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通讯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通讯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通讯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赤峰宝山能源(集团)铁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时间:二O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前言

二、矿井概况

三、通讯联络系统编制依据

四、电话安装要求

五、通讯联络系统简介

六、通讯设备安装位置

七、通讯线路安装

八、技术管理

九、通讯联络系统安装标准

十、通讯联络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

十一、通讯联络系统管理机构职责

十二、井上与井下各地点电话号码表

十三、审核验收表

通讯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前言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完善通讯联络系统,保障系统安全可靠,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保证井下通讯设备和系统的通畅、便捷、有效、快捷,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编制通讯联络系统设计方案,以便在灾害急救时,能够达到抢险救灾,施救的目的。

矿井概况

地质情况:煤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11°—14°,煤层厚度2.0m;顶板为砂岩,矿压大,底板砂质页岩遇水膨胀,煤层赋存不稳定。矿井属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弱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期1—3个月,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主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爆破落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主井采用一对两层罐笼提升;付井为专用回风井;两立开均安设有梯子间。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证照齐全属合法矿井。

通讯联络系统编制依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

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46号)

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3、MT401—1995煤矿生产调度通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4、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

办法。

电话安装要求

一、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必须保证矿内各部门及井上、下通讯畅通。

二、生产调度通讯系统主机能与矿行政通讯,同时具备强拆、强插功

能和紧急呼叫功能,并符合《煤矿生产调度通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三、矿井通讯联络系统的电气设备和电缆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第444条、第467条要求:井下防爆型的通讯、信号和控制装置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

四、通讯系统应有备用电源,与主电源实现自动切换,备用电源的容

量保证系统连续运行不少于2小时。

通讯联络系统简介

一、现我矿井使用的交换机为SW—2000型数字交换机,中心站主机1

台。矿井由地面至井底敷设使用MIA040096(50×2×0.8)型号的主通讯电缆,容量80门。地面安装41门,井下安装17门。井底向各工作地点敷设使用MIAD80067(10×2)、MHYV(10×2)通讯电缆,全部正常使用且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二、通讯联络系统的主机设在调度监控室,双回路供电,24小时不间

断监控,备用电源保证2小时以上,调度室24小时值班,调度通讯系统具备录音、群呼、强插、强拆、监听、电话会议等功能。

录音保存时间超过三个月,各种功能使用正常,并符合《煤矿生产调度通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要求。

通讯设备安装位置

一、地面矿长办公室、财务室、统计室、销售矿长办公室、供应矿长

办公室、工会主席办公室、机电矿长办公室、总工程师办公室、供应科、保管办公室、机电科长办公室、打印室、监控中心、门卫、库房、食堂、变电所、火药库、付煤、称房、机修车间、木工、车队、生产调度室、绞车房、信号房、地面通风机房、矿灯房、掘进队、采煤队均安装能与平地和井下各个地点及调度监控室互通电话机。

二、临时作业区域也应单独设置电话。

三、20052S回采工作面的电话设置在距工作面15m范围内的安全地段,

要求运输道、回风道均按要求设一部电话机;20052S回采工作面运输道各转载点溜煤眼处均安设电话机;20052S工作面回风绞车硐室安设一部电话机;付提升下山上下挂钩处、主提升下山上下挂钩处、一区北冀通风巷道、主付井底车场、水泵房、采区变电所等等地点均安设电话机;掘进工作面的电话机安设在距工作面30米—50米范围内的安全地段,并保证距现场工作人员不大于

15m,保证通讯畅通,以上各地点电话机均为HBZ(G)—1A型本质安全型自动电话机。

四、电话设置地点设有明显的电话标志。

通讯线路安装

一、通讯线路要保持畅通,悬吊要整齐,与动力电缆间距符合《煤矿

安全规程》第469条要求,接口连接要规范,严禁出现明接头等失爆现象。

二、通讯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三、井下电话线路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四、井下通讯线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

五、接地线必须和任何导线安全隔离和绝缘,且仅能在建筑物的真正

接地线盒电源中性线相接。

六、为避免电磁干扰,宜采用将多种接地的接地线分别接到接地母线

上,由接地母线采用一根接地线单点与接地体相连接的单点接地方式,由设备至接地母线的连接线应尽量缩短连接距离,尽量使各接地点处于同一等电位上。

七、接地线不是电源的中性线。

八、接地线接地电阻阻值<5欧姆。

九、电源输出插座测得的中性线与接地线之间的电压<1伏。

十、电缆敷设前应做绝缘测试,确定电缆完好后,方可敷设。敷设完

毕后,应做同样的绝缘测试,电缆的耐压试验结果,泄露电流和绝缘电阻必须符合交接试验标准,做过试验后的电缆要充分放电。十一、敷设过程中,一定要符合以下规定:光缆、电缆严禁有裂纹,绞拧,铠甲压扁,保护层断裂或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十二、电缆终端头必须符合下列规定:电缆头牢固固定可靠,相序正确,各项测试指标均符合要求。

十三、光缆、电缆敷设要求:光缆、电缆敷设位置正确;光缆、电缆标志牌设置准确、清晰、齐全。在支架上敷设时,固定可靠,光缆、电缆的拐弯处和分支处不絮乱,不交叉,走向整齐清楚。十四、光缆、电缆在水平面敷设要平直,要避免交叉,光缆、电缆头制作的大小、高低应看齐。

十五、敷设质量要求:

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2、电气回路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3、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要清晰正

确,标号不易脱落。

4、接线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技术管理

一、制定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制定通讯联络系统维护、维修人员

岗位责任制、设备检查、检修制度。

二、成立通讯管理科,科长由分管矿长担任,成员包括系统管理人员,

维护、维修人员、操纵人员;维护、维修人员必须每天对通讯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建立矿井通讯联络设备台账、通讯故障记录表、巡查和检修记录。

三、矿总工程师编制通讯联络系统设计,由元宝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审批、验收,并建立验收档案。

四、绘制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布置图,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修改、

调整和审批,需要时能随时出图。

五、通讯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井下用电话应选用本质安全型,并

具有“MA”标志证书。

六、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

“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后,方准入井。

通讯联络系统安装标准

一、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必须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

范》、(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及(AQ6210—2007)的要求建设井下通讯系统。并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二、进一步完善通讯联络系统,在主付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

度室、采区变电所、水泵房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井下避难硐室、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四、发生险情时,能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调度室安装有线调度电

话系统。井下电话采用本质安全型、掘进工作面30米—50米范围内安设电话;采煤工作面距两端10米—20米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机房及入井通讯电缆的入井口处应有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

五、井下电话应设置在便于使用、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

水、无杂物的地点。

通讯联络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

一、通讯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

面通电运行24小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通讯联络系统的备用电源在电网停电时,能立即切换和正常使用。

三、每年雨季前,必须由有资质的机构对调度交换机等接地电阻进行

测试,并有测试报告。

四、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保证全矿井的通讯系统正常不间断的运行。

五、通讯联络系统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并记录备案。

六、通讯联络系统故障必须由专业人员处理,并填写处理记录。处理

故障时,操作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需操作仪器处理的应有安检员、瓦检员现场监护。

七、井上通讯联络设备发生故障,必须在12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井

下作业地点通讯设备发生故障,必须在8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否则立即更换。

八、采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有关队组要制定通讯设施保护措施,严禁

在井下擅自拆开通讯设备。

九、井下通讯系统图应标明设备编号、型号、安装地点等,并根据实

际情况变化及时修改,每季度末报矿井负责人审批签字。

通讯联络系统管理机构职责

一、通讯联络系统管理机构

组长:郭小松总工程师

系统管理员:宋国平

系统操作员:温淑辉赵亚娟薛素云

系统维护人员:孟显章李江林张国良

分管责任人为总工程师郭小松,分管部门为通讯联络系统领导小

组。

二、通讯联络系统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负责制定维护、维修

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设备检查、检修制度。

2、每天负责对系统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建

立矿井通讯联络系统设备台账、通讯故障登记表、巡查和检修记录。

3、负责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布置图的绘制工作,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

及时修改、调整和审批,需要时能随时打印出图。

4、对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

5、负责组织人员进行通讯联络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

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工作能力。

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 扰度试验 ( idt IEC 61000-4-3:1995 )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 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技术方案 一、为满足本矿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 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 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 功能,该项目要求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 使得总调能和各地点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 录音等。 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 注意总调(调度中心) 与各地点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 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 在紧急状态下强插各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 、规范性引用文件 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 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 d ”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增安型“ e ”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 部分:本质安全型“ i ” 度试验( idt IEC 61000-4-5:1995 ) 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 试验和测量技术 )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浪涌(冲击)抗扰

MT 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规则 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 401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722-1998 煤矿监控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标准。 1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煤矿在生产、调度、管理等各环节能够实现直接通信联络的系统 实现全矿井 2 矿井有线调度通信系统使调度与设在生产各环节的被调度之间能实现直 接通话联系,生产调度指挥的有线通信系统。 3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实现矿井无线通信的系统。 4 矿井广播系统能够实现矿井中地面对井下语音广播的系统。 5 组呼输入组呼编号呼叫该组的所有终端设备。 6 全呼输入全呼指令呼叫系统中全部终端设备。 7 广播 对系统内所有终端设备播放语音或其他音响效果,期间终端设备处于单工 通信状态 8 插播强行切断系统内所有设备的语音通话,并强制其播放语音或其他音响效果,期间终端设备处于单工通信状态。 四、分类 1 型号产品型号应符合MT/T 286 的规定。

指挥车系统设计方案

通信指挥车系统设计方案西安博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029-8886311083735868 通信指挥车系统设计方案 概述 1、方案概述 通信指挥车是利用先进的大功率广播指挥系统、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采集及传输技术、强光照明技术等,实现指挥车与现场工作人员的通信联络、现场指挥调度等功能,是公安、消防部门针对大型现场、群众疏散、抢险救援、综合移动的指挥中心,是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它高科技技术的综合运用。 2、设计原则 根据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设计要求和相关的设计标准,应急通信指挥车必须具备较强的通信功能和现场监控能力。此车具备高度的机动性、独立性和可靠性。因此,车辆的改装和系统总成的设计,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车辆系统◆通信及现场监控系统 ●车厢的环境布置简洁、舒适●自动化管理和控制体系 ●动力系统有力可靠●系统的可靠性高 ●整车配置和配重合理●国际先进水平的尖端技术 ●不改变汽车底盘技术参数不切割车体●系统操作简便,易于管理 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1、车辆系统 指挥车是以普通型客车底盘作为改装平台,保证工作人员拥有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并且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符合技术要求的环境条件。在保证整车性能的前提下对车辆进行改装,实现符合设备技术要求的工作环境,这是改装设计的重点。基本改装措施:⑴所有设备及机架需采取防震措施; ⑵加装发电机隔音罩及消音器; ⑶车辆加装车载发电机,依靠车载发电机直接为车载设备提供5.5KW的AC220V电源; ⑷精确计算车辆上装设备配重,合理进行改装。 2、通讯系统 无线专网通讯系统,通过配备350MHZ的集群车载台可在专网情况下实现指挥中心与指挥车之间的通讯联系。还可以使用车载的GSM移动电话、GPS定位导航系统,扩大指挥车与各工作单元组的使用范围。该系统可以实现快速、灵活的现场指挥调度。 车辆配备了最新型车载GPS导航定位系统,通过5英寸液晶屏及专用遥控器进行操作,该设备集成了GPS卫星定位、DVD语音导航、GIS全国电子地理信息、可自动切换倒车监视,可在车辆行进过程中以语音方式向驾驶员播报行车路线。可充分体现现代化通信指挥车的高度集成及高度电子化优势,是通信指挥车必不可少的先进配置。 3、计算机及控制系统 通过专业车载计算机、网络交换机配予无线局域网卡、解码器可实现现场电脑组网及资源共享,也可与指挥中心交换数据信息。该系统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中央控制的功能,为今后系统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计算机还接驳车上配备的便携式打印机,可在事发现场非常方便地进行文件的处理工作。 为车载计算机及嵌入式硬盘录像机配备的液晶显示器,采用独特的升降机构,在保证防震、高强度稳定的前提条件下可在控制台面上下自由伸缩,节省了车内有限的空间,使操作控制更加现代化,使车内整体布局更加灵活科学。 车载GSM无线传真机可利用GSM/GPRS在车辆移动中收发传真,该设备还配备语音手柄,亦可作为车载移动电话使用。 利用宏控KT-AV可编程中央控制系统,用无线LCD触摸屏及专门的操作软件可实现对全车设备的集中控制,并拥有设备状态显示及一键复位功能,大大减少了车载设备控制部分占用的车内空间,高度体现了集中控制的优势。此外,车辆上装设备的控制部分除全部采用宏控KT-AV可编程中央控制系统外,亦设置了有线控制,双重控制方式可确保所有设备正常操作使用。 4、现场监控及视频传输系统

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技术方案 一、为满足本矿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功能,该项目要求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使得总调能和各地点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录音等。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注意总调(调度中心)与各地点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在紧急状态下强插各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3:1995)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5:1995) 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MT 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规则 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 401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722-1998 煤矿监控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三、术语和定义

通讯联络系统

调度通讯系统技术方案 5.1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为满足山西汾西矿业集团生产规模庞大和跨矿/局调度、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功能,该项目要求集团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并且能一键直呼及强插集团下属各煤矿调度用户,使得总调能和下属各煤矿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录音等。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注意总调(调度中心)与各煤矿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在紧急状态下强插下属各矿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这需要各矿调度机给集团公司总调提供具有调度功能的高级用户,来实现集团总调能一键直呼下属主要分机、强插下属各矿调度用户等功能;本次项目考虑总调与各煤矿之间通信设备采用七号信令2M连接;我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建设与2001年,其所有功能已经满足不了集团公司对调度通信系统的要求。无法实现集团调度对我矿主要调度电话一键直呼及强插矿调度用户。为此建议更换能满足全集团公司调度通信功能的调度通信交换机。 5.2技术标准 1)《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及附件》(YDN065-1997); 2)《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GF002-9002.1); 3)《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954-1998); 4)《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GB3377-82); 5)《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GB3378-82); 6)《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直流信号方式》(GB3379-82); 7)《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GB3380-82); 8)《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方式》(GB3971.2-83); 9)《程控数字用户自动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4381-93);

通讯系统施工方案

通讯系统施工方案.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号、2号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工程

方案通讯系统安装调试 总包方: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梅钢烧结工程分公司 施工经理: 项目经理: 宝冶电装建设有限公司分包方: 梅钢项目经理部 编制:审核:

批准: 22009年月日6 目录 3卷 ........................................ 本项目工程概况第1 3卷 .................................. 对关键工序的施工安排第2 3........................... 前期准备与现场施工的配合第1章 4................................... 施工高峰期的工作第2章4.............................................. 施工依据第3卷 4 ........................................... 第3章施工规范 4 ................................. 第4章施工用图及参考文件 4 卷.............................................. 施工准备第45主要技术方案与措施5卷 .................................... 第5........................................... 章线路敷设第5

5........................................... 章设备布局第6 6....................................... 电缆桥架安装第7 章 ............................ ........................ 6运 1第节搬 ............................. ....................... 6储节第2存9章第8配 线 ............................................... 9........................................... 章系统调试 9第017第卷 ......................................... 质量安全措施0章1质量措施 .......................................... 10第011第章.......................................... 安全措施 1 本项目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1#、2#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通讯系统安装工程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保障系统安全可靠,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矿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矿井调度中心应配备通信联络系统负责人1人、系统安装维修人员不少于4人,负责通信联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矿井必须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管理机构责任制、管理及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矿井必须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设计安装验收制度、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机房及设备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 第四条矿井应编制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 矿井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通信演练。 第五条矿井必须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下通信系统图。 第六条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 第二章设计与安装 第七条所有井下通信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第八条矿井井下调度通信系统应与行政通信系统分开,行政通信系统与公共通信网络联网。 第九条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一)通信联络系统应能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优先权和呼叫权限,应具有紧急呼叫功能。 (二)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和实时故障指示功能。当发生故障时,及时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 (三)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录音功能,多通道同时录音,具备一个放音通道,可在线实时查询录音、监听、回放、存储等。 (四)井下固定电话和手持移动电话与矿井调度中心具有直通功能。 (五)调度交换机应可以随时呼叫系统内的终端,可强拆、强插中继或用户线。 (六)调度交换机应配置可接收系统内终端紧急呼叫的设备,显示紧急呼叫的终端号码,发出声光报警,并可进行语音录音。 (七)调度交换机应具有全呼和组呼功能,同时处理多路呼叫。 (八)调度交换机应具有与地面专网(公网)组网的功能。 (九)调度交换机宜能召开多方会议。 (十)无线通信系统应支持手持移动电话的自动漫游、越区切换。手持移动电话应具有抗震、防水、防腐功能。 (十一)无线通信系统宜具有非法用户禁用功能、短信功能、支持脱网呼叫功能。 (十二)井下广播系统应具有紧急广播功能,宜具有组播和选播功能。 第十条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设施。 通信线路入井处必须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第十一条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h。 第十二条通信联络设备应有必要的备用,发生故障,应及时更换故障设备。 第十三条调度交换机必须安设耦合器等预防杂散电流入井的装置。 第十四条调度交换机与井下基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 手持移动电话与基站语音通信距离:直巷断面小于13m2时不小于100m,大于等于

通信系统规划设计

附件2 第一部分: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 通信网络是一切信息传送的载体,它的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南海区一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是否成功。因此,根据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建设特点,需要考虑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建立整个系统的通信网络,以保证系统高速、稳定、安全的运行。 目前,通信网络可以选择有线和无线两种。其中,无线通信又分为很多种,主要有超短波和微波,微波的传输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山体、建筑物的遮拦,对微波都有影响。 考虑到信息化技术的需要,在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通警察大队指挥中心与下面17个中队的分中心及关键节点之间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将对南海区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实时传送图像、实时控制信号等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整个南海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和辅助决策水平。为此,建议在大队指挥中心、中队队部及重要道口等关键节点之间采用光纤传输。 平时可以用光纤通道作为主通信通道,传送数据、图像信息(实时图像)。同时,在未来建设中,可考虑采用无线网络作为备份网络,在光纤网出现故障时,作为数据、图像信息的备用通道。 此次建设的无线系统主要是为移动警务系统服务,并有部分用作交通流信息检测系统。 二、系统设计原则 (一)网络的先进性 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在不降低整个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设备和通讯线路,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组建先进、可靠、具有升级潜力的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综合应用网络。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高水准、最优化的系统集成方案及一流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将南海区交通管理的通信网络建成一个性能先进的、安全的、可靠的、高效的智能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整个网络系统除具有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功能可扩展性及操作方便性之外,还需结合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使整个网络系统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GPRS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MSC1210的GPRS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引言 近年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无线通信 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GSM网络出现后,技术人员很快把GSM模块嵌入到各种仪表仪器中,如多功能电能表、故障测录仪、抄表系统和用电负荷监控等,从而使这些仪表仪器具有远程通信功能。 GPRS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数据承载业务,支持TCP/IP协议,可以与分组数据网(Internet等)直接互通。GPRS无线传输系统的应用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中低业务和低速率的数据传输,尤其适合突发的小流量数据传输业务。 本文设计的GPRS无线通信模块,嵌了TCP/IP协议,采用工业级的GPRS模块,适用于单片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没有TCP/IP协议栈,但使用串口通信的情况。 1 GPRS通信原理及应用特点 1.1 GPRS简介 GPRS是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的缩写,是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一种技术,通常称为2.5G。GPRS采用与GSM相同的频段、频带宽度、突发结构、无线调制标准、跳频规则以及相同的TDMA帧结构。因此,在GSM系统的基础上构建GPRS系统时,GSM系统中的绝大部

分部件都不需要作硬件改动,只需作软件升级。有了GPRS,用户的呼叫建立时间大大缩短,几乎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此外, GPRS是以营运商传输的数据量而不是连接时间为基准来计费,从而令每个用户的服务成本更低。 1.2 基本工作原理 GPRS是在原有的基于电路交换(CSD)方式的GSM网络上引入两个新的网络节点: GPRS服务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支持节点(GGSN)。SGSN和MSC在同一等级水平,并跟踪单个MS的存储单元实现安全功能和接入控制,并通过帧中继连接到基站系统。GGSN支持与外部分组交换网的互通,并经由基于IP的GPRS骨干网和SGSN连通。图1给出了GPRS与Internet连接原理框图。 GPRS终端通过接口从客户系统取得数据,处理后的GPRS分组数据发送到GSM基站。分组数据经SGSN封装后,SGSN通过GPRS骨干网与网关支持接点GGSN进行通信。GGSN对分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发送到目的网络,如Internet或X.25网络。 若分组数据是发送到另一个GPRS终端,则数据由GPRS骨干网发送到SGSN,再经BSS发送到GPRS终端。 2 嵌入式GPRS通信系统的实现 2.1 GPRS模块的硬件设计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 前言 为规范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保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正常使用,建立通畅、便捷、有效、快速、智能化的井上下通信联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eqv IEC 60079-0:1998) GB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eqv IEC 60079-1:1990) GB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 ,eqv IEC 60079-7:1990) GB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eqv IEC 60079-11:1999) 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AQ 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MT/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287-92 煤矿信号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YD/T 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梯控系统设计方案

电梯楼层按键管理系统方案 设 计 方 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4) 第三章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5) 3.1系统设计目标 (5) 3.2系统设计原则 (5) 第四章系统解决方案及技术描述 (6) 4.1系统概述 (6) 4.2系统基本功能及特点 (6) 4.3系统结构 (7) 第五章设备介绍 (8) 第六章工作原理 (10) 第七章系统设备清单及价格 (11) 第八章工程实施 (12) 第九章售后服务 (14) 第十章质量保证 (15)

第一章概述 1.概述: 物业管理公司或管理人员为了能对楼宇内各种人员的进出进行更有效、更安全的管理,有效的控制闲杂人员的进入,可以通过采用对电梯的合理控制实现这种功能需求。VD-TK800是专门用于楼宇的电梯控制和集成的电梯专用控制器。通过采用VD-TK800对电梯按键面板进行改造后,所有使用电梯的持卡人,都必须先经过系统管理员授权。使用电梯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权限分配,每个进入电梯的人经过授权可以进入指定的区域或楼层,并且可以根据时间表进行授权管理。未经授权,无法进入管理区域的楼层,并对重要楼层进行时间段控制。控制器不管是脱机运行还是联机控制,都可记录大量的交易数据,使得电梯的所有人员进出记录都有据可寻。 VD-TK800基于控制软件平台使用的一个控制模块,它与ACS2002门禁控制系统相互兼容,组成一个强大的保安系统网络,也可以独立使用来控制电梯。VD-TK800可在线运行,可以单机独立运行,即使关闭PC机,VD-TK800也可以正常使用,确保其稳定可靠的控制功能,从而提高楼宇管理层次。 VD-TK800/E智能电梯控制器

GPRS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GPRS无线通信系统 设计方案 1

MSC1210的GPRS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引言 近年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GSM网络出现后,技术人员很快把GSM模块嵌入到各种仪表仪器中,如多功能电能表、故障测录仪、抄表系统和用电负荷监控等,从而使这些仪表仪器具有远程通信功能。 GPRS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数据承载业务,支持TCP/IP协议,能够与分组数据网(Internet等)直接互通。GPRS无线传输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能够涵盖所有的中低业务和低速率的数据传输,特别适合突发的小流量数据传输业务。 本文设计的GPRS无线通信模块,内嵌了TCP/IP协议,采用工业级的GPRS模块,适用于单片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没有TCP/IP协议栈,但使用串口通信的情况。

1 GPRS通信原理及应用特点 1.1 GPRS简介 GPRS是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的缩写,是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一种技术,一般称为2.5G。GPRS采用与GSM相同的频段、频带宽度、突发结构、无线调制标准、跳频规则以及相同的TDMA帧结构。因此,在GSM系统的基础上构建GPRS系统时,GSM系统中的绝大部分部件都不需要作硬件改动,只需作软件升级。有了GPRS,用户的呼叫建立时间大大缩短,几乎能够做到”永远在线”。另外, GPRS是以营运商传输的数据量而不是连接时间为基准来计费,从而令每个用户的服务成本更低。 1.2 基本工作原理 GPRS是在原有的基于电路交换(CSD)方式的GSM网络上引入两个新的网络节点: GPRS服务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支持节点(GGSN)。SGSN和MSC在同一等级水平,并跟踪单个MS的存储单元实现安全功能和接入控制,并经过帧中继连接到基站系统。GGSN支持与外部分组交换网的互通,并经由基于IP的GPRS骨干网和SGSN连通。图1给出了GPRS与Internet连接原理框图。 3

网络的系统方案设计

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一、综述........................................................................................... .. (2) 前言....................................................................................... (2) 布线系统的目标 (2) 系统设计原则及依据 (2) 二、项目要求和分析........................................................................................... .. (3) 项目概况 (3) 系统配置 (3) 楼层信息点分布 (3) 三、设计方案........................................................................................... (3) 方案设计概述 (3) 系统示意图 (4) 五大子系统 (4) 布线设计说明 (6) PDS管线说明 (7) 施工组织计划 (9) 五、系统的调测及验收 (10) 调试阶段 (10) 验收阶段 (10) 六、系统的维护与售后服务 (10) 维护 (10) 售后服务 (10) 七、材料清单及其报价 (10) 材料数量......................................................................................... .. (13) 报价清

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办法

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章设计与安装 第一条所有井下通信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第二条井下调度通信系统应与行政通信系统分开,行政通信系统与公共通信网络联网。 第三条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一)通信联络系统应能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优先权和呼叫权限,应具有紧急呼叫功能。 (二)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和实时故障指示功能。当发生故障时,及时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 (三)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录音功能,多通道同时录音,具备一个放音通道,可在线实时查询录音、监听、回放、存储等。 (四)井下固定电话和手持移动电话与矿调度室具有直通功能。 (五)调度交换机应可以随时呼叫系统内的终端,可强拆、强插中继或用户线。 (六)调度交换机应配置可接收系统内终端紧急呼叫的设备,显示紧急呼叫的终端号码,发出声光报警,并可进行语音录音。 (七)调度交换机应具有全呼和组呼功能,同时处理多路呼叫。 (八)调度交换机应具有与地面专网(公网)组网的功能。

(九)调度交换机宜能召开多方会议。 (十)无线通信系统应支持手持移动电话的自动漫游、越区切换。手持移动电话应具有抗震、防水、防腐功能。 (十一)无线通信系统宜具有非法用户禁用功能、短信功能、支持脱网呼叫功能。 (十二)井下广播系统应具有紧急广播功能,宜具有组播和选播功能。 第四条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设施。通信线路入井处必须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第五条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h。 第六条通信联络设备应有必要的备用,发生故障,应及时更换故障设备。 第七条调度交换机必须安设耦合器等预防杂散电流入井的装置。 第八条调度交换机与井下基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 第九条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矿井的最高点,应安设电话。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范围内,应安设电话。采煤工作面机、风两巷端头50m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巷道长度大于1000m时,在巷道中部应安设电话。

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汇编

目录 通信联络系统故障抢修应急预案 (1) 通信联络系统维护工操作规程 (7) 通信联络系统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8)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设施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9)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10)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 (12) 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 (13)

通信联络系统故障抢修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切实保障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保障井上下通信畅通,确实保证各类信息得到快速及时传递。通信联络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有效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处置,防止因长时间井上下通信中断给安全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使通信联络系统出现意外损坏时能及时得到处置,防止故障范围扩大,使事故及时得到处置,现结合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通信联络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 用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通信联络系统因各种原因引发的软件、硬件设备故障,造成系统局部或全部瘫痪。 二、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1、局部系统故障 指通信联络系统中局部地点线路或终端设备发生故障时造成小面积通信中断,影响正常通信。

2、全面系统故障 指通信联络系统中调度交换机或主通信线路发生故障造成整个矿井大面积通信中断,影响正常通信。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到首位、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通信故障,切实加强通信联络系统的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矿长的统一领导和安全生产调度室的组织协调下,各科室及监控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通信联络系统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及时处理,及时汇报。故障发生后要及时组织处理,本矿人员无法处理时要及时汇报公司信息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指挥:矿长(矿长未到场时,值班领导负责指挥) 副总挥: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机电副矿长成员:调度主任、监控室主任、安监科长、各采掘机运队队长、值班调度员 矿长:负责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硬件设施的配套、设计,通信联络系统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对故障处理排除下发各种命令安全副矿长:负责通信联络系统故障期间涉及队组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和通信联络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操作监督、人员撤离工

通讯系统施工方案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号、2号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工程 通讯系统安装调试方案 总包方: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梅钢烧结工程分公司 施工经理:一 项目经理:-------- 宝冶电装建设有限公司分包方:梅钢项目经理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月22009年6日专业资料. 目录 第1卷本项目工程概况 (3) 对关键工序的施工安排 (3) 前期准备与现场施工的配合 (1) 施工高峰期的工作章 ......................................... 第2 施工依据 .................................................... :B3卷 施工规范 (3) 施工用图及参考文件 ..................................... 第4章4 施工准备 .................................................... 第.4卷4 主要技术方案与措施 (5) 线路敷设5章 ................................................. 第5

设备布局 ................................................ 章第65 电缆桥架安装第7 ........................................... 章6 搬运第1 .............................................. 节.6 储存第2 ............................................... 节.6 配线第 ..................................................... 章.89 系统调试第章9 (9) 质量安全措施卷7第 ......................................... 10 质量措施 安全措施章 第11 专业资料 专业资料 本项目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1#、2#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通讯系统安装工程 工程地点:南京市中华门外新建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内 工程范围:梅钢1#2#烧结机易地大修技术改造通讯系统安装工程包括精矿、燃料及熔剂系统通讯安装,配料混合系统通讯安装,烧结冷却抽风系统通讯安装,成品筛分系统通讯安装,除尘系统通讯安装,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于家堡金融区起步街一期无线通讯系统 设计方案

鉴于此项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体建筑面积较大,且有地下建筑,对无线电信号屏蔽相当严重,使用单机同频对讲方式难以做到在大厦内部保持正常的无线通讯联络,大厦内部尤其地下建筑内存在不少的无线电通讯盲区,故需要采用加装中继台将无线信号释放到整个建筑内部,对讲机在异频模式下工作通过中继台的放大转发从而实现博物馆内部无盲区通讯,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一、系统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任务,整个无盲区系统信号覆盖范围为大厦内部地 下和地面各层,同时本系统也可覆盖大厦周边保安巡查范围内。 2、为避免电磁干扰辐射,同时又能获得较好的通讯效果系统采 用异频半双工工作方式,采用多天线覆盖,经过定向耦合器、功率分配器合理配臵,将基站输出功率均匀释放至终端即信号增强天线。 3、由于无线对讲系统工作在150M超高频或400M甚高频的频率 范围内,信号的传输必须使用专用通讯同轴电缆或者低损馈管,可做到在保证较好的通话质量的前提下,同时又要避免对其它系统造成干扰。 4、由于本无盲区系统主要覆盖博物馆内部区域,频率推荐使用 UHF即400M,其频率特性穿透性好,比较适宜解决建筑屋内部尤其地下建筑内的盲区覆盖。 5、由于无线通讯技术已经发展到数字化时代,为了保证系统的

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节省频率资源的角度考虑,拟采用数字常规系统加以解决。 二、MOTOTRBO数字对讲系统与模拟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如下: 1、频率优势:可充分利用已有的频率资源。原模拟系统使用25Khz 带宽,而数字系统仅使用原来的一半带宽:12.5Khz; 2、T DMA方式工作:将一路12.5Khz信道分成2个时隙,可同时传递 两路话音、互不干扰(相当于原来两套模拟中继台),可以达 6.25kHz的相同效果,同时减少用户在中继台和设备组合上的投 资; 3、清晰话音:数字通信采用数字编码方式,通过纠错编码,能够让 接收终端纠正由于射频信号干扰导致的误码,从而在整个覆盖区域实现更稳定一致的语音性能,收到的话音信号总是清晰的;4、降低环境噪声:通过语音编码将语音业务流分解为最重要的部分, 然后以少量的比特对它们进行编码,从而压缩语音业务,并且语音编码主要面向人类语音,因此,它可大幅降低背景噪音,具备超强的抗干扰传输能力; 5、数据应用:具有短信息、GPS定位等数据传输功能; 6、保密和排外:具的有更高私密性,不太可能被监听或被非法使用; 7、更长使用时间:同样功率下,由于采用了TDMA技术,它每次呼叫 只使用一个时隙,只需要使用发射装臵一半的电量,这让对讲机

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传输方案设计

(无线局域网场景) 一、PBL问题二: 试设计一个完整的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传输方案,要求满足以下指标: 1. Data rate :54Mbps, Pe<=10-5 with Eb/N0 less than 25dB 2. 20 MHz bandwidth at 5 GHz frequency band 3. Channel model :设系统工作在室内环境,有4条径,无多普勒频移,各径的相对时延为:[0 2 4 6],单位为100ns ,多径系数服从瑞利衰落,其功率随时延变化呈指数衰减:[0 -8 -16 -24]。 请给出以下结果: A. 收发机结构框图,主要参数设定 B. 误比特率仿真曲线(可假定理想同步与信道估计) 二、系统选择及设计设计 1、系统要求 20MHz带宽实现5GHz频带上的无线通信系统; 速率要求: R=54Mbps; 误码率要求: Pe <=10^ (-5)。 2、方案选取 根据参数的要求,选择802.11a作为方案的基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使实际的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802.11a中对于数据速率、调制方式、编码码率及OFDM子载波数目的确定如表1 所示。

与时延扩展、保护间隔、循环前缀及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相关的参数如表2 所示。 关的参数 参考标准选择OFDM系统来实现,具体参数的选择如下述。 3、OFDM简介 OFDM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信息数据编码后分配到并行的N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每个载波上的调制速率很低(1/N),调制符号的持续间隔远大于信道的时间扩散,从而能够在具有较大失真和突发性脉冲干扰环境下对传输的数字信号提供有效的保护。OFDM系统对多径时延扩散不敏感,若信号占用带宽大于信道相干带宽,则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OFDM的频域编码和交织在分散并行的数据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样,由部分衰落或干扰而遭到破坏的数据,可以通过频率分量增强的部分的接收数据得以恢复,即实现频率分集。 OFDM克服了FDMA和TDMA的大多数问题。OFDM把可用信道分成了许多个窄带信号。

电话通信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电话通信系统与闭路电视系统设计方案根据东陵工商局对电话通讯系统与闭路电视系统工程的要求,我公司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实用的设计宗旨。发挥本公司高科技企业的优势,充分考虑用户的利益,综合以往优良工程的实际思想,为此提出本方案。 一、电话通信系统: 根据用户的要求,我们对电话通信系统提出两套方案供选择。 (一)全部采用市话直拨的通信系统。 1、系统构成:该系统由外线系统、内外线交换系统及内线系统 构成。 外线系统:此系统主要是联接大楼用户与市电话交换网的系 统。根据设 计图纸及用户的需要,我们对个大楼的电话需求进行了统计,需安装182部电话,固每部电话均采用市话直拨。电话需求量大,因 此,必须由电话局做一外线进户工程。需安装200对电话通讯电缆进 入楼内,通过连接和内线交接。内外线交接系统:此系统采用200型 配线架来完成沈阳市电话与内部用户电话的联接。内线系统:主要是 由楼层交换箱和拥护按线盒等组成,完成大楼内每层用户的交接分配 和用户电话联接的作用。 2、设计要点:外线进户后安有防雷电的过流保护装置,200型 配线架要接地,接地电阻≤5Ω 3、优缺点:由于每部电话均采用外线直拨话机,因此优点是拨

打灵活、方便,接通率高,无需电话守机员进行转接。 缺点是费用高,不易管理,三方通话,电话会议,异地转接, 免打扰等功能都不具备。 4、工程所需器材及设备预算。 (二)采用内部小交换系统: 1、系统构成:注系统由外线系统、内外线交换系统及内线系统 构成。外线系统:主要是由15条中继线及10-20条外线构成 大楼用户与市电话网的联络。内外线交换系统:由用户小交 换机,pc话站、300型配线架系统组成,主要是通过用户小 交换机来完成内外线的接转。 内线系统:主要是由楼层,和用户接线盒等组成。完成大楼 内每层用户的交接分配和闭路与用户电话联接的作用。 2、设计要求: 系统总机房设计在5楼。因此需将外线及中继线引至5楼总机 房,以便进行与小交换机的联接和分配。外线进户后要有过流 保护装置。总机房要设二组电源、要求铺设防静电地板,要密 封良好,有温度控制装置。小交换机采用物美价廉的国产(空 分)HTD-256型小交换机或数字机JSQ-31。 小交换机:防静电地板及300型配线架要有单独的接地线。接 地电阻≤5Ω内部通信线路采用集中铺设的综合布线方式,话线 采用三类双绞线,主干线选用U型槽道式的布线方式。 3、优缺点:由于采用小交换机进行电话交换控制,电话易于管

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矿井安全防护水平,确保通讯联络系统的使用可靠,根据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改动通讯线路,特殊情况需要对通讯线路改动,必须向信息科进行申请。信息科根据生产需要及设备运行情况确定改动方案。 2、任何部门不得私自改变或影响移动通讯系统补偿电源的正常供电。当拆除或检修线路而影响移动通讯系统正常供电时,必须提前通知信息中心,不得私自进行,否则对施工负责人处以100元的罚款,并承担因通讯中断造成的后果。 3、出现通讯中断、信号故障时,信息科组织机电科自动化室技术人员立即分析、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范围。并立即组织人员解决处理。 4、各使用部门不得强安、强要、强撤移动通讯设备和缆线等。需新增电话及相关设备时,必须提前向信息科提出书面申请。批准的申请交自动化室设计施工,设计施工时必须根据移动通讯系统的布局,科学合理给出安装方案,不得以破坏系统总体性能与结构为代价而擅自施工。 5、任何部门不得未经信息科同意私自改变移动通讯设备位置、一经发现将给予200元的罚款。严重者按照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6、使用部门的井下电话机,必须按照使用要求进行使用及维护。不得更改设备设备参数。 7、相关部门对管辖范围或工作场所内的移动通讯缆线设备设施负有监护责任。通讯缆线途经单位的管辖范围,由该部门负责对通讯缆线的管理,同时要严格对通讯缆线的保护。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丢失和损坏井下电话机和通讯分线盒、缆线。凡丢失和损坏的,对责任部门领导给予200元每次的处罚,对责任人给予100元每次的处罚,并由责任部门按价赔偿,承担因通讯中断造成的后果。属于故意破坏的,按照影响范围及性质程度,加倍进行处罚。 8、通讯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部门应及时到信息科更换。通讯设备统一由机电自动化室修理、维修并提供备用设备。非正常原因损坏的,维修费用按照设备、材料赔偿价格从使用单位材料费中扣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