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朝鲜的发展程度为什么相差这么大

合集下载

朝鲜现在的生活水平

朝鲜现在的生活水平

朝鲜现在的生活水平
朝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它的生活水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关注不断增加,人们对朝鲜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奇。

朝鲜的生活水平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朝鲜的生活水平很低,但也有人认为朝鲜的生活水平并不差。

事实上,朝鲜的生活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朝鲜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朝鲜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工业,但由于长期的经济制裁和封锁,朝鲜的经济一直处于困难的局面。

这导致了朝鲜的生活水平不如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差。

然而,朝鲜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通过推动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以及积极吸引外国投资,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除了经济方面的努力,朝鲜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同时,朝鲜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到朝鲜,为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尽管朝鲜的生活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朝鲜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信随着朝鲜政府的不懈努力,朝鲜的生活水平将会逐渐提高,人民的生活条件也会逐渐改善。

朝鲜半岛为什么被分成两个国家

朝鲜半岛为什么被分成两个国家

朝鲜半岛为什么被分成两个国家
具体应该是二战导致了朝鲜和韩国的分裂。

朝鲜本来是日本的殖民地。

二战末期苏联对日本宣战,眼看就要占领了朝。

鲜全境。

美国提出苏美共同占领朝鲜。

苏联为了换取美国共同占领日本的承诺,同意了这一提议。

苏联占领了朝鲜北部,美国占领了朝鲜北部。

最后美国在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苏联在北部也针锋相对建立了朝鲜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两个国家都试图用武力统一对方。

最终在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

美国不顾中国的警告卷入了这场战争,并越过了38线,中国被迫派遣志愿军把美国赶回了38线以南。

但朝鲜南北就此永久分裂为北朝鲜和南朝鲜两个国家。

客源国——韩国和朝鲜

客源国——韩国和朝鲜

分裂时的朝鲜和韩国经济对比
• • • • • • 1960年:朝鲜253,韩国82,前者是后者的3倍; 1970年:朝鲜400,韩国410,后者追上前者; 1980年:朝鲜700,韩国1592,后者超前者约1倍; 1990年:朝鲜980,韩国6482,朝鲜落后6倍以上; 2000年:朝鲜130,韩国8840,朝鲜落后78倍; 2004年:朝鲜86,韩国12431,朝鲜落后900 倍。 • 2008年:韩国人均GDP为20000美金,朝鲜呢?
文舞
武舞
雅乐 民俗乐
戏剧起源于史前时期的宗教仪 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剧、 曲艺、唱剧、话剧等五类。
舞蹈
手鼓舞
7.国民
• 情操与性格特点 正面:进取、坚强、和善、直爽、始终如一、团结、 耐力极强等。 负面:极端主义(开放农贸市场、切腹、喝农药)。 民族自卑和自欺情结:剽窃和篡改历史。 爱美:整容现象普遍,化妆不分年龄。
5.国民经济 韩国
亚洲四小龙之一, “民间主导型”经济 汇率:1美元=1123.6韩元 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 货币单位:韩元 纸币有500、1000、10000元三 种。硬币有1、5、10、100及500 元。1元=100分。
朝鲜
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 汇率:1美元=150朝鲜元
6.对外政策 韩国 朝鲜
近年来基本形成了以韩美同盟 为机轴、加强美、日、中、俄 四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地区与 国际事务的多层次、全方位外 交格局。
奉行“自主、和平、友好”的外交政 策,主张按照完全平等、自主、相 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原 则发展对外关系。 1991年9月加入联合国,2009年, 朝鲜共与164个国家(含欧盟)建 立了外交关系。
韩国料理——韩定食,宫廷料理

政治敏感期,朝韩皆须冷静

政治敏感期,朝韩皆须冷静

政治敏感期,朝韩皆须冷静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之后,金正恩顺利接掌政权,但其中还存在很多的变数,这主要是朝韩周边大国中美俄的影响,但朝鲜和韩国国家政策的尖锐对立性才是半岛问题的最大引爆点。

朝鲜在金正日时代主导先军政治,并且附加以主体思想。

先军政治在金正日时代主要是为了应对其国家在经济危机下的国际地位下降危机,这与韩国李明博政府主导的先美政治形成鲜明的对比。

朝鲜虽然陷入经济危机,但其军队对于统一朝韩的决心应该是现任领导人金正恩最大的资产,但此时韩国的政府、军队、外交官、民众的思想基本上还呈现混乱的局面,这应该是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如果此时韩国在朝鲜的国殇期(大约两至三年,不是两个月)出现非常不明智或者是挑衅性的活动,那么,朝鲜的军队会随时准备报复,朝鲜半岛将会随时进入武装军事危险期。

在金正日去世后,韩国首先发现其整体的情报部门对于此事几乎完全不知,然后媒体开始想象金正日去世的原因,之后,就揣测中国军队是否有可能进入朝鲜协助稳定,现在一些从朝鲜来到韩国的民众还要释放一些希望朝鲜内部发生革命的气球。

种种迹象表明韩国内部能够准确判断朝鲜内部问题的智库或者官员严重不足,甚至这些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非常不足。

现在朝鲜政府已经表明态度,就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不会再和李明博政权打交道,韩国的统一部部长李佑益就表示,对朝鲜态度感到失望,但韩国不会轻易收起对韩朝关系的期待。

在朝鲜发表新年联合社论之后,最高司令金正恩视察了人民军坦克师,这证明朝鲜已经进入后金正日时代。

李佑益的表态没有任何新意和授权,这也表明韩国也进入后李明博时代。

韩国的朝鲜问题专家在分析朝鲜三家媒体所发表的新年联合社论时表示,第一次看到未提出任何发展蓝图的新年联合社论,社论除了再次强调金正日的遗训和先军政治外,没有任何特点。

此时,韩国的专家有此思想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朝鲜一般都采取先礼后兵的外交军事策略,如果韩国在一些事情上采取错误的态度,一般朝鲜都是先记账,然后在韩国出现一些小失误动作后重重回击,比如2009年的天安舰事件。

朝鲜老百姓生活怎么样

朝鲜老百姓生活怎么样

朝鲜老百姓生活怎么样
朝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其政治体制和经济状况常常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
焦点。

然而,很少有人了解朝鲜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究竟,朝鲜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首先,朝鲜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严格的政治和社会控制。

朝鲜政府实行严格的思
想控制和言论管制,老百姓的言行受到严格监管。

此外,朝鲜实行计划经济,大部分的资源和生产资料都由政府控制,老百姓的经济自由受到限制。

这些政治和经济控制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朝鲜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并不富裕。

由于长期的经济制裁和内部的经济问题,朝鲜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困难状态。

大部分的老百姓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的生活水平较低,经济条件艰难。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很多老百姓甚至面临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这些经济问题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然而,尽管面临着政治和经济的困难,朝鲜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完全是灰暗的。

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的生活态度,努力克服困难,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着家庭和社区的温暖关系,互相帮助和支持。

虽然生活条件艰难,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总的来说,朝鲜老百姓的生活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的。

政治和经济的控制给他
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的生活态度。

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朝鲜老百姓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共同努力为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而努力。

朝鲜和韩国哪个面积大

朝鲜和韩国哪个面积大

朝鲜和韩国哪个面积大朝鲜面积比韩国稍大。

朝鲜全国划分为1个直辖市、2个特别市和9个道,国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

韩国划分为1个特别市、2个特别自治市(道)、8个道、6个广域市,总面积约10.329万平方公里。

朝鲜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半部。

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以军事分界线三八线与韩国相邻。

韩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

朝鲜和韩国的地形地貌1、朝鲜平壤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的花岗岩和石灰岩地系,朝鲜称之为“大同系”。

平壤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27米。

主要平原有平壤平原,面积950平方公里;顺安平原,面积为190平方公里。

2、韩国韩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朝鲜半岛南半部。

东、南、西三面环海。

山地占朝鲜半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形具多样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

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太白山脉纵贯东海岸,构成半岛南部地形的脊梁;其向黄海侧伸出的几条平行山脉组成低山丘陵地带,有太白山脉、庆尚山脉、小白山脉等,其中雪岳山、五台山等山峰以风景优美著称。

扩展资料:朝鲜1958年宣称完成了城市、农村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970年宣称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975年5月,成为“七十七国集团”正式成员国,同年8月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

1991年9月17日同韩国一起加入了联合国。

2000年7月,加入东盟地区论坛(ARF)。

与163个国家(含欧盟)建立了外交关系。

朝鲜是由首任领导人金日成所提出的主体思想主导国家政策,由朝鲜劳动党一党执政。

其政治经济体系则由先军政治所主导,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

朝鲜奉行“自主、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张按照完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对外关系。

韩国是一个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PEC、世界贸易组织和东亚峰会的创始成员国,也是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成员。

韩国历史中的韩战与朝鲜冲突

韩国历史中的韩战与朝鲜冲突

韩国历史中的韩战与朝鲜冲突在韩国历史中,韩战与朝鲜冲突是两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韩战发生于1950年至1953年,是朝鲜半岛上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影响了韩国与朝鲜民众的生活,也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战争的起因朝鲜战争的起因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东亚局势。

当时,苏联和美国在冷战的背景下分别接管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两个势力对朝鲜半岛的政治走向产生了分歧。

韩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朝鲜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两个对立的政治体系逐渐加深了南北之间的矛盾。

二、战争的爆发1950年,朝鲜军队发动袭击,企图统一朝鲜半岛。

韩国不愿意成为朝鲜的一部分,遂寻求美国的帮助。

美军迅速介入战斗,组建了联合国军,与朝鲜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韩战随即爆发,双方在半岛各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战役。

三、战争的进展在韩战初期,朝鲜军队以其人数优势和熟悉地形的优势,占据了大片领土,威胁到韩国首都首尔。

然而,随着美军的增援和联合国军的有序组织,形势逐渐扭转。

最终,联合国军成功地将朝鲜军队逐出了南部,并占领了北纬38度线。

四、国际干预与停战协定韩战不仅仅是朝鲜半岛内部的战争,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一部分。

中国是唯一公开支援朝鲜的国家,而美国则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由于战争局势的胶着,双方在1953年达成停战协定,恢复了停战状态。

不过这份协定并未正式结束战争,两个国家仍然处于冲突状态。

五、对韩国和朝鲜的影响韩战对韩国和朝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导致了朝鲜的分裂,形成了现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韩国两个国家。

其次,韩战也对韩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战后的几十年里,韩国出现了快速经济增长,并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而朝鲜的经济发展则遭受了限制,导致了贫困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六、地区与国际稳定性韩战和朝鲜冲突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朝鲜半岛。

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对朝鲜提供了支持,而美国则带领着联合国军参战。

朝鲜为什么打韩国

朝鲜为什么打韩国

朝鲜为什么打韩国引言朝鲜半岛的历史一直以来都充满了冲突和紧张局势,其中一次最为显著的事件就是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朝鲜在这场战争中发动了对韩国的入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朝鲜为什么选择打击韩国的原因。

我们将从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加深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历史背景朝鲜半岛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争夺的焦点。

在二战结束后,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个半岛。

北方由苏联扶持的共产党势力掌握,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朝鲜)。

而南方则由美国支持的韩国政权掌握,成立了大韩民国(以下简称韩国)。

政治因素在政治层面上,朝鲜选择打击韩国有以下几个原因:1. 统一朝鲜半岛朝鲜自称代表整个半岛的统一,认为韩国是其领土的一部分。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背景,朝鲜认为只有通过武力手段才能最终统一朝鲜半岛。

2. 意识形态差异朝鲜和韩国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

朝鲜奉行的是极权主义的社会制度,而韩国则奉行民主和自由的原则。

朝鲜认为韩国的制度对朝鲜的统一构成了威胁,因此选择采取武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经济因素在经济方面,朝鲜选择打击韩国有以下原因:1. 经济困境朝鲜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困境,国内缺乏资源和技术支持,导致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朝鲜希望通过占领韩国来获得韩国的经济资源和技术支持,以实现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

2. 韩国的经济崛起韩国在战后经历了一次经济的奇迹,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崛起,并成为世界的重要经济体。

朝鲜感到威胁,认为韩国的崛起将削弱朝鲜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选择打击韩国,以打压韩国的经济实力。

地缘政治因素地缘政治因素也是朝鲜选择打击韩国的原因之一:1. 冷战背景朝鲜战争发生在冷战时期,国际社会主要是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展开对抗。

朝鲜选择打击韩国,也是为了借助苏联的支持来对抗美国及其盟国。

2. 地缘位置的重要性朝鲜半岛位于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要地,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

控制韩国意味着控制了进入东亚的一个重要门户,对朝鲜的地缘政治利益有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和朝鲜的发展程度为什么相差这么大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07-2-22 12:51提问者:玉脂窟- 一级网友推荐答案战后朝鲜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

朝鲜在80年代之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国和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也不低于韩国。

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是朝鲜的40%和55%,1975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朝鲜的90%和84%。

直到1980年韩国才刚刚赶上朝鲜。

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603亿美元和1589美元,朝鲜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13亿美元和1161美元。

此后韩国则快速发展,把朝鲜远远抛在了后面。

90年代后朝鲜经济发展则每况愈下。

自1990年开始直到1998年连续9年负增长。

它们分别是-3.7、-5.2、-7.6、-4.3、-1.7、-4.5、-3.0、-6.8、-1.1。

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出正增长6.2。

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朝鲜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激减,从而导致冶金、煤炭、电力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

1990年至1998年,煤炭产量由3 315万吨减少到1 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减少到50万吨。

由于原料、燃料、电力的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20%。

进入1999年后,朝鲜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

据朝鲜内阁外务相白南舜说,朝鲜经济已全面出现转机,全国数千个工厂企业实现了生产正常化,1999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

有资料表明,朝鲜2000年年电力生产同比增长了140%,煤炭生产同比增长了113%,有2500多个工厂企业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计划。

60年代时,朝鲜粮食生产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那时仅1200万人口,既能让国民过得舒服,还有余粮可供出口,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奇迹”。

70年代中后期,朝鲜年产粮食超过700万吨,80年代前半叶曾超过800万吨,1984年甚至达到1000万吨。

但是,90年代以来直到2000年,朝鲜自产粮食每年平均在400万吨左右。

2000年朝鲜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59万吨,比1999年(422万吨)减产约15%。

其中1999年大米的产量为163万吨,2000年减至142万吨,玉米从192万吨减到144万吨,大豆从13万吨减到12万吨,只有红薯从31万吨增至39万吨,增产约25.8%。

朝鲜目前的全国总人口为2400万左右。

按平均每人每天460克粮食消费计算,朝鲜全年粮食需求量最低应为400万吨上下。

朝鲜全年正常粮食需求量为746万吨左右,其中口粮48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饲料用140万吨。

可见朝鲜每年缺粮大约250-300万吨。

自1991年以来每年进口80-160万吨粮食左右。

进入90年代后,随时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朝鲜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

苏联一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

1990年朝苏贸易额为25.6亿美元,占朝鲜贸易总额的54.2%。

苏联解体后,1991年朝俄贸易额急剧减少到4.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以上。

此后贸易额逐年减少,1995午朝俄贸易额只有2.3亿美元,在朝鲜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下降到11%,5年间朝俄贸易规模缩减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鲜对外贸易严重滑坡,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进出口贸易急剧下降。

1991年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47.8亿美元下降到27.2亿美元,1992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6亿美元,1993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4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1.1亿美元,1995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0.5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下滑至14.42亿美元。

1998年朝鲜对外贸易额为14.42亿美元,同比减少33.7%,其中进口额为8.8亿美元,同比减少30.6%;出口额为5.59亿美元,同比减少38.2%。

这是90年代以来,朝鲜贸易额首次低于15亿美元。

1999年为14.79亿美元。

2000年略有回升(19.7亿美元),2001上半年骤增八成。

其中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241%,从中国进口矿物性燃料和谷物分别增长112%和89%。

朝鲜从2000年以来已把强国战略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

然而,由于半岛目前的不战不和的态势,朝鲜又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经济建设。

在今后一个时间内,沉重的军费负担仍将继续拖累朝鲜国民经济的发展,朝鲜只能继续采取“建设与军事并举”的方针。

朝鲜自60年代起就一直保持对与军事工业直接相关的重工业的高投入,结果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军工生产却发展迅速,消耗了巨大的国民财富,不仅直接排挤了农业和轻工业,也排挤了民用生产资料的生产。

目前,朝鲜人口总数为2300多万,朝鲜拥有现役正规军105.5万,准军事部队18.9万,预备役470万。

其兵力占世界第五位。

据外电报道,近年来朝鲜每年的军费支出约占其GNP的20—25%左右,1994年其军费支出为56.6亿美元,占GNP的26.7%。

这种巨额的军费不能不严重阻碍并延缓朝鲜现代化的正常进程。

东欧剧变和苏联崩溃,使朝鲜失去了原来与这些国家协作保有的战略物资来源和主要的商品出口市场。

这些国家停止与朝鲜进行易货贸易后,朝鲜又没有足够的外汇继续进口石油、棉花、焦炭等战略物资;而这些国家对西方国家开放市场,又使许多朝鲜商品失去了竞争力。

美国对朝鲜的经济封锁和制裁,进一步缩小了朝鲜的国际经济空间。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朝鲜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封锁和制裁。

东欧剧变后,在美国要求停止与朝鲜进行贸易,否则西方国家不提供贷款的压力下,东欧等国家都停止了与朝鲜的正常贸易,导致出现了朝鲜有竞争力的商品也无处输出的局面。

1995~1997年连年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给朝鲜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能源、原材料的短缺和工业生产的瘫痪,使朝鲜不仅难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而且不得不砍伐森林作为工业和民用能源,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恶性循环。

与美国进行的核对峙,使安全问题陡升为最紧迫的课题,致使朝鲜无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结果更加恶化了经济困境,逐渐降低了国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解决方法和越南一样:加快市场经济改革步伐,国家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例如---裁军放权,改变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的模式,逐步将经济管理权下放,采取按劳分配制度,提高国民劳动生产积极性,鼓励发展个体和私人经济,扩大市场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韩国经济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荡与恢复阶段(1945年~1961年)。

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动荡。

1948年成立的政府为恢复生产、抑制通货膨胀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其生产设施几近毁灭。

1953年停战后,在美国及联合国的经济援助下,经过近三年的恢复,于1956年在很大程度上完成重建工作,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

尽管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韩国经济停滞的时期,但是,1954年韩国政府实施的“有偿征用”和“有偿分配”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即政府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土地分配给实际耕作的农民,结果一种佃农耕作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收益分成佃农耕作制度,使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

事实上,在这个时期政府实施的几个重要政策目标,成为60年代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

1953年至1962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7%。

(二)高速增长阶段(1962年~1992年)。

1961年5月,朴正熙军事政变上台后,开始以政府主导、出口导向和不均衡发展等战略,推进了韩国经济的有计划开发。

1962年开始连续实施了6个五年经济开发计划。

这一阶段又细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可谓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

“一五”期间作为振兴出口、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步骤之一,1965年韩国和日本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60年代,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都达到7.6%。

1962年至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23亿美元增至81亿美元,增加2.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至252美元。

“二五”计划结束时的1971年,出口额由1962年的5480万美元增至10.68亿美元。

70年代是韩国实施第三、第四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继续推进自立经济建设、解决发展不均衡时期,也是重化工业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针对韩国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提出“各地区均衡发展”、“划时代地扩大出口”、加紧“重化工业建设”等目标,改善了地区间、产业间的不平衡发展。

为了继续扩大出口,1973年制定了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将造船、汽车、钢铁、石化及有色金属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对重化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

在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创造了该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最高纪录。

同时,产业结构向工业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1976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31%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重24.8%。

“四五”计划期间(1977年~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仅为5.8%。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朴正熙总统遇刺,1980年光州事件及粮食的大幅度减产,重化工业投资失控,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尽管如此,应该说整个七十年代韩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

政府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重化学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在“新村运动”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由于当局在宏观调控上的失误,出现了工业投资过猛,工业设备运转率过低等问题。

1971年至1979年,国民生产总值由95亿美元增至614亿美元,增加5.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288美元增至1662美元;出口由10.68亿美元猛增至150.6亿美元,年均增长39.7%。

进入80年代,韩国政府针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经济波动的新形势,提出“稳定、效率、均衡”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改革,在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中求发展。

“五五”计划(1982年~1986年)和“六五”计划(1987年~1991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2%和9.3%。

八十年代上半期,韩国出口增长率超过进口,贸易赤字逐渐减少,1986年终于出现盈余。

1984年~1985年韩国同其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产生贸易摩擦,使得出口增长速度放慢。

但是,1986年以后,进入低汇率、低油价、低国际利率的所谓“三低”时期,使出口连续几年大幅度增加(1986年增加14%,1987年36%,1988年28%),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达到11%,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757美元(三)调整改革发展阶段(1993年7月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