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造影(借鉴材料)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步骤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步骤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的步骤,主要是患者平躺在有数字减影技术的手术床上,然后穿刺足背的静脉,在足踝处、膝关节处、以及大腿的根部扎上止血带,用来阻止浅静脉,使得造影剂经过深静脉回流,然后持续而且均匀的推注造影剂,在数字减影下观察深静脉的显影情况,然后当止血带血管充盈良好的时候,依次松开止血带来观察髂静脉的显影情况,并以此摄取图像。
通过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病因及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这样也能够及时的明确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的恶化。
所以下肢静脉曲张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金标准,为静脉曲张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方法。
专家提示:
下肢静脉造影的检查步骤主要是患者平躺在有数字减影技术的手术床上,然后穿刺足背静脉,在足踝处、膝关节处以及大腿根部处扎上止血带,用来阻断浅静脉使造影剂经深静脉回流,然后持续且均匀的推注造影剂,在数字减影下观察深静脉的显影情况,当止血带血管充盈良好时,依次松开止血带来观察髂静脉的显影情况,并以此摄取图像。
下肢静脉曲张(借鉴材料)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病名:筋瘤)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体表静脉曲张交错而形成团块状的病变。
其特点是好发于下肢,曲张静脉色暗红,卷曲成团,常有小腿下部色素沉着、干燥、脱屑、湿疹或慢性溃疡。
本病属祖国医学“筋瘤”范畴。
本病乃因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久行久立,过度劳累,进一步损伤筋脉,以致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淤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
日久类似瘤体之状。
亦有因远行、劳累之后,涉水淋雨、遭受寒湿,寒凝血脉,淤滞筋脉络道而为病。
淤久不散,化生湿热,流注于下肢经络,复因搔抓、虫咬等诱发,则腐溃成疮,日久难收敛。
一、诊断标准:(一)西医诊断标准:1.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下肢静脉曲张的家族史。
2.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3.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
5.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二)中医症候诊断标准:1.气滞血瘀证:小腿青筋迂曲,隆起或扭曲成团块状。
患肢压痛,可见色素沉着,或有刺痛、活动后加重。
伴有精神郁闷、烦躁易怒。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
本证的辨证要点是:小腿部有明显的青筋迂曲,压痛或刺痛以及舌脉表现。
2.寒湿凝滞证:小腿青筋蜿蜒,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朝轻暮重,畏寒怕冷,腿酸胀不适,沉重乏力,甚则跛行。
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象濡缓或沉迟。
本证除下肢青筋迂曲外,辨证要点主要是下肢浮肿,畏寒沉重,脉濡缓。
二、治疗:(一)中医辨证论治:1.气滞血瘀证:治则:行气疏肝活血化瘀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12g 枳壳10g 白芍15g 川芎10g 制香附1 0g 丹参30g 鸡血藤15g 制乳香10g 水蛭粉3g 甘草6g 加减:疼痛加忍冬藤、地龙;扭曲块明显加三棱、莪术;患肢畏寒、麻木加附子、桂枝;患肢酸胀加威灵仙、地龙2.寒湿凝滞证:治则:健脾利湿温经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8 g 桂枝12g 芍药20 g 细辛6 g 甘草(炙)10g 通草20 g 大枣12g加减:下肢胀甚加茯苓;肿甚佳茯苓皮、淮山药;纳呆、腹泻加白术、砂仁(二)中医其它疗法:针灸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磁园梅针取穴: 常用穴:足三里→解溪,三阴交→阴陵泉,阿是穴。
下肢静脉造影

静脉造影的假象及其识别 (1)静脉充盈缺损或充盈不全假象 (2)静脉闭塞假象 (3)静脉狭窄假象
三、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诊断 (一) 周围静脉系统疾病的分类
周围 静脉 系统 疾病 的分
疾病类型 静脉逆流性疾病
静脉阻塞性疾病
类
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疾病 静脉瘤样扩张性疾病
名称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 交通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 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 混合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
股骨下段交汇处股静脉瓣膜数,平均3-4对。 (3)股静脉瓣膜的形态:瓣膜多呈对称的二瓣型。 (4)股静脉瓣窦宽径与静脉宽径比值:通常为1.34。 (5)Valsalva功能试验 瓣膜下出现完整的透亮带。
正常股静脉及其瓣膜在静脉顺行造影中的形态和功能应符合下 述标准: (1)股静脉宽径,男性≤1.4cm,女性
【诊断要点】 已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逐渐出现下肢
静脉淤血性症状。与前述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 能不全的区别在于下肢肿胀较明显,静脉曲张广泛,下腹 部侧支静脉较多并走向对侧。静脉造影除深静脉逆流的X 线表现外,并显示深静脉管壁毛糙、管腔粗细不一,密度 不均及瓣膜破坏等血栓形成后再通的典型X线征象。
造影方法
• 5、 造影完毕后,拔出穿刺针,压迫3~5分钟止血,留观病人 15~30分钟。造影剂过敏反应往往难以预料,故血管造影机房内 应备有良好的抢救设备和急救药物,以便及时抢救。
4、股静脉及其瓣膜的形态和功能 (1)股静脉宽径:男性多小于1.4cm,女性多小于
1.3cm。 (2)股静脉瓣膜数:自股深静脉开口至股静脉与
【诊断要点】 呈现下肢静脉淤血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肢浅静脉
医学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专题课件

正常与曲张对照01156456
浅静脉
• 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 静脉。
• 大隐静脉为全身最长的皮下静脉, 在足内侧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内 踝前方沿小腿及大腿内侧上行, 至腹股沟处收集腹壁浅静脉、阴 部外浅静脉、股内侧静脉、股外 侧静脉、旋髂浅静脉后,汇入股 总静脉。
• 小隐静脉在足外侧起自足背静脉 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外侧上 行,至小腿上段,穿过深筋膜汇 入腘静脉。
• 继发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以混合型最多,临床表 现主要有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怒张。造影可见静脉内充盈缺损并狭窄, 严重者呈截断现象,周围有侧支循环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PTS
• 根据深静脉闭塞和再通程度又可分为4种情况,造影表现 为:
• a)完全闭塞,即深静脉全长或局段闭塞不显影,周围有侧 支循环形成;
01066829,DVI
静脉曲张(大隐V)01162387A
女43岁,患者以“左下肢肿痛1周余,急性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中央型)
男38岁,右下肢肿胀1月余,深静脉血栓,(周围型)00955358A
女、51岁左腓骨骨折后,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全肢型),部分再通,双轨征,01162915B
• 血流回流障碍性病变包括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和尚未完全 再通的慢性血栓闭塞,静脉畸形,或骨肥大静脉畸形综合 征(KTS),髂静脉压迫综合症等。
继发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肢静脉曲张
• 下肢静脉血栓产生的原因有3大因素,即血 液淤滞,血管壁损伤,血液呈高凝状态。
• 临床上可分为3类:a)中央型:髂股静脉血 栓形成;b)周围型:是外周肌肉静脉血栓形 成;c)混合型(全肢型):全下肢深静脉、 肌肉静脉丛均有血栓形成。
双下肢静脉造影报告模板

双下肢静脉造影报告模板
一、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性别检查日期检查医院
二、检查目的
(填写具体的检查目的)
三、检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
(填写需要做的实验室检查)
2. 影像学检查
本次检查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进行检查,使用常规剂量。
(填写具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四、检查结果
1. 双侧基础静脉系统
左右两侧股静脉、腘静脉及其分支显示正常。
下腔静脉及右肾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2. 双侧深静脉系统
双侧腘静脉、胫深静脉及肌内静脉显示正常。
左侧小腿肌间静脉显示异常,直径约×××毫米,CT值约×××HU,考虑为左侧小隐静脉曲张。
3. 双侧浅静脉系统
左侧髂浅静脉、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显示正常。
右侧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显示异常,直径约×××毫米,CT值约×××HU,考虑为右侧小隐静脉曲张。
4. 诊断意见
1.左侧小腿肌间静脉曲张。
2.右侧小隐静脉曲张。
五、备注
其他需要备注的信息请填写在这里。
以上为双下肢静脉造影报告模板,仅供参考。
具体报告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下肢深静脉造影

1.4cm,腘静脉宽径<
1.2cm。
整理课件
5
静脉瓣膜由内 膜皱襞形成,多 为两个对称的瓣 叶。瓣膜附着缘 近端的静脉膨大 部分为静脉窦。
整理课件
6
下肢深静脉瓣膜的数目和位置:
因人而异。
一般规律是:
1.在静脉分支汇合处的远心端, 多有瓣膜存在。
2.最恒定的瓣膜位于股深和股 浅静脉在会合前,各有一对瓣 膜;
无透亮带。浅静脉和穿通静脉迂曲扩张。
3 静脉阻塞性疾病
深静脉持久性的 充盈缺损或闭塞不 显影,显影的静脉 血流受阻、中断。 周围侧枝循环形成 和侧枝静脉回流。 穿通支瓣膜功能不 全和浅静脉曲张。
整理课件
9
4 静脉瘤样变
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和静脉瘤。海 绵状血管瘤:造影剂进入静脉主干以 外的异常血窦组织,呈局限性团块或 广泛絮状。静脉瘤:静脉局限性梭形
2、从足背浅静脉针推造影剂,2~3分钟推完,造影时在踝部扎 一止血带(不可松开),目的以阻断浅静脉回流,迫使造影剂进 入深静脉系统,有利于显示深静脉。同时可阻断并减少浅静脉的 充盈,减少深、浅静脉间的重叠。更有利于交通支静脉瓣功能不 全的定性及定位。
3、透视下观察,根据造影剂充盈情况依次摄取小腿正侧(或斜) 位、膝关节正侧(或斜)位,Valsalva试验前后的大腿正位,以 及髋关节正位,
或囊状扩张。
整理课件
10
整理课件
11
整理课件
12
整理课件
13
整理课件
14
整理课件
15
整理课件
16
整理课件
17
2.2 穿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流通 过小腿交通静脉向浅静脉逆流,穿通静脉 迂曲扩张,瓣膜影消失,而深静脉显影正 常。
下肢静脉造影详解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为股部近端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Valsalva试验见静脉血流自股总静脉向大 隐静脉逆流,并使之显影。隐静脉迂曲扩 张,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正常。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显影的静脉血流通过小腿交通静脉向浅静 脉逆流,交通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影消失, 而深静脉显影正常。
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深静脉扩张,宽径>1.4cm,瓣膜稀少且 模糊,丧失竹节状呈直筒状外观。 Valsalva试验显影的静脉血流向远端逆流, 瓣膜下无透亮带。浅静脉和交通静脉迂曲 扩张。
静脉阻塞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深、浅静脉。 1、直接交通静脉 2、间接交通静脉
小腿间接交通静脉:小腿内上方,连 接于大隐静脉和腓肠肌静脉之间 (↑)。
肌筋膜泵
A
B
肌肉收缩,瓣膜关闭。随后舒 张,使血液流向心脏
A
B
关闭不全的瓣膜允许
血液离心流动和返向 浅静脉
四种静脉造影术
顺行静脉造影术(APG, ascending phlebography) 逆行静脉造影术(DPG, descending phlebography) 腘静脉穿刺造影术(PTP, percutaneous transpopliteal phlebography) 浅静脉造影术(又称曲张静脉造影术) (VG, varicography)
正常下肢静脉
表现为深静脉全程显影、通畅。静脉瓣膜 影清晰,瓣窦对称突出呈竹节状。 Valsalva试验显示股静脉瓣膜关闭,瓣膜 下透亮区,无造影剂逆流,无交通静脉逆 流及其引起的浅静脉显影。股静脉第一对 瓣膜下宽径<1.4cm,腘静脉宽径< 1.2cm。
CT下肢静脉造影【放射科】 ppt课件

下肢DVT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栓排查 为最主要的临床要务
术前评估 下肢静脉曲张术前评价深浅静脉组的沟 通情况
狭窄判断 腔内阻塞及腔外压迫
出血部位查找 医源性损伤及非医源性损伤造成出 血
下肢DVT检查方法
CTV 直接法、间接法 MRV 不使用碘对比剂、没有辐射损伤、少有骨
CT下肢静脉造影
下肢静脉解剖
下肢深静脉组
足部 趾足底静脉与背侧静脉形成足心静脉;足心 静脉与足背静脉形成足深静脉弓;外侧足底静脉与 内侧足底静脉汇合成胫后静脉
腿 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
大腿 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
下肢静脉解剖
下肢浅静脉组
大隐静脉 人体内最长静脉。起始于足底内侧缘静 脉,通过卵圆窝在腹股沟下方汇入股静脉
直接法
优点 对比剂用量少;扫描时相容易把握;目标血 管强化程度高;
缺点 下肢肿胀者穿刺困难,并且结扎阻断浅静脉 回流效果较差;容易造成血栓脱落;血对比剂混合 不均匀。
下肢CTV检查优缺点
间接法
优点 可以完成CTPA与下肢CTV一站式联合扫描 (One-stop angiography);双侧对照;血对比 剂混合均匀,没有血流伪影。
缺点 准确把握时相有一定难度;对比剂用量大; 强化程度较低,尤其下肢肿胀患者。
下肢CTV对比剂方案及扫描方案
下肢CTV图像评价
优秀 静脉显影高于肌肉,等于动脉 好 静脉显影高于肌肉,低于动脉 较好 静脉显影等于肌肉,低于动脉 差 静脉显影低于肌肉和动脉
IVC
髂总静脉
髂外静脉
股静脉
腘静脉
MIP(斜冠状面)
VR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静脉造影
造影剂的选择一般选用国产泛影葡胺60%或76%两种,并用生理盐水稀释为48%左右,造影前常规做碘过敏试验,以静脉推注30%泛影葡胺1ml。
本组134人次静脉试验均为阴性,造影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2例造影后24h出现轻度心慌、皮肤瘙痒潮红,经对症处理后很快恢复正常。
为安全起见,碘过敏试验阴性者术前20min常规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
造影方法先训练病人做valsalva试验。
使其平卧于检查床上,足踝部扎一止血带,未检查侧下肢站在20cm高的木凳上,检查侧下肢松弛,向足背静脉远侧方向穿刺,调整检查床使病人呈30°头高足低位,在数分钟内手推48%泛影葡胺50ml后,再缓慢推注50ml同浓度造影剂。
在电视监视下分别摄下肢膝关节正侧位,大腿、骨盆正位片。
在此过程中,可根据静脉显影情况,利用病人体位,使造影剂浓聚,以达到提高造影效果,具体方法为:将病人呈30°头高足低位,使造影剂形成浓聚,再快速将病人平放,摄取所需部位的图片,我们发现,这样所摄取的图片造影剂浓度较高,影像也较为清晰,特别是摄取骨盆正位片,对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的显示。
下肢静脉造影的x线表现
正常下肢静脉表现为深静脉全程显影、通畅。
静脉瓣膜影清晰,瓣窦对称突出呈竹节状。
valsalva试验显示股静脉瓣膜关闭,瓣膜下透亮,无造影剂逆流,无交通静脉逆流及其引起的浅静脉显影。
临床静脉逆流性疾病约占患者总数60%~70%[1]。
(1)单纯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为股部近端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其静脉造影往往表现为大隐静脉近端常呈囊状扩张,小腿内侧浅静脉增粗、屈曲,呈蚯蚓状改变[2]。
取斜卧位,valsalva试验可见造影剂自股总静脉近端向大隐静脉逆流。
下肢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影清晰,无逆流征象。
(2)当交通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时,其顺行静脉造影可见:显影的静脉血流通过小腿交通静脉向浅静脉逆流,胫前、胫后及腓静脉充盈,交通静脉明显扩张、迂曲、瓣膜影消失与浅静脉相通[2];以小腿内侧中下段多见,且多与曲张的大隐静脉相连而深静脉瓣膜功能正常。
(3)当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时,其顺行静脉造影可见:全下肢深静脉回流通畅,但静脉管腔明显增粗,宽径>1.4cm,瓣膜显示不清晰,丧失竹节状呈直桶状外观[2]。
在valsalva试验时,可见造影剂由瓣膜间的裂隙向远端逆流现象。
静脉阻塞性疾病在静脉阻塞性疾病中下肢静脉造影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可从形态上确定静脉血栓形成后演变的不同阶段,从而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其顺行静脉造影主要x线表现为血管腔内可见一持久、长短不一的圆形、类圆形或圆柱状充盈缺损,也可见深静脉主干被血栓完全堵塞不显影
静脉瘤样扩张性疾病其主要x线表现为做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时深或浅静脉主干局限性囊状扩张[4];也可为多个边缘光整、密度均匀的囊样改变,其近端、远端的静脉均无异常改变。
下肢静脉造影
能了解静脉系统的生理、解剖、解剖变异以及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等情况。
对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的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1 适应证和造影技术
1.1 适应证(1)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或其它原因引起的静脉阻塞性病变;(2)原发性或继发性静脉瓣功能不全或静脉曲张;(3)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需随访观察疗效者。
1.2 造影剂下肢静脉造影所需剂量较大,所以对造影剂的要求是低毒性、反应少和无刺激性。
我们采用国产造影剂:泛影葡胺。
基本能达到上述要求,根据我们对30余例下肢静脉造影观察,每例肢体使用76%浓度造影剂30~50ml,术前做过敏试验[1]。
1.3 造影方法用siemens r-200 x线机,我们采用顺行下肢静脉造影方法,病人平卧在诊视床上。
取7~9号头皮针直接穿刺足背浅静脉,以选择足背前半部、向趾端方向穿刺有利于深静脉的充盈。
因水肿等原因穿刺有困难者,可采用皮肤切开,暴露浅静脉后插入静脉导管进行造影。
造影时病人取30°斜立位,检查侧肢体必须完全处于不负重的松弛状态。
由于比重关系斜立位造影有利于深静脉的充盈,可避免“层流征”等假象的产生,并可延长造影剂在下肢静脉曲的流失时间,肢体不负重可避免因肌肉收缩压迫静脉所引起的假象。
造影时在踝部扎一止血带,以阻断浅静脉回流迫使造影剂进入深静脉系统,有利于显示深静脉。
同时可阻断或减少浅静脉的充盈,从而减少深、浅静脉间的重叠。
此外更有利于交通支静脉瓣功能不全的定性及定位。
但结扎过紧,深静脉,尤其是胫前静脉也可被同时阻断,引起部分深静脉不显影的假象。
76%泛影葡胺40ml于2min内持续注入。
对静脉血栓形成或无明显浅静脉曲张的病例,造影剂可适量减少。
而有明显浅静脉曲张的病例有时则需增加剂量。
在透视下观察,根据造影剂充盈情况依次摄取小腿正侧位、大腿正侧位及骨盆正位片,为了使髂静脉良好显影,摄片前可有采用下列方法:(1)用手指压迫病人股总静脉,将诊视床放在水平位,然后抬高肢体20°~30°放松后即摄片;(2)摄片前嘱病人做踝关节屈伸活动4~5次,利用小腿肌肉泵的挤压作用,使造影剂快速向髂静脉回流;(3)将诊视床放水平位,病人由斜立位改为平卧或头低足高位,利用体位改变使造影剂快速回流[2]。
造影完毕抬高患肢,并继续快速滴注生理盐水150~200ml,以加速排空在静脉内剩余的造影剂,减少对静脉内膜的刺激。
2 X线征象分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如下X线征象:
2.1 充盈缺损表现为静脉腔内持久的圆柱状或类圆柱状充盈缺损影,可呈偏心性或向心性。
2.2 静脉闭塞表现为病变段静脉不显影,部分深静脉闭塞时,在闭塞静脉远端可见造影剂突然中断现象。
2.3 静脉再通表现为静脉边缘毛糙、密度不均和瓣膜影消失。
大都呈狭窄或细小枝状,少数呈扩张扭曲状。
2.4 侧支循环形成表现为造影剂通过异常途径或非主要途径回流显示的静脉,大都呈曲张状。
2.5 交通支功能不全或浅静脉曲张表现为造影剂自深静脉向浅静脉逆流和相应部位的浅静脉曲张。
3 临床意义
静脉造影的临床意义在于明确诊断、确定类型,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顺行静脉造影可了解深静脉系统通畅情况,观察有无血栓形成,及其部位、范围以及了解血栓形成后的再通演变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判断交通支瓣膜功能及解剖部位,为手术结扎交通支提供切口部位,评估深静脉功能,确定有无逆行造影的必要。
根据上述的X线表现,显示充盈缺损或静脉闭塞常伴有侧支循环形成。
无静脉再通表现者,应以疏通和防止血栓脱落为原则,可酌情采取手术取栓、溶栓、抗凝等治疗方法。
显示静脉大部分闭塞,伴有少量静脉再通,无充盈缺损征象者,可采用祛聚、活血化瘀等非手术疗法。
显示静脉大部或全部再通,伴有交通支功能不全和浅静脉曲张者,应以阻止静脉逆流为目的。
除交通支结扎和浅静脉剥脱术外,需考虑各类型的深静脉瓣膜重建术。
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
通过30余例造影检查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造影效果良好,均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对临床针对不同病变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