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产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航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航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3航空航天科学技术DOI:10.16660/ki.1674-098X.2018.09.013航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①王玉珍 康志远(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74)摘 要:电子元器件作为航天产品基础组成部分,其质量与可靠性是影响航天产品研发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高航天 型号产品可靠性,必须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研究进程,同时对电子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设计和使用可靠性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进一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从根本上保证今后航天型号产品的高可靠性。

关键词:航天型号产品 电元器件 可靠性中图分类号:TN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3(c)-0013-02Abstract: A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aerospace products, th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erospace product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erospace model product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he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ses the inherent reliability design and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design, then the measures are brought forwar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fundamentally guarantee the high reliability of the future aerospace model products.Key Words: Aerospace model products; Electronic components; Reliability①作者简介:王玉珍(1990—),女,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硬件电路设计。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汇总整理X增照目录1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21.1规X31.2标准32可靠性表征方式42.1元件的失效率等级42.2产品保证等级53元器件的质量认证64元器件的质量等级74.1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74.2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94.3元器件两种质量等级的比较95元器件的选用与质量标记175.1元器件的选用175.2质量标记196结束语201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

在七十年代末期制订的“七专”7905技术协议和八十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生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用的主要品种。

(注:“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根据发展的趋势,“七专”条件将逐步向元器件的国家军用标准(G)过渡。

因此,以下将主要介绍元器件国家军用标准的有关情况。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军用标准化组织参照美国军用标准(MIL)体系建立了G体系,其中元器件的标准有规X、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三种形式:a. 规X—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X和详细规X,这两种规X统称产品规X。

b. 标准—主要包括:试验和测量标准、质量保证大纲和生产线认证标准、元器件材料和零件标准、型号命名标准、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准等;c. 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包括:指导正确选择和使用元器件的指南、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手册、元器件系列型谱等。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军标分为国家军用标准、行业军用标准、企业军用标准三个级别。

下面对组成国家军用元器件标准体系的三种形式:规X、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分别举例作简要的介绍。

1.1规X元器件规X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X(通用规X)和详细规X两个层次。

总规X对某一类元器件的质量控制规定了共性的要求,详细规X是对某一类元器件中的一个或一系列型号规定的具体的性能和质量控制要求,总规X必须与详细规X配套使用。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汇总整理张增照1........................................................................................................................... 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31.1............................................................................................................................... 规范31.2............................................................................................................................... 标准42......................................................................................................................................... 可靠性表征方式52.1..................................................................................................... 元件的失效率等级52.2............................................................................................................. 产品保证等级63...................................................................................................................................... 元器件的质量认证74...................................................................................................................................... 元器件的质量等级74.1................................................ 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74.2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 (9)4.3元器件两种质量等级的比较 (9)5元器件的选用与质量标记 (17)5.1元器件的选用 (17)5.2质量标记 (19)6结束语 (20)1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

电装

电装

qJ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 165A-95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安装通用技术要求1995-X34-2b发布1995--I4-26实施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发布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 165A —95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安装通用技术要求代替QJ 165—89 l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航夭电子电气产品安装的通用技术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本标准适用于航天电子电气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和验收,引用本标准时应在设计和工艺文件中注明:“按QJ 165进行安装和检验’,本标准亦可作为订货方和生产方签订合同的技术依据.民用电子电气产品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GB 2423.2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T:锡焊试验方法GB 2423.3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润湿称量法可焊性试验方法GS 2681电工成套装且中的导线颜色GB 3131锡铅焊料GB 4677.10印制板可焊性测试方法GB 9914卯锡焊用液态焊剂(松香基)GJB 1696航天系统地面设施电磁兼容性和接地要求QJ 201印制电路板技术条件QJ 518印制电路板外形尺寸系列QJ 548它电子产品零件制造和机械装配通用技术条件QJ 603电缆组装件制作通用技术条件QJ 786半导休集成电路筛选技术条件Q1 787半导休分立器件筛选技术条件QJ 788担电解电容器筛选技术条件QJ 789密封电磁继电器筛选技术条件QJ 831航天用多层印制电路板技术条件QJ 903基本产品工艺文件管理制度QJ 930绕接技术条件QJ 931电子产品控制多余物规范QJ 1209印制电路板金属化孔技术条件QJ 1714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QJ 1719印制电路板阻焊膜及字符标志技术条件QJ 1721.1~18压接端子和接头QJ 1722线扎制作工艺细则QJ 1745波峰焊接技术条件QJ 1746压接端子和接头总技术条件QJ 1781.1 S31—11聚氨酪绝缘漆防护喷涂工艺细则QJ 1781.2 7385聚氨酩清漆防护喷徐工艺细则QJ 1781.3 7182聚氮酣清漆防护喷涂工艺细则QJ 1781.4 P.P.S聚氨酷有机硅改性绝缘清漆防护喷涂工艺细则QJ 1885航夭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QJ 1969电子产品质盆控制的一般要求QJ 2081电线电缆端接用手动模压式压接工具通用技术条件QJ 2288开式压线筒扁平快接端子通用技术条件QJ 2465片状电阻器、电容器手工表面装联工艺技术要求QJ 2600波峰焊接工艺技术要求QJ 2633模压式压接连接通用技术条件QJ 2711静电放电敏感器件安装工艺技术要求QJ / Z 76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QJ / Z 146导线端头处理工艺细则QJ / Z 147电子元器件搪锡工艺细则QJ / Z 151螺纹连接胶封和点标志漆工艺细则QJ / Z 154印制电路板组装件装联工艺细则QJ / Z 155绕接工艺细则QJ / Z 156 S01—3聚氮醋清漆防护喷涂工艺细则QJ / Z 159.1 整机及部件密封灌注工艺细则QJ / Z 159.2 印制电路板组装件灌封工艺细则QJ / Z 159.3 局部封装工艺细则QJ / Z 160 手工锡焊工艺细则3技术要求3.1一般要求3.1.1航天电子电气产品的设计文件、工艺规程、操作细则、检验标准、质量保证措施及其它有关技术要求均应符合本标准及有关标准的规定.3.1.2本标准规定内容以外的技术要求,应在产品专用技术条件和设计、工艺文件中注明,但不得于本标准的规定相抵触。

电子元器件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是决定一种元器件的可靠性和性能的关键因素,它是该元器件
的生产商、使用者及消费者在评价、选择和采购元器件时时必考虑的重要指标。

目前,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一般按照国际标准IEC60065及本国标准进行分类,分
为一类、二类、三类等。

其中一类为最高等级,可满足最严格要求和最高性能,如航空、
航天、军用和核电等;二类为中等等级,适用于宽松要求和一般性能的电子设备,如电话、收音机、电视机等;三类为最低等级,用于满足较宽松要求的电子元器件,如特种电池、
低成本和大量化等。

一类电子元器件要严格按照国外之ELV和RoHS等材质环保要求,其外廓尺寸有一定
的标准,元件、板卡上的布线和电路图要精密,成品测试精度高,可长时间运行,可应付
各种坏质量的情况。

二类的要求较低,外廓尺寸不必完全符合国外标准,但仍有一定程度
的精度要求,施工和二次加工也要有一定的准确性,不能有明显的缺陷,基本可以满足现
场的要求。

一般二类电子元件是局部供应商制造的,生产技术满足成本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其质量可以保证一段时间;而三类则更加注重成本,准确精度要求也减轻,其材料也严格
按照相关标准。

电子元器件质量等级的确定,除体现了质量把关能力和要求,还反映出了内部管理水平,进而体现出企业实力和信誉度,更加反映出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因此,电
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标准择不容忽视。

国外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等级与国内对应一览表

国外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等级与国内对应一览表

国外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等级与国内对应一览表为了保证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制定了“七专”7905技术协议和80年代初制定了“七专”8406技术协议,已具备了军用器件标准的雏形,但标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制定的,有很多局限性,很难与国际接轨。

从80年代开始,我国标准化部门参照了美国军用标准(MIL)体系建立了GJB体系,元器件的标准有规范、标准、指导性文件等三种形式。

一、国内军用元器件质量分级二、美国军标质量等级体系:MIL-PRF-19500半导体器件试验总规范(依次低→高等级)单片微电路规范(依次低→高等级)B-2级:不完全符合MIL-STD-883的1.2.1节的要求,并按照政府批准文件,包括卖方等效的B级要求进行采购。

B-1级:完全符合MIL-STD-883(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的1.2.1节所要求,并按照标准军用图样(SMD –Standard Microcicuit Drawing),国防电子供应中心(DESC –DefenceElectronic Supply Center)图样或政府批准的其它文件进行采购。

即通常称883级,器件上有5962 –xxx号。

S-1级:完全按照MIL-STD-975(NASA标准的电子电气和机电源器件目录)或MIL-STD-1547(航天飞行器和运载火箭用元器件、材料和工艺技术要求)进行采购,并有采购机关的规范批准。

MIL-PRF-38534D混合集成电路规范(依次低→高等级)电阻、电容、电感元件MIL 标准中有可靠性指标的元件失效等级分五级MIL 标准中有可靠性指标的失效率等级和失效率的对应关系三、欧空局元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ESA/SCC(Europe SpaceAgency/Space Componet Cooperation)5000标准试验等级:B级、C级(从高到低)批接收等级:1级、2级、3级(从高到低)微电路:ESA/SCC(Europe SpaceAgency/Space Componet Cooperation)9000标准试验等级:B级、C级(从高到低)批接收等级:1级、2级、3级(从高到低)电阻、电容、电感器件:ESA/SCC(Europe SpaceAgency/Space Componet Cooperation)3000和4000标准试验等级:B级、C级(从高到低)批接收等级:1级、2级、3级(从高到低)四、国外军用元器件与我国军用元器件质量等级对应关系半导体分立器件质量等级对应关系微电路质量对应等级阻容电感失效率等级对应参考来源:融融网及网络资料。

Q QJA 16-2004 航天产品质量检查确认要求

Q QJA 16-2004 航天产品质量检查确认要求
确认内容及专项检查确认项目和各项检查确认工作要求,协助本单位检查确认主管部门编制检 查确认实施计划。 5.4 主管部门职责: a) 编制检查确认实施计划及要求; b) 组织、监督检查确认工作; c) 汇总、整理、反馈检查确认发现的问题,并跟踪管理。 5.5 设计单位职责: a) 实施设计检查确认,解决落实检查确认发现的问题,编写设计检查确认结论报告,并对其正确性 负责; b) 根据需要,向相关生产、试验单位提出检查确认的技术要求; c) 确认相关产品的生产、试验检查确认结论报告; d) 综合相关设计、生产、试验检查确认情况,编写产品检查确认结论报告; e) 向上一级设计单位报送产品检查确认结论报告,并对产品检查确认结论报告的完整性、正确性负 责; f) 配合相关单位的检查确认工作。 5.6 生产单位职责: a) 实施工艺、生产检查确认,解决落实检查确认发现的问题,对检查确认结论的正确性负责; b) 综合相关工艺、生产、外购外协件检查确认情况,编写生产检查确认结论报告; c) 向相应设计单位送交生产检查确认结论报告,并对生产检查确认结论报告的完整性、正确性负责; d) 配合相关单位的检查确认工作。 5.7 试验单位职责: a) 实施试验检查确认,解决落实检查确认发现的问题; b) 向试验任务提出单位送交试验检查确认结论报告,并对试验检查确认结论报告的完整性、正确性 负责;
附录 C 中的表 C.3 填写; o) 质量问题归零及其它型号质量问题在本型号举一反三工作的落实情况按附录 A 中的 A.6 检查确
认; p) 质疑单内容处理的正确性; q) 其它需要检查确认的内容。 6.3 工艺检查确认内容 工艺检查确认内容一般包括:
4
Q/QJA 16—2004
a) 采用工艺的科学性、可行性; b) 工艺文件及标识、签署的完整性,与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的符合性; c) 关键工艺评审及采用的新工艺和工艺攻关成果的鉴定情况; d) 关键件、重要件工艺文件编制情况; e) 工艺评审遗留问题落实情况,检查确认结果按附录 C 中的表 C.3 填写; f) 《航天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和《国家淘汰工艺、工艺设备及产品目录》执行情况,采用限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军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汇总整理张增照目录1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 (3)1.1规范 (3)1.2标准 (4)2可靠性表征方式 (5)2.1元件的失效率等级 (5)2.2产品保证等级 (6)3元器件的质量认证 (7)4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8)4.1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 (8)4.2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 (9)4.3元器件两种质量等级的比较 (10)5元器件的选用与质量标记 (19)5.1元器件的选用 (19)5.2质量标记 (21)6结束语 (22)1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

在七十年代末期制订的“七专”7905技术协议和八十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生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用的主要品种。

(注:“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根据发展的趋势,“七专”条件将逐步向元器件的国家军用标准(GJB)过渡。

因此,以下将主要介绍元器件国家军用标准的有关情况。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军用标准化组织参照美国军用标准(MIL)体系建立了GJB体系,其中元器件的标准有规范、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三种形式:a. 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和详细规范,这两种规范统称产品规范。

b. 标准—主要包括:试验和测量标准、质量保证大纲和生产线认证标准、元器件材料和零件标准、型号命名标准、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准等;c. 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包括:指导正确选择和使用元器件的指南、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手册、元器件系列型谱等。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军标分为国家军用标准、行业军用标准、企业军用标准三个级别。

下面对组成国家军用元器件标准体系的三种形式:规范、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分别举例作简要的介绍。

1.1规范元器件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通用规范)和详细规范两个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产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 【论文关键词】:航天产品 电子元器件 二次筛选 失效分析 DPA 元器件质量数据库 【论文摘要】:电子元器件是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最基本单元,电子产品的可靠与否决定于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没有高可靠性的电子元器件,设计再好的电子产品也难以发挥其作用。本文从元器件的选择、内在质量评价、二次筛选、DPA、失效分析、元器件质量跟踪、元器件质量数据库等环节讨论了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引言 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产品的最小单元,是整机可靠性的基础。没有质量可靠的元器件就不可能有高可靠的电子整机产品,没有高可靠性的电子元器件,设计再好的电子产品也难以发挥其作用。元器件的质量控制贯穿其选用、试验、采购、检验、电装、调试以及失效分析几个方面,为了保证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在研制过程中应从元器件的选用、内在质量评价、二次筛选、破坏性物理分析、失效分析、建立元器件质量跟踪及建立元器件质量数据库等环节入手,形成一种闭环控制系统。

2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 元器件的选用是电子产品设计中最关键的一步,设计人员在满足产品性能参数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到电子产品适用的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电网电压和失真度的要求,以及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安全性、稳定性、寿命等要求,确定元器件的基本参数,再根据其应用部位、空间、间距的要求选择符合产品要求元器件。

选择优选的元器件,限制选择非标准的和新研制的元器件,压缩选用的元器件品种和规格,达到正确选择型号用元器件的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目前航天产品所出现的故障中多数是由电子元器件引发的,而这些故障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由于使用者选择不当所致;二是元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其中第一类故障占大多数。因此,加强电子元器件选用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电子元器件选用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航天产品的可靠性要求,编制产品元器件优选目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电子元器件选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⑴ 航天产品中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应选择军品级以上(包含军品级),以保证其可靠性。 ⑵ 须选用满足产品要求的品种。不同的产品由于使用要求不同,选用元器件的出发点必然也有差异。要求过高,必然加大成本;要求过低,则不能满足产品的要求。这往往又表现在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要求及其它一些特殊要求上。

⑶ 要选择质量比较稳定的电子元器件型号和生产厂家。对于关键的元器件,必要时还应对生产方进行有关质量调研或质量认证。 ⑷ 元器件的选择还应考虑降额要求,注意不得用加大元器件的降额使用来弥补采用低于规定质量等级的元器件。 ⑸ 应严格控制新研元器件的使用,未经技术鉴定合格的元器件,不能在航天产品中正式使用。这是因为,从制造工艺角度上看,新研产品往往不够成熟,技术状态未最终固定,应用问题尚未被彻底地暴露出来。若为了完成型号研制任务而必须使用时,则一定要制定针对其特殊质量控制的方法,加强对它的监控和考核。

⑹ 在类似的元器件中要最大限度地压缩品种和生产厂家。一方面便十采购,另一方面也便于质量监控。 ⑺ 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用国产元器件。这从保证订货、进度以及进一步提高国产元器件水平、提高战时的后勤保障等方面来说均有好处。 ⑻ 针对航天产品的用途,优选目录应明确元器件的技术状态,包括质量等级、封装形式、引用端涂覆、抗幅射能力等等。 ⑼ 国外元器件必须选择进入军用QPL产品目录的元器件,由于进入QPL产品目录的元器件是通过专门机构鉴定的合格产品,能满足广泛的设计要求、在技术上是成熟的、预计在当前和将来的规划中都会得到应用、有足够的试验和使用历史、具有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供货来源。

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家有类似的产品,从保证质量、工艺、供货等方面考虑,就要对元器件生产厂家进行认真选择。对厂家的选择可以通过对平时进行日常工作中的电子元器件质量数据积累的分析进行,从这些积累的数据中也能问接地反映出生产厂家及其产品的生产质量、工艺和管理水平。必要时还应对生产厂家进行有关质量调研或质量认证,以保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电子元器件符合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要求,编制产品电子元器件优选目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编制优选目录,必须以选择为基础,选择那些既能满足电子产品使用要求,质量状态又比较稳定的品种和生产厂家。但是随着研制、生产工作的深入,由于优选目录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存在超目录选用元器件的情况,对此一定要进行控制。质量控制部门在宏观上及时对优选目录进行“动态”的管理;及时剔除因采购、生产、质量、型号变化等方面发生了某些情况变化,客观上已不能满足产品要求的品种和生产厂家,及时增加能满足产品要求的品种和生产厂家,以保证研制工作的质量。

3 电子元器件内在质量评价 采用新的评价技术对电子元器件的内在质量进行评价,特别是对批量采购的电子元器件。改进批量采购元器件时的验收方法,进一步保证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评价元器件可靠性的传统方法是进行可靠性寿命试验,以及从现场收集并积累使用寿命数据。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上一些大型的整机生产厂家在批量采购元器件时,不再追求元器件失效率的具体数值,而是要求供货方以下3方面的数据,评价元器件产品的内在质量。

⑴ 工艺能力评价 其目的是评价工艺生产线是否具备生产质量好、可靠性高的元器件所要求的工艺水平。目前采用的评价指标是要求生产线上关键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不小于1.5。工艺不合格品率不大于3.4 PPM (Parts Per Million平均质量水平)。

⑵ 工艺过程统计受控状态分析 其目的是不但要求生产线具有很高的工艺能力,而且要求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能一直保持这种高水平的生产状态。

⑶ 元器件出厂平均质量水平PPM考核 要求对一段时问范围内元器件出厂平均质量水平PPM 进行考核,证明产品的出厂不合格品率PPM值已控制在比较低的数值上。

4 电子元器件的二次筛选 电子产品的固有可靠性取决于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但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因素或原材料、工艺条件、设备条件的波动,最终制造出的产品不可能全部达到预期的固有可靠性水平,在一批成品中总有一部分产品存在各种潜在的缺陷,其寿命远远低于产品的平均寿命,这种提前失效的产品称为早期失效产品。二次筛选就是针对不同的失效模式进行一些试验以剔除不合格的,或由于某种缺陷会引起早期失效的电子元器件。

目前,国内电子元器件的生产水平,总体上与航天产品的使用要求相比尚存在着一些差异,厂家进行的一次筛选,筛选项目和应力要求也不一定能满足产品研制的需要;进口的电子元器件,大部分还是中低档产品,其中还可能存在许多假冒伪劣品。而航天产品往往针对性很强,对存在某种失效模式的元器件必须严格剔除,否则不能保证产品可靠地进行工作。这些都要求我们通过二次筛选来保证元器件的质量。电子元器件的二次筛选是元器件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产品的可靠性保证有着重要意义。二次筛选有多种手段,每一种手段都针对着一定的失效模式,有些手段对其针对的失效模式的剔除率还很高,但一般说来,绝对做不到百分之百。现有的各种筛选规范、标准都规定了合格判据即项目的筛选失效率(PDA),超过此值则整批不用。

二次筛选的项目及其应力选择应是针对着产品的使用要求来制订的,制定出来的筛选要求,既不能过严,也不能过松。筛选要求太严,会淘汰能满足产品使用需要的元器件,加大筛选成本和元器件使用成本,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还会对元器件造成损伤,反而留下了质量隐患;筛选要求太松,则会使一些不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的元器件顺利通过筛选关,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所以必必须选择合适的筛选项目及应力要求。它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的质量可靠性问题。

电子元器件在进行二次筛选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 应实行100%的筛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剔除存在有某种失效模式的电子元器件。 ⑵ 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有选择性的筛选。例如:继电器需要作触点抖动试验,而电阻不需要;抗幅照能力的考核对宇航电子设备是必须考虑的。

⑶ 对由于手段问题不能进行筛选的元器件,须采取其它的控制方式来保证其质量。例如在使用的电路上进行一些试验。 ⑷ 考虑到二次筛选的局限性,必须严格控制它的失效率(PDA)。 ⑸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为固有质量和使用质量,固有质量主要靠元器件的设计、制造来保证,在设计、生产完毕后,实际就确定了,通过二次筛选是不能提高元器件个体的固有质量。

5 破坏性物理分析(DPA) 电子元器件有一些缺陷是不可能通过二次筛选发现的,为了满足工程应用需要,必须需要进行,通过破坏性物理分析技术反映出元器件二次筛选过程中不可能发现的一些缺陷,确保电子元器件的高可靠性要求。在20世纪70年代,破坏性物理分析技术就在美国的航天领域率先得到推广使用,欧洲的航天系统在80年代也开始推广使用,而我国近几年也开始引起重视并推广使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开展DPA工作对保证整机的可靠性水平有着特殊作用。

对一个批次的元器件抽样进行DPA是对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工作的有益补充。它可以发现二次筛选过程中发现不了的一些缺陷,这种缺陷往往有“批次性”的特点。破坏性物理分析的有效性在于,有些隐藏得很深的缺陷,在试验过程中根本发现不了,但在解剖后却能轻易发现。如继电器水气含量过高,它的失效模式是一种进行式的失效,前期一般发现不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引起触点的腐蚀,最终导致失效。这种失效模式在二次筛选过程中几乎发现不了,但在做破坏性物理分析的水气含量试验这个项目时却很容易发现。所以DPA的结果往往是做出整批拒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6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分析 元器件的失效分析是通过对失效的元器件进行解剖分析,并采用物理和化学等技术手段找出其失效机理(根源),提出改进办法,从而提高元器件和设备的可靠性。失效分析的内容包括:失效调查、失效模式鉴别、失效特征描述、失效机理证实、提出纠正措施等。对微电路的失效分析程序有20项左右,从外部分析到内部,从非破坏分析到破坏性分析,包括外观检查、电测试、X照相、密封性试验、PIND、开帽,再使用光学、化学、机械、电子等技术分析方法。

航天部门几年来做元器件失效分析总数已达到4000多例,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共占总数的72.4%,其中因使用不当原因而造成失效的占总比例的5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