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富山发生痛痛病

合集下载

疑难病例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
由腹痛查因作为切入点,尽量用一元论分析问题,先考虑 常见病、多发病,再考虑罕见病。
重金属中毒
支持点在于:1.1个月前有服中药史,成分不明;2.正 细胞性贫血;3.便秘。针对这些支持点寻找证据:1.详
细询问服用中药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家属反映,具体 成分不清,服用1周左右,量较大,药物中有金属粉 末样物。2.再次详细体格检查:患者上下齿龈边缘隐 约可见灰褐色污迹。3.采末梢血送血液室进行血涂片 检查,结果发现大量嗜碱性点彩红细胞。4.采静脉血 进行血铅检测:结果回报较正常值高出2倍。至此, 本病诊断基本明确。
慢性中毒可给青酶胺治疗。
镉:
一、可能暴露的职业:
镉制造业、铅及锌的熔铸业、电镀业`塑胶稳定剂制造、镉镍电池制造 业、焊接镀镉物质`合金制造业、色料业、电子制造业、宝石制造业。
二、急性中毒:
腹痛、呕吐、出血性肠胃炎、肝、肾坏死。金属熏烟热在暴露後12一24 小时後,发生胸痛、咳嗽、呼吸困难、肺水肿。
4.血管性疾病:此类疾病以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 形成、门静脉炎等为代表,可以有肠鸣音减低,但
老龄患者多发,常有便血等表现,与此患者不符。 完善腹部CT增强+CTA、腹部血管彩超、D-二聚体、 ANCA、风湿系列等检查,均为阴性结果,故这类 疾病基本排除。至此,常见疾病基本排除,其次考 虑少见疾病。
氢化砷中毒:
在高浓度暴露後2-4时发作,引起大量溶血,会有腹痛、血尿及黄疸 (triad)的典型症状,急性肾衰竭并不少见。
三、慢性中毒: A.皮肤:湿疹、角质化、皮肤癌、Boween's disease。 B.神经:中枢及周边神经病变。 C.血液:贫血、血球稀少、白血病。 D.其他:周边血管病变、四肢坏死(乌脚病Black foot disease)及肝功 能异常。肺癌、肝癌及膀胱癌的机牵大幅上升。

预防医学重点

预防医学重点

预防医学重点!!重点!!重点!!1. 三级预防(1) 三级预防的概念:三级预防,即三级预防策略,是根据健康决定因素、健康-疾病连续带、疾病自然史、全程生命健康观,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目的,有三个等级。

(2) 三个等级: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针对病因,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 :“三早”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五早”—针对传染病,三早+疫情早报告、病人早隔离。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疾病发生后,通过合理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复发,防止合并症、后遗症,防止病残。

2. 中医三级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3. 环境(1) 环境的概念: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者人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者远期作用(WHO)。

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 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组成)原生环境:天然形成,未受人类影响。

原始森林、人迹罕至的荒漠。

利:存在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适宜的太阳辐射、弱小气候等弊:自然环境某些元素含量过少(多),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次生环境: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

耕地种植园城市等利。

:改造过的环境适应人类需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弊:环境质量劣变,产生次生(第二)环境问题(3) 环境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考试应该会考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见11)①自然环境不断赐予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同时为人类提供保持健康的诸多自然条件。

但也存在许多对健康不利的因素。

如各种地质温和象灾害,不良的气侯和天气条件,致病微生物等。

这不利因素往往致病,为健康带来威胁。

②社会环境亦可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状况,同时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心理环境,间接影响人的健康。

(4) 构成环境的因素①生物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物理因素④社会-心理因素4.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地球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使某些地区的水或者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或者比例失常,通过食物和饮食使人体内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化学污染例子

化学污染例子

化学污染例子【篇一:化学污染例子】在人类辉煌的文明发展历史中,“化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

它给人类文明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帮助,使得人类能够生活地更好,譬如核能发电;但在人类文明近代史中,由于人类对化学的利用不当,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譬如化学污染。

最近的天津塘沽“8.12爆炸事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事例。

对于化学,如果人类使用妥当那么便可以为人类造福,反之将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灾难。

no.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雾层尤其浓厚。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

第三天开始,在二氧化硫(so sub2 sub )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一个星期内就有63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

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

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

尸体解剖结果证实: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

其他组织与器官没有毒物效应。

事件发生以后,虽然有关部门立即进行了调查,但一时不能确证致害物质。

有人认为是氟化物,有人认为是硫的氧化物,其说不一。

以后,又对当地排入大气的各种气体和烟雾进行了研究分析,排除了氟化物致毒的可能性,认为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烟雾的混合物是主要致害的物质。

据推测,事件发生时工厂排出有害气体在近地表层积累。

据费克特博士在1931年对这一事件所写的报告,推测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约为25~100毫克/立方米(9~37微克)。

空气中存在的氧化氮和金属氧化物微粒等污染物会加速二氧化硫向三氧化硫转化,加剧对人体的刺激作用。

而且一般认为是具有生理惰性的烟雾,通过把刺激性气体带进肺部深处,也起了一定的致病作用。

20世纪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20世纪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5.水俣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 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 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 (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 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 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 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5天之内,空气污染积累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事件发生期间,多诺 拉发病人数共5911人,初期症状是呼吸道、眼、鼻、喉感到不适。 轻患者占居民总数的15.5%,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 痛、肢体酸乏;中度患者占16.8%, 症状是痰咳、胸闷、呕吐、腹泻; 重患者占10.4%,症状是综合的,各种症状中咳嗽是最普遍的,占 33.1%;其次是喉痛,占23.1%;胸闷占21.5%。调查证明,发病率 和严重程度同性别、职业无关而同年龄有关。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的 超过60%。死亡17人,年龄介于52岁和84岁之间,平均65岁。患者 大都是在发病的第三天死亡的。死者有一个共同点,即原来都患有心 脏或呼吸系统疾患。尸体解剖记录证明死者肺部都有急剧刺激引起的 变化,如血管扩张出血、水肿、支气管炎含脓。慢性心血管病是一个 突出的迹象,证明对促成心脏病患者死亡有重要影响。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 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 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第三天开始,在二氧化硫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 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发 病者包括不同年龄的男女,症状是:流泪、喉痛、声嘶、咳嗽、呼吸短 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咳嗽与呼吸短促是主要发病症状。一个星 期内就有63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死者大多是年老和 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尸 体解剖结果证实: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其他 组织与器官没有毒物效应。

基于日本“痛痛病”的环境反思

基于日本“痛痛病”的环境反思

基于日本“痛痛病”的环境反思作者:贾闻婧柯屾胡红刚罗惠方陈志南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7期摘要:指出了重金属污染现象在中国日益严重,其中也包括镉污染在内,而“痛痛病”是由慢性镉中毒引发的最典型的疾病,通过对“痛痛病”的全面研究,有益于人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当今社会的镉污染事件进行反思。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痛痛病”的起因、经过、处理的结果,以及日本政府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痛痛病;日本;镉污染;反思1“痛痛病”的起源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各大工业生机勃勃。

而此时,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情况也日益严重。

四大公害病[1]之一的“痛痛病”,其影响程度之深、涉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对当时日本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如其病名一样,痛在日本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心里。

神通川横贯日本中部富饶的富山平原,滋养着两岸的世代人民,这一带也成为日本的主要粮食产地。

20世纪初,神通川里的鱼开始大量死亡,两岸稻田也开始大面积减产[2]。

更严重的是,在河流两岸的地区出现一种怪病。

患者大多是妇女,早期症状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

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骨痛症状愈发严重,行动困难。

到晚期,患者骨骼发生严重软化、变形及骨质疏松等现象,甚至咳嗽都会导致骨折,因疼痛无比,患者常常大喊“痛死了”。

许多人在这样的疼痛中死去,甚至有人无法忍受疼痛而自杀。

至此,此病得名“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イタイイタイ病)[3]。

医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患者的尸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化验发现:病人疼痛、不能行动是因为骨头多处断裂,有严重的病人骨折竟达70多处。

患者身长都缩短了20~30cm,未断裂的骨骼也已严重变形。

但始终没人知道这种病是怎样产生的[4]。

2“痛痛病”起因调查及证据链的形成最初曾有人认为,“痛痛病”可能是由于中毒引起的,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传染病,因为“痛痛病”的患者集中在一个区域内。

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

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赤潮(akashiwo,red tide,red water, dis-colored water)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三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

四是有些藻类可分泌有毒物质使水体污染导致鱼类死亡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汇总

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汇总

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汇总1.XXX第27届大会决定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逐步形成酸性降水。

3.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紫外线,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4.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

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

5.如果大气中没有“温室气体”,地球表面温度将降低至-23℃,但是,如果温室气体量增加过多过快,就会造成全球性气候变暖。

6.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的水俣病是由于人们食用被甲基汞污染的鱼类后,在体内积累,逐渐引起的神经性疾病。

7.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目前主要有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三项内容。

当污染指数在101-200之间时,空气质量为3级,属轻度污染。

8.ISO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有关环境管理的系列标准。

9.为确保2000年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国家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三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湖)和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两区)的污染。

10.199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11.生物圈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12.如果一个地区的碘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克汀病。

1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14.XXX总部设在瑞士的首都。

15.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16.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铅污染源。

17.煤炭不属于清洁能源。

18.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

全球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十大事件

全球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十大事件

全球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十大事件"从1972年至1992年间,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污染事件屡屡发生,其中著名的有十起,称之为"十大事件":(1)北美死湖事件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

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

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

美国受酸雨影响的水域达3.6万平方公里,23个州的17059个湖泊有9400个酸化变质。

最强的酸性雨降在弗吉尼亚洲,酸度值(pH)1.4。

纽约州阿迪龙达克山区,1930年只有4%的湖无鱼,1975年近50%的湖泊无鱼,其中200个是死湖,听不见蛙声,死一般寂静。

加拿大受酸雨影响的水域5.2万平方公里,5000多个湖泊明显酸化。

多伦多1979年平均降水酸度值(pH)3.5,比藩茄汁还要酸,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周围1500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卡迪兹号油轮事件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

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

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3)墨西哥湾井喷事件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井喷,平台陷入熊熊火海之中,原油以每天4080吨的流量向海面喷射。

后来在伊斯托克井800米以外海域抢打两眼引油副井,分别于9月中、10月初钻成,减轻了主井压力,喷势才稍减。

直到1980年3月24日井喷才完全停止,历时296天,其流失原油45.36万吨,以世界海上最大井喷事故载入史册,这次井喷造成10毫米厚的原油顺潮北流,涌向墨西哥和美国海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1年日本富山发生“痛痛病”
富山县位于日本中部地区,在富饶的富山平原上,流淌着一条名叫“神通川”的河流。
这条河贯穿富山平原,注入富山湾,不仅是居住在河流两岸人们世世代代的饮用水源,也灌
溉着两岸肥沃的土地,使之成为日本主要粮食基地的命脉水源。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这条命脉水源竟成了“夺命”水源。
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发现该地区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1931年又出现了一种怪病,
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
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
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
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这种病由
此得名为“骨癌病”或“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
1946-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综合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
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骨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Cd)中
毒。
据记载,由于工业的发展,富山县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从19世纪80年代成为日本铝
矿、锌矿的生产基地。神通川流域从1913年开始炼锌,“骨痛病”正是由于炼锌厂排放的含
镉废水污染了周围的耕地和水源而引起的。
镉是重金属,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体中的镉主要是由于被污染的水、食物、空气通
过消化道与呼吸道摄入体内的,大量积蓄就会造成镉中毒。神冈的矿产企业长期将没有处理
的废水排放注入神通川,致使高浓度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源。用这种含镉的水浇灌农田,稻
秧生长不良,生产出来的稻米成为“镉米”。“镉米”和“镉水”把神通川两岸的人们带进了
“骨痛病”的阴霾中。
1961年,富山县成立了“富山县地方特殊病对策委员会”,开始了国家级的调查研究。
1967年研究小组发表联合报告,表明“骨痛病”主要是由于重金属尤其是镉中毒引起的。
1968年开始,患者及其家属对金属矿业公司提出民事诉讼,1971年审判原告胜诉。被告不
服上诉,1972年再次判决原告胜诉。
摘自自然之友编《20世纪环境警示录》 来源:人民网 2001年11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