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集锦:普济消毒饮方解

合集下载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普济消毒饮一、古方简介【来源】《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酒炒)15g,黄连(酒炒)15g,陈皮6g,生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3g,板蓝根3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僵蚕2g,升麻2g,甘草6g。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血管神经性水肿痒主【案例】某女,25岁。

半年来周身反复起风团块,服抗过敏药可暂时缓解,今晨起床后,突然眼睑、口唇肿胀、瘙痒,迅速波及全面部,伴胸闷、心烦,再次服用抗过敏药不能缓解。

诊见:面肿胀,眼睑口唇尤甚,色微红,无可凹性压痕,前臂可见对称性淡红色风团块,舌淡红,苔微黄。

此为风热上攻之故,处方:黄芩、板蓝根、连翘、陈皮、荆芥、防风各15g,升麻、薄荷、蝉蜕各10g,僵蚕15g,生甘草20g,黄连5g,水煎服。

2剂肿消[李达文.I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8,(3):21]。

【按语】血管神经性水肿发于面部者,中医称“面游风”,病由禀赋不足、食物过敏或胃肠积热复感风邪而发,治当重在清热疏风,故选普济消毒饮化裁而取效。

2.热曼塞-汉特综合征【案例】某男,26岁,农民。

右侧头面部红肿炽痛,尤以外耳道、耳廓、右眼部为甚,表面满布疱疹,疱疹由左颧经耳延至耳后,呈带状分布。

5日后患者口角自右向左歪斜,伴发热烦躁,精神恍惚,口咽疼痛,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烂,米水难进。

某地医院用大剂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治7日无效转五官科,治2日仍不见好转,后转中医诊治。

诊见:神志欠爽;面红气急,目不能睁,口干咽痛,米食不进,舌红,苔黄燥有芒刺,脉浮数有力。

舌尖及舌中部、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L,中性粒细胞占92%。

证属风热邪毒客于上焦,治宜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钟玉皆(湖北省武汉钢铁公司金山县铁矿职工医院邮编435116)暴发流行性腮腺炎。

黄芩、连翘、僵蚕、夏枯草各9克,玄参12克,板蓝根、蒲公英各15克,桔梗、薄荷(后下)、马勃各3克,法夏7克,大贝8克。

每日1剂,水煎内服。

伴高热加生石膏30克(先煎),大青叶12克,山栀9克;腮部漫肿较硬者加昆布、海藻各9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4.5克,或玄明粉(冲)9克;并发睾丸肿痛者加龙胆草4.5克,荔枝核、延胡索各9克,木通3克;伴见痉厥昏迷者加珍珠母50克,钩藤15克,地龙9克,并加服紫雪丹3分,1日3次。

部分病例辅以外敷紫金锭1枚,用醋研调或青黛粉醋调,外涂腮肿部,每日1~2次。

本组患者300例,多数病例服药1剂后,症状明显减轻,2~3剂后大部分症状消失,其中120例服药3剂,65例服药4~5剂。

除1例并发睾丸炎配合西医治疗外,余皆经中药治愈,未留后遗症。

流行性腮腺炎,祖国医学称之为“痄腮”,很早就有记载。

如《疡科大全》说“时毒痄腮,每年仲春少阳时令必发此证”,此证系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骤,腮腺肿痛为其特征。

其病理机制是由于风温病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络。

风热疫毒上攻,壅于上焦,郁而不散,结于腮颊所致。

正如《疡科心得集》所指出“因一时风湿偶袭,少阳络脉失和所致。

”故本病治疗方法,宗“火郁发之”之意。

治疗上风热宜疏散,疫毒宜清解。

以清疏解毒立法。

方用《医方集解》的普济消毒饮为主方化裁,取其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效,使风热疏散,疫毒得以清解获愈,运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法治疗腮腺炎,不但疗效可靠,而且患儿体质恢复也较快,同时也弥补了目前西医抗病毒无理想药物的不足。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攻克雾霾之“毒”——普济消毒饮

攻克雾霾之“毒”——普济消毒饮

攻克雾霾之“毒”——普济消毒饮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5年第3期文/罗大伦罗大伦本草堂罗大伦,原名罗大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曾出版《古代的中医》、《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阴阳一调百病消》等普及中医的书籍。

现在我有个感觉,就是外感病越来越厉害了,以前的外感,通常的药方就可以起效,恢复得也快。

但是近几年,我感觉好像外邪越来越强大,通常的药方,下去感觉没有力道了。

我猜测,这与大气变化有关,现在雾霾越来越重,这与古人所讲的“瘴气”类似,但是比“瘴气”要复杂,因为瘴气毕竟出自自然界,而现在的雾霾,很多是工厂排污排出的化工成分的东西,也有煤燃烧后的成分,也有汽车尾气,成分极其复杂,这就给病邪以更复杂的生存条件了。

同时,抗生素使用得越来越频繁,现在我经常听患者自述,这次上呼吸道感染,滴头孢快半个月了,一点效果都没有。

我觉得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外邪也在进化,能活下来的,都是抗生素没有杀死的,结果它们繁殖开,就是超级细菌了。

这也是一种外邪的变化。

现在每到天气变化的时候,你看医院里面,尤其是儿科医院,患者都是熙熙攘攘,我估计每次外感流行,规模都不小。

外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内感染,现在要引起重视了,我最近遇到几位老人,受此拖累,几乎到危及生命的地步。

怎么办呢?中医里面都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用呢?古老的中医,历史上有无数的了不起的医生,曾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路,我们可以学习的。

战胜“大头瘟”的仙方在金代和元代,中医诞生了四位大师,称为金元四大家,其中有一位叫李东垣。

他的故事,我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看一下视频。

这李东垣家是当年河北的首富,可是母亲生病,百药无效,最后病故,他痛恨自己不懂医学,于是发奋学医,到易水拜师,最终学成,与师傅共创易水学派。

出山第一战,就是战瘟疫。

这次瘟疫,当时叫大头瘟,主要症状是头面肿大,据说会头大如斗,脖子很粗,当时老百姓病得很重,“亲戚不相访问”,亲属之间都不敢互相串门,感染上了,大多死亡。

减味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与作用

减味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与作用

减味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与作用
谈到养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兴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兴趣的,尤其是现代人对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还要吃出功效,为此,很多专家不断的学习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剂出来,其中,减味普济消毒饮对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处方】
连翘1两,薄荷3钱,马勃4钱,牛蒡子6钱,芥穗3钱,僵蚕(直者)5钱,元参1两,银花1两,板兰根5钱,苦桔梗1两,生甘草5钱。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湿毒咽痛喉肿。

【用法用量】
每服6钱,重者8钱,以鲜苇根汤煎,去滓服。

【摘录】
《白喉证治通考》
经过上面详细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减味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时要多注意自身的锻炼,增强抵抗力,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药物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善用普济消毒饮,有效治疗咳嗽病

善用普济消毒饮,有效治疗咳嗽病

善用普济消毒饮,有效治疗咳嗽病2014年11月里的一天,我受邀乘坐某医馆办公室陈主任的车辆,前往该医馆交流讨论中医诸事。

陈主任一边开车,一边咳嗽不止,一刻不歇,说话极为费劲。

我见他咳嗽如此之重,便连忙问其病情。

他见状回答说:已经咳嗽一个多月了,而且一直干咳,痰不多,咽喉痒。

然后,他又说:也曾经请一位经方派中医诊治,处以小青龙汤,却毫无效果。

于是,又改投麻杏石甘汤。

可谁知,咳嗽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几分,甚至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险些入院治疗。

后来,他又换了另外一名中医,处以杏苏散。

这次服药以后,咳嗽稍有缓解,但仍较剧烈。

既然陈主任已经将病情实情相告,我便决定下车后为他处一方。

到达目的地以后,我为陈主任诊脉,发现其脉为弦数,两寸脉浮滑有力。

我断定这应该是火邪郁于上焦,肺气不得升降,痰火不能出,因此呈现出剧烈干咳的症状。

心中暗想,治疗时应当清解上焦火郁,升降上焦气机。

这时候,我想到了普济消毒饮这方药剂。

它原本用来治疗大头瘟,而大头瘟病机也是火毒郁于上焦,病机相合,所以陈主任的咳嗽病也可以用此方,来清解上焦。

我当下为其开了处方——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饮,中医方剂名,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功效,本方用于大头瘟病,临床应用以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舌红少苔,脉浮数有力为辨证要点,通常用来治疗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我暗吟普济消毒饮的方歌(“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消”),稍加思考,便将原方减去黄连、马勃、连翘,加上前胡、杏仁、炙冬花、射干,变为清解肺窍、开降肺气、宣散痰火的治法。

正如我所料,陈主任服药以后,疗效出奇,一剂响应,两剂痊愈。

这个医案,对医馆其他医者有很大的触动,谁曾想,牛蒡子、板蓝根、玄参、升麻等药物居然能治咳嗽,真是难以想象。

从此以后,该医馆的医者一遇难治咳嗽,便向我询问,为许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张磊用普济消毒饮治验选析

张磊用普济消毒饮治验选析

张磊用普济消毒饮治验选析关键词张磊普济消毒饮治验选析痤疮胸痹心痛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主治风热疫毒之邪壅滞于上焦,发于头面的大头瘟证,基本病因病机为风热疫毒壅于上焦,故其组方主要体现出清热解毒与疏散风热的配伍特点。

现代临床常将本方用于痄腮、发颐、颜面丹毒等头面热毒疾病,有屡试屡爽之效。

张磊老师是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多年,学验俱丰。

笔者发现张师用普济消毒饮化裁用于多种病证,多能应手而验。

现选2个验案探析于下。

例1:患者,女,19岁,以“面部皮疹2年”为主诉于2007年8月3日就诊。

症见面部起粟粒状皮疹,有脓点,触痛时痒,脱发,口干苦,脘灼热,无吐酸,食欲不振,纳少,受凉后胸闷,大便干,经带正常,舌红,苔薄,脉细微数。

平素喜食辛辣,三四年来失眠、多梦,入睡困难,心烦,急躁,欲悲。

辨证为火盛阴伤,治以普济消毒饮化裁。

处方:黄芩10g,黄连6g,牛蒡子10g,玄参30g,桔梗10g,板蓝根30g,马勃10g,连翘10g,陈皮10g,白僵蚕10g,薄荷10g,生薏仁30g,生地20g,生甘草6g,炒麦芽20g。

服上方10剂,面部皮疹基本消失,失眠好转,纳食一般。

又服5剂,面部皮疹消失,失眠愈,脱发明显减少,纳食正常,病愈。

按语:本案以痤疮为主兼有失眠症。

痤疮,中医学称为“痤痱”、“肺风粉刺”、“酒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主要发于颜面胸部,好发于青春期之男女青年,以男性多见。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肺胃蕴热或脾虚湿聚,郁久化热所致。

《灵枢·百病始生篇》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痱”、“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外科启玄》云:“凡疮疡皆由于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

张磊老师认为痤疮不仅与肺胃蕴热、脾虚湿聚有关,而且与心火亢盛也有密切关系,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气不畅,心火亢盛会导致五脏不和,六腑壅滞,经脉不通,火郁毒结则易发本病。

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普济消毒饮《中医治法与方剂》

普济消毒饮《中医治法与方剂》

普济消毒饮《中医治法与方剂》
普济消毒饮(《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30g 连翘30g 板蓝根30g 荆芥9g 薄荷9g 苦桔梗30g 牛蒡子18g 僵蚕15g 马勃12g 玄参30g 甘草15g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20~30g ,鲜苇根汤煎,去渣服。

四小时一服,重者2小时1服。

亦可作汤剂,剂量减半。

【主治】温毒,咽痛,喉肿,耳前后肿,颊肿,面赤,或喉不痛但肿,甚则耳聋者。

【证析】本病多见于小儿,西医称为腮腺炎。

有发病速、传染快两个特点,主症又是头面肿大,故中医称为大头瘟。

系由感受时疫,攻冲头面,壅滞上焦而成。

邪热蕴结头面腮颊,无从发泄,故红肿热痛;邪犯肺系,故咽喉不利,甚至疼痛。

【病机】温毒壅滞上焦。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法。

【方义】温毒为患,理当清热解毒,方中板蓝根、金银花、连翘三药能够直接消除病因,自是主药。

温毒壅于上焦肺系,气郁化火,根据“火郁发之”治疗原则,又当疏风散邪,开邪热外出去路。

配伍荆芥、薄荷、桔梗、僵蚕轻清宣散,即有疏散上焦风热之意。

马勃、玄参、牛蒡子、甘草有清利咽喉之功,可以兼顾肺系其他证象。

此方凉而不郁,既反映了治病求本精神,又体现了因势利导之法,能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功效。

【应用】本方适用于纯热无湿的风热温毒上攻,疗效颇佳;但对夹有湿浊者,仍然不能取效,可用甘露消毒丹或蒿芩清胆汤加大青叶、板蓝根以清热除湿,疗效始佳。

【歌括】
加减普济用银翘,马勃玄参板蓝草,
芥薄蒡桔配僵蚕,大头瘟毒服之消。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之普济消毒饮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之普济消毒饮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之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

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

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组成:黄芩、板蓝根、马勃、连翘、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末服,或蜜丸噙化。

虚者加人参,便秘加大黄。

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

原文曰∶芩、连泻心肺之火为君,玄参、陈皮、甘草泻火补肺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蓝根、僵蚕、马勃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散阳明、少阳二经之阳,桔梗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

李东垣曰∶此邪热客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以承气汤泻之,是为诛伐无过,遂处此方,全活甚众。

普济消毒饮是二类方,性质是常用方。

因为这个方,它针对性,历来主要用于大头瘟。

对这个方出处,经过多次考证很难确定,当然一般都叫它《东垣试效方》,李东垣的方。

但是李东垣的方里有人参,没有薄荷,到现代一般普济消毒饮,就没有人参,而是有薄荷,要说明一下这个组成。

所以你要到《东垣试效方》里面找这个方,它的组成和这不同。

大头瘟,从病机来讲一般有内外两种因素,内在有蕴热这种体质因素;外来一种传染因素。

现在认为病毒感染,有种风热疫毒,传染性很强,也很快。

风热疫毒感受,外邪偏于风热,它传染性强,叫做疫毒。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是病毒感染,像流行性腮腺炎这类,中医把它病名叫大头瘟。

它由于外来病发于上,所以说壅于上焦,发于头面。

那就是说,在头面风热疫毒搏结气血,腐败血肉,初期可以红肿,红肿热痛,非常烫,所以说它红肿焮(xin)痛,很烫。

当然初起阶段,由于有外邪的因素,有一定的寒热,这个热毒形成红肿热痛,肿势很厉害,所以目不能开、咽喉不利,那个疼痛非常剧烈的,小孩子发生这个疼痛非常剧烈,碰碰不得,一碰要哭要闹,这个很厉害。

这些年来,这类病开始少了,但有些地方还在发生,一发生具有明显的一个流行性了,由于病毒感染,中医治疗的确有它的长处,疗效是确实的。

由于风热疫毒引起,所以它典型的舌脉是有热象了,明显的热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主治】
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正文】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

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

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

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

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

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

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

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