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教案2

艺术鉴赏教案2
艺术鉴赏教案2

授课人:

课程类型:专业理论课时数:2 编写时间:

课题:__ 玉石、陶瓷、青铜艺术(2)__________

教学后记

艺术常识知识点doc

第三章艺术常识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2.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重点提示 一、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基本要领:“入乎其内”:一种难得的情感共鸣。“出乎其外”:一种难得的感悟能力。“入内”与“出外”是彼此融合的心灵状态。 二、艺术常识 (一)美术、建筑 1.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的石器都是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2.《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3.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

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 4.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为《拾穗者》和《时装美女》。 5.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为《巴尔扎克像》。 6.《照夜白图》是唐代的韩干的作品。 7.《历代名画记》是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作品。 8.《秋郊饮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的作品。 9.《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10.帕提农神庙是为保护雅典娜建造的,也是平民百姓欢庆节日的庙宇。 11.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发现的史前壁画上,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其中包括野牛、野猪、母鹿等。 12.我国现存最早的岩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郊锦屏山的将军崖岩画,属于新石器时期,距今有三、四千年历史。主要内容为人画、兽面、农作物以及各种符号。 13.在距今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居住

春节教案

幼儿园大班课程 -------袁新乾 主题:春节 教学目标: 1 .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2 . 认识一些其他的节日和这些节日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春节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 活动过程: 时间(M)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技能多媒体使用 2 小朋友们大家好,老师这 里准备了一些漂亮的图 片要给大家欣赏,大家要 好好看哦,看完了老师有 问题要问大家。 在老师的引导下幼 儿们开始观看课件 上的图片,并且在下 面有小声议论。 导入技能 演示技能 播放ppt课件 1 1.看完了这些图片,小朋 友们告诉老师这些图片 是关于什么的呢? 2.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过年 啊? 同学们都答道说是: 1.有关春节(过年) 的 2.喜欢 提问技能 3 小朋友们都知道过年的 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呢? 举手回答。 老师点人回答问题。 学生被老师点起来 后回答问题:放鞭 炮,贴春联,有好吃 的,压岁钱…… 提问技能 2 老师总结学生回答问题 的观点,并且加以延伸,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春节 的特点。 学生认真听老师讲 解讲解技能 1 我们知道这么多有关过 年的东西,可是谁能告诉 老师春节的来历? 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提问技能 2 讲故事,来说明春节的来 历(故事见备注)学生听故事 讲解技能 演示技能播放课件

2 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告 诉老师为什么要过春节 啊? 老师总结出最佳答案 回答老师的问题 提问技能 讲解技能 演示技能 播放课件 2 小朋友们知道了中国传 统节日春节,大家还知道 那些节日呢?举手回答 幼儿举手,被老师点 起来后回答问题提问技能 1 小朋友们,除了我们今天 学习的节日外还有好多 节日我们不知道,回去以 后向我们的爸爸妈妈学 习一些更多的节日哦 幼儿听讲结束技能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物,头长尖角、有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会爬上岸,抢农民家里好吃的东西,要是不给的话,年就要吃了人们,所以人类都很怕它。因此一到除夕夜,大家都逃往深山里,躲避“年”的伤害。这一年,村中来了一个善良的老神仙。教人们把竹子放在家门口生火,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年”就吓跑了。又到除夕夜里,半夜的时候“年”闯进村子里,准备偷吃好吃的东西。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吓得浑身发抖,逃回了海里,再夜不敢进村了。后来人们每年人们都用这种方法驱赶“年”,保护自己的食物。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课后反思 1.教学活动没有吸引力,不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应该加入并设计游戏互动环节。 2.讲故事的时候的ppt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这部分比较好。 3.在重难点方面不够突出,不能够让知识的到强化。

艺术作品赏析

镇馆宝物之一《米罗的维纳斯》 《米罗的维纳斯》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高204厘米,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的米洛岛,1821年后为卢浮宫所收藏。她被誉为“黄金时期的缩影”,总结了古希腊所代表的一切。女神失去了双臂,但保留了完整的头部和面容,使我们能一睹女神秀美的风采。雕像从头、肩、腰、腿到足的曲线变化使人体以无比圣洁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沉静的表情里有种坦荡而自尊的神态,在她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及对生命自由的向往,丝毫没有俗媚和肉欲。艺术家充满深情地表现了女性温柔宁静的美,被认为女性美的原型。 虽然米罗的维纳斯诞生已有2000多年,但站在她的面前,丝毫感觉不出她有“古董”的气息,她是那么美、那么纯,微微倾斜的身体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沉思,仿佛在等待,曳地的长裙自然下垂,呈现出流畅的衣褶,使女神具有一种柔和的流动感。在她面前可以感觉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精神。 镇馆宝物之二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想必大家都熟悉,又称《乔空达夫人》,在其创作中具有代表性。位列卢浮宫三宝之首。艺术家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创作了这幅油画,可谓苦心经营。后来他把这幅画献给了法兰西斯一世,之后一直被保留在卢浮宫内。达·芬奇在绘画过程中一反当时肖像画华美的装饰效果,把人物性格与特质的脸部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并使它成为最显眼和重要的构图中心。他还认为面部表达的微妙表情中还需有活人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左右一切的力量。可以看到,夫人微微开启的双唇和嘴角的微笑,充满温情的双眸,在暗色调的衣服和幽远背景的衬托下给人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扶靠在椅背上交叠着的柔若无骨的双手,与端坐的人物形成了三角形的构图,使整个画面充满安逸祥和的气氛。画家在一个具体人物的身上创造出理想化的美,使瞬间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为一种喜悦的永恒象征。这幅肖像画中所表现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倾向对以后的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近代肖像的技法打下了基础。 据说蒙娜丽莎还很神秘,无论你站在她的正面还是两侧,她的目光总是盯着你,甚至似乎在向你眨眼睛。她的笑容也不一般,不同的人或不同时间看她,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亲切、温柔、娇嗔;玩世不恭、嘲弄讥讽抑或是……。特别随着岁月的流逝,画上油彩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裂痕,越来越使她的笑容变得诡秘。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āo 间 jiàn 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 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èn 外 (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读得又轻又短。 【出示课件4】(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5】(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出示课件6】(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提示:儿化音。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闲在:清闲自在。这是北京方言。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 3、初读课文,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 儿十足”。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一幅幅浓郁的北京春节画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万兜鍪(dōu 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

现代设计艺术鉴赏结课考试卷-客观题

1. 填空题(2分,共4题,每题分) (1)(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2)“新艺术”这一名称出自于法国巴黎,名为“(新艺术之家)”的画廊 (3)1896年德国艺术批评家朱利.梅耶-格拉夫在慕尼黑创办的周刊《青年》,希望德国艺术家、建筑家以杂志为中心,通过对手工艺传统的恢复来挽救颓败的当代设计,并把新艺术成为青年风格 (4)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把他的“要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做自已艺术追求的理想 2. 单选题(3分,共6题,每题分) (1)海报招贴书籍装帧等属于下面哪一类设计(A) A 视觉传达设计B产品设计C 建筑设计D规划设计 (2)奠定现代地图设计形式的设计师亨利.巴克出身于(B) A 法国 B 德国 C 意大利 D 英国 (3)设计史上一般把( C )作为“现代设计”的开端 A 工业革命B埃菲尔铁塔的出现C 1851英国伦敦举办的世界博览会D 汽车的出现(4)以下哪个百年瓷器品牌是英国的(B) A KPM B WEDGWOOD C 塞弗尔D梅森 (5)梵高、高更、塞尚是(B)派的代表画家 A 印象派B后印象派C立体派D达达主义 (6)1917年,哪位艺术家把一个签有“,1917”字样的小便送进了纽约的艺术展,引起了艺术界的轰动(C) A 雷曼 B 毕加索 C 马歇尔.杜尚 D 达利 3.多选题(5分,共10题,每题分) (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碗的出现闪耀着跨学科的创新思想,涉及到一下哪些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BCD)

A:语言学B:设计学C:材料学D:现象学 (2)红屋的设计者是(A)和(D) A 威廉.莫里斯 B 约翰.拉斯金 C 阿什比 D 菲利普.韦伯 (3)装饰艺术运动所涉及的领域包括(ABCD) A 建筑 B 家具C工业产品D 平面设计 (4)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特点表现在那几个方面:(ABCD) A 简洁的几何外形 B 强烈的装饰性 C 独特的色彩系统 D 材料的选择 (5)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最具代表性的家具设计师有(AB) A 艾米尔.贾奎斯.鲁尔曼 B 艾琳.格雷 C 雷内.拉里克 D 艾米尔.德科 (6)以下哪些建筑和室内设计师装饰艺术运动中英国的代表作品(ABC) A伦敦克里克酒店B 伦敦斯特宫酒店C佩里瓦尔的胡佛工厂大楼D英国议会大厦 (7)下列哪些是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BCD) A 马列维奇 B 蒙德里安 C 杜斯伯格 D 里特维德 (8)以不同校址为线索,历史上的包豪斯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ABD) A 魏玛时期B德绍时期C巴塞尔时期D 柏林时期 (9)1951年的米兰设计三年展,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全新的意大利设计风格,此次展览的展品包括(ABCD) A 好利公司的新型打字机列西康80 B小型的手提打字机里特拉22 C 维斯帕小型摩托车D 西斯塔利亚轿车 (10)二战以后,美国的工业实际因此迅速崛起,这一时期代表性的设计师(ABD)被称为“美国工业设计四元老” A 沃尔特.提格 B 雷蒙.罗维C迈克尔.格雷夫斯D诺尔曼.贝.盖迪斯

美术鉴赏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系别:物电系班别:电本092 姓名:徐昌宝学号:2009110529 美术鉴赏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美术”一听到这个词就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我的整个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这或许是我个人的原因吧!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美术,但这种喜欢并不意味着我对美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只知道美术会给人美的享受,让人完全沉浸在其中。当然了,前提是你喜欢它。原本以为美术就是指画家的画作。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从这个狭隘的概念中走了出来,真正走进了美术的世界,也才真正认识到了美术的博大和内容之丰富。美术一词被我所理解,也正是上了美术鉴赏课以后。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学习美术鉴赏课所学到的知识。 当初班长让同学们选选修课我想既然自己比较喜欢美术,为什么不选美术鉴赏呢?大学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我不能这么死板。第二天,我毅然选择了美术鉴赏。第一次上课给我的感觉是让我很舒心,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上也很轻松,在课堂上你不用记太多的笔记,只要带上你的头脑就可以了,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我的视野更开阔,可以拓宽我的知识面。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

所想要表达的意思。美术欣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那么学好美术鉴赏就应具备这几个方面的知识: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一定的美术欣赏与鉴赏能力。一定的美术知识与实践能力; (1)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和多彩的。美术,浅意识地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只了解一幅画的表面含义,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了。美术,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艺术,美术是一门艺术,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在作画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一幅画中,使欣赏画的人产生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某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蕴涵着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们无法了解的只能凭

年夜饭教案

课题:年夜饭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2、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和拼贴的方式表达来,画面要体 现出春节吃年夜饭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3、以线和面、主次关系和用暖色调来体现画面的热闹气氛。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习俗,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黏贴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准备卡纸、素描纸、彩色笔、商场广告纸、 活动流程: 一、课前十分钟:点名、发积分卡、评讲孩子的作业、表扬有做作业的孩子 二、活动开始,引入主题。(15分钟) 1、视频、图片导入,引出课题(6分钟) (出示一张吃年饭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生:农历正月初一。 师:除夕之夜呢?生:农历12月30日。 师:那我们每年的除夕夜都要干嘛呀?生:穿新衣服、吃年饭。贴对联或“福”字、贴窗花、挂灯笼, 师:那你们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最有趣的场面有哪些呀?请一个小朋友说说,说的好的分组加分。 师:我们今天主要画的是吃年夜饭的场景,同学们要回想一下过年时我们吃年夜饭时,大人的表情,还有大人敬酒的神态动作,那你们有没有谁不小心把酒当饮料喝呀?还记不记得你们当时的表情?那我们现在来看看一些家庭他们吃年夜饭开心的照片。 2、观看图片,找一找过年吃年夜饭愉快的场景吧。(3分钟) 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说一说构图,桌子的定位。 3、作画步骤: (1)先确定桌子的摆放要在画面的哪个位置,是画半圆的桌子还是画一整个的桌子。 (2)桌子定好位置后,再画人物,过年时你们家里有多少人,就把他们画进去,最重要是要把他们的动作和表情画出来,比如一起敬酒时,手是不是要举起来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教案_6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 2.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边感受作者情感边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温故知新开始。 <教学准备:PPT呈现三组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请学生齐读寻找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相同点:都是问答句的形式 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以上环节3-5分钟呈现完毕。)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词,这首词中也巧妙地包含着三组问答句,他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抒怀之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我们学习过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二)写作背景介绍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在位时)被启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改派到镇江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将公立也的地方,此时成了南宋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镇江(即京口) (三)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字音。 学习生字:万兜d ōu 鍪m óu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出词的节奏。 3、随意抽两名学生诵读 (教师倾听要点:一看是否读准字音,二看节奏是否有乱。无,及时点评,有,作好纠正。) 4、全体同学齐读 5、欣赏名家诵读音频,帮助学生创设课堂氛围。 三、精读品析 1、识别《南乡子》一词中的问答句并对照刚才学习的几组,区分问答类型。 何处望神州? 自问无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有问喻答。

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艺术鉴赏 学校: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院系:法政与经贸学院国贸4班 日期:2012、05、08

摘要: 中国古代艺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特点。它有绘画、雕刻、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类型。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墓葬俑群,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来的墓室壁画等等。 这些古代艺术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有涉及到文与气、文与理、文与质、文与性、情与景、情与理、情与性、形与神、形与意,风骨与辞采,法度与自然等一系列的概念和范畴。在此,我选取各个时代的典型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青铜器佛教雕塑壁画 清明上河图美与形 正文: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悠悠长河中,我们华夏祖先们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在学习美术鉴赏中国部分的时候,很是自豪,自豪于我们的艺术文明,钦佩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游弋在艺术的海洋,感觉是一种熏陶。下面根据我在艺术鉴赏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来分别鉴赏一下古代各个阶段的那些我们自豪的艺术。 彩陶 我们都知道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有制作较为精细的石器了,还有那些用动物骨头制作的项链等装饰品。这个时期的文明向前提升一

大截的是彩陶文化。 我翻阅相关的资料,《美源》里一段对彩陶的描述“史前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是仰韶文化的彩陶。它们主要是日常使用的实用器皿,包括盛放物品的盆、罐、壶和饮食用的钵、碗等,制工精致,使用的泥土经过淘洗,故此胎质细腻,入窑焙烧后成品一般呈橙红色。”由此可见,彩陶这种艺术品是很实用的。 对于彩陶,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面鱼纹彩陶,对于这个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彩陶,我们能够看到当时的文化和一些风俗习惯。仔细研究这个彩陶,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 青铜器 经过了石器时代,摆脱了奴隶时代,我们正式进入封建社会,开端是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最为体现当时的文化文明的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用于战争,祭祀,所以都是国家管理生产。夏商周的君王设置了相关的部门来生产青铜器。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主要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的司母戊鼎,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

设计艺术鉴赏试题

一单选题。 1.德国1919年由格罗佩斯创建的________艺术学院,被认为是现代设计运动的重要象征。( ) A 包豪斯 B 乌尔姆 C 芝加哥 D 柏林 2. 1922年美国设计师德维金斯在讲述自己的书籍装贞设计时第一次使用了平面设计这个词,来自________英文一词( ) A. Design Automation B. Product Design C. Graphic Design D. Planed Design 3. 20世纪上半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籍装祯、商品包装、广告等设计取得好的的业绩、()的现象是当时一大特色 A 插画家同时也是设计家 B 设计家同时也是商家 C 美术家同时也是设计家 D 美术家同时也是商家 4. ()设计北京香山饭店 A 梁思成 B 贝律铭 C 杨廷宝 D 吴良镛 5. 市面上的电脑3D动画软件中高档的有()和hunidi等 A 3dsmax B softimage C lightwave D maya 6.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正确的是() A 加强环境整体设计是核心 B 以人为本为基本 C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原则 D 室内设计必需结合室外设计 7.家具设计师(),1959年采用玻璃纤维设计出了具有雕塑般美感的蛋形椅和天为他的代表作,并且直接引发了60年代新风格的出现 A 阿纳·雅各布森 B 马特·斯坦 C 汉斯·魏格纳 D 沃尔特·格洛皮乌斯 8. 从()时起,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自发的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运动 A 五四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建立 D 改革开放 9. 环境设计艺术包括室内设计室外设计 A 展台设计 B 展示设计 C 展览设计 D 展现设计 10.元代的工艺美术,其中在染织工艺中较有成就的是(),即在丝织物中采用加金技术,这是元代的特色。 A 搀杂 B 糅合 C 织金 D 纺金 11. 钧窑() A 鼎盛于五代 B 窑址在河南禹县 C 器物施雕釉 D 以偏刀着称 12. 在整个十九世纪,()一直是人们讨论设计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焦点。 A 机械化 B 蒸汽机 C 交通工具 D 发电机 13. 按工艺美术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 A 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 B 工艺技术和美术艺术 C 装饰艺术和特种工艺 D 实用艺术和装饰艺术 14.“红黄蓝”椅的设计者是() A 里特维德 B 凡·德·维尔德 C 柯布西埃 D 蒙德里安 15. 将()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A.形式与功能 B.形式与内容 C.实用与美观 D.技术与美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是设计艺术的特点() A 创造性特点 B 审美性特点 C 科技性特点 D 实用经济性特点 E 艺术造型性特点 2. 以下哪些不是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艺术赏析

建筑设计艺术赏析 1.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世界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园林总面积达1000多公顷。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园分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华之处,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万寿山下昆明湖畔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宏伟。最北部的后山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人工景观、自然山峦与开阔的湖面融为一体,为中国园林设计的杰作。 2.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时89年竣工,占地564万平方米。山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 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在这里举行。湖区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间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名胜建造的。平原区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庄规模宏大,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3.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建于明代,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园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占地62亩,是目前苏州最大的古园林、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中园是主体和精华所在。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西园北半部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美术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2)认识美术欣赏的意义、作用及其学习方法。 2、情感目标: 激发、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美术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课型: 概述课、新授课。 教法: 讲解法、引导式教学等。 学法: “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让我们一起将高中美术进行到底) 2、高中美术课的特点: 小学、初中美术课注重操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高中美术课的重点是艺术鉴赏课,提高鉴赏能力。 3、课程安排: 高一:中国美术欣赏 高二:外国美术欣赏 二、展开教学: “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到美术,你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旨在了解学生对美术的了解程度。)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出美术的分类: ——按制作方法:绘画、雕塑、建筑、工艺。 ——按作用功能: 纯美术:绘画、雕塑 实用美术:建筑、工艺

美术自身的特点: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1)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 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空间、构图等。 (2)艺术形象的创造借助物质材料的运用。 ①齐白石的虾——生宣纸水墨容易渗透,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 ②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洁白无暇的大理石。 ③物质材料——建筑、工艺品、现代工业产品。 (3)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不同,中西方美术存在着不同: 中国的传统美术,从强调形神兼备,逐渐发展到以抒发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意为主,主要运用以线造型的手法,在绘画中表现色彩和时间、空间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传统美术,崇尚写实,主要运用以明暗造型的手法,具有欣赏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定义“美术”: ——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等手段,创造出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美术的主要功能: (1)教育功能; (2)认识功能; (3)审美功能; (4)娱乐功能。 纠正(大众)审美的误区: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 树立良好的审美习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 ——“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德·歌德)

北京的春节教案(公开课)

《北京的春节》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黎廷秀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三、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2.阅读《客家人的春节》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出读了第六课,与老舍先生一起初步感受了京味十 足的北京春节,说说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2、再回忆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 (时间先后顺序) 二、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1、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读 学生交流: (一)腊八:(课件出示句子)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干过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师:多么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动的比方,把腊八这天人们的忙碌描写得如此风趣,。 板书:忙碌 “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一个“翡翠”写出了蒜瓣的形、色;一个“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除夕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板书: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人们的活动 “家家赶”“到处”“男女老少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 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从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 点击课件:相应变色

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 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重点词语 (1)生字:万兜鍪(dōu móu) (2)理解词义。 万兜鍪: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此处代指士兵。 坐断:占领,占据。 三、整体感知 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

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五、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六、延伸拓展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七、课堂总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演示课件)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对传统节日产生热爱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此环节体现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精神。学生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出自己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 万兜鍪 ..(dōu móu)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