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香料草果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调味香料披萨草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调味香料披萨草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药材 。
等 国 。相传 自中世 纪 的 欧洲 以来 , 人们 就被 披 萨 草的 特殊 香味所 吸 引 , 不仅 将 其 用于 调 味香 料 广泛 用 于各
式烹 调 和食 品的加香 , 而且将 其用 于泡制花茶 , 甚至作
成香 袋 随身携 带 。
我 国的披 萨草 资源十分 丰 富 , 主要分布 于华北 、 西 北 和长 江 以南 各地 区。披 萨 草全 草具 有 芳香 气 味 , 并
披 萨草 学 名 O i a u v l a eL. 又 称之 为 牛 rg n m ug r , 至叶 、 勒 岗 、 力 冈等 [ , 奥 俄 1 为唇 型科 牛至 属 多年生 草 ]
本植 物 , 原产 于法 国、 西班牙 、 中海沿 岸 、 地 北非及 西亚
和披 萨酱 如果没有 披 萨草 则会 失 去 它们 的 特殊 风 味 。
21 0 1年第 8 期 总第 3 6卷
中 国 调 味 品
CHI NA ONDI ENT C M 食 品添 加 剂
调 味香料 披 萨草 精油化 学成 分 的研 究进展
李君 珂 , 子 涛 , 荣 姜 李
( 天津商业 大学 生 物技术 与食 品科学 学院 , 津市食 品生 物技术重 点实验 室 , 天 天津 30 3) 0 1 4
( olg f i eh oo ya dF o c n eTi j yL b rtr f o d C l eo o c n lg n o dS i c , a i Ke a oaoyo o e B t e nn F
B o e h o o y, a j ie st fCo it c n lg Tini Un v ri o mme c , a jn 3 0 3 Ch n ) n y re Tin i 0 1 4, ia

蒙药草果四味汤散挥发油的GC-MS法分析

蒙药草果四味汤散挥发油的GC-MS法分析

蒙药草果四味汤散挥发油的GC-MS法分析作者:全霞赵智娟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2年第04期【摘要】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经典复方蒙药草果四味汤散的挥发性成分。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草果四味汤散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

结果:鉴定出包括单萜、烯烃、芳香烃和烷类等化合物,其中茴香烯(Anethole)、1,8,11,14-十七烷四烯(1,8,11,14-Heptadecatetraene)、苦艾素(Azuleno[4,5-6]furan-2-(3H)-one)、石竹烯(Garyophyllene)、乙酸香叶酯(Geranyl acetate)等是主要成分,分别占总挥发油的19.07%、7.86%、7.24%、5.50%、5.22%等。

結论:通过该研究实验阐明了草果四味汤散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开发利用该经典蒙药复方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草果四味汤散;嘎古拉-4汤;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07-0046-03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全霞(1987-),女,蒙古族,本科,主管蒙药师,研究方向为蒙药材检验及库存管理。

E-mail:*******************通信作者:赵智娟(1989-),女,蒙古族,本科,主管蒙药师,研究方向为药品检验检测。

E-mail:****************Analysis of Volatile Oil in Mongolian Medicine Caogo Siwei Decoction Powder by GC-MSQUAN Xia1 ZHAO Zhijuan2*1.Hohhot Mongol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Huhehaote 010000,China;2.Horqin Left Wing Middle Banner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Tongliao 028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caoguo Siwei Decoction powder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Methods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analyzed by GC-MS. Results monoterpenes, alkenes, aromatics and alkanes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m, anethole, 1,8,11,14-heptadecatetraene and azuleno were identified, [4-5-6] furan-2 - (3H) - one,caryophyllene and geranyl acetate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accounting for 19.07%, 7.86%,7.24%, 5.50% and 5.22% of the total volatile oi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main components of volatile oil in caogo Siwei Decoction powder were elucidated through this study, 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lassic Mongolian medicine compound.Key words:Cao Guo Si Wei Tang San;Gagula-4 Tang;Volatile Components;GC-MS Analysis蒙药复方制剂草果四味汤散又名嘎古拉-4汤,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可调节“赫依”、健脾胃[1]。

辣椒果实挥发性香味物质研究进展

辣椒果实挥发性香味物质研究进展

辣椒果实挥发性香味物质研究进展在科学领域,辣椒的香气就像一首无声的交响乐,其复杂的挥发性成分构成了这部曲子的每一个音符。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辣椒香气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正如探险家们不断发现新大陆一样,科学家们在辣椒香气的海洋中航行,试图揭示其神秘的面纱。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辣椒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基本构成。

这些物质主要包括萜烯类、醇类、酮类和酯类等化合物,它们就像是调色板上的各种颜色,共同绘制出了辣椒那独特而迷人的味道。

这些化合物不仅赋予辣椒以鲜明的个性,更是其生物活性的重要来源。

然而,正如一幅画作需要精心布局色彩一样,对这些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也需要精确的分析和理解。

科学家们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先进的分析手段,如同使用显微镜一般,细致入微地探索每一个化学成分的秘密。

他们发现了一些新的挥发性物质,这些新发现就像是在辣椒的香气画卷上添上的几笔精细的线条,使得整幅画面更加丰富和完整。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这些挥发性成分与辣椒品种、成熟度以及生长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不同的品种和生长条件会导致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这就好比是不同的乐章和旋律,给人以不同的听觉享受。

通过调控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挥”辣椒香气的表现,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期望和需求。

当然,我们对这些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实际上,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添加特定的挥发性物质,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风味的辣椒调味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为辣椒的深加工和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但关于辣椒挥发性香味物质的研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如何更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成分来改善辣椒的品质和口感?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总之,辣椒挥发性香味物质的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

天然调味香料姜黄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天然调味香料姜黄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天然调味香料姜黄挥发油的研究进展李晋杰,姜子涛∗,李荣(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㊀300134)摘要:姜黄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天然调味香料,其挥发油富含姜黄酮㊁姜黄烯等㊂综述了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㊁提取方法㊁生物活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㊂关键词: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TS264.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doi :10.3969/j .issn.1000-9973.2014.11.002文章编号:1000-9973(2014)11-0005-05Research Pro g ress of Natural S p ice Turmeric Volati le Oi lLI Jin -j ie ,JIANG Zi-tao ∗,LI Ron g (Tian j in Ke y Laborator y of Food Biotechnolo gy ,Colle g e of Biotechnolo gy and FoodScience ,Tian j in Universit y of Commerce ,Tian j in 300134,China )Abstract :Turmeric is a natural s p ice which has hi g h 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Its volatile oil is richin turmerone ,curcumene and so on.The chemical com p osition ,extraction methods and biolo g ical activit y of turmeric volatile oil are reviewed in this p a p er ,and the a pp lication p ros p ects of turmeric volatile oil are summarized.Ke y words :turmeric volatile oil ;chemical com p osition ;extraction methods ;biolo g ical activit y㊀㊀姜黄(Curcuma lon g a L.)为姜科(Zin g iberaceae )姜黄属植物[1]㊂原产于亚洲南部(印度或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㊁福建㊁广东㊁广西㊁云南㊁四川㊁贵州㊁浙江等省区㊂姜黄的干燥根茎常用作食品调味料,是制备咖喱粉的主要原料之一,通常占咖喱粉的24%左右[2]㊂姜黄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㊁抗肿瘤㊁抑菌等多种生理活性[3,4],广泛应用于食品与医药行业㊂我国医学认为姜黄具有破气行血㊁通经止痛的功效[5]㊂姜黄主要包括挥发油和姜黄素类化合物两大类成分,目前国内外对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多[6],对挥发油的研究报道并不多㊂本文综述了姜黄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㊁提取方法㊁生物活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姜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前提㊂1㊀姜黄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1.1㊀理化性质姜黄挥发油为黄-橙黄色液体,具有特殊的香味㊂姜黄挥发油的物理化学参数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见表1[7]㊂表1㊀姜黄挥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化学参数Table 1Ph y sical and chemical p arameters of turmeric volatile oil at different tem p eratures温度(ħ)浊度(NTU )粘度(mPa ㊃s )p H相对密度表面张力(N /cm )折光率208.218.23 4.8270.960834.66 1.469440 6.534.655.0610.960834.101.467760 4.343.114.9350.960832.96 1.4656㊀㊀由表1可知,姜黄挥发油的浊度值比较小,浊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后,增大了部分难溶物质的溶解度,导致其浊度下降㊂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所表现出的规律和浊度一样,即随着温度的升高粘度下降,这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温度升高后分子间的作用力会降低,从而导致粘度下降㊂当收稿日期:2014-06-1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天津市高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资助(20110608)作者简介:李晋杰(1990-),男,硕士,研究方向:食品添加剂㊂5温度在20~60ħ时姜黄挥发油的p H 值在4.827~5.061,呈现弱酸性,而其相对密度并没有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㊂表面张力和折光率表现出和浊度与粘度一样的规律,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㊂1.2㊀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姜黄挥发油主要存在于姜黄的块茎㊁叶子和花中,化学成分复杂㊂国内外均有对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但姜黄挥发油含量高低及成分差异与生长环境㊁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温度㊁光照㊁湿度㊁土壤㊁施肥和管理等㊂即使同一产地的姜黄挥发油由于植株年龄㊁生长发育期㊁采摘季节㊁采摘时间及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及部位的不同,化学成分也有很大差别㊂根据文献报道,姜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㊁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㊂到目前为止,已经从姜黄中分离并鉴定出约120多种萜烯类化合物[8]㊂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芳姜黄酮㊁α-姜黄酮㊁β-姜黄酮㊁α-姜黄烯㊁α-姜烯㊁β-倍半水芹烯等,这几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见图1[9-13]㊂β-倍半水芹烯α-姜黄酮β-姜黄酮α-姜烯芳姜黄酮α-姜黄烯HH HHOOO 图1㊀几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Fi g .1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several kinds of ses q uiter p enoids㊀㊀黄惠芳等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蒸馏姜黄精油,并将其成分进行GC -MS 分析,发现在不同分子蒸馏温度条件下获得的姜黄精油的成分及含量基本一致,这说明温度对姜黄精油的影响不大㊂所得姜黄精油主要成分由大到小依次为:姜黄酮(含芳姜黄酮)㊁姜黄新酮㊁α-姜烯㊁β-倍半水芹烯㊁α-姜黄烯㊁β-石竹烯㊁β-没药烯等㊂刘红星等[14]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提取姜黄挥发油,发现不同的提取方法会对姜黄挥发油的组分及含量造成变化㊂汤敏燕等[15]通过GC -MS -DS 对江西姜黄挥发油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为:柠檬烯(11.5%)㊁樟脑(6.2%)㊁莪术酮(8.1%)㊁莪术醇(又称姜黄醇,(8.4%)㊁莪术二酮(10.7%)㊁莪术烯醇(5.1%)㊂廖超林[16]发现泰国姜黄挥发油主要化学组成为酮类化合物㊂这说明不同地区生长的姜黄其挥发油存在着较大差异,见表2㊂几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见图1㊂表2㊀不同产地的姜黄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对含量Table 2Main in g redients and relative content of turmericvolatile oil in different re g ions化合物名称(>0.1%)产地中国∗∗马来西亚[17]柬埔寨[18]韩国[19]巴西[20]印度∗∗[21-23]α-姜黄烯α-Curcumene 7.2~26.0――8.7―0.3姜烯Zin g iberene 22.1― 2.3― 1.00.2~2.3β-没药烯β-Bisabolene 4~5.4―― 1.1――β-倍半水芹烯β-Ses q ui p hel -landrene 0.3~15.2― 4.1 4.7 2.41~1.8联异丙基苯Dicumene 0.2~1.2―――――α-没药醇α-Bisabolol 1.5~2.2―――――二-表-雪松烯Di -e p i -Cedrene 1.0~1.4―――――芳姜黄酮Ar -Turmerone 8.2~25.8―19.5 6.333.20.3~5.4α-姜黄酮α-Turmerone 2.0~11.3―20.135.623.5 1.3~44.1β-姜黄酮β-Turmerone 0.8~8.9―17.6―22.70.5~18.5莪术烯醇Curcumenol 1.5~3.2―――――α-氧基没药烯α-Oxobisabolene 1.3~3.5―――――α-蒎烯α-Pinene ― 2.5――0.60.4β-蒎烯β-Pinene ―14.6―――0.1~6.3月桂烯M y rcene ―46.5――――对伞花烃p -C y mene ―0.1――― 1.2~25.4柠檬烯Limonene ―0.3―――0.2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 ―0.3――――(E )-β-罗勒烯(E )-β-Ocimene ― 2.0――――紫苏烯Perillene ― 4.2――――沉香醇Linalool―――――2.16续㊀表化合物名称(>0.1%)产地中国∗∗马来西亚[17]柬埔寨[18]韩国[19]巴西[20]印度∗∗[21-23] 1,8-桉叶素1,8-Cineole―0.2――0.7 1.9~18.1(E)-β-石竹烯(E)-β-Car y o p h y llene―2.2―――0.9γ-龙涎酮γ-Bic y clohomo-farnesal―2.3――――芳姜黄烯Ar-Curcumene―― 2.3― 2.60.5吉马酮Germacrone―――19.0――反式β-榄烯酮Trans-β-Eleme-none―――5.7――姜黄新酮Curlone――― 5.5――㊀㊀注: - 为含量小于1.0%; ∗∗ 为同一产地的几种姜黄挥发油的测定结果㊂2㊀姜黄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姜黄挥发油的传统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提取法,近些年也有采用索氏提取㊁超声波辅助提取㊁超临界CO2萃取法㊁分子蒸馏技术或两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提取㊂2.1㊀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提取姜黄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设备简单㊁成本较低㊁操作方便㊁处理量大,但是挥发油的香气成分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㊂具体方法是:将姜黄洗净并烘干㊁粉碎以后按照一定的料液比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后蒸馏提取[24]㊂陈福北等[25]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水蒸气蒸馏法所得到的姜黄挥发油颜色要比其它提取方法的好,并且气味相对较柔和㊂GC-MS分析发现: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姜黄挥发油其化学成分及含量随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变化㊂盛蓉等[26]通过单因素法,确定出姜黄挥发油提取工艺条件为:粉碎过一号筛,料液比为1ʒ8,蒸馏提取7h,其提取率可达到姜黄所含挥发油总量的78%㊂李瑞敏等[27]比较了水蒸气蒸馏法㊁超临界CO2萃取法㊁超声波辅助法和索氏回流法四种方法所获得的姜黄挥发油的物化性质及成分分析,发现水蒸气蒸馏法姜黄挥发油的得率最低㊂另外,刘江等[28]采用响应面法对姜黄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使姜黄挥发油得率达到了3.64%㊂2.2㊀超临界CO2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无污染㊁萃取选择性强㊁操作温度低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姜黄挥发油的提取㊂同时该方法也弥补了水蒸气蒸馏和溶剂提取存在的缺陷,避免了低沸点精油的损失以及高温对热敏性物质的破坏,能够迅速萃取出高沸点的难挥发性物质,使得到的姜黄油的香气更加纯正[29]㊂李湘洲等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与微波联用的方法提取姜黄挥发油,最佳条件下(提取温度为45ħ,料液比为1ʒ11,溶剂体积分数为80%,提取时间2min)姜黄油的得率可达到8.95%㊂Be g an等[30]通过响应面法,研究了萃取压力对总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发现压力为22.5MPa最佳㊂并且,随着温度的提高,挥发油的提取率降低㊂在一定范围内,提取率随着CO2流速的增大而增加㊂但Chan g等[31]的研究结果显示:最佳的提取压力为26MPa㊂在此条件下α-㊁β-和芳姜黄酮的得率为71%㊂2.3㊀分子蒸馏技术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在极高的真空条件下依据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度的差别,能使液体在远远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将其分离,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沸点㊁热敏性及易氧化物质的分离,可以降低高沸点物料的分离,可以极好地保持热敏性物质的品质[32]㊂黄惠芳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分子蒸馏技术来提取姜黄油,具体操作:一级分离为薄膜蒸发器,起到将物料浓缩的作用;二级分离为分子蒸馏,可以将姜黄油中的重组分分离,得到高品质的精油㊂实验一级分离温度选择100ħ,真空度100~200Pa,二级分子蒸馏温度分别选取80,100,120,140ħ进行分离,真空度1~5Pa㊂通过此实验并将所得精油在GC-MS下进行分析发现:蒸馏温度在80ħ以上时姜黄的主要成分均被蒸馏出来,在实验选取的不同温度条件下,主成分的含量影响差异较小,不同温度样品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外观色泽上,因此以分子蒸馏温度选择100ħ为佳㊂金波等[33]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与分子蒸馏技术联用的方法对姜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对姜黄精油的提取过程中各项参数进行了优7化,优化结果:夹带剂和原料的重量比为6ʒ1,分子蒸馏温度为120ħ,分子蒸馏压力为5Pa,此方法下姜黄精油的得率可以达到5.49%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分子蒸馏技术提取姜黄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使姜黄提取物得率提高,有效成分回收率增加,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姜黄的综合利用㊂2.4㊀几种提取方法的对比李瑞敏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㊁超临界CO2萃取法㊁超声波辅助法和索氏回流法来提取姜黄精油,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姜黄挥发油的影响㊂发现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法所获得的姜黄挥发油中姜黄酮含量较多(分别为35.46%和29.31%),而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和索氏回流所获得的姜黄挥发油中芳姜黄酮含量较多(分别为28.94%和32.15%)㊂通过对比四种方法提取所得的得率发现,超临界法提取姜黄挥发油的得率最高,而水蒸气蒸馏法则是得率最低的㊂综合比较后认为:超临界CO2萃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是提取姜黄挥发油较好的方法㊂此外,通过对比发现,姜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可能受不同提取溶剂的影响而不同,而且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提取物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应该根据提取物的实际要求而选择合适的方法㊂3㊀姜黄挥发油的生物活性和应用3.1㊀抑菌活性姜黄挥发油具有比较强的抗菌活性,根据相关文献[34]显示,姜黄挥发油对大肠杆菌㊁枯草芽孢杆菌㊁青霉㊁酵母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㊂胡小军等[35]研究了姜黄挥发油对几种常见细菌㊁霉菌的抑菌作用及效果,其结果表明姜黄挥发油对几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㊂李文戈等[36]就姜黄挥发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姜黄挥发油具有很好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作用,可以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一种选择㊂一些国外学者[37-39]通过研究发现姜黄挥发油可以抑制黄曲霉的生长,避免其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为临床抵抗黄曲霉毒素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㊂3.2㊀抗氧化活性自由基是人体生化反应的一种产物,是导致癌症㊁衰老㊁免疫力低下等的元凶㊂刘康莲等[40]测定了姜黄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发现其平均自由基清除率为75.16%,这说明姜黄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㊂Sin g h等[41]在体外测定脂质的过氧化值时发现,从新鲜姜黄中提取的挥发油比从干燥姜黄粉中提取的挥发油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这说明干燥的姜黄粉可能在加工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抗氧化活性㊂Sin g h等同时还指出芳姜黄酮和α-姜黄酮可能是姜黄挥发油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㊂3.3㊀抗肿瘤活性蒋建兰等建立了姜黄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鉴定了姜黄挥发油中的20种化合物㊂通过正交投影偏最小二乘法和双变量相关分析以及抑制癌细胞活性关联分析,发现姜黄挥发油中有9种化合物对癌细胞有较大的抑制活性,例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率可以达到79.2%㊂另有体内动物实验研究显示[42],姜黄挥发油能明显抑制瘤株细胞的增殖和刺激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并且在相同浓度下,姜黄挥发油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HL-60细胞㊂这表明姜黄挥发油在抗癌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需做更深一步的研究㊂3.4㊀其他姜黄挥发油还具有祛痰㊁止咳㊁预防哮喘发作[43]以及抗炎[44]等作用㊂4㊀姜黄挥发油的前景展望近些年,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合成化学试剂及一些工业试剂在食品中的使用和滥用,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人们追求天然食品添加剂㊂姜黄与姜相仿,容易繁殖,可以大规模种植,其挥发油具有抗氧化㊁抑菌及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特性,使其在食品防腐保鲜㊁增加食品的功能特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㊂但是就姜黄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成分及功能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姜黄素部分,而对姜黄挥发油的研究比较少㊂同时,对于姜黄挥发油的功能性成分研究不透彻,不能确定其确切的作用成分及作8用机理㊂我国的姜黄资源丰富,因此结合当前世界上有关姜黄属植物的先进加工技术和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好姜黄这一天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㊂随着对姜黄挥发油及其功能性成分的深入研究,相信其会在食品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㊂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第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林进能.天然食用香料生产与应用(第1版)[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1:8.[3]李湘洲,张炎强,旷春桃,等.姜黄色素的生物活性和提取分离研究进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3):190-194.[4]蒋建兰,丁洪涛,苏鑫,等.基于组效关系的姜黄挥发油抗肿瘤活性成分辨识研究[J].分析化学,2012,40(10):1488-1493.[5]李湘洲,张炎强,张金玲,等.超临界CO2萃取与微波法联用提取姜黄有效成分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7,43(5):85-89.[6]蒋永和,袁继承,沈志滨.姜黄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9,5(2):124-127.[7]曹桂萍,郭立玮.50味常用中药挥发油的理化性质研究[J].化工时刊,2009(3):23-29.[8]黄慧芳,陈跃新,梁立娟,等.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子蒸馏姜黄精油收率及其成分的GC-MS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 2012,33(1):265-267.[9]刘红星,陈福北,黄初升,等.从姜黄及姜黄浸膏中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7,26:146-148.[10]黄惠芳,梁立娟,黎萍,等.广西几个姜黄品种姜黄油GC-MS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199-202.[11]赵秀玲.姜黄的化学成分㊁药理作用及其资源开发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2,37(5):9-13.[12]Ja y a p rakasha G K,Ja g an Mohan Rao L,Sakariah K K. Chemistr y and biolo g ical activities of C.lon g a[J].Trends Food Sci.Tech.,2005,16(12):533-548.[13]Dhan y a R,Mishra B B,Khaleel K M.Effect of g amma irradiation on curcuminoids and volatile oils of fresh turmeric(Curcuma lon g a)[J].Radiat.Ph y s.Chem., 2011,80:1247-1249.[14]刘红星,陈福北,黄初升.广西姜黄挥发油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广西植物,2007,27(5):796-800. [15]汤敏燕,汪洪武,孙凌峰.中药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3):274-277.[16]廖超林.泰国姜黄精油(Turmeric oil)化学成分分析[J].林产化工通讯,1999,33(6):10-12.[17]Wahab I R,Bla g o j evic P D,Radulovic N S,et al.Volatiles of Curcuma man gg a Val.&Zi jp(Zin g iberaceae)from Mala y sia[J].Chem.Biodivers.,2011,8(11):2005-2014. [18]Herebian D,Choi J H,Abd El-At y A M,et al. Metabolite anal y sis in Curcuma domestica usin g various GC-MS and LC-MS se p aration and detection techni q ues [J].Biomed.Chromato g r.,2009,23(9):951-965. [19]Lee K H,Kim B S,Keum K S,et al.Essential oil of Curcuma lon g a inhibits Stre p tococcus mutans biofilm formation[J].J.Food Sci.,2011,76(9):226-230. [20]Ferreira F D,Machinski M,Kemmelmeier C,et al. Inhibitor y effect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Curcuma lon g a L. and curcumin on aflatoxin p roduction b y as p er g illus flavus link[J].Food Chem.,2013,136(2):789-793. [21]Raina V K,Srivastava S K,S y amsundar K V,et al. Rhizome and leaf oil com p osition of Curcuma lon g a from the lower himala y an re g ion of northern India[J].J.Es-sen.Oil Res.,2005,17(5):556-559.[22]Gar g S N,Men g i N,Patra N K,et al.Chemical examination of the leaf essential oil of Curcuma lon g a L. from the north Indian p lains[J].Flavor Fra g.J.,2002,17 (2):103-104.[23]罗方利,郭力,贝圆,等.印尼姜黄挥发油的GC-MS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3):28-30. [24]Manzan ACCM,Toniolo F S,Bredow E,et al.Extraction of essential oil and p i g ments from Curcuma lon g a[L.]b 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with volatile solvents[J]. J.A g ri.Food Chem.,2003,51:6802-6807. [25]陈福北,黄初升,刘红星.干㊁生姜黄的挥发油提取及成分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9):17-20. [26]盛蓉,谈静,宋英.姜黄提取工艺研究[J].天津药学,2005, 17(5):1-3.[27]李瑞敏,李湘洲,张胜.姜黄油的不同提取方法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4):114-117.[28]刘江,樊钰虎,王泽秀,等.响应面法优化姜黄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0):70-76.[29]朱廷风,廖传华,黄振仁.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1): 68-70.[30]Be g an G,Goto M,Kodama A,et al.Res p onse surfaces of total oil y ield of turmeric(Curcuma lon g a)in su p 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J].Food Res.Int.,2000,33:341-345.[31]Chan g L H,Jon g T T,Huan g H S,et al.Su p 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of turmeric oil from Curcuma lon g a linn and p urification of turmerones[J].Se p.Purif. Technol.,2005,47:119-125.(下转第16页)93㊀结论在摇瓶发酵实验所确定的用酿酒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最佳条件:葡萄糖浓度20g/L,温度30ħ,装液量50mL,接种量8%,发酵时间为54h㊂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生物量比原来增加11.13%,谷胱甘肽的含量比原来增加了4.21%,谷胱甘肽的产量比原来增加了15.81%㊂参考文献:[1]Penninckx M.A short review on the role of g lutathione in the res p onse of y easts to nutritional,environmental and oxidative stresses[J].Enz y me and Microbial T echnolo gy,2000, 26(9/10):737-742[2]闫慧芳,毛培胜,夏方山.植物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研究进展[J].草地学报,2013,21(3):428-434.[3]Hara K Y,Kiri y ama K,Ina g aki A,et al.Im p rovement ofg lutathione p roduction b y metabolic en g ineerin g the sulfate assimilation p athwa y of Saccharom y ces cerevisiae[J].A pp lied Microbiolo gy and Biotechnolo gy,2012,94(5):1313-1319.[4]Santos L O,Ale g re R M,Garcia-Die g o C,et al.Effects of ma g netic fields on biomass and g lutathione p roduction b y the y east Saccharom y ces cerevisiae[J].Process Biochemis-tr y,2010,45(8):1362-1367.[5]John P R,Sailnendra N,Ana Calca g notto,et al.Enhancedg lutathione levels in blood and buccal cells b y oral g lutathi-one su pp lementation[J].The FASEB Journal,2013(27):32.[6]Suzuki T,Yoko y ama A,Tsu j i T,et al.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 enes involved in g lutathione p roduction in y east[J].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 g ineerin g,2011, 112(2):107-113.[7]Musatti A,Devesa V,Calata y ud M,et al.Glutathione-en-riched baker's y east:p roduction,bioaccessibilit y and intestinal trans p ort assa y s[J].Journal of A pp lied Microbiolo gy,2014,116(2):304-313.[8]Lin J,X e of Escherichia coli add/ade mutant and Saccharom y ces cerevisiae WSH2to construct a hi g hl y efficient cou p led s y stem for g lutathione p roduction[J].En-z y 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 gy,2010,46(2):82-86.(上接第9页)[32]连锦花,孙果宋,雷福厚.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应用[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0,39(7):32-38.[33]金波,姜笑寒,杨承鸿.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与分子蒸馏技术联用提取姜黄有效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9,20(5):1109-1110.[34]齐莉莉,王进波.姜黄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8,33(2):72-83.[35]胡小军,李凤侠.姜黄油抑菌作用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5):30-31.[36]李文戈,郑罡,曹煜,等.姜黄挥发油抗痤疮丙酸杆菌作用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62-1063. [37]Ferreira F D,Kemmelmeier C,Arroteia C C,et al. Inhibitor y effect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Curcuma lon g a L. and curcumin on aflatoxin p roduction b y as p er g illus flavus link[J].Food Chem.,2012,136:789-793. [38]Sindhu S,Chem p akam B,Leela N K,et al.Chemo p re-vention b y essential oil of turmeric leaves(Curcuma lon g a L.)on the g rowth of as p er g illus flavus and aflatoxin p roduction[J].Food Chem.Toxicol.,2011,49:1188-1192.[39]Prakash B,Sin g h P,Kedia A,et al.Efficac y of essential oil combination of Curcuma lon g a L.and Zin g iber officinale rosc.as a p ostharvest fun g itoxicant,aflatoxin inhibitor and antioxidant a g ent[J].J.Food Safet y,2012, 32(3):279-288.[40]刘康莲,聂开敏,杨再波,等.姜黄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643-8644.[41]Sin g h G,Ka p oor IPS,Sin g h P,et p arative stud y of chemical com p 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 y of fresh and dr y rhizomes of turmeric(Curcuma lon g a L.)[J]. Food Chem.Toxicol.,2010,48:1026-1031. [42]石雪蓉,顾健,谭睿.姜黄挥发油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6):15-16.[43]李诚秀,李玲,罗俊,等.姜黄挥发油对呼吸道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0):624-625. [44]Funk J L,Fr y e J B,O y arzo J N,et al.Anti-arthritic effects and toxicit y of the essential oils of turmeric (Curcuma lon g a L.)[J].J.A g ri.Food Chem.,2010,58: 842-849.61。

桂枝挥发油研究进展综述

桂枝挥发油研究进展综述

桂枝挥发油研究进展综述文献综述桂枝挥发油的研究进展摘要:桂枝,正名:肉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又名玉桂、桂皮等,属毛茛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叶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其性味辛、甘,入肝、肾、脾,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

环糊精具有适宜的空腔尺寸大小,其独特的超分子效应,使得它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讲述了花椒的有效成分,综合叙述了挥发油的药理作用和环糊精包合工艺,为桂枝中挥发油的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桂枝;挥发油;环糊精;包合工艺1 前言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作用,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1]。

桂枝的有效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桂皮醇、香豆素及原儿茶酸等。

药理研究表明,桂皮酸具有抗菌、消炎作用[2],桂皮醛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由于桂枝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类物质如桂皮醛在制剂中易于挥发,对药物疗效有很大影响,为提高其稳定性,多以环糊精(CD)进行包合,制成稳定的粉末。

β-环糊精具有适宜的空腔尺寸大小,其独特的超分子效应,使得它在许多领域有着非常有前景的应用[3]。

2 主体桂枝属毛茛目(Buttercup)植物,是我国重要的食用及药用植物之一。

又名玉桂、桂皮等,属毛茛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叶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挥发油实验报告

挥发油实验报告

挥发油提取工艺概况摘要:介绍了中药挥发油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及概况。

挥发油(volatile oil)又称精油,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

临床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常用的解表、行气活血、芳香化湿等中药所含的挥发油具有显著疗效。

在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中,提取和保留挥发油成分是保障药物疗效的重要步骤之一。

现将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1 中药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目前对中药挥发油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指纹图谱色谱法, 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速逆流色谱[2]其中又以gc-ms和hplc测定中药挥发油含量较为常用。

2 中药挥发油的提取方法2.1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最常用的挥发油连续动态提取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较高等优点,在中药的研制与生产中应用广泛。

其方法是将药材粗粉先用水浸泡,然后通入水蒸气,使挥发油和水蒸气一同蒸出,再通过不同方法或直接分层分取挥发油。

分取挥发油的方法有芳香水析分取,或用氯仿、石油醚、乙醚等有机溶剂萃取。

其不足之处是温度较高,耗时较长,易使对湿热不稳定和易氧化的挥发油成分发生变化,为此,许多人对此不足进行了改进。

对于热不稳定的挥发油有效成分,用水蒸气蒸馏法时需加以改进,可采用50 } 60℃浸取并减压的蒸馏工艺。

如当归挥发油提取川,常压下水蒸气蒸馏法的挥发油得率为0. 32%一0. 400lc,而且所需温度较高,作为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蔓木内酷会异构化;改进减压蒸馏工艺,在50 } 60℃浸取当归挥发油,得率可提高到0. 540lc0. 640lc,较常压下直接水蒸气蒸馏法的得率高出了400lc。

针对医院制剂生产品种多、规模小,而采用芳香水上盐析分取时难以形成油层、不易收油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加盐、降温的新工艺,降低了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损失。

改进后的水蒸气蒸馏法,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及水分灰分的测定

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及水分灰分的测定

黄芪 的主要成 分有 黄芪 甲苷 和毛 蕊异 黄酮 葡萄糖 苷 ,
HP C法 测 定 黄 苠 甲 苷 含量 , 用 的是 蒸 发 光 散 射 检 测 器 , L 使 没
本研究建 立的方法 , 有创新性 和前 瞻性 , 具 简便 、 速 、 快
可控 , 方法学验证满意 , 可作为河车补益胶囊 的质量标 准。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1 年 9 01 月第 1 卷第 9 Cie e eis Ci! 1 期 h s R m de & 】i ne n!
— —
竺 !! : : : Q ! !

1 01 ・ 1
具 体 是什 么化 学 成 分 具 有 治 疗 作 用 的 中药 材 , 照 药 材 为 主 对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实 验 材 料 .
茅的全草植物 。 以叶人药 。主产于广东 、 多 广西 、 云南 、 四川 、
福建 、 台湾 、 浙江 、 上海等地均有 。性 味辛 , 。功效 : 温 疏风解
表, 祛瘀通 络。治感 冒头痛 , 胃痛 , 泄泻 , 风湿痹痛 , 跌打损伤。
采用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 , L HP C法鉴别化学药 品 ,
是化 学 药 品质 量 标 准 中 常用 的 方 法 , 中 药 制 剂 鉴 别 中很 少 而 用 。本 研 究 参 考 了化 学 药 品 中这 一 常 用 的 方 法 , 立 中加 了一点酸 , 作
2 0 , ( )2 0 2 2 0 4 4 3 : 1— 1.
有紫外检 测器常用 ,并且相对 平均偏差 比使用 紫外检 测器
大 。 蕊 异 黄 酮 葡 萄糖 苷 有 紫 外 吸 收 。中 国药 典 2 1 版 一 毛 0 0年
部规定 . 黄芪 甲苷在黄芪 中的含 量不低 于 00 0 毛蕊异 黄 . %、 4

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及水分灰分的测定

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及水分灰分的测定

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及水分灰分的测定香茅草(Cymbopogoncitratus)是一种芳香植物,原产于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它的植物挥发油是一种常用的香料和芳香油。

本研究旨在研究香茅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对水分灰分的影响,以提高香茅草挥发油的产量和质量。

香茅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十二种,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醛、柠檬烯和多肽类物质。

它们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分离出来,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发现,柠檬醛是香茅草挥发油的最重要成分,其含量为68%-79%,而柠檬烯的含量仅为4%-8%。

在研究中还发现,多肽类物质在香茅草挥发油中占了2%-6%的比例。

此外,研究发现香茅草挥发油的水分灰分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和灰分也会增加。

在温度达到60℃时,水分灰分会增高到4%左右。

此外,湿度也会影响水分灰分的含量,随着湿度的升高,水分和灰分的含量也会增加。

研究还发现,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香茅草挥发油中的水分灰分可达到7%左右。

为了提高香茅草挥发油的产量和质量,建议提高冷却装置的效率,降低温度和湿度,以降低水分灰分的含量。

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汽进入香茅草挥发油提取设备中,从而改善挥发油的质量和产量。

本研究表明,香茅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柠檬醛、柠檬烯和多肽类物质,水分灰分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有助于改善香茅草挥发油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香茅草挥发油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改善冷却装置的效率、降低温度和湿度,以及采取措施防止水汽进入香茅草挥发油提取设备中。

而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改进香茅草挥发油的产量和质量。

究竟香茅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水分灰分的机理究竟是什么,这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解释。

因此,本研究表明,香茅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水分灰分的测定对于提高香茅草挥发油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机理以改进香茅草挥发油的产量和质量。

本研究通过对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对水分灰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茅草挥发油中以柠檬醛为主要成分,其次为柠檬烯和多肽类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调味香料草果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冯雪,姜子涛*,李荣(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4) 摘要:草果及其挥发油有浓郁的香味,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除用于调味品之外,还具有抗氧化、抗诱变、防霉、镇定等作用,在食品、医药工业中被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草果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化学成分,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草果;挥发油;提取方法;化学成分 Research progress in essential oil of natural food spice,Amomumtsao-ko Abstract:Amomum tsao-ko with the essential oil is a traditional spice in our country with homogenous function on medicine and food, which has strong fragrance and flavors. Besides used as a spice, the spice and its essential oil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food and medicinal industries due to their antioxidation, antimycotic and sedative-hypnotic activit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review on the component, extraction, bioactivity, and application foreground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A. tsao-ko was given. Key words:Amomum tsao-ko;essential oil; extraction method; chemical composition 草果(Amomum tsao-ko),又名草果子,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属(Amomum)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该植物主要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湿热荫蔽的阔叶林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和四川等地,其中云南是草果的主产地,尤以麻栗坡县、马关县、红河县、金平县等地的产量较高,品质优良。草果果实、种子、果皮与草果杆均可提取挥发油成分,但挥发油成分略有 2

不同,含量也有差别[1]。此外,其叶和茎杆为造纸原料,新抽嫩芽美味可口,为上好蔬菜。嫩果经过腌泡后,清脆可口,可作凉果食用。云南的一些山区群众,为保护耕牛过冬,预防牲畜发病,还习惯用草果喂牛。草果气味芳香,既可作为调味香料,可用于芳香菜肴、糕点、蜂蜜等食品中且有清新口气的作用[2],又是我国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的功能,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 1 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草果果实含挥发油约为1.6%,其中种子含挥发油2.2%,而果皮仅含0.4%。另外,产地、海拔高度对草果出油率也略有影响,海拔在1300~1700 m的干果出油率比1700~1900 m的出油率稍高。挥发油均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特殊浓郁香味。 表1 不同产地的草果挥发油成分 - 云南麻栗坡[3](%) 云南红河(%) 云南金平*(HD)(%) 云南金平(ME)[4](%) 广西[5](%)

L,8-桉油素 32.83 32.10 31.90 17.39 39.62 香叶醇 12.57 12.05 11.18 13.01 — α-水芹烯 9.34 7.30 8.62 — 2.74 (E)-2-癸烯醛 8.85 6.37 7.46 14.07 5.28

(E)-2-十一烯醛 2.93 3.75 3.02 5.16 — 橙花叔醇 1.15 0.95 1.33 — 4.12 柠檬醛 10.46 10.78 11.05 10.04 10.19 3

巴豆醛 2.19 1.74 2.01 0.77 — 龙脑 0.88 0.71 0.93 5.20 — 2-异丙基苯甲醛 — — — 13.21 —

4-丙基苯甲醛 1.71 0.47 1.11 2.70 — 乙酸香叶酯 0.16 — — 5.71 3.01 (E)-金合欢醇 0.08 0.05 — 6.20 —

α-蒎烯 0.04 0.06 0.03 — 3.11 α-蒎烯 1.78 1.07 1.43 — 2.67 β-松油醇 — — — — 3.25 注:HD为水蒸气蒸馏法,ME为溶剂提取法。 由表1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草果挥发油成分是有一定差异的,但其中主要成分相同,均为l,8-桉油素(即桉树醇、桉树脑),它具有驱风、镇静、抗菌、抗病毒、杀灭寄生虫及发汗作用。 分子式为C10H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54.25,结构式为:

2 草果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目前,提取草果挥发油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虽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微波萃取草果挥发油也有部分报道,但是由于成本和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仅限于实验室规模,尚没有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草果挥发油面市。 4

2.1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为我国药典中所述提取草果挥发油的方法,具体作法是:将草果洗净烘干,粉碎后按一定的固液比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定时间后进行水蒸气蒸馏。然后在馏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再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挥去溶剂即得到浅黄色的草果挥发油。丁艳霞等[6]研究表明,影响挥发油得率及其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加水量、浸泡时间、回流时间和草果粉碎粒度四个因素。用正交实验法(4因素3水平)优选了草果挥发油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是:粉碎粒度20目,料水比1∶8,蒸馏时间7 h,浸泡时间为1 h。 2.2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吴燕飞等[7]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草果挥发油的具体方法是:将草果粉碎后,放入萃取釜中,对萃取釜、分离柱、解析釜Ⅰ、解析釜Ⅱ及贮罐分别进行加热或冷却,当温度分别达到42,70,54,48,5℃时,通过高压泵对萃取釜、分离柱、解析釜Ⅰ、Ⅱ等系统进行加压,当压力分别到达25,14,10,6 MPa时,开始循环萃取。调节CO2流量为50 kg/h,并保持恒温恒压,萃取3 h后,从解析釜Ⅰ、Ⅱ中得油状液体即为草果挥发油。林敬明等用相同的方法提取,所得结论基本相同[8]。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挥发油速度快、无毒、不易燃,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无溶剂残留。萃取的挥发性成分能得到常规水蒸气蒸馏所得不到的成分。这是由于萃取温度低,系统处于密闭状态,有利于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但此法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目前并未用于草果挥发油的生产。 2.3 微波萃取法 微波萃取法(Microwave Extraction)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提取天然物成 5

分的方法,它具有快速、溶剂用量少和萃取率高等特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9]。杨丽娟等采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草果挥发油,具体方法为,将粉碎的草果干果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正己烷,放入微波炉内,设定微波功率为525 W,辐射30 s后,冷却60 s ,再辐射30 s,冷却至室温,倒出大部分溶剂,再加入正己烷,重新放入微波炉中,重复上述步骤提取。再用正己烷洗涤滤渣,过滤。合并正己烷,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回收溶剂,即得到草果挥发油。由于微波萃取法所用时间短,溶剂用量少且对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没有破坏,是值得应用的新萃取法。 3 草果挥发油的生物活性及应用 草果挥发油具有抗氧化、抗诱变、抗乙肝病毒力。相关文献表明,亚油酸氧化法结果显示,草果有抗氧化性[10],且抗氧化性能力与添加量正相关结果也显示草果具有较强的抗诱变作用。 Martin等[11]研究发现,草果的二氯甲烷、乙乙酯和70%的丙酮提取物,比BHT有更强的抗化性。李文等[12]用HBV-DNA斑点杂交技术对同中草药进行了体外抑制HBV的实验研究,结表明草果水提取液对纯化的HBV-DNA有明显抑制HBsAg(8个血凝单位)的作用,从而起到抗肝病毒的作用。另外,草果挥发油有明显的抗霉菌作用。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极易引起食品的霉变。 谢小梅等[13]研究发现草果挥发油的最低抑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v/v)分别为桔青霉(0.06250.0625)、黑曲霉(0.0156,0.0156)、黄绿青霉(0.0156,0.0156)、黄曲霉(0.0625,0.0625)、产黄青(<0.0078,0.0313)、黑根霉(0.0313,0.2500)。中前四种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几相等,这个结果提示我们,草果挥发油能够直接杀霉菌从而达到抗霉菌的效果。草果挥发油可遮蔽肉制品的腥膻,提升香气同时也有健胃,增进食欲的药疗效果,由于该挥发中含有抗菌成 6

分,所以能够提高肉类食品保期[14]。 4 草果挥发油的开发前景 草果挥发油香味浓郁,可广泛用于食品和日化学品中。由于它具有防霉、抗氧化等特性,使它食品储藏、肉类保鲜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天然性和安全性的天,天然草果挥发油符合人们的消费趋势,增加人对相关食品的信任度,从而提高销售量,增加利润我国云南省栽培应用草果已有一千多年的史,目前云南省的草果种植达15027公顷,种植面和产量各占全国90%以上[15]。草果易于栽培,益时间长,对管理要求不严,采收时间不与粮食生产争夺劳动力,其经济价值十分可观。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对草果的研究很少,仅仅停留在提取方法研究和挥发油成分的初步研究阶段。 因此,进一步开展草果及其挥发油在食品调味、抗氧化性以及食品贮藏保鲜方面的研究和最大程度的保留草果挥发油的香气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马洁,彭建明,吴志红.国产草果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97-98 [2]Starkenmann C , Mayenzet F , Brauchli R .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a pungent compound in black cardamom : Amomumtsao-ko Crevostet Lemarie (Zingiberaceae) [J]. J Agric Food Chem, 2007, 55(26):10902-10907· [3]李祖强,罗蕾,代万华,等.滇产草果的精油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8, 20(1):119-122 [4]杨丽娟,张征,李俊峰,等.云南金平草果精油的微波萃取及化学成分研[J].中药材, 2004, 27(11):821-8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