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象检查

合集下载

白血病骨髓免疫学诊断标准

白血病骨髓免疫学诊断标准

白血病骨髓免疫学诊断标准骨髓免疫学诊断是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骨髓细胞进行形态学、免疫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检查,有助于对白血病进行更加精确的分类和分型。

以下是白血病骨髓免疫学诊断的标准:1.骨髓象检查:骨髓象是诊断白血病的关键依据。

正常骨髓象表现为骨髓细胞分布均匀,细胞种类齐全,各阶段细胞比例适当。

而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象通常出现幼稚细胞增多、成熟细胞减少、细胞分布不均等现象。

此外,白血病细胞形态异常,如细胞核变形、核仁明显等。

2.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细胞表面抗原和细胞内抗原的表达。

通过对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可以判断白血病的类型。

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表面抗原CD10、CD19、CD22等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表面抗原CD33、CD13、CD14等阳性。

此外,免疫学检查还可以检测到白血病细胞内的免疫球蛋白表达,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白血病。

3.细胞遗传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主要是针对白血病细胞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具有不同的染色体核型特征。

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核型(t (15;1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具有Philadelphia染色体(t (9;22))。

细胞遗传学检查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4.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主要是针对白血病相关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中FLT3、NPM1等基因突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PML-RARA、NPM1-RARA等融合基因。

分子生物学检查有助于对白血病进行分子分型,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5.流式细胞术检查: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效的细胞分离和检测技术,可以对骨髓细胞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对骨髓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对白血病进行分型和分期。

此外,流式细胞术还可以用于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微小残留病(MRD),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
粒系
红系
巨核系
淋巴系 单核系 浆细胞
良性:结核,疟疾,粒缺 恶性:白血病,MDS
增加
临床意义——各系变化意义
粒系
红系
巨核系
淋巴系 单核系 浆细胞
恶性:MM
增加
良性:AA,粒缺,慢性感染 结缔组织病,寄生虫,
二、常用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li alkaline phosphatase,NAP)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NaF抑制试验及特异 性酯酶染色(specific esterase,SE) 糖原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s reaction,AS) 铁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acid phosphatase,ACP)
糖原染色
(Periodic acid-Schiff’s action,PAS) 鉴别红白血病与其他幼红细胞增多的疾病:
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的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 积分值增高。 巨幼贫、溶贫时幼红细胞多阴性
鉴别良性与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ALL,CLL ,淋巴 瘤白血病),其淋巴细胞的PSA染色积分值增 高; 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时,淋巴细胞积 分值正常。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eutrophilalkaline Phosphatase,NAP) 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分 叶及杆状核)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CML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CML时NAP活性明显 减低,类白血病反应NAP活性极度增高。 PNH与AA的鉴别:前者NAP活性减低,后者增高。 急性白血病AL类型的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 NAP活性增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减低。 其他血液病:淋巴瘤、骨髓增值性疾病、慢性淋巴 细胞性白血病等NAP活性中度增高。 其他情况: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亢进、妊娠及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等, NAP积分可增高。

常见盆血的血象、骨髓象检查

常见盆血的血象、骨髓象检查
维O朔
1 ・ 3
B( 吡哆 辛 ) 大 剂 量 服 用对 部 分铁 粒 幼 细 胞 贫 血 有 : 效 。④糖 皮质 激素 : 自身 免 疫 性溶 贫 疗效 较 好 , 对 亦 可用 于再生 障碍性 贫血 、 阵发 性睡 眠性血 红蛋 白尿 的 发作期 、 特发性血 小 板 减 少性 紫 癜 , 特别是 有 出血 倾 向时 。⑤雄性 激 素 : 常用 的有 康力 龙 、 酸睾 丸酮 , 丙 应 用 于再 生障碍 性 贫血 , 对一些 慢性 疾病伴 发 的贫血 也 有 一定的 疗 效 。要 定 期 复 查 肝 功能 , 加 用 保 肝 药 或 物 。⑥ 红细胞 生 成 素 ( P : 基 因 重 组 的 E O 可 E O) 人 P 纠正 肾性贫血 , 与血 液透析 同时 应用 。⑦粒 细胞集 常 落刺激 因子 ( G—C F 、 一巨噬 细 胞集 落 刺 激 因子 S )粒
由于病 因不 同, 在血象 与骨髓 象上都 有不 同 的特
点 。贫 血 传 统 的 形 态 学 分 类 方 法 是 根 据 MC V、 MC MC C进行 分 类。 现 在我 们可 以根 据 血 细胞 H、 H 分析仪 的多参数 , 别 是 MC R W( 细胞 体积 分 特 V、 D 红 布宽度 ) 进行 综合 分 析 , 对血 液病 及 相关 疾病 进 行筛 查 。现将 常见贫血 的血 象及 骨髓象 特征 分述 如下 :
血 , 血量估 计 超 过 全 身 血 量 的 1 %时 , 失 5 即应 输 血 、 补液, 以恢复 正常 血容 量 , 慢 性 贫 血有 明 显 缺 氧症 对 状者 , 输血可 减轻 症状 。 由于输 血可 发生 严重输血 反 应 , 加肝炎 、 增 梅毒 、 滋病 等 感 染 机会 , 艾 长期 多次 输 血还 可引起铁 负荷 过 重 等 。 必须 严 格 掌 握 适 应症 , 为 减 轻 心血管 系统 负荷 、 少输 血 反应 , 采 用 红细 胞 减 应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常见血液学疾病的血象、骨髓象(临床版)

我们知道,广义的骨髓象已经包括了血象,另外还包括了细胞化学染色红细胞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为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使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

特征是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和(或)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红髓脂肪变),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伴发热),罕有淋巴结核肝脾肿大。

1、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主要特征,三系减少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

贫血多为正常细胞性,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

各类白细胞都减少,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明显,而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血小板不仅数量减少,而且体积小、颗粒减少。

急性AA时,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0.5×10^9;血小板<20×10^9/L;慢性再障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低,但各指标叫急性再障指标为高,达不到急性再障的程度。

2、骨髓象①.急性再障:红髓脂肪变是AA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骨髓涂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

多部位穿刺结果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减低。

造血细胞(粒/红/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阶段细胞减少或不见,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无明显的病态造血。

非造血细胞(包括:淋巴/浆/肥大细胞等)相对增多,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大于50%,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达80%。

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慢性再障:病程中骨髓呈向心性损害,骨髓拥有代偿能力仍可有残存散在的增生灶,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表现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行骨髓活检,才能获得较明确的诊断。

多数患者骨髓增生减低,三系或两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明显。

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常>50%。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F3.1 缺铁性贫血(ID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幼红细胞呈现核固缩和胞浆量少及着色偏蓝等核老、浆幼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外铁阴性,含内铁细胞减少。

此类贫血最常见,临床上常有胃病、痔疮和月经多等病史。

F3.2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大,可见巨大的红细胞,幼稚红细胞常呈核染色质疏松、浆量增多、着色偏红等核幼、浆老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且可找到巨大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叶也偏多。

巨核细胞核分叶增多,但不出现多个小核的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浆内易见由核染色质脱落下来的核小体(该类细胞约占巨核细胞20-30%)。

临床上常有胃肠手术、营养不良和妊娠等情况。

外周血象常出现3系减少。

F3.3 溶血性贫血(HA)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其总比例常大于50%,但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并可见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特殊形态的变化。

此病临床资料对诊断尤为重要,病人常出现黄疽、尿胆原和间接胆红素增高,网织红细胞常大于5%。

急性溶血时,外周血象可出现幼红细胞。

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酸溶血试验常出现阳性。

F3.4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小粒呈空架状,脂肪球增多。

粒、红、巨三系细胞减少,其中以巨核细胞减少更为明显,成熟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网状细胞、浆细胞、嗜碱组织细胞常偏多。

血象3系减少,但脾脏不肿大。

F3.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可见多核、核碎裂及巨幼样变,成熟粒细胞分叶减少(或增多),粒细胞胞浆颗粒减少或无或过大而多,核浆发育不平衡。

易见多个小核的颗粒巨核细胞和微小型巨核细胞。

此类病人外周血象易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常增多。

临床抗贫血治疗效果差。

诊断MDS后,按骨髓和外周血象中原始细胞多少,有否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可分为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RA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原始细胞片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4型,至于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已属白血病可不再列入MDS。

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早幼粒细胞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碱性早幼粒细胞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鉴别
中性颗粒 大小 形态 数量 染色 分布 细小、针尖状、 大小均一 细颗粒状 多 淡红色 均匀 嗜酸性颗粒 粗大、均一、小 珠状、似鱼卵 圆形或椭圆形 多 橘黄、橘红色、 暗黄色 均匀 嗜碱性颗粒 粗大、大小不一 形态不一 不一定、常不多 深紫红色或深紫 黑色 分布不一、常覆 盖在核上 嗜苯胺蓝颗粒 粗大、大小不一 形态不一 少量或中等量 紫红色 分布不一、有时 覆盖在核上
4..纤维细胞(fibrocyte)
5.成骨细胞(osteoblast)
胞体较大,直径 20~40μ m,长椭圆形或 不规则形,单个或多个 成簇分布,胞核椭圆或 圆形,常偏于细胞一侧, 核染色质深紫红色,排 列呈粗网状,有1~3个核 仁。胞质丰富,染深蓝 或灰蓝色,可见核旁淡 染区,胞质边缘多呈模 糊的云雾状。
核仁 胞质颗粒
7.脂肪细胞(fatty cell)
直径30~50μ m,圆或椭圆形, 胞膜极易破裂。胞核较小, 形状不规则,常被挤在一边, 核染色质致密,呈网状,无 核仁。胞质内充满大量脂肪 小球,大小不等呈薄膜状或 空泡样,染淡粉红色或浅紫 色,有时呈一个大脂肪空泡, 中间有网状细丝,在核旁呈 多色性,胞质边缘常不整齐。
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 成熟细胞 1.细胞大小 大———————→ 小(巨核细胞除外) 2.核质比(N/C) 大——————————→ 小 3.细胞质 (1)量 少———————→多(淋巴细胞除外) (2)着色 深蓝或浅蓝——————→浅红色 淋巴细胞系呈透明天蓝色,单核细胞系呈灰蓝,红系保持不变,浆细胞系则由 浅灰蓝色变为深蓝色。 (3)颗粒 粒细胞、单核细胞、巨核系胞等多从无颗粒到有颗粒,红系细胞胞 质中无颗粒。 4.细胞核 (1)大小 大—————→小(成熟红完全消失) (2)核形 规则——→凹陷——→分叶(红系无核变化) (3)核染色质 疏松——→粗糙——→成块 (4)核膜 不明显———→明显 (5)核仁 有—— —— →消失

血象和骨髓象

血象和骨髓象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 骨髓象有明显变化而血象 变化不明显,如骨髓瘤、神经母 细胞瘤、戈谢氏细胞、尼曼-匹克 细胞。骨髓象可找到有特异性细 胞,而血象不易见到。
5.有些疾病可出现髓外造血 如:肿瘤、骨髓纤维化、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涂片 中可出现幼红细胞及幼稚粒细胞,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⑷ 骨髓中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 比值大于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 胞比值,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有核细胞数。
2. 取材失败(即骨髓稀释)
⑴ 部分稀释:骨髓小粒、油滴 少或者不见,骨髓特有细胞少, 有核细胞减少,成熟细胞比幼稚 细胞〉3/5。
⑵ 完全稀释:无骨髓成分,与 血片一样。
(三)骨髓细胞学检验
增生明显活跃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为 1∶(5-12),平均1:10
增生活跃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为 1∶(16-32),平均1:20
增生减低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为 1∶(35-70),平均1:50
增生极度减低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为
1∶300,平均1:200
⑶ 巨核细胞的计数及分类:低倍镜 下观察并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总数,如 将骨髓膜标准化为1.5cm×3.0cm则巨 核细胞参考值为7~35个,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或其他原因引起血小板减少时, 应进行巨核细胞分类,以油镜确定巨 核细胞的阶段,分类至少观察25个巨 核细胞,求出巨核细胞各阶段百分率。
⑷ 出现“干抽”是指非技术原
因多部位、多次穿刺抽不出骨髓液, 常见有骨髓纤维化、骨髓极度增生、 骨髓转移瘤,此时建议作骨髓活检, 以协助诊断。
3. 骨髓取材情况的判断
1. 取材满意
⑴ 抽吸骨髓时病人有特殊的酸痛 感。
⑵ 骨髓液和涂片均有骨髓小粒和 脂肪滴;

(医学)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正常骨髓象

(医学)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正常骨髓象

整理ppt
18
中幼红细胞
整理ppt
19
晚幼红细胞
胞体 圆形或椭园形.直径13微米. 胞核 圆而更小,稍偏或明显偏心. 染色质 聚集成数个大块,或黑褐色团块.以致
看不出任何结构. 胞质 增多,染灰色或浅红色.与成熟红细胞
相似.
整理ppt
20
晚幼红细胞
整理ppt
21
红细胞
胞体 圆形平均.直径7.6微米. 无核 中心染色稍浅.淡红色.
整理ppt
24
整理ppt
25
整理ppt
26
原始粒细胞
胞体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20微米. 胞核 位于中央或稍偏一旁,椭圆或圆形. 染色质 紫红色,纤细的粒状.有时排列如筛状,
非常均匀非常平坦而薄. 核小体 有3-5个淡兰色清晰的核小体. 胞质 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周围. 无颗粒.
整理ppt
54
单核细胞
整理ppt
55
淋巴细胞系统的形态
总的特点 较圆,但不如红细胞圆.
核质比大,核欠圆,有如鸡心形,
胞质兰色较深.
整理ppt
56
整理ppt
57
原始淋巴细胞
胞体 圆或椭圆形,直径10-20微米, 胞核 居中或略偏一侧.深紫色. 染色质 呈颗粒状.但比原粒细胞的稍粗,排列成粗
偶有边缘加浓者,绕于核周. 无颗粒.
整理ppt
16
早幼红细胞
整理ppt
17
中幼红细胞
胞体 圆形,直径13-18微米. 胞核 较小.核质比约为1/2. 染色质 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其 间有明显的孔隙.犹如打碎的墨. 无核小体. 胞质 略有增加或核质各半.多数 为灰兰色或淡兰色或嗜多色. 无颗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