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指南(2016年版)

合集下载

总胆红素反弹率与总胆红素清除率在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总胆红素反弹率与总胆红素清除率在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 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3.03.018总胆红素反弹率与总胆红素清除率在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刘 莹,朱 萍,梁 静,向慧玲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300170通信作者:向慧玲,huilingxiang@163.com(ORCID:0000-0003-3678-4225)摘要:目的 评估总胆红素反弹率(TBRR)、总胆红素清除率(TBCR)及治疗1周后总胆红素清除率(ΔTBCR)在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并行人工肝治疗的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20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临床分型,根据患者出院时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和未愈组,并计算MELD评分、TBRR、TBCR及ΔTBCR。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来评估各个评价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Kaplan-Meier法用来描述不同评价指标下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好转组患者的年龄(t=-2.762)、WBC(Z=-3.184)、TBil(t=-2.809)、CBil(t=-2.739)、INR(Z=-2.357)、MELD评分(t=-3.090)、TBRR(t=-4.749)低于未愈组,而Alb(t=2.198)、PTA(t=2.018)、TBCR(t=2.166)、ΔTBCR(t=9.549)则高于未愈组(P值均<0.05)。

MELD评分、TBRR、TBCR及ΔTB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0.727、0.611和0.879,ΔTBCR在预测价值上优于TBRR(Z=3.169,P=0 0015)。

30_例肝衰竭人工肝治疗分析

30_例肝衰竭人工肝治疗分析

经验交流12630例肝衰竭人工肝治疗分析廖兴伟 (罗甸县人民医院,贵州黔南州 550100)摘要:目的 分析肝衰竭患者予以人工肝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接收的30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人工肝方法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白球比、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患者血钾、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血钠、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白蛋白明显增高(P<0.05)。

结论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可促进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改善,患者血红蛋白指标会明显降低,白蛋白、血钠等指标明显增高。

在临床治疗期间,临床医师需依据患者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并持续监测患者各项指标,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肝衰竭指的是由病毒、酒精、药物等因素引发的严重肝脏功能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1]。

肝衰竭患者大多存在乏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并存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2]。

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容易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3];病情比较严重、治疗难度比较高[4],在内科规范性治疗后病死率仍然比较高。

人工肝治疗采用循环装置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有毒物质,暂时替代患者肝脏解毒、代谢功能,同时可以补充凝血因子、白蛋白,从而延缓患者病情进展。

非生物型人工肝指的是使用血浆分离器、血浆灌流器等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素,延缓患者肝脏功能损伤问题,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人工肝方式是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方法也在不断增多且逐渐完善,治疗方法安全性、治疗效果也较好。

本研究分析了30例肝衰竭患者应用人工肝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0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7例、女13例,年龄35~66岁,病程7 d~6个月;病因诊断主要是乙型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硬化;主要并发症有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

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

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

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韩涛,张倩南开大学人民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 300121通信作者:韩涛,****************(ORCID: 0000-0003-4216-6968)摘要: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非生物型人工肝在肝衰竭救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认可,在非肝衰竭疾病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临床上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合理选择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时机及模式,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及不同模式的优化组合是人工肝临床应用的趋势。

生物型人工肝有关种子细胞来源、生物反应器等关键技术不断完善,且部分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尽管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其疗效与安全性,如何通过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获得更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肝,人工;肝功能衰竭;治疗学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therapyHAN Tao,ZHANG Qia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Tianjin People’s Hospital,Tianjin Union Medical Center Affiliated to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12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HAN Tao,****************(ORCID: 0000-0003-4216-6968)Abstract: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rapies for liver failure, and in recent years, the role of non-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failure has been gradually recognized, with wide application in non-liver failure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various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reasonably select the timing and mode of non-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therapy,and standardized,individualized,and precise treatment and optimal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odes are the trend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therapy. There have been constant improvements in the key techniques of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such as seed cell source and bioreactor, and some of them have entered the stage of clinical trial. Although remark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therapy,there are still many challenges,and it is urgently need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how to further improve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mbination optimization and how to obtain higher-level evidence-based medical evidence through high-quality clinical trials.Key words:Liver, Artificial; Liver Failure; Therapeutics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因肝功能严重损伤引起的危重症,尤其是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垦匿煎堑瘟堂笾銎丛堂苤查垫!!至!旦箜塑鲞筮!塑堑塑』堕i墅熊!!壁塑坠垫!型型型垫!!:y堂:塑!№:!
・诊疗指南・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人工;诊断;治疗;指南
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的制订遵守了循证医学原则,推荐意见所依据 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级(表1)。 表1证据等级与定义

2.病毒因素:①病毒对肝脏的直接作用。我国以乙型肝 炎患者居多。研究表明,细胞内过度表达的HBsAg可导致肝 细胞损伤及功能衰竭。HBV的x蛋白也可引起肝脏损伤,在 感染早期,x蛋白使肝细胞对TNF-ct等炎性介质更敏感而诱 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重型乙型肝炎发病有关。②研究表 明,HBV基因变异可引起细胞坏死,导致严重的肝脏损害。 3.毒素因素:严重肝病患者,由于库普弗细胞功能严重 受损,来自门静脉的大量内毒素未经解毒而溢入体循环。内 毒素可直接或通过激活库普弗细胞释放的化学介质引起肝 坏死,且是其他肝毒物质(如半乳糖胺、cch和乙醇等)致肝 坏死的辅助因素,因而可导致肝衰竭的发生。 4.代谢因素:各类慢性肝病患者皆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 微循环障碍,血液难以进出肝脏,无法保证对肝细胞的营养 供应。胃肠道吸收的营养成分难以进入肝脏,消化不良;吸 收在血液中的药物难以进入肝脏与肝细胞接触,无法有效发 挥药物疗效;代谢废物难以排出肝脏,成为毒素,滞留于肝 脏,导致肝细胞损伤,而加快肝病进展。 (四)流行病学 我国肝衰竭的病因主要是HBV感染,这也是我国最常见 的肝脏疾病死亡原因,临床表现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其 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导致的肝衰 竭。在我国研究中,免疫抑制剂是HBV再激活的重要诱因之 一,任一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感染者均可发生肝衰竭, 为直接致病机制。大量病毒复制导致肝细胞营养耗竭;免疫 麻痹(与免疫耐受完全不同)是损伤前提。 HBV相关肝衰竭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病死率 高。发病人群以男性居多,女性较少,年龄则以青壮年为主, 且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男性更容易发生重型肝炎有关,也 可能与饮酒因素有关。职业以农民、工人所占比例为最多, 除农民所占人口比例较大外,可能与该人群的生活工作环

肝衰竭与人工肝

肝衰竭与人工肝

肝功能衰竭
大量肝细胞坏死
白蛋白合成功能衰竭
多浆膜腔积液
双下肢水肿
血浆渗透压下降
低蛋白血症
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蛋白质合成——凝血物质:
多种凝血物质在肝细胞内合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Ⅴ、 Ⅶ、Ⅷ、Ⅸ、Ⅹ等凝血物质)
肝衰竭患者凝血物质合成障碍,可以导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肝衰竭
凝血物质合成障碍
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
慢性肝衰竭
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肝功能进行性减退 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 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 代偿
肝衰竭诊治指南.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321327
肝衰竭的诊治是世界性难题
人工肝
支持治疗
3
2
肝移植
1
内科综 合治疗
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达70-80% 肝移植:供肝短缺,费用高昂
出凝血障碍
口腔、消化道 出血
皮肤瘀斑 瘀点
胆红素代谢障碍
肝衰竭患者 肝细胞广泛 坏死,导致 胆红素的摄 取、结合、 排泄均有障 碍
×
解毒功能障碍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 内源性),例如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在肝内变成无毒的尿素。 肝衰竭患者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氨的代谢产生障碍。
10,000
筛选系数
20W 30W 40W 50W
100,000
1,000,000
10,000,000
Cascadeflo EC 筛选系数
清除
1.01 00.8.8 00.6.6
EC-20W EC-30W EC-40W EC-50W
ふるい係数

肝衰竭诊疗指南

肝衰竭诊疗指南

肝衰竭诊疗指南一、肝衰竭的定义和病因1、定义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2、病因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HBV),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

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损害常导致慢性肝衰竭。

儿童肝衰竭还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表1)。

表1 肝衰竭的病因二、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1、分类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被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

急性肝衰竭的特征是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发病15日-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表2 肝衰竭的分类2、分期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1)早期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umol/L或每日上升≥17.1umol/L);3)有出血倾向,3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4)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2)中期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1)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2)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

(3)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1)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2)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3)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PTA≤20%。

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熊墨龙;熊云逢;欧阳兵;谢能文;张晓青;吴慧玲【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bilirubin absorption(BA) combined with low volume plasma exchange(P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hepatitis.Methods Forty-five in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1,2015 to December 31,2016 were performed the prospective study.All cases were given the therapy of BA combined with low volume PE.The indicators of liver function(ALT,AST,TBIL,CHE,ALB),coagulation function (PTA,INR),blood routine (WBC,Hb,PLT),electrolytes(K+,Na+,Cl-,Ca2+) and renal function(BUN,Cr) were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change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weak,anorexia,abdominal distension,et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in all cases.The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were also observed and recorded.The t-test was used for the inter-group comparison of the measurement data and the abnormal distribution adopted the Wilcoxon rank sum test.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BA and low volume PE,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ere improved in different levels.The levels of ALT,AST and TBIL were decreased(P<0.01),the CHE level was increased(P<0.01),ALB level was decreased(P<0.01);PTA was increased(P<0.05),INR was decreased(P<0.01);WBC,HGB and PLT were decreased(P<0.05).Nineteen cases(31.1%) developed adverse reactions,which were recovered to normal after generalsymptomatic treatment.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good without influence on artificial liver therapy.Conclusion BA combined low volume PE for treating severe hepatit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iver function with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目的评估重型肝炎患者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该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45例,均给予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治疗61例次.收集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常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电解质[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变化(乏力、食欲缺乏、腹胀等),以及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Wileoxon秩和检验.结果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ALT、AST、TBIL均下降(P<0.01),CHE升高(P<0.01),ALB下降(P<0.01);PTA上升(P<0.05),INR下降(P<0.01);WBC、HGB、PLT下降(P<0.0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9例(31.1%),经一般对症处理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恢复正常,治疗耐受性良好,对人工肝治疗没有影响.结论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安全有效.【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07【总页数】3页(P923-925)【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肝炎;胆红素吸附;低容量血浆置换;疗效;安全性【作者】熊墨龙;熊云逢;欧阳兵;谢能文;张晓青;吴慧玲【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肝一科 330002;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肝一科 330002;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肝一科 330002;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肝一科330002;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肝一科 330002;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肝一科3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1重型肝炎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病死率极高[1]。

血浆置换分别联合胆红素吸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在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血浆置换分别联合胆红素吸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在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临床探索血浆置换分别联合胆红素吸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在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比张静1,王小女2,闪海霞3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系,河南南阳 473000;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骨系,河南南阳 473000;3.南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目的:对比血浆置换(PE)分别联合胆红素吸附(PBA)、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肝功能衰竭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

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PE联合PBA治疗,观察组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对照组,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PE联合DPMAS较PE联合PBA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对凝血功能影响小,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当肝脏在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出现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肝功能障碍,导致机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即为肝功能衰竭[1]。

目前临床治疗肝功能衰竭主要以血浆置换(PE)为主,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致病物质,但血浆消耗量极大,同时易出现过敏反应[2]。

为了有效利用血浆资源,提高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有效率,PE 联合其他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模式方案已成为研究重点。

为明确不同PE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90例肝衰竭患者分别采取PE联合胆红素吸附(PBA)及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指南(2016年版)

1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疗效判断标准 1.1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 (1)以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介于20%~40%的患者为宜;晚期肝衰竭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应权衡利弊,慎重进行治疗,同时积极寻求肝移植机会。 (2)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前等待肝源、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及移植肝无功能期的患者。 (3)严重胆汁淤积性肝病经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1.2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1) 活动性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2) 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血制品或药品如血浆、肝素和鱼精蛋白等严重过敏者。 (3)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4) 心脑血管意外所致梗死非稳定期者。 (5) 血管外溶血者。 (6) 严重除毒症者。 1.3 人工肝治疗的疗效判断 临床上一般用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来进行判断。 1.3.1 近期疗效1.3.1.1 治疗后有效率 (1)肝性脑病级别降低; (2)消化道症状的改善; . . (3) 血清胆红素降低; (4)PTA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改善; (5)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下降; (6)其他实验室指标,如血氨、内毒素下降等。 1.3.1.2 治疗后4周好转率 (1)肝性脑病减轻; (2)消化道症状显著改善; (3)PTA稳定在30%以上; (4)血清胆红素降低。 1.3.2 远期疗效远期疗效用生存率来评价,包括治疗后12、24及48周生存率。2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操作方法、原理 根据病情不同进行不同组合治疗的李氏非生物型人工肝(Li-NBAL)系统地应用和发展了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选择性血浆置换(Fractional PE,FPE)、血浆(血液)灌流(Plasma-orbemo-perfusion,PP/HP)/特异性胆红素吸附、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等经典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临床方案系统化、技术操作标准化、治疗模块集成化的新型李氏人工肝系统。其他还有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bsorbent recycling system,MARS)、连续白蛋白净化治疗 (Continue albumin purification system,CAPS)、成分血浆分离吸附(Fractional plasma separation and absorption,FPSA)等。 2.1 李氏非生物型人工肝 2.1.1 血浆置换/选择性血浆置换(PE/FPE) . . PE是临床最常应用的人工肝治疗模式。PE分为离心式(Centrifugal)和膜性(Membrae)两类,人工肝多采用后者。膜性PE系利用大孔径(φ=0.30 µm)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将血液中含有毒素的血浆成分(主要为蛋白结合毒素)滤出膜外丢弃,同时将等量的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FFP)与膜内扣留的血液有形成分一起回输体内。可清除肝衰竭毒素和某些致病因子(如病毒、蛋白结合性药物或毒物等),补充肝衰竭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针对性地纠正肝衰竭导致的代谢紊乱。PE的不足之 处为不能有效清除中小分子的水溶性溶质。 FPE是利用蛋白筛选系数为 0.87的血浆成分分离器,在清除白蛋白结合毒素的同时,可保留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凝血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减少白蛋白的丢失。在不影响胆红素等白蛋白结合毒素清除率的情况下,每次治疗可节省大约20% 的血浆用量。 2.1.2 血浆(血液)灌流(PP/HP)/特异性胆红素吸附 HP或PP是血液或血浆流经填充吸附剂的灌流器(吸附柱),利用活性炭、树脂等吸附介质的吸附性能清除肝衰竭相关的毒素或病理产物,对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无调节作用。特异性胆红素吸附的本质也是 PP,主要是所应用的灌注器对胆红素有特异性的吸附作用,对胆汁酸有少量的吸附作用,而对其他代谢毒素则没有吸附作用或吸附作用很小。 (1)HP:可清除芳香族氨基酸、短链脂肪酸、γ- 氨基丁酸、Na+-K+-ATP酶抑制物等致肝昏迷物质。20 世纪70至80年代曾采用HP包膜活性炭吸附治疗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肝昏迷,对4期及以下肝性脑病有一定疗效;但吸附可激活血小板,引起低血压、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 即使应用前列环素(PGI2)抗凝也不能完全避免。目前已不推荐在肝衰竭治疗中进行使用。 (2)PP:利用血浆分离技术滤出血浆,再经灌流器进行吸附。由于血液有形成分不与吸附介质接触,从而避免了HP对血细胞的不良反应,但血浆中的白蛋白和凝血因子仍有部分丢失。目前常用的有中性树脂血浆吸附和阴离子树脂血浆吸附。 ①中性树脂吸附:中性树脂可吸附相对分子质量为500~30 000的物质,除吸附致肝性脑病物质外,对内毒素、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亦能吸附部分胆红素。 ②阴离子树脂胆红素吸附:使用对胆红素有特异性吸附作用的灌流器,以吸附胆红素和少量的胆汁酸,而对其他代谢毒素则无作用或吸附作用很小。仅限在PP治疗中使用。 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ption system,DPMAS):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可以吸附中大分子毒素的广谱吸附剂,因此DPMAS不仅能够吸附胆红素,还能够清除炎症介质,不耗费血浆,同时又弥补了特异性吸附胆红素的不足,但要注意有白蛋白丢失及PT延长的不良反应。 2.1.3 血液滤过(HF) 应用孔径较大的膜,依靠膜两侧液体的压力差作为跨膜压,以对流的方式使血液中的毒素随着水分清除出去,更接近于人体肾脏肾小球滤过的功能。主要清除中分子及部分大分子物质,包括内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及某些致昏迷物质。纠正肝衰竭中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的失调。适用于各种肝衰竭伴. . 急性肾损伤,包括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 2.1.4 血液透析(HD) 用小孔径(φ<0.01 µm)中空纤维膜,小分子溶质可依照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弥散,可析出血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在15 000以下的水溶性溶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20世纪50至70年代曾用HD治疗肝昏迷,虽可降低血氨水平、促进部分患者清醒,但不能提高肝衰竭患者的最终生存率。间歇血液透析(IHD) 是经典的肾脏替代疗法,但用于肝肾综合征患者常因出血、低血压、渗透失衡综合征等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在透析期间死亡。故肝肾综合征患者需要透析支持时,推荐使用连续的而不是间歇的方式。目前,该法在肝衰竭患者中不单独使用,适用于各种肝衰竭伴急性肾损伤包括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 乱及酸碱平衡紊乱等。 2.1.5 血浆透析滤过(Plasma diafiltration,PDF) PDF是将血浆置换、透析、滤过技术整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可清除向血管内移动较慢的物质,以及小分子及中分子溶质,包括胆红素、肌配等,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可设定脱水量,控制体内水份量。由于滤器的孔径较血滤器大,在透析滤过中会有血浆丢失,丢失的血浆需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 2.1.6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Plasma exchange with hemofiltration) 血浆置换主要清除与白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以及血浆内的毒素,同时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但对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等内环境紊乱的调节作用较小,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能力也不如血液滤过。有3种方法:并联治疗(两台机器分别做)、串接治疗(一台机器+双管单泵)、序贯治疗(一. . 台机器先PE,后 HDF),既能起到清除大分子物质的作用,又可以清除中分子物质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用于肝衰竭、急性肾损伤包括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 2.1.7 配对血浆置换吸附滤过 (Coupled plasma exchange filtration absorption,CPEFA) 有机偶联血浆分离、选择性血浆置换、吸附、滤过四个功能单元,提高循环效能和疗效。先行低容量血浆置换继之血浆胆红素吸附并联血浆滤过,可补充一定的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紊乱,通过对置换过程中的废弃血浆进行血浆吸附、血液滤过多次循环,使得血浆的净化效率大大提高,可清除中小分子毒物,也可清除循环中过多的炎性介质以恢复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用于肝衰竭、急性肾损伤包括肝肾综合征、伴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危重疾病。 2.2 其他非生物型人工肝 2.2.1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 目前主要在欧美国家使用,国内也有少量开展。血液被泵出体外以后通过一个白蛋白包被的高通量滤过器,富含蛋白的透析液在滤过器中与血液逆流,血液中的有害代谢产物被转移到透析液中,随后透析液通过活性炭或者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柱,其中的有害代谢产物被清除,透析液重新回到滤过器中再次与血液进行交换。该系统可有效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2.2.2 连续白蛋白净化治疗(CA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