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

合集下载

茶多酚的提取

茶多酚的提取

实验名称:普洱茶多酚的提取研究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姓名:学号:桌号: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从茶叶或茶叶的下脚料屮提取茶多酚的方法;2. 学:握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茶多酚总量的方法;3. 棠握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含帚:二.实验原理产物:茶多酚物理性质: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易溶于温水(40°C — 80°C) 和含水乙醇中;稳定性极强,在pH值4一8、250°C左右的环境中,1.5个小时内均能保持稳定,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1989年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列入GB2760-89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997年列为中成药原料。

茶多酚是茶叶屮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易溶于水。

茶多酚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且抗氧化性优于丁基羟基茴香瞇(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

国内外学者对茶多酚进行了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各种药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安全无毒。

茶多酚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还具有明显的抗衰老、消除人体过剩的白由基、去脂诚肥、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利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抑制肿瘤细胞等药理功能,在食品加工、医药、口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化学性质: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 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离子沉淀法提取普洱茶多酚1.原理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⑴.普洱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杀死癌细胞、抗突变、防癌等功能[2]・其中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茶多糖等.茶多酚有降血糖、延缓衰老、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防癌抗癌等作用[3];主题为黄烷醇(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o类物质茶多酚乂称茶糅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茶多酚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茶叶、咖啡、葡萄酒等饮品中。

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

茶多酚还具有丰富的多酚结构单元,包括儿茶素、儿茶酸、黄酮类等多种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个羟基和酚羟基,使得茶多酚成为优秀的抗氧化剂。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是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

在还原反应中,茶多酚的氧化态会被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同时氧化剂被还原为较高的氧化态。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较为复杂。

一般情况下,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可以分为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两种机制。

直接还原是指茶多酚直接参与反应,并将氧化态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

而间接还原是指茶多酚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将其他物质的氧化态还原。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条件与具体的反应物、反应体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还原反应需要适当的温度、pH值等条件。

此外,还原剂的选择也对反应的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抗氧化剂的研究和生产、食品加工业等。

此外,茶多酚的还原反应还可以与其他化合物进行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拓展了茶多酚的应用领域。

总之,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深入研究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条件和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和功能,为茶多酚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茶多酚及其还原反应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文章结构,明确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首先介绍茶多酚的定义和特性,然后详细探讨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反应条件以及应用领域。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茶多酚的还原反应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茶多酚的还原反应相关内容,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武汉 430415 )摘要: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以儿茶素为主要成分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

因其化学结构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对人体保健极为有利,且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辐射等多项功能,作为医药和食品等的添加剂,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茶多酚在化妆品、日用化工、轻化工等领域也开始得以应用。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目前已有了相当的研究,其中溶剂萃取、金属离子沉淀是研究和报道较多的提取法,近几年来还有一些新的方法报道,如树脂吸附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法、微波浸提法等。

关键词:茶多酚;提取方法;应用;0.引言茶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保健饮料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开发茶叶的新用途,开展茶叶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利用低档茶叶或茶叶加工的下脚料来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6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发现茶叶提取物中含有一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各国科学家相继深入研究,证明它是一类多酚化合物,即茶多酚(TP)。

茶多酚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还具有明显的抗衰老、消除人体过剩的自由基,去脂减肥,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抑制肿瘤细胞等药理功能,在食品加工、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开拓了茶叶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发展以农副产物为原料的精细化学品,开发“绿色技术”,发展“绿色工程”已成为热门课题。

1.茶多酚的组成和性质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

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茶多酚纯品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

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 = 2~7 范围内均十分稳定。

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易氧化褐变。

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较高,占其质量的15%~30%。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的重要成分,近年来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研究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进展对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将首先介绍茶多酚的基本概念、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为后续的研究进展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重点阐述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水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以及新型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现代提取技术。

在提取方法介绍的基础上,文章将综述茶多酚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文章将展望茶多酚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推动茶多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的茶多酚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信息,为茶多酚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茶多酚的提取方法茶多酚的提取是茶叶深加工的关键步骤,其提取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茶多酚的产量、纯度和活性。

目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及酶法提取等。

溶剂提取法:这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

利用茶多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甲醇等。

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提取时间较长,且易受到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利用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机械效应和热效应,增强溶剂对茶多酚的渗透能力和溶解能力,从而加速提取过程。

这种方法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但设备成本较高。

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能够穿透物料内部,使物料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产生热能,从而加速茶多酚的溶解和扩散。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但需要注意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的控制,以避免破坏茶多酚的结构。

茶多酚的功效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概述

茶多酚的功效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概述

茶多酚的功效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概述摘要: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本文论述了茶多酚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毒理性质,生物活性,药理作用和应用,并展望了今后在食品工业今后的热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剂;应用;前景0前言茶多酚安全、无毒、具有多种生物学功效,是一种天然的氧化剂。

19世纪中叶,人们就开始对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研究。

上世纪50年代,茶多酚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等工作发展迅速。

60年代初,日本学者探明了茶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茶多酚[1]。

70年代初,中国农科院茶研所、日本伊藤园中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最先从茶叶中成功分离出茶多酚。

80年代中期,茶多酚的提取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实施了工业化生产。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茶多酚的特殊生理活性,其研究范围已涉及食品、医药、日用化学品等许多领域。

我国于1995年7月,在第十一届全国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把茶多酚正式列为食品添加剂,并作为我国“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而使得茶多酚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应用备受关注。

随着国际上相继宣布禁止BHA(叔丁基经基茵香醚) 和BHT ( 2,6一二叔丁基一4一甲基苯酚) 等合成抗氧化剂在食品领域,特别是在植物油、脂肪、蛋白质中的使用,更奠定了茶多酚在目前以及未来作为食品主要抗氧化添加剂的地位。

1茶多酚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1.1化学组成茶多酚(Tea Polyphenols,简TP )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又称茶鞣或茶单宁。

它包括黄烷醇、羟基一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约占TP总量的60~80%。

儿茶素类主要有:表儿茶素(Ec) 、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 和表没食子儿茶酸酯(EGCG) 4大类。

其中EGCG含量最高,占儿茶素的50 %左右。

儿茶素结构中至少A、B、C三个环核,是2-苯基苯并吡喃的衍生物茶多酚[2]。

茶多酚的功效

茶多酚的功效

茶多酚的功效茶叶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有儿茶素、黄酮及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

儿茶素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

茶多酚具有苦涩味和收敛性,它是茶叶滋味与品质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茶叶加工中,儿茶素发生氧化聚合,产生从黄色到褐色等多种茶多酚氧化聚合物,例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从而构成干茶与茶汤的色泽的主要成分,红茶、乌龙茶等有较多的茶多酚氧化聚合物。

红茶的茶黄素与茶红素的含量及两者比例是决定红茶品质的重要指标。

茶多酚有多种生理活性,为茶叶的保健功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1)吸收与代谢口服的儿茶素只有5%-8%通过消化系统被吸收,大部分通过粪便被排出体外。

被吸收的儿茶素会分散到肝脏、脑、心脏、肾脏、骨、皮肤等许多组织。

在肝脏,儿茶素被甲基化或变成葡萄糖醛酸、硫酸缩合体。

这些缩合体和游离儿茶素一起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末梢组织。

如能每天通过喝茶等方式不断摄取儿茶素,以保持体内儿茶素的量,才可能有防病治病的效果。

(2)抗氧化作用人在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如体内代谢不断产生有害的自由基。

自由基的性质活泼,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体内自由基的浓度一般很低,并且体内有许多抗氧化系统,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危害。

但如受生理(如疾病)或外界因素(如辐射)等影响,自由基代谢失去平衡,过量的自由基就可以诱发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引起蛋白质的氧化聚合。

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材料。

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会削弱和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乃至组织坏死,影响体内的正常代谢,从而引发疾病和机体的衰老。

目前已知有上百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是自由基。

而抗氧化剂能清除自由基,阻止自由基的氧化反应,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茶多酚是一类含有多酚羟基的化学物质,极易与自由基反应,提供质子和电子使其失去反应活性,故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特性:·清除自由基;·络合金属离子;·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与其他抗氧化剂有协同增效作用;·维持体内抗氧化剂浓度。

茶多酚研究

茶多酚研究

期末论文功能性因子茶多酚的研究进展Tea Polyphenols Research development院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目录一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2)1.2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2)【1】物理性质 (2)【2】化学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生理功能 (3)二提取工艺 (5)2.1 溶剂提取法 (5)2.2离子沉淀法 (5)2.3 柱分离制备法 (5)三新型制备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6)四就业思考与展望 (6)五参考文献 (8)功能性因子茶多酚摘要:介绍了茶多酚的主要成分、般特效、生理功能。

探讨其在社会生活成产中作为添加剂在食品、药品等众多生活用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简单说明茶多酚的几种工艺,溶剂提取法、离子沉降法、柱分离制备法等。

阐述茶多酚作为油脂类食品抗氧化添加剂,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以及在医药美容等领域所获得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茶多酚性质提取工艺社会前景一、概述1、茶多酚的主要成分茶多酚属于芳香烃,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①。

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

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1]2、理化性质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分子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混合物,主要由儿茶素、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L—EGCG(50%-60%)、L—EGC(15%-20%)、L—ECG(10%-15%)和L—EC(5%-10%)。

茶多酚的抗氧化功能

茶多酚的抗氧化功能

茶多酚的改性
– (3)分子修饰法可分为化学修饰法和酶修饰法两种。
• 酶修饰法是通过酶的作用将儿茶素转化为脂溶性的,1994年Sakai[21] 等获得酶法合成的3-O-儿茶素系列物质的专利,并将其应用在油脂抗 氧化剂领域,羧基酯化酶由Streptomyces rochei 或黑曲霉中获得, 反应条件温和。
• TP可以通过减少氧化应激、保护体内自身的抗氧化功能,阻断阻塞 性黄疸肝损伤对肝细胞的毒性[10];
茶多酚抗氧化作用机理
•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 茶多酚可通过抑制氧化酶、与诱导氧化的金属离子螯合而达到抑制自 由基的产生。
• 许多体外实验已证明TP可通过螯合Fe2+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并且不会抑制食物中铁的吸收,也不会争夺铁蛋白等络合态铁,因此 不会造成缺铁性贫血[12]。
• 吕绍杰[19]将茶提取物10%配以2%柠檬酸,7%VE和30%的甘油脂肪 酸酯,再加上51% 的食品辅料制成的油性茶提取物,在色拉调味剂 中抗氧化性能明显。
• Itaru[20]将10g左右的茶提取物用15g左右的蒸馏水溶解后,与 HLB=6~10的乳化剂如甘油月桂酸酯加热混合后,再加入蓖麻醇酸甘 油酯和经媒介生产的卵磷脂,所得的抗氧化剂脂溶性能极佳。
• 刘建等[26]将茶多酚用于新鲜大豆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 在大豆油中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特别是改性后的油溶性茶 多酚的抗氧化作用更强,并克服了水溶性茶多酚对油脂的色泽及透明 度的影响,并具有耐热性,其抗氧化效果随添加量的增加和存放时间 的延长而加强。
• 还可通过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和抗氧化应激作用,阻断糖基化和 氧化应激损伤等恶性循环作用,减轻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核和线粒体结 构的损伤,并阻断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6,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在结构中具有连或邻苯酚基,所以,抗氧化活性要比一般非 酚性或单酚基类抗氧化剂强。
结构类型
迄今为止,所发现具有抗氧化性质天然物质结构类型主要有:黄 酮、单宁、维生素类、含氮化合物、植酸、幽醇、苯丙素、香豆素、 枯类、烯酸等,其中较重要有以下几种:
名称 作用原理 一是消除铁、铜等金属离子催化作用,黄烷酮醇可鳌合 金属离子,B环上邻醒结构也有络合金属离子性能。二是 供给过氧化物自由基一个氢原子使其转变为氢过氧化物。 通过提供电子抑制活性氧的生成,达到清除自由基目的, 能清除单线态氧,减少光过敏作用,也是单线态氧碎灭 剂。 杂环中氮原子“裸露”在外有利于充分接近活性氧并与 之反应,抗氧化效果就较好;供电子基团或可使氮原子富 有电子结构因素也可增加抗氧化活性。
作用原理
茶叶所含多酚类物质丰富,一般为含有两个以上互为邻位的羟基 的多元酚,以儿茶素为例,同样具有很强的供氢能力,即:
药理作用
抗癌 防治脑中风
抗血栓
祛疤祛痘
化 妆 品
饮品篇
天然抗氧化食物(水果篇)
天然抗氧化食物(蔬菜篇)
作用原理
油脂的自动氧化
作用原理
抗氧化化剂能提供氢质子,能与脂肪酸自由基结合,使自由基转化为 隋性化合物,中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即中止油脂的自动氧化。抗氧化 剂的作用机理以通式表示如下:
酚类物质具有较活泼的羟基氢,能提供氢质子,因此酚类物质(如BHA、 BHT)常作为抗氧化剂,阻止或延缓油脂的自动氧化。
天然抗氧化剂 茶多酚
化学与化工学院 无机化学 刘楠楠 20160623
主要内容
定义及作用 开发资源 结构类型 茶多酚 作用原理 天然抗氧化食物
定义及作用
天然抗氧化剂(Natural antioxidant )主要是指水果和蔬菜中所含的 抗氧化剂。
作用: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帮助人类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并 能增进脑力,延缓衰老。
开发资源
用于抗氧化剂开发的天然物质资源非常广泛,主要可归纳为 以下几类: 香辛料
香辛料是指一类具有芳香和辛香等典型风味天然植物性制品,或从植物(花、叶、 茎、根、果实或全草等)所提取某些香精精油,香辛料主要抗氧化成分为酚类及其衍 生物。
中草药
许多学者认为某些中草药疗效与其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中草药是继香辛料之后 另一个很有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 。
食品类
谷物和食用油脂是较早用作天然抗氧化剂科学研究对象。此后,人们又从植物 油中提取出其它抗氧化成分:芝麻酚、谷维素、棉酚、胡萝卜素、角鳖烯、磷脂、街 醇等。从大豆、豌豆、花生、燕麦、蚕豆中提取抗氧化剂研究也有不少报道。
开发资源
茶叶
茶叶富含一类多羟基的酚性物质,称为茶多酚,是一类以儿茶素类为主体 多酚类,它们基本结构为2-连(或邻)苯酚基苯并毗喃衍生物,是一种新型天然抗 氧剂。在茶多酚中,起抗氧化作用的物质主要有以下四种:
黄酮类
维生素族
含氮化合物
茶多酚的介绍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
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性状
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 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耐热性及耐酸性好, 在pH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略有吸潮性,水溶液pH3~4。在碱性条 件下易氧化褐变。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
茶多酚的介绍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易溶于温水(40℃一80℃)和 含水乙醇中;稳定性极强,在pH值4—8、250℃左右的环境中,1.5个小 时内均能保持稳定,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化学性质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 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