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作物分布情况

安徽农作物分布情况
安徽农作物分布情况

安徽各地区农作物分布情况

南区:安庆、马鞍山、芜湖、铜陵、宣城、池州、宁国、黄山。

中区:巢湖、合肥、滁州、六安。

北区:淮南、蚌埠、阜阳、宿州、毫州、淮北。

南区:本区以棉花、水稻、茶叶、油菜产品为主,棉花产品以甜菜叶蛾、斜纹夜蛾、棉蛉虫、盲蝽蟓和棉花枯黄萎病为主,水稻产品以稻纵、二化、三化、稻飞虱和稻瘟病、叶枯病、稻曲病为主,水稻在正常年份要打四遍药,第一遍在水稻苗期以防治稻飞虱为主防治二化螟为辅(约在7月5日-12日),第二遍以防治二化螟三化螟为主(约在7月15日-22

日),第三遍以防治稻纵卷叶螟为主(约在7月25日-8月15日期间),第四遍以防治稻飞虱为主(约在8月15日-9月初水稻成熟前),期间根据病情配已用药,特殊年份除外。茶叶产品以茶小绿叶蝉、茶尺蠖为主,油菜产品以蚜虫和菌核病为主。

中区:本区以蔬菜、水稻、棉花、小麦产品为主,蔬菜以小菜蛾、甜菜叶蛾、斜纹夜蛾和各种病的防治产品为主。水稻棉花同上,小麦以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和赤霉病、纹枯病产品为主。

北区:本区以小麦、水稻、棉花、大豆、中药(毫州)、梨树(砀山、肖县)为主。小麦棉花水稻同上,大豆以食心虫、卷叶螟、豆虫为主,梨树以钻心虫、斑点落叶病、菌核病、流胶病为主。

水稻产品现常用药剂有:氟虫腈、阿维菌素、氟蛉脲、毒死蜱、丙溴啉、辛硫磷单剂或复配剂(稻纵、二化、三化产品),仲丁威、吡虫啉(现在抗性较大,局部地区不让用)、敌敌畏、异丙威、扑虱灵单剂或复配剂(稻飞虱产品),井冈霉素、稻瘟灵、纹枯净、乙蒜素等。

棉花产品现常用药剂有:阿维菌素、氟蛉脲、毒死蜱、辛硫磷、菊酯类农药的产品,茶叶产品现常用药剂:联苯菊酯、功夫菊酯等菊酯类产品。

油菜产品现常用药剂:吡虫啉、菌核净。

小麦产品现常用药剂:辛氰复配制剂、马氰复配制剂

大豆产品现常用药剂:阿维菌素、辛氰复配制剂、马氰复配制剂等药剂。

梨树产品现常用药剂:阿维菌素、毒死蜱、马氰复配制剂、菊酯类农药和多菌灵、代森锰锌、福美双、三乙磷酸铝等药剂

蔬菜产品现常用药剂:蔬菜用药较广泛。

安徽市场方案

安徽市场用药水平较高的区域是巢湖、安庆、滁州三个地区,这三个区域要做到县级,一个县至少一个经销商,这三个区域中的农业大县是和县、庐江、天长、定远,公司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这三个地区协同经销商开终端经销商的促销会议,把公司的理念、产品的介绍、如何去正确销售农药贯述给他们(有如传销中的洗脑),在产品正确的到达终端经销商手里时,业务员要做到定期的拜访终端经销商或给其打电话,不断的维持和增加终端经销商对业务员、公司及产品的信心,随时掌握产品的销售情况,以便遇问题随时解决,做好对经销商和终端经销商引导和服务的体系!

在抓住这三个地区后,还要抓住蚌埠和淮南地区,这两个地区也要同上做到县级。

最后在宣城、池州、芜湖、阜阳、毫州、宿州(果树产品给砀山肖县)、砀山、肖县、淮北和六安的寿县和霍邱各设一个点。最重要的是把服务跟上。

我国农作物分布

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小麦 (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 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

安徽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分析

摘要:该文主要阐述了安徽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条件分析,为安徽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分析;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118-04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analysis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master extension station of anhui agricultural machinery,hefei 230031,anhui)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the expounde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and analyse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数千年来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处于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安徽省是中国水稻种植和消耗大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20万hm2,排在全国前列。全省水稻生产面积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6%,水稻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0%,水稻产量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7%,排在全国第6位。巩固稳定安徽省的水稻粮食生产,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对于增强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 近年来,水稻生产机械化在安徽省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提高,2006年安徽省水稻机耕面积达到200万hm2,水稻机械化收获面积为172万hm2,而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仅为4万hm2。至2015年,安徽省水稻机械化耕整面积达到221万hm2,水稻机械收获面积达到210万hm2,水稻机械种植面积95万hm2,水稻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水稻耕作和收获环节机械化已得到普及,尤其是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相对于耕作和收获环节,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栽植环节因栽植水平相对收获环节和耕整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对水稻种植机械化进行探索和研究,努力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提高耕整地和收获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2],对于提高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水稻生产,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 1 发展特点 1.1 机械化栽植水平快速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发展有先后,水稻耕作机械化和机械化收获因起步早,已发展到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阶段,近年来一直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而栽植机械化在安徽省起步晚,直至2006年才开始进行大规模推广,近年来发展迅速。如图1所示,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8.6万hm2,发展至2015年的95万hm2。水稻栽植机械快速发展的原因如下: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把水稻栽植机械化的发展列入农机化发展重点内容,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尤其是机插秧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经济发展农民收入逐渐增高,购买机具能力提高,城镇化发展劳动力资源短缺,水稻栽植机具也逐步成熟,使得水稻栽植机械化在我省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水稻机插秧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力军。安徽省水稻传统种植主要方式以育苗移栽为主,机插秧相对机直播能提高产量、增加水稻抗逆性抗灾性,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双季稻产区,育秧移栽方式对于抢农时、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全年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着积极意义。目前安徽省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要方式是机插秧,如表1所示,机插秧是安徽省水稻机械化栽植的主要方式。 1.2 育秧工厂发展迅速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促使了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入发展,使规模小、分散的土地逐步集中起来,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促进机插秧的推广应用,推动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2012年安徽省财政通过稳粮增产行动项目在全省30个水稻主

安徽及合肥地理练习题(附答案)

安徽及合肥地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合肥市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之滨,岗冲起伏,垅畈相间,地势中部较高,南北略低。合肥位于哪个地形区:() A.皖南山区 B. 淮北平原 C.大别山区 D.江淮丘陵 2.安徽省属于内陆省份,与长江三角洲相接,距海不远,地跨三大水系,下列哪个水系不流经安徽境内() A.长江 B. 黄河 C.淮河 D.钱塘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5: 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较大。全省已发现矿产130余种,约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86%。 3.下列省内城市因煤炭资源而兴起的工业城市是() A. 芜湖 B. 蚌埠 C.淮北 D.巢湖 4.下列省内城市铁矿资源而兴起的工业城市是:() A. 宿州 B. 马鞍山 C.淮南 D.滁州 5.下列省内城市铜矿资源而兴起的工业城市是() A. 黄山 B. 宣城 C.阜阳 D.铜陵 6.下列铁路干线都经过安徽省的是() A.京哈线、京沪线 B.京沪线、京九线 C.兰新线、京广线 D.浙赣线、湘黔线 7.下列著名景点不属于安徽省的是() A.黄山 B.九华山 C.齐云山 D.五台山 8.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下列有关合肥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合肥简称庐,位于安徽省的北部 B.合肥的市树、市花分别是广玉兰、石榴、桂花 C.合肥处于巢湖之滨,江淮之间 D.合肥气候四季分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9.未来合肥市将建成“区域性特大城市”,“滨湖新区”的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这里的“滨湖”所滨之湖是:() A、天鹅湖 B、巢湖 C、南艳湖 D、翡翠湖 10.、学有关气候分布的知识,结合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你觉得合肥的气候更接近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1.“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正在交流自己的信息,其中有一位同学的信息出现了偏差,大家希望你能帮忙,找出以下哪位同学说错了:() A、巢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 B、皖北地区平原广阔,人口稠密 C、皖南丘陵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D、皖江和汉江一样,是长江中下游一条重要的支流 12.江淮大地人杰地灵,以下所述错误的是:() A、曹操和华佗的故乡都在安徽境内 B、著名的黄梅戏是我国“五大地方戏曲”之一 C、九华山是道教圣地 D、杨振宁是合肥人 13.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那么,以下哪一企业或品牌不属于安徽 A、江淮汽车 B、奇瑞集团 C、海螺集团 D、格力空调 14.读安徽省在全国的位置图,判读下列关于安徽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完整版)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60分) 1. (4分) (2016高二上·辽宁期中) 下图中省区与省会的搭配,正确的是() A . ①—甘肃—兰州 B . ②—黑龙江—沈阳 C . ③—山东—合肥 D . ④—云南—昆明 2. (4分) (2019高一下·邢台期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2050年人口数量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或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8亿-9亿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 . 15亿-16亿 B . 15.1亿或16.6亿 C . 8亿-9亿 D . 14亿-15亿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容量因素的是() A .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 地区开放程度 C . 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 . 国家的人口政策 3. (4分) (2014高一下·南昌期中) 读“我国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 . 自然因素 B . 婚姻家庭 C . 政治因素 D . 经济因素 (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正相关性的是()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丙 D . 乙、丁 (3)目前,我国乙﹣﹣丙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我国主要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作物种类作物作物简介主要分布地区 谷类作物水稻 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 稻、早稻和中晚稻、糯 稻和非糯稻。短日照作 物 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 江流域、珠江流域。 小麦 按播种季节可分为春小 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 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 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 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玉米 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玉米是一种碳4植物, 雌雄同柱。 中国的玉米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 北走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 豆类作物大豆大豆是喜温作物,夏季 宜有高温,适于我国北 方温带地区栽培。 中国大豆主产区有黑龙江、吉林、内 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省等。 薯芋类作物马铃薯 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 之一,其营养价值高、 适应力强、产量大,是 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 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 米。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 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甘薯 日照甘薯属喜光的短日 照作物,茎叶利用光能 的时间长,效率高。喜 温,不耐寒 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 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 油料作物 油菜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 料作物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近年 有“北移南迁”趋向,如黄淮海平 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向日葵 向日葵为世界四大油料 作物之一,主产区北纬 35°至55°之间。 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分布在东北、西北 和华北地区,如内蒙古、吉林、辽宁、 黑龙江、山西等省、自治区。 糖料作物甘蔗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 量大,喜高温 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十分有限,主要分 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 云南六省。 甜菜 甜菜生长期短,耐盐碱 干旱,喜温凉 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 北三个产区,其中东北种植最多。 棉花主要纤维作物 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 中下游地区。在我国各棉区中,新疆 光热条件是最适宜种植棉花的,棉花

水稻常识

一、水稻种植区划指标 (二)双季稻的种植条件 现有的早、晚稻早熟品种类型,只要≥10℃积温高于4650℃,水稻生长期在205天以上,辅之其他条件,就可以种植双季稻。据此,安徽省双季稻北界可以划到淮河一线。但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当≥10℃积温达到5000℃以上的地区,双季稻种植比例才较高、较稳。双季稻种植不仅受温度的限制,而且还受水利灌溉条件,土壤肥力条件和劳蓄力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10℃积温小于4650℃的淮北地区划为单季稻区;将≥10℃积温大于5000℃的沿江地带划为双季稻区;单季稻和双季稻之间地带划为单双季稻过渡区;山区受垂直高度和地形的影响,划为单双季稻混栽区。 二、稻作区域划分 (一)沿淮淮北平原单季稻区(Ⅰ) 本区水田面积16.5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7.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9.5%,分布特点是“沿河一条线,沿井一小片”。实行麦稻连作,一年两熟。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预计本区水稻生产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安徽重要麦稻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淮南丘岗单双季稻过渡区(Ⅱ) 水田面积64.3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68.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37%。本区划分为六肥、皖东丘陵,霍寿长、定凤嘉和天来滁全5个亚区。干旱、土质较差是主要矛盾。在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后,实行冬作的小(大)麦、油菜和绿肥的“三三”轮作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治本措施。本区耕地多,增产潜力大,国家确定的安徽8个商品粮基地县,有7个处在本区。 (三)沿江圩丘双季稻区(Ⅲ) 水田面积69.6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78.3%,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0.1%。东区划分为宿望、桐庐枞贵、巢芜平原和江南丘陵4个亚区。本区西南部双季稻种植比例较东北部高(分别为75.86%和50%)。冬作要实行油菜与绿肥换茬,增加稻田土壤风化机会,同时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增强抗洪能力,降低地下水位,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四)大别山地单、双季稻混栽区(Ⅳ) 水田8.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82.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8%。多数地区山高水田,以单季稻种植为主。 (五)皖南山地双、单季稻混栽区(Ⅴ) 水田14.9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83.9%,占全省水田面积的8.6%。本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全景图 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1、影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 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2、耕作制度 即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3、主要耕作方式 4、农业特色 5、主要农作物分布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 (1)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2)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3)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4)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5)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 8、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3)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还出产椰子。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文本(2003-11-1)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概况 一、地理位置 安徽省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地理坐标北纬29°22′~34°40′,东经114°53′~119°30′,国土面积13.96×104km2。东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接中原腹地,处于华北与华南之间过渡地带。行政区划上,全省辖17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和61个县,省会为合肥市。 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淮河横贯本省,省域自然地理环境表现出明显的南北纬向过渡特征。由于地形由东部平原过渡到西部丘陵山区,海洋气候影响趋弱,也表现出一定的经向过渡性。气候、生物、土壤等自然生态要素的纵向和横向过渡渐替,形成了本省具有显著特点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形地貌 长江、淮河横贯境内,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和江南(皖南)三个区域。地形由平原、山区、丘陵相间排列,自北向南依次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区、长江沿岸平原和皖南丘陵山区。 安徽省淮北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低平;淮河和长江之间分布最广的是岗、冲相间的波状起伏地,间有较高的低山、残丘及小面积的滨湖平原;大别山区位于江淮之间西南部,海拔多在500~1000m,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m,位于霍山县境内;长江沿岸平原介于江淮低山丘陵和皖南低山丘陵之间,依长江走向,呈狭长带状。铜陵以西平原狭窄,以东平原开阔,沿江平原残存有低山丘陵;皖南丘陵山区分布有三条明显的山地丘陵带,海拔一般都在400~1000m,少数1000~1500m以上,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m,是全省最高峰。 三、气候 安徽省处于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安徽省水稻种植区划

安徽省常年水田面积173.3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9%。稻谷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的52%。 一、水稻种植区划指标 (一)水稻分布 安徽省≥10℃积温为4600℃~5300℃,就热量条件来说,全省各地都可种植水稻,而且可以实行麦稻或油(油菜)稻一年两熟。但水稻的实际分布则受自然降水、水利灌溉条件和土壤结构的制约,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 (二)双季稻的条件 现有的早、晚稻早熟品种类型,只要≥10℃积温高于4650℃,水稻生长期在205天以上,辅之其他条件,就可以种植双季稻。据此,安徽省双季稻北界可以划到淮河一线。但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当≥10℃积温达到5000℃以上的地区,双季稻种植比例才较高、较稳。双季稻种植不仅受温度的限制,而且还受水利灌溉条件,土壤肥力条件和劳蓄力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10℃积温小于4650℃的淮北地区划为单季稻区;将≥10℃积温大于5000℃的沿江地带划为双季稻区;单季稻和双季稻之间地带划为单双季稻过渡区;山区受垂直高度和地形的影响,划为单双季稻混栽区。 二、稻作区域划分 (一)沿淮淮北平原单季稻区(Ⅰ) 本区水田面积16.5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7.1%,占全省

水田面积的9.5%,分布特点是“沿河一条线,沿井一小片”。实行麦稻连作,一年两熟。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预计本区水稻生产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安徽重要麦稻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淮南丘岗单双季稻过渡区(Ⅱ) 水田面积64.3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68.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37%。本区划分为六肥、皖东丘陵,霍寿长、定凤嘉和天来滁全5个亚区。干旱、土质较差是主要矛盾。在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后,实行冬作的小(大)麦、油菜和绿肥的“三三”轮作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治本措施。本区耕地多,增产潜力大,国家确定的安徽8个商品粮基地县,有7个处在本区。 (三)沿江圩丘双季稻区(Ⅲ) 水田面积696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78.3%,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0.1%。东区划分为宿望、桐庐枞贵、巢芜平原和江南丘陵4个亚区。本区西南部双季稻种植比例较东北部高(分别为75.86%和50%)。冬作要实行油菜与绿肥换茬,增加稻田土壤风化机会,同时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增强抗洪能力,降低地下水位,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四)大别山地单、双季稻混栽区(Ⅳ) 水田8.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82.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8%。多数地区山高水田,以单季稻种植为主。 (五)皖南山地双、单季稻混栽区(Ⅴ) 水田14.9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83.9%,占全省水田面积的8.6%。本区划分为皖南山地和休屯盆地两个亚区。双季稻种植海拔高

安徽省高三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三)文综地理试题

安徽省高三高考模拟信息卷文综(三)文综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20分) 1. (4分) (2018高三下·浙江月考) 香港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香港外来移民数量猛增,完成下面小题。 (1)移民来源以两广和福建一带为主的原因是() A . 经济因素 B . 政治因素 C . 社会文化因素 D . 环境因素 (2)移民涌入,可极大地促进该时期香港的() A . 汽车产业 B . 钢铁产业 C . 纺织产业 D . 旅游行业 2. (4分) (2016高三上·嘉兴月考)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啦“释放”并加以利用。海南省三亚市“海绵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完成下列问题。 (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 . 延缓洪峰时间 B . 减少大气降水 C . 减少水量蒸腾 D . 减少地下径流

(2)三亚某校学生为建“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 填湖建绿地公园 B . 城区河道内建坝 C . 禁止开采地下水 D . 地面铺设透水砖 3. (8分) (2020高二下·洛阳期中) 下图示意某岛屿等高线(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甲地温度为31℃,则该岛地势最高处气温不低于() A . 20.2℃ B . 22℃ C . 23.8℃ D . 25.6℃ (2)据图分析判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人口规模最小的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3)下列关于乙丙一线,说法正确的是() A . 此线可能穿越河流 B . 此线穿过一个山脊,没有穿过山谷 C . 某人沿此线行走,总行走路程约120千米 D . 此线上总有一个地方可同时看到甲、丁和戊三点 (4)下列关于该岛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中,叙述正确的是() A . 全岛各地气温和降水量都相差不大,因为该岛面积小 B . 全岛各地气温相差不大,因为该岛南北纬度相差不大 C . 全岛降水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因为受纬度差的影响 D . 全岛各地气温和降水量都相差较大,因为受地形的影响 4. (4分) (2019高二上·通化期中) 我国内蒙古通辽奈曼旗的沙漠水稻种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取相应措施后,水肥不易流失,亩产超过千斤,沙米品质好。 据此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沙漠地区种植水稻的不利条件是() A . 劳动力短缺 B . 气温年较差较小 C . 市场需求小 D . 沙土保水能力差 (2)内蒙古通辽奈曼旗沙米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

玉米种植区分布与区划

玉米种植区分布与区划 我国幅员辽阔,玉米的分布极广。东自台湾和沿海各省,西至新疆及西藏高原,南自北纬18℃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地区都有栽培。但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在这一地带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12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80%以上。在这个斜长形地带以外,新疆内陆灌溉区和东南沿海江苏、浙江等省的丘陵壮山区玉米分布也比较集中。 我国产区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栽培制度等,全国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玉米区: 1.北方春玉米区 本区大部分位于北纬40o以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全省,内蒙古、宁夏全区,河北、陕西两省的北部,山西省大部分和甘肃省的一部分地区。这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之一,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27%。 本区属寒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无霜期短,冬季温度低,夏季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全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以上,且降水量的60%集中在夏季,可以满足玉米抽雄灌浆期对水分的要求,但春季蒸发量大,容易形成春旱。本区由于玉米生育期间雨水充沛,温度适宜,日光充足,就构成了玉米高产的自然因素。 本区玉米栽培制度基本上为春播一年一熟制,以玉米单种、玉米大豆间混作为主要栽培方式,但南部地区有向一年两熟制发展的趋势。 2.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 本区位于淮河秦岭以北,包括河南、山东全省,河北省的中南部,陕西省中部、山西省南部,江苏、安徽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40%。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除个别高山地区外,每年4-10月的日平均气温都在15℃以上。全年降水量500-600mm。日照多数地区在2000小时以上。本区由于温度较高,无霜期较长,日照、降水量均较充足等,适于玉米栽培。 本区玉米栽培制度,主要有两种栽培方式。一是一年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在山东、河南、河北省南部和陕西省中部地区多采用之;二是两年三熟制(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在北京、保定附近,由于气温较低,冬小麦播种期早,多采用之。 3.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 本区东界从湖北的襄阳向西南到宜昌,入湖南省常德南下至邵阳,经贵州到云南,北以甘肃省的白龙江向东至秦岭与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相接,西与青藏高原玉米区为界。本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全省,湖北、湖南省的西部,陕西省的南部,甘肃省的小部分。本区亦为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区之一,约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到5%。 本区属亚热带、温带的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各地因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气候变化较为复杂。除个别高山外,4-10月的日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玉米生长的有效期一般都在205天以上,南部及低谷地带多在300天左右,即在高山地带玉米生育期也超过100天以上。全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多集中在4-10月份,雨量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唯阴天过多(一般在200天左右),日照不足,是本区玉米栽培的主要不利因素。 本区栽培制度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栽培方式: 一、是高山地区以一熟春玉米为主。 二、是丘陵地区,以两年五熟的春玉米或一年两熟的夏玉米为主。 三、是平原地区,以一年三熟的秋玉米为主。其中,两年五熟制、一年两熟制是本区的主要栽培方式。4.南方丘陵玉米区 本区界限,北与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相连,西接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东南界东海、南海,包括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台湾、江西等省,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本区为我国水稻主要产区,玉米栽培面积不大,约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本区属亚热带、热带的湿润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霜雪少,生长期长。一般3-10月的平均气温在20℃左右,适于玉米生长的

我国主要农作物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 一、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1.水稻 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小麦 (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二、油料作物(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大豆、向日葵等。我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居首位,是世界上油料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 1.花生 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 2.油菜 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 3.大豆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最为集中。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其中哈尔滨、辽源、长春被称作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年产量目前在世界排在美国、巴西之后,居第三位。但美国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而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

安徽省稻茬麦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徽省稻茬麦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搞好稻茬麦的栽培管理,对争取稻、麦两季高产稳产,促进安徽省小麦再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安徽省稻茬麦在生产上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稻茬麦生产;存在问题;对策;安徽省 稻茬麦在安徽省小麦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面积约占全省小麦面积的1/5。但长期以来,稻麦两熟地区存在着重稻轻麦倾向,稻茬麦的种植质量难以保证,产量水平和种植效益也明显低于旱地小麦,限制了该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搞好稻茬麦的栽培管理,对争取稻、麦两季高产稳产,促进安徽省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稻茬麦栽培存在的问题 1.1耕种粗放,出苗率低 稻茬麦田一般质地较黏重,含水量高,土体坚硬,宜耕期短,不易耕耙,坷垃大而多,整地质量差,无论是机械条播还是人工撒播,都难以做到小麦播种均匀一致,深浅适中。尤其是撒播,常出现丛籽、露籽、深籽、压籽和缺苗断垄现象,造成稻茬麦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早、晚苗素质差异大,产生子孙穗,降低穗粒数。 1.2播种晚,苗弱根少 安徽省各地单季晚稻收获期常年在10月上旬左右,但由于农民忙于水稻的收晒贮藏,特别是担心春性品种早播引起年前拔节而遭受冻害,因此一般稻茬麦播种都延迟到霜降以后,甚至更晚才进行。由于播种晚,加上稻茬麦田土壤板结,土温低,冬前生长积温不足,冬前和早春因土壤湿度大,通气透水性差,根系发育不好,造成麦苗生长缓慢,苗小、苗弱、叶少、分蘖晚或不分蘖,次生根也少。 1.3播量大,群体大,成穗率低 稻茬麦多数地方仍采用大播量的撒播方式,一般撒播量为300~375kg/hm2。大播量加上施肥方法不当,冬前分蘖发生缓慢,开春后随温度回升,分蘖迅速增加,形成春季假旺苗,单位面积群体数量猛增,田间郁蔽,病害加重,倒伏危险增加,造成成穗率低、穗头小、粒数少、粒重减轻、产量降低。

我国重要农作物的分布及收种时间

? 1、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春小麦: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春种夏收。 3、棉花的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平原、以及新疆南部,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4、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 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5、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以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6、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 (1)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 (2)小麦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 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 (3)杂粮我国把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统称杂粮 ①玉米: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各省最为集中,其中以华北最多,东北次之。 ②高粱: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种植,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各省分布最集中 ③谷子:也称粟(小米)主要分布在黑、内蒙古、晋、冀、吉、豫、陕、鲁、辽9省区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2020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2020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100分) 1. (4分) (2014高一下·资阳期末) 欧盟是中国玩具的主要出口市场,欧盟进口的玩具80%来自中国.从2013年7月20日起,欧盟《玩具安全指令》中玩具化学成分控制指标开始生效,被称为欧盟史上最严苛玩具安全指标,明确禁止和限制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从8种增加到85种,使广东玩具企业成本普遍增加一到二成.读图完成下题. (1)如图为四种工业投入结构示意图.与我国玩具制造产业投入结构相似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欧盟进口的玩具80%来自中国,说明中国在玩具生产上的优势是() A . 科技水平高 B . 劳动效率高 C . 生产成本低 D . 企业规模大 (3)欧盟的《玩具安全指令》导致广东玩具企业成本普遍增加,成本普遍增加最可能对广东玩具生产企业产生的影响是()

A . 减少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B . 增加管理人员,增大玩具出口量 C . 将工厂设置在欧盟成员国 D . 刺激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 2. (6分) (2019高一下·台州期中) 海水稻俗称耐盐碱水稻。我国海水稻研究团队通过淡水稀释灌溉、耐盐碱性品种改良等途径,不断提高海水稻亩产量。完成下列小题。 (1)提高海水稻亩产量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①农业种植技术②机械研发技术③海水淡化技术④品种改良技术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2)下列省份中,发展海水稻种植的后备潜力最大的是() A . 辽宁 B . 安徽 C . 湖北 D . 浙江 3. (6分)读某边防检查站(45.2°N,84.6°E)地区图,完成小题。

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

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全景图 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1、影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 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2、耕作制度 即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3、主要耕作方式 4、农业特色 5、主要农作物分布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 (1)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2)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3)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4)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5)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 8、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3)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还出产椰子。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安徽及合肥地理练习题(附答案)

地理学习小组安徽地理检测题满分100分,单选每题2分 1.合肥市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之滨,岗冲起伏,垅畈相间,地势中部较高,南北略低。合肥位于哪个地形区:()A.皖南山区 B. 淮北平原 C.大别山区 D.江淮丘陵 2.安徽省属于内陆省份,与长江三角洲相接,距海不远,地跨三大水系,下列哪个水系不流经安徽境内()A.长江 B. 黄河 C.淮河 D.钱塘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5: 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较大。全省已发现矿产130余种,约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86%。 3.下列省内城市因煤炭资源而兴起的工业城市是()A. 芜湖 B. 蚌埠 C.淮北 D.巢湖 4.下列省内城市铁矿资源而兴起的工业城市是:()A. 宿州 B. 马鞍山 C.淮南 D.滁州 5.下列省内城市铜矿资源而兴起的工业城市是()A. 黄山 B. 宣城 C.阜阳 D.铜陵 6.下列铁路干线都经过安徽省的是() A.京哈线、京沪线 B.京沪线、京九线 C.兰新线、京广线 D.浙赣线、湘黔线 7.下列著名景点不属于安徽省的是()A.黄山 B.九华山 C.齐云山 D.五台山 8.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下列有关合肥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合肥简称庐,位于安徽省的北部 B.合肥的市树、市花分别是广玉兰、石榴、桂花 C.合肥处于巢湖之滨,江淮之间 D.合肥气候四季分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9.未来合肥市将建成“区域性特大城市”,“滨湖新区”的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这里的“滨湖”所滨之湖是:() A、天鹅湖 B、巢湖 C、南艳湖 D、翡翠湖 10.、学有关气候分布的知识,结合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你觉得合肥的气候更接近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1.“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正在交流自己的信息,其中有一位同学的信息出现了偏差,大家希望你能帮忙,找出以下哪位同学说错了:() A、巢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 B、皖北地区平原广阔,人口稠密 C、皖南丘陵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D、皖江和汉江一样,是长江中下游一条重要的支流 12.江淮大地人杰地灵,以下所述错误的是:() A、曹操和华佗的故乡都在安徽境内 B、著名的黄梅戏是我国“五大地方戏曲”之一 C、九华山是道教圣地 D、杨振宁是合肥人 13.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那么,以下哪一企业或品牌不属于安徽 A、江淮汽车 B、奇瑞集团 C、海螺集团 D、格力空调 14.,判读下列关于安徽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位于南方地区②长江流经安徽南部③东部濒临海洋④位于祖国的东部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有多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下图是哪个风景名胜区的著名风景:()A.九华山 B. 琅琊山 C.天柱山 D. 黄山16.大别山横跨鄂豫晥三省,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相传李白曾到此,登上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顾盼了南北二侧的风光,感慨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根据上述材料,大别山地区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有:()①少数民俗风情②红色文化③山地风光④古代遗迹A. ①② B. ③④C. ②③ D.①④ 17.与合肥市居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环境现象是() A . 淮河的水污染 B. 北方的沙尘暴 C. 巢湖的水污染 D.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8.我省巢湖沿岸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土地利用类型属于() A 林地 B.草地 C旱地 D 水田 19.“秦岭---淮河一线”将安徽省划分为() A .热带和亚热带 B. 亚热带和暖温带 C. 水稻种植区和油菜种植区 D.小麦种植区和玉米种植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