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丰富的生活,还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英文两种语言对动物词语的表述和内涵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不同文化之间在动物词语上的异同之处。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一下著名的动物词汇“猫”(cat)在中英两国的文化内涵及表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猫被视为灵巧、狡猾和神秘的代表,被赋予了一些神话传说中的意义,如《七仙女》中的猫仙女,以及给人们带来好运的“招财猫”等。

而在英国文化中,猫通常被认为是聪明、警觉的代表,被赋予了一些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猫”等。

由此可见,猫在中英两国文化中的内涵有所不同,而对于猫这一动物的表述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反映了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的文化差异。

通过以上的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述,这反映了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既受到语言、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宗教、信仰、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要想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在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对方的文化差异,努力理解和体会对方文化中动物词语的内涵和表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加深两国之间的文化友谊,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希望本文所述的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的探讨,能够引起我们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注和思考,增进我们对中英两国文化之间的了解和认识。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动物词汇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生物认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对动物的观察、理解和情感。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具有显著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此外,该研究还可以为翻译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相关领域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一批典型的英汉动物词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比研究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意义。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共性研究:分析英汉动物词汇中存在的文化内涵相似或相同的方面,探讨人类对动物认知的共性。

(2)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性研究: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3)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演变研究:探讨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语料实证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和整理英汉动物词汇的相关文献资料,建立英汉动物词汇语料库。

(2)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异同点,进行分类整理。

(3)结合具体语料,对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预期成果与创新点1.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将揭示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异同及其影响因素,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为翻译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学术贡献。

2.创新点本研究将从跨文化的视角,全面深入地探讨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异同及其影响因素,这将有助于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视野,丰富其研究内容。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论文终稿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论文终稿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论文终稿摘要:动物词汇是人类语言中常见的一部分,它们既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论文将以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英汉对比一、引言动物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在表达方式、象征意义、文化内涵上存在着差异,这源于不同的地理、历史、宗教和社会文化背景。

本论文将以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为例,探讨它们的文化内涵对比,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比较1.动物名称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名称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中的动物名称通常是通过单词来表示,例如cat(猫)、dog(狗)、bird (鸟)等;而汉语中的动物名称则通常是通过组合词或者成语来表示,例如小猫、小狗、小鸟等。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语更强调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而汉语则更注重形象化表达。

2.动物象征意义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在象征意义上存在着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狐狸(fox)象征着狡诈和狡猾;而在汉语中,狐狸(狡兔三窟)象征着智谋和计策。

这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对同一种动物的不同理解和评价。

3.动物词汇与文化的关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与文化紧密相关。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个重要的象征,代表着权力、荣耀和好运;而在英语文化中,狮子(lion)象征着勇敢和力量。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社会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三、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分析1.历史和地理背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历史和地理背景上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例如,在英国的乡村地区,狐狸是一种常见的动物,而英国的狐狸狩猎活动也因此而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从而影响了狐狸在英语中的象征意义。

2.宗教和信仰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的宗教和信仰也是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中国的道教中,狐狸被视为神通广大的灵兽;而在基督教文化中,狐狸则被视为狡猾和邪恶的象征。

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 涵对比分析
目录
01 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 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03 二、方法
02 一、引言 04 三、结果
05 四、讨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五、结论
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对比分析
谚语是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动物词汇在英汉谚语中扮演着不 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 深入了解英汉文化的异同点以及动物词汇在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有些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存在误解。例如,“狗”在英语 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忠诚的朋友,而在汉语中,“狗”有时候被用来形容卑劣的人 或行为,这可能是由于历史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三、研究方法
研究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语料分析法:收集英语和汉语中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分析它们的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形象和寓意为人们所喜爱。这些谚语不 仅反映了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和情感,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汉两种语言 中,动物谚语的存在和含义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对英汉动物谚语文化内涵 进行对比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英语中的动物谚语大多源自西方文化传统,其中涉及的动物种类和象 征意义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猫儿不在,老鼠成精)这条谚语中,猫被用来象征权威或纪律,而老鼠 则代表了顽皮或懒散。在西方文化中,猫和老鼠的关系通常被用来形容社会中不 同阶层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参考内容二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英语和中文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方面的 差异日益突出。本次演示将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旨在 探讨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 化。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
动物在英汉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对动物词汇的比较,可以发
现英汉文化差异之处。

1.猫:在中国文化中,猫象征着灵敏、机智和独立。

中国人对猫的态
度较为喜爱,认为猫是招财和避邪的信物。

而在英国文化中,猫被视为幸
运的动物,尤其是黑猫被认为会带来好运。

2.龙:龙在中国文化中被崇尚为神秘、强大和吉祥的象征。

中国人常
用“龙”来形容有才能的人,也常用龙来代表中国文化。

而在英国文化中,龙被视为凶恶和危险的动物,常常出现在神话故事和骑士传说中。

3.狐狸:在中国文化中,狐狸被视为狡猾和狡诈的象征,常常在民间
故事中扮演阴险的角色。

而在英国文化中,狐狸被视为狡猾但聪明的动物,常出现在童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中。

4.狗:在中国文化中,狗被视为忠诚、守护和吉祥的象征。

中国人常
将狗作为守家护院的动物,并在农历新年使用狗来代表其中一年份。

而在
英国文化中,狗也被视为忠诚和可靠的伴侣,常常被人们作为宠物饲养。

5.虎:在中国文化中,虎被视为勇猛、权威和力量的象征,常常被人
们用来形容英勇的人。

而在英国文化中,虎主要作为野生动物出现,被人
们视为威胁和危险的存在。

通过对动物词汇的比较可以发现,英汉文化中对动物的看法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动物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吉祥和神秘的意义,而在英国文
化中,动物往往被更多地视为普通的存在。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的历史、宗教和价值观念的差别。

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动物词语以动物为依托,体现所描写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揭示了使用该语言族群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特点,传达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

汉英语言中动物词语差异主要可以分为:理性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似;理性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互冲突;理性意义相同,文化内涵出现空缺;理性意义不同,文化内涵相同。

究其原因大致有:语音联系;文学作品、宗教信仰、历史故事等影响;自然地理位置差异;认知模式的不同。

标签:文化内涵差异动物词语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纽带,它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交际工具的作用。

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在语言中都有相对应的词语,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在语言词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动物词语。

动物词语以动物为依托,体现了所描写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揭示了使用该语言族群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特点,传达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

含有动物词语的现象,在汉英语言中层出不穷,由此构成了语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民族动物词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来揭示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这对于汉英互译或跨文化交际都有积极作用。

一、汉英动物词语文化内涵比较汉英两种语言的动物词语文化内涵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

由于生活的地理条件、接触的社会环境、形成的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用汉语和英语的民族在表达同一种事物时,必然会在词语本身的理性意义基础上形成不同的联想义,这在动物词语中表现为文化内涵的不同,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即表现为独特的动物文化。

但是,人们对动物的本质属性认识大同小异,生活的客观环境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从认知上看,人们的心理也有一定的趋同性。

因此,建立在这些动物词语理性意义基础上的文化内涵也有某些共同性。

汉英两种语言的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异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理性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同或相似在汉语文化中,“狐狸”常常是“狡诈、欺瞒、诱骗、魅惑”的代名词,用它所构造的词语也多含贬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摘要:动物与人类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人类常常借用某些动物来表达某种情感,于是许多与动物有关的词汇在各民族的语言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结合实例来分析动物词汇在英汉文化内涵中的异同,有利于人们恰当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1]221在全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语言中都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习语和谚语,这些语言不仅与动物有关,而且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人们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

本文通过分析几种英汉常用动物词汇的异同,不仅分析他们的字面意义,更注重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找出英汉语言中赋予动物涵义的共同点和差异,尤其了解不同表达,有利于我们顺利的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

一动物词汇的起源可以说自人类出现就与动物产生了各个方面的联系,人类的生活便离不开动物的存在。

然而动物不仅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类也不断的赋予与动物有关的各种丰富词汇,这些词汇常常表达了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

廖光蓉认为,人类赋予动物的词汇且由此产生的文化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起初人类仅仅依靠动物的习性、外貌、习惯、性格、行为、作用等特征来称呼;逐渐的人类有了独立的民族文化、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动物与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有了联系;后来便产生了联想,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邓炎昌,刘润清指出,“词的涵义并不能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即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

词的涵义是隐含的或附加的意义。

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词的字面意义是必要的,知道词的涵义更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不了解词汇涵义,就会在言语上犯错误;有时侯会把好言当恶语,引起谈话双方的不快;有时会把嘲讽当作称赞,交流不畅。

英汉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探究

英汉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探究

英汉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探究
1. 狮子(Lion):在英语中,狮子被认为是勇敢和威武的象征,常被用来表示英勇和权势。

而在中国文化中,狮子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被用来装饰庙宇和建筑,代表着权威和荣耀。

2. 龙(Dragon):在英语中,龙常常被描绘为充满力量和神秘的生物,常被用来表示勇敢和荣耀。

而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中国的传统神兽,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权威和吉祥。

3. 熊(Bear):在英语中,熊往往被视为强大和勇敢的象征,常被用来表示勇敢和力量。

而在中国文化中,熊被视为可爱和和平的象征,常被用来表示柔和和友善。

4. 鸡(Chicken):在英语中,鸡常被用来表示胆小和懦弱。

而在中国文化中,鸡是春节中重要的象征动物,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被用来表示幸福和富裕。

总之,英汉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于不同文化中对动物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勇敢、权威、吉祥等价值观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了解这些文化内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ntsAbstrac (2)摘要 (2)Key words (2)关键字 (2)第一章引言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3)1.3研究方法 (3)第二章文献综述 (4)2.1国内外研究现状 (4)2.1.1(国内)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 (4)2.1.2 (国外)归化和异化的内涵与动物习语的翻译 (4)2.2理论基础 (5)第三章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关系的比较 (6)3.1汉英动物词涵义完全相同 (6)3.2有部分相同部分出现歧义 (7)3.3完全不对应 (7)3.4语义空缺 (8)第四章归化和异化的内涵与动物习语的翻译 (9)4.1、归化与异化的内涵 (9)4.2、从归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10)4.3、从异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11)结语 (12)致谢 (12)参考文献 (12)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Student:徐雷诺Supervisor:陈红(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TGU)Abstrac 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long process, animals and humans have been keeping close contact, and to th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his intimate relationship makes human beings to animals produce love or fear of delay or complicated emotions, people also often borrow from animals to consign and express people's emotion, so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have many and animal related words. The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history, customs, values, religious belief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cultural factors,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gives animal words in their specific cultural connotations.The paper gives the examples from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basis for generation,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ha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should be noted.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延误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结合实例从英汉动物词的文化背景及其产生的基础,英汉动物词在个民族文化中具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比较英汉文化的异同,分析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而为英语学习者和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Key words: culture animal translate religion tradition关键字:文化动物翻译宗教传统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但由于两个民族在文化背景、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两个民族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甚至有的相冲突。

由于这些差异的产生,它会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本文主要归纳了一些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并介绍了一些英语动物词的翻译方法。

从而为英语学习者和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1.2研究意义众所周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人类社会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动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汇。

但由于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他们赋予了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象征意义。

甚至有的相冲突。

由此弄清楚英汉动物词之间的文化差异十分有必要,它能使我们的跨文化交流更加顺畅,使我们的翻译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本文归纳了一些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并给出了一些英语动物词的翻译方法。

可以作为翻译人员的参考,也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的学习。

由于社会、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

东方人和西方人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和联想有所不同,他们赋予了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甚至有的相冲突。

以下对动物词的内涵差异归纳为四种情况:一、英汉同一动物词表达同一内涵。

二、英汉同一动物词表达不同内涵。

三、英汉不同动物词表达同一内涵。

四、英汉不同动物词表达不同的内涵。

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两者之间还是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因为人们对同一世界的认识总是相同或相似的,于是汉语和英语都有一些相同的表达方式。

1.3研究方法主要有资料查找,阅读法和综合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自然成为交流的焦点,关于动物词文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1国内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研究现状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而是该民族认识、阐述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都具有人文性——即不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客观、静止、孤立、冷峻、在形式上自足的对象, 而把语言看作一个人参与其的、与人文环境至为关照的、动态的、内容上自足的表达与阐述的过程。

动物类词语是构成英汉语言的重要材料,它们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目前国内正是从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

目前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潘能《西方漫谈》、席玉虎《英语阅读文化背景词典》、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2.1.2 国外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关于动物词文化内涵研究的主要角度是从归化和异化方面着手。

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对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如下:归化法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

而异化法则“是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

从这个定义我们看出文化地位的不同会造成对待外来文化心里的差异,从而在翻译上我们就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归化翻译要求其译文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规范和表达方式,以满足读者对本族语的原味的需求;异化强调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以丰富译语的语言和文化,以满足译语读者对译文新奇感的需求。

鲁迅认为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

具体说来就是不仅要有新思想和新内容,而且还要有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傅雷的“神似”和钱钟书的“化境”被认为是归化论的进一步延伸。

在国际上,Nida可以说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的概念,“译文基本上应是原语信息最近的自然对等”。

而异化论的代表人物Venetia提出“反翻译”的概念,这种翻译强调在译入语的文本中,在语言风格和手法上突出原文的“异”其目的是用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实践来抵御译入语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象,从而突出原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的不同。

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Pleskacheuskaya Ines. Chinese Customs and Wisdoms,Robert Aswan. America Now, Pearson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2.2理论基础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

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在语言思想史中又称为语言世界观。

就西方学术而言,这个研究领域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其源头可溯至希腊古典时期的理智活动。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德、法、英等国的思想家们将语言世界观问题推向明晰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从哲学思辨水平发展到经验科学水平。

到20 世纪20年代由于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和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的兴起,语言世界观问题竟至成为现代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焦点,围绕这个焦点,包括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在内的广义学术界进行了不懈的探究,这种探究一直延续到今天,所获得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弥漫在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其众多的分支学科中。

尽管以西方为主的世界学术界对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究,但由于其综合性和复杂性,这个研究领域仍然有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困扰着相关学科的学者们,而且随着探究的深入和扩展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人类文化语言学可以成为解答这些问题的钥匙。

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跃的几个语言学分支诸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