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未来展望(终板)

机械工程未来展望(终板)
机械工程未来展望(终板)

机械工程制造未来展望

姓名:薛刚

学号:2013203665

科目:机械工程科学技术前沿

2013-12-15

目录

摘要 (1)

1.绪论 (2)

2.概况 (2)

3.高技术改变制造业 (4)

4.“绿色制造”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4.1国外现状 (14)

4.2国内研究基础 (15)

4.3技术发展趋势(6个方面) (15)

4.3.1全球化 (16)

4.3.2社会化 (16)

4.3.3集成化 (17)

4.3.4并行化 (17)

4.3.5智能化 (17)

5.机械工程发展趋势 (18)

摘要

展望未来机械工程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交叉、综合化;柔性、集成化;智能、数字化;精密、微型化;高效、清洁化。这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下制造业的趋势,同时也预示着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技术对制造业的改变是全面的和连续不断的,包括影响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心领域、科技前沿、核心要素等。制造业的产品从构思开始,到设计阶段、制造阶段、销售阶段、使用与维修阶段,直到回收阶段、再制造各阶段,都必须充分计及环境保护。即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计及环境文明。制造必然要走向“绿色”制造。

关键词:机械工程,高技术制造,“绿色”制造。

1.绪论

在21世纪里,人类发明和发展了汽车、机床、机器人、飞机、火箭、芯片、计算机、电视机等成千上万的机电产品,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展望未来,21世纪将更加伟大、更加辉煌。制造业将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奇迹。生产的汽车不仅会跑,可能还会飞;制造的飞机将更快、更安全;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将飞驰在祖国的原野;智能仪器装备和智能机器人将按照人们的要求高效率、高质量地制造产品;微型机器人将能进入血管清理“垃圾”、修补心脏;人们可用分子组装技术组装出理想性能的微器件;掌上工具可能是计算机、可视电话、电视、音响和网络的集成,等等。

未来机械工程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交叉、综合化;柔性、集成化;智能、数字化;精密、微型化;高效、清洁化。智能机器人及仪器设备、微型机电系统、高效柔性、智能自动化制造技术将日趋成熟,并被市场所接受;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和适合我国的制造模式将得到完善和发展;在机构学、摩擦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等领域我国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科学家问鼎诺贝尔奖将不是天方夜谭。制造业在制造科学技术的武装下将全面现代化,国家由于制造业创造的财富而更加昌盛繁荣。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裕潇洒。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管理科学和制造科学将是改变21世纪的主流科学,由此产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将改变世界。与以上领域交叉发展的制造系统和制造信息学、纳米机械和纳米制造科学、仿生机械和仿生制造学、制造管理科学和可重构制造系统等是21世纪机械工程科学的重要前沿。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机械工程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前沿、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使得被人们称作“夕阳产业”的机械制造业不断涌现新的希望,唤发新的活力。从起初“规模型”、“成本型”到“质量型”,再到现在的“快速响应型”无不展示其适应市场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勃勃生机。围绕着以满足个性需求为宗旨的新产品开发与竟争,一场以大制造、全过程、多学科为特征的新的制造业革命正波澜壮阔地展开。这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下制造业的趋势,同时也预示着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

2.概况

日前,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机

械工程技术路线图》在京隆重推出。该书在历时一年多的编写过程中,倾注了包括19名两院院士在内的100多名专家的心血,横跨中国机械工程技术11个领域。它的出版有望在未来的20年中,引导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全面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信息化、知识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势不可当,新兴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世界经济和财力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创新、大发展的时期,我国制造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和挑战。

30余年的改革和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9.8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9千亿美元,工业进出口总额占一般贸易出口额比重达到了93.1%,机械工业的销售量也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制造大国。但当前我国的发展模式仍比较粗放,技术创新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在发展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的代价,这说明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

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可预计未来20年我国制造业在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全球的竞争力,基本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为实现制造强国的转变,机械制造必须先行,必须从模仿走向创新,从跟踪走向引领。

对未来20年机械工程技术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明确、清晰地提出了面向2030年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五大趋势和八大技术。五大趋势包括绿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务。八大技术包括复杂机电系统的创意、建模、仿真与优化设计技术,零件精确成形技术,大型结构件成形技术,高速精密加工技术,微纳器件与系统,智能制造设备,智能化集成化传动技术,数字化工程等八大技术。这些技术对未来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既立足于中国装备技术发展的实际,又把握了国际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它们的突破将提升我国重大装备发展的基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的集成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将深刻影响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集中体现。纵览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强国和大国的根本区别在于以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组成,其具体体现之一就在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3.高技术改变制造业

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展现出了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前景。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的突飞猛进与相互交织影响,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样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高技术对制造业的改变是全面的和连续不断的,包括影响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心领域、科技前沿、核心要素等,这里就几个重大方向问题做些说明。

3.1高技术改变制造业——尺度向下延伸

尺度向下延伸促使制造业的重点前沿转移。

在人类文明的几千年历史中,人们在认知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制造行为的范围大体上是在公尺上下三个数量级(即由千米到毫米)之间,这也大致相当于几千年人类作到的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的范围,同时也是人类“制造”活动的范围。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掌握进一步向下延伸,逐步进入了微米、纳米和原子分子级范畴,相应发展的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需求推动和拉动了精密、微细制造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业的领域迅速向微米、亚微米领域进展,正在推向纳米级制造。高技术,首先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对制造技术向下延伸的推动力是十分巨大和迅猛的,世界装备制造业前沿积极转向微纳制造的趋势十分明显。

制造业重心尺度向下延伸,将研发前沿转向微纳制造的意义还在于“小”对“大”的深化作用。认识“小”,是认识物质自然规律、解释物理化学现象、掌握物质行为机理、创立新产品全新原理的必由之路。制造业未来的核心技术、难点、高增值潜力越来越多地寓于微小之中。由于大型设备的技术竞争往往最终归结到核心器件的竞争,体现在专用芯片、控制器件、微传感器、智能控制、新型材料等,有远见的企业在生产制造中尺度和大尺度机械产品的同时,把改进生产方式和不断提高产品水平的未来越来越寄托在微纳技术上。用“微小技术”发展“重大产品”,充分体现了高技术发展对机械制造业发展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3.2高技术改变制造业——产品智能化功能仿生、拟人化

智能化预示着全新一代机械产品的诞生。

高技术为机电一体化注入了新的含义和活力,使最初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实现向高技术升级,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在不断扩展中成为多元技术的集成,或如有的专家描绘的“机电光声热化生一体化综合集成技术”。而机电一体化产品五要素(结构、运动、检测、控制、驱动)在信息技术的催化下,实现充分的融合和集成,机械产品自此真正成为智能化产品。

生物工程正在成为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加工和为生物技术提供仪器设备成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体、柔性体的处置加工成为与加工金属体和刚性体同样普遍的制造方式。而生物领域的巨大发现和生物工程的应用大大加快了制造产品领域仿生技术、拟人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例如蛛丝这样的自然材料在纳米技术的配合下将成为在制造领域有影响的重要仿生产品。

生长型制造的比重正在迅速提高。高技术在分子生长领域的成就将在微制造领域推动“从下而上”制造方式的开发掌握和合理应用,使传统的制造模式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

纳米技术与仿生学的结合可以使生物物理学家仿照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制造出用于各种各样目的的纳米机器人。

国外有一项“先进安全车(ASV——Advanced Safety Vehicle)”计划,目的是利用电子技术等高技术进一步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实现汽车的高度智能化。这里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安全预防技术和事故避免技术。其中如防困警报系统,打算利用高技术来达到:当车辆偏离车道上标记的行驶路线时发出警报(仪表板上的摄像机监视驾驶员面部表情、眼睛睁开程度、眼皮眨动频率,在打瞌睡早期予以识别,发出警报或释放薄荷醇气味和空调冷气,进一步则自动启动制动系统)。此外还有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夜间目标检测与警报系统、汽车导行系统、车距警报系统、冲击吸能系统、行人保护系统、碰撞识别通报系统(自动呼叫救援调度中心并发出数据)等,这些都将建立在应用高技术的基础上。高技术正在使机器人技术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机器人的遥控和全自控操作已经成为现实,机器人的使用面正在日新月异地扩大。

3.3高技术改变制造业——扩展跨度服务高级化

发展了几百年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制造业正在向服务方向扩展延伸。纯物质形态的制造业产品正在向越来越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方向发展。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也是制造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从世界制造业发展规律看,服务比重的提高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主要标志,而高技术的应用为制造业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水平的提高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一个有启示性的例子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新商业模式——卖“推进服务”而不是卖“喷气发动机”。亦即用一笔综合性收费,通用电气公司向航空公司出售在一定合同期限内得到保障的发动机正常运转时间,其中包括零件、维修、备用发动机、融资等保障飞机飞行的一切服务。此项服务几年前就已达到累计200亿美元营业额。同样,IBM公司则从卖计算机向卖“计算能力”方向发展。

从卖机器卖零件转向卖功能卖服务,与此相应的制造业结构从以产品为中心迈向以服务为中心,制造业主体增值部分由设备、工程、成套、交钥匙扩展到规

划设计、管理维护、咨询服务、战略分析、概念创意等非物质型的高层次服务、知识型服务,正在使制造业结构和内涵发生彻底的带根本性的变化。

制造业扩展服务内容,既表现为行业结构的改变,也体现在产品方向的扩大。以机器人为例,生产型机器人是未来制造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服务型机器人注定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潜力。从技术层面分析,工业机器人多数是执行重复性任务为主的“固定式”机器人(如生产线上的焊接机器人),而服务机器人则更多地是“移动式”机器人,向服务型机器人扩展,据有关专家预测,将使机器人行业发展到和全球汽车工业一样庞大,而日本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产值将达到8亿日元。但是,这一突破必须要建立在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因为移动式机器人多数工作于非定规(Unstructured)条件下,也就是它们工作的条件往往不是事先设计中预料得到的,典型的例子是病人护理,由于病人的一次突发咳嗽,就能使通常的机器人措手不及,作出错误反应,这里需要机器人具有全身感知(whole-body sensing)能力。为此,科学家们正在运用微传感方面的高技术成就来实现全表面感知,如美国科学家研究的”Senskin”,就是在数据处理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微传感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产生的所谓“敏感皮肤”,覆盖机器人全身的敏感皮肤将使各种服务型智能机器人真正成为可能。

高技术应用带来的服务高级化将为制造业开拓巨大的新领域。现代物流系统的普遍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的推广应用、高速网络与装备系统的结合、通信技术与工程项目的结合,都将使装备制造业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3.4高技术改变制造业——材料基础多样化

材料领域的新技术将给制造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变。

由于高技术的应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一些多年的梦想将有可能得到实现:从玻璃不脏、皮鞋不擦到超强度、超韧性、“刀枪不入”、“永不磨损”……,相应地可以实现机器转速更高、重量更轻、体积更小;今天在赛车、火箭、高尔夫球杆上应用的新材料将逐渐在更多的产品上得到应用。传统机械设计采用的数据、公式、常数、系数也不得不经历根本性的改变。

新型陶瓷材料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业制造材料。现代航空发动机用热障陶瓷涂层(TBC)容许发动机进气温度达到1700℃,使5倍音速的超音速飞机成为可能。“生物钢”( B i o- S t e e l)是根据蜘蛛丝蛋白仿制的生物材料,这种人造基因蜘蛛丝的硬度是钢的4~5倍,既坚硬又柔韧,因而首先在军事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在未来也将使工业设计制造产生重大的改变。

基于有机电子学的新型有机材料将彻底改变电子线路和显示技术,将出现可到处悬挂的、轻便的、可卷叠的OLED显示屏,取代笨重的阴极射线管,使多种机械产品的控制显示和输出方式发生巨大的改观。

纳米材料的应用对制造业的革命性影响估计得再大也不会过分。由于物质粒径在10纳米以下,将迅速增加表面原子的比例。当粒径降到1纳米时,表面原子数比例达到90%以上,晶界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使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大大提高,同时对光、电和机械应力的反应完全不同于微米或毫米级的结构颗粒,这些都使得纳米材料在宏观上显示出许多奇妙的特性。例如晶粒尺寸在50纳米以下的纳米陶瓷,具有高硬度、高韧性、低温超塑性、易加工等传统陶瓷不具备的优点,使其在切削刀具、轴承、汽车发动机部件等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纳米材料改变制造业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高质量碳纳米材料成为新型储氢材料的前景。

在传统机械制造设计和工艺领域,新材料的应用同样意味着巨大的创新。例如最基本的机械传动和摩擦磨损,由于纳米材料、智能材料、梯度材料、新型陶瓷材料、新型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涂层及自修复材料等的应用,对机械传动和摩擦副的性能、功能,以及设计方法、标准、数据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在大型高速旋转机械和传动系统中采用电流变、磁流变等智能材料来控制系统的刚性,可实现减振降噪和降低高峰应力。而采用新型表面工程的纳米涂层技术和仿生以及智能表面自诊断、自修复技术,将可能实现各类摩擦副表面性能的主动控制和寿命的大幅度延长。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把立足点转移到“自下而上”的自组装,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更是翻天覆地的。自装配技术源于分子间有选择的自发性组合,在胚胎学、形体起源学和超分子化学等领域都已有广泛的应用。高技术的前沿之一,正是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中多种材料如蛋白质、乳胶、金属分子的自组装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这里,自组装所依赖的驱动力有毛细作用、范德瓦尔斯力、亲水(疏水)作用以及重力等,目前已能实现毫米量级的小组件在液-固界面和液-液界面的自组装。

3.5高技术改变制造业——应用新能源改变动力配置

能源领域的高技术是影响机械设计制造的重大因素之一,新能源与新装备密不可分。

高技术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光伏转换效率的提高使太阳能取热系统、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能汽车越来越走向实用化。除了太阳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应用优势外,太阳能飞机的设想也在积极推进中。

未来氢能的应用将革新所有现在应用的机械产品。采用氢能源将对许多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产生巨大影响,而氢能的安全生产、运输、存储、转化和使用,也将需要大量全新的装备仪器和元器件,包括燃料电池、氢燃料发动机、涡轮机等。使用燃料电池对于未来机械装备的改变将是巨大的。从仪表供电、汽车动力到热

电联产装置,都将由此产生难以预见的变化。

美国近期出台了《美国向氢经济过渡的2023年远景展望报告》,认为氢能是美国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要走以氢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发展道路。

光子技术将改变制造业的未来。光加工、光化学加工、光电加工正在变得如此重要,而制造技术变得如此离不开光科学。专家们认为:如果说电子技术引起发生于20世纪的第一次信息革命,那么光子技术必将在21世纪初叶掀起第二次信息革命。

作为光子产业第一阶段的光电子产业,包括了基于光子技术的光信息产业和基于光力技术的光能量产业。

光子产业的第二阶段将产生新的全光产业。

光子时代并不遥远,而且已经在可以不计工本的领域开始研究和应用,例如美国研究以激光为动力推进航天飞行器,已经取得卓有成效的结果,而各国在光子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开发也已取得重大进展。大功率激光发生器将首先在军事上取得突破,并逐步扩展到民用工业上。

我国2003年9月召开的以“激光制造与未来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主题的第210次香山科学会议,中心议题是“激光制造寻求大发展”。专家们认为,激光制造时代正在来临,激光制造以激光光子作为能量的载体,在焊接、切割、打孔、刻槽、标记等十几种应用上迅速取代传统加工方法。1998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发布的哈里森计划指出“除了成功应用在信息领域外,激光技术对经济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制造业和加工业。”从激光加工市场比较来看,2002年的国际产值为30亿美元,而国内仅为10亿元人民币,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3.6高技术改变制造业——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催生多姿多彩的机械产品

制造业走向高技术

新时期世界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一个新的特点和规律是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产业技术间的结合互动。制造业和高技术相辅相成,新工艺和新装备集成创新,成为必然的潮流。

制造业走向高技术,体现在:制造业应用高技术成就、制造业为发展高技术提供条件、制造业与高技术结为一体融合创新。

3.6.1制造业走向高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广泛应用高技术

要不要在机械制造业广泛应用高技术,早已不存在争议,问题是在重点选择和实施方针上。当前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3.6.1.1 制造企业信息化。

制造企业信息化包括市场开发、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生产管理、工具装备、

商务营销等各环节。这是制造业得益于信息技术最明显和最普遍有效的领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道路还很长。一项调查表明:2003年中国大型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按建设阶段分析,基本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达到成熟程度的仅占3.7%,这同时反过来说明,中国企业能够受益于信息化的潜力还很大。制造企业信息化当前的问题主要不是在技术上,甚至也不在资金上,而是在管理理念和实施方针上。为摆设、为争名、为立项而推行的“信息化”和盲目引进、照抄照搬、脱离实际的“信息化”同样很难成功。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必须作到“务实应用”,统一的模式是不存在的。像海尔集团实行的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信息化,采用SAP公司的ERP系统和BBP系统(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建立现代物流系统,并将电子商务平台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管理。而上海通用汽车结合急需采用的是报表整体解决方案,建立独立于各业务系统、面向整个公司和部门的报表中心,满足各部门不断增长的报表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决策数据支持。

从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实践中可以得出的经验是,制造业应用高技术并不能简单从事,必须坚持按需务实、积极推进;同时要注意的是应用高技术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往往管理、机制、组织方面的问题比技术更关键。

3.6.1.2在精密制造的基础上发展微纳制造。

微纳制造是机械精密制造技术合理的延伸,也是机械制造应用高技术必经之路。早在10年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罗雷尔有一段精辟论述:“150年前,微米成为新的精度标准,并成为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最早和最好学会并使用微米技术的国家都在工业发展中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同样,未来的技术将属于那些明智地接受纳米作为新标准、并首先学习和使用它的国家。我们应当记住,微米技术曾同样被认为对用牛耕地的农民无关紧要。的确,微米与牛和耕犁毫无关系,但它却改变了耕作方式,带来了拖拉机。”

今天,微米级制造已经广泛进入现代装备和仪器的生产领域,明智的企业已经占得先机。就拿喷墨打印机的墨头生产来说,通过在精密制造技术基础上灵活运用高技术、掌握微米制造技术生产墨头的少数几个跨国公司牢牢占有着技术和市场优势,获取最大份额的利益(一个喷墨头和一台打印机大体上售价相当,而市场容量前者是后者的12倍!)。除此之外,在应用高技术问题上,似乎也存在着类似马太效应的规律,在一个产品上成功应用高技术的企业,最容易在其它产品上同样取得高技术应用的成功,例如做成了喷墨头,掌握了微纳级精密制造技术、照相平板印刷技术、光敏材料蚀刻技术、精密电路瞬时加热技术,很快就能在制作DNA芯片上得到嫁接应用,而制作其它的MEMS器件也将变得得心应手。事实证明,最早意识到高技术的市场潜力并开发应用高技术的企业,大多成为竞争中的优胜者。此外,当今的发展前沿已从微米制造转向亚微米和纳米制造,高

技术对制造企业的筛选淘汰作用正在变得越来越无情。不进则退,及时向微小技术(Small Tech)挺进,成为多数制造企业必然的选择。关于喷墨头的故事,必将在越来越多的微米、亚微米以及纳米级的元器件制造中得到再现。像大多数最新技术的光通信元器件、纳米级的集成电路芯片、正在崭露头角的生物工程和基因芯片,对制造业和企业的挑战和机遇都远远超出以往任何一次的力度。

对于我国一大批制造企业来说,特别现实的一个选择是加快掌握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微传感器的开发应用。轿车上加速度微传感器开发应用的历史已经提供了很好的例证,而像精度要求达到10纳米的聚焦离子束铣削Focused Ion-Beam milling (FIB)这样的新技术必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机械制造企业不再陌生的精密加工手段。

3.6.1.3跟踪IT技术进展提升制造产品技术含量。

制造业能够从IT技术获取的益处远远没有开发穷尽。跟踪IT技术的进展,及时吸纳IT技术成就,消化应用于制造业的产品,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始终将是一个取之不绝的源泉。

注视和观察IT产业的动态,并思考对制造业的影响和可以被制造业吸取的技术成果,这是一条有效的捷径。例如最近IT业界评出了未来2~3年的十大IT技术。在评选过程中获得提名的总共53项重大IT技术中,可以发现有一批技术将对制造业、制造技术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

——90/65/45纳米半导体工艺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将十分深远,其挑战十分严峻。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身份识别,是条形码识别的换代技术。在美国,沃尔玛公司已要求其主要供货商在2005年之前采用RFID,美国国防部也要求供货商采用RFID技术;剃须刀生产大厂Gilette近期就订购了5亿件RFID标签,而诺基亚也正准备将这种标签芯片植入其产品中。

——M2M——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通信技术,重点在无线通信,包括机器对机器、机器对移动电话、移动电话对机器三种方式。将用于用户远程监控、远距离收集信息、设置参数和发送指令、货物跟踪等。在制造企业的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大型产品的运行监控和成套装置的检测、报警等,都是十分理想的用途。可以这样设想:昨天,计算机技术用于数控系统,历史性地改变了整个机床工业的面貌和地位;今天,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各类机器装备,将又一次革命性地提升机械产品的操作方式和在用户生产流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生物识别技术、燃料电池技术、远紫外线光刻技术、网格计算技术等,都将改变未来制造产品的面貌。

3.6.1.4 吸纳上游部门研究成就,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元件。

任何企业不可能拥有自己需要的所有技术来源,和上游部门,主要是“学”、“研”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往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而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的研发动态、新技术苗头、可为本企业应用的接入点,成为企业技术和决策部门最应关心的信息源和战略决策依据。

在纳米技术领域有一批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开发的组织,他们的研究成果最接近企业的应用。例如在表面工程方面,应用纳米硬膜、纳米热喷涂、纳米润滑、纳米粘结等已经对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更具前景的纳米复合表面工艺、纳米自修复、纳米再制造技术等也将在不远的将来给机械设计和制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能源领域,核能、风能、潮汐能已经对装备制造带来了不小的机遇和挑战,而随着高技术的进展,太阳能利用的地位正在越来越重要,由于能量转换率的不断提高,太阳能汽车、太阳能供电站、太阳能飞机等正在变得接近实际应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发部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绿色化方面进行工作,包括环境保护新技术、节约能源资源新技术、回收利用和再制造新技术等,敏感的制造企业正在注视和联合这些单位,做好技术接纳的准备,开辟未来制造产品新领域。我国机械传动领域从事开发制造新型谐波减速机的一个小型高技术企业,应用科研单位在固体润滑和特种新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长期紧密合作,开发成功能够适用于极高真空、极端高低温差,又需要极高可靠性的卫星和飞船用太阳能板传动机构,为包括神州五号在内的成功运行作出了制造业应有的贡献。

3.6.2制造业走向高技术——机械制造为高技术发展服务

在制造业界,广泛流传着“世界第一CEO”——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杰克·韦尔奇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天才。其实,在制造业响应高技术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另一个传奇人物应该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的杰姆斯·摩根(James Morgan)。当他在1977年成为AM公司CEO时,公司没有什么特色产品,由于盲目投资,产品线过于分散,公司濒临破产边缘,摩根接手后立即砍掉了公司旧业务50%,确定主攻半导体生产装备,当时,“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萌芽期,许多人认为进入这个市场就等于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时空隧道,要看到亮光是很遥远的事。”(公司执行副总裁王宁国语)。在这样的背景下,摩根以其战略眼光坚持为即将到来的信息革命做装备,10年后,半导体装备制造的业务由1700万美元发展到了40亿美元,1990年成为500强之一,排名196位;1992年成为全球第一位半导体设备生产商,至今仍是全球电子装备制造最大的公司;1993年收入达到10亿美元;2000年销售总额95.6亿美元。值得提醒的是,摩根的学历是1962年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学士,1963年工商管理硕士(MBA)。从应用材料公司和摩根本人,都提供了一个制造业和机械工程师面向高技术发展、迎接

高技术发展、为高技术产业化研发和制造装备的成功范例。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半导体制造装备和传统的机械装备,特别是精密制造装备之间并不存在鸿沟。各新兴产业的多数复杂生产工艺,很多是由相应的早已成熟的单项工艺技术经过提升改进,集成组合而成。如离子植入和等离子掺杂技术、薄膜沉积技术和激光热处理技术,都是在机械工程师熟悉的摩擦学、表面工程、真空工艺、焊接技术、热处理等传统领域普遍应用的工艺技术基础上,针对新需求做得更精细、更实用、更完善、更高一个档次。又如依托照相机和印刷机技术发展光刻设备、依托精密加工技术发展线路板高速加工设备,也都说明了这样的问题。

再看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主导装备是原子层沉积(ALD) 、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外延及多晶硅沉积、等离子刻蚀、电化学镀(ECP)、离子植入、化学机械研磨(CMP)、测量、检验、清洗和掩模制造等,只要对这些设备作一些分析,就能发现:从有能力开发制造精密非标设备、科学仪器以及具有面向用户和使用工艺传统的机床、仪表、石化、通用、印刷、真空等设备制造业转向开发生产半导体生产装备,完全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可以再看一个“传统”制造企业的故事。荏原制作所(EBARA)是日本风机水泵制造业界的龙头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传统强项的流体机械部和环境工程部之外,成立了精密机械部和新能源事业部,精密机械部也就是电子设备部,其主攻的电子制造设备——晶片化学机械抛光设备(CMP),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源,公司2003财年投资回报率达到23.1%,成为传统“老企业”中的佼佼者,可以认为:荏原取得新成就的成功要领正是:保持老优势,发展新特色。

3.6.3制造业走向高技术——机械技术与高技术融合创新

路甬祥理事长在2002年12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为之奋斗的制造强国绝不是仅仅基于传统技术和产品的强国,而必须是适应新时代、掌握新技术、满足新需求的制造强国。中国不仅要拥有强大的以家电和电子元器件为代表的轻型的规模产品制造能力,还要拥有强大的以发电设备、冶金石化设备和汽车生产装备为代表的重型的重大装备制造能力,更要拥有强大的以微电子、光电子制造设备、微机电系统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新型的高技术装备制造能力。

这段论述,清楚地指出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着眼于全面形成强大的规模产品制造能力、雄厚的重大装备制造能力,以及高水平的高技术装备制造能力。这三类制造能力的目标指向不同、需要的条件不同、所遵循的发展规律和实现的机制也不同,更重要的是对于建设真正有竞争力的制造强国的作用不同。很明显,当前政府关怀的重心、主体企业的努力目标、科研和人才培育的奋斗方向,都应当在继续安

排好国民经济所需重大装备制造的同时,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聚焦到培育我国研发制造高技术装备的能力上来。

中国制造业振兴的目标定位是世界制造强国,而机械制造产业的目标显然不只是世界零部件加工中心和世界传统产品制造中心,更应该是高技术装备的创新制造中心,这是中国机械制造业为建设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所面对的宏伟而光荣的历史任务。制造技术向超精密加工、微机械加工、超高速切削等方向发展21实际初,超精密加工精度可达到1mm。超精密加工目前包含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削研磨和精密特种加工等三个方面。超精密加工能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产品的小型化,增强零件的互换性,提高装配生产率,促进自动化装配。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有力推动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支持最新科学技术的进步。

微型机械尺寸在1mm~1μm的机械。它是集微型机构、微型传动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甚至外围接口电路、通讯电路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因此,微型机械远远超出了传统机械的概念和范畴,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目前微型机械的制造主要采用基于半导体工艺的硅微细加工技术,如掺杂、光刻和腐蚀技术。目前微型机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直接制造出已经装配好的微型机械MEMS,构成机电紧密结合的微系统,它是一个全智能系统,可以独立采集和处理数据并产生执行动作。这是一场新技术革命的开始。目前,超高速加工技术在不断发展。IBAG公司推出的静压轴承电主轴,使用寿命大约2万小时;目前国际市场上电主轴最高转速可达15万r/min或更高转速。高速NC机床快移速度也达120m/min,进给加减速度发展到2g。在工作可靠性上,机床无故障工作时间达到20万小时。永磁同步电机的电主轴也在日本Mazak公司研制,这种电机的转子为永久磁铁不发热,从而大大改善了电主轴的热状况;此外,这种同步电机外形尺寸比同功率的异步电机尺寸小、功率大,也即可提高功率密度。在汽车工业、电加工机床、航空工业、大型模具,以及板材冲压机、激光板材切割机床,甚至三坐标测量机上都使用了直线电机。同时,美国Ingersoll公司推出了动静压轴承的电主轴,作为一个独立部件出售;瑞士IBAG公司推出了磁悬浮轴承的电主轴。快速成形制造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Ford等三大汽车公司、波音飞机公司以及IBM公司等著名企业,都广泛应用此项技术。此外还建立了数百家服务公司来为中小企业服务。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也达到长足的发展。

4.“绿色制造”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是从环境保护领域中引用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人与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自然世界的一个部分,部分

不能脱离整体,更不能对抗与破环整体。因此,人类必须从各方面促使人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和谐一致,制造技术也不能例外。

制造业的产品从构思开始,到设计阶段、制造阶段、销售阶段、使用与维修阶段,直到回收阶段、再制造各阶段,都必须充分计及环境保护。所谓环境保护是广义的,不仅要保护自然环境,还要保护社会环境、生产环境,还要保护生产者的身心健康。在此前提与内涵下,还必须制造出价廉、物美、供货期短、售后服务好的产品。作为“绿色”制造,产品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是艺术品,以与用户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相适应,给人以高尚的精神享受,体现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环境文明的高度交融。每发展与采用一项新技术时,应站在哲学高度,慎思“塞翁得马,安知非祸”,即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计及环境文明。制造必然要走向“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模式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报废-二次原料资源,从设计、制造、使用一直到产品报废回收整个寿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也就是说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以系统集成的观点考虑产品环境属性,改变了原来末端处理的环境保护办法,对环境保护从源头抓起,并考虑产品的基本属性,使产品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寿命、质量等。

4.1国外现状

国外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已推出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计划”。1991年日本推出了“绿色行业计划”,加拿大政府已开始实施环境保护“绿色计划”。美国、英国、德国也推出类似计划。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除政府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外,广大消费者已热衷于购买环境无害产品的绿色消费的新动向,促进了绿色制造的发展。产品的绿色标志制度相继建立,凡产品标有“绿色标志”图形的,表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并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这为企业打开销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条件。如德国水溶油漆自1981年开始被授予环境标志(绿色标志)以来,其贸易额已增加20%。德国目前已有60种类型3500个产品授予环境标志,法国、瑞士、芬兰和澳大利亚等国于1991年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日本于1992年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在1992年开始实施环境标志。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绿色产品”的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的地位和份额。

国际经济专家分析认为,目前“绿色产品”比例大约为5-10%,再过10年,所有产品都将进入绿色设计家族,可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机可翻新和循环利用。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有可能成为世界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

4.2国内研究基础

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在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绿色制造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机械科学研究院已完成了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清洁生产技术选择与数据库的建立、机械工业基金项目--绿色设计技术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围绕机械工业中九个行业对绿色技术需求和绿色设计技术自身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在国内首次提出适合机械工业的绿色设计技术发展体系,同时还进行了车辆的拆卸和回收技术的研究。目前正在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绿色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以环境保护绿色技术评价体系为研究载体,将ETV评价技术导入机械制造业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建立制造业的绿色概念、描述方法和ETV评价体系。

清华大学为创建绿色大学,已将绿色工程技术列为优先发展和支持项目,在美国“China Bridge”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已与美国“Texas Tech University”先进制造实验室建立了关于绿色设计技术研究的国际合作关系,对全生命周期建模等绿色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针对汽车开展可回收性绿色设计技术的研究,与Ford公司合作,研究中国轿车的回收工程问题;与内贸部中国物资再生利用华东分公司合作,撰写了“探讨中国汽车销售、维修、二手车交易及回收利用一条龙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报告”;与法国柏林工业大学IWF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废弃工业品回收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

重庆大学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CIMS主题资助的关于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CIMS(S-CIMS)的体系结构研究、清洁化生产系统和体系结构及实施策略、清洁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

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院校也开展了绿色制造技术研究。

国内已形成了一支从事绿色制造技术研究的专业队伍,为我国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

4.3技术发展趋势(6个方面)

当前,世界上掀起一股“绿色浪潮”,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并列入世界议事日程,制造业将改变传统制造模式,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发展相关的绿色材料、绿色能源和绿色设计数据库、知识库等基础技术,生产出保护环境、提高资源效率的绿色产品,如绿色汽车、绿色冰箱等,并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那些不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和不生产绿色产

品的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使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4.3.1全球化

绿色制造的研究和应用将愈来愈体现全球化的特征和趋势绿色制造的全球化特征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

(1)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往往是超越空间的,人类需要团结起来,保护我们共同拥有的唯一的地球。

(2)ISO14000系列标准的陆续出台为绿色制造的全球化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一些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许多标准还有待于研究和制定。

(3)随着近年来全球化市场的形成,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是全球化的。

(4)近年来许多国家要求进口产品要进行绿色性认定,要有“绿色标志”。特别是有些国家以保护本国环境为由,制定了极为苛刻的产品环境指标来限制国际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即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绿色制造将为我国企业提高产品绿色性提供技术手段,从而为我国企业消除国际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撑。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全球化的特点。

4.3.2社会化

绿色制造的社会支撑系统需要形成绿色制造的研究和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以建立绿色制造所必需的社会支撑系统。

绿色制造涉及的社会支撑系统首先是立法和行政规定问题。当前,这方面的法律和行政规定对绿色制造行为还不能形成有利的支持,对相反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立法问题现在已愈来愈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

其次,政府可制定经济政策,用市场经济的机制对绿色制造实施导向。例如:制定有效的资源价格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对不可再生资源和虽可再生资源但开采后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资源(如树木)严加控制,使得企业和人们不得不尽可能减少直接使用这类资源,转而寻求开发替代资源。又如:城市的汽车废气污染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政府可以对每辆汽车年检时,测定废气排放水平,收取高额的污染废气排放费。这样,废气排放量大的汽车自然没有销路,市场机制将迫使汽车制造厂生产绿色汽车。

企业要真正有效地实施绿色制造,必须考虑产品寿命终结后的处理,这就可能导致企业、产品、用户三者之间的新型集成关系的形成。例如,有人就建议,需要回收处理的主要产品,如汽车、冰箱、空调、电视机等,用户只买了使用权,而企业拥有所有权,有责任进行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理。

无论是绿色制造涉及的立法和行政规定以及需要制定的经济政策,还是绿色

制造所需要建立的企业、产品、用户三者之间新型的集成关系,均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其中又包含大量的相关技术问题,均有待于深入研究,以形成绿色制造所需要的社会支撑系统。这些也是绿色制造今后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4.3.3集成化

将更加注重系统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研究,绿色制造涉及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因此要真正有效地实施绿色制造,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和集成的角度来考虑和研究绿色制造中的有关问题。

当前,绿色制造的集成功能目标体系、产品和工艺设计与材料选择系统的集成、用户需求与产品使用的集成、绿色制造的问题领域集成、绿色制造系统中的信息集成、绿色制造的过程集成等集成技术的研究将成为绿色制造的重要研究内容。

绿色制造集成化的另一个方面是绿色制造的实施需要一个集成化的制造系统来进行。为此,提出了绿色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并建立了一种绿色集成制造系统的体系框架:该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绿色设计系统、制造过程系统、质量保证系统、物能资源系统、环境影响评估系统等6个功能分系统,计算机通讯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知识库系统等2个支持分系统以及与外部的联系。

绿色集成制造技术和绿色集成制造系统将可能成为今后绿色制造研究的热点。

4.3.4并行化

绿色并行工程将可能成为绿色产品开发的有效模式,绿色设计今后仍将是绿色制造中的关键技术。绿色设计今后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并行工程的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产品设计和开发模式绿色并行工程。

绿色并行工程又称为绿色并行设计,是现代绿色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新模式。它是一个系统方法,以集成的、并行的方式设计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力求使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要求、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状况等。

4.3.5智能化

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技术将在绿色制造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绿色并行工程涉及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绿色并行工程的协同组织模式、协同支撑平台、绿色

设计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设计过程的评价技术和方法、绿色并行设计的决策支持系统等。许多技术有待于今后的深入研究。

绿色制造的决策目标体系是现有制造系统TQCS(即产品上市时间T、产品质量Q、产品成本C和为用户提供的服务S)目标体系与环境影响E和资源消耗R的集成,即形成了TQCSRE的决策目标体系。要优化这些目标,是一个难于用一般数学方法处理的十分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需要用人工智能方法来支撑处理。另外,在绿色产品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专家系统,均需要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技术。

基于知识系统、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等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绿色制造研究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制造过程中应用专家系统识别和量化产品设计、材料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之间的关系;应用这些关系来比较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基于知识的原则来选择实用的材料等。

4.3.6产业化

绿色制造的实施将导致一批新兴产业的形成,绿色制造将导致一批新兴产业的形成。除了目前大家已注意到的废弃物回收处理装备制造业和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服务产业外,另有两大类产业值得特别注意:

(1)绿色产品制造业

制造业不断研究、设计和开发各种绿色产品以取代传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较大的产品,将使这方面的产业持续兴旺发展。

(2)实施绿色制造的软件产业

企业实施绿色制造,需要大量实施工具和软件产品,如绿色设计的支撑软件(计算机辅助绿色产品设计系统、绿色工艺规划系统、绿色制造的决策系统、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系统、ISO14000国际认证的支撑系统等),将会推动一类新兴软件产业的形成。

5.机械工程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增长离不开机械制造业的持续发展,而机械制造业也是始终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而不断的发展变化着。预估,全球机械制造业在2010年-2015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将在7.8%左右。

未来,世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将会有三大趋势,分别为整个机械制造业的重心将迁向亚洲;全球市场的竞争将聚集中端市场;节能环保将越来越受到用户和制造商的重视。

未来,我国将是主导全球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力量。这主要是原因“十二五”

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行政服务中心经验介绍材料

行政服务中心经验介绍材料 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能力 ***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于2003年,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我们和其他兄弟市行政服务中心一样,都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和腾飞等阶段,行政服务工作步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这些年,***市行政服务中心也在探索中前进。在硬件建设方面我们比不上珠三角兄弟市行政服务中心,但是我们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实现了从被动的单项服务向主动的互动式服务的转变,

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标准化管理的飞跃,行政服务工作也呈现了一些亮点,主要做法是: 一、窗口管理推行标准化 为了打造便民利民政府服务窗口,搭建起政府与企业和市民沟通的桥梁,我们立足窗口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窗口管理新思路、新举措。成立至今,我们从最初的粗放式管理、中期的规范化管理,到目前的标准化管理。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引入新机制、新理念,不断提升行政服务的水平。在探索的路上,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主要表现在:一是场地布局方面,我们将窗口由封闭式改为开放式,更加便民高效。二是窗口设置方面,我们完善了便民服务设施,调整和优化窗口布局,使布局更加符合审批链的要求。三是在窗口管理方面,对窗口运行模式、办件程序、窗口服务、人员管理等方面,我们实行标准量化考核,评选“最佳标准化窗口”和“最佳标准化先进个人”,实现

“有人就有工作标准,有事就有质量标准,有物就有管理标准”,使窗口服务向标准化管理提升,促进以规范服务为核心、以效能提升为重点、以监督制约为保障、以便民亲商为目标的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二、联办代办形成制度化 联办代办是我们服务企业、服务招商引资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今年以来,我们在联合审批和代为办理服务上下功夫,积极为投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热情周到的联办代办服务。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调整审批方式。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项目,采取“牵头受理、报送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加强监督”的办法,改过去的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抓好跟踪服务。对重点服务企业和新进招商引资企业实行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

人机工程学分析报告

人机工程学分析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刘明岳 对大学生寝室布局进行人机分析 一、背景:当今中国学生宿舍已公寓化,服务设施也在改进,有关资料了解我国高校寝室的洗舆区的情况。将使本文的评析更加有实际针对性。 二、分析及改进准备 1 (1)、浴洗室门的布局问题:门是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首先,通常的门的宽度为900mm可提供两个人通行,但是我校寝室卫生间门的宽度为500mm,从理论上说卫生间的门本身有可能设定的比通常的门窄,很明显存在着人机问题。由于卫生间带有洗舆和热水的部分功能。平时进出接水端盆身体需要侧身行走,这样时久会造成身 心劳累。如图1-1所示 1-1图 当人们长时间这样行走会很疲劳,而且学校寝室大多数是 8人间。由于天气原因特别是冬天,特别是早上起床后需要热水,这会造成拥堵会给大家上课时间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这 种情况分析后,总合考虑应当改进门的宽度。提高卫生间的利 用率。我初步设计了一个改进的方案如平面图1-2所示。

1-2平面图 (2)、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宽门的尺寸由原来的500mm增加到700mm。这样提高了卫生间门的基本功能利用率。也符合了人机工程学的人体舒适度。 2、(1)、洗舆区水池区如图3所示。分析洗舆水池中的人机关系可得出以下结论: 水池有点浅,在洗衣物时会造成衣服被水溅湿,弄湿衣鞋。 洗脸、刷牙、弯腰会徒增疲劳。中国百分位在90左右的人 都会穿增高鞋垫。 图3示 3、(1)、水池的改进图如图4所示。将水池高度由原来的800m m 提高了80m m这样减少了衣鞋的弄湿。同时也减轻人体的疲劳程 度。减少了地面的长期潮湿情况。

4平面图 4、(1)、寝室水龙只有一个如图5所示。这是人机工学中一出现的个严重的问题。八个人用一个水龙过于拥挤。不符合人机工 程学的舒适标准。 (2)、针对这种情况。在原来水龙头的位置不变的基础上。增 设了一个圆形水池,在墙的三角区 增设的有助于节约空间。同时将原来的水池区的尺寸由原来的长1500mm、高800mm、宽600m m g改到现在的长不变,高880m m、深450m m。 二、本次报告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对我校学生寝室洗舆 区进行人机分析并改进设计,通过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提出设计方案并加以总结。通过绘图软件的评析设计提高方案的精确度和可信度,设计方案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性。

吴晓求: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宜信观点】

自1984年以来,经过3O年的改革开放,宜信采集,中国金融体系沿着市场化方向取得了巨大进步,无论在规模、结构、产品和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等方面,还是在制度、规则、治理结构、透明度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都有根本性的变化,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着眼于未来的竞争态势和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在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造一个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这样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国金融,其核心标志是:结构上要富有弹性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金融功能的高效率;既要有趋优的资源(资金)配置机制,又要有很强的风险平滑(或风险配置)能力。这样的大国金融,既是高度市场化的、竞争性的,又是开放的、国际性的,还是高技术化的、便捷的。按照这样的战略目标,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能力明显不足,具有重要缺陷。 一、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缺陷 1.存在较大程度的垄断性,市场化程度不够,金融效率相对较低 中国金融体系的垄断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准人垄断、价格管制、市场封闭。其结果是,竞争不够充分,超额垄断利润明显,客户对金融服务满意度低,从而造成了在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资金提供者(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收益的不平衡。金融效率低是中国金融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的广义货币(M2)存量与GDP之比接近200%,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美国约为6O%,日本约140%,欧盟约6O%)。M2与GDP之比,既反映出潜在通胀的压力,也反映金融体系的效率。垄断和市场化程度不高是金融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2.金融结构弹性较低,吸收和平滑风险的能力较弱 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是配置风险。金融结构的弹性既来自于竞争、透明度和市场化机制,更取决于金融体系的证券化程度或者说取决于金融资产中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比重。金融体系的风险不在于价格波动,而在于风险的持续积淀或风险的存量化趋势。要使一国金融得以安全有效运行,必须创造一种风险流量化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资产证券化和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风险流量化机制是金融结构富有弹性的前提。无论是从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看,还是从金融资产的证券化率看,中国金融结构都是相当刚性的。刚性化的金融结构为金融风险乃至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3.开放度不够,国际化程度低 中国金融体系之所以要开放、要大幅度提升国际化程度,是因为要维系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必须要有一个能在全球配置资源又能在全球分散风险的金融体系。从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现状看,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力不从心,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也不相匹配。中国金融体系开放度较低的一个表现是,除QFII之外的外国投资者进人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还存在制度性障碍,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交易的货币;国际化程度较低的表现是,外国(境外)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比例低,外国(外资)企业还不能到中国市场上市,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应有的影响力。 二、中国金融体系的“三维”改革 要实现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战略目标,必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相对于中国金融体系所存在的缺陷,我们必须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可以概括为“三维”改革。 1.中国金融之“宽度”改革 “宽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进金融结构的市场化、证券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主要是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特别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不断提高金融资产证券化率。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一国现代金融体系形成的基石,是金融结构市场化变革的主导力量。广义的资产证券

政务服务办2018年特色亮点工作的情况报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937065.html, 1,000,000+篇资料任意下载。 政务服务办2018年特色亮点工作的情况报告 政务服务办2018年特色亮点工作的情况报告 一、优化服务,办理照证实现“最多跑一次”9月,XX县政务服务中心工商质监局窗口发出全县首张“多证合一”营业执照,标志着XX县“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正式启动。在政务服务办事大厅,拿到营业执照的XX县大渔石材厂负责人岳朝健高兴地说:“今天我们XX县大渔石材厂拿到XX县第一张二十证合一营业执照,非常高兴!之前除了办理营业执照外,办理其他许可证还要跑好几个地方,又费时间,又要准备一大堆材料,现在好了,一趟就能办好,实在是太方便了。”“二十证合一”:是今年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统一部署,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基础上,首批将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商务、交通运输、旅游、海关等6个部门(单位)的15个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行“二十证合一”,被整合的证照不再发放,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多证合一”改革后,已领取相关纸质许可(备案)证件的企业,原许可(备案)证件继续有效,企业申请变更登记或申请换发营业执照的,由登记机关依法核发、换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不收缴原许可(备案)证件。被整合证照核发部门(单位)不再执行相关许可(备案)证件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已办理“五证合一”营业执照的企业,不需要重新申请办理“多证合一”登记。(二)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实现全程网上办理9月,XX县首个通过全程电子化网上办理登记的企业——雅安某广告有限公司诞生。在企业各项资料准备齐全的情况下,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仅仅只等待数小时,就

1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是什么

1.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人体特性的研究、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 实测法(Measure method),实验法(Experiment method),分析法(Analysis),调查研究法(Survey),计算机仿真法(Simulation),感觉评价法(Sensory inspection),图示模拟和模型试验法(model) 2.简述坐姿作业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采用的人体参数。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工作台、工作座椅、人体活动余隙和作业范围等的尺寸和布局等. 其设计用人体参量(坐姿10个数据) 3.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人脑中产生的具体事物的印象总是由各种感觉综合而成的,没有反映个别属性的知觉,也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感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4.信息编码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分析操纵装置特征编码的方法和意义。 (形状、大小、颜色、标志) 5.仪表显示装置设计时主要考虑哪些方面?在各部分的设计中,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模拟(指针表盘等的设计) 数字(形状、格式、显示器) 6.脚操纵装置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形式、操纵方式、力量,尺寸、形状位置) 7.人与“机”特性的比较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速度,逻辑推理,计算,可靠性,连续性,灵活性,输入灵敏度,智力,操作处理能力,功率输出,综合能力,记忆 8.安全防护装置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些原则的应用 a)以保护人身安全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原则。 b)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安全可靠的原则。 c)安全防护装置与机械装备配套设计的原则。 d)简单、经济、方便的原则。 (举例:自己任意) 9.安全人机工程学对安全工程设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体结构,匹配,结构及环境设计)

互联网金融的七个基本特征

互联网金融的七个基本特征 文/证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 源自《清华金融评论》 在刚刚结束的“双十一”年度购物节中,各大电商再次联袂奉献了一场狂欢般的消费盛宴。根据披露的数据,11月11日当日仅天猫的交易额就突破了912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国社会消费单日平均的零售金额。窥斑见豹,从不断升温的在线消费中,足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场景和行为方式的重塑正持续加强。另一方面,作为交易便利和交易成本的双重受益者,我们也欣然拥抱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金融无疑是这场互联网商务地质结构运动中崛起的高峰。自2012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历经野蛮生长的洪荒开拓、各领风骚的模式分化以及暗流涌动的风险激荡,正逐步迈向政策包容、市场成熟、用户依赖、生态井然的阳光地带。同时,也显现出了一些共性特征。本文不妨对此做一些简单梳理。 一是伴生于商务平台 何为互联网商务平台?应当说,互联网时代的商务平台,是一种轻资产形式的虚拟营业场地。传统的经济活动和金融交易行为往往高度依附于重资产形式的物理场所。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强大的网络通信技术把独立的个体和分散的经济活动通过网络串联在一起,形成了

一个无形却真实、虚拟却有效的交易场所。平台大如连接了超过800万商户和近3亿用户的淘宝,小如连接超过1.5万商户和700多万用户的苏宁易购。相比于传统的物理交易场所,互联网平台虚拟营业场所高度集中,大大降低原始投入,从而使交易成本更低、交易规模更大、撮合效率更高,经济活动的规模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杠杆实现了倍增。 互联网商务平台作为虚拟的营业场地,其价值通过其广泛连接的商务机构网络得以充分体现。平台在与各类外部机构建立连接的同时,平台与所连接机构双方的资源也实现了有效的互补。一方面,平台为外部机构提供了用户、账户、支付工具等一系列的基础资源;另一方面,外部机构为平台增添了各类业务、产品资源。双方通过彼此连接快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彼此经营能力都得以快速提升。广泛连接下的资源聚合,成为互联网平台的核心价值体现。 互联网平台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往往是在以某个独特新颖的商务应用开发出有待拓展或提升的市场需求后,首先构建一个专业化的业务服务网站,如始于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始于个体网络借贷(P2P)的陆金所等,并凭借在该领域建立的先发优势快速形成规模化扩张和服务路径依赖,完成初始用户及各项资源的积累,再凭借既有用户、入口以及各项基础服务资源优势,构建广泛的连接网络,实现业务、产品资源的进一步扩展与聚合,基于互联网快速传播以及入口依赖等特性,快速形成平台放大效应。

工作心得:“互联网+”发展展望之“互联网+”营造新环境(最新)

工作心得:“互联网+”发展展望之“互联网+”营造新环境(最新) 随着“互联网+”持续向纵深发展,简单的产业“触网”已经无法涵盖其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互联网+”或将全面上升成为国民经济运行发展、政府治理、打造网络强国的核心要素和外化形态,从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作用在技术、经济、市场、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具体来说,“互联网+”将实现五个“新”,即培育新业态,衍生出创新最活跃的产业领域;打造新产业,大力助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服务,优化服务质量与提供方式;夯实新基础,打造“互联网+”的底层支撑平台;营造新环境,创新行业监管新模式。 未来将有望创建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协同推进体系。“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对政府管理和行业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创新和改善管理服务模式,使各方面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应当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保障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针对不断涌现的新模式新业务,政府应积极拥抱

创新,主动调整监管框架,在推动实践中逐步规范,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合法、合规的外部环境。 (一)营造法治政策环境 加快建立电信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统筹现有法律在网络空间的延伸适用,围绕互联网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的利益冲突、监管缺失等问题,加强前瞻性的法律储备研究,适时废止、修改和补充完善。积极探索交通出行、无车承运物流、快递、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准入制度创新,通过分类管理、试点示范等方式,依法为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营造政策环境。针对互联网企业资产轻、平台化、受众广、跨地域等特点,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大网络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促进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二)形成创新监管体系 要加强对互联网行业管理,强队伍、增能力、建机制,在夯实互联网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方式,形成反应迅速、顺畅有力、协同配合的管理体系。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与社会变革 课后测试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与社会变革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1、互联网金融存在诸多问题,排在首位的是()(10?分) ?A 流动性问题 ?B 法律问题 ?C 安全问题 ?D 监管问题 正确答案:C ?1、以下属于同业业务的是()(10?分) ?A 非标资产投资 ?B 债券投资 ?C 外汇买卖 ?D 资产证券化 正确答案:A B C D ?2、整个市场包括()(10?分) ?A 信贷市场 ?B 货币市场 ?C 资本市场 ?D 金融市场

正确答案:A B C ?3、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有()(10?分) ?A 主板 ?B 创业板 ?C 新三板 ?D 区域股权交易中心 正确答案:A B C D ?4、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解决资金问题()(10?分) ?A 商业保理公司 ?B 融资租赁公司 ?C P2P公司 ?D 财务公司 正确答案:A B C D ?5、任何一个市场,都会存在三个角色()(10?分) ?A 资源提供者 ?B 资源享受者 ?C 资源购买者 ?D 资源配置者 正确答案:A C D ?6、就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来看,哪些问题最为突出()(10?分) ?A 安全问题 ?B 流动性问题

?C 法律问题 ?D 人才问题 正确答案:A B C ?1、当前,我们国家要从股权融资转型为债权融资。(10?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2、股权融资,只有大企业可以做,小企业是不可以做的。(10?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3、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技术。(10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网络技术的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 摘要:近年来网络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实现信息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计算资源共享的新型信息平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正朝着高速化和宽带化的方向演变,并逐步由单一的数据传送网络发展成为数据,语音,图像和实时多媒体信息的综合传输网络。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我们生在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网络。本文主要从国内网络发展状况,国内网络未来前景与展望以及国内外网络技术的分析比较三方面阐述下对网络的认识。 关键字:状况;背景;前景;展望;分析;比较 1.引言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便捷、丰富,网络应用在世界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发展进入繁荣期,网络应用层出不穷。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能更好的应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便携工具,我们必须深入的去了解现在网络的状况,网络的技术背景。同时要对网络做出预见性,对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在未来更好的应用网络。 2.目前国内网络发展状况 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它的诞生使计算机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行政审批局创新服务工作经验特色亮点汇报

行政审批局创新服务工作经验特色亮点汇报 一、深化流程再造,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深化“一门”改革,群众办事更方便。牵头对x展示交易中心进行整体租赁、改造,在全市率先建成位居全国区县一级政务大厅(市民中心)前列的现代化市民中心,整合进驻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税务、不动产、社保、医保、婚姻登记等X处办事场所,共设置服务窗口X 个,进驻各类事项X项,进驻部门X个,进驻工作人员X人,真正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一次就办好”。 (二)深化“一章”改革,审批效率更高效。创新推出“独任审核制”,改变过去“窗口受理、科长审查、局长核准、会议研究”的审批惯例,实行“窗口受理、科长核准”的“独任审核”模式(即取消领导核准、会议研究等环节,使审批不出科室即可完成)。目前,X.X%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独任审核制”,审批效率提高X%以上。 (三)深化“一窗”改革,事项办理更便捷。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无差别“一窗受理”,设置“一窗受理”窗口X个,统一制发证窗口X个,档案查询窗口X个,将X项事项全部纳入,实现“一窗通办”,企业、群众抽一个号,到一个窗口,即可办理所有审批事项,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四)深化“一网”改革,网上办事更快捷。实现全省首个政务大厅(市民中心)XG移动网络全覆盖,建立“秒批”和“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设立X小时自助服务区,终端可自助申报事项X 项,为群众提供X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截止目前,审批局共办件X件,其中网上办理X件次,占比X.X%。 二、加快机制创新,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一)扎实推进行政审批“一事全办”改革。对于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关联事项按链条进行梳理整合,将“多事多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选取群众、企业关注的高频事项,首批确定事项目录X项,逐一编制服务指南,为企业群众提供“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以开设小型日用百货店为例,“一事全办”改革前,最长需X个工作日办结,推行“一事全办”改革后,当天即可办结,审批效率大幅提高。 (二)在全市首推告知承诺制改革。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行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确定了X大项X小项纳入第一批实行范围,将“批前审查”改为“批后监管”,申请人书面承诺其符合条件,即可当场取证,审批效率大幅提高。今年以来,通过告知承诺制取得相关许可证共计X个,其中办理食品经营许可X个,公共卫生许可X个,特殊工时X个,普通货运X个,网络货运X个。 (三)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完善工程建设

人机工程学实践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应用人机工程学实践项目:人机工程学社会实践报告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2-2班 姓名: 学号:

中国的制造业无不是严阵以待,企图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管理大师麦克·波特(MICHAEL PORTER)曾说过,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的两个方式,一是扩大生产规模,走向规模经济,才能占有成本上的优势;另一个便是创造企业或产品的附加值,制造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心理。在现今产品和质量逐步提高,且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产品制造商们无不力求突破,希望能出奇制胜,打动消费者的心。拿当今世界上提出的“健康”人机工程学的新要求为例,即是用某些考虑人机因素的辅助性产品,如:电动腰靠、紫外线阻隔(UV、CUT)等来提高产品人性化的层次,籍此创造其他品牌无法模仿的优势,而赢得消费者青睐的。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人机工程呢?在设计上又如何表现,才能成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产品呢? 工业设计师指出,就电脑的相关部件和设备而言,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因使用者可能长时间利用其从事工作或娱乐,接触的时间较长,在使用时也可能十分投入。因此,人机工程学就成了设计上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二、实践目的 通过本次课外实践,了解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情况,并了解到人机工程学的应用目的,即根据人的生理,行为,认知,心理以及等情感各方面的特性,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信息显示,操作控制,作业器具,作业空间,作业方式,作业环境,以保障人的安全与健康,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实现人的舒适与愉悦,使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

互联网金融变革

互联网金融变革——移动互联时代的金融之道 【课程背景】 在过去的一年里,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体系快速融合,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催生了全新的金融商业模式和客户管理模式,对传统金融业务形成了快速渗透和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本质是什么? ●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保持长期竞争力? ●如何应对金融服务营销的互联网化挑战? 这些都值得每一位从业人士深思。你可能错过一次培训,但不能错过一个时代! 【课程收获】 本课程并非理论性研究,而是结合互联网金融实践的模式应用与经验分享,面向金融互联网化的实际课题,以系统化的应用视角,结合领先业内的最新研究和标杆实践,与您分享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化的系统思考与最新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收获到: ●理解互联网金融的演进与发展 ●理解移动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认识移动互联时代的金融变革挑战 ●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理解互联网金融运作的新理念

●理解金融支付的互联网化应用 ●理解金融服务运作的互联网化 ●理解金融营销运作的互联网化 ●理解金融互联网化的变革之路 ●理解大数据应用对金融精准营销的影响 【课程特色】 全球视野 + 前沿理念 + 实践 + 深度案例 + 分享研讨【课程大纲】 上篇: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变革 一、互联网金融的演进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演进:渠道应用到小微金融 ●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开放挑战与融合机遇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与比较优势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本质影响 ●金融机构面临的互联网化挑战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变革 ●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创新 ●变革之一:支付与结算

对网络未来发展的展望

对网络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文摘要】:本文从解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入手,追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分析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计算机网络在网络构架、应用和业务领域、网络运营模式等方面做出大胆设想,为我国今后网络的发展设想了方向。 【中文关键字】:计算机网络趋势历史应用 【English title】: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Abstract】:In ligh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ncept,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nalyzes the military and the existence problems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development, and on the computer network in the network skeleton application and aspects and so on service domain network operation pattern makes the bold tentative plan,and we also conceived the computer network direction to our country. 【Key words】:Computer network Current History Application 【正文】: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 含义: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施连接起来, 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2. 关键点: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互连的计算机系统具有独立的功能;通过通信设施 连接;通过网络软件的控制和管理;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目的。 二、网络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 1. 就近10年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来看,成绩是巨大的、辉煌的,它给中国的老百姓 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信息平台。在传统上,我们所接受的信息从报纸、广播、电 视到互相交流所得到信息都是单向式的。从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来讲,大家接受信息 的模式是大家很关注、很相信、很接受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方式。但互联网的出现 使人们具有一个平等的平面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获取信息又使人们认识到什么是信 息,哪些信息是自己所需要的。同时人们获取信息时会发现在发布信息、获取信息 过程当中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力,进而人们发现了自己在社会当中应该拥有的权力。 2. 互联网对中国社会和普通老百姓在思维、意识和创新的观念上带来的巨大改变。现 在大家以平常心态看待网上出现的QQ、ICQ或网上社区,而在10年前我们看待 这些新鲜事务的时候首先要看这些是不是政府认可的或者是不是大家的公共观念 可以接受的。网络给予大家一种在网上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力,而这种权力是以往任何一种媒体不具备的,也不能够给予中国老百姓的。它从根本 上改变了中国人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带给大家的思维定势。互联网的发展真 正能够使中国13亿人的智慧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创造出无穷的力量。这种平等的平 台为大家提供了实现的机会。 3. 互联网对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有网络的出现,首先,社会生 活方面,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通过网络搜索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加 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经济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设计课题多媒体教室人机学评析与改进 学校院系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所属专业 组员及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摘要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它是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研究的学科。本次课程设计针对我校多媒体教室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先通过对教室及其中摆设的尺寸的整体测量,考虑到人体尺寸百分位数,我国成年人人体主要尺寸,作业面设计时的尺寸和人与光环境等,找到存在的人机学问题。把学生、教室、教室环境看做一个系统的三大要素,对照相关标准设计数据使系统三要素形成最佳组合的优化系统,让学生在教室上课时感到更加的舒适和人性化,提高听课率。 【关键词】:人机工程;多媒体教室;人体尺寸;照明度;教学设备

目录 一.引言 (3) 1.1背景 (3) 1.2意义 (5) 1.3研究内容 (6) 1.4方法 (6) 二.多媒体教室的现状 (7) 三.评析 (8) 3.1采光的评析与改进 (8) 3.2多媒体的评析与改进 (9) 3.3教室整体布局的评析与改进 (13) 四. 总结 (16) 五. 心得 (16) 六. 参考文献 (18)

一、引言 1.背景 了解和把握教学的物理环境,可以使人与客观环境获得最佳的匹配,使教学媒体更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从而取得预期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室 教室是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应根据师生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需要。从多媒体教室所处的位置、形状、大小、教室内座位的编排、各种教学媒体的安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多媒体教室一般应选择在噪声较小的地方,尽可能离普通教室较远的位置,如选择教学大楼的顶层或同层中靠近楼体边缘的位置,以减少与外界的相互干扰、影响。当然,若对多媒体教室的隔音效果要求不高的话,在选择位置时就可灵活些。 2)多媒体教室形状以矩形为佳,长宽比采用为4:3或5:3较好。室内要有足够的空间高度(3米以上),室内各角落尽可能采用圆弧形,墙壁采用吸音材料以提高音质。 3)教室大小要从多媒体教学的规模大小、使用功能、教学效果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4)多媒体教室地面宜采用阶梯状,地面倾角在10℃~15℃之间。 5)座位编排要科学,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观看效果。前排座位离屏幕不能太近,一般应在3米以上,以减少屏幕雪花干扰,后排座位离屏幕不能太远,一般应控制在屏幕对角线长的6倍距离范围内,以提高屏幕画面的清晰度。 (2)照明 教学活动要具备必要的照明,通常情况下。教室需有300~500勒克司的照度。多媒体教学中,由于考虑到投影屏幕中画面的亮度、清晰度,教室门窗都要求遮光处理,降低室内光强以提高屏幕画面的对比度。这显然与正常教学要求必要的光照相矛盾,这也是导致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教室宜采用人工光源分别对教师讲台区域、学生区域布光,教师控制台上应安装灯光控制器,以便根据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对光照作相应的控制。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长期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会带来视觉系统的疲劳,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网络技术的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 摘要:近年来网络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实现信息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计算资源共享的新型信息平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正朝着高速化和宽带化的方向演变,并逐步由单一的数据传送网络发展成为数据,语音,图像和实时多媒体信息的综合传输网络。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我们生在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网络。本文主要从国内网络发展状况,国内网络未来前景与展望以及国内外网络技术的分析比较三方面阐述下对网络的认识。 关键字:状况;背景;前景;展望;分析;比较 1.引言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便捷、丰富,网络应用在世界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发展进入繁荣期,网络应用层出不穷。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能更好的应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便携工具,我们必须深入的去了解现在网络的状况,网络的技术背景。同时要对网络做出预见性,对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在未来更好的应用网络。 2.目前国内网络发展状况 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它的诞生使计算机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

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50年代开始,人们及各种组织机构使用计算机来管理他们的信息的速度迅速增长。早期,限于技术条件使得当时的计算机都非常庞大和非常昂贵,任何机构都不可能为雇员个人提供使用整个计算机,主机一定是共享的,它被用来存储和组织数据、集中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所有用户都有连接系统的终端设备,将数据库录入到主机中处理,或者是将主机中的处理结果,通过集中控制的输出设备取出来。它最典型的特征是:通过主机系统形成大部分的通信流程,构成系统的所有通信协议都是系统专有的,大型主机在系统中占据着绝对的支配作用,所有控制和管理功能都是由主机来完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量功能先进的个人计算机的问世,使得每一个人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计算机,进行他所希望的作业处理,以个人计算机(PC)方式呈现的计算能力发展成为独立的平台,导致了一种新的计算结构---分布式计算模式的诞生。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出现了多台计算机互连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来自军事、科学研究、地区与国家经济信息分析决策、大型企业经营管理。他们希望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连网的其它地方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目的。 如今的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普遍采用了计算机来进行或企业管理,或生产制造,或数据处理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其影响,计算机的衍生产品互联网已离不了我们了。我们能认证的事实是我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计算机已经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内容。在目前,计算机已经过了几代的发展,在各种领域内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套完善的体系,规范了计算机的发展。当初的计算机行业由于还未全面发展起来,其内部各领域尚未形成一套标准,各企业独立制定合乎自已发展项目要求的标准,这就导致一个行业的标准很多不统一,呈现出混乱的状况。这导致发展的颈瓶出现,不利于计算机在本领域取得发展突

人机工程学实训课题报告

目录 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2.产品用途及其现有基本情况 (1) 3.现有座椅的人机问题 (2) 4.现有产品的部分人机问题 (4) 5.人椅的相关人机数据 (5) 6.该产品的优秀设计实例 (6) 7.寝室座椅的改良建议 (7) 8.座椅的手绘草图及效果图 (8) 9.课题调研心得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现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更甚至于小学生就开始住校上晚自习,十分辛苦,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在一天忙碌而劳累的学习以后,回到宿舍看到自己温暖的小家当然是一件无比温馨的事情,人一下子就可以放松下来,而现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学生宿舍的生活用具存在很多问题,在设计方面不太合理,例如椅子和书桌的高度不协调,床与天花板的距离高度不协调,还有插孔,网线接口等。这些缺陷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寝室生活,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一个好的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一个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也是进行此次寝室座椅课题研究的初衷所在! 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根据这些缺陷来设计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完美的产品。力求减少学生宿室生活用具的不合理设计。为学生打造一个真正温馨的家! 椅子用途及其现有基本情况 椅子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椅”本是木名。《诗经》有“其桐其椅”,“椅”即“梓”,是一种树木的名称。 椅子发展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椅子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椅子的需求不仅仅只是坐的功能了。而是舒适,美观,多功能的椅子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不同的用途对椅子的要求也就不同了。 目前椅子的大概分类 按材质分类:实木椅,钢木椅,板式椅,玻璃椅,铁艺椅,塑料椅,布艺椅,皮艺椅, 椅子皮革椅,发泡椅等 按使用分类:办公椅,餐椅,吧椅,休闲椅,躺椅,专用椅等 按行业分类:酒店椅子,酒吧椅子,西餐厅椅子,咖啡厅椅子,办公椅子,家用椅子等 按物理性能分类:绝缘椅、防静电椅、导电椅等 按结构分类:固定木脚椅、固定四脚钢管椅、带升降五星爪轮椅、带升降五星爪固定脚等 目前学生宿室椅子多为实木椅,钢木椅。

展望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到来也许并不像电,不像火那样让人顿时感到光亮,但它的影响却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很多人把互联网单纯等同于网上冲浪,如果你问他,没有互联网的话他会怎样,他也许会拍拍胸脯说,大不了我不斗地主,不聊QQ,不去淘宝,不逛论坛……云云,而实际上,互联网的应用绝不仅仅止于此,如果某一天你不能从银行转账,不能预订机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能随时随地Google一下……你会不会觉得非常不习惯?所以我们知道,互联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无法缺少的一环,既然如此,我们就来做个预言家,看看互联网在未来会有哪些看得见想得出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将进入全民时代 在未来,使用互联网的人一定越来越多,虽然这看上去是废话一般,但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也许以前因为经济、文化等因素致使很多像我们父母那一代的人无法接受互联网,但如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让文盲越来越少,而且电脑以及宽带费用也都个顶个地往下跌,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全民互联网时代自然也就来了,就像国家科学基金会所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 电子计算机将不再“一家独大” 现如今电脑仍然是人们互联网应用的主体设备,而未来,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城市基础设备,据国家科学基

金会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安装在楼宇桥梁等设施内部的传感器将会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人们将使用这些传感器来监控电力运行和安保状况等,据估计,这数量要远远超过用户数量,何况计算机乎。 无线化是必然趋势 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圈子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今天这里明天那里,所以无线网络大受青睐,而在未来,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所以说无线化是必然趋势毫不为过。 互联网的网络管理将更加自动化 除了安全方面的漏洞之外,目前的互联网技术最大的不足便是缺乏一套内建的网络管理技术。国家科学基金会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开发出可以自动管理互联网的技术,比如自诊断协议,自动重启系统技术,更精细的网络数据采集,网络事件跟踪技术等等。 互联网技术对网络信号质量的要求将降低 随着越来越多无线网用户和偏远地区用户的加入,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也将发生变化,将不再采取用户必须随时与网络保持连接状态的设定。相反,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允许网络延迟较大或可以利用其它用户将数据传输到某位用户那里的互联网技术,这种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尤其重大。部分研究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研究可用于在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