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吉林省幼儿学前卫生学学习指导之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循环系统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是指在幼儿阶段,儿童身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对其进行保育和照护的要点。
下面将从儿童的身体结构、器官发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保育要点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儿童的身体结构:1.头部发育较快,头颅相对于整个身体较大。
2.四肢相对较短,软骨和关节未完全骨化。
3.肌肉和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二、器官发育:1.心脏、肺部、肾脏、肝脏等主要器官还不完全发育成熟,功能较弱。
2.胃肠道、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差。
3.呼吸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
三、消化系统:1.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进食量和消化能力较差。
2.应给予小而频繁的进食,适度控制食物种类和质量。
3.注意给予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避免过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四、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功能不完善,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
2.避免吸入有害物质,保持空气流通和清新。
3.防止儿童感冒和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烟雾和粉尘。
五、循环系统:1.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较弱,心率较快。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缺氧。
3.鼓励适度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六、神经系统:1.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在发育成熟,神经传导速度较慢。
2.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提供丰富的触觉和感官刺激,促进儿童感官系统的发育。
七、保育要点:1.提供均衡饮食,避免过度依赖其中一种食物。
2.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
4.适度引导儿童进行各种运动和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发展。
5.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温暖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6.给予儿童适当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独立性。
7.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保育和照护的要求更高。
通过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保育要点,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成长基础。
幼儿卫生学一体化教学方案-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第二节)

结构名称
位置或连接关系
功能
心壁
心包膜
心壁外层
保护心脏
心内膜
心壁内层
心肌
包膜和内膜之间
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
内腔
心房
左心房
肺静脉
推动血液循环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心室
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室
肺动脉
瓣膜
房室瓣
心房和心室之间
防止血液倒流
动脉瓣
心室和动脉之间
(3)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叫每博输出量
导入:测试一下你的每分钟血液输出量
3.血管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根据血管内血流方向及其管壁结构的特点,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1)动脉: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所经过的管道,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管壁较厚,富有弹性,血流速度快。
(2)静脉:血液从身体各部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血容量较大。较大的静脉具有由内膜向内折叠而成的瓣膜,可抗地心引力,防止血液倒流。
2)血管比成人短,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短,供血充足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
3)血管的管壁薄,弹性小。
4)血压低。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2.学前儿童淋巴系统的特点
学前儿童淋巴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屏障作用较差,易于感染,到12~13岁时,淋巴结才发育完善。
(五)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1.防治贫血
学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要供给充足的营养,多进食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事物。
(1)淋巴管:淋巴液流经的管道
(2)淋巴液: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即为淋巴液
(3)淋巴结:存在于淋巴管经过的地方。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抗体以及过滤淋巴液。
幼儿学前卫生学学习指导之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运动系统免费范文精选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掌握要点:●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保育要点。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部分。
知识比较系统,理论性较强。
大家要认真掌握。
) 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它构成人体基本轮廓,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一、骨骼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有营养骨的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里。
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成人的骨髓腔里骨髓变成黄色(脂肪组织),只有当大量失血或患败血症时,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
骨的成份:有机物和无机盐。
有机物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盐使骨坚硬变脆。
儿童骨中有机物较多,韧性和弹性较好。
随着年龄增长,骨中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硬度加大。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直接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二、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有的肌肉组织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如肠道的平滑肌)。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1)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膜较厚。
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受损伤时,恢复也比较快速。
②全是红骨髓③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颅骨(颅骨的骨化最晚在婴儿12-18月已完成,幼儿园里很少遇到。
)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根据腕骨的发育情况可以测试骨龄)。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1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第二节循环系统)

新生儿出血需要 8~10分 钟才能凝 固,学前儿童需要 4~6 分钟 ,而成人则只需要 3~4分钟
注意学前儿童止血较慢
(3)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
生理性贫血:儿童在刚出生时 ,血液 中的红细胞数量高达 500~700万 个/立 方毫米 ,血红蛋 白浓度为每 100毫 升血液 中 15~22克 ,以 后逐渐减少,至 出生后 2~3月 达到最低水平 ,出现 生理性贫血。至 12岁 左右达到成人水平
青紫型先心病(如:法洛氏四联症)和严重心脏病患儿平时应限制运动 量,只能选择不甚剧烈的运动,胜任日常生活就行,尽量避免加重心脏负 担。先心病患儿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明显胸闷、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 难和血压下降等症状需要立即停止运动,尽快找心脏专科医生就诊。
(4)心率快 因为学前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脏的排血量
小、心脏收缩功能弱,加之学前 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 ,身体组 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因 此 只有增加搏动次数才能满足需 要 。所以,年龄越小,每分钟 心率、脉搏次数就越多。
不同年龄心跳次数的平均值
年龄
每分钟心跳次数
新生儿
140
1—12月
120
1—2岁
110
3—4岁
二、学前儿童心血管系统的特点
1.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
(1)心脏相对大于成人 婴幼儿心脏的重量占体重的
百分比大于成人。 新生儿的心脏约24g,大约占
体重的0.8%。心脏重量随年龄 的增加而增加 ,但心脏增加 的 幅度小于其体重增加的幅度 。
5岁时为出生时的 4倍,9岁 时为出生时的6倍 。
(2)心排血量较小
➢(2)血管管壁薄,弹性小
➢儿童年龄越小,血管壁越薄,血管弹性也越小;随着年 龄的增加,血管壁加厚,弹性纤维增多,弹性加强,到12 岁时已具有成人动脉的构造。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一、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学前儿童的循环系统有着很多独特之处呢。
他们的心脏相对来说比成人的要小,但是心跳却比成人快很多哦。
就像一个小小的发动机,要更快速地运转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他们的血管壁也比较薄,弹性还没有那么好,就像是比较脆弱的小管道。
而且呀,学前儿童的血液总量相对来说比成人少,这就使得他们在失血或者生病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受到影响。
另外,他们的淋巴系统发育得还不是很成熟,免疫功能也没有那么强大,所以很容易生病呢。
二、保育要点(一)饮食方面1. 要给学前儿童提供营养丰富且均衡的食物。
多给他们吃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像动物肝脏、菠菜之类的。
因为铁元素对于造血很重要,如果缺乏铁,可能就会贫血啦。
可不能让小朋友们脸色白白的,没什么精神呢。
2. 控制盐的摄入量。
小朋友们的肾脏还在发育,吃太多盐对他们的心脏和血管都不好,所以食物要做得清淡一些。
(二)生活习惯方面1. 要保证小朋友们充足的睡眠。
睡眠就像是给他们的身体充电一样,在睡眠中,身体的各个器官,包括循环系统都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调整。
如果睡眠不足,小朋友可能就会没精打采的,心脏也会感觉很累呢。
2. 让小朋友们多参加适合他们的运动。
运动可以让心脏更有力地跳动,促进血液循环。
但是要注意运动强度不能太大,像在幼儿园里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像丢手绢、跳房子之类的就很好。
(三)疾病预防方面1. 要注意预防传染病。
因为学前儿童的淋巴系统不完善,容易感染疾病。
所以要注意卫生,经常洗手,在传染病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要是有小朋友生病了,也要及时隔离,可不能让病菌在小朋友之间传来传去呀。
2. 定期带小朋友去体检。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循环系统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要是有贫血之类的情况,也能早点治疗。
概括性来讲,学前儿童的循环系统是很脆弱又很重要的,我们在保育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用心,让小朋友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与保健

3、血液
血液是存在于心脏 和血管里的液体, 包括血浆和血细 胞两部分。血细 胞由红细胞、白 细胞和血小板等 组成。
①红细胞:呈圆盘状。由球蛋白和含铁的血红素组成 ②白细胞:可分为噬中性白细胞、噬酸性白细胞和噬碱性白细胞。 ③血小板:起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心脏结构模式图
一、左心房 二、右心房 三、左心室 四、右心室
1.上腔静脉 2.动脉瓣 3.房室瓣 4.下腔静脉 5.肺静脉 6.肺动脉 7.主动脉
2、血管
动脉: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 管壁较厚;弹性大。
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与组织 细胞中的代谢废物进行交换的地方。 管壁很薄,管径很小,血流缓慢。
④慎用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 如:合霉素、氯霉素等
幼儿动脉血管的内径相对地比成人粗,动脉、静 脉的口径相差较小。动脉内径与静脉内径之比:新生儿 为1:1,成人为1:2。
(2)婴幼儿毛细血管网较密,管径也较成人粗大。 (3)幼儿的血管较成人短,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
平均心率 140 (次/分)
110 105 95
85 75
②锻炼可强心,但运动量要适度 ③机体发烧时要注意多休息
2、血液
①血液量随年龄增长很快 幼儿年龄越小血液量相对比成人多,新生儿血量占体重的
15%,1岁时占体重的11%,14岁时占体重的9%,这对婴幼 儿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血液总量增加,造血需要的原料也随之增加。 造红细胞需要的原料:蛋白质和铁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成熟所需要的原料:维生素B12和叶酸 (巨幼红细 胞贫血)
要的时间短,5岁时为15秒(成人需22秒)。 (4)幼儿的血压较成人低。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教案资料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掌握要点:●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保育要点。
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它构成人体基本轮廓,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一、骨骼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有营养骨的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里。
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成人的骨髓腔里骨髓变成黄色(脂肪组织),只有当大量失血或患败血症时,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
骨的成份:有机物和无机盐。
有机物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盐使骨坚硬变脆。
儿童骨中有机物较多,韧性和弹性较好。
随着年龄增长,骨中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硬度加大。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直接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二、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有的肌肉组织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如肠道的平滑肌)。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1)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膜较厚。
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受损伤时,恢复也比较快速。
②全是红骨髓③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颅骨(颅骨的骨化最晚在婴儿12-18月已完成,幼儿园里很少遇到。
)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根据腕骨的发育情况可以测试骨龄)。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公开课详细教案)Word版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第二节循环系统第二节循环系统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一课时)授课班级:2010级师资高中(1)班授课人:麦麦提玉素普·吾布力哈斯木授课时间:2011年4月21日,第2节课题第二节循环系统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一、课题内容: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一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掌握保育要点,以便学生能够知道如何保育,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有效开展教育工作。
●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以循环系统特点为依据,有效开展保育工作的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的爱心。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五、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六、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循环系统区别于成人的特点。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查字典找出术语的翻译。
学生准备:掌握学前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八、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1)前提诊测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循环系统的概念、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初步对循环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
那么我们简单地复习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形式和要求:提出两个问题,分别向两名学生提问。
学生通过PPT显示的题目,回答问题。
1.学生1:血液抗凝后静置并分层的图片,那么人体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答:血液由血浆与悬浮于血浆中的细胞组成。
2.血细胞有哪些?答: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正常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3.血液各成分有什么功能?答:血浆中含有90%~92%的水分,8%~10%的溶质。
主要机能是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是通过血红蛋白为机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具有吞噬作用,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微生物和人体本身坏死、衰老和受损的细胞。
学生2:1、看图指出心脏各结构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吉林省幼儿学前卫生学学习指导之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循环系统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
第二节循环系统
一、血液循环系统
(一)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
1.血浆——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
2.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3.白细胞——吞噬入侵身体的微生物和人体本身坏死衰老的细胞,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
4.血小板——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二)心脏的结构及主要功能
(三)血管的分类: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四)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二、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液、淋巴结、扁桃体、脾脏。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1.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
(1)血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比例越大。
(2)血浆含水分多,含凝血物质少。
(3)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
(4)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小,肌体抵抗能力差。
2.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
(1)心脏相对大于成人。
(2)心排血量较小。
(3)心率快。
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
(1)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2)血管比成人短。
(3)血管管壁薄,弹性小。
(4)血压低。
四、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一)防治贫血
(二)服装宽松适度
(三)动静交替、劳逸结合
(四)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五)合理营养
(六)预防疾病
【作业指导】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
答:血液借助心脏节律性搏动,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返回心脏,这是总血液循环。
总血液循环又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排出→主动脉及各级动脉→全身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排出→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