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检查表(最高管理者)OK
1 内部审核对最高管理者的检查表1

1. 内部审核对最高管理者的检查表受审核岗位:最高管理者内审员:审核日期:2011年07月21日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对最高管理者的检查表第10 页共10 页内部审核中应对最高管理者检查的记录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 组织建制批文、内部机构设置文件。
3. 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授权签字人、综合管理员、内审员、监督员、设备管理员、安全员、检测人员的授权和其他资质文件。
4. 相关方文件(1) 管理体系中引用的法律法规、主管机构文件;(2) 管理体系中引用的CNAS认可规范文件;(3) 管理体系中引用的客户(包括母体公司)文件。
5. 内部沟通记录(定期例会记录/会议纪要)。
6. 实验室公正性声明、行为准则和规范。
(填写LAB-F-006)7.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含总体目标)。
8. 质量方针声明。
9. 管理体系文件宣贯计划。
10. 管理体系文件宣贯记录。
11. 满足客户要求(包括母体公司2011年对检测工作的要求)的宣贯计划。
12. 满足法定要求宣贯计划。
13. 满足客户(包括母体公司)要求宣贯记录。
14. 满足法定要求宣贯记录。
15. 确保保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记录(文件更改记录)。
16. 管理评审计划。
17. 各种管理评审记录。
18. 管理评审报告。
19. 管理评审引出的整改措施计划。
20. 人员培训目标。
21. 人员培训计划。
22. 人员培训/培训效果评价记录。
23. 人员职责(实验室人员一览表)。
24. 实验室人员技术档案。
25.。
内审检查表(最高管理者)

(1)与总经理进行交谈,了解总经理对两化融合方针内涵的理解。
(2)审查两化融合方针是否能为制定两化融合目标提供框架,两化融合方针是否与组织的企业战略适应。
(3)询问总经理用何种措施和手段保证两化融合方针为全体员工理解并落实到工作中。
(4)询问总经理:管理评审时,是否对两化融合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有无评审记录?
e.工作环境是否适宜。
9
8.4内部审核
(1)询问管理者代表,企业是如何进行内部审核的。确认:
a.是否制定了书面程序文件。
b.是否进行了年度内审策划且明确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方法。策划的审核内容是否覆盖了标准的要求。
c.内审员是否经过培训,有无资格证明。
d.是否编制审核检查表,
e.审核记录是否完整,对不符合事实的描述是否清楚、有可重查性、可追溯性
6
5.5两化融合目标
(1)询问总经理是如何将公司的两化融合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的。
(2)审查两化融合目标是否在两化融合方针提供的框架内展开,两化融合目标的内容是否完整并具有可测量性。测量的方法是否合理。
(3)查看两化融合目标实现的记录,推断两化融合目标是否适宜。
(4)两化融合目标是否反映了企业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机构上的互动和持续优化
c.“管理评审报告”是否有总经理批准。
d.纠正措施及跟踪情况。
e.记录是否完整。
11
8.7.1持续改进
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机制是否形成,具体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致力提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a.组织内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明确。
b.是否与实际运作相符合。
(3)询问总经理: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两化融合活动的资源配备情况。确认:
ISO28000内部审核检查表(含检查记录)1

2、减少因索赔造成的公司直接经济损失;
3、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本公司建立《供应链安全沟通控制程序》,以确保公司有关的安全管理信息在相关的员工、合同方和其他相关方之间得到及时沟通,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寻求持续改进机会。审核时产品中心未能提供与供应商之间的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的沟通记录。
a)客观失效的威胁与风险,如功能失效、附带损坏、恶意伤害、恐怖分子或犯罪行为;
b)作业的威胁和风险,包括安全控制、人为因素和其他影响组织绩效、条件或安全性的活动;
C)自然环境事件(风暴、洪水等)致使安全措施和设备失效;
d)超出组织控制的因素,如外部供应的设备和服务失效;
e)相关方的威胁和风险,如未能满足法规要求或对名誉、品牌的影响;
不符合
标准条款
检查项目
审核记录
符合ok不合格
d)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e)合理的相关方的观点;
安全管理目标应:
a)与组织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
b)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宜予以量化;
C)与所有相关的员工和第三方沟通,包括合同方,所有关注的人员都要树立供应链安全责任意识;
d)定期评审,确保安全管理目标持续有效并与安全管理方针相一致。必要时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修订。
c)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保持能力和培训的记录
公司通过建立并有效实施《供应链安全能力、培训和意识控制程序》,以确保个人能胜任履行公司指定供应链安全给他们的供应链安全职能和对供应链安全风险的意识,行政人事部负责对公司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及管理方案的培训I,通过培训使员工意识到符合安全管理方针、程序和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GB27025内部审核检查表2(最高管理者)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文件编号GZJJ/ZJ-0172008年11月28日实施内部审核检查表共3页第2页受审核部门所长参审人员XXXX检查地点所长时间2011年7月19日标准条款审核内容检查方法审核记录评价4..2.3 最高管理者应提供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承诺的证据。
检查是否有建立合和实施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承诺的证据。
查质量手册上有承诺书。
符合4.2.4 最高管理者应将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传达到本组织。
查是否有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传达到本组织的记录抽查2份客户意见反馈表。
符合4.10 改进4.10 实验室应通过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询问如何认识改进2、对采取何种措施使全体人员理解改进的含义和作用。
3、对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验证。
1、能正确认识改进2、召开会议、学习、讨论会等形式让全体人员理解改进。
3、有验证记录符合4.15 管理评审4.15.1 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变更或改进。
最高管理者是否定期进行管理评审。
查近两年管理评审记录,能定期进行管理评审。
时间间隔为1年符合4.15.2 应记录管理评审中的发现和由此采取的措施。
管理者应确保这些措施在适当和约定的时限内得到实施。
检查管理评审的纠正措施是否得到落实的记录检查近两年管理评审,有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并有落实情况报告。
符合内审员年月日审核组长年月日。
施工企业50430内审核检查表范本

5
询问员工是否清楚有关的法律法规、排放标准?查法律法规清单是否列入?
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一览表。合格
6
查/目标和指标文件,目标和指标是否合适?
有和目标和指标文件,合适。合格
7
问负责人是否制定有管理方案或管理程序?查阅方案或程序文件,询问执行情况。
序号
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
ISO9001:2008条款
GB/T50430-2007条款
检查结果记录
1
与负责人交谈,询问其职责。
5.5.1
4.3
能回答出职责。合格
2
与负责人交谈,询问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及其完成情况。
5.4.1
3.2
目标已按计划完成。合格
3
查因素、危险源和重大因素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现场确认重大因素、重大危险源有无遗漏。
4.2.3
3.5.2
合格
11
有否垃圾分类管理、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仓库防火,搬运防止扭伤
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危险废弃物。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合格
12
查有无文件的规定,询问操作人员设备发生故障时如何处理?是否经过应急培训?是否经过应急训练?现场观察应急措施的实施可能性和有效性。
合格
13
询问要对那些因素进行测量,因素如何测量?查看文件有无规定?抽查近6个月的监测记录,了解是否有超标排放情况?抽查监测仪器是否经过校准,查看校准记录。
有因素调查评价清单、重要因素汇总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计划清单、重大危险源汇总表。合格
5
询问员工是否清楚有关的法律法规、排放标准?查法律法规清单是否列入?
内部审核检查表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XDS/QR-QP-1504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内部审核检查表
编号:DL/QR8.2.2-04-A NO.。
ISO22000内部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
佛山市佳事达糖制品有限公司 内部审核检查表
总经理(最高管理者)
审核时间
20 10 年度第 1 次审核
2010.12.25
审核员
(第三组) 钟智琪、关远泳
ISO22000条款
检查项目
是否 适用
5.1 管理承诺
◆ 最高管理者对其建立和 √ 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能够提 供哪些证据?
5.4 职责和权限 ◆ 处理问题人员的职责、 权限
参考文件
审核内容及方法 提问 ◆ 文件的更改是否受控?
文件 现场 查阅 检查
√√
◆ 是否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图?
√
◆ 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的职责是否得 √ √
到规定并形成文件?
◆ 是否规定所有员工有责任向指定人 √ 员汇报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问 题?
◆ 组织是否指定了负责处理问题的人 √ 员?是否明确了指定人员的职责和权 限?
针
其内容
《食品安全管 ◆ 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食品安全方针? √
理手册》(JSD ◆ 食品安全方针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 √
-1-01)
准?
《食品安全方 针颁布令》
◆ 是否与公司在食品链中的作用相适应?
◆ 是否符合与顾客商定的食品安全要 求,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 √
《食品安全目 ◆ 是否说明沟通的安排?
◆ 在上述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是否对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作出了评价[必要时 还需对危害分析、OPRP(s)、 HACCP计划进行评价],并决定是否对 其进行更新?
◆ 是否做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新 √ 的记录?
◆ 是否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情 √ 况形成了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针对领导层)
h)有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确保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一般大学学历,并具有与实验室相关的专业技术经历?
i)指定一名人员作为质量主管(或别的称谓,其可能还有何其它职务和责任),明确其责任和权力,以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其能有直接渠道与对决定实验
管理层是否授权给专门人员,以进行特殊类型的抽样、检测、发布检测报告、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特殊类型的设备?
实验室是否保留所有技术人员、包括签约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
这些记录,包含授权和/或能力确认的日期是否易于获取?
1、查本实验室是否有对进行特殊类型的抽样人员、检测人员、签发检测报告人员、提出意见和解释人员以及操作特殊类型的设备的人员的书面授权书;
承担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任务的校准实验室是否通过DILAC AC01认可并经授权?
1、检查手册中要素描述是否覆盖“准则”中全部要素,附表、附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符合机构实际。
2、检查认可证明及授权书。
要素查方法(审核表)
审核记录
Y/N
C4.1.3
D4.1.3
该评审是否将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改进的建议和其它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及员工培训纳入考虑
内部审核检查表
审核部门
审核员
审核日期
陪同人员
要素
条款
按导则要求提出的问题(判断表)
6、提问监督员是否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检查监督人员数量和比例。
内部审核检查表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条款受审核保洁部审核条款 / 文件Q:5.3;7.1.3;7.1.4;8.1;8.2;8.5.1;8.5.2;8.5.3;8.5.4;审核日期2016.12.18.5.5;8.6;8.7;9.1.2;9.1.3;10.2部门E:5.3;6.1;6.2;6.3;8.1;8.2;9.1;10.2S:4.3.1;4.3.2;4.3.3;4.4.1;4.4.3;4.4.6;4.4.7;4.5.1;4.5.3审核内容审核结果 / 描述判定备注Q/E:最高管理者是否规定了公司内相关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最高管理者已经规定了公司内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并得到5.3沟通。
最高管理者是否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了规定和沟通。
符合公司的体系的有效性负责,并规定职责和权限以便:最高管理者已经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职a)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有效性负责,并规定职责和权限以便:责和权要求;a)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限b)确保过程相互作用并产生期望的结果;的要求;S:4.4.1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b)确保过程相互作用并产生期望的结果;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d)确保在整个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的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d)确保在整个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E:6.1.2在确定范围的环境管理体系中, 公司是否确定其活动、产品和在确定范围的环境管理体系中, 公司已确定其活动、产品环境因素服务中,它可以控制和影响的环境因素 , 是否从生命周期的角和服务中,它可以控制和影响的环境因素, 从生命周期的符合度来考虑其相关的环境影响。
角度来考虑其相关的环境影响。
在确定环境因素时 , 公司是否考虑:在确定环境因素时 , 公司已经考虑:a) 环境的变化 , 包括已计划的,或新的开发 , 和新的或修改a) 环境的变化 , 包括已计划的,或新的开发, 和新的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b) 异常条件和合理可预见的紧急情况。
内部审核检查表(管理层)
√
√
Q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1.1针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最高管理者对满足顾客要求有何想法?现以何方式传达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并提供其身体力行的证据?
组织确定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这些法律法规分管部门是否清楚并得到有效执行?组织是否评价其行为和结果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发现不符合之处,是否采取改进措施?
抽查《岗位说明书》满足要求。
√
√
Q6、策划
Q:6.1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是否考虑到会影响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和管理体系绩效的内外因素及相关方的要求?
是如何做的?
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考虑到影响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和管理体系绩效的内外因素和公司相关方的要求,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便: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与其对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公司制定《风险和机遇管理控制程序》对此条款进行管理。
抽查《风险和机遇管理控制程序》
抽查《风险分析评价记录》《风险管理记录》,符合要求。
√
√
Q:6.2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在组织的各层次上是否已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一致?
并计划在每年管理评审会议中对公司的管理方针进行持续适宜性评审。
√
√
Q5.3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组织各个部门、各级人员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确定并予以沟通?
组织所有员工是否清楚本职范围并被有效沟通履行?
公司根据职能建立组织结构,确保整个组织内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得到分派、沟通和理解(见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2.组织管理体系过程已被确定和管理,过程间顺序及关系已被确定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质量/HSF方针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是否被全体员工理解并贯彻执行?
b.质量/HSF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关系是否明确?
c.是否对质量/HSF方针进行定期评审?质量/HSF方针的修定是否符合文件控制的规定。
5.3质量方针
1.与厂主管进行交谈,了解厂主管对质量/HSF方针内涵的理解。
2.审查质量方针是否能为制定质量/HSF目标提供框架,质量/HSF方针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c.组织成员如何认识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d.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包括培训人员和监控手段?
e.有无对有害物质清单在组织内进行沟通?
f.各部门、岗位的品质/HSF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有文件做出规定?各部门员工是否明白?
5.1管理承诺
1.与厂主管进行交谈,了解厂主管是否知道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了解厂主管是如何将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传达给组织成员的,在确定产品要求、设计开发、顾客满意度评价、持续改进等工作中是否考虑了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c.质量/HSF目标与质量/HSF方针给定的框架是否一致?
d.有无质量/HSF目标实现的证据?
5.4.1质量目标
1.询问厂主管是如何将公司的质量/HSF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的。
2.审查质量/HSF目标是否在质量/HSF方针提供的框架内展开,质量/HSF目标的内容是否完整并具有可测量性。测量的方法是否合理。
a.是否厂主管亲自主持。
b.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明确,是否有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评价及采取改进的措施。
c.“管理评审报告”是否有厂主管批准。
d.纠正措施及跟踪情况。
e.记录是否完整。
10
总要求
4.1
1.公司品质及HSF所要求的特定过程是否被确定和管理?
2.是否建立文件化的品质及HS管理系统?
3.过程间顺序与关系是否确定及管理?
5.5.3内部沟通
1.询问厂主管:组织内部进行沟通的情况。确认:
a.是否对信息沟通的内容、职责、方法、渠道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b.信息是否被有效利用,各类人员是否了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c.管理层如何保证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否对沟通的有效性进行了监督。
d.相关部门是否按规定开展了必要的活动。
中山市昶玮电子有限公司
ISO9001:2008内部审核检查表
受审部门:最高管理者审核员:陪审员:日期:
序号
检查内容
涉及条款
参考文件
检查方法
检验结果记录
結論判定
備注
1
a.最高管理者对其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能够提供哪些证据?
b.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将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传达给组织成员的?
b.对组织内的职能,是否明确了相应的部门和岗位?
5.5.1职责和权限
质量手册
1.与厂主管进行交谈,了解厂主管对其在公司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2.查组织结构图、质量职能分配表、部门岗位责任制以及有关文件,确认:
a.组织内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明确。
b.是否与歼运作相符合。
3.询问厂主管如何让员工明白自己的职责、权限以及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关系。
c.是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以保证更改期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3.检查现行运作是否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符。
4.检查现有文件是否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5.检查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以确认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有效性。
6
a.各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是否有文件作出规定?是否清楚、协调?各部门员工是否明白?
4.公司关键过程所需资源与信息是否充分,足以支持过程有效运行与监控
5.品质体系及过程的测量与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与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及改进活动?
6.组织是否存在对品质与HSF特性有影响的外包过程?如有公司是否明确并实施了控制?
7.组织是否识别和记录组织中使用的所有有害
物质?
11
质量手册是否按标准的要求制定并进行管理
2.询问厂主管如何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充足的资源。
3.询问厂主管是否对质量/HSF方针、质量/HSF目标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并查看评审记录。
4.检查组织结构图、职能分配表、部门岗位责任制以及有关文件,确认组织内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明确。
5.询问员工及管理层是否明白自己的职责、权限以及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关系。
3.询问厂主管用何种措施和手段保证质量/HSF方针为全体员工理解并落实到工作中。
4.询问厂主管:管理评审时,是否对质量/HSF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有无评审记录?
4
a.是否有明确的质量/HSF目标?是否分解到相关的职能部门?质量/HSF目标的内容是否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b.质量/HSF目标是否具有可测量性?有无测量质量/HSF目标的方法?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1.询问厂主管:如何保证策划能满足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
2.询问厂主管:
a.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后形成的文件情况,有多少份程序文件?
b.实施质量目标的资源是否充足,有多少质检员?有多少计量员?多少内审员?是否发给内审员聘书?有多少设备、计量器具?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
a.是否配备足够的资源,有多少人员、计量器具、设备?
b.组织是否规定了提供资源的途径。
c.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是否进行培训。
d.如何进行人员补充?设施、设备更新如何实施?
e.工作环境是否适宜。
2.通过产品不合格情况,反推是否存在资源提供不足或提供不及时的情况。
3.组织是否确定和提供为建立和维护品质/HSF过程和产品所必需的资源
12
文件控制
4.2.3
1.查看各种文件,了解文件受控情况。
2.查看作废文件是否已清除。
3.查看引用的外来文件的受控情况。
4.询问参加文件定期评审的情况。
13
记录控制
4.2.4
结合查阅各种质量记录,查、看、问质量记录保存和使用情况。
14
资源管理
6.1
1.询问厂主管: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质量活动的资源配备情况。确认:
3.查看质量/HSF目标实现的记录,推断质量/HSF目标是否适宜。
5
a.策划是否满足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输出是否形成文件?
b.是否提供了实施质量目标的资源?
c.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否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d.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否受控?更改期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是否得到了保持?
15
设计和开发
7.3
询问参加设计和开发的情况。
16
内部审核
8.2.2
1.询问是否定期接受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如何对待?
2.查阅最近1~2次内审时发现的不合格项报告以及纠正措施的实施与验证记录(如有的话)
17
改进
8.5
询问参加改进、纠正及预防措施的情况。
管理代表: 審核員:
表單編號:CW-QD-B03 B1
9
a.是否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是否保存评审的记录?是否由最高管理者执行?
b.管理评审的输入、输出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
5.6管理评审
1.查看管理评审计划,确认:
a.评审计划是否由厂主管发起并批准。
b.人员、资源配备情况。
c.做了哪些管理评审的准备工作,评审输入的内容是否完整。
2.查看评审记录(包括会议通知、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管理评审报告等),确认: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如何确定顾客的要求?
b.组织如何证实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相关工作要求并得到满足?
C.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在组织中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有否确定客户的质量/HSF要求?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与厂主管进行交谈,了解厂主管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解,了解组织是否在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顾客满意度评价、持续改进等工作中确实做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7
最高管理者是否指定了管理者代表,是否恰当地明确了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
5.5.2管理者代表
1.询问厂主管:指定谁为管理者代表?并出示任命书、批准的职责和权限。
2.询问厂主管:管理者代表的质量职责与其他职责出现冲突时,厂主管是如何处理的?
8
a.组织内怎样进行不沟通?沟通的方式有哪些?
b.各类人员是否了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4.2.2
询问并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确认:
A.质量手册是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B.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任何剪裁的细节与合理性.
C.质量手册是否引用或包括程序文件.
D.质量手册是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E.手册和程序是否相互直协调,是否有可操作性。
F.手册的发入、更改是否符合文件的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