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

甲状腺激素能使细胞内氧化速度提高,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多,即是在禁食状态下,机体总热量的产生和氧耗中近于一半是由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称甲状腺激素“生热效应”。这种生热效应的生理意义在于使人体的能量代谢维持在一定水平,调节体温使之恒定。恒温动物体温的调节,虽然甲状腺激素起主导作用,但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其他内分泌系统,如垂体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共同协助来完成。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1毫克甲状腺激素可增加产热4185千焦耳(1000千卡),相当于250克葡萄糖和110克脂肪所产生的热量,效果非常明显,但有些组织不受影响,如脑、肺、性腺、脾、淋巴结、胸腺、皮肤等等。在胚胎期大脑可因甲状腺激素的刺激而增加耗氧率,但出生后,大脑就失去这种反应能力。甲状腺机能亢进时产热增加,患者喜凉怕热,而甲状腺机能低下时产热减少,患者喜热恶寒,均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温度变化。

②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糖代谢: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糖代谢的影响包括生理剂量和超生理剂量两个方面。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肠道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吸收,促进糖原异生和肝糖原的合成。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加速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降解。因此甲亢时,可有高血糖症和葡萄糖耐量曲线降低,患者吃糖稍多,即可出现血糖升高,甚至尿糖。但是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加速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有使血糖降低的作用。所以甲亢患者的空腹血糖仍可在正常水平,血糖耐量试验也可在正常范围之内。

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具有刺激脂肪合成和促进脂肪分解的双重功能,但总的作用结果是减少脂肪的贮存,降低血脂浓度。同位素追踪法研究胆固醇的结果证明,T4或T3虽然促进肝组织摄取乙酸,加速胆固醇的合成,但更明显的作用则是增强胆固醇降解,加速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故甲亢时血胆固醇低于正常,机能低下时则高于正常。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通过刺激mRNA形成,促进蛋白质及各种酶的生成,肌肉、肝与肾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细胞数与体积均增多,尿氮减少,表现正氮平衡。相反,T4或T3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无力,但细胞间的粘蛋白增多,使性腺、肾组织及皮下组织间隙积水增多,引起浮肿,称为粘液性水肿。粘液性水肿是成年人甲状腺机能低下的一项临床特征。T4或T3分泌过多时与正常分泌时有明显区别,此时蛋白质分解大大增强,尿氮大量增加,出现负氮平衡。肌肉蛋白质分解加强的结果,使肌肉无力;但这时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性高,不断传来神经冲动,肌肉受到频繁的刺激,表现纤维震颤,因而消耗额外能量,是基础代谢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2)对发育与生长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是人类生长发育必须的物质,可促进生长、发育及成熟。动物实验表明:切除蝌蚪甲状腺,则发育停止,不能变成青蛙。如果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这些蝌蚪则又可恢复生长并变成青蛙。在人类,甲状腺激素不仅能促进生长发育,还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并增强生长激素对组织的效应,两者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组织的发育、分泌,使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来实现的,其中对神经系统和骨骼的发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出生后头4个月内的影响最大。一个患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的胎儿,出生时身长与发育基本正常,只是到数周至3~4个月后才出现以智力迟钝、长骨生长停滞等现象为主要特征的“呆小病”,这说明在一段时间内甲状腺激素对脑及长骨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因此,治疗“呆小病”必须抓住时机。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发育成熟,也表现在维持其正常功能,也就是说神经系统机能的发生与发展,均有赖于适量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过多或过少直接关系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功能状况,在胎儿和出生后早期缺乏甲状腺激素,脑部的生长

成熟受影响,最终使大脑发育不全,从而出现以精神、神经及骨骼发育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呆小病,甲状腺激素补充的越早越及时,神经系统的损害越小,否则,可造成不可逆转的智力障碍。对成人,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甲亢时病人常表现为神经过敏、多言多虑、思想不集中、性情急躁、失眠、双手平伸时出现细微震颤等;甲亢危象时可出现谵妄、昏迷。但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则可见记忆力低下、表情淡漠、感觉迟钝、行动迟缓、联想和语言活动减少、嗜睡等,对成人来说兴奋性症状或低机能性症状都是可逆的,经治疗后大都可以消失。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适量的甲状腺激素为维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所必需。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有明显的加强作用,表现为心率加快,在安静状态下,心率可达90~110次/分,心搏有力,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扩张,收缩压偏高,脉压增大。但是,甲亢时血液循环的效率实际上比正常人降低,因其心输出量增加的程度往往超过组织代谢增加的需要量,以至部分动力被浪费。由于心脏负荷长期过重,加上甲状腺激素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变性,则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反之,甲状腺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则见心率缓慢,心搏出量减少,外周血管收缩,脉压变小,皮肤、脑、肾血流量降低。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能使胃肠排空增快、小肠转化时间缩短、蠕动增加,故可见食欲旺盛,食量明显超过常人,但仍感饥饿,且有明显的消瘦;大便次数增加且呈糊状,并含有不消化食物。由于甲状腺激素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使肝细胞相对缺氧而变性坏死,因而可见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增高,甚至黄疸。而当甲状腺激素不足,甲状腺机能低下时患者非但无食欲亢进的表现,反见食欲下降,因肠蠕动减弱常见胀气和便秘。

(6)对水、电解质代谢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具有利尿作用,无论对正常人还是粘液性水肿的病人均很明显,在利尿的同时,尚能促进电解质的排泄。患实验性尿崩症的动物,若切除其甲状腺,则可使尿量减少。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分解,使尿中钾的排出多于钠,加之大量的钾转入细胞内,所以甲亢时常因钾的丢失过多而见低血钾症。甲状腺激素不足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钠及粘蛋白潴留于皮下组织,则可形成粘液性水肿。甲状腺激素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均有兴奋作用,使骨骼更新率加快,过多的甲状激素可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质脱钙、骨质疏松,甚至发生纤维囊性骨炎。有人对72例甲亢患者进行矿物质代谢研究,发现50% 患者血清可扩散钙升高,30%患者血清无机磷升高,44%患者碱性磷酸酶升高,且这些物质代谢紊乱的程度和甲亢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7)对维生素代谢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是多种维生素代谢和多种酶合成所必需的激素,故其过多或过少均能影响维生素的代谢。甲亢时代谢增强,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维生素B1、B2、C、A、D、E等在组织中含量减少,将维生素转化为辅酶的能力也降低。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血中胡萝卜素积存,皮肤可呈特殊的黄色,但巩膜不黄。烟酸的吸收和利用障碍,则可出现烟酸缺乏症。

(8)对其他内分泌腺的影响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生理状态下一个腺体的功能活动常受到多个腺体影响,同时它也影响着多个腺体的功能活动,这种双向作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并与其有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对维持正常的性腺功能及生殖机能是必需的,甲亢时T3、T4增多,可抑制雌激素的分泌,女性则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稀少或闭经。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可致性腺发育及功能障碍,女性可见月经紊乱,早期月经过多,晚期月经过少,甚至闭经,生育能力降低,一旦受孕也容易流产。男性患者则见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第二性征不明显。

甲状腺激素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刺激作用,可使肾上腺肥大;切除甲状腺可使肾上腺萎缩。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全身代谢亢进,皮质醇降解加速,使尿17-羟皮质醇排出量增加,而甲状腺激素过低时则合成减少。久病甲亢患者,持久地增加机体对皮质激素的需要,造成肾上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011-02-26 22:55:43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30次评论:0条(-)产热作用甲状腺激素促进氧的消耗,增加产热作用。甲亢患者多怕热,甲减时耗氧率减少,患者怕冷。甲状腺激素的产热作用,可能由于激素首先诱导细胞膜上Na-K泵(Na-K—ATP酶)的合成,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活动增强,氧化磷酸化作用加强,于是,氧耗量和产热量增加。 (二)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的基本作用是诱导新的蛋白质包括特殊酶系的合成。但激素过多时,蛋白质分解,呈负氮平衡。甲状腺激素也是胎儿和产后高级神经和全身组织生长发育所必需,儿童期缺乏时,生长发育停顿,智力显著减退,但过量时由于过多蛋白质分解也可抑制生长。 (三)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合成和降解,以降解较明显。甲状腺激素促进胆固醇浓度降低,甲减时血胆固醇常增高,主要由于胆固醇分解减慢。对甘油三脂和磷脂代谢的影响也基本相同。甲状腺激素还可通过增强腺苷环化酶cAMP系统的影响和组织对儿茶酚胺、生长素等脂肪动员激素的作用而促进脂肪分解。 (四)糖代谢甲状腺激素可自多方面影响糖代谢。主要通过调节其他激素特别是儿茶酚胺及胰岛素对糖原的作用。小剂量激素增加糖原合成,大剂量则促进糖原分解。甲状腺激素尚可促进葡萄糖及半乳糖在肠道吸收,故口服葡萄糖后常出现高血糖,提示过多甲状腺激素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五)维生素代谢甲状腺激素过多时,组织中维生素B1(硫胺)、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的含量均减少,维生素转化为辅酶的能力减弱。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在组织中含量也减少。甲状腺功能

减退时体内胡萝卜素合成维生素A下降,而在组织中积聚,形成皮肤特殊黄色,但巩膜不黄。 (六)水和盐代谢甲状腺激素具有利尿作用。在甲减伴黏液性水肿时,细胞间液增多,自微血管漏出的白蛋白和黏蛋白含量也增多,补充甲状腺激素后可纠正。甲状腺激素尚可兴奋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导致骨质脱钙,尿钙,磷排泄增加,血浓度则一般正常或稍高,血碱性磷酸酶可增高。 (七)神经肌肉系统甲状腺激素对大脑发育和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过多和过少均可引起精神神经症状,脑电图出现异常。甲状腺激素缺乏如发生在妊娠早期,胎儿脑部生长成熟受影响,其功能损害常不可逆转,有聋哑、痴呆等神经精神症状;如发生在妊娠晚期,则出生后治疗越早,智力改善的可能性越大。甲状腺激素过多时,肌肉神经应激性增高,震颤,尚可由于ATP及磷酸肌酸形成减少,肌酸呈负平衡等各种原因发生肌肉病变。甲减时,全身肌肉体积增大,但收缩缓慢。 (八)生长和发育甲状腺激素除对脑和肌肉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外,对全身的生长和发育、组织的成熟以及多数的维生素和激素的转换均有明显影响。对细胞的部分作用主要通过线粒体水平,影响氧化代谢或通过细胞膜和内质网影响影响Ca-ATP酶的活性。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一)对代谢的影响 1、能量代谢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其产热效 应与Na+/K+-ATP酶的活性增强有关,也与促进脂肪氧化有关。 2、物质代谢 (1)蛋白质代谢: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通过作用于核受体,能刺激DNA转录过程,促 进mRNA形成,加速蛋白质和各种酶的形成,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则加速蛋白质分解,特别是骨骼肌蛋白大量分解,以至于出现肌肉消瘦和肌无力;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但组织间的黏蛋白增多,引起粘液性水肿。 (2)糖代谢: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小肠粘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糖原分解,抑制糖 原合成,使血糖升高,但还可加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使血糖降低。但总的来说,升糖作用大于降糖作用,故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 (3)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对胆固醇,既能促进其合成, 也能加速其分解,但分解速度超过合成,故甲亢时血中胆固醇含量低于正常,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则发生相反变化。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促进脑与长骨的生长与发育。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的婴儿,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明显障碍,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称为呆小症,又称克汀病。生长发育障碍在出生后最初的4个月内表现最为明显,所以,治疗呆小症应在出生后4个月内补充甲状腺激素,过后再补充则难以逆转。 (三)其他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甲状腺激素不仅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而 且能提高已分化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多有烦躁不安、 多言多动、喜怒无常、失眠多梦等症状;相反,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则有言行迟缓、记忆减退,表情淡漠,少动思睡等表现。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可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大,组织耗氧 量增多,小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结果收缩压增高,舒张压正常或稍低,脉压增大。甲亢患者可因心脏做功量增加而出现心肌肥大,严重者甚至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生理学复习题——11内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激素不属于腺垂体分泌的是( ) A.促性腺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甲状腺素 D.催产素E.催乳素 2.不属于下丘脑调节性多肽的是( ) A.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B.生长素释放激素 C.生长抑素D.促性腺激素E.催乳素释放因子 3.合成抗利尿激素的主要部位是( ) A.下丘脑视上核B.腺垂体C.神经垂体 D.甲状腺C细胞E.甲状旁腺 4.抗利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 A.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B.促进肾小管分泌H+ C.促进肾小管分泌K+D.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E.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5.某男性,18岁,身高1.1米, 智力低下,性发育延迟,其原因是幼年时缺乏( ) A.生长素B.甲状腺激素C.垂体激素 D.胰岛素E.肾上腺素和性腺激素 6.维持甲状腺激素相对稳定主要依靠( ) A.下丘脑的调节性多肽B.腺垂体的促激素 C.甲状腺的自身调节D.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作用 E.甲状腺激素的正反馈调节 7.食物中长期缺碘可引起( ) A.甲状腺功能亢进B.甲状腺组织萎缩 C.单纯性甲状腺肿D.腺垂体功能减退 E.神经垂体功能减退 8.呆小症是由于( ) A.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B.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多 C.婴幼儿时期甲状腺功能减退D.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E.胰岛素分泌不足 9.对甲状旁腺素生理作用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 A.促进溶骨过程、动员骨Ca2+入血B.促进肾小管重吸收Ca2+ C.抑制骨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D.间接促进肠道吸收Ca2+

E.降低血钙,升高血磷 10.不属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 ) A.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B.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利用 C.促进蛋白质的合成D.促进K+进入细胞内 E.促进DNA、RNA的合成 11.胰岛素不能降低( ) A.血糖浓度B.血脂肪酸浓度C.血氨基酸浓度 D.血K+浓度E.血Na+浓度 12.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 ) A.血中脂肪酸B.血中氨基酸C.血糖 D.胃肠激素E.血钠 13.肾上腺髓质分泌( ) A.性激素B.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C.胰高血糖素D.盐皮质激素E.胰岛素 14.肾上腺素可使( ) A.心输出量增加B.冠脉血流量增加 C.总外周阻力升高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E.糖元合成,血糖降低 15.促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排钾的激素主要是( ) A.糖皮质激素B.盐皮质激素C.抗利尿激素 D.雌激素E.雄激素 16.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参与应激反应的是( ) A.生长素B.胰岛素C.雄激素D.甲状腺激素E.糖皮质激素17.过量时能使脂肪异常分布的激素是( ) A.糖皮质激素B.盐皮质激素C.雄激素 D.雌激素E.孕激素 18.下列激素中,不能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是( ) A.生长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 D.盐皮质激素E.雄激素 二、多项选择题题 1.激素的一般特征包括( ) A.特异性B.换能作用C.高效能作用D.适应现象E.相互作用2.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有( )

生理学理论指导: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腺泡上皮细胞是甲状腺激素合成与释放的部位。腺泡腔内充满腺泡上皮细胞的分泌物——胶质,其主要成分是含有甲状腺激素的甲状腺球蛋白,在甲状腺腺泡之间和腺泡上皮之间有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 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及发育等过程(表1—2—9—2)。 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甲状腺功能主要受下丘脑与腺垂体激素的调节,构成了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轴。此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自身调节和自主神经的影响。 (一)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轴的调节 下丘脑TRH神经元释放的TRH,经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促进TSH的合成和释放。TSH是调节甲状腺功能活动的主要激素,其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使血中T3、T4增多;另一方面是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腺体肥大。下丘脑TRH神经元还接受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传来的信息,把其他环境因素与TRH神经元的活动联系起来。 (二)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血中游离的T3、T4浓度改变,对腺垂体TSH的分泌起着经常性反馈调节作用。当血中T3、T4浓度增高时,可刺激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产生抑制性蛋白增多,使TSH合成与释放减少,最终使血中T3、T4浓度降至正常水平。反之亦然。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一种碘缺乏病,是由于水和食物中碘不足,T3、T4合成减少引起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其发病机制即由于血中T3、T4长期降低,对腺垂体的反馈性抑制作用减弱,引起TSH分泌增加,甲状腺组织代偿性增生肥大而引起的。 (三)自身调节 在没有神经和体液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甲状腺具有适应碘的供应变化而调节碘的摄取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称为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四)自主神经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 甲状腺腺泡细胞膜上存在α、β受体和M受体,说明甲状腺组织受自主神经支配,肾上腺素能纤维兴奋可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与释放;而胆碱能纤维兴奋则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此外,某些激素也可影响腺垂体TSH的分泌,雌激素能增加腺垂体细胞上的TRH受体数量,使TSH分泌增多。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则抑制腺垂体TSH的分泌。

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 甲状腺激素能使细胞内氧化速度提高,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多,即是在禁食状态下,机体总热量的产生和氧耗中近于一半是由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称甲状腺激素“生热效应”。这种生热效应的生理意义在于使人体的能量代谢维持在一定水平,调节体温使之恒定。恒温动物体温的调节,虽然甲状腺激素起主导作用,但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其他内分泌系统,如垂体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共同协助来完成。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1毫克甲状腺激素可增加产热4185千焦耳(1000千卡),相当于250克葡萄糖和110克脂肪所产生的热量,效果非常明显,但有些组织不受影响,如脑、肺、性腺、脾、淋巴结、胸腺、皮肤等等。在胚胎期大脑可因甲状腺激素的刺激而增加耗氧率,但出生后,大脑就失去这种反应能力。甲状腺机能亢进时产热增加,患者喜凉怕热,而甲状腺机能低下时产热减少,患者喜热恶寒,均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温度变化。 ②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糖代谢: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糖代谢的影响包括生理剂量和超生理剂量两个方面。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肠道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吸收,促进糖原异生和肝糖原的合成。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加速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降解。因此甲亢时,可有高血糖症和葡萄糖耐量曲线降低,患者吃糖稍多,即可出现血糖升高,甚至尿糖。但是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加速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有使血糖降低的作用。所以甲亢患者的空腹血糖仍可在正常水平,血糖耐量试验也可在正常范围之内。 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具有刺激脂肪合成和促进脂肪分解的双重功能,但总的作用结果是减少脂肪的贮存,降低血脂浓度。同位素追踪法研究胆固醇的结果证明,T4或T3虽然促进肝组织摄取乙酸,加速胆固醇的合成,但更明显的作用则是增强胆固醇降解,加速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故甲亢时血胆固醇低于正常,机能低下时则高于正常。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通过刺激mRNA形成,促进蛋白质及各种酶的生成,肌肉、肝与肾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细胞数与体积均增多,尿氮减少,表现正氮平衡。相反,T4或T3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无力,但细胞间的粘蛋白增多,使性腺、肾组织及皮下组织间隙积水增多,引起浮肿,称为粘液性水肿。粘液性水肿是成年人甲状腺机能低下的一项临床特征。T4或T3分泌过多时与正常分泌时有明显区别,此时蛋白质分解大大增强,尿氮大量增加,出现负氮平衡。肌肉蛋白质分解加强的结果,使肌肉无力;但这时中枢神经系统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作用广泛,几乎对各组织细胞均有影响,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的过程。 (一)对代谢的影响 1.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能增加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除了性腺、淋巴结、肺、皮肤、脾和脑之外)的耗氧量,增加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研究表明,T4、T3和靶细胞的核受体结合可刺激mRNA的形成,从而诱导Na+-K+-ATP酶活性,促进Na+、K+主动转运消耗ATP,增加产热。T4、T3又促进线粒体中生物氧化过程,提高氧化量。故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产热增多,食欲增加,怕热多汗,基础代谢率可较正常人高50~100%。反之,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产热减少、怕冷、食欲不佳、基础代谢率可较正常人低30~45%。 2.对蛋白质、糖、脂肪代谢的影响生理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因此,甲状腺激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但剂量过大则促使蛋白质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骨骼肌中的蛋白质大量分解,病人常感疲乏无力;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皮下组织中粘蛋白加多,引起粘液性水肿。甲状腺激素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同时又促进糖的吸收,增加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故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血糖常升高,甚至出现糖尿。对脂肪的影响,它既促进合成又加速动员分解,总效果是分解大于合成。甲状腺激素对胆固醇代谢有明显作用,除能增加胆固醇合成外,更为重要的是作用于肝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酸从胆汁排出,从而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血胆固醇高于正常。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T4、T3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尤其对婴儿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T4、T3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出生后最初的4个月内最为明显。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的患者,不仅身材矮小,而且脑不能充分发育,智力低下,称呆小症(克汀病)。故治疗呆小症必须抓住时机,应在出生后三个月以前补给甲状腺激素。此外,甲状腺激素还对垂体生长素有允许作用,缺乏甲状腺激素,生长素就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三)其它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T4、T3的作用主要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甲亢病人有烦躁不安、多言多动、喜怒无常、失眠多梦等症状;甲低病人则有言行迟钝、记忆减退、淡漠无情、少动思睡等表现。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T4、T3可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大,外周血管扩张。甲亢病人可因心脏作功量增加而出现心肌肥大,最后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表明,T4、T3增强心脏活动是由于它们直接作用于心肌,促使心肌细胞的肌质网释放Ca2+的缘故。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T4、T3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促进排便。 此外,对男性和女性生殖均有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高或过低,均能导致生殖功能的紊乱。

甲状腺激素作用

甲状腺激素有什么生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 甲状腺激素能使细胞内氧化速度提高,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多,即是在禁食状态下,机体总热量的产生和氧耗中近于一半是由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称甲状腺激素“生热效应”。这种生热效应的生理意义在于使人体的能量代谢维持在一定水平,调节体温使之恒定。恒温动物体温的调节,虽然甲状腺激素起主导作用,但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其他内分泌系统,如垂体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共同协助来完成。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1毫克甲状腺激素可增加产热4185千焦耳(1000千卡),相当于250克葡萄糖和110克脂肪所产生的热量,效果非常明显,但有些组织不受影响,如脑、肺、性腺、脾、淋巴结、胸腺、皮肤等等。在胚胎期大脑可因甲状腺激素的刺激而增加耗氧率,但出生后,大脑就失去这种反应能力。甲状腺机能亢进时产热增加,患者喜凉怕热,而甲状腺机能低下时产热减少,患者喜热恶寒,均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温度变化。 ②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糖代谢: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糖代谢的影响包括生理剂量和超生理剂量两个方面。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肠道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吸收,促进糖原异生和肝糖原的合成。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加速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降解。因此甲亢时,可有高血糖症和葡萄糖耐量曲线降低,患者吃糖稍多,即可出现血糖升高,甚至尿糖。但是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加速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有使血糖降低的作用。所以甲亢患者的空腹血糖仍可在正常水平,血糖耐量试验也可在正常范围之内。 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具有刺激脂肪合成和促进脂肪分解的双重功能,但总的作用结果是减少脂肪的贮存,降低血脂浓度。同位素追踪法研究胆固醇的结果证明,T4或T3虽然促进肝组织摄取乙酸,加速胆固醇的合成,但更明显的作用则是增强胆固醇降解,加速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故甲亢时血胆固醇低于正常,机能低下时则高于正常。 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通过刺激mRNA形成,促进蛋白质及各种酶的生成,肌肉、肝与肾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细胞数与体积均增多,尿氮减少,表现正氮平衡。相反,T4或T3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无力,但细胞间的粘蛋白增多,使性腺、肾组织及皮下组织间隙积水增多,引起浮肿,称为粘液性水肿。粘液性水肿是成年人甲状腺机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