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联蛋白A1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S100蛋白家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S100蛋白家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摘要】S100蛋白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s100基因家族中,共有22种异构体聚集在染色体1q21上且常在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
S100蛋白参与许多细胞内外功能,比如调节细胞内环境Ca2+稳态、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侵袭、蛋白磷酸化、细胞支架构成、自身免疫和炎症等。
许多研究表明s100蛋白异常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S100蛋白将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和靶向治疗目标。
本文将重点阐述s100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
【关键词】s100;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肿瘤【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698-01S100蛋白在细胞内外各种生物学过程中的复杂功能对肿瘤的发生进展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s100蛋白促进肿瘤恶化和转移中的生物性行为,未来研究需要更深的揭露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标志物。
1 S100的生物性S100基因家族是EF-hand类型Ca2+结合蛋白中最大的亚族。
迄今为止,S100基因至少有25种不同的异构体,其中有22种位于异变染色体1q21上。
S100蛋白以同源二聚体或二聚体复合物的形式存在[1]。
大多数S100蛋白经过构象的改变都可与Ca2+结合,这种与不同靶蛋白结合的能力使其表现出广泛的细胞内外活性。
S100蛋白细胞内功能包括调节内环境Ca2+稳态、细胞周期循环、细胞生长与迁移、细胞支架构成、转录分子调控等。
与此相反,细胞外S100蛋白以细胞因子结合到细胞表面受体的方式,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RAGE)和Toll样受体(TLRs)发挥功效[2]。
s100密切参与肿瘤发生和进展的生物学行为,使其备受瞩目。
许多研究支持S100蛋白与肿瘤的密切关系,首先大多数S100基因聚集在1q21染色体上,后者极易发生染色体的重组,促肿瘤发生;其次,在许多恶性肿瘤中S100蛋白表达增加,推测其异常表达与肿瘤发展相关;最后,某些S100蛋白可与肿瘤相关蛋白作用并调节NF-kB、p53和β连锁蛋白等肿瘤因子,加速肿瘤发展。
膜联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功能复合物

膜联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功能复合物钱学磊;韩志颖;刘瑞齐;于昌龙;闫海芳;李玉花【摘要】该文介绍了植物膜联蛋白(annexins)以及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生理活动所扮演的角色,如钙离子通道的形成、膜融合、囊泡运输、信号转导和细胞骨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可以结合F-肌动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离子通道,使ATP和GTP水解的功能.【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3(033)005【总页数】7页(P703-709)【关键词】膜联蛋白;Ca2+;肌动蛋白;ATP酶;胁迫力【作者】钱学磊;韩志颖;刘瑞齐;于昌龙;闫海芳;李玉花【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31Abstract: Annexins is a set of calcium dependent phospholipids binding proteins with multi-function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animals and pla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functions of annexins indifferent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a2+ channel,membrane fusion,vacuole transport,signal transduction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cell skeleton proteins. At the same time,some members of this multigene family can be combined with F-actin protein,and have the functions of peroxidase,ion channels,ATP and GTP hydrolysis.Key words: annexins; Ca2+; actin protein; ATP; stress force膜联蛋白(annexins)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一类新的膜结合蛋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可溶性蛋白,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及菌类多种生物体内,几乎所有这些物种器官中均有表达。
白细胞来源的微粒在血管内稳态中的作用

白细胞来源的微粒在血管内稳态中的作用摘要:白细胞来源微粒(Leukocyte-derived microparticles ,LMPs)可能来自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B、T淋巴细胞。
它们表达其亲代细胞标志物、膜和胞质蛋白质以及生物活性脂质,以维持或破坏血管稳态。
当它们携带组织因子或凝血抑制剂时,参与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
此外,LMPs影响促炎和抗炎过程,改善内皮功能或诱导内皮功能障碍,促进炎症细胞在血管壁募集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
最后,LMPs有利于在易损斑块内的新血管形成,并且在破裂的斑块中参与凝血和血小板活化。
关键词:微颗粒;白细胞;血管内稳态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通过从细胞膜表面出芽而释放,这个过程称为“胞吐作用”其可以自发地或受各种刺激而产生。
它们的直径为0.1-1μm,在其表面具有带负电荷的磷脂,以及指向其细胞起源的抗原性[1]。
血液循环中的MPs源自不同的细胞例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
他们在血液中的浓度由在它们从细胞表面释放和它们在循环中清除的速度平衡决定。
MPs不仅是细胞活化或损伤的标志物,它们干扰止血、炎症、细胞存活和凋亡、内皮功能、血管重塑的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2]。
此外,他们是细胞之间的交换生物信息的载体,这个过程称为细胞间通信[3]。
这篇综述将论述LMPs在血管内稳态中的意义。
一、中性粒细胞和NMPs当激活时,嗜中性粒细胞在胞吐作用的过程中脱颗粒通过胞吐作用从细胞表面释放MPs。
中性粒细胞衍生的微颗粒(Neutrophil-Derived microparticles,NMPs)在其外膜小叶上暴露磷脂酰丝氨酸,激活经典途径补体,并修饰C4和C3片段。
调理的NMP依次经由补体受体-1结合到红细胞,这可能在它们的螯合和清除中起作用并影响其生物活性[4]。
NDMPs同时具有抗炎和促炎作用。
NMPs作为炎性介质激活ECs,其表面L-选择素表达可能对其粘附是必需的[5]。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余思;刘尧;陈旭【摘要】外泌体是一类由真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微囊泡,能够介导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间充质干细胞(MSCs)外泌体具有和MSCs相似的生物学功能,在修复组织损伤、抑制局部炎症和调节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与MSCs相比,外泌体更稳定而且易保存,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较低,为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本文将对MSCs外泌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7)010【总页数】4页(P939-941,947)【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免疫调节【作者】余思;刘尧;陈旭【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02;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02;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1980年,PAN研究组首次发现羊网织红细胞分泌出一些小囊泡,1987年将其命名为外泌体[1-2]。
外泌体来源于胞内体,胞内体内陷形成多囊泡体,多囊泡体与细胞膜结合并释放到细胞外,形成外泌体。
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直径40~100 nm,由双层磷脂分子包围,呈板状或杯状,通常存在于1.13~1.19 g/mL的蔗糖密度层[3]。
外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RNA和DNA等,并能在细胞间稳定转运这些活性成份,介导邻近细胞或全身范围内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作为多种疾病发生的诊断指标[4-5]。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性能的成体干细胞群。
MSCs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和旁分泌作用发挥免疫调节性能,从而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维持局部微环境内稳态,促进组织的修复,为炎症相关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6-7]。
2022蛋白质组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全文)

2022蛋白质组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全文)目前人们已经从DNA和RNA水平对甲状腺肿瘤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基因的功能最终需要通过相应的蛋白质发挥作用。
蛋白质作为基因的表达产物,生理活动的执行者,有必要从蛋白质整体水平揭示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阐述其癌变本质。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日益增加,现已成为全球第八位最常见癌症。
甲状腺癌按组织学类型分为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滤泡型甲状腺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MTC)和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和FTC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
目前,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术前诊断甲状腺癌方法为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但仍有20%~30%甲状腺结节无法得到准确诊断。
因此许多患者最终选择了外科诊断性手术,但术后病理大多数是良性的。
不必要的手术通常造成患者需要终身的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和承受相应的手术后并发症,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近十余年来,分子检测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甲状腺癌的诊断中。
从BRAF V600E单基因到基因 panel、多基因分类器虽然诊断的敏感性有所提高,但阳性预测值和特异性较低。
目前人们已经从DNA和RNA水平对甲状腺肿瘤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基因的功能最终需要通过相应的蛋白质发挥作用。
蛋白质作为基因的表达产物,生理活动的执行者,有必要从蛋白质整体水平揭示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阐述其癌变本质。
(一)蛋白质组学在PTC诊断中的应用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国内外学者许多发表的甲状腺蛋白质组学研究着眼于将PTC蛋白质谱与健康或良性甲状腺组织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肾癌组织中RRM2、ANXA1_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肾癌组织中RRM2、ANXA1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万勇军1,阮先国1,张学勤2,殷妮1,张大虎11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湖北襄阳441100;2 襄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摘要:目的 观察肾癌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2(RRM2)、膜联蛋白A1(ANXA1)表达变化,探讨两指标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关系。
方法 肾癌患者102例,术中取部分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RM2、ANXA1蛋白。
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参数肾癌组织中RRM2、ANXA1表达差异。
随访3年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比较RRM2、ANXA1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
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肾癌无进展生存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肾癌组织RRM2、ANXA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均<0.05)。
肾癌组织RRM2与ANXA1表达呈正相关(r=0.702,P<0.05)。
不同肿瘤TNM分期、Fuhrman分级患者肾癌组织中RRM2、ANXA1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RRM2阳性、ANXA1阳性患者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低于RRM2阴性、ANXA1阴性患者(P均<0.05)。
TNM分期Ⅱ ~ Ⅲ期、Fuhrman分级Ⅲ ~ Ⅳ级、RRM2阳性及ANXA1阳性是肾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肾癌组织中RRM2、ANXA1表达上调,两者与TNM分期、Fuhrman分级有关,是肾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肾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2;膜联蛋白A1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32.014中图分类号:R73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32-0062-04肾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病理类型以肾透明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类型的80%。
膜联蛋白的功能与调控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的功能与调控研究进展黄逸群;左开井【摘要】膜联蛋白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各种组织和细胞中的依赖钙离子的磷脂结合蛋白家族.膜联蛋白具有与磷脂膜可逆结合及与钙离子结合的能力.本文从膜联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出发,阐述其在动植物膜架构、细胞发育和细胞凋亡等多种生命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期刊名称】《生物技术进展》【年(卷),期】2012(002)003【总页数】8页(P157-164)【关键词】膜联蛋白;植物抗逆;膜构架;信号转导【作者】黄逸群;左开井【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膜联蛋白(annexin)是一类依赖钙离子的磷脂结合蛋白家族。
膜联蛋白最早发现于1978年,由Creutz等分离纯化[1]。
自从第一个被克隆的人膜联蛋白A1和A2[2]以来,迄今为止已经发现超过1 000个膜联蛋白亚家族成员,这些膜联蛋白广泛分布在动植物的各种组织和细胞之中。
其中,人类基因组中含有13个膜联蛋白亚家族,而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中发现了8个蛋白家族成员[3],水稻中则有10个[4]。
膜联蛋白在进化上较为保守,大多数的膜联蛋白属于胞内蛋白,约占细胞总蛋白的2%。
膜联蛋白在胞内可以游离形式存在,也可以与细胞膜或细胞骨架相结合[5,6]。
由于膜联蛋白具备与钙离子结合的能力,因此膜联蛋白能够参与一系列的依赖于钙离子的膜性生物学活动。
自从发现以来,膜联蛋白已知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如生物膜的形成、离子通道建立和信号传导等。
尽管膜联蛋白在动物上的相关研究很多,但是有关膜联蛋白在动物信号传导中的调节机制还不完全明确。
此外,有关植物膜联蛋白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1 膜联蛋白的结构特点依照基因的结构、进化关系以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不同,膜联蛋白可以分为五个大类:A类(脊椎动物膜联蛋白)、B类(无脊椎动物膜联蛋白)、C类(真菌和单细胞真核生物膜联蛋白)、D类(植物膜联蛋白)和E类(原生生物膜联蛋白)[7]。
膜联蛋白A_家族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膜联蛋白A家族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李圣仙1,潘玉静2,曹德恣1,霍琰31 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2 北方学院临床医学院;3 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摘要: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该病始于胎盘异常,继而引起胎盘释放各种应激因子及纤溶系统失衡,最终导致母体血管内皮损伤、全身炎症反应。
膜联蛋白A家族是钙离子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与炎症、抗凝与细胞信号转导等过程密切相关,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子痫前期;膜联蛋白;炎症因子;纤溶系统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10.026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10-0109-04子痫前期是指妊娠20周后孕妇新发的血压升高、视物模糊、水肿及蛋白尿,病情迅速恶化时可伤及脑、心血管和肝肾等全身多种脏器,其发病率占妊娠期孕妇的2%~5%,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外专家学者推测,如果子宫螺旋动脉重铸不良、滋养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能力受损,胎盘血液灌注缺乏,可通过氧化应激合成相关因子释放至循环系统,引起全身炎性反应,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血管舒缩失调、胎盘及子宫缺血缺氧等变化,影响胎儿宫内发育[1]。
膜联蛋白(ANX)是一类钙依赖性能结合带负电荷膜磷脂的高丰蛋白超家族,分为A、B、C、D和E五组。
膜联蛋白A亚类由AnxA1-A11和AnxA13组成,常见于脊椎动物中,以组织特异性方式表达,广泛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外基质中,膜联蛋白有相似的核心结构域,其中包含4个与二价钙离子结合的α-螺旋重复序列,并对膜磷脂具有高亲和力。
每个膜联蛋白都有一个独特的氨基末端(N端)“尾巴”结构域,允许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特性[2]。
膜联蛋白A 家族成员与人类细胞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密切关联,如囊泡运输、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抗炎、新血管生成、抗凝血等[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 [] 究 发 现 , 色 素 细 胞 刺 激 素 ( - H) 过 上 调 1研 黑 aMS 通 ANX A1的 表 达 抑 制 T - 导 的 成 熟 树 状 突 细 胞 发 挥 抗 NF 诱
等 [] 】 研究 发 现 , NX 0 A A1 抑 制 肝 癌 细 胞 产 生 巨 噬 细 胞 集 落 能
刺 激 因 子 ( C F C F 1 和 单 核 细 胞 趋 化 蛋 白 1 MC 一/ M-S / S _ ) ( P 1 C L ) 减 少 肿 瘤 细 胞 的 生 长 和 转 移 , 效 应 主 要 通 过 C 2, 此
A NXA1 与 调 节 视 网膜 神 经 节 细 胞 凋 亡 。S a 参 ho等[ 。 用 胡采 血清 饥 饿 法诱 导 鼠视 网膜 神 经 节 细 胞 凋 亡 , 养 液 加 入 不 同 培 浓 度 AN XA1的 N 端 氨 基 酸 肽 段 Ae—6 结 果 显 示 , 入 _ 22 , 加
现 , 咽 癌 细 胞 系 ANX 鼻 A1的 mR NA 和 蛋 白 质 表 达 均 出 现 下 调 ,-z-d 甲 基 化 是 导 致 表 达 下 调 的 主 要 原 因 ,一z- 5aa2 C 5aa
ANX A1的 功 能 主 要 通 过 甲 酰 肽 受 体 ( P s 信 号 通 路 FR)
对 ANx A1的 生 理 功 能 研 究 概 况 综 述 如 下 。 1 膜 联 蛋 白 A1 信 号 通 路 调 控 机 制 的
() 1 ANX A1在 多 种 肿 瘤 组 织 中 表 达 异 常 。 ANX A1基
因 在 大 多 鳞 状 细 胞 癌 m] 大 多 数 腺 癌 [] 前 列 腺 癌 [] 膀 胱 、 ”、 ”、
502 ) 3 0 1
膜联蛋 白( n eis 是一 类结 构相 关 钙依赖 的磷 脂结 A n xn )
合 蛋 白超 家 族 , 结 构 上 均 具 有 保 守 中心 结 构 域 和 承 担 独 特 在 功 能 的 N 端 结 构 域 , 心 结 构 域 延 伸 为 c 末 端 结 构 , 4组 中 _ 由
调 控 , P s是 跨 膜 蛋 白偶 联 受 体 ( P R) 在 人 类 包 括 FR G C ,
F PR、FP l e 1( RL 1)及 R—i - FP - k FP l e2 ( PRL 2),是 R-i - F k -
பைடு நூலகம்
A NXAI及 其 衍 生 肽 Ac 22 . -6的 受 体 [ 。 AN 8 ] XA1及 其 肽 段 与 F Rs 合 后 启 动 F Rs 游 级 联 反 应 , 进 细 胞 外 调 P 结 P 下 促 节 激 酶 ( R 和 丝 裂 原 活 化 蛋 白激 酶 ( E K) MAP 磷 酸 化 [ , K) g 从 ] 而 激 发 相 应 的 生 理 功 能 效 应 。研 究 显 示 , ANX A1的 许 多 生
转化成坏死 细胞 引发 炎症 反 应[ 1 ANX 。 A1的 抗 炎 作 用 主
序列 , 个重复 序列均含 有钙 离子 和磷 脂结 合位 点[ 。A - 每 1 ] n n xn eis按 在 生 物 界 的 分 布 分 为 5组 , 椎 动 物 为 A 组 , 脊 脊 无
椎 动 物 为 B组 , 菌 和 单 细 胞 生 物 为 C 组 , 物 为 D 组 , 真 植 原 生 生 物 为 E 组 。A 组 广 泛 存 在 于 人 类 组 织 器 官 , 已 有 1 现 3
因 定 位 于 人 染 色 体 9 1-2 . , 1 q 2q 1 2 由 3个 外 显 子 和 1 2个 内 含
和分化 , 挥相应 抗炎作用 。 发
3 A X 1参 与 肿 瘤 发 生 、 展 过 程 的 调 控 N A 发
子 组 成 。ANX A1是 多 功 能 蛋 白 , 功 能 包 括 参 与 炎 症 [ 、 其 细 胞 吞 噬[ 信 号 传 递 、 胞 分 化 及 细 胞 凋 亡 、 细 等 调 控 。 近 年 来 , 对 ANX 针 A1的 生 理 功 能 研 究 报 道 较 多 。 别 特 是 在 炎 症 、 瘤 、 胞 分 化 和 细 胞 凋 亡 方 面 。本 文 就 近 年 来 肿 细
炎作用 , 通过 R 而 NA 干 扰 技 术 下 调 A Al 达 后 , MS NX 表 H 的抗 炎 作 用 消 失 。ANXA1通 过 以 下 机 制 起 抗 炎 作 用 : 制 抑
转 移 的 动 物 模 型 的 生 存 时 间 , 为 此 效 应 通 过 ANx 认 A1与
IB激酶 复合 体相 互作 用激 活核 转 录 因子 NF. k -B引起 。L c i
磷 脂 酶 Az 性 , 止 花 生 四烯 酸 类 物 质 炎 性 前 体 的 形 成 , 活 阻 诱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0 6 2 5 l 西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科 自 0 3 1 2 国 3 80 8 ) 广 桂 821) 作 者 简 介 : 博 伟 ( 9 3) 男 , 士 在 读 , 治 医师 , 究 方 向 : 关 节 损 伤 的 修 复 与 功 能 重 建 、 织 工程 学 基 础 研 究 。 梁 17一, 博 主 研 骨 组 * *通 讯 作 者 ; - i z aj mi@ 16 c m E mal hoi n 2 .o : n
( An e i 在 n xn 为 8组 ) 每 组 7 、 0个 氨 基 酸 残 基 组 成 的 重 复
导 抗 炎 因子 形 成 , 制 环 氧 合 酶 ・ ( o _ ) 一 氧 化 氮 合 酶 抑 2 C x 2和 形 成 , 制 中 性 粒 细 胞 活 性 及 游 出 [ , 制 炎 性 因 子 的 合 成 抑 g抑 ] 和 释 放 []ANX 能 促 进 凋 亡 细 胞 的 清 除 , 免 凋 亡 细 胞 ; A1 避
理 功 能 通 过 E K1 2和 MAP 信 号 通 路 调 控 [ 。 R / K 1
2 AN A1参 与 炎 症 过 程 的 调 控 X
2 C去 甲基 化处 理 能 够 恢 复 ANX d A1基 因 的 表 达 水 平 。 ( ) 2 ANX A1参 与 调 控 多 种 肿 瘤 组 织 的 生 长 、 化 、 移 和 凋 亡 。 分 转 Z a g等 [ 采 用 阿 司 匹 林 诱 导 人 或 鼠 胰 腺 癌 细 胞 后 发 现 , hn z 叼
ANX A1表 达 上 调 , 细 胞 的凋 亡 增 加 并 出现 生 长 抑 制 , 为 癌 认
此 作 用 与 ANx A1表 达 上 调 抑 制 核 转 录 因 子 NF ̄ 的 活 性 -B
相 关 。 Io uh 等 [ 过 体 外 R n kci 】通 。 NA 干 扰 技 术 敲 低 前 列 腺 。
素 通 过 上 调 ANX A1的 表 达 发 挥 抗 炎 作 用 [ ,] 另 外 , 11 。 23 ANX A1 是 参 与 内 源 性 抗 炎 途 径 的 重 要 调 节 分 子 [ 也 1 Mi 。 n
腺 癌 的 发 生 、 长 及 转 移 有 促 进 作 用 。 Bs 等 [ 生 i t 2 究发现, 研
梁博 伟 , 劲 民 一 , 国前 , 赵 殷 胡 峰
( 西医科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 , 西南宁 广 广
[ 键 词 ] 膜 联 蛋 白 A1 生 理 功 能 } 究 进 展 关 ; 研 [ 圈分 类 号 ] Q5 [ 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纲 号 ] 中 1 文 文
d i1 . 9 9 J i n 1 0 — 5 3 . 0 2 0 . 3 o t 0 3 6 /.s . 0 1 6 9 2 1 . 2 0 1 s
1 O 6
蛇 志
J un l f NA o ra o S KE (cec LN ueaeKE el ) Sine8 Atr r yt h a h O t
2 1 第 2 第 2期 0 2年 4卷
V 12 o 2 2 1 o. 4N . ,0 2
A NXA 1激 活 癌 细 胞 表 面 的 甲 酰 肽 受 体 2 F R ) R S (P 2 和 O - M A K N -B信 号 通 路 引起 。 P — F ̄
蛇 志
J un l f NAKE ( c n e& NAtr r yt el ) o ra o S Si c e ueaeKE hat o h
2 1 第 2 卷 第 2期 0 2年 4
Vo. 4No 2 2 1 12 . ,0 2
膜 联 蛋 白 A1生 理 功 能 的研 究 进 展
A 22 c—6的 视 网膜 神 经 节 细 胞 的 csae3酶 活 性 降 低 , 凋 aps- 促
在鳞状 细胞癌表达 下调 , XA1表达水 平与 肿瘤组 织 分化 AN
程 度 负 相 关 。 促 进 癌 细 胞 的 分 化 起 重 要 作 用 , 以 作 为 评 对 可
估鳞 状细 胞癌 分化程 度标 志物[] 。Yu等[ 过免疫 组化 2通 6
4 A X 1参 与 细 胞 分 化 过 程 的 调 控 N A () 1 ANx A1参 与 调 控 多 种 肿 瘤 组 织 的 分 化 。 ANX A1
AN XA1 达 水 平 , 加 癌 细 胞 内 B l / c x 相 关 死 亡 促 表 增 c2B lL - - 进 因 子 ( AD) 去 磷 酸 化 最 终 促 进 癌 细 胞 凋 亡 。 ( ) B 的 。 , 4
众多研究表明, ANX A1参 与 炎 症 过 程 的 调 控 [ 3
上 皮 细 胞 ANX A1表 达 后 ,1 6 达 上 调 , 反 , 前 列 腺 上 1- 表 . 相 当
皮 细胞 ANX A1表 达 恢 复 后 ,L 6表 达 下 调 , I- I- 而 L 6对 前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