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报告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报告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乘客人数预测

摘要:本文基于国际航空公司部分年限每个月的乘客数据,给出了一般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处理方式,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确定一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在确保了平稳性的基础之上后续的分析和建模才能顺利展开。通过构建ARIMA模型能够对大部分的时间序列产生较好的拟合结果,除此之外,本文还将数据集进行了一定的划分,使得训练和验证能够独立进行,能够检验模型的泛化能力,使得整个预测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时间序列,ARIMA,分析和建模

一.研究背景

时间序列最早起源于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涨落的情况逐天记录下来,构成了所谓最早的时间序列相关的概念。初期的时间序列分析通常都是通过直观的数据比较或绘图观测,寻找序列中蕴含的发展规律,尼罗河周期性泛滥的规律发现就是依靠这种原始的分析方法。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则是随机变量的引入,因为与时间序列相关的问题经常呈现出非常强的随机性,人们发现依靠单纯的描述性时序分析已不能准确地寻找出随机变量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了更准确地估计随机序列发展变化的规律,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个大的趋势就是利用数理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分析时间序列,研究的重心从表面现象的总结转移到分析序列值内在的相关关系上,由此开辟了应用统计学科[1]:时间序列分析。

关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最早起源于1927年数学家Yule提出的自回归模型(AR 模型),用来预测市场变化的规律。1931年,另一位数学家在AR模型的启发下,建立了移动平均模型(MA模型),初步奠定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基础。随后又逐渐提出其他模型,逐渐形成完整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当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工程领域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和方法更趋完善。

具体而言,按照时间的顺序把随机事件变化发展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对时间序列进行观察、研究,找寻它变化发展的规律,预测它将来的走势就是时间序列分析。简言之,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有限长度的历史记录(即已知的观察数据),建立能够比较精确地反映时间序列中所包含的动态依存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借以对系统的未来行为进行预测。典型的时间举例如下图所示:

图1.1951~1980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的罢工人数

图2.1770~1869年间太阳黑子数统计

从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讲,时间序列中的每个观察值大小,是由各种不同因素在同一时刻发生作用的综合结果。从这些影响因素发生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的时间特性来看,这些因素造成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动分为下面几种:

趋势性:某个变量随着时间进展,呈现一种比较缓慢而长期的持续上升或者下降或者停留的不同属性的变动趋向,这种变动使得时间序列随机变量的方差在逐渐变化,进而凸显出一定的统计规律;

周期性:时间序列由于外部或者内部变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伸,交替地出现高峰与低谷的规律;

随机性:由于随机白噪声的影响使得时间序列呈现出统计意义上的随机性;

因为时间序列本身的特点,常见的基本分析模型有下面几种:

1)P 阶自回归模型(AR(p)):

即当前时刻的序列值由过去序列值的线性组合以及当前随机噪声构成;

2) Q 阶滑动平均模型(MA(q)):

即当前时刻的序列值由过去的随机噪声和当前随机噪声构成;

3)ARMA模型(p,q):

即包含上述两种影响的时间序列问题,当前时刻值受过去的序列值以及过去的噪声和当前的噪声影响;

4)ARIMA模型(p,d,q):

由Box与Jenkins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ARIMA的含义是单积自回归移动平均过程,其含义为:假设一个随机过程其经过d次差分后可以变换为一个平稳的自回归滑动平均过程,则该随机过程称为单积(整)自回归移动平均过程,其关键在于通过次数不多的差分使得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模型转化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模型(即普通ARMA模型)。

5)其他模型:

更为一般的非线性模型,如门限自回归、马尔科夫链;动态系统模型,如Kalman滤波,多层递阶预测;多元回归模型;变量场预测模型;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远不止上述所列的,这里只是对基本的模型进行概述。时间序列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其中典型的应用领域就包括经济学的相关预测,信号处理领域,大数据挖掘以及气象信息预测等。举例而言,就经济学领域,诸如在证券领域中得到的观测数据列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时间变化趋势,股票价格的数据都是以时间序列的形式出现的。因此,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股市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是可行的,并且很多文献都说明了它的有效性;除此之外间序列分析方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者们利用数据挖掘对象,根据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模糊集合的数据挖掘时间序列模式算法以及结合当下主流机器学习方法,比如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等;还有的则根据某些时间序列所具有的分形特征,分析了利用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发现具有分形特

征的时间序列模式的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对大型数据库的海量数据分析提出了进行时间序列模式挖掘的算法,为用户的决策支持和趋势预测提供了依据。在气候预测领域,基于均生函数的时间序列预测延伸出了很多在气候分析及预测上有很好效果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这类模型不但能较好地拟合历史实而且对未来1~5年的演变趋势也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2]。

图3.时间序列分析在天气预测中的举例

二.基于R的乘客人数预测

本文希望通过借助于R平台,结合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方法,展现对于一般的非平稳模型的建模分析过程,借此加深对时间序列分析本身的理解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算法标准化,有助于后续对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

首先,本文的数据来源R本身的数据集“AirPassengers”,其中包含了1949-1960年每个月国际航空的乘客数量的数据,该数据集的特点为具有季节性和趋势性,是一种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大致的思路是通过差分使得数据变得平稳,然后借助ARIMA模型来实现对规律的预测和分析。下图展示了该数据集:

图4.国际航空乘客数据集概览

首先,我对本文中涉及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的绘制,观察变量的总体趋势,并且拟合一条直线,通过这条拟合直线可以大致看出序列的趋势性;

图5.乘客人数从1949~1960的整体变化情况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轴的延伸,乘客人数是在逐渐递增的,这是大趋势,从拟合直线的走势可以看出来,这表明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乘飞机去往世界各地,因此也符合现实情况的预期;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年的周期内部,乘客人数的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大致是在每年的7,8月左右达到人数值的顶峰,这个我们在后面会做更精确的验证。总体而言,该数据满足具有季节性和趋势性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非平稳数据。紧接着,我通过一个均值函数,求出这些年12个月份的乘客人数在每个月份点上的均值,并绘制如下的箱线图:

图7.乘客月平均人数箱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一年十二个月份中,每年的7,8月份是航空出行的旺季,因此我们也可以借此推测,每年的暑假阶段出行游览的人数较多,这也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可以从简单的绘图以及对比,发现一些简单的推论,这些基于数据的合理推论也能给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我对这个时间序列进行相关的检验,首先我绘制出这个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的趋势图,如下图所示:

图8.未处理原始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

由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可以看出该时间序列不是平稳的,因为其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并未呈典型的指数衰减,不能断定其是截尾的还是拖尾的。因此就上述分析而言,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差分,使得整体的序列呈现平稳性。为了使得数据更加符合正态性,在进行差分之前,我对原始的数据取对数之后在进行一阶差分;

图9.一阶差分之后的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

在经过一阶差分之后,可以看出序列的衰减因而可以大致确定确定模型的阶数;但是因

为R内置了自动确定模型阶数的函数,因此我们这里直接调取函数。这里我根据序列的数据集大小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选取包含原始所有数据的数据集,即通过原来所有的数据来预测下一个周期(即下一年)的乘客人数;另一种则是选取前十一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集训练时间序列模型,剩下后一年的数据作为对比,相当于一个测试集来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前者的处理是为了模型能够有充足的输入来拟合模型实现更精确的预测,而后一种则是借助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划分来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能够给出一定的泛化性能指标,这样即能够兼顾预测结果的完备性,也能够反映模型本身的性能优劣。

1)全序列:

原始样本包含了所有的十二年的数据,序列长度为144;

根据R自带的ARIMA模型参数自动匹配函数,最后有两组模型参数被选出来,即

分别对应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两组(p,d,q),预测的置信区度为99.5%:1)第一个模型:(0,1,1)

其预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模型参数检验如下及预测效果如下,蓝色部分为模型的预测下一个周期的乘客人数,:

图11.ARIMA(0,1,1)模型的下一个周期预测输出

2)第二个模型(2,1,1)

其模型参数检验结果和预测曲线如下所示:

图12. ARIMA(2,1,1) 模型的下一个周期预测输出

从预测曲线的直观看来,两个模型的预测差别较大,但是经过仔细的对比和挖掘,前者的信息量为AIC=1021,后者为AIC=1018.36,有所差别;除此之外,精确的预测值如下图显示:

图13.两种模型的预测值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当阶数为(2,1,1)时,直观上来说更加符合7,8月份作为旺季的时候的规律,因此,虽然由R确定的最终模型有两个,但是明显地我们可以更倾向于选择ARIMA(2,1,1);整个模型的拟合度更高,而且从残差检验来说,ARIMA(2,1,1)的残差更加趋向于白噪声,说明其对趋势性和季节性的拟合更好,这点可以从下面的QQ-Plot可以看出,在QQ-Plot 中,残差拟合越接近理想的实对角线,说明模型拟合度越高,具体而言两种模型在数据中段的拟合程度都较好,只是在数据两端,ARIMA(2,1,1)比ARIMA(0,1,1)更加贴合,对比如下两图所示;

图14.ARIMA(2,1,1)的残差检验QQ-Plot

图15. ARIMA(0,1,1)的残差检验QQ-Plot

2)前11年的序列(除去最后一个周期的数据):

这里是则是为了检验模型本身的性能,就如之前提到的,借助前11年的数据作为训练集,后一年的数据作为测试集的划分来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能够给出一定的泛化性能指标,这样即能够兼顾预测结果的完备性,也能够反映模型本身的性能优劣。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数据样本由原来的12个周期减少为11个,因此这里的ARIMA 需要重新确定阶数,显然地,当数据量改变的时候对于参数值的适应必然会有所改变。

由于减少了一个周期,因此,我先对这部分序列进行成分分解,观察其周期性和趋势性是否明显,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6.前11个周期的序列分解图示

我们可以看到季节性和趋势性依然很强,说明序列整体的数学性质没有因为最后一年数据的剔除而发生明显改变。

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在构建模型之前,同样需要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其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如下所示:

图16.前11个周期的序列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

根据自动定阶函数,确定此时的ARIMA模型为(1,1,0),其残差检验如下图所示:

图17.前11个周期的残差检验QQ-Plot

由此可以看出模型的残差比较符合预期;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接下来根据前11个周期建立的ARIMA模型来预测下一个周期的乘客人数,并且和实际的我们获取的数据真值进行比较,模型参数检验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8.前11个周期的ARIMA模型参数及其预测对比图

其中红色部分代表原始的真实数据,而蓝色部分代表由前11个周期预测的下一个周期的值,可以看到预测部分和其真实的分布重合度较好,说明ARIMA模型的拟合度较高,能够对原始数据集进行较好的拟合,从而印证了我们使用所有的数据集预测出的下一个周期乘客人数的可信度是较高的。

三.总结

本实验借助于R平台及其公开的数据集,对时间序列分析的建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于一个给定的时间序列,我们在建立ARMA或者ARIMA模型时,需要做很多的预处理,这当中就包括:1)序列的平稳性判定;2)若是非平稳数据,则需要估计差分次数;3)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的分析以及初步的定阶;4)模型残差的检验;做完这些步骤之后,我们就可以来建立对应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这里对于不同的计算平台可能有不同的方式。我们可以根据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给出一个比较粗略的阶次,当然也可以借助平台,比如R就提供了自动定阶的函数,可以通过自动定阶实现模型阶次的确定。通过后续的预测效果评估和分析,我们得到一个比较完备的模型,进而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王燕1应用时间序列分析[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1

[2]张德宽,杨贤为,邹旭凯.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在高温极值预测中的应用[J].气,2003,29(4):44247.

代码

library("tseries")

library("forecast")

data(AirPassengers)

start(AirPassengers)

end(AirPassengers)

frequency(AirPassengers)

summary(AirPassengers)

boxplot(AirPassengers~cycle(AirPassengers),main="乘客人数的月均值对比")

opar<-par(mfrow=c(1,2))

acf(AirPassengers,main="自相关函数",lag.max=20)

pacf(AirPassengers,main="偏相关函数",lag.max=20)

par(opar)

dev.new()

y_cmp <- decompose(y)

plot(y_cmp)

airdf1 <- diff(AirPassengers,12)

Airdf1 <- diff(AirPassengers)

dev.new()

opar<-par(mfrow=c(1,2))

acf(airdf1,main="自相关函数",lag.max=20)

pacf(airdf1,main="偏相关函数",lag.max=20)

par(opar)

opar<-par(mfrow=c(1,2))

acf(Airdf1,main="自相关函数",lag.max=20)

pacf(Airdf1,main="偏相关函数",lag.max=20)

par(opar)

dev.new()

opar<-par(mfrow=c(1,2))

acf(b,main="自相关函数",lag.max=20)

pacf(b,main="偏相关函数",lag.max=20)

par(opar)

dev.new()

opar<-par(mfrow=c(1,2))

acf(y_df1,main="自相关函数",lag.max=20)

pacf(y_df1,main="偏相关函数",lag.max=20)

par(opar)

dev.new()

auto.arima(Airdf1,trace=T)#自动定阶

m1 <- arima(AirPassengers,order=c(2,1,1),seasonal=list(order=c(0,1,0),period=12)) dev.new()

qqnorm(m1$residuals)

qqline(m1$residuals)

Box.test(m1$residuals,type="Ljung-Box")#残差检验

dev.new()

y_frc1 <- forecast(m1,h=12,level=c(99.5))

plot(y_frc1)

lines(data,type="l",col="red")

plot(y_frc1,y_frc2)

lines(y_frc2,col="yellow")

adf.test(Airdf1,alternative="stationary",k=0)

auto.arima(b_df1,trace=T)

m1 <- arima(y,order=c(1,1,0),seasonal=list(order=c(0,1,0),period=12))

y_frc1 <- forecast(m1,h=12,level=c(99.5))

plot(y_frc1)

m011 <- arima(AirPassengers,order=c(0,1,1),seasonal=list(order=c(0,1,1),period=12)) dev.new()

y_frc2 <- forecast(m211,h=12,level=c(99.5))

plot(y_frc2)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及应用7

青海民族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及应用—以青海省GDP 增长为例研究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统计学 二○一五年月日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及应用——以青海省GDP增长为例研究 摘要: 人们的一切活动,其根本目的无不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理想。时间序列是指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点上某一现象的相同统计指标的不同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的一组动态序列。时间序列分析则是指通过时间序列的历史数据,揭示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基于这种规律,对未来此现象做较为有效的延伸及预测。时间序列分析不仅可以从数量上揭示某一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从动态的角度刻画某一现象与其他现象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性,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而且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还可以预测和控制现象的未来行为,由于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即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修正或重新设计系统以达到利用和改造客观的目的。从统计学的内容来看,统计所研究和处理的是一批有“实际背景”的数据,尽管数据的背景和类型各不相同,但从数据的形成来看,无非是横截面数据和纵截面数据两类。本论文主要研究纵截面数据,它反映的是现象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发展变化规律性。在取得一组观测数据之后,首先要判断它的平稳性,通过平稳性检验,可以把时间序列分为平稳序列和非平稳序列两大类。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是时间序列分析,主要运用的数学软件为Eviews软件。大学四年在青海省上学,基于此,对青海省的GDP十分关注。本论文关于对1978年到2014年以来的中国的青海省GDP(总共37个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且对未来的三年中国的青海省GDP进行较为有效的预测。希望对青海省的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 青海省GDP 时间序列白噪声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设计 报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安徽建筑大学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 院系数理学院 专业统计学 班级统计学三班 学号 姓名朱敏 指导教师俞泽鹏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股票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 在现代金融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股市,进行投资行为,以期得到丰厚的回报,这极大促进了股票市场的繁荣。而在这种投资行为的背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逐渐意识到股市预测的重要性。所谓股票预测是指:根据股票现在行情的发展情况地对未来股市发展方向以及涨跌程度的预测行为。这种预测行为只是基于假定的因素为既定的前提条件为基础

的。但是在股票市场中,行情的变化与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法律法规的 制定、公司的运营、股民的信心等等都有关联,因此所谓的预测难于准确 预计。即使是证券分析师的预测也只能作为股民入市操作的一般参考意见。时间序列数据因为接受到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会常常表现出随机性,在统计学上称之为序列的依赖关系。时间序列分析是经济预测领域研究 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描述历史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用于预测经济数据。在股票市场上,时间序列预测法常用于对股票价格趋势进行预测,为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管理管理方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时间序列分 析方法的概念,性质,特点以及时间序列模型,包括建模时对数据时间序列的预处理、模型识别、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优化以及模型预测等。 并根据道琼斯指数对收盘价进行短期预测,通过对时间序列分析理论的实 证研究分析,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说明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于股票价格的预测趋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股票,预测,时间序列分析,AR(1 )模型 ABSTRACT In the modern financial wave, more and more people join the stock market to invest, expecting to get rich return, which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stock market’s prosperity. While under this behavior, an increasing large number of people be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tock forecast. The so-called stock forecast is defined: with the help of the stock’s recent condition, we’ll predict the future stock’s development, including its later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 fluctuations. This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behavior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stablished factor basis. But the stock’s index is always changing with the country’s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ormulation of laws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论文

南通大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邱艳 所在院系理学院 专业统计学 学号0902092013 指导教师陆志峰 南通大学理学院 2011年12月20日 统计091班

实证项目研究(课程论文)--------货币数量论的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十年来,国内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开发的面积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大 多数国人对房地产这个话题的热情是经久不衰,房地产业内任何重大的政策和举 措都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2010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747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3692亿元,同比增长34.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9.3%。6月当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830亿元,比上月增加1845亿元,增长46.3%。 2010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0.84亿平方米,同比 增长28.7%;房屋新开工面积8.0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7.9%;房屋竣工面积2.4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96亿平方米,增长15.5%。2010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185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6%,土地购置费4221亿元,同比增长84.0%。 那么,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是否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呢,我们是否可以对其 进行预测从而指导居民做出正确的选择呢?这便是本文所要探求和解决的问题。 理论综述 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对一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随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模 型并对未来的趋势走向进行分析的统计方法。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软件SAS 进行分析。 数据的收集 本文获取了我国1998-3-31到2009-12-31的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数据

数据挖掘课程论文

廊坊师范学院 《数据挖掘》课程论文 题目:国内游客总人数的时间序列分析学生姓名:xxx 任课老师:曹慧荣 院别: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系别: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年级:2011级本科1班 学号:xxxxxxx 完成日期2014年6月18日

数据挖掘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国内游客总人数的时间序列分析 摘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国内游客总人数的变化研究,研究各年人数的变化规律,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研究的方法: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建立霍特双参数指数平滑模型,对历年的旅游总人数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旅游人数逐年上升,中国旅游业的前景非常的可观,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 关键词:旅游总人数;时间序列;预测;霍特双参数指数平滑模型.

Title:Time Series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Total Number of Visitors Abstract:Research: Through the study of changes in the total number of domestic tourists, the number of studies each variation, the excavation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Methods: Time series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establish Holt two-parameter 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 the total number of tourists over the years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the number of tourist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prospects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s very impressive,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to a new stage, but also from the reflec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material living conditions. Keywords:The total number of tourist;Time series;Forecast;Holt two-parameter model.

平稳时间序列的模型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2) 1.1 时间序列模型的发展及其作用 (2) 1.2 什么是时间序列模型 (2)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2)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2) 第二章 ARMA模型 (4) 2.1 ARMA模型的基本原理 (4) 2.2 样本自协方差函数、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 (4) 2.3 ARMA模型识别方法 (5) 2.4 模型参数估计 (6) 第三章实例分析 (7) 3.1 题目 (7) 3.2 问题分析 (7) 3.3 问题求解 (8) 3.3.1数据的观测 (8) 3.3.2数据处理 (8) 3.3.3求解自相关和偏相关函数 (8) 3.4 模型的识别及求解 (9) 3.5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2) 评阅书 (15)

《随机过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ARMA模型是研究时间序列的重要方法,由自回归模型(简称AR模型)与滑动平均模型(简称MA模型)为基础“混合”构成。ARMA模型广泛应用在经济、工程等各个领域得益于其在具体预测方面的优势。在许多方面用该模型所作出的预测比其他传统经济计量方法更加精确。平稳时间序列模型主要有自回归模型(AR)、滑动平均模型(MA)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等,这些线性模型考虑因素较简单。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计算简单,易于实时更新数据。 本文描述了ARMA模型的原理、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的计算过程、模型的识别方法以及ARMA模型的计算过程。并给出一组平稳时间序列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求出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并利用MATLAB软件画出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图形,有图可知它们都是拖尾的,因此可以确定是) ARMA模 p , (q 型。接下来就是确定) ARMA的阶数,本文采用了AIC准则确定模型的阶数, p , (q 在实际问题中,为使线性模型简单起见,通常p与q的数值被取得较小,却需都不为零。确定阶数后,就用我们学过的求解方法解出未知的参数,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混合模型的表达式。 关键字:) ARMA模型,自相关函数,偏相关函数 p , (q

统计学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101334 课程名称:统计学 标准学时:48 课程类型:理论课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处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它是国际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介绍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描述、分析,包括:统计指标、数字特征、动态分析、指数分析和简单的趋势模型及抽样推断、假设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统计学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拿到统计职业资格上岗证,适应统计岗位工作,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概念、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事物内在规律和变动规律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课程具体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统计指数、时间数列分析、统计预测等内容。课程设置是从统计总论入手,以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为主线,最后撰写分析报告。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

时间序列分析期末论文 (1)

课程论文时间序列分析 题目时间序列模型在人口增长中的应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统计学 班级统计(二)班 学生殷婷 2010101217 指导教师翠霞 职称 2012 年10 月29 日

引言 人口问题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作为一种资源,主要体现在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速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消费者,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人在发展的同时却又不得不考虑人口数量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素质低;由于人口众多,不仅造成人均资源的数量很少,而且造成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很大压力。所以人口数量是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每年新增加的国民生产总值有相当一部分被新增加的人口所抵消,从而造成社会再生产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认真分析研究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现状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对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国家制定未来人口发展目标和生育政策等有关人口政策的基础,对于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和社会战略目标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人口的预测,作为经济、社会研究的需要,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描绘未来小康社会的蓝图时,首先应要考虑的是未来中国的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劳动力、负担系数等等,而这又必须通过人口的预测来一一显示。人口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可以用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测其继后期的数量。 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人口增长建立模型,取得了较好

的预测结果。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动态数据的动态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统计方法。以1990年至2008年中国人口总数为例,用时间序列分析Eviews软件建立模型,并对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研究时间序列模型在人口增长中的应用。 基本假设 (1) 在预测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时,假设全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封闭的即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自然变化的,而不考虑与其他国家的迁移状况; (2)在预测的年限,不会出现意外事件使人口发生很大的波动,如战争,疾病; (3) 题目数据能够代表全国的整体人数。。 问题分析 根据抽样的基本原理,预测人口增长趋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预测出人口总数的增长量,因此我们运用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得到的1990年到2008年度总人口数据。考虑到迁移率、死亡率、出生率、年龄结构等多个因素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求解人口增长趋势的关键是如何在我们的模型中充分的利用这些影响因素从而使我们的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研究数据: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1)

中国铁路客运量的时间序列分析辜予薇1303050225统计0502

摘要 首先,本文对中国铁路客运的现状及影响客运量的因素作了简要的分析,并说明了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中国铁路客运量作预测的现实意义。 接下来,文中收集到了从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中国铁路客运量的数据,经过一系列分析,对野值进行了相应的替换,并通过平稳化和零均值化将原序列转化为适宜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的新序列X。 然后,本文用Box-Jekins方法对序列X进行初步识别,拟合出基本模型,并使用F检验定阶法和最佳准则函数定阶法确定模型的阶数,建立了AR(1)模型。 其后,本文还使用Pandit-Wu方法建立起了ARMA(4,3)模型,并将此模型与之前的AR(1)模型作了简单的对比。 在模型建立后,本文分别用两个模型进行了内插和外推预测,比较了它们的预测误差,最后肯定了ARMA(4,3)模型的优越性,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平稳化 Box-Jekins F检验最佳准则函数 Pandit-Wu 预测

1引言 铁路由于具有运距长、全天候、安全性强、运能大、受自然铁条件影响小的优点,在众多的交通工具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在货运和客运上,都受到社会公众的亲睐。[1]而铁路客运又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与老百姓联系最紧密的运输方式,无论远赴他乡的学子,还是行色匆匆的打工仔,都于长长的列车有着不解之缘。 而我们知道,在高峰时期购票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出行者,现时值春运,国家和有关部门及时获取信息,有效地统筹安排铁道和列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认为,在众多的信息中,打算乘火车出行的人数是一个关键,它直接关系着有关部门需要开派多少车的问题。如果车派少了,必然有部分的出行者由于无法买到车票而耽误行程,造成社会公众的不满;但另一方面,如果开派的列车数超过了实际需要,就会有过度“不满员”的情况,不仅加大了列车的运行成本,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但由于有关部门也不可能精确地知道未来究竟有多少人打算乘火车出行,所以只有根据历史的规律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测。时间序列分析正是这样一种立足于历史,以预测和控制未来现象的方法,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2问题分析 从理论上来讲,影响一个时期铁路客运量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有下面几个: A:节假日分布。一般来讲,节假日分布密集的时期的出行的人数会较一般时段有所增加,如春节前后主要是农民工和学生构成强大的客流,而“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外出旅游的人也会大大增加铁路客运压力。 B:外部竞争因素。这主要是指飞机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票价高低。如果某一时段飞机票价居高不下,而一些时间较充裕或购买力不够强的旅客则会选择乘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科学定位·实践反思·重归时序·多元评价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任何课程都是历史的产物,它因社会的需求而产生,也因社会的变迁而消亡。因此,任何历史上存在过的课程都有其历史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又必将受到新的价值观的挑战。现代历史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完全区别于传统历史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充分发挥历史学塑造合格现代公民的功能。公民教育是每个出生在这个国度里的人都有权接受的教育,如在未成年前须接受的义务教育,以及此后的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公民教育最早的清晰的概念是联合国1975年给出的定义──即“公民教育”关注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人权、尊严、自主及社会公益等活动;鼓励思想交流及汇集,并行动起来以推动社会改变;塑造一个较合理和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秩序。《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科学定位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标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做了较大修改,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既明确了中学历史课程是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又将历史课程定位在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二、实践反思 新历史课程实验从2001年9月开始,首先是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到2002年秋季,扩展到530个省级实验区;2003年时,全国已有1642个县市的3500多万学生在使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2004年时发展到2576个县区使用新教材,约占全国的90%。至2005年秋季,全国各地区基本上都加入了新课程的试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编制,确保了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将其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规定了课程实施的计划、学时等,使得历史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保证。历史课程已被视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得到了认可和重视。在实验过程中,广大历史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逐步接受并不断深入理解,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主动地更新教学观念,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主动、积极地开展教学研修,进行校本教研。新课改的实验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在教学方式上,从以往的注重教师传授历史知识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与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特别是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大为提高。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基本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教科书、只教教科书的观念和做法,而是将课程资源和教学材料的视野大为扩展,积极开发校内校外的多种历史课程资源,搜集、整理和运用各种类型的教学材料。其中,乡土历史资源、视频图像资源、网络资源,以及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使得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信息资源得到适当的运用,从而使得历史课程资源在种类上、形式上、渠道上多种多样,教学材料丰富多彩。各地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各种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笔纸考试的单一方法。评价的类型也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使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方面的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实践证明,课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课改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课改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是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的宝贵财富,为课改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重归时序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是13至15岁的青少年,对他们的要求应以感知为主,应根据历史发展的时序,在了解历史上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理性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特别是根据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性、通识性和发展性,精选教学内容。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时序性和线索性,对于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应该让他们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坚持时序性,要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关于“课程设计思路”做了较大调整。在保持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对每一个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做了弱化,而是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在内容的编制上,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同时,注意与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时间序列分析论文

时 间 序 列 期 末 论 文 平顶山第二电厂电力生产率时间序列分析 摘要 利用Eviews软件判断该电厂电力生产率数据为平稳序列且为非白噪声序列,通过对数据一系列处理,运用三阶自回归AR(3)模型拟合时间序列,由于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且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并对未来的电力增长进行预测。 理论准备:拿到一个观测值序列之后,首先要判断它的平稳性,通过平稳性检验,序列可分为平稳序列和非平稳序列两大类。

如果序列值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向关性,那就意味着该序列是一个没有任何记忆的序列,过去的行为对将来的发展没有丝毫影响,这种序列我们称之为纯随机序列,从统计分析的角度而言,纯随机序列式没有任何分析价值的序列。 如果序列平稳,通过数据计算进行模型拟合,并利用过去行为对将来的发展预测,这是我们所期望得到的结果。可采用下面的流程操作。 一、本实验采用2000-01~2004-11月电力生产增长率数据做时 间序列分析模型,数据如下:

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与纯随机性的检验与判别 (一)平稳性的检验我们先采用图示法,时序图如下: 由图所示,该序列有很大的波动,周期性不明显。更重要的是该序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并不明显,基本可以确认该序列是平稳的,但直观感受不能认定它就是平稳的,需进一步做检验。

样本自相关图如下: 根据序列自相关图可以看出:该序列具有短期相关性,就是随着延期数的增加,平稳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很快地接近于零,自相关图大部分都在2倍的标准差范围内。所以确认该序列就是平稳序列。 下面进行纯随机性检验:由自相关图可以知道,该序列延迟16期的自相关系是0.285 0.318 0.418 0.288 0.346 0.282 0.212 0.276 0.211 0.185 0.102 0.087 0.164 0.137 0.063 0.019 延迟期的Q 统计值和对应得P值如图:

GPS坐标时间序列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对数据一系列处理,运用三阶自回归AR(3)模型拟合gps坐标时间序列,由于gps坐标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且历史数据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并对未来的电力增长进行预测。理论准备:拿到一个观测值序列之后,首先要判断它的平稳性,通过平稳性检验,序列可分为平稳序列和非平稳序列两大类。如果序列值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向关性,那就意味着该序列是一个没有任何记忆的序列,过去的行为对将来的发展没有丝毫影响,这种序列我们称之为纯随机序列,从统计分析的角度而言,纯随机序列式没有任何分析价值的序列。如果序列平稳,通过数据计算进行模型拟合,并利用过去行为对将来的发展预测,这是我们所期望得到的结果。可采用下面的流程操作。 关键字:gps坐标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分析数据预测

一、前言 GPS坐标时间序列分析原来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有国际著名的学术杂志“时间序列分析”。由于在过去的二十几年当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经济学的定量分析当中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应用,因此所出现的“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了“实证宏观经济学”的同意语或者代名词。由此可见,作为宏观经济研究,甚至已经涉及到微观经济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之所以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中如此重要,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数据大多具有时间属性,都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构成时间序列,而时间序列分析正是分析这些时间序列数据动态属性和动态相关性的有力工具。从一些典型的研究案例中可以看出,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揭示经济变量及其相关性方法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前关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教科书和专著很多。仅就时间序列本身而言的理论性论著也很多,例如本课程主要参考的Hamilton的“时间序列分析”,以及Box 和Jankins的经典性论著“时间序列分析”;近年来出现了两本专门针对经济学和金融学所编写的时间序列专著,这也是本课程主要参考的教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平稳性时间序列方法的成熟和解决问题所受到的局限性的暴露,目前研究非平稳时间序列的论著也正在出现,其中带有结构性特征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更是受到了广泛重视。 二、本实验采用2000-01~2004-11月gps坐标时间序列数据做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数据如下: 2000.1 5.4% 2001.9 8.8% 2003.5 13.4% 2000.2 15.3% 2001.10 8.5% 2003.6 13.1% 2000.3 7.1% 2001.11 7.4% 2003.7 15.2% 2000.4 6.9% 2001.12 9.6% 2003.8 15.5% 2000.5 12.8% 2002.1 15.4% 2003.9 15.5% 2000.6 12.5% 2002.2 -3.2% 2003.10 14.8% 2000.7 13.5% 2002.3 6.2% 2003.11 15.6% 2000.8 10.6% 2002.4 10.6% 2003.12 13.4%

序列的移位和周期延拓课程设计

摘要 复杂的序列通常可由基本序列通过运算和组合构成的,序列的移位和周期延拓是序列的基本运算。序列的移位是序列的每一个样本都向右或向左移动k个单位,形成另一个序列。周期延拓是把一个周期序列x(n),拓展为有K个周期的新序列。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y)的缩写,是一种科学计算软件,主要适用于矩阵运算及控制和信息处理领域的分析设计。 本课题利用MATLAB的元素集运算和矩阵的运算实现了对序列移位和周期延拓运算的软件实现。 关键词:MATLAB;序列;移位;周期延拓

目录 1 课题描述 (1) 2 设计原理 (1) 3 设计过程 (2) 3.1软件介绍 (2) 3.2设计内容 (3) 3.3设计步骤 (3) 4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4) 总结 (6) 参考文献 (7)

1 课题描述 时域离散信号用x(n)表示,时间变量n(表示采样位置)只能取整数。因此,x(n)是一个离散序列,以后简称序列。序列适合计算机存储与处理。序列的基本运算包括相加、相乘、移位、周期延拓等。MATLAB是MATrix LABoratory的缩写,早期主要用于现代控制中复杂的矩阵、向量的各种运算。MATLAB以矩阵作为基本编程单元,它提供了各种矩阵的运算与操作,并有较强的绘图功能。 本课题是利用MATLAB元素集运算和矩阵的运算实现了对序列移位和周期延拓运算的软件实现。 开发工具: MATLAB 2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如下: 移位:在这个序列运算中,x[n]的每一个样本都移动(即延迟)k个采样周期,设移位后的序列为y(n)。当k >0时每一个样本向右移动,称为x(n)的延时序列;当k<0时,每一个样本向左移动,称为x(n)的超前序列。 y(n)=x(n-k) (2.1) 在MATLAB中,如果原始的序列用x和nx表示,移位后的序列用y和yn 表示,移位运算并不影响向量x的值,因此y=x。移位体现为位置向量的改变。ny的每个元素都比nx加了一个k,即ny=nx+k。y和ny就是移位后的向量的表述,说明y取k拍前的x值。向左移位可令k取负号,意味着y取k拍后的x z-进行标注,它被称为迟延算子,表示把输入序列右移一值。在系统框图中用1 位;用z进行标注,它是左移运算是右移算子的逆运算。实际上迟延算子取的是序列过去的值,具有物理可实现性;而左移算子是提前算子,它要知道序列未来 z-算子。 的值,物理上无法实现。所以数字信号处理中通常都用1 满足: 周期延拓:如果对于所有的n,序列x[n]

物流数学课程标准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依据 ㈠课程性质 《物流数学》是铁道运输经济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该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主干课程和延伸课程以及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工具。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生源的素质,贯彻“掌握概念,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理念,培养适合企业物流管理所需要的人才。 ㈡撰写依据 1.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二、课程任务与目标 ㈠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在中学数学的基础上设置的,它要求学生在中学数学的基础上学会用图上作业法、表上作业法、图像法等一些简单、易学、实用的方法解决物流管理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应对各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基本方法等基本知识深入理解,对基本计算方法要熟练掌握,使自己具有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㈡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物流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基本方法,初步了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的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 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具有能通过几何图形直观理解相关

理论含义的技能,熟练掌握部分初等函数的求导的数学运算技能,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今后专业课中遇到的相关的简单问题,熟练掌握物流管理中常用的简单的数学模型,掌握数学模型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品性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㈠对教学要求层次的表述 ⒈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⒉对能力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㈡教学内容与要求

时间序列分析期末考试

浙江农林大学 2009 - 2010 学年第 二 学期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课程类别: 必修 考试方式: 闭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1. 关于严平稳与(宽)平稳的关系,不正确的为 。 ( ) A. 严平稳序列一定是宽平稳序列 B. 当序列服从正态分布时,两种平稳性等价 C. 二阶矩存在的严平稳序列一定为宽平稳的 D. MA(p)模型一定是宽平稳的 2. 下图为某时间序列的相关检验图,图1为自相关函数图,图2为偏自相关函数图,请选择模型 。 ( ) 图1 图2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得分 评阅人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得分

A. AR(1) B. AR(2) C. MA(1) D. MA(2) 3. 下图中,图3为某序列一阶差分后的自相关函数图,图4为某序列一阶差分后的 偏自相关函数图,请对原序列选择模型。( ) 图3 图4

A.ARIMA(4,1,0) B. ARIMA(0,2,1) C. ARIMA(0,1,2) D.ARI MA(0,1,4) 4. 记B 为延迟算子,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 ) A. 0 1B = B. (1)k t t k t X X B X --=- C. 12t t BX X --= D. 11()t t t t B X Y X Y --±=± 5.对于平稳时间序列,下列错误的是 ( ) A.)(212εσεE = B.),(),(k t t k t t y y Cov y y Cov -+= C.k k -=ρρ D.)(?)1(?1k y k y t t +=+ 6.下图为对某时间序列的拟合模型进行显著性水平0.05α=的显著性检验,请选择 该序列的拟合模型 。 ( )

时间序列论文

. 《时间序列分析》 课程论文 基于ARMAX模型的财政收入与税收 的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班级:13级应用统计学1班 学号:131412820 :乐乐

基于ARMAX模型的财政收入与税收 的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摘要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其中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到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本文利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的知识通过sas 统计软件对1978-2012年中国财政收入与税收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两者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并且存在协整关系,所以拟合了ARIMAX模型。由于残差序列非白噪声,所以对残差序列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拟合,最后对模型进行预测,做出预测图。 关键词:财政收入与税收 ARIMAX模型预测 一、引言 财政与税收关系到国家发展、民生大计。财政收入与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国民经济发展、企业经济活动、居民切身利益及政府决策行为都有重

大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国家财政与税收的大幅度增长,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也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财政与税收管理的新规定、新政策和新的监管制度。可以看出两者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本文的分析,旨在找出两者的关系,为我国财政与税收做出合理的解释,为以后的收入做出合理的预测。 二、数据分析 (一)、序列平稳性检验 1、时序图: 图 1 原数据时序图 图1中,红色为y(财政收入)序列书序图;黑色为x(税收收入)序列时

应用时间序列实验报告

河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理学院 专业班级: 专业课程: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2017年 6 月 2 日

目录 1. 实验一澳大利亚常住人口变动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验二我国铁路货运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实验三美国月度事故死亡数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课程设计体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量经济学》课程标准

《计量经济学》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计量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经济类的各个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既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经济计量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可以抛开复杂的数学计算以及繁琐的推导和证明,但要将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贯彻始终。其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研究经济中的有关问题,训练学生运用计量方法、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创造的思维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学习和实践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有关经济学问题的能力。课程在内容与应用上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经济学等课程有关联。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要先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同时,学习者要关注在经济计量学领域的一些最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与方法的基础上使经济计量模型的应用更具实践性。 1.2设计思路 《计量经济学》建立在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计量经济学结合数量方法来对经济活动进行认识分析,并辅助于计算机专门软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计量经济学的一般概念及工作步骤、模型估计的基本方法、模型检验与修正方法,典型计量经济模型专题讨论、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基本知识(包括模型的识别、估计、检验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案例。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学习了《微积分》、《线性代数》、《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学》等课程。教师在讲授本课程时,首先应特别注重对经济理论的认识和经济现象的分析,强调已学的《经济学》基础;其次突出计量经济建模基本思想的讲授,侧重在计量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和《经济学》、《经济统计学》与《数学》相结合的知识背景上;再次应避免在理论部分的繁杂的纯数学证明,但对于表述基本原理和模型应用分析中的数学推导是必要的,故应强调《微积分》、《线性代数》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最后应加强对计量经济学概念的总结和应用实例的分析,包括计量经济专门分析软件(Eviews)的应用操作。教学方法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并辅助于必要的上机实习。 2.课程目标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的方法,因为数量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建立实用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掌握并能运用所学方法、利用相关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 2.1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中基本的单、多方程模型的估计、假设检验等主要分析方法; ●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经济现象中的一些主要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和政策效应作有关的计量经济分析; ●对计量经济学的总体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初步了解本学科在经济学科当中的重要性,学会用科学化、严谨化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经济问题。 2.2知识目标 ●系统了解计量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或Stata的操作,能够运用计算机来发现和解决有关经济问题; 2.3素质目标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建立实用的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掌握并能运用所学方法、利用相关软件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 3.课程内容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