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王晶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1. 消毒饮的简介普济消毒饮是一种传统中药饮品,由多种中草药提取制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抗病毒等功效,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以及主要的功能和主治。
2. 消毒饮的主要功能普济消毒饮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2.1 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毒素,净化人体环境,从而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2.2 杀菌消炎普济消毒饮中的药物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和杀死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外伤感染等。
2.3 抗病毒普济消毒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以降低病毒侵袭机体的能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4 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普济消毒饮中的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 普济消毒饮的主治普济消毒饮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主治:3.1 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咽喉痛、流鼻涕等症状。
它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和消炎的作用,可以改善呼吸道的炎症状态,促进病情的康复。
3.2 消化系统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消化系统感染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它可以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改善消化系统的炎症状态,促进肠道菌群的恢复。
3.3 皮肤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皮肤感染引起的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通过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改善皮肤的感染状态,促进伤口的愈合。
3.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缓解咽喉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 其他感染性疾病除了上述主治外,普济消毒饮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溃疡等。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普济消毒饮一、古方简介【来源】《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酒炒)15g,黄连(酒炒)15g,陈皮6g,生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3g,板蓝根3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僵蚕2g,升麻2g,甘草6g。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血管神经性水肿痒主【案例】某女,25岁。
半年来周身反复起风团块,服抗过敏药可暂时缓解,今晨起床后,突然眼睑、口唇肿胀、瘙痒,迅速波及全面部,伴胸闷、心烦,再次服用抗过敏药不能缓解。
诊见:面肿胀,眼睑口唇尤甚,色微红,无可凹性压痕,前臂可见对称性淡红色风团块,舌淡红,苔微黄。
此为风热上攻之故,处方:黄芩、板蓝根、连翘、陈皮、荆芥、防风各15g,升麻、薄荷、蝉蜕各10g,僵蚕15g,生甘草20g,黄连5g,水煎服。
2剂肿消[李达文.I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8,(3):21]。
【按语】血管神经性水肿发于面部者,中医称“面游风”,病由禀赋不足、食物过敏或胃肠积热复感风邪而发,治当重在清热疏风,故选普济消毒饮化裁而取效。
2.热曼塞-汉特综合征【案例】某男,26岁,农民。
右侧头面部红肿炽痛,尤以外耳道、耳廓、右眼部为甚,表面满布疱疹,疱疹由左颧经耳延至耳后,呈带状分布。
5日后患者口角自右向左歪斜,伴发热烦躁,精神恍惚,口咽疼痛,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烂,米水难进。
某地医院用大剂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治7日无效转五官科,治2日仍不见好转,后转中医诊治。
诊见:神志欠爽;面红气急,目不能睁,口干咽痛,米食不进,舌红,苔黄燥有芒刺,脉浮数有力。
舌尖及舌中部、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L,中性粒细胞占92%。
证属风热邪毒客于上焦,治宜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中医治疗腮腺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首选方子--普济消毒饮。
本方的清热解毒力量非常强,使用了黄连黄芩。
但凡头面部有风热之毒,皆可以使用本方。
现在临床上多用于头面部以及上呼吸道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
普济消毒饮的组成与功效
处方: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用法:水煎服。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
主治大头瘟。
现代本方多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证属风热毒邪为患者。
此外临床中取其新用治疗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水痘,收效较好。
如某些患儿经注射或内服阿昔洛韦、青霉素、奈普生等抗病毒、防感染、解热西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氧化锌洗剂,皮疹有所消退,但新的皮损仍不断再现,似粟粒至高梁大小
的红色丘疱疹较多分布于头皮、颜面、颈部、躯干、四肢,少数伴有脓疱,痒剧,触之皮疹灼热,兼有口渴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数者。
足以说明体内感受热毒较重,蕴于肌肤而发。
热不清毒不解,则痘疹反复出现,此种病情应加清热解毒类中药内服,方能奏效。
现在普济消毒饮在临床上还在广泛的使用,可见其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在治疗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时,我们可以配合西药治疗,这样可以缩短病程,加速疾病痊愈。
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扁桃体炎35例

△通 信作 者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卫 生 部 .中药新 药 临床 研究 指 导 原则 ( 3 试行 ) M】 [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 出出版社, 0 2 5 2 0 :9
( 收稿 日期 2 1 0 —2 ) 0 0— 5 0
中医学认为 , 急性扁桃体炎属 “ 乳蛾” 范畴 , 因感受风热 , 邪
郁 化 火成 毒 , 蕴结 喉核 而 见 高 热 、 风 、 痛 、 喉干 燥 灼 痛 , 恶 头 咽 热
毒炽盛 , 气血凝滞 , 热盛 肉腐成脓而见 咽喉脓点 ; 舌红 、 苔薄黄 、 脉浮数为外感风热蕴毒之象。 陈绍宏教授指出 , 本病与“ 大头瘟”
2 结 果
患者 3 5例经 治 疗 后 , 愈 7例 , 痊 有效 2 6例 , 效 2例 , 无 总有 效率 9 .9 。 42%
3 典 型 病 例
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具有 明显 疗 效 。
郭 某 , 性 ,9岁 ,0 0年 6月 1 男 1 21 3日来 诊 。患 者 l 前 开 始 d
等 并 发症 , 重 时 可 波及 全 身 。及 时 有 效 治疗 本 病 , 少并 发症 严 减 具 有 重要 的临床 意义 。
不适等症状 明显改善 , 总有效率 9 .9 4 2 %。结论 普济消毒
饮 治疗 急 性 扁 桃 体 炎疗 效 较 好 。
【 关键词 】 急性扁桃体炎
普济消毒饮
( 稿 日期 2 1 0 收 0 0— 5—1 1 0
出现 发 热伴 咽痛 , 温 最 高 3 . ℃ , 体 86 咯少 许 痰 , 舌质 红 , 薄黄 , 苔 脉
普济消毒饮古今应用发微

文献综述基金项目:李青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作者简介:钱昌盛(1994-),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老年病的中医防治研究。
E-mail:277344745@qq com通信作者:曹颖颖(1981-),男,傣族,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肾病防治研究。
E-mail:Docpordyy@163 com普济消毒饮古今应用发微钱昌盛1 李 青1 吕春艳2 张 宁1 祝 月1 曹颖颖1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 普济消毒饮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是东垣先生为“大头天行”所拟方剂,文章从近几年关于普及消毒饮的临床研究梳理发现,该方广泛运用于痄腮、瘿病、乳蛾、痤疮等属“壅”方面,此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证候积分,临床上此类内、外科疾病,有着风热壅盛共同的病机,因此可异病而同治,然而并未明确统一的主治证型。
通过分析普济消毒饮的方药组成、历代医家对于该方的注解,结合目前应用的适应症,认为此证由外感风热,侵袭头目,继而客于上焦,出现一派热盛之征,属上焦热盛、风热肿毒侵袭所致者均可化裁使用普济消毒饮,该方属于疏风清热、辛凉解表一类,较银翘散、桑菊饮之功效强弱尚待研究,但为温病学理论和治法的开启完善提供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 普济消毒饮;大头瘟;壅;上焦风热壅盛【中图分类号】R289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7-0050-04 金泰和二年四月(公元1202年),民间流行瘟疫,症见:恶寒体重,头面肿盛,目不能开,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人称“大头天行”。
张县承之侄亦同患此病,求诊于东垣先生,遂有此方,随后被推广于民间,救治了无数人。
当时温病学说尚未形成,辛凉药物相配伍解表如麻黄伍石膏可追溯到张仲景时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也有类似药队(麻黄、葛根与石膏、寒水石同用,或是石膏、苦参、寒水石与麻黄、升麻、葛根同用),此外,刘河间所创防风通圣散可归作辛凉解表类(尚兼里实)的方剂。
普济消毒饮《中医治法与方剂》

普济消毒饮《中医治法与方剂》
普济消毒饮(《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30g 连翘30g 板蓝根30g 荆芥9g 薄荷9g 苦桔梗30g 牛蒡子18g 僵蚕15g 马勃12g 玄参30g 甘草15g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20~30g ,鲜苇根汤煎,去渣服。
四小时一服,重者2小时1服。
亦可作汤剂,剂量减半。
【主治】温毒,咽痛,喉肿,耳前后肿,颊肿,面赤,或喉不痛但肿,甚则耳聋者。
【证析】本病多见于小儿,西医称为腮腺炎。
有发病速、传染快两个特点,主症又是头面肿大,故中医称为大头瘟。
系由感受时疫,攻冲头面,壅滞上焦而成。
邪热蕴结头面腮颊,无从发泄,故红肿热痛;邪犯肺系,故咽喉不利,甚至疼痛。
【病机】温毒壅滞上焦。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法。
【方义】温毒为患,理当清热解毒,方中板蓝根、金银花、连翘三药能够直接消除病因,自是主药。
温毒壅于上焦肺系,气郁化火,根据“火郁发之”治疗原则,又当疏风散邪,开邪热外出去路。
配伍荆芥、薄荷、桔梗、僵蚕轻清宣散,即有疏散上焦风热之意。
马勃、玄参、牛蒡子、甘草有清利咽喉之功,可以兼顾肺系其他证象。
此方凉而不郁,既反映了治病求本精神,又体现了因势利导之法,能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功效。
【应用】本方适用于纯热无湿的风热温毒上攻,疗效颇佳;但对夹有湿浊者,仍然不能取效,可用甘露消毒丹或蒿芩清胆汤加大青叶、板蓝根以清热除湿,疗效始佳。
【歌括】
加减普济用银翘,马勃玄参板蓝草,
芥薄蒡桔配僵蚕,大头瘟毒服之消。
清热方之普济消毒饮(又名普济消毒饮子)

普济消毒饮(又名普济消毒饮子)【方源】:《东垣试效方》【组成】:黄芩15克,黄莲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10克,板蓝根15克,马勃3克,牛蒡子9克,薄荷3克,僵蚕9克,升麻6克。
【用法】:水煎服【功效】:疏肝散邪,清热解毒。
【主治】:大头瘟。
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解】:本方主症为外感风热疫毒壅于上焦,攻冲头面。
风热疫毒外侵,上先受邪,头为诸阳之会,火毒上攻,气血壅滞,故头面红肿焮痛;邪郁肌表,正邪交战,故恶寒发热,脉浮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咽属肺系,热邪熏蒸,故咽喉不利,口渴舌燥,舌红苔白兼黄。
本症具有传染性,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以小儿发病为多。
本方为治大头瘟之良剂。
方中重用酒炒黄莲、黄芩清泄上焦热毒,为主药。
牛蒡、薄荷、连翘、僵蚕辛凉宣泄,疏散风热,为辅药。
玄参、板蓝根、马勃、桔梗、甘草清热解毒,清利咽喉,陈皮理气三界,共为佐药。
升麻、柴胡辛凉透热,升阳散火,有“火郁发之”之意,并可协诸药上达头面,为舟楫之用,为使药。
若体虚加人参,便秘加大黄,亦为临床常用之加减法。
【按语】:本方以头面红肿焮痛、舌红苔黄、恶寒发热,脉数有力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丹毒、呼吸道感染等。
如证候明显,加荆芥、防风;高热,加生石膏、大青叶、生栀子;腮部漫肿较硬,加昆布、海藻;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兼气虚者,加党参;睾丸肿痛,加川楝子、龙胆草、荔枝核。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煎剂对甲型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其他细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对耐药性细菌具有较强抑菌作用。
【同名方】《卫生宝鉴》普济消毒饮,由本方去薄荷,加人参构成。
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附方】1、芩连消毒汤(《伤寒六书》)由柴胡、甘草、桔梗、黄芩、川芎、荆芥、黄莲、防风、羌活、连翘、枳壳、射干、白芷、生姜、牛蒡子、竹沥、姜汁构成。
普济消毒饮

【运用】
➢加减 • 大便秘结者——需增泻热通便之效 普济消毒饮+大黄 • 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需泻肝经湿热 普济消毒饮+川楝子、龙胆草 ➢现代运用
• 大头瘟无法考证其具体是哪种传染病,根 据其病因病机,现常用此方治疗颜面丹毒、 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 等属风热邪毒的患者。
【方歌】
• 患者今头部肿大,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 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
• 治疗应专攻心肺,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 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应解毒与散邪兼 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使热毒向上发散而 出得愈。
【方组】
• 酒炒黄芩和黄连 各15g
• 陈皮(去白)、生甘草、玄 参、柴胡、桔梗 各6g
• 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
子、薄荷
各3g
• 僵蚕、升麻
各2g
➢陈皮去白后又名“橘红” ➢为什么要用酒炒黄芩和黄连?
• 陈皮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 痰。
• 陈皮里层有白色的肉残留,如 果这层白色的肉多了,那么其 治疗宽胸理气的作用就多了。
• 那么刮去这层白肉之后的橘红, 其宣肺止咳的作用就明显,力 量就强,多用于外感病,宣肺、 止咳、化痰。
——
普 济 消 毒 饮《
东 垣 试 效 方 》
大头瘟是什么?
➢普——其义为“广” ➢济——其救助之义 ➢消毒——即消除毒
疫之气
就是他!!砍他~~
我只是个头大,没有表皮而已, 不是大头o(>﹏<)o
不要捏我,我就更不可能了。 呜呜~~/(ㄒoㄒ)/~~
难道是我不成?╮(╯_╰)╭
李 东垣
——关于大头瘟的故事
➢ 中药学中对黄芩和黄连的用量 规定是:黄芩3~10g,黄连 2~5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5第17卷 第11期 2015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11 Nov .,201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Infection,AURI)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1]。
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外感发热”“伤风感冒”范畴[2]。
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较多,其发病率较高,具有易感性、泛发性。
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寒、发热、咽痛、口干、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
目前多以广谱抗病毒、退热对症为主,缺乏专一特效药物。
普济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王晶1,周志添2(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2.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 510370)摘 要:目的:观察普济消毒饮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病例共160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临床安全性评价。
结果:普济消毒饮组体温首次降至正常时间、总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
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普济消毒饮有重要不良反应,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结论: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确切。
关键词:普济消毒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11- 0165- 02收稿日期:2015-03-30作者简介:王晶(1970-),女,湖北枝江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急症。
Clinical Research of Puji Xiaodu Yin 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ANG Jing 1,ZHOU Zhitian 2(1.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20,Guangdong,China;2.Liw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0370,Guangdong,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uji Xiaodu Yin 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infection. Methods :160 cases were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safety of Puji Xiaodu Yin 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time of temperature drop to normal,the total effective rate,and the symptom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0.05).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we observe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Puji Xiaodu Yin was an effective Chinese medicine,and it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Key words:Puji Xiaodu Y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之功。
川贝母、赤芍配伍,化痰祛瘀,以消除痰瘀互阻之证。
玄参、橘红、丹参、桃仁、防风、女贞子、蛤蚧合用共为佐药。
玄参甘苦寒,养阴生津、清热解毒。
橘红辛苦温,理气化痰,丹参、桃仁均为活血化瘀之品,与赤芍合用增强化瘀通络之效。
防风辛微温,与黄芪、白术配伍取古代名方“玉屏风散”之意,有补肺固表、预防邪气外袭之功。
女贞子甘苦寒,滋补肾阴,以助元阴。
蛤蚧咸平,补肺益肾。
甘草甘平,调和诸药,为本方之使药。
全方具有养阴益肺而生津、活血化瘀而通肺络之功效。
临床观察表明,养阴益肺通络丸能明显改善患者咳嗽气短的症状,提高患者的弥散功能和运动耐力。
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我国间质性肺疾病临床和基础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 ( 12 ):911.[ 2 ]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Respirato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 J ]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5:277-304.[ 3 ] 韩明向,李泽庚.现代中医呼吸病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3.[ 4 ]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8-378.[ 5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J ]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 ( 7 ):498-500.[ 6 ] Watter LC,King TE,Schwarz MI,et al.Aclinical,Radiographic,and Physiologic Scoring System for the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J ] .Am Rev Respir Dis,1986,133:97.[ 7 ] 樊茂蓉,苗青,罗海丽,等.肺纤通方治疗气阴两虚.肺络闭阻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观察[ J ]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 ( 9 ):1377-1379.[ 8 ] 刘文锋,史利卿,益气养阴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19 ( 2 ):31-34.[ 9 ] 董瑞,于润江.政协委员董瑞院长谈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 M ]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 10 ):210-211.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11.055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7卷消毒饮是李东垣《东垣试效方》中的名方之一,其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功效。
临床用于治疗恶寒发热,咽喉不利,舌燥口渴,甚则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者。
本研究采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统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处确诊为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60例,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80例,男38例,女42例;平均年龄(34.5±13.5)岁;初诊体温(38.35±1.15)℃;发病时间0.5~72 h。
对照组80例,男40例,女40例;平均年龄(33.5±12.5)岁;初诊体温(38.65±1.35)℃;发病时间0.5~72 h。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初诊体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治疗组:普济消毒饮,药物组成:牛蒡子10 g,黄芩15 g,黄连15 g,甘草8 g,桔梗8 g,板蓝根15 g,马勃10 g,连翘15 g,玄参10 g,升麻8 g,柴胡10 g,陈皮10 g,僵蚕8 g,薄荷8 g(后下)。
用法:每天1剂,200 mL/次,3次/d。
对照组:利巴韦林片(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033),用法:0.3 g,口服,3次/d。
同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00 mL+VC 2 g,每日1次。
停用任何抗感冒退热药。
在初次用药后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开始下降时间、首次降至正常时间以及发热、恶寒、咳嗽、咽痛、鼻塞、头痛、身酸痛、乏力等临床症状。
3 d为观察终点。
1.3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痊愈:发热咽痛消失,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0%;显效:发热咽痛消失,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5%~90%;有效:发热咽痛好转,症状体征积分减少50%~75%;无效:治疗3 d内体温未降或升高,感冒的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2.1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治疗组体温首次降至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对于发热程度的改善更明显。
见表1。
表1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h,x—±s)组别例数开始退热时间首次降至正常时间治疗组80 4.72±1.4712.54±5.30*对照组80 5.94±1.3923.68±6.26注:与对照比较,*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6.2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见表2。
2.3 安全性评价临床观察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胸闷、心慌、黄疸、尿少等心肝肾损害的临床症状,未发现明显临床不良反应。
表2 两组疗效比较组别例数无效有效显效痊愈总有效率(%)治疗组80 616352392.5*对照组801929181476.25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部分由细菌感染引起或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