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消毒饮

合集下载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1. 消毒饮的简介普济消毒饮是一种传统中药饮品,由多种中草药提取制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抗病毒等功效,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以及主要的功能和主治。

2. 消毒饮的主要功能普济消毒饮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2.1 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毒素,净化人体环境,从而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2.2 杀菌消炎普济消毒饮中的药物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和杀死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外伤感染等。

2.3 抗病毒普济消毒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以降低病毒侵袭机体的能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4 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普济消毒饮中的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 普济消毒饮的主治普济消毒饮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主治:3.1 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咽喉痛、流鼻涕等症状。

它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和消炎的作用,可以改善呼吸道的炎症状态,促进病情的康复。

3.2 消化系统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消化系统感染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它可以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改善消化系统的炎症状态,促进肠道菌群的恢复。

3.3 皮肤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皮肤感染引起的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通过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改善皮肤的感染状态,促进伤口的愈合。

3.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缓解咽喉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 其他感染性疾病除了上述主治外,普济消毒饮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溃疡等。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普济消毒饮一、古方简介【来源】《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酒炒)15g,黄连(酒炒)15g,陈皮6g,生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3g,板蓝根3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僵蚕2g,升麻2g,甘草6g。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血管神经性水肿痒主【案例】某女,25岁。

半年来周身反复起风团块,服抗过敏药可暂时缓解,今晨起床后,突然眼睑、口唇肿胀、瘙痒,迅速波及全面部,伴胸闷、心烦,再次服用抗过敏药不能缓解。

诊见:面肿胀,眼睑口唇尤甚,色微红,无可凹性压痕,前臂可见对称性淡红色风团块,舌淡红,苔微黄。

此为风热上攻之故,处方:黄芩、板蓝根、连翘、陈皮、荆芥、防风各15g,升麻、薄荷、蝉蜕各10g,僵蚕15g,生甘草20g,黄连5g,水煎服。

2剂肿消[李达文.I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8,(3):21]。

【按语】血管神经性水肿发于面部者,中医称“面游风”,病由禀赋不足、食物过敏或胃肠积热复感风邪而发,治当重在清热疏风,故选普济消毒饮化裁而取效。

2.热曼塞-汉特综合征【案例】某男,26岁,农民。

右侧头面部红肿炽痛,尤以外耳道、耳廓、右眼部为甚,表面满布疱疹,疱疹由左颧经耳延至耳后,呈带状分布。

5日后患者口角自右向左歪斜,伴发热烦躁,精神恍惚,口咽疼痛,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烂,米水难进。

某地医院用大剂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治7日无效转五官科,治2日仍不见好转,后转中医诊治。

诊见:神志欠爽;面红气急,目不能睁,口干咽痛,米食不进,舌红,苔黄燥有芒刺,脉浮数有力。

舌尖及舌中部、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L,中性粒细胞占92%。

证属风热邪毒客于上焦,治宜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推荐】常用方剂——普济消毒饮

【推荐】常用方剂——普济消毒饮

【推荐】常用方剂——普济消毒饮【出处】《东垣试效方》【分类】清热剂-清热解毒【组成】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

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

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

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

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

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

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

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化裁】若大便秘结者,可加酒大黄以泻热通便,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加川楝子、龙胆草以泻肝经湿热。

【附方】无。

【附注】本方为治疗大头瘟的常用方剂。

临床应用以头面红肿灼痛,恶寒发热。

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文献】“方论江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手太阴、少阴、足少阳、阳明药也。

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辛苦而平,蓝根甘寒,马勃、僵蚕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中医治疗腮腺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首选方子--普济消毒饮。

本方的清热解毒力量非常强,使用了黄连黄芩。

但凡头面部有风热之毒,皆可以使用本方。

现在临床上多用于头面部以及上呼吸道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

普济消毒饮的组成与功效
处方: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用法:水煎服。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
主治大头瘟。

现代本方多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证属风热毒邪为患者。

此外临床中取其新用治疗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水痘,收效较好。

如某些患儿经注射或内服阿昔洛韦、青霉素、奈普生等抗病毒、防感染、解热西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氧化锌洗剂,皮疹有所消退,但新的皮损仍不断再现,似粟粒至高梁大小
的红色丘疱疹较多分布于头皮、颜面、颈部、躯干、四肢,少数伴有脓疱,痒剧,触之皮疹灼热,兼有口渴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数者。

足以说明体内感受热毒较重,蕴于肌肤而发。

热不清毒不解,则痘疹反复出现,此种病情应加清热解毒类中药内服,方能奏效。

现在普济消毒饮在临床上还在广泛的使用,可见其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在治疗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时,我们可以配合西药治疗,这样可以缩短病程,加速疾病痊愈。

内服普济消毒饮外敷金黄散加青黛治疗痄腮的临床效果

内服普济消毒饮外敷金黄散加青黛治疗痄腮的临床效果

内服普济消毒饮外敷金黄散加青黛治疗痄腮的临床效果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各种疾病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内服普济消毒饮和外敷金黄散加青黛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中独具医疗价值的两种方法,在治疗痄腮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临床效果。

1、普济消毒饮:有效根除痄腮病毒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居住环境的恶化,传染病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上升。

其中,痄腮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毒,会导致痄腮病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痄腮病的传播,科学家们研发出了普济消毒饮,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根除痄腮病毒的消毒饮品。

普济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功效。

其主要成分是由多种植物提取而来的天然植物精华,经过科学配比和高温处理而成。

这些植物精华含有丰富的抗病毒成分,能够迅速杀灭并根除痄腮病毒。

此外,普济消毒饮还含有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病毒的能力。

使用普济消毒饮非常简便,只需将适量的普济消毒饮倒入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即可。

一般建议每天饮用一杯,早晨空腹或睡前饮用效果更好。

使用普济消毒饮可以有效消除口腔和咽喉中的痄腮病毒,并且对于其他病毒感染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普济消毒饮不仅适用于已经感染痄腮病的人群,也适用于高风险群体的预防。

例如,学校、托儿所等集体生活场所的孩子是痄腮病毒易传播的重要群体,他们可以每天饮用普济消毒饮来提高免疫力并预防病毒感染。

此外,普济消毒饮还可以作为痄腮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总之,普济消毒饮是一种有效根除痄腮病毒的消毒饮品。

它的独特配方使其能够迅速杀灭痄腮病毒,有效预防和控制痄腮病的传播。

对于已经感染痄腮病的人群和高风险群体来说,普济消毒饮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选择。

通过每天适量的饮用,我们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痄腮病的困扰。

2、外敷金黄散加青黛: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自古以来,中医草药就被广泛应用于伤口愈合和疼痛缓解。

而其中外敷金黄散加青黛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饮,中医方剂名。

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效。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

临床常用于治疗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此方出自《东垣试效方》。

歌诀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消。

趣记普及消毒,芩恋皮草选柴根,敲板骂牛不产生。

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组成牛蒡子、黄芩、黄连、甘草、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僵蚕、薄荷。

用量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15克,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6克,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僵蚕、升麻各2克。

用法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

方义本证多由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中焦,发于面部所致。

治疗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主。

风热疫毒之邪攻于头面,故见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风热疫毒之邪,灼伤津液,故见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症。

本证具有传染性,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以小儿发病为多。

本方为治大头瘟之良剂。

方中酒黄连、酒黄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为臣药。

玄参、马勃、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甘草、桔梗清利咽喉;陈皮理气散邪,为佐药。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药上行,为佐使药。

配伍特点柴胡、升麻引火上行,有“火郁发之”之意。

运用本方用于大头瘟病,临床应用以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舌红少苔,脉浮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当代,可以借鉴用来治疗各种上焦热毒壅结,症状是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的情况。

张磊用普济消毒饮治验选析

张磊用普济消毒饮治验选析

张磊用普济消毒饮治验选析关键词张磊普济消毒饮治验选析痤疮胸痹心痛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主治风热疫毒之邪壅滞于上焦,发于头面的大头瘟证,基本病因病机为风热疫毒壅于上焦,故其组方主要体现出清热解毒与疏散风热的配伍特点。

现代临床常将本方用于痄腮、发颐、颜面丹毒等头面热毒疾病,有屡试屡爽之效。

张磊老师是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多年,学验俱丰。

笔者发现张师用普济消毒饮化裁用于多种病证,多能应手而验。

现选2个验案探析于下。

例1:患者,女,19岁,以“面部皮疹2年”为主诉于2007年8月3日就诊。

症见面部起粟粒状皮疹,有脓点,触痛时痒,脱发,口干苦,脘灼热,无吐酸,食欲不振,纳少,受凉后胸闷,大便干,经带正常,舌红,苔薄,脉细微数。

平素喜食辛辣,三四年来失眠、多梦,入睡困难,心烦,急躁,欲悲。

辨证为火盛阴伤,治以普济消毒饮化裁。

处方:黄芩10g,黄连6g,牛蒡子10g,玄参30g,桔梗10g,板蓝根30g,马勃10g,连翘10g,陈皮10g,白僵蚕10g,薄荷10g,生薏仁30g,生地20g,生甘草6g,炒麦芽20g。

服上方10剂,面部皮疹基本消失,失眠好转,纳食一般。

又服5剂,面部皮疹消失,失眠愈,脱发明显减少,纳食正常,病愈。

按语:本案以痤疮为主兼有失眠症。

痤疮,中医学称为“痤痱”、“肺风粉刺”、“酒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主要发于颜面胸部,好发于青春期之男女青年,以男性多见。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肺胃蕴热或脾虚湿聚,郁久化热所致。

《灵枢·百病始生篇》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痱”、“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外科启玄》云:“凡疮疡皆由于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

张磊老师认为痤疮不仅与肺胃蕴热、脾虚湿聚有关,而且与心火亢盛也有密切关系,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气不畅,心火亢盛会导致五脏不和,六腑壅滞,经脉不通,火郁毒结则易发本病。

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普济消毒饮的各家各论

普济消毒饮的各家各论
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橘红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
➢加减 • 大便秘结者——需增泻热通便之效 普济消毒饮+大黄 • 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需泻肝经湿热 普济消毒饮+川楝子、龙胆草 ➢现代运用
• 大头瘟无法考证其具体是哪种传染病,根 据其病因病机,现常用此方治疗颜面丹毒、 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 等属风热邪毒的患者。
【方歌】
• 患者今头部肿大,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 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
• 治疗应专攻心肺,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 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应解毒与散邪兼 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使热毒向上发散而 出得愈。
【方组】
• 酒炒黄芩和黄连 各15g
• 陈皮(去白)、生甘草、玄 参、柴胡、桔梗 各6g
• 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
子、薄荷
各3g
• 僵蚕、升麻
各2g
➢陈皮去白后又名“橘红” ➢为什么要用酒炒黄芩和黄连?
• 陈皮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 痰。
• 陈皮里层有白色的肉残留,如 果这层白色的肉多了,那么其 治疗宽胸理气的作用就多了。
• 那么刮去这层白肉之后的橘红, 其宣肺止咳的作用就明显,力 量就强,多用于外感病,宣肺、 止咳、化痰。
——
普 济 消 毒 饮《
东 垣 试 效 方 》
大头瘟是什么?
➢普——其义为“广” ➢济——其救助之义 ➢消毒——即消除毒
疫之气
就是他!!砍他~~
我只是个头大,没有表皮而已, 不是大头o(>﹏<)o
不要捏我,我就更不可能了。 呜呜~~/(ㄒoㄒ)/~~
难道是我不成?╮(╯_╰)╭
李 东垣
——关于大头瘟的故事
➢ 中药学中对黄芩和黄连的用量 规定是:黄芩3~10g,黄连 2~5g。
➢ 此方均用量15g,其药性苦寒, 寒凉伤阳,苦燥伤阴,易伐胃 伤阴。故酒炒以改变药性。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
外 感
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
风 热
——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
疫 毒
温毒壅滞咽喉
—— 咽喉不利
之 邪
里热炽盛,津液被灼
——
舌燥口渴

于 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
上 焦

—— 恶寒发热
发 于
里热炽盛征象
——
舌苔黄燥,脉数有力


【方解】
➢君药(清解疫毒为主) • 酒黄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疫毒。 •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多用于目赤肿
痛、口疮。(黄连本善清中焦,然酒炒后 善清上焦。) ❖酒炒后苦寒之力不至于太过,但仍具有伐 阴之弊,故脾胃虚寒,津伤阴损者应慎用, 适当加减以中和药性。
• 那年李东垣在济源当上税务官不久,就碰上 了瘟疫。此时正值四月,白天热晚上凉,人 体最易得病。
• 得病者刚开始的症状跟感冒差不多,怕冷, 身上没劲儿,但是接下来发生症状就大不相 同:嗓子红肿,声音嘶哑,难以言语,呼吸 困难,最明显的是头部肿大,肿得非常的大。 (文献记载:“头大如斗。”)
• 得病者起初浑不知此乃瘟疫,终有死者。然 前去吊唁者亦感染此病,不久死去。此病开 始传播开来,起名“大头天行”,即大头瘟。
大升甘普 头柴桔济 瘟陈蓝消 毒薄根毒 服僵勃蒡 之蚕翘芩 痊入玄连 。,,,
谢谢观看~ 再见呐!
【文献】
➢ 汪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手太阴少阴足少阳 阳明药也。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玄参苦寒, 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为臣;连翘薄荷鼠粘 辛苦而平,蓝根甘寒,马勃僵蚕苦平,散肿消毒定 喘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 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
➢ 《成方便读》:大头瘟,其邪客于上焦。故以酒炒 芩、连之苦寒,降其上部之热邪;又恐芩、连性降, 病有所遗;再以升、柴举之,不使其速下;僵蚕、 马勃解毒而消肿;鼠、元、甘、桔利膈以清咽;板 兰根解疫毒以清热;橘红宣肺滞而行痰;连翘、薄 荷皆能轻解上焦,消风散热。合之为方、岂不名称 其实哉!

【方解】
➢臣药(主以疏散头面风热)
• 牛蒡子——外散风热,内 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 肿利咽之效。
• 连翘——入心肺,善清心 火,散上焦风热。
• 薄荷——疏散风热常用之 品,质轻宣散功于上焦。
• 僵蚕——辛散,入肝、肺 经,祛外风、散风热、止 痛、止痒之功。
【方解】
➢佐药(热证最易伤阴,大热又易耗气。) • 玄参——滋阴降火,既加强清热解毒,又
• 因传染迅速,不得治愈,坊间乡邻都闭门不 出,不相往来。
• 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 不救。泰和间多有病此者。医以承气加蓝 根下之,稍缓,翌日如故,下之又缓,终 莫能愈,渐至危笃。东垣视之曰:夫身半 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 此邪热客於心肺之间,上攻头而为肿盛, 以承气泻胃中之实热,是为诛伐无过,病 以适至其所为,故遂处此方,全活甚众, 遂名普济消毒饮子。
防苦燥伤阴太过。 • 马勃——质轻入肺,宣散肺热,长于解毒
利咽。 • 板蓝根——“治天行热毒”,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 甘草——调和诸药,清咽排毒 • 桔梗——善开肺气,利咽开音。 • “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
【方解】
➢使药(引经为主) • 升麻——辛甘微寒,性能升散,有发表退
热之功,又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尤善清解 阳明热毒。 • 柴胡——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祛邪解 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少阳证 要药。 ❖“火郁发之”:温热邪至气分,须辛凉透 达,使病人微汗,则气分热邪可以向外散 发,即透卫泄热而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