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产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

航天产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
航天产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

航天产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

【论文关键词】:航天产品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失效分析 DPA 元器件质量数据库

【论文摘要】:电子元器件是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最基本单元,电子产品的可靠与否决定于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没有高可靠性的电子元器件,设计再好的电子产品也难以发挥其作用。本文从元器件的选择、内在质量评价、二次筛选、DPA、失效分析、元器件质量跟踪、元器件质量数据库等环节讨论了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引言

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产品的最小单元,是整机可靠性的基础。没有质量可靠的元器件就不可能有高可靠的电子整机产品,没有高可靠性的电子元器件,设计再好的电子产品也难以发挥其作用。元器件的质量控制贯穿其选用、试验、采购、检验、电装、调试以及失效分析几个方面,为了保证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在研制过程中应从元器件的选用、内在质量评价、二次筛选、破坏性物理分析、失效分析、建立元器件质量跟踪及建立元器件质量数据库等环节入手,形成一种闭环控制系统。

2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

元器件的选用是电子产品设计中最关键的一步,设计人员在满足产品性能参数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到电子产品适用的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电网电压和失真度的要求,以及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安全性、稳定性、寿命等要求,确定元器件的基本参数,再根据其应用部位、空间、间距的要求选择符合产品要求元器件。

选择优选的元器件,限制选择非标准的和新研制的元器件,压缩选用的元器件品种和规格,达到正确选择型号用元器件的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目前航天产品所出现的故障中多数是由电子元器件引发的,而这些故障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由于使用者选择不当所致;二是元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其中第一类故障占大多数。因此,加强电子元器件选用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电子元器件选用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航天产品的可靠性要求,编制产品元器件优选目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电子元器件选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⑴航天产品中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应选择军品级以上(包含军品级),以保证其可靠性。

⑵须选用满足产品要求的品种。不同的产品由于使用要求不同,选用元器件的出发点必然也有差异。要求过高,必然加大成本;要求过低,则不能满足产品的要求。这往往又表现在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要求及其它一些特殊要求上。

⑶要选择质量比较稳定的电子元器件型号和生产厂家。对于关键的元器件,必要时还应对生产方进行有关质量调研或质量认证。

⑷元器件的选择还应考虑降额要求,注意不得用加大元器件的降额使用来弥补采用低于规定质量等级的元器件。

⑸应严格控制新研元器件的使用,未经技术鉴定合格的元器件,不能在航天产品中正式使用。这是因为,从制造工艺角度上看,新研产品往往不够成熟,技术状态未最终固定,应用问题尚未被彻底地暴露出来。若为了完成型号研制任务而必须使用时,则一定要制定针对其特殊质量控制的方法,加强对它的监控和考核。

⑹在类似的元器件中要最大限度地压缩品种和生产厂家。一方面便十采购,另一方面也便于质量监控。

⑺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用国产元器件。这从保证订货、进度以及进一步提高国产元器件水平、提高战时的后勤保障等方面来说均有好处。

⑻针对航天产品的用途,优选目录应明确元器件的技术状态,包括质量等级、封装形式、引用端涂覆、抗幅射能力等等。

⑼国外元器件必须选择进入军用QPL产品目录的元器件,由于进入QPL产品目录的元器件是通过专门机构鉴定的合格产品,能满足广泛的设计要求、在技术上是成熟的、预计在当前和将来的规划中都会得到应用、有足够的试验和使用历史、具有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供货来源。

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家有类似的产品,从保证质量、工艺、供货等方面考虑,就要对元器件生产厂家进行认真选择。对厂家的选择可以通过对平时进行日常工作中的电子元器件质量数据积累的分析进行,从这些积累的数据中也能问接地反映出生产厂家及其产品的生产质量、工艺和管理水平。必要时还应对生产厂家进行有关质量调研或质量认证,以保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电子元器件符合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要求,编制产品电子元器件优选目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编制优选目录,必须以选择为基础,选择那些既能满足电子产品使用要求,质量状态又比较稳定的品种和生产厂家。但是随着研制、生产工作的深入,由于优选目录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存在超目录选用元器件的情况,对此一定要进行控制。质量控制部门在宏观上及时对优选目录进行“动态”的管理;及时剔除因采购、生产、质量、型号变化等方面发生了某些情况变化,客观上已不能满足产品要求的品种和生产厂家,及时增加能满足产品要求的品种和生产厂家,以保证研制工作的质量。

3 电子元器件内在质量评价

采用新的评价技术对电子元器件的内在质量进行评价,特别是对批量采购的电子元器件。改进批量采购元器件时的验收方法,进一步保证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评价元器件可靠性的传统方法是进行可靠性寿命试验,以及从现场收集并积累使用寿命数据。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上一些大型的整机生产厂家在批量采购元器件时,不再追求元器件失效率的具体数值,而是要求供货方以下3方面的数据,评价元器件产品的内在质量。

⑴工艺能力评价其目的是评价工艺生产线是否具备生产质量好、可靠性高的元器件所要求的工艺水平。目前采用的评价指标是要求生产线上关键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不小于1.5。工艺不合格品率不大于3.4 PPM (Parts Per Million平均质量水平)。

⑵工艺过程统计受控状态分析其目的是不但要求生产线具有很高的工艺能力,而且要求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能一直保持这种高水平的生产状态。

⑶元器件出厂平均质量水平PPM考核要求对一段时问范围内元器件出厂平均质量水平PPM 进行考核,证明产品的出厂不合格品率PPM值已控制在比较低的数值上。

4 电子元器件的二次筛选

电子产品的固有可靠性取决于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但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因素或原材料、工艺条件、设备条件的波动,最终制造出的产品不可能全部达到预期的固有可靠性水平,在一批成品中总有一部分产品存在各种潜在的缺陷,其寿命远远低于产品的平均寿命,这种提前失效的产品称为早期失效产品。二次筛选就是针对不同的失效模式进行一些试验以剔除不合格的,或由于某种缺陷会引起早期失效的电子元器件。

目前,国内电子元器件的生产水平,总体上与航天产品的使用要求相比尚存在着一些差异,厂家进行的一次筛选,筛选项目和应力要求也不一定能满足产品研制的需要;进口的电子元器件,大部分还是中低档产品,其中还可能存在许多假冒伪劣品。而航天产品往往针对性很强,对存在某种失效模式的元器件必须严格剔除,否则不能保证产品可靠地进行工作。这些都要求我们通过二次筛选来保证元器件的质量。电子元器件的二次筛选是元器件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产品的可靠性保证有着重要意义。二次筛选有多种手

段,每一种手段都针对着一定的失效模式,有些手段对其针对的失效模式的剔除率还很高,但一般说来,绝对做不到百分之百。现有的各种筛选规范、标准都规定了合格判据即项目的筛选失效率(PDA),超过此值则整批不用。

二次筛选的项目及其应力选择应是针对着产品的使用要求来制订的,制定出来的筛选要求,既不能过严,也不能过松。筛选要求太严,会淘汰能满足产品使用需要的元器件,加大筛选成本和元器件使用成本,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还会对元器件造成损伤,反而留下了质量隐患;筛选要求太松,则会使一些不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的元器件顺利通过筛选关,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所以必必须选择合适的筛选项目及应力要求。它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的质量可靠性问题。

电子元器件在进行二次筛选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应实行100%的筛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剔除存在有某种失效模式的电子元器件。

⑵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有选择性的筛选。例如:继电器需要作触点抖动试验,而电阻不需要;抗幅照能力的考核对宇航电子设备是必须考虑的。

⑶对由于手段问题不能进行筛选的元器件,须采取其它的控制方式来保证其质量。例如在使用的电路上进行一些试验。

⑷考虑到二次筛选的局限性,必须严格控制它的失效率(PDA)。

⑸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为固有质量和使用质量,固有质量主要靠元器件的设计、制造来保证,在设计、生产完毕后,实际就确定了,通过二次筛选是不能提高元器件个体的固有质量。

5 破坏性物理分析(DPA)

电子元器件有一些缺陷是不可能通过二次筛选发现的,为了满足工程应用需要,必须需要进行,通过破坏性物理分析技术反映出元器件二次筛选过程中不可能发现的一些缺陷,确保电子元器件的高可靠性要求。在20世纪70年代,破坏性物理分析技术就在美国的航天领域率先得到推广使用,欧洲的航天系统在80年代也开始推广使用,而我国近几年也开始引起重视并推广使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开展DPA工作对保证整机的可靠性水平有着特殊作用。

对一个批次的元器件抽样进行DPA是对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工作的有益补充。它可以发现二次筛选过程中发现不了的一些缺陷,这种缺陷往往有“批次性”的特点。破坏性物理分析的有效性在于,有些隐藏得很深的缺陷,在试验过程中根本发现不了,但在解剖后却能轻易发现。如继电器水气含量过高,它的失效模式是一种进行式的失效,前期一般发现不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引起触点的腐蚀,最终导致失效。这种失效模式在二次筛选过程中几乎发现不了,但在做破坏性物理分析的水气含量试验这个项目时却很容易发现。所以DPA的结果往往是做出整批拒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6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分析

元器件的失效分析是通过对失效的元器件进行解剖分析,并采用物理和化学等技术手段找出其失效机理(根源),提出改进办法,从而提高元器件和设备的可靠性。失效分析的内容包括:失效调查、失效模式鉴别、失效特征描述、失效机理证实、提出纠正措施等。对微电路的失效分析程序有20项左右,从外部分析到内部,从非破坏分析到破坏性分析,包括外观检查、电测试、X照相、密封性试验、PIND、开帽,再使用光学、化学、机械、电子等技术分析方法。

航天部门几年来做元器件失效分析总数已达到4000多例,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共占总数的72.4%,其中因使用不当原因而造成失效的占总比例的50%左右。

一般对关键和重要元器件的失效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多次失效而未找到原因的元器件应进行失效分析。在测试、装机、调试等过程中发现元器件的一般失效时,应由有关技术人员和质量控制人员共同进行失效分析,查明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并提出防止重复失效的技术措施或要求。在完成分析判断后应写出分析报告并填写失效元器件数据采集片,连同全部失效元器件交回元器件质量控制部门,根据检验制度作进一步的处理。

发现典型失效或批次性质量问题时,应将失效元器件送交检验分析站进行失效分析,查明失效原因和失效机理。也可根据订货合同的规定,送交元器件生产厂进行失效分析。不论在何处进行分析,用户都必须获得正式的分析报告及处理意见。

7 建立电子元器件的质量跟踪

在产品电装完毕后的组件试验及产品交付后运行过程中的电子元器件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质量分析,甚至进行一些试验来帮助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工作查明失效的机理,明确其是固有的质量问题,还是设计问题或使用问题。若是固有的质量问题,则有针对性地向生产厂家提出质量改进要求,在测试、筛选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控,问题较严重时应及时换型。若是设计、使用问题,则应及时更改设计,在今后的设计和使用中有关人员应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高自己的设计使用水平。

8 建立电子元器件质量数据库

建立电子元器件质量数据库能够比较综合地反映出元器件的质量状态,从中可以看出生产厂家的生产水平、工艺水平,对航天产品选用电子器件可提供相应的质量数据,为一些决策提供依据。据此也可调整供货厂家,有选择地委托特定厂家进行新型元器件研制工作和提出资助技改的建议,从而进一步保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型号总体单位建立电子元器件质量数据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型号总体单位的质量和可靠性主管部门建立有专人负责的、采用计算机管理的元器件信息库,将型号分系统收集的元器件信息以及元器件从选用、订购到使用全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存入信息库,并保证元器件信息的可追溯性。信息应包含元器件的品种、生产厂家、采购数量及采购日期、二次筛选的项目及合格率、经检验部门检验后的合格率、入库日期、用在何种产品上及该产品的质量状态。

⑵承制单位的质量主管部门和设计师系统除将元器件从选用、订购、监制验收、二次筛选、DPA、保管和失效分析全过程的信息存入信息库外,还必须建立能检索元器件去向包括装机元器件和失效元器件信息的信息库。

⑶器件检验站和DPA实验室应分别建立元器件验收、复验、二次筛选和DPA试验的信息库

⑷型号总体单位负责定期组织全型号元器件质量和可靠性信息的交换土作。

数据库应该由质量检验部门建立,采购、试验和研制等部门配合,并提供相应的数据。质量部门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和分析,再将结果反馈至采购、试验和研制部门,据此对元器件的采购、试验、采用进行调整,提高元器件的质景。

9 结语

通过对电子元器件选择到信息管理这种闭环的质量控制,可为设计、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用于改进设计的管理,及时有效地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适时控制,最大限度地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进行跟踪,确保航天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研究

题目: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 院系: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西南交通大学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院系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 年级工民建2012春学号xxxxxxxxx 姓名xxx 学习中心直属学习中心指导教师xxxx 题目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签章) 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章) 年月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班级工民建2012春学生姓名 xxxx xxx 学号xxxxxxxx 发题日期: 2014年2月 24日完成日期:年月日题目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 1、设计目的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完成所学基础和专业课程以后所进行的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和对学生的全面考核,通过毕业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设计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研究,主要阐述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主要控制哪些方面,以及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原因和解决措施。通过本次设计,知道了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关键点,为以后从事本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条件 1)现行混凝土验收规范、规程、各种标准以及有关规定。 3、设计内容及要求 1)混凝土的概念 2)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3)混凝土配合比质量控制 4)混凝土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5)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 6)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控制 7)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8)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 4、毕业设计成果 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1份(标准装订文件) 5、应交出的设计文件及实物 1)要求文字表达清楚,章节安排合理,排版规范; 2)网上提交一份电子文档,再提交一份打印并标准装订的文件。 6、毕业设计时间分配表:(共4周) 第一部分布置设计任务,阅读相关书籍(第1周)第二部分初步确定设计目录及编写内容(第2周)第三部分详细编写设计论文及内容修改(第3周)第四部分提交毕业设计,准备答辩(第4周)7、参考文献: 1.杨文科.《现代混凝土科学的问题与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杨永华.《土木工程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孙以浩,王中华.《浅谈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江苏建筑出版社,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5.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编.《混凝土结构(第二版)》.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 1.1.1.事前质量控制 在正式施工前的质量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在安全文明施工、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抹灰工程门窗及幕墙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工程应按照碧桂园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工作手册做好样板先行工作。 1)施工准备工作应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包括全场性施工准备、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准备,项目开工前的施工准备,项目开工后各施工阶段的施工准备。 2)所有的施工准备工作均由专人负责,项目管理人员集体参加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每一计划均落实专人负责,明确最迟应完成的时间。 3)每一施工准备计划的编制均包括以下内容: a.技术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图纸的落实、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等。 b.物质准备工作:包括建筑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 c.组织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各阶段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

包括各项内容在内的入场教育。 d.施工现场准备工作:针对各阶段施工情况的变化,对现场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制定相应的现场管理措施。 1.1. 2.事中质量控制 本工程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1)对各施工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均由专职质量员参加监督。使各专业队伍之间的交接检养成一种习惯。 2)对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重点工作: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砼工程、砌砖工程等均编制质量预控对策,做到以“预防为主”的原则。(见质量控制程序表)。 3)任何单项工程施工前或施工当中均由技术员负责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及现场的实物交底。 4)所有材料的配合比均由质监站指定的试验室配制。 5)隐蔽工程的验收,提前一天通知监理方及建设方,做到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6)计量、测量器具等定期送检测站检测,每次使用前均由测量员仔细复核,做好复核记录。 7)任何质量问题的处理均要由责任人填写质量问题处理单,并由专人进行复查,填写复查结果。

航天电子产品中的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

航天电子产品中的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 伴随当前我国航天载人工程及研制逐步向智能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电子元器件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中国航天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及可靠性问题备受关注。多年来,作为航天复杂庞大系统的基础之一,元器件依然是质量控制保证工作的重点,其特征是用户牵引、问题导向、统一认识。本文重点分析和研究在航天产品中电子特殊性及质量控制。 1电子元器件的定义与现状 1.1电子元器件的定义 电子元器件是指在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电路当中进行电子、光电、机电、电气控制的基本元器件,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由一个或多个单位共同组成,具有完整性,在不进行暴力破坏的条件下无法对其进行分解。 1.2加强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通过大量电子整机故障统计分析发现电子元器件无法工作是造成整机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美国惠普公司曾经分析整机在保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3/4是由元器件故障产生的。法国阿里安火箭在8次发射失败当中,元器件故障导致了其中7次发射失败。如果,某个设备当中的元器件有15,000个,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达到95%,需要保证每个元器件的可靠度达到99.99987%,所以在应用科学技术、卫星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为基础的航天领域发展过程中,元器件的质量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战略导弹以及运载火箭等

的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地面设备等都需要成千上万的电子元器件稳定地工作,这些元器件对航天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加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及可靠性逐步成为航天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航天对电子元器件的特殊要求 2.1高可靠性 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依照元器件的适应环境进行分析,如果一批电子元器件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使用产生故障概率为1,那么这批电子元器件在飞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概率为6.5,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能达到80。这些主要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环境条件的不同,在电子元件失效方面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依照短期、中期、长期工作寿命,在器件失效方面需要控制在100非特,10非特,1非特,所以加强元器件的可靠性是非常关键的。 2.2特殊的环境适应性 在恶劣条件下进行工作时,航天产品的工作和储存都需要较高的要求。在航天器的零部件当中,通常来说,电子元器件非常精密,相对较为脆弱,在使用中面临指非常严苛的条件,因为需要经受振动、冲击、潮热、辐射等各种不良环境,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保证元器件可靠性的要求逐步提高。而不同用途的战略武器在烟雾抗湿热方面的要求也较为特殊,需要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3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 为了提高效率,让航天产品在运行发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降低,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0 引言 工程项目设计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工程项目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证,编制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的活动。而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需要通过设计加以具体化。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都将决定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工程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精心设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建设工程设计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工程建设前期的关键环节。搞好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对于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 1 工程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质量较差在工程建设时许多设计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暴露出来,必须对设计进行补充、变更和修改,造成施工单位的停工待图现象,甚至有些设计问题却是部分工程施工完毕后才发现,必须拆除重做。 1.2 设计单位对造价和工期不关心设计单位重点关心的是工程设计安全问题,而对于在不影响或不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任何增加投资、资金损失和浪费却漠不关心。 1.3 设计人员设计思想过于保守由于担心承担采用正常的设计所带来的风险,设计单位在考虑工程项目的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经常过分谨慎,加大安全系数,甚至对于那些并不能增强结构,而投资却很大的做法,不假思索地加以采用,在公用工程及配套工程上采用大而全的设计,这些都大大加大了工程的投资。 2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依据和任务分析 工程项目设计是对工程项目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证,编制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的活动。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不同阶段设计深度的控制来保证设计质量。加强对设计阶段质量的控制,除应健全与完善设计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外,还应大力推行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应从设计阶段开始,委托监理单位介入设计质量监督。 2.1 设计阶段质量的控制依据有关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深度要求;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如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及规程、设计参数、定额指标等;项目批准文件;体现建设单位建设意图的勘察、设计规划大纲、刚要和合同文件;反应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所需要的有关技术、资源、经济、社会协作等方面的协议、数据和资料。 2.2 设计阶段质量度控制的主要任务编制设计任务书中有关质量控制的内容;组织设计招标,进行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优选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审核优化设计方案是否满足业主的质量和标准以及规划及其它规范要求;组织专家对优化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督促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工作;从质量控制角度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跟踪审核设计图纸;建立项目设计协调程序,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设计协调,督促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工作;审核施工图设计,并根据需要提出修改意见,确保设计质量达到设计合同要求及获得政府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确保施工进度计划顺利进行;审核特殊专业设计的施工图纸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满足施工的要求。 对于设计阶段质量控制,通常是通过事前控制和设计阶段成果优化来实现的。设计要求文件在这个阶段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各个设计阶段前编制一份好的设计要求文件,分阶段提交给设计单位,明确各阶段设计要求和内容,是设计阶段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设计要求文件的编制是一个对工程项目的目标、内容、功能、规模和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和确定的过程。因此,设计阶段必须重视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设计任务书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组成结构;项目的规模;项目的功能;设计的标准和要求;项目的目标。其中,设计的要求是设计任务书的核心内容。 3 提高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一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吸入制剂系指通过特定的装置将药物以雾状形式传输至呼吸道 和/或肺部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与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吸入制剂的药物可直接达到吸收或作用部位,吸收或作用快,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用药剂量;而与注射制剂相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可减轻或避免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因而近年来越来越为药物研发者所关注。 吸入制剂在制剂处方、给药装置、制剂工艺、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方面均有其特殊关注点,可对吸入制剂的质量可控性、安全性与有效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质量控制研究部分是吸入制剂的临床前乃至临床研究重点之一。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吸入制剂研发的现状,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研究与安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旨在为药物研发者在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研究过程提供基本的技术指导,也力求使药物研发者和评价者对药物评价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达成共识。 本指导原则所讨论内容仅限于经口腔吸入制剂在质量控制研究工作方面的特殊研究内容,经鼻吸入制剂暂不纳入本指导原则。其他一般性要求参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相关指导原则。 由于新制剂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临床上的特殊需求,在吸入制剂研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因此本指导原则只是一个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应从药物研发的客观规律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

研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吸入制剂研发的整个过程。 二、吸入制剂的分类 根据处方、制剂工艺的不同,吸入制剂表现出多种制剂形式,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剂型名称并存,相互之间既有交叉也有覆盖,不利于药物研发和评价。为此,本指导原则从分类的科学性出发,同时参考国内外指导原则和相关文献,将吸入制剂分为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各自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多数疾病均需定量给药,因此本指导原则所涉及内容均以定量吸入制剂为对象。 气雾剂系指将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分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成雾状喷出,吸入后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气雾剂一般由药物、辅料、耐压容器、定量阀门系统和喷射装置组成。 喷雾剂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置于特制的装置,使用时借助适当的雾化系统将内容物呈雾状释出,用于患者吸入的制剂。喷雾剂一般由药物、辅料、容器、雾化装置等组成。 粉雾剂系指将微粉化的药物或/和载体以单剂量或多剂量储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呼吸道或肺部的制剂。 三、质量控制研究 (一)吸入制剂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和参数 根据吸入制剂的制剂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特点,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参数主要有药物/雾滴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喷射模式、每揿主药含量/每喷主药含量/每吸主药含量、每瓶总揿次/每瓶总喷次/每瓶总吸次,在吸入制剂的处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

常用电子元器件培训资料

常用电子元器件参考资料第一节部分电气图形符号

二.半导体管 三.其它电气图形符号

第二节常用电子元器件型号命名法及主要技术参数一.电阻器和电位器 1.电阻器和电位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示例: (1)精密金属膜电阻器 R J7 3 第四部分:序号 第三部分:类别(精密) 第二部分:材料(金属膜) 第一部分:主称(电阻器) (2) 多圈线绕电位器 W X D 3 第四部分:序号 第三部分:类别(多圈) 第二部分:材料(线绕) 第一部分:主称(电位器)

2.电阻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 额定功率 电阻器在电路中长时间连续工作不损坏,或不显著改变其性能所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称为电阻器的额定功率。电阻器的额定功率并不是电阻器在电路中工作时一定要消耗的功率,而是电阻器在电路工作中所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不同类型的电阻具有不同系列的额定功率,如表2所示。 (2) 标称阻值 阻值是电阻的主要参数之一,不同类型的电阻,阻值范围不同,不同精度的电阻其阻值系列亦不同。根据国家规范,常用的标称电阻值系列如表3所示。E24、E12和E6系列也适用于电位器和电容器。 (3) 允许误差等级 3.电阻器的标志内容及方法 (1)文字符号直标法:用阿拉伯数字和文字符号两者有规律的组合来表示标称阻值,额定功率、允许误差等级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整数阻值,后面的数字依次表示第一位小数阻值和第二位小数阻值,其文字符号所表示的单位如表5所示。如1R5表示1.5Ω,2K7表示2.7kΩ, 表5

例如: RJ71-0.125-5k1-II 允许误差±10% 标称阻值(5.1kΩ) 额定功率1/8W 型号 由标号可知,它是精密金属膜电阻器,额定功率为1/8W,标称阻值为5.1kΩ,允许误差为±10%。 (2)色标法:色标法是将电阻器的类别及主要技术参数的数值用颜色(色环或色点)标注在它的外表面上。色标电阻(色环电阻)器可分为三环、四环、五环三种标法。其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 标称值第一位有效数字 标称值第二位有效数字 标称值有效数字后0的个数 允许误差 图1 两位有效数字阻值的色环表示法 三色环电阻器的色环表示标称电阻值(允许误差均为±20%)。例如,色环为棕黑红,表示10?102=1.0kΩ±20%的电阻器。 四色环电阻器的色环表示标称值(二位有效数字)及精度。例如,色环为棕绿橙金表示15?103=15kΩ±5%的电阻器。 五色环电阻器的色环表示标称值(三位有效数字)及精度。例如,色环为红紫绿黄棕表示275?104=2.75MΩ±1%的电阻器。

软件开发质量控制过程

软件开发控制与评审控制 作者: 完成日期: 签收人: 签收日期: 修改情况记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角色与职责 2 4.项目过程控制 2 5.版本控制 3 6.软件测试 4 7.产品交付控制 4 1.目的 对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监控,使设计输出不断满足顾客和有关标准、法令、法规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应用软件设计、软件升级等。

3.角色与职责 部门领导:负责整个质量控制过程。 项目经理:编制软件开发计划,组织实施设计软件评审与监控过程。 开发人员:负责软件评审及评审结果的修改与处理。 质量保证工程师:根据软件开发过程, 4.项目过程控制 4.1项目经理组织软件的立项评审。质量保证工程师参与并监督 整个评审过程。评审完成后,输出《软件产品立项评审记录》。 4.2项目经理制定软件开发过程的评审计划,输出《软件开发评 审计划》,此计划明确在项目的立项、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 试等各开发阶段的时间点及输出项; 4.3质量保证工程师根据《软件开发评审计划》、《项目开发时间 进度表》;在每个里程碑点,提出阶段评审。项目经理主持评审。具体 的阶段包括:需求评审、概要设计评审、测试方案评审。 4.4质量保证工程师参与、监督整个评审过程。评审包括但不限 于:需求、开发计划、设计文档、代码、测试计划。评审完成后,输 出〈〈项目评审记录〉〉。 4.5质量保证工程师对评审的处理内容、结果进行监督;并对实 施的结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输出〈〈评审检查实施表〉〉 4.6质量保证工程师定期跟踪项目的开发情况,每月/每个项目 节点,定期出〈〈项目质量报告〉〉。 4.7项目开发完成后,质量控制工程师对整个项目质量控制的情 况进行总结。对项目的输出内容进行检查,输出〈〈结项评审〉〉。包括: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评价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评价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产品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电子产品和相关设备 正常运行的基础。统计表明,最常出现的故障原因大多数都和电子元器件有关, 为确保电子产品运行稳定性,我们必须注意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评价与质量控制。对于此,本文分析了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评价,并提出了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评价;质量控制策略 1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评价 1.1芯片级可靠性评价方法 芯片级可靠性评价方法,即WLR评价方法,指的是在芯片的生产中,对芯片 的失效模式进行的评价,从根本上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和质量,其中运用的是工艺 监测的方式。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对集成电路的电子效应能力和与时间有关的击 穿的可靠性进行准确的、科学的评价。在热电应力的作用下,对芯片上金属化层 上的数据进行检测,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来评价系统电路的可靠性。 1.2微电子测试结构可靠性评价方法 近些年,微电子测试结构在集成电路生产中是常见的工艺监测手段。在可靠 性评价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微电子测试结构也作为对集成电路可靠性评价的一 种方式,它不仅可以应用在电子产品的研发阶段,还可以应用在生产阶段,在不 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可靠性评价。对于不同器件的失效模式,再结合元器件的结 构特点,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微电子结构图形,而这些测试结构图形,不仅仅能够 在工艺中进行测试,同时也可以将其进行封装,并施加应力来进行可靠性的试验。通过测试所得到的相关数据,结合VLSI的结构,最终进行可靠性评价。 1.3表面贴装MOSFET产品失效案例分析 1)失效现象:已经测试合格的产品,经过生产线贴装后,电参数失效现象严重,产品短路,D、S之间漏电,失效率较高。 2)分析思路:由于电子产品的芯片面积大,对产品的耐潮湿等级和气密性也相对较高,所以在产品进行表面贴装时,会遇到应力匹配的问题。 3)分析方法:模拟SMT生产条件对同封装批次产品进行分析,采用超声扫 描仪(C—SAM)对产品进行离层扫描。 4)分析结论:通过对经过SMT工艺试验的产品抽样进行超声扫描,发现产 品载片区(PAD)与模塑料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离层现象。 对失效产品进行解剖,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失效的芯片内部已经发生 裂纹。 从解剖结果来看,产品的表面进行贴装后,经过高温芯片内部发生了裂纹, 从而最终影响了电参数。 图1 红圈区域为裂纹 图2 芯片取下后呈断裂状 2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策略 2.1加强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筛选 电子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其根源是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保证,在设计制造的 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完全按照预期所想。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项目开发质量控制程序(2)

1目的 对项目过程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对软件/硬件产品(含相关文档)的质量水平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具体的改进目标,不断提高开发过程和软件/硬件产品的质量水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系统集成项目、研发项目和软件/硬件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3职责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初始阶段应组织编写《质量控制计划》。 项目控制主管和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的控制,对过程进行评价,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项目组负责开发过程中规定数据的记录和统计,参与过程和产品质量改进的相关活动。 项目组负责人/成员应负责填写各种管理文档并收集上报。 4工作流程 4.1编制《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质量体系在项目中的具体实施方案,是质量策划的文件性结果。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策划阶段根据项目的规模、目标、开发周期等具体情况,组织人员编制《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项目的质量目标; 质量保证活动的职责与权限; 项目开发过程中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 4.2过程评审 项目开发过程中,为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需对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主要通过对过程的评审实现。评审组织形式可采用会议或会签的方式进行。

同时根据各阶段/过程的重要性或关键性,过程评审由的不同评审参与人员完成。 评审的具体内容参照各相关过程的程序文件执行,如需求分析阶段的评审按照《需求分析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开发设计阶段的评审按照《开发设计程序》的有关程序进行。 项目组记录评审过程,对评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评审记录可以以《评审报告》或《会议纪要》的形式体现。 4.3报告制度 项目开发过程中,除了需要完整的技术文档和业务文档外,还需要有一些其它的管理文档,标志了项目的进展、状况和动态,以便项目控制主管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 管理文档包括:项目状况报告(如项目情况周报、项目阶段计划和报告)和会议纪要等。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每周一将自己的《员工工作周报》提交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据此填写《项目情况周报》并以电子邮件方式将报送项目控制主管。 项目各阶段的管理文档由项目负责人于项目阶段结束的一周内以电子邮件方式传送回上级主管。 5相关程序文件 序号名称编号 1 系统设计规范WAYOUT-QC-01 2 需求分析规范WAYOUT-QC-02 3 开发设计规范WAYOUT-QC-03 4 编码实现规范WAYOUT-QC-04 5 测试和确认规范WAYOUT-QC-07 6记录 序号名称模板编号 1 质量计划 2 项目情况周报 3 项目阶段报告

各阶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各阶段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本控制要点及应对措施是基于1-3#楼装修阶段、5-10#楼施工阶段现场施工遇到问题及解决过程,经过工程部全体人员进行讨论整理而成,共分为:桩基工程施工管理、基础工程施工管理、主体工程施工管理、装修工程施工管理、地下室及屋面防水工程管理、室外景观及配套工程施工管理、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八个分部,以期通过本要点的整理,对现场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系统,以作为公司下一步施工过程做到事前预控和过程监督依据。 一、桩基工程施工管理 序号问题应对措施备注 1 桩基施工测量放线、桩位、标高存在偏差过大现象。 1、做好放线记录,并进行复核,做好引用控制点保护工作。 2、保证引点统一,测量准确。 2 管桩进场存在裂纹、蜂窝麻面、管桩养护龄期不到等现象。 1、督促施工单位加强自检,并加强抽检复核,检查出场合格证、管桩桩身观感质量及标识; 2、龄期是否到28天; 3、如不合格,限期清理退场。 3 沉桩过程中,存在桩身垂直度、送桩深度偏差现象。送桩时,严格送桩垂直度,送桩深度并检校送桩器,随时检查。 4 接桩时存在焊接焊缝不饱满、焊接停歇时间过短现象。 1、检查接桩焊接焊缝质量,上下两节桩中心位置、偏差,节点弯曲失高以及点焊停歇时间(根据不同施焊方法参照规范选择)。 2、如出现上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5 沉桩过程中检查桩身存在被破坏情况。 1、由于桩身表皮受损而不及时进行修补,桩压入土体后,桩身预应力筋因砼保护层的缺失,而被地下水腐蚀,使局部预应力筋预应力减弱甚至丧失,造成局部区域应力不平衡,从而改变了桩身色承力状况,在水平力作用下桩身容易被破坏。 2、出现桩身外表皮破损,要及时进行修补。 附: 二、基础施工工程施工管理 序号问题应对措施备注 1 出现一次性开挖到位和超挖情况。制定科学的土方开挖方案,加强监督,确保按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开挖。 2 基坑降水不到位,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按设计基底桩高挖制,并加强检查降水深度监测记录,不符合要求的现场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3 土钉墙角厚度及锚杆间距存在偏差进行施工前方案审核,施工中监督控制检查,不符合要求的现场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4 商砼进场存在塌落度过大现象。进场按规定抽检,不符合要求的进行退货,监督施工单位,禁止使用至工程中。 5 砼养护时间过短。 1、检查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普通砼要求浇水养护7天,抗渗砼要求浇水养护14天。 2、如不满足要求继续养护,不得进行下部施工。 6 后浇带出现浇筑时间过早。 1、按设计说明时间控制,如设计未明确,按规范规定分沉降式和一般式进行时间控制。 2、浇筑前必须报验,否则不许施工。 7 大底板砼浇筑一次浇筑,施工缝停歇时间过长现象。

电子产品品质管理制度

品质管理制度 ............................ ........... 21、总则 (3) 2、仪器管理 ........................ 3 3、原物料品质管理 .................. 4 4、制造前品质条件复查 ........................... 4 5、制程品质管理 ........................... 5 6、成品品质管理 .................. 5 7、品质异常反应及处理 .............. 6 8、成品出厂前的品质管

理 ........................... 7 9、产品品质确认 . (8) 10、品质异常分析改善 .................................... 8 11、附则 1、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保证本公司品质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借以确保及提高产品品质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范围本细则包括: (一)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二)各项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仪器管理; (四)品质检验的执行; (五)品质异常反应及处理; (六)客诉处理; (七)样品确认; (八)品质检查与改善。第三条: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本公司品质管理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各项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第四条: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范围规范包括:(一)原物料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 (二)在制品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成品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第五条: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一)各项品质标准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会同品质管理部、制造部、营业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范",并参考①国家标准②同业水准③国外水准④客户需求⑤本身

电子元器件的筛选与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

电子元器件的筛选与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电子技术的持续发展,电子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促 进和快速的发展,电子元器件在业内也受到了广泛地运用,其质量控制问题和筛 选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的分析研究和试验应用不断地在开展。 关键词:元器件;选择;质量 引言 电子元器件进行科学筛选的同时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也进行有效的控制来使 其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是说,电子元器件在厂家进行筛选之后其质量仍不 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或者一些生产厂家根本就没有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筛选等。 所以在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筛选和质量控制就必须要重视,使其筛选的力度能进一 步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促进质量控制工作的完善。 1电子元器件的筛选概述 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筛选的原因是厂家在进行筛选之后,没有满足用户对其质 量上的要求,因此就要对电子元器件在厂家筛选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筛选,同时 这也是对厂家筛选工作的补充和验证。电子元器件在成产时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为因素、原材料、设备条件的限制、工艺条件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产品 无法全部满足用户要求的水平,同时这些因素也会导致部分电子元器件存在缺陷,而这些存在缺陷的产品,其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减,使之成为早期失效产品。因 此在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筛选时就要选用不同的模式,使其通过有关的试验,进一 步来提高电子元器件在使用时的可靠性。电子元器件进行筛选的范围为厂家生产 的电子元器件没有规范使用筛选技术和相关流程,还有用户对电子元器件有特殊 的要求,但生产厂家自身的筛选条件和技术无法使用户得到满足,因此用户对厂 家电子元器件筛选的有效性和筛选技术有了质疑,要求对其使用科学的筛选方式 进行质量上的验证,从而实现对电子元器件质量上的控制。 2筛选概述 2.1原因 在元器件生产厂商进行相关元器件的筛选后,其质量仍不能达到用户的实际 应用要求时,会在其筛选的基础上让其他相关单位或使用方对元器件进行进一步 的筛选,这是对元器件生产厂商所做的筛选工作的进一步验证和补充。由于在元 器件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影响因素,如:原材料、工艺条件、人为因素、设 备条件的波动等,这造成了最终的元器件成品无法全部达到固定的用户预期的要 求水平,其中仍会有一部分存在缺陷或是不可靠因素的产品,而且其使用寿命也 会低于实际应用要求的使用寿命,成为早期失效产品。所以应对不同的失效模式 进行筛选并通过相关的试验进行剔除,从而对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予以提高。 2.2适用范围 进行元器件筛选适用于元器件厂商对相关的元器件已经进行了一次筛选的情 况下仍不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对生产厂商提供的元器件根本没有进行筛选。生产 厂商所提供的元器件相关的筛选技术和流程不规范。使用者对元器件有着特殊的 需要,元器件厂商的筛选技术和条件无法得到满足。使用者对生产厂商的筛选技 术及筛选的有效性持有一定的质疑并需要进一步进行质量验证。所以需要通过科 学地方式选择筛选方式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筛选,对其质量实现有效地控制。 3筛选方法 3.1功率老化

工程项目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质量主要包含了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工程实体质量。从功能和使用价值来看,工程项目质量体现在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外观质量、环境协调性等方面,它是相对于业主的需要而言的,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从工程实体质量来看,工程项目质量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 我国多年来的工程建设实践和发达国家成功的建设项目管理经 验都证明,工程项目质量是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经过工程建设系统各个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工程项目质量问题贯穿于建筑项目的整个寿命进程,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竣工验收直至使用维修阶段,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影响工程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甚至可能会酿成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这就是所谓的“99+1=0”。只有切实遵循客观规律,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实现,从根本上铲除工程质量的诸多缺陷与隐患。

1 投资决策阶段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是工程建设三大控制目标之一,应当受到工程建设各方的高度重视。当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主要重视对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控制,国家已颁布实施了大量的工程建设标准、法规、规范等,实行了监理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经理负责制、质量监督制、检测制、质量保修制等项制度,对工程实体质量的形成进行控制。这使得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较为严重的质量现状正在得到逐渐的改善,工程实体质量正在不断提高。 然而,当前我国对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却重视不足,对投资决策阶段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我们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认为质量控制主要是项目实施中的工作,我们忽视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忽视对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的控制。因此,我国当前工程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自决策开始就存在质量定位不准,质量目标难以满足业主的需要,质量目标与业主投资目标失衡,项目功能和使用价值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功能折旧快等现象,这对国家、对项目业主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是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以决定

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与可靠性分析关键技术总结

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与可靠性分析关键技术总结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电子元器件作为航天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系统的稳定性,所以近些年来对于电子元器件行业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目前的生产过程当中,质量保证方法基本上停留在事后检验的水平上,这种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废品,但是很难预防废品的产生,而且在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过程当中仍然继续产生新的废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虽然企业拥有一定量的检验数据,但是这些检验数据来源广泛,异构性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企业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也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改进工艺生产流程,为质量控制提供指导。 1.2. 研究意义 电子元器件行业作为航天制造供应链中的一环,其质量问题对于整个后续系统的影响极大。在发现质量问题时如果能够准确把握到问题发生的原因,不仅对提高其自身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从长远的角度上看更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航天产品电子元器件的特殊性,存在着许多质量方面的问题函待解决。目前这类企业在质量管理控制方面存在如下特点: (1)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量管理难度大。航天产品的专一性高,通用性不强,单个产品精度要求极高,并且电子元器件产品的规格由较多参数决定,而每个参数都存在一定的变动范围。所以有必要采取某种手段,将产品以大类为基础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 (2)生产的不确定性大。由于产品的规格众多,所以很难对特定种类的产品进行质量统计分析,通常只能凭经验进行投产。 (3)工艺过程中工序参数较多,质量波动不确定性大。对质量问题的发现停留在事后检验水平,无法及时有效的发现工序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异常因素。 (4)过程质量检验自动化程度低,缺乏及时有效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5)检验部门的检验数据量大,但是数据利用率低。 由此可以看到,电子元器件行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合理有效的解决,关系着企业未来是否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有效利用数据采集及数据共享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对产品进行质量管理及控制,最后开发出相应的质量管理软件或系统,是提高质量的管理能力的关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统计过程控制研究现状 在过去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国内外很多学者在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统计过程控制(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20世纪20年代,Shewhart在贝尔实验室开创了统计过程控制理论,随后又提出了监控过程的工具--控制图;基于统计学相关理论,道奇和罗米格在随后提出了抽样检验理论和抽样检查表,推动了统计过程控制的发展,在随后各个学者的研究过程中,都是以他们的相关理论为基础。 针对传统SPC的局限性,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SPC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年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汇总整理张增照

目录

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 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在七十年代末期制订的“七专”7905技术协议和八十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生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用的主要品种。(注:“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 根据发展的趋势,“七专”条件将逐步向元器件的国家军用标准(GJB)过渡。因此,以下将主要介绍元器件国家军用标准的有关情况。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军用标准化组织参照美国军用标准(MIL)体系建立了GJB体系,其中元器件的标准有规范、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三种形式: a.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和详细规范,这两种规范统称产品规范。 b.标准—主要包括:试验和测量标准、质量保证大纲和生产线认证标准、元器件材料和零件标准、型号命名标准、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准等; c.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包括:指导正确选择和使用元器件的指南、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手册、元器件系列型谱等。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军标分为国家军用标准、行业军用标准、企业军用标准三个级别。下面对组成国家军用元器件标准体系的三种形式:规范、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分别举例作简要的介绍。 规范 元器件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通用规范)和详细规范两个层次。总规范对某一类元器件的质量控制规定了共性的要求,详细规范是对某一类元器件中的一个或一系列型号规定的具体的性能和质量控制要求,总规范必须与详细规范配套使用。元器件的产品规范是元器件生产线认证和元器件鉴定的依据之一,也是使用方选择、采购元器件的主要依据。 现在我国国防工业主管部门已发布了大量的元器件总规范,但是详细规范还没完全配套,所以往往由器件生产单位制定了详细规范(属于企业军标准级别)经标准化机构确认后贯彻执行。 已发布的军用元器件总规范中,影响较大的总规范及其参照采用的MIL标准如表1-1所示。 表1-1国军标总规范及其等效采用的美国军用标准 表1-1中序号1~3是器件的总规范,包括了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及混合集成电路,每一类器件只有一个总规范,但是对于同一类的元件,就可以有不止一个总规范,例如对于电容器这一大类的元件,已发布了21个总规范。对于电磁继电器已发布了3个总规范。每个器

主体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节主体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1.基础工程 1、基础工程的钢筋、模板、砼分项工程应遵守主体工程的钢筋、模板、砼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2、作好基坑排水,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以避免在有积水、泥浆的情况下施工砼。 3、绑扎钢筋时,按设计留足保护层,不得有负误差。应用砂浆垫块,严禁使用钢筋当垫块或将钢筋用铁钉、铅丝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2.框架模板 一、质量控制措施 1、进行技术交底:交图纸、交方法、交规程、交标准。 2、每次支模前,应对模板材料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应更换或修复,不能滥竽充数。 3、班长、工长、自检员应随时对支模操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完工后,质检员组织工长、班长、自检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转入下道工序。 二、质量控制要点 1、构件中心线、标高。 2、模板的安装质量,包括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3、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截面尺寸、标高、接缝严密情况以及预埋件、预留洞的位置。

3.钢筋工程 一、质量控制措施 1、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检报告,证明进场材质合格。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使其执行施工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 3、严格按照图纸和配料单下料和施工。 4、楼板钢筋施工前,应预先弹线并检查基层的上道工序质量,加强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查。 5、对使用的机具应经常检测和调整。 6、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正式施焊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同时检查焊条、焊剂的质量,焊剂必须烘干。 7、焊接钢筋端头不整齐的要切除,焊后夹具不宜过早放松。根据钢筋直径选择合理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 8、每批钢筋焊完后,按规定取样进行力学试验和检查焊接外观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绑扎。 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 2、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 3、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弯钩朝向。 4、焊接质量。 5、预留洞孔及预埋件规格、数量、尺寸、位置。 6、钢筋保护层厚度及绑扎质量。 7、严禁踩踏和污染成品,浇砼时设专人看护和修整钢筋。 4.砼工程 一、砼质量控制措施 1、检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必须保证各项材料指标的稳定性。 2、搅拌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原材料计量和坍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