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子产品中的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宇航元器件质量一致性保障必经之路——PID体系建设

宇航元器件质量一致性保障必经之路——PID体系建设

1 引言随着国家航天工程任务的发展,航天工程面临的环境条件更为苛刻,未来将开展深空探测、卫星组网,实现飞行器绕、回、落的空间任务,这对元器件的可靠性和关键参数的一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证元器件质量的一致性成为生产厂家、质量保证单位、用户单位共同面临的难题。

过程确认文件(Process Identification Document,PID)源自欧空局的ESCC标准,其在继承GJB9001、ISO9001质量管理精髓的基础上,更注重过程方法的应用,体现了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转变,将产品的实现过程通过文件的形式来固化,覆盖了从原材料控制、制造过程、检验、验收到交付使用的各个环节,以达到固化产品质量的目的。

PID建设可以实现全面贯彻型号用元器件质量控制重心前移的要求;固化元器件生产工艺和产品状态;实现对宇航用元器件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控制。

2 PID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收获近年来,成都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科公司”)一直在推动PID体系建设工作,其建设历程可以归纳为“初步建设”“深化提升产品和管理水平”“拓展应用、持续改进”3个阶段,将航天质量文化、航天质量管理要求、PID 管理要求融入产品实现全过程,使产品质量和管理能力实现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和标准化-执行-检查-总结(Standardization-Do-Check-Action,SDCA)螺旋式持续改进与提升。

宇航元器件质量一致性保障必经之路——PID体系建设张 玲1 张红旗2 王兴才1 徐 琴1 张亚梅1(1.成都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 610100;2.中国航天宇航元器件工程中心,北京 100094)摘 要:本文总结了宏科公司在PID建设初步阶段、深化提升产品和管理水平阶段,以及拓展应用、持续改进等各阶段的实践和经验,PID建设可保证不同产品批次和同一批次内的质量一致性,以达到将产品质量控制点前移的目的,在确保元器件实现全过程信息可追溯性的前提下,有利于保证产品实现过程受控和质量控制水平提升。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摘要:电子元器件是科技高速发展的典型产物,它是各类电子产品及设备的基本组成单元。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也得到了技术上的提升。

通过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控制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元器件质量;质量控制前言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产品的微小构成部分。

电子元器件自身也有很多细小的零件,比如电阻、电容以及晶体管等。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是提升电子产品性能的有效保障。

所以,必须加强对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中关键技术的不断研究和优化,确保电子元器件系统的可靠性。

1 电子元器件质量分析与控制概述电子元器件能够充分地发挥其性能是重要的条件之一是通过科学的筛选方式选择电子元器件,对其质量实现有效地控制,这是一项具有较高实践性的工作,在元器件的质量上存在着元器件厂商对相关的元器件已经进行了一次筛选,但其仍不符合使用者要求的情况,甚至有些生产厂商基本没有进行筛选等情况,因此对于元器件筛选和质量控制也应予以重视。

目前通过对生产厂商所提供的元器件进行筛选,对电子元器件筛选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试验,将其筛选力度进行有效地提升,这也成为了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的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将质量控制工作予以完善和优化。

2 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技术2.1 刻槽技术刻槽在电子元器件的电阻流程中属于首道工序,直接影响到电子元器件的固有质量可靠性。

在进行刻槽技术的控制上,需要从以下几点加以把控:首先要做好对电子元器件所用电阻材料的严格质量选择。

对槽的各项尺寸控制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

并做好尺寸确定之后的验证工作,避免产品的外观不合格导致的元器件失效。

对刻槽所用到的各类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刻槽工作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从事刻槽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能够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刻槽工作的实施。

2.2 点焊技术元器件的点焊以双面点焊和单面点焊为主。

航天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推进与实施

航天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推进与实施

2019年第2期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No.22019总第367期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Sum No.367收稿日期:2019-02-20;修回日期:2019-02-22文章编号:1004-7182(2019)02-0027-04DOI :10.7654/j.issn.1004-7182.20190206航天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推进与实施苏磊,董磊,刘泓,熊盛阳,孙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76)摘要:为增强航天元器件自主可控水平,针对航天产品使用电子元器件的现状,分元器件的选用情况,进口元器件存在的自主可控问题,航天产品不同部位元器件自主可控风险特征,元器件自主可控推进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航天元器件自主可控工作机制,制定了航天元器件自主可控实施方案,并提出建设全面支撑航天产品自主、安全、可控的元器件产品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元器件;自主可控;措施中图分类号:V435+.3文献标识码:AThe Management of the Electric Coupler Internal RedundancySu Lei,Dong Lei,Liu Hong,Xiong Sheng-yang,Sun Yan(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Beijing,100076)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 aerospace products,the selection of components,the independent problems of imported componen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ependent risk of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parts and the problems of independent and controllable propulsion of components are analyzed.To enhance the level of autonomous control of aerospace components,the autonomous and controllable working mechanism of space components is determined.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space components is summarized and formulated.At the same time,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components;independent control;measures.0引言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产品任务数量增多,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航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航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航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摘要:电子元器件作为航天产品基础组成部分,其质量与可靠性是影响航天产品研发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高航天型号产品可靠性,必须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研究进程,同时对电子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设计和使用可靠性设计进行分析并制定措施,进一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从根本上保证今后航天型号产品的高可靠性。

关键词:航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分析1国内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研究情况20世纪70年代,航天部门率先提议严格电子元器件筛选。

1978年,鉴于型号任务的需要,航天工业部编制了《电子元器件优选手册》。

1993年,由于通信卫星工程及武器型号研制的需要,航天工业总公司编制了《电子元器件选用目录》。

1997年,根据载人航天工程和型号任务的需要,航天工业总公司编制了新版的《电子元器件选用目录》。

2000年1月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元器件可靠性专家组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

该专家组的成立,促进了元器件可靠性的发展,对今后元器件的高可靠性具有深远意义。

为了编制新的适应当前型号任务需要的电子元器件选用目录,通过调研各院所和生产单位,收集并分析大量资料和手册,于2003年7月2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航天型号电子元器件选用目录》。

在源头上将元器件的选用规范化落到实处,提高型号质量及可靠性。

2航天对电子元器件的特殊要求2.1高可靠性根据元器件环境试验的数据,如果某批电子元器件在实验室条件下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为1,那么在飞机使用条件下的可能性则为6.5,而在火箭使用条件下则为80。

正是这种使用条件的不同,对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要求也不同,家用电视机要求器件失效率为100非特~500非特,地面通讯设备要求器件失效率为20非特~200非特,而航天飞行器按照长期、中期、短期工作寿命而要求器件失效率分别为1非特,10非特,100非特。

因此,实现元器件的高可靠性,是航天工程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端电子元器件IQC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

高端电子元器件IQC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

高端电子元器件IQC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高端电子元器件在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通信、航空航天、医疗设备还是智能终端,高端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都对产品的性能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高端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成为了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而在高端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管控中,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关键技术起着重要作用。

IQC是一种对进货原材料和零件进行检验和抽样的过程,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和零件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

通过IQC关键技术,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评估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和零件的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一、IQC关键技术1. 抽样技术在IQC过程中,抽样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

通过合理的抽样方法,能够从大批量的原材料和零件中选取少量样本进行检验,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合理的抽样方法应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从而减少对原材料和零件的破坏性测试。

2. 检测方法和设备针对高端电子元器件的不同类型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是IQC关键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例如,对于电子元器件的尺寸和外观检测,可以采用人工目视检查或者光学显微镜检查;对于电子元器件的物理性能和电性能检测,可以采用显微硬度计、电阻计等仪器设备。

3. 数据分析和判断在进行IQC检验后,需要对所得到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原材料和零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

同时,还需要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检测数据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判定,以确保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供应商管理在IQC关键技术中,供应商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供应商的评估和监控,可以及时了解供应商的产能、质量控制能力和交货时间等关键信息。

同时,还可以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高端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供货能力。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与质量控制策略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与质量控制策略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与质量控制策略在电子设备的制造过程中,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和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及相关的质量控制策略,旨在提高电子产品的品质。

一、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分析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在给定时间内,不发生失效的能力。

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意味着能够预测其寿命和失效情况,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1 可靠性的评估指标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失效率:衡量在给定时间内电子元器件失效的概率。

-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衡量在特定时间内电子元器件无故障运行的平均时间。

- 可靠度:衡量在给定条件下,电子元器件在特定时间内无故障的概率。

1.2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温度变化:高温环境容易导致电子元器件损伤或失效。

- 湿度变化:过高的湿度可能引起电子元器件的腐蚀。

- 电压应力:超出电子元器件耐受范围的电压可能导致失效。

- 组装工艺:不良的焊接和连接可能导致元器件间的电气连接问题。

- 运输和存储条件:不当的运输和存储条件可能损坏电子元器件。

二、质量控制策略2.1 零部件选择与供应链管理为了保证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是至关重要的。

这涉及到供应链管理,包括:-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确保供应的持续性。

- 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其质量控制体系、生产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等。

- 采用多品牌、多样品的策略,以减少供应链风险。

2.2 工艺控制与制造过程监控对于电子元器件制造过程,有效的工艺控制和制造过程监控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参数,以保证生产环境的稳定性。

- 建立可追溯性体系,确保每个步骤都有完整的记录和检查。

- 使用自动化设备和工艺技术,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

- 进行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可靠性测试与验证可靠性测试和验证是确保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电子元器件加强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

电子元器件加强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

电子元器件加强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在现代制造业中,电子元器件是构成电子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其质量的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加强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一、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电子元器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好的元器件质量能够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降低产品的风险和故障率。

而差的元器件质量则会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易损坏和故障频繁等问题,不仅会造成客户的不满,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因此,加强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加强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措施1. 严格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供应商是影响电子元器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应该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和筛选。

只有选择到质量可靠的供应商,才能保证所采购到的元器件质量过硬。

2. 精细化的质量控制流程在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中,建立精细化的质量控制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应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和要求。

例如,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来源和质量要求,加强生产工艺的控制和监督,实施全面的成品检验等。

3. 引进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一代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技术不断涌现。

企业应及时引进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例如,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红外线无损检测技术等,可以有效地排除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可靠性。

4.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的基础。

企业应该依据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如ISO 9001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持续地改进和优化。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确保电子元器件质量的关键管理方法

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确保电子元器件质量的关键管理方法

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确保电子元器件质量的关键管理方法在现代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电子元器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关键的管理方法,以确保电子元器件的质量。

一、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是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

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对保证电子元器件质量至关重要。

在选取供应商时,需要考察其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控措施、生产能力等相关方面。

同时,在进行供应商评估时,需要考虑其历史记录、市场口碑以及与其合作的其他客户的评价。

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抽样检验: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元器件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来检测元器件的质量水平。

合理抽样能够客观地反映整体质量水平。

2. 测试设备: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质量测试。

测试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测试结果的正确性至关重要。

3. 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关键参数进行控制。

通过设置合理的流程和工艺规范,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变异。

三、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的不断追求。

只有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水平。

以下是一些质量改进的关键方法:1. 数据分析: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 制定标准:制定合理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测试标准,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以便进行评估和改进。

3. 培训教育: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能够理解质量的重要性,并具备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四、风险管理在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可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1. 供应链风险管理:识别供应链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电子产品中的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
伴随当前我国航天载人工程及研制逐步向智能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电子元器件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中国航天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及可靠性问题备受关注。

多年来,作为航天复杂庞大系统的基础之一,元器件依然是质量控制保证工作的重点,其特征是用户牵引、问题导向、统一认识。

本文重点分析和研究在航天产品中电子特殊性及质量控制。

1电子元器件的定义与现状
1.1电子元器件的定义
电子元器件是指在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电路当中进行电子、光电、机电、电气控制的基本元器件,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由一个或多个单位共同组成,具有完整性,在不进行暴力破坏的条件下无法对其进行分解。

1.2加强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通过大量电子整机故障统计分析发现电子元器件无法工作是造成整机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

美国惠普公司曾经分析整机在保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3/4是由元器件故障产生的。

法国阿里安火箭在8次发射失败当中,元器件故障导致了其中7次发射失败。

如果,某个设备当中的元器件有15,000个,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达到95%,需要保证每个元器件的可靠度达到99.99987%,所以在应用科学技术、卫星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为基础的航天领域发展过程中,元器件的质量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战略导弹以及运载火箭等
的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地面设备等都需要成千上万的电子元器件稳定地工作,这些元器件对航天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和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加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及可靠性逐步成为航天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航天对电子元器件的特殊要求
2.1高可靠性
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依照元器件的适应环境进行分析,如果一批电子元器件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使用产生故障概率为1,那么这批电子元器件在飞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概率为6.5,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能达到80。

这些主要是由于使用过程中环境条件的不同,在电子元件失效方面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依照短期、中期、长期工作寿命,在器件失效方面需要控制在100非特,10非特,1非特,所以加强元器件的可靠性是非常关键的。

2.2特殊的环境适应性
在恶劣条件下进行工作时,航天产品的工作和储存都需要较高的要求。

在航天器的零部件当中,通常来说,电子元器件非常精密,相对较为脆弱,在使用中面临指非常严苛的条件,因为需要经受振动、冲击、潮热、辐射等各种不良环境,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保证元器件可靠性的要求逐步提高。

而不同用途的战略武器在烟雾抗湿热方面的要求也较为特殊,需要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3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
为了提高效率,让航天产品在运行发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降低,
所用到电子元器件的功耗尽量小,而且质量相对较轻,所以需要使用一些功耗较低而且集成度较高的电子元器件。

然而这些元器件非常精密,对其质量进行保证具有很大的难度,因为电子元器件如果已无法正常使用,会对航天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研发进度等方方面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2.4多品种、大批量、更新换代快
当前,航天技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随着卫星导弹逐步更新换代,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也需要依照航天产品发展的要求进行更新。

要保证航天电子装备稳定、可靠地工作,就必须要有可靠性高的元器件来保障。

航天型号(导弹、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采用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一般载人火箭每发箭使用的电子元器件20000~30000只,每颗卫星使用电子元器件20000~60000只,而载人航天工程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则达到120000只。

3航天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包括固有质量和使用质量。

元器件的固有质量主要是由元器件生产单位在元器件设计、原材料选用、工艺、生产制造等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所决定的;元器件的使用质量主要是由使用方对元器件的选用、采购、筛选、检测和使用等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所决定。

近几年,航天型号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的统计数据表明,电子元件在电容器、电连接器、继电器的失效比率高达58.6%,例如,某单机加电程中发生爆裂,电路板上残留多余的金属丝和焊锡渣,导致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定位于固体钽电容短路,由于内部介质层存在
缺陷,加电时缺陷处漏电流增大,温度升高,最终烧毁。

该钽电容失效属于产品固有质量问题。

3.1加强电子元器件的统一化管理
由于航天系统较为复杂,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统一,使之成为单独的子系统或者单元进行管理能够保证系统发展的效率提高。

如果将它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单元或者系统当中,无法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统一的管理模式在设备人力财力方面的配置较高,统一地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地保障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及可靠性。

3.1.1统一选用
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合理选用,依照使用环境的要求,进行电子元器件种类、规格的选择,对供应商进行确认,加强质量等级控制。

统一选用要求需要对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名录进行编制,依照型号特点使用性能、可靠性、寿命等,正确地对元器件的品种、质量、规格进行选择,严格地依照要求进行控制,保证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降额使用进行贯彻和落实,保证可靠性,确保所有的元器件能够有效地完成其使命,在航天产品当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1.2统一采购
在元器件采购过程中对进度进行控制,保证元器件的质量,并且对成本进行控制。

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尽量使用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需要使用的部门列出清单,由主管部门统一对采购进行协调,制定相应的采购成本,依照流程对审批手续进行审核。

3.1.3统一监制和验收
加强电子元器件的监制主要指的是生产单位对生产质量进行控制,判断所采购的元器件质量是否能达到使用的要求,并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标准的制定,依照合同规定进行相应的验收工作。

3.1.4统一复验和筛选
在电子元器件验收合格之后,依照统一的规定进行入库复验。

与此同时,需要对有补充筛选项目进行相应的补充筛选,保证相关的电子元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符合要求。

并且查验合格证书,随着合格证将电子元器件交给委托单位,如果电子元器件无合格证,无法保证质量,则不能装机试用。

3.1.5统一失效分析
元器件的失效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在于对失效的元器件进行系统化的检测,通过相应的物理、化学检测,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元器件失效前获得具体情况进行结合,了解细节,积极总结确定元器件失效的环境,失效的机理。

通过失效分析可以了解很多内容,查找元器件的固有质量问题或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依照相关条件使用而造成的失效问题,积极进行反馈,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纠正和处理,这样可以让元器件的固有质量和使用质量大幅度提高。

3.2对PPL实行动态管理
可以利用选用目录的方式对元器件的选择进行控制。

通常而言需要对合格产品目录进行确认,在此条件下进行比较优选,产生优选目录ppl。

动态管控主要是形成完善的PPI使用制度,了解元器件的具
体情况,对型号的实际选用情况进行跟踪控制,及时更新,并且对新的PPl进行颁布。

另外还要注意,PPI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超PPl选用的申报和审核、标准化的审查以及通过可靠性设计评审等方式进行控制。

设计型号选用是相对应的出现,超PPl选用的情况,具体分析一些已列入ppl的产品,这些产品也可能会出现由于货源中断或有相应的替代产品等问题。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及时地对PPI进行修改,重视系统化的分析,进一步对设计选用进行控制。

3.3推行可靠性设计和降额设计
需要对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制定并加强推广,展开可靠性设计,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控制元器件的使用,保证效率,让元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承受的应力低于其额定值,这样可以保证使用过程中各个元器件的可靠性。

需要放到对每个元器件所承受的应力。

元器件的降额设计是确保可靠性的重要基础,依照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元器件失效主要是因为超音力所导致的。

3.4强化专家咨询和评审把关
形成总体、分系统、单机三级电子元器件评审制度。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是两种形式,首先是需要加强管理,综合化地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进行评审,另外是需要重视细节,对各个具体问题进行专题评审。

电子设备的故障往往体现在电子元器件的失效,问题有可能是由于外界干扰导致的,或者元件出现一定的固有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所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出现的问题,注意对电子元器件的固有质量缺陷进行分析,以判断其出现缺陷的具体原因,是设
计缺陷导致质量问题,还是个别质量问题。

在此过程中重视专家咨询,通过专家评审和咨询等各种方式加强管理,将电子元器件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解决。

3.5展开元器件质量复查
在复审的过程中依照相关规定进行一致性检查。

在当前,质量复审也是航天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复审主要包含对失效电子元器件的处理、监制和验收以及质量问题的举一反三。

在此过程中积极总结分析产品的质量状况,避免出现重复性质量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航天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管理所牵涉的内容多种多样,管理及设计人员要对元器件的质量重要性做到充分认识,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管控,确保元器件的质量符合要求,以确保航天型号研制生产任务顺利进行。

作者:武文娟单位: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