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练习题(4-8章)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4-8章)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4-8章)

第四章传统心理物理学

一、概念

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操作定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期望误差、习惯误差、练习误差、疲劳误差、空间误差、时间误差、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差别阈限法、数量估计法、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幂定律

二、选择

1.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阈限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可以断定被试存在()。

A.练习误差

B.习惯误差

C.期望误差

D.疲劳误差

2. 与阈限的操作定义不符的阈限测量方法是()。

A 极限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恒定刺激法

D 以上都不是

3. 在平均差误法中,测量分布的标准差大,说明被试的辨别能力()

A.好

B.中等

C.差

D.等于零

4. 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应用三类反应会导致()误差。

A 期望误差

B 习惯误差

C 猜测误差

D 时间误差

5. 智力量表与温度量表一样,属于()。

A 名称量表

B 顺序量表

C 等距量表

D 等比量表

6. 数量估计法是制作()的方法之一。

A 名称量表

B 顺序量表

C 等距量表

D 等比量表

7. 宋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三、填空

1. 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与()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2. 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是(),其代表作为()。

3. 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为有()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

4. 极限法实验后半部分测得的阈限值小于前半部分且差别显著,表明存在()误差。

5. 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时,用于估计阈限值的常用简便方法是()。

6. 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应用两类反应测得的阈限称为()差别阈限。

7. 相对而言,比较能够引起被试兴趣,减少枯燥感的阈限测定法是();而实验效率较高的方法是()。

8. 恒定刺激法实验中,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概率的有()。

9. 量表的属性包括差别、()、()和()。

10. 制作顺序量表的方法有()和();制作等距量表的方法有感觉等距法和();制作等比量表的方法有分段法和()。

11. 幂定律的数学表示式:S=_______。

12. 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作()。

13. 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的程序符合()定律,而数量估计法制作等比量表的程序符合()定律。

14. 对数定律认为心理量呈()级数变化的同时,相应物理量呈()级数变化。

15. 韦伯定律适用于刺激强度在()水平的情况。

四、简答

1.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的差别阈限。

2.用平均差误法,给下列数据求出明度差别阈限的估计值。

3. 恒定刺激法中,允许被试作三类反应有什么缺点?

4. 举例说明某种心理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或比率量表)的制作方法。

5. 心理量表大部分属于等比量表,这一描述正确吗?为什么?

6. 不同感官的敏感性能比较吗?如能,怎样比较?如不能,为什么?

7. 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定律,各可用哪些量表方法予以验证?

8. 使用极限法会产生哪些方面的误差?试分析可能引起误差的额外变量及其解决方法。

9. 虽然阈限测量通常是在实验室情境中进行,但是它也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道具来实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给你 10 个容器(杯子、信封、纸盒等)、能够装进容器的物品(硬币、沙子、大米等)以及一把秤,你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测量重量差别阈限?

10. 除了音高量表和响度量表之外,你还可以想到其他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心理物理量表的例子吗?

五、实验分析与设计

1. 数量估量法是制作心理量表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曾受到批评。有人认为被试给出的数目字更多地反映他的数字习惯,而不是反映他的真实感觉(即被试习惯于按某种比例对刺激进行估量,而不管自己的真实感觉是什么样的)。为了答复这类批评,有位同学提出了用不用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来进行实验。下面是他的实验报告,请根据他的实验目的,从仪器材料的选择、被试的选择和处理、对额外相关变量的控制、指导语、结论等方面评价他的实验的优劣。

1. 实验目的:证明数量估量法反映的是被试的真实感觉。

2. 实验假设:如果数量估量法实验中被试给出的数目字反映的是他的真实感觉,那么用不同感觉道交叉匹配其感觉,所得结果应符合stevens定律。

3. 实验方法

(1)器材:发声器一台(型号、生产日期略),握力器一台(型号、生产日期略)

(2)被试:将朋友王××作为被试

(3)施测程序:

①首先告诉被试:你听到一个声音后,用你的手捏握力器。握的大小要与你听到的声音的强度

相匹配。

②然后呈现频率为1000HZ的8种声音强度:40、50、60、70、80、90、100、110分贝,将这8种声音依次呈现给被试。每种声音呈现两次,连续做16次,结束实验。

4. 实验结果(见下表)

声音强度(分贝)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握力大小(公斤) 5 8 6 9 15 30 25 50

声音实际强度和握力大小之间并不完全匹配,实验结果不符合stevens定律。

5. 结论

实验用不同感觉交叉匹配的方法对刺激的强度进行数字的估量,所得结果不符合stevens的幂定律。可见数量估量反映的更多的是被试的数字习惯而非其真实感觉,数量估量法不是测量心理物理量的好方法。

第五章现代心理物理学

一、概念

信号,噪音,反应偏向,先定概率,决策标准β,辨别力指数d’,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有无法,评价法

二、选择

1. 根据信号检测论,我们之所以感受不到信号的存在是因为()。

A人自身生理局限 B有背景噪音的干扰 C a+b D被试反应不认真

2. 传统心理物理学实验通过插入“侦查试验”来考察被试对实际没有呈现刺激的实验做出“有”反应的概率,这实际上就是被试的

A 击中率

B 虚惊率

C 漏报率

D 正确否定率

3. 设信号(SN)和噪声(N)的先定概率不变,如击中和正确否定的奖励小于漏报和虚报的惩罚,被试反应会()。

A 击中率上升

B 虚报率上升 C漏报率上升 D 正确否定率下降

4.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的右上部分表示()。

A 大胆的决策策略

B 保守的决策策略

C 较高的反应标准

D 辨别力水平较低

5. ROC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斜率表示()。

A 先定概率

B 决策标准

C 辨别力水平

D 击中率

三、填空

1. 传统心理物理实验最主要的不足在于没有把被试的辨别力与()区分开。

2. 在心理物理实验中,影响被试反应偏向的主要因素有()和()。

3.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被试的反应类型包括()、漏报、()和()。

4. 信号检测论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和()。

5. ROC曲线距离坐标系(0,0)点和(1,1)点的对角线越远,表示被试的()越强。

6. 设奖惩标准不变,当信号(SN)的先定概率大于噪音(N)的先定概率时,被试做出()反应的可能性增大,即β趋于宽松,导致击中率和虚报率同时()。

7. 在评价法实验中,被试同时运用着几个不同的();而在迫选法实验中,不同组被试接受的信号刺激的()不同。

四、简答

1. 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是什么,如何进行计

算?

2. 如何绘制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如何理解曲线的

意义?

3. 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对被试的奖惩不同,影响被试的

哪种反应特征?

4. 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列举一些可以利用

信号检测论进行研究的领域。并说明在应用中如何使用信

号检测论的两个指标,以及两个指标代表的意义。

5. 右图是三种不同的信号分布和噪音分布图,请简要

说明图形的意义。

6. 信号检测论中的击中率和虚报率有什么意义?

7. 根据下表中已知数值,计算出信号检测指标d’、β。

8. 信号检测论中评价法的击中率和虚假率为什么都是累积概率?

9. 简述评价法实验的基本程序。该程序与有无法有什么不同?

五、实验分析与设计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随后的问题。

攻击性行为是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研究课题。乌勒拉和亚当斯(Ulehla和Adams,1973)对青少年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中虚拟了许多情景下的攻击行为,其中一些是恰当的(例如:反抗敲诈勒索者),而另一些是不恰当的(例如:把一个不顺眼的小子揍一顿)。被试要依次回答在问卷中虚拟的这些攻击行为是否能得到积极的社会评价。实验结果发现,自身攻击性越高的青少年,在问卷中显示出的d’越低;而教养良好的青少年,其d’都很高。由此直接得出的推论是,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很可能是由于这些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分辨恰当攻击和不恰当攻击之间的区别,换言之,他们不懂得在合适的场合作合适的反应。这就揭示了攻击性行为可能的认知基础——对社会常态规范的理解出现了问题。

请思考:该研究是如何应用信号检测论的设计方式的?如何确定“噪音”和“信号”?如何规定被试的反应类型?如何理解求得的两个指标?

2. 分别以2000Hz和2500Hz的纯音为噪音和刺激,以0.20、0.50和0.80三种先定概率,说明信号检测论有无法的实验过程。

3.运用信号检测法设计一个实验,研究人们对手写体和印刷体英语词语的再认能力的差别。

4. 试用信号检测论方法设计一个记忆或思维的实验方案。

第六章视觉实验

一、概念判断

明适应,暗适应,视敏度,闪光融合,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浦肯野现象,加色法,减色法,三色理论,对立过程理论,两阶段色觉理论

二、选择

1. 波长引起()的感觉。

A 色调

B 明度

C 饱和度

D 亮度

2. 视杆细胞在暗适应过程中合成的化学物质是()。

A 红色素

B 绿色素

C 蓝色素

D 视紫红质

3. 在弱光条件下容易兴奋的是()。

A 神经节细胞

B 视杆细胞

C 双极细胞

D 视锥细胞

4. 三原色理论无法解释下列那种现象?

A补色 B负后象 C颜色融合 D颜色替代

5. 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枕叶

B.额叶

C.顶叶

D.颞叶

6. 视力表是用于检查视敏度的下列哪一个方面()。

A 觉察

B 识别

C 解像

D 定位

三、填空

1. 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约( )毫微米到( )毫微米之间。

2. 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分别是()和()。

3. 克劳福德研究发现,视杆细胞在暗适应过程中合成了()。

4. 暗适应过程中,眼睛的感受性();明适应过程中,眼睛的感受性()。

5. 颜色混合遵循三个定律,分别是()、()和()。

6. 四色理论又称()。

7. 黑林的四色理论认为,在视网膜上存在三对视素:()、()和()。

8. 杨—赫理论又称(),它认为存在三种不同的视锥感受器,分别对()、()和()敏感。

9. 研究发现,视网膜感光细胞与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之间存在广泛的()现象,特别是视网膜边缘部位的视杆细胞。

10. 长时间的暴露在某种刺激条件下,会产生感受器官生物效应的积累,引起感受性的改变,这种现象成为()效应;视觉实验中的()和()就是该效应的表现。

四、简答

1. 简述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2.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有哪些?

3. 颜色混合的两大法则是什么?

4. 颜色混合的三个定律是什么?

5. 视觉实验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6. 简述三色理论和对立过程理论。

7. 简述两阶段颜色理论。

五、实验分析与设计

1.分析下图所示暗适应过程的实验结果。

2.实验设计:照度水平、刺激物大小以及刺激物与背景亮度的对比与视觉空间辨别的关系。

第七章听觉实验

一、填空

1. 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掩蔽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

2. 听觉定位是指利用______________判断____________的空间方位。

3. 当双耳离声源的距离不同时,会产生__________上的差异。声源很少发自人体的正中面,这样它与双耳的___________就产生双耳声强差。

4. 听觉定位主要依赖三种双耳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

1. 影响音高感觉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A 频率

B 振幅

C 波形

D 以上都是

2.根据音笼实验的结果,容易混淆的声音来自:__________

A 左右两侧

B 头部正中矢状面

C 以两耳联线中点为顶点的圆锥锥面

D 头部水平面

三、名词解释

听觉掩蔽、等响曲线、等高线

四、简答

1. 宋量表的制作。

2. 语图仪的原理。

3.男声和女声的音频特征有何不同?

五、图表分析

1.右图是Fletcher(1953)进行的纯音掩蔽实验的结果,从该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八章知觉实验

一、概念

直接知觉论、间接知觉论、自下而上加工、自上而下加工、视崖实验、不可能图形、知觉恒常性、良好图形法则、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双眼视差、深度视锐、似动现象、自动现象、闪动现象、诱动现象、运动后效、错觉、潘弄区、网膜相应点、视野单相区

二、选择

1. 与感觉剥夺类似的情况是__________(多项选择)

A.住医院1个月

B.在宇宙飞船中生活一年

C.在南极考察一年

D.在少年管教所生活一年

2. 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之一是眼睛的调节反应,这种调节线索只在________距离内起作用。

A.4米

B.6米

C.8米

D.10米

3.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__________

A 单眼线索

B 视轴辐合

C 双眼视差

D 晶体调节

4. 刺激物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 __________

A 行为主义

B 格式塔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

5. 间接知觉可通过__________ 来研究的.

A 不可能图形

B 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

C 知觉恒常性

D 两可图形

6. 服装设计中经常应用__________错觉

A 月亮错觉

B 缪勒莱尔

C 运动错觉

D 似动

7. 晚间天空中浮云遮月时,如浮云是移动的,就会看起来像是浮云静止,月亮在动,这是__________现象。

A 自动现象

B 闪动现象

C 诱动现象

D 运动后效

三、填空

1. 从不同角度观看一个熟悉的物体时,虽然这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映像都不相同,但是我们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恒常的形状,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

2. 许多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刺激物所具有的此类特征称为单眼线索,主要是指:遮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不可能图形(或不合理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__________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它可以分离____________作用时和_____________作用时的两种不同的知觉结果。

4. 单眼运动视差是指______不动,而________与_____移动时,所给出一种强有力的深度线索。

5. 双眼线索主要是指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知觉________和两个物体_________的重要线索。

6. 眼睛肌肉状态的变化可以作为感知距离的线索,此类线索被称为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7. 几何透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直接知觉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他进行了著名的________研究。

9. 间接知觉论的最早提出者是________;后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他提出了________的观点。

四、简答

1. 视知觉组织的基本法则有哪些?

2. 视崖的原理和用途。

3. 空间知觉的物理线索有哪些?

4.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关系。

5. 图形识别实验常用的仪器及反应变量指标。

6. 简述错觉产生的原因。

五、实验分析

1. 在颜色-距离错觉(也叫冷暖错觉)实验中,给被试一个固定的颜色刺激,要求被试把另一个调整颜色刺激移动到和固定颜色刺激看起来在同一平面的距离上。如果固定颜色刺激为暖色,调整颜色刺激为冷色,那么调整后就离被试更近。如果固定颜色刺激为冷色,调整颜色刺激为暖色,那么调整后就离被试更远。从而证实颜色-距离错觉的存在。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1.2该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各是什么?

1.3该实验中如何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1.4从实验设计来看,该实验采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是:(多选)

A单因素实验设计 B多因素实验设计 C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D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E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F完全随机多因素实验设计 G被试内设计H被试间设计

I随机化区组设计 J所罗门四组设计

K拉丁方设计 L正交实验设计

1.5对实验所得数据,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统计?统计结果用以说明什么?

2. 在一项研究小学一年级儿童对不同汉字字型辨认能力性别差异的实验中,从某小学一年级中随机选取60名小学生,其中男30名,女30名。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选取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整体结构的汉字为实验材料,以儿童对不同结构汉字的再认率为统计指标。

2.1 试指出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

2.2 如果分别采用被试内(within-subjects)和被试间(between-subjects)设计进行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2.3 简要说明这两种设计的特点。

3. 张厚粲等(1980)的研究,采用了主观轮廓图作为实验材料,通

过变化主观轮廓图中提供的三维深度线索,考察被试对主观轮廓的知觉鲜

明程度和识别时间。结果表明,被试对主观轮廓的判断明显地依赖于刺激

图形是否提供深度线索。

请分析:这一研究如何支持了间接知觉理论。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二)

二、选择题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 2.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3.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 4.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 保密原则(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 5.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6.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 7.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B) 老鼠走迷津(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行为 8.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B) 封闭性(C) 刺激间的关系(D) 以上都对 9.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10.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B)拉丁方设计(C) 匹配(D)ABBA设计 11.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C) 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12.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 13. 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 (A) 直接验证(B) 系统验证 (C) 概念验证(D) 内容验证 14.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____心理过程的研究. (A) 有意识(B) 无意识(C) 前意识(D) 潜意识 15. 内隐联想测验是以____为指标来进行的. (A) 概率密度(B) 反应时 (C) 正确率(D) 信心评价 16.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___的假设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1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18.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 19. 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实验心理学试卷

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心理旋转实验说明了非言语材料的记忆编码方式是:—— A、语义 B、语音 C、视觉形象 D、反响回路 2、人差方程式是——提出的 A、马斯基林 B、布雷德利 C、贝塞尔 D、金尼布克 3、绝大多数被试者在测验中获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的现象称为—— A、天花板效应 B、地板效应 C、间隔效应 D、绝对效应 4、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在渐增系列中——为差别阈限的下限 A、第一次非正到正 B、第一次非负带负 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 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 5、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在研究方法方面是因为使用了——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测验法 D、临床法 6、Cooper&Shepard等人的心理旋转实验支持了—— A、双重编码理论 B、基本表象理论 C、概念命题理论 D、格式塔理论 7、在研究感受性时,刚刚能够被人觉察到的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 A、差别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两点阈 D、绝对感觉阈限 8、下面那一个不属于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时所产生的误差() A、平均误差 B、习惯误差 C、期望误差 D、练习误差 9、下面哪一个属于影响反映时间的机体变量() A、刺激类型 B、刺激复杂程度 C、刺激强度 D、联系次数 10、下面哪一个不影响实验外部效度()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B、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C、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 D、实验程序的不一致性 11、在一项研究中,要求一个自变量用一种设计处理,而另外一个自变量用不同种类的设计处理,这种设计属于()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所罗门设计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O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一、填空 1.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体系,包含有许多心理学分支,例如 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 等等。 2.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 法: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 3. 当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 ______________ 指标就是生理指标。 4. 被试内设计是 ______________ ■须接受自变量的 __________ 的处理。 5. 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 体的轮廓。这种在 _________ 下的感受性 __________ 的过程,称为 12.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 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 __________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3. 变量是指在 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 可变的事物的 _____________ 。在实验中实验者 __________ 、 _________ 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 ________________ 称为因变 量。 14. 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 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 可以把实验分为两 种类型: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1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 _____________ 不一样时, 就发生了 _______ 。 16. _____ (reaction time,简称RT ),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 ______________ 的时间, 而是指 ______ 施于有机体之后到 ____________ 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7.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 ____________ 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一一 _____________ 恒定刺激法和 ____________ 。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 ____________ 。 18. 由于信号检测论在 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 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 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 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 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9.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 ROC 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说, 曲线上各点反映着 ____________ ,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 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20.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 ,测量这些 6. _______ 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 设计了部分报告法, 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 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 ______ 。 7. 语图仪是能将 _____ 或 ______ 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示频率-强度-时间型式变化的 仪器,它能形象地图示 _____________ 8.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 ________ 、 _______ 禾 n _______ 。 9. 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大约经过 _______ —就能适应,这是 — 的感受性不是 — ________ _ ,而是 _________ —,与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 的指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 _____ 。此种适应时,眼 正好相反。 .进行测定 的。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6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多重选择器通常用来研究 (分数:2.00) A.注意分配 B.情绪特性 C.思维特征√ 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解析:解析:多重选择器(或耶克斯选择器)是通过对被试简单和复杂的空间位置的概念形成过程的观察来研究思维的仪器。因此本题选C。 3.关于听觉掩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单耳掩蔽作用比双耳要显著 B.无论何种掩蔽,只要掩蔽声强度增加,就会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 C.同时掩蔽的最大掩蔽量出现在掩蔽声频率附近 D.掩蔽声和被掩蔽声相距时间很短时,后掩蔽作用大于前掩蔽作用 解析:解析:对于前掩蔽或后掩蔽来说,掩蔽声强度增加,并不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而同时掩蔽的掩蔽声强度增加会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故本题选B。 4.光谱感受性曲线表明人们 (分数:2.00) A.与明视觉相比,在暗视觉条件下对波长较长的光更敏感 B.与暗视觉相比,在明视觉条件下白光更敏感 C.与明视觉相比,在暗视觉条件下的感受阈限更低 D.与暗视觉相比,在明视觉条件下对红色的光更敏感√ 解析:解析:暗视觉比明视觉对光谱的蓝端更敏感;而明视觉比暗视觉对光谱的红端更敏感。故本题选择D。 5.在测量图形识别阈限实验中,不属于减弱视觉刺激的方法是 (分数:2.00) A.使用光谱波长较短的颜色√ B.减低照明强度 C.缩短刺激呈现的时间 D.使用边缘视觉 解析:解析:图形识别阈限实验中,减弱视觉刺激强度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四种:使用边缘视觉;降低照明强度;缩短刺激呈现的时间;移去刺激使用的图形而以图形的记忆痕迹为基础。所以,本题选择A。 6.Posner在1980年使用的空间提示任务(spatial cueing task)是用来研究 (分数:2.00)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选择 C.注意的定向功能√ D.执行控制功能 解析:解析:Posner在1980年使用的空间提示任务(spatial cueing task)是研究注意的定向功能的最著名的任务。故本题选C。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3.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变量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可变的事物的___________。在实验中实验者_________、 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__________称为因变量。 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_________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_________。 6. 匹配法是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7. 排除法是把___________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8.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___________能够普遍推论到_________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9.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____________。它主要是__________和安排__________的计划。 10. 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__________。 12.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______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_________。 13. 实验信度其实就是实验的可验证性问题。它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 操作定义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他主张一个_____________应由测定它的_________来下定义。 15. 从实验变量角度实验设计涉及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_______和________?(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________?(3)如何将_________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处理水平中? 16. 匹配设计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______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 _______到各个组别。 17. 小样本设计是___________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________或___________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 处理方式。 18. 实验效度是指_____________能达到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程度。实验效度主要包括_________效度和___________效度。 19. ____________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二、选择题 1.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2.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 匹配 (D)ABBA设计 3.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 (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 (C) 零结果 (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心理学试卷及解答

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A.詹姆斯B。冯特C。弗洛伊德D。马斯洛 2.大脑左半球的(D)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A.布洛卡区B。感觉皮层区C。运动皮层区D。威尔尼克区 3.研究以证实,(C)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情绪B。动机C。需要D。思维 4.面部表情中最难以识别的表情是(A)。 A.怀疑B。快乐C。悲哀D。恐惧 5.通常,心理学中指的四种基本情绪包括(C)。 A.快乐,期待,恐惧,同情 B。厌恶,接受,愤怒,惊讶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悲哀,自豪,惊讶,同情 6.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的等都是利用了(B)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D。诱导运动 7.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特将智力划分为(D)。

A.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B。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C。语言智力,数字逻辑智力,空间智力等 D。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8.打当过度学习程度为(A)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A.50% B。100% C。150% D。200% 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人性格的(C)。 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 10.采用了离差智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个体的智力状况的智力量表是(B)。 A.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B。伟克斯勒智力量表 C。比纳-西蒙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 11.既不想学习又怕考试不及格反映了(A)冲突。 A.双避B。双趋C。趋避D。多重趋避 12.心理学家把活泼好动,灵活多变,善于交往的气质类型叫做(D)。A.胆汁质B。抑郁质C。粘液质D。多血质 13.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B)。 A.内隐记忆B。陈述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技能记忆14.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测得某实际年龄为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为11岁,他的智商为(C)。 A.90 B。100 C。110 D。120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唐德斯(F.C.Donders)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B、C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D )。[统考2008研] A.RTB>RTA>RTC B.RTC>RTB>RTA C.RTC>RTA>RTB D.RTB>RTC>RTA 2.斯腾伯格(S.Stern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 )。[统考2007研] 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 C.简单反应时法D.选择反应时法 3.Theios(1973)的研究中,呈现的是视觉刺激,每次出现一个数字,被试的任务相当简单,只需对某一特定的数字作反应,而对其他数字不作反应,特定数字在一系列刺激呈现中出现的概率是20%~80%,研究结果发现,反应时并不随着刺激呈现概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他得出结论,刺激呈现概率不影响反应时。对于此研究的看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A.研究结论正确,因为对不同概率刺激的反应时是很稳定的 B.研究结论不正确,反应时与错误率都是很稳定的 C.结论正确,因为数据中存在速度—准确率权衡现象 D.结论不正确,因为当反应时保持稳定时,准确率会随着刺激呈现概率的变化而变化4.具有多个刺激和多个反应的是( C )。 A.单被试设计B.辨别反应时C.选择反应时D.简单反应时 5.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其中A反应时也称( A )。A.基线时间B.准备时间C.选择反应D.辨别反应 6.Posner等人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 B )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A.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 C.听觉编码和语义编码D.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 7.Sternberg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 A )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 A.系列B.同时C.个别D.独立 8.如在一个实验中,对红光信号灯按A键,对绿光信号灯按B键,对蓝光信号灯按C键,对白光信号灯按D键,共四个刺激和四个对应的反应,那么记录到的反应时是( B )。A.简单反应时B.选择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D.复杂反应时 9.斯腾伯格曾借助(B )揭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A.减法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内隐联想测验 10. 11.开窗实验可由汉米尔顿(Hamilton,1977)和霍克基(Hockey,1981)的字母转换实验为例加以说明,在该实验中,如果看到“U+4”被试的反应应该为( A )。 A.Y B.W C.T D.S 11. 在点到你的名字前,在餐厅排队等候是( C )的一个例子。 A.唐德斯A反应B.唐德斯B反应C.唐德斯C反应D.简单反应 12、反应时测量技术最早起源于(A): A、天文观测中的人“差别方程” B、解剖生理学 C、物理学 D、化学 13.A、B、C反应时的基本假设是(A): A、不同的反应加工过程是相互独立的 B、不同的反应加工过程是相互关联的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给出正确选项并做详细答案解析 1、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2、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C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3、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 激相等,这种方法是B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小变化法 D. 系列探索法 4、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 的β值为:C A. -0.22 B. 0.22 C. 0.33 D. 3.00 5、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 A. 2个 B. 3个 C. 5个 D. 6个 6、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B A. 调查法 B. 个案法 C. 测验法 D. 观察法 7、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 指:D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8、等距量表的特点是B A. 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 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 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 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9、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处理,即所有的被试者接受全部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 A A. 被试内实验设计 B. 被试间实验设计 C.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D. 混合设计 10、根据唐德斯A.B.C.法,辨别反应时间应是:A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 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1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 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B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一、填空 1.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体系,包含有许多心理学分支,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 等等。 2.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_________,测量这些___ ___的指标就是生理指标。 4.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 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 _______的处理。 5. 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这种在_________下的感受性_________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6. ________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_______。 7. 语图仪是能将______或______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示频率-强度-时间型式变化的仪器,它能形象地图示________________。 8.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 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大约经过______ _就能适应,这是__ _____。此种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___ __,而是___ ___,与__ _____正好相反。 10.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________的指标,最早是用____________进行测定的。 11. 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__________、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3. 变量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可变的事物的___________。在实验中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__________称为因变量。 14. 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____ 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____ _。 16. _______(reaction time, 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____________的时间,而是指_____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___________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7.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__________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__________、恒定刺激法和___________。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__________。 18. 由于信号检测论在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9.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_____________,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___________,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20.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

实验心理学历年试题

2007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10) 1、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容易产生(B ) A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B空间误差和动作误差 C定势的作用D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下限是(B ) A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B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C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D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3、卡特尔制作天文学家声望顺序的顺序量表用的是(D ) A对偶比较法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D等级排列法 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让被试比较的样品对数有多少?(包括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需要增加的对数)(C ) A 10对 B 15对 C 20对 D 30对 5、反应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D ) A反应时不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 B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 C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延长 D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达到极限时反应时就不再发生变化了 6、用混色轮产生的颜色混合是(B )

A色光的混合B相减的混合 C颜料的混合D色调混合 7、等响度曲线上的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响度等级,其单位为(D )A分贝B色C美D方 8、记忆广度是(B ) A9个以上的项目B7±2 C无限的D21个比特 9、对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强有力支持的实验是(A ) A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B汉字特征抽取的实验 C插入材料对倒摄抑制影响的实验D加工层次对记忆影响的实验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C ) 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二、多项选择题(1*5) 11、为了消除组间设计的缺点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B ) A匹配被试B随机分配被试 C完全平衡的方法D拉丁方的方法 12、触觉适应表现为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AC ) A触觉感受性的降低B触觉的完全消失

实验心理学上

0273《实验心理学(上)》2013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题型有: 1、正误判断 2、简答题 二、重点复习内容 1、实验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非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2)科学证据的标准 1)以事实为依据的(empirical) 2)客观的(objective) 3)系统的(systematic) 4)经过控制的 (controlled) 2、心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及评价 (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在实验中加以操纵、变化,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或因素组合。 因变量:又称依从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被试被观测的方面,即实验中研究者要观测的变量。 控制变量:又称为无关变量或额外变量、参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努力控制的,否则,它就可能混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给变量建立操作定义。 1)经常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操作定义化后,才能进行实验。 2)知道所用的定义,人们更容易重复结果。 3)再定义,看结果是否改变。 (3)心理学实验的评价:心理学实验的评价一般是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的。 信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可靠性,或者说,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信度可细分为不同类别,如复本信度、重测信度等。 效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有效性。当的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想效度、统计结论效度等。 (4)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时,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有何不同。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差的大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也就是实验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条件以外的程度。 3、变量的类型与设计 (1)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有哪些种类。 1)反应的准确性 2)反应的速度

实验心理学习题(学生)

1. 某研究者考察被试在两种条件下的阅读效果,结果发现两种条件下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分 别是98%和99%。这表明结果可能存在 A.地板效应 B.天花板效应 C.反应性 D.以上都不是 2. 给下面这些测量量表按信息量从少到多排序 A.比率,顺序,名义,等距 B.名义,顺序,等距,比率 C.等距,顺序,比率,名义D顺序,等距,名义,比率 3. “不知道自己知道”指的是知识在我们的__阈限以上,_阈限以下。 A.主观,主观 B.主观,客观C、客观,主观 D.客观,客观 4. 某实验研究人们对中英文材料的记忆有何不同。实验材料是两组同样数量的中文字和英 文单词。A组里面的中文字是B组里面的英文单词,而A组里面的英文单词是B组里面的中文字。给一半被试用A组材料测试,给另一半被试用B组材料测试。这种设计是 A.随机化 B.匹配 C.混淆 D.平衡 5. 某实验测试了男女生对图片和单词的记忆。结果表明存在交互作用。则结果可能是 A.男生对图片的记忆好于对单词的记忆。女生的记忆也表现出图片优势,但程度比男生的小。 B.男生的总体记忆成绩比女生的差。男生和女生的记忆表现出同等的图片优势效应。 C.男生的记忆成绩比女生的有更大变异。 D.以上都不是。 6. 在ABA设计中,A是 A.基线 B.匹配组 C.辨别刺激 D.处理阶段 7. 某研究者对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感兴趣。签署了同意书的被试参加了他的实验。实验中, 被试首先被诱导出抑郁情绪,然后完成一个记忆任务。然后被试签字领到被试费后离开。 这个实验 A.符合心理学研究的道德规范 B.不符合心理学研究的道德规范 二、分析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摘要,回答以下问题。摘要取自梅磊磊等(2008)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有几个水平?(8分) 2、该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4分) 3、用示意图的方式把主要结果表示出来。(6分) 4、具体指出是哪些变量有主效应和交互作用。(3分) 选取受过音乐训练和未受过音乐训练的汉语儿童为被试,在同一呈现速率条件下以歌曲、韵律和朗读三种方式呈现一段英文材料,从单词、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探讨音乐训练经验和材料呈现方式对第二语言言语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音乐组的记忆成绩高于非音乐组;2)相比于朗读材料,儿童对于歌曲和韵律材料的记忆效果更好;3)在单词和句子层面,音乐组和非音乐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歌曲材料上,而篇章层面没有类似发现。该结果表明音乐训练和材料呈现方式均能影响儿童的第二语言言语记忆,并且音乐训练效应对材料呈现方式表现出选择性。

实验心理学复习习题及答案..

欢迎共阅实验心理学 单选题 1.事后回溯设计是:前实验设计 2.在加因素法反应时中,刺激与数目选择反应时的关系是:线性关系 3.与古典心理物理学相比,信号检测论的优点是:能将辨别力与判断标准加以分离 4.补笔测验用来研究:内隐记忆 5.某小学90%以上的学生成绩在30分以下,这种现象是:地板效应 6.注意研究中,所使用的双作业操作范式应遵循的原则:互补研究 7.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着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着作是:《实验心理学》 8.依据误差对阈限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是:平均差误法 9.A、B、C反应时比较:B>C>A 10.支持知觉直接性观点的是:“视崖”知觉实验 11.动作稳定测量仪(九洞仪)可用于考察:情绪特征 12.华生做的儿童恐惧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刺激---反应法 13.通常用来测量个体距离判断水平的仪器是:深度知觉仪 14.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再认法 15.在试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明确程度的是:内部效度 16.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要选取多种指标来评价实验研究的成败,这些指标是:效度和信度 17.信号检测论实验的方法有:评价法和有无法 多选题 1.有人想检验课堂教学中屏幕上呈现的四种类型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没有发现这四种搭配类型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差异。可能的解释是A.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本来就与学习效果无关B.所挑选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的四种搭配类型之间差异过小C.对学习效果的测量不准确D.授课教师的差异削弱了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类型的影响效果 2.记忆研究中,材料呈现方法有:全部呈现法、提示法、对偶联合法 3.等响曲线反映的响度听觉特点有:频率是影响响度的一个因素、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增长率、声强提高,响度级也相应增加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8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8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 (分数:2.00) A.时距信息√ B.加工机制 C.通道 D.实验 解析: 3.做一个心理学研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 )。 (分数:2.00) A.研究课题√ B.实验设计 C.变量的控制 D.因变量的指标 解析: 4.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 (分数:2.00) 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B.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C.保密原则 D.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 解析: 5.随着时间的经过,被试内部历程发生改变,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这是指( )。 (分数:2.00) A.历史 B.选择 C.成熟√ D.亡失 解析: 6.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 )。 (分数:2.00) A.Stroop效应 B.练习效应 C.霍桑效应√ D.序列效应 解析: 7.练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相当密切,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反应时会( )。 (分数:2.00) A.一直增加 B.一直减少 C.先增加然后趋于稳定√ D.先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解析: 8.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其中A反应时也称( )。(分数:2.00) A.基线时间√ B.准备时间 C.选择反应 D.辨别反应 解析: 9.当噪音出现的条件下,被试作出“有信号”判断的概率,称作( )的条件概率。(分数:2.00) A.击中 B.漏报 C.虚报√ D.正确拒绝 解析: 10.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是( )。 (分数:2.00) A.等级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例量表 解析: 11.( )负责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活动,且与长时记忆保持联系。 (分数:2.00) A.视觉空间模板 B.语音环 C.中央执行系统√ D.加工系统 解析: 12.刺激物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 )。 (分数:2.00)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解析: 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 13.样本容量是由( )等因素决定的。 (分数:2.00) A.统计抽样的基本原理√ B.研究的内容√ C.采用的研究方法√ D.课题本身的客观条件√ 解析: 14.心理学实验中选择研究课题的原则有( )。 (分数:2.00) A.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B.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实践依据√ C.创造性与创新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