑版ppt
14
MRV
编辑版ppt
15
典型病例
编辑版ppt
16
病例一
女,41岁,体位性头痛20天,立位时头痛 明显,严重时伴恶心呕吐。卧位好转。
编辑版ppt
17
编辑版ppt
18
编辑版ppt
19
编辑版ppt
20
编辑版ppt
21
病例二
女,33岁,头痛伴恶心、呕吐1周,头痛与 体位有关,直立时出现头痛,平卧后缓解, 头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吐胃内容物, 非喷射性,病程中无发热,无面部、肢体 麻木,无肢体抽搐,无眩晕,饮食差,大、 小便正常。
编辑版ppt
7
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
3、垂体淤血致垂体增大。 4、脑下垂,小脑扁桃体下疝,桥前池和鞍上池变
窄,脑室缩小,视交叉变平或下移,后颅窝结构 拥挤。 5、硬膜下积液,约占10%,多为双侧,额顶部最 多见。 6、硬膜下血肿,如有皮层静脉、桥静脉破裂则发 展为硬膜下出血。
编辑版ppt
特点: 1)表现为薄、均匀而光滑的脑膜强化; 2)多局限于手术野附近,也可呈弥漫性脑膜
强化;
3)一般在1~2年逐渐好转消失,也可永久 存在。
编辑版ppt
37
编辑版ppt
38
Chiari Ⅰ型畸形
编辑版ppt
6
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
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有其特征性:
1、平扫表现:硬脑膜增厚,T1WI呈稍 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静脉窦和 脑静脉扩张;
2、增强扫描表现:增厚的硬脑膜弥漫性、 均匀、线样强化,幕上、幕下均可受累, 但侧裂池、脑干表面的脑膜一般无强化;
编辑版ppt
14
MRV
编辑版ppt
15
典型病例
编辑版ppt
16
病例一
女,41岁,体位性头痛20天,立位时头痛 明显,严重时伴恶心呕吐。卧位好转。
编辑版ppt
17
编辑版ppt
18
编辑版ppt
19
编辑版ppt
20
编辑版ppt
21
病例二
女,33岁,头痛伴恶心、呕吐1周,头痛与 体位有关,直立时出现头痛,平卧后缓解, 头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吐胃内容物, 非喷射性,病程中无发热,无面部、肢体 麻木,无肢体抽搐,无眩晕,饮食差,大、 小便正常。
编辑版ppt
7
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
3、垂体淤血致垂体增大。 4、脑下垂,小脑扁桃体下疝,桥前池和鞍上池变
窄,脑室缩小,视交叉变平或下移,后颅窝结构 拥挤。 5、硬膜下积液,约占10%,多为双侧,额顶部最 多见。 6、硬膜下血肿,如有皮层静脉、桥静脉破裂则发 展为硬膜下出血。
编辑版ppt
特点: 1)表现为薄、均匀而光滑的脑膜强化; 2)多局限于手术野附近,也可呈弥漫性脑膜
强化;
3)一般在1~2年逐渐好转消失,也可永久 存在。
编辑版ppt
37
编辑版ppt
38
Chiari Ⅰ型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