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解题方法之我见_冯涛

化学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解题方法之我见_冯涛

高考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高考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高考导航】 电解质溶液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涉及电解质溶液的考点多,重现率高。其主要热点有:①外界条件的改变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影响②酸、碱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及pH的计算③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一、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比较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实例H2S水溶液(0.1mol/L)Na 2S水溶液(0.1mol/L) 研究对象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强电解质(弱酸盐、弱碱盐) 实质弱酸H++弱酸根离子 弱碱OH—+阳离子 离子化速率=分子化速率弱酸根+H2O弱酸+OH— 弱碱阳离子+H2O弱碱+H+ 水解速率=中和速率 程度酸(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多元弱酸一级电离>二级电离对应酸(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多元弱酸根一级水解>二级水解 能量变化吸热吸热 表达式电离方程:①②多元弱酸 分步电离H2S H++HS— HS—H++S2—水解离子方程式①②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③除子双水解反应,产物不写分解产物,不标“↑”或“↓”S2—+H2O HS—+OH- HS—+ H2O H2S+OH- 粒子浓度大小比较c(H2S)>c(H+)>c(HS-)>c(S2-)c(Na+)>c(S2-)>c(OH-)>c(HS-)> c(H2S) 电荷守恒式c(H+)= c(HS-)+2c(S2-)+ c(OH-)c(Na+)+c(H+)=c(HS-)+2c(S2-)+ c(OH-) 物料守恒式c(H2S)+c(HS-)+c(S2-)=0.1mol/L c(H2S)+c(HS-)+c(S2-)=0.1mol/L =0.5 c(Na+) 影响因素温度升温,促进电离升温,促进水解浓 度 加水稀释促进电离促进水解 通入H2S抑制电离生成NaHS 加入Na2S生成NaHS抑制水解 二、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与醋酸的比较 c(H+)pH 中和碱 的能力 与过量Zn的反应情况 稀释相同倍 数后的pH 产生氢气 的量 开始时的 反应速率 盐酸大小 相等相同快小 醋酸小大慢大 c(H+)c(酸)中和碱 的能力 与过量Zn的反应情况 稀释相同倍 数后的pH 产生氢气 的量 开始时的 反应速率 盐酸相等小弱少相等大

盐类的水解高考题汇编

专题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高考题汇编 考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07广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考点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2007年高考理综重庆卷,电解质)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D)pH试纸显示醋酸的pH为2~3 3.(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电离平衡)已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烧碱溶液(B)升高温度(C)加少量冰醋酸(D)加水 4.(08天津卷)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B.0.10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C.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考点3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5.(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电解质)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6.(08广东卷)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应。右图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 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A B C D 7.(08广东卷)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和OH-A.在NaHCO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2 3 B.NaHCO3溶液中:c(H+)+c(H2CO3)=c(OH-) C.10 mL0.10mol·L-1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分别是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g)均为0.15mol/L D.SO3(g)为0.4mol/L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可逆反应H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2、I2、HI的浓度相等

D. 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若x=1,则P>a B.若x=2,则P<a C.若x=3,则P=a D.若x=4,则P≥a 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公开课--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说明

集体备课教案高2020级化学组

教学方法选择 教材先提出盐溶液的酸碱性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组成的关系,再通过微观分析得出其本质原因。针对这一容组织形式、结合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解决问题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和平衡移动原理知识,本节课适合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时,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根据概念的分类和学习的认知学心理,概念的形成要通过具体的例证进行概念感知、对例证进行分析、比较、辨别,在此基础上舍弃非本质特征、提取其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综合上述两点,我设计了如下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质疑――理论讲解――交流应用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场地:高2020级(17)班 实验器材:试剂瓶、烧杯、玻璃棒、pH试纸等 本节课将用到 白板,白板笔,计算机,投影仪,图片,课件PPT等。 板书设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中性 强酸弱碱盐:酸性 强碱弱酸盐:碱性 二、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 1、理论分析:CH3OONa溶液(显碱性): CH3OONa=CH3OO— + Na+ + H2O H+ + OH— CH3COOH 2、盐类水解的定义 3、实质 4、规律

5、条件 6、特征 三、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①一般用,不用气体或沉淀符号; ②多元弱酸根分布写,以第一步为主; ③多元弱碱的阳离子一步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能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揭示盐类水解的本质。(3)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盐类水解的过程、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化学平衡例题及解析、练习(含答案)

高三化学二轮-----------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考点内容: 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 速度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平学平衡的涵义。掌握化学平衡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本章命题以上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 ①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 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值得 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②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 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 速率。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例1】可逆反应A(g)+ 4B(g)C(g)+ 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 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v A==0.15mol/(L·min) B. v B==0.6 mol/(L·min) C. v C==0.4 mol/(L·min) D.v D==0.01 mol/(L·s) [例2]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反应开始至2 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例3】反应C(s)+H2O(g) CO(g)+H2(g)在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 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何? A、增加碳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的压强增大一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E.电解水时,往水中加少量NaOH,可使电解速率明显加快,所以NaOH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比较

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比较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实例H2S水溶液(0.1mol/L)Na2S水溶液(0.1mol/L)研究对象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强电解质(弱酸盐、弱碱盐) 实质弱酸H+ + 弱酸根离子 弱碱OH—+ 弱碱阳子 H2O + H2O H3O+ + OH— 离子化速率= 分子化速率 弱酸根阴离子+H2O 弱酸+ OH— 弱碱阳离子+H2O 弱碱+ H+ 水解速率= 中和速率 程度酸或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多 元酸的一级电离远远大于二级电 离,大于三级电离…… “越弱越水解”,多元弱酸根一级水解 远远大于二级水解,大于三级水解…… 一般中和程度远远大于水解程度 双水解程度较大,甚至很彻底。 能量变化吸热(极少数例外)吸热 表达式电离方程式:①用“” 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H2S H+ + HS— HS—H+ + S2— 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①用“” ②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③除了双水解 反应,产物不写分解产物,不标↑或↓ S2—+H2O HS—+OH—(主要) HS—+H2O H2S+OH—(次要) 微粒浓度 大小比较 c(H2S)>c(H+)>c(HS—)>c(S2 —) >c(OH-) c(Na+)>c(S2-)>c(OH-)>c(HS-)>c(H2S)> c(H+) 电荷守恒式c(H+)= c(HS-)+2c(S2-)+ c(OH-) c(Na+)+ c(H+)= c(HS-)+2c(S2-)+ c(OH-) 物料守恒式c(H2S)+c(HS—)+c(S2—)=0.1mol/L c(H2S)+c(HS—)+c(S2—)=0.1mol/L= c(Na+)/2 影响因素 温度升温促进电离(极少数例外)升温促进水解 浓 度 稀释 促进电离,但浓度减小,酸性减 弱 促进水解,但浓度减小,碱性减弱通H2S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酸性增强, 但 电离程度减小,电离常数不变。 S2—+H2O HS—+ OH— H2S + OH—HS—+ H2O 促使上述平 衡右移,合并为:H2S + S2—2HS—加Na2S H2S H+ + HS— S2—+ H+HS—促使上述平衡 右移,合并为:H2S + S2—2HS —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碱性增强,但水解 程度减小。 ☆结论:酸按酸,碱按碱,同强混合在中间,异强混合看过量。 (3)如两强酸或两强碱pH值相差两个单位以上[c(H+)、c(OH-)相差100倍以上],等体积混合后,相当于pH值小的强酸或pH大的强碱加水稀释一倍[忽略稀溶液中的c(H+)或c(OH-)],pH 值变化0.3个单位(1g2=0.3)。即: 强酸混合时,pH混= pH小+ 0.3 强碱混合时,pH混= pH大—0.3

专题十一 电离平衡与盐类的水解

专题十一电离平衡与盐类的水解 一、考点回顾 1.考点阐释: 考点1:电解质 ⑴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和水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CH NH H 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压强)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如果溶质为挥发性物质,则加热会导致浓度下降。 ②浓度:将弱电解质加水稀释,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减少生成物浓度,可以促进电离;加入与阴阳离子相同的离子时,则产生同离子效应,抑制电解质的电离。 ⑷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①强电解质的电离应用“=”连接,弱电解质的电离用“”连接。 ②多元弱酸的电离为分步电离,且第一步为主要过程,起决定作用。而多元弱碱的电离则可一步书写。 考点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水的电离:H2O H+ + OH—,属于吸热反应。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4; ⑴影响水的电离程度的因素 ①温度: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强,水的离子积增大。 ②酸或碱:加入酸和碱时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但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 ③易水解的盐:盐类的水解可促进水的电离, ⑵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当c (H+) = c (OH—) 时,溶液呈中性; 当c (H+) > c (OH—) 时,溶液呈酸性;

当c (H+) < c (OH—) 时,溶液呈碱性. 若溶液中的c (H+) 在1×10—14mol/L~1mol/L之间时,常用pH来表示,pH = -[ lg c(H+)] 因此在25℃时,当pH = 7,溶液为中性;pH < 7,溶液为酸性;pH > 7时,溶液为碱性。 ⑶溶液中pH的计算: ①酸的pH:先求溶液中c (H+),再根据公式计算pH。当溶液为强酸时,加水稀释时,每稀释10倍,pH增加1,但溶液的pH只能接近7。如果为弱酸,则增加的幅度比强酸小。 ②②碱的pH值:先求溶液中的c (OH—),由水的离子积常数求出c (H+),进而求出pH。如果为强碱,每稀释10倍,pH降低1,但溶液的pH只能接近7;若为弱碱,则降低的幅度小于强碱。 ②酸与酸混合:当两种强酸混合时,先由H+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求出c (H+),然后求出pH值 ③碱与碱混合:当两种强碱混合时,先求出由OH—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求出c (OH —),由水的离子积常数求出c (H+),进而求出pH。 ④酸碱混合时:首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如果为酸性,则通过求得c (H+)而得到pH值;若为碱性,则首先计算c (OH—),由水的离子积解得c (H+),进而求出pH。 考点3:盐类水解 ⑴盐类水解的实质:盐中电离产生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水中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为更弱的电解质,从而减少了溶液中的H+或OH—,促进了水的电离, ⑵盐类水解的结果:促进水的电离,影响了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强酸弱碱盐碱性:强碱弱酸盐中性:强酸强碱盐 弱酸弱碱盐的酸碱性由阴阳离子的水解程度决定。 ⑶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⑷判断酸碱反应后溶液的pH ①强酸强碱反应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与溶液为中性属于同一状态; ②强酸弱碱反应时,弱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呈酸性,溶液呈中性时,为碱过量; ③强碱与弱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碱性,溶液为中性时,酸过量。 考点4。酸碱中和滴定 ⑴实验原理以及目的:H+ + OH—= H2O ,根据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情况,可以由已知浓度的酸(碱)测定未知浓度的酸(碱)的浓度。 ⑿实验所用试剂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等,标准溶液、待测溶液以及酸碱指示剂 ⑵中和滴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化学平衡计算题

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或质量、浓度)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n 1/n 2=V 1/V 2 (4)计算模式(“三段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 的转化率:α(A)=(ax/m )×100% C 的物质的量分数:ω(C)= ×100% 技巧一:三步法 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 、mol/L ,也可用L 。 例1、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解析:设Y 的转化率为α X + 2Y 2Z 起始(mol ) a b 0 转化(mol ) αb 2 1 αb αb 平衡(mol )- a α b 2 1 -b αb αb 依题意有:-a αb 21+ -b αb = αb ,解得:α= %1005)(2?+b b a 。故应选B 。 技巧二:差量法 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

电离与水解和三大守恒

电离与水解和三大守恒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水解理论: 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2‰)。例如:NaHCO 3溶液中,c(HCO 3― )>>c(H 2CO 3)或c(OH ― ) 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 3溶液中有:c(Na + ) > c(HCO 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 + 的(或OH -)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 + )(或碱性溶液中的c(OH -))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 + )>c(OH -),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 -)>c(H + );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小结:盐溶液中粒子浓度比较 3、多元弱酸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如:Na 2CO 3 溶液中: c (CO 32–) c (HCO 3–) c (H 2CO 3) > > 2、不水解的离子的浓度>发生水解的离子的浓度> 溶液呈酸碱性的离子 1、盐电离程度>>盐水解程度>水电离程度

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 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如(1)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c(A+)<c(M-)。 例如,在NaH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c(H+)==c(HCO3―)+c(OH―)+2c(CO32―) 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1.离子守恒 CH3COONa:c(Na+)+c(H+)=c(CH3COO-)+c(OH-) Na2CO3:c(Na+)+c(H+)=c(OH-)+c(HCO3-)+2c(CO32-) NaHCO3:c(Na+)+c(H+)=c(HCO3-)+2(CO32-)+c(OH-) Na3PO4:c(Na+)+c(H+)=3c(PO43-)+2c(HPO4 2-)+c(H PO4-)+c(OH-) 2 Na2CO3:C(Na+)+ C(H+)= 2 C(CO32-)+ C(HCO3-)+ C(OH-)NaHCO3:C(Na+)+ C(H+)= 2 C(CO32-)+ C(HCO3-)+ C(OH-)

电离与水解平衡

第三章电离与水解平衡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1~4小题中,均隐含着两个数值,试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用“(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作答。 1.常温下,pH相等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的c(CH3COO-)和c(Cl-) 答案:C 解析:醋酸中c(OH-)+c(CH3COO-)=c(H+),盐酸中c(OH-)+c(Cl-)=c(H+),两溶液中c(H+)相等,那么常温下,c(OH-)也相等,所以酸根浓度相等。 2.在20℃和80℃时纯水的pH 答案:A 解析: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显中性,但随温度升高,K W值增大,pH减小。 3.常温下,0.1mol·L-1和0.05mol·L-1的CH3COOH溶液的K a值 答案:C 解析:酸的电离常数与酸的本性和温度有关,与酸的浓度无关,所以选C。 4.20℃时0.1mol·L-1CH3COONa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H2CO3比CH3COOH酸性弱,同温同浓度的HCO-3比CH3COO-更易水解,碱性更强,故选B。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室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 W=[H+]·[OH-]=1.0×10-14mol2·L-2 B.HCl溶液中无OH-,NaOH溶液中无H+ C.某溶液的pH=7,一定呈中性 D.NaCl溶液中既无H+也无OH- 答案:A 解析:水溶液中都有H+和OH-。25 ℃下,中性溶液的pH为7。随温度升高,K W 值增大,中性溶液的pH减小,所以温度高于25 ℃,pH=7的溶液显碱性;温度低于25 ℃,pH=7的溶液显酸性,所以选C。 6.在约100℃的温度下,NaCl稀溶液中c(H+)为1×10-6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NaCl溶液显酸性 B.该NaCl溶液显碱性 C.该NaCl溶液中K W=1×10-14 D.该NaCl溶液中K W=1×10-12 答案:D 解析:任何温度下,氯化钠溶液都显中性,c(H+)=c(OH-)=1×10-6 mol·L-1,所以K W=1×10-12。 7.盐类的水解反应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实用技术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加入铁粉 C.洪涝过后,灾区用明矾净水 D.草木灰不能与铵盐氮肥混合使用 答案:B 解析:纯碱水解显碱性,使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从而将其除去,A正确;硫酸亚铁易被氧化,加入铁粉,可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与水解无关,B错;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起到净水作用,C正确;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等盐,水解显碱性,若与铵盐混用,铵盐会失效,D正确。 8.氟化钠(NaF)是一种重要的氟化盐,常用作农业杀虫、杀菌,木材防腐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氟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F-)>c(H+)>c(OH-) B.0.1mol·L-1的氟化钠溶液的pH为13

盐类的水解 难溶物的电离平衡 电化学

盐类的水解 一、盐类的水解 1.实质,盐电离,弱酸的阴离子结合H+,弱碱的阳离子结合OH-,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c(OH-),溶液呈现酸性或者碱性 2.特点,程度微弱,属于可逆反应, ,就是的逆反应。 3.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4.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一般盐类的水解程度小,如果产物易分解(如氨水,碳酸)也不写成分解产物的形式 Eg:氯化铵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分布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Eg:碳酸钠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多元弱碱盐的水解方程式一步写完 Eg:氯化铁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若阴、阳离子水解相互促进,由于水解程度较大,书写要用等号,气体,沉淀符号 Eg:碳酸氢钠与氯化铝混合溶液: 常见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组合有:铝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很,硫离子,硫氢根,偏铝酸根,以及铁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根 二、影响水解的主要因素 1.内因,酸或者碱越弱,其对应的弱酸根离子与弱碱阳离子 2.外因,改变温度,浓度,外加酸碱水解平衡的移动水解程度水解产生离子的浓度 三、盐类水解反应的运用 1,除油污,用热纯碱溶液清洗的原因? 2,配制盐溶液,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抑制铁离子水解,因加入 3,作净水剂,铝盐净水原理用 4,制备物质,用氯化钛制备氧化钛的反应可表示为 制备硫化铝不能在溶液中进行的原因 问题:配制硫酸亚铁时,为何要加入硫酸,并加入少量铁屑? 四、 1、离子浓度的定量关系电荷守恒式物料守恒式 2.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多元弱酸溶液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 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比较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 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化学平衡计算(带答案)

化学平衡计算 一、有关概念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 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浓度×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12n n =12P P ;恒温、恒压时:12n n =12 V V 4、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的数学表达式 =M1×V1%+M2×V2%+M3×V3%+…式中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M1,M2,M3分别表示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V1%,V2%,V3%分别表示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之比) 5、标三量法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初始量、变化量、平衡量。这里的量可以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体积等。 计算模板: 浓度(或物质的量) a A(g)+b B(g)c C(g) +d D(g) 初始 m n 0 0 变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 的转化率:α(A)=(ax /m )×100% C 的物质的量(或体积)分数:ω(C)= cx m ax n bx cx dx -+-++×100% 二、强化练习 1.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答案】A 【解析】设A 、B 起始物质的量都为1mol ,A 的转化率为x A(g)+2B(g)2C(g) 起始(mol):1 1 0 转化(mol):1×x 2(1×x) 2(1×x) 平衡(mol):1-x 1-2x 2x 平衡时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1-x)+(1-2x)=2x ,解得x=0.4。 2.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X 和b mol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n (Y)=n (Z),则Y 的转化率为( )

水解与电离中三大守恒详解

电离与水解 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近年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解此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两平衡、两原理”,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理。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基础。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水解理论: 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2‰)。例如:NaHCO3溶液中,c(HCO3―)>>c(H2CO3)或c(OH― ) 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 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 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如(1)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c(A+)<c(M-)。 例如,在NaH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c(H+)==c(HCO3―)+c(OH―)+2c(CO32―) 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高三化学二轮精品专题专题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

届高三化学二轮精品专题专题-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

————————————————————————————————作者:————————————————————————————————日期:

绝密★启用前 2012届高三化学二轮精品专题卷:专题6 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考试范围: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B.因为CH3COOH是弱电解质,HCl是强电解质,所以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时,中和醋酸消耗的NaOH比盐酸消耗的NaOH用量少 C.足量Zn分别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时,产生H2的量相同,放出H2的速率不等D.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磷酸钠溶液和磷酸溶液中PO4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2.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Cl-、SO42-、Fe3+[来源:学#科#网Z#X#X#K]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常温下c(H+)=10-12mol/L的溶液:K+、Ba2+、Cl-、Br- D.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3.常温下,向0.1mol·L-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阶段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的导电能力:a

化学平衡练习题

1、在200 o C下的体积为V的容器中,下列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态,通过以下各种措施,反应NH4HS(s)=NH3(g)+H2S(g)再达到平衡态时,NH3的分压跟原来相比,有何变化? A、增加氨气; B、增加硫化氢气体; C、增加固体NH4HS; D、增加温度; E、加入氩气以增加总压; F、把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加到2 V。 2、PCl5的分解作用为:PCl5(g) ===PCl3(g) +Cl2(g),在523.2 K、101325 Pa下反应到达平衡后,测得平衡混合物的密度为2.695 kg·m–3,试计算该反应在523.2 K下的标准平衡常数。M(PCl5)=208.2 3、在1000 K时,理想气体反应CO(g)+H2O(g)===CO2 (g) + H2(g)的KΦ=1.43。设有一反应系统,各物质的分压分别为p(CO)=0.500 MPa,p(H2O)=0.200 MPa,p(CO2)=0.300 MPa,p(H2)=0.300 MPa。试计算: (1)此反应条件下的Δr G m,并说明反应的方向。 (2)已知在1200 K时KΦ=0.73,试判断反应的方向。 (3)求该反应在1000~1200 K范围内的Δr H mΦ和Δr S mΦ。 4、在机械制造业中,为了消除金属制品中的残余应力和调整其内部组织,常采用有针对性的热处理工艺,以使制品机械性能达到设计要求。CO和CO2的混合气氛用于热处理时,调节CO/CO2既可成为氧化性气氛(脱除钢制品中的过量碳),也可成为还原性气氛(保护制品在处理过程中不被氧化或还原制品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式为Fe(s)+CO2(g)=FeO (S)+CO(g)。已知在1673 K,2CO(g)+O2(g)=2CO2(g),△r G mΦ=–278.4 kJ·mol-1;2Fe(s)+O2(g)=2FeO(s),△r G mΦ=–311.4 kJ·mol-1 混合气氛中含有CO、CO2及N2(N2占1.00%,不参与反应) (1)CO/CO2比值为多大时,混合气氛恰好可以防止铁的氧化? (2)此混合气氛中CO和CO2各占多少百分比? (3)混合气氛中CO和CO2的分压比、体积比、物质的量比及质量比是否相同?若相同,写出依据,若不同,请说明相互换算关系。 (4)若往由上述气氛保护下的热处理炉中投入一定的石灰石碎片,如气氛的总压不变(设为101.3 kPa),石灰石加入对气氛的氧化还原性有何影响?已知298.15 K时碳酸钙分解反应的Δr H mΦ=179.2 kJ·mol-1;Δr S mΦ=160.2 J·K-1·mol-1。 5、若用298 K液态水与氧作用不能形成H2O2,但湿的锌片与氧作用却能产生H2O2(耦合反应)。 (1)分析反应H2O(l)+1/2 O2(g)==H2O2(l)不能自发进行的原因; (2)通过计算说明上述反应能不能通过改变温度而实现。 (3)加入锌就能使该过程实现,写出总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分析为什么加入锌就能使该过程实现。

高中化学电离水解平衡选择题专项训练部分附答案完整版

高中化学电离水解平衡选择题专项训练部分附 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电离水解平衡选择题训练 20.50mL浓度为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常温下),则对该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Na+)==c(CH 3COO—) B.c(CH 3 COO—)>c(OH—) C.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5mol/L D.NaOH溶液的浓度大于0.5mol/L 21.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1NaOH水溶液,②20mL0.50mol·L-1H 2SO 4 水溶 液,③30mL0.40mol·L-1HCl水溶液,④40mL0.30mol·L-1HAc水溶液,⑤50mL0.20mol·L -1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中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D.⑤>④>③>②>① 22.0.1mol·L-1的下列几种溶液:A.Na 2CO 3 B.CH 3 COONaC.NaClD.NaHCO 3 E.NH 4 Cl,其pH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 A.A>D>B>C>EB.C>E>B>D>AC.A>B>D>E>CD.E>A>B>D>E 23.在FeCl 3和Fe 2 (SO 4 ) 3 的混合溶液中,若不计Fe3+的水解,当溶液中c(Fe3+)=c(SO42-) 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Fe3+)>c(Cl-)B.c(SO42-)>c(Cl-) C.c(SO42-)<c(Cl-)D.FeCl3和Fe2(SO4)3的物质的量相等

2020届高中化学 专题6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

2020届专题六化学 考试范围: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B.因为CH3COOH是弱电解质,HCl是强电解质,所以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时,中和醋酸消耗的NaOH比盐酸消耗的NaOH用量少 C.足量Zn分别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时,产生H2的量相同,放出H2的速率不等 D.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磷酸钠溶液和磷酸溶液中PO4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2.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Cl-、SO42-、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常温下c(H+)=10-12mol/L的溶液:K+、Ba2+、Cl-、Br- D.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3.常温下,向0.1mol·L-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阶段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的导电能力: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