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下《181勾股定理》word教案3篇

新人教版八年下《181勾股定理》word教案3篇
新人教版八年下《181勾股定理》word教案3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18.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知识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 2.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

数学思考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 合的思想.

解决问题 1 ?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发展形象思维 .

2 ?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 的结果.

情感态度

1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中西方数学家关于 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 生奋发学习?

2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 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见解. 生会徽是很具有代 表性的东西,

比如2008 年体育奥运会的会徽是五 环旗?

生2.我在其他的资料 里见过这个图案? 生3.课本面上也有这 样的图案? (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引 人

从 现 实生活 中

提出“

爽弦图”

为学生

能 够积极 主 动地投

到探索 活 动创设 情 境,激 发

学生学 习 热情, 同 时为探 索

[活动1]讲述资料故事

提出问题1:数学家大会为什么用 该图做会徽呢?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吗?

探究新知

组内交流

得出猜想教师作补充说明:

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

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称为“赵爽弦

图”.

问题2: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

教师关注: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

定理的历史是否感兴趣.

引人课题18.1《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活动2]

你知道他是通过什么途径找到怎样的三边关系的吗?

相传2500年前,古希腊

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从朋友

家的地砖铺成的地面上找到了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问题1?你能发现S A、S B、S C之间的关

系吗?

问题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

b、c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幻灯片3

. 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

. 否也有这样的性质呢?

-

C、

A

7■n

B*

C

图1£J

X f

B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

图1

图2

1.观察左图并填写下表:

2.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 的

面积的?以图1为例.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

(1)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

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

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C的

面积.

(2)幻灯片展示答案

(3)引导学生将三个正方形面积的

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

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言,学习积极性很高)

学生当听到是“赵爽弦图”

时,好奇之心更加强烈,学

习热情很高?

对“勾股定理”表示不理

观察图片后结合课本上的

内容,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一

关系式

a2+ b2= c2

纷纷举手回答,并总结: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

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

学生分组(前后位四人一

组)合作交流.

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

方形C的面积

生1:把C “补”成边

生2:将正方形C分

“割”成若干个直角边为整

数的三角形

当答案不同、意见有分

歧时,所有同学都在积极思

考,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直到探求出正确结果

学生总结

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

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的平方

勾股定理

提供背景

材料.

冋题是

思维的起

点,通过

问题激发

学生好奇

心和主动

学习的欲

望.

为学生

提供参与

数学活动

的时间和

空间,让

学生积极

动手,发

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

相互欣赏、

争辩、互

助中得到

提高.

实践验证

[活动3]实践验证

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赵爽就

用赵爽弦图验证了“勾股定理” 幻灯片

展示赵爽弦图

教师详细介绍赵爽弦图的拼割过程

?

问题:?你能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其

他的拼法验证勾股定理吗?试试看,你能

拼几种

也可以表示为

(1)学生能否进行合理的拼图?对不

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分

方法三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c2

ab 2

4? 2+(b- a)2

析、帮助;

(2)学生能否用语言准确的表达自

己的观点.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板书)直

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观看幻灯片

感受赵爽弦图的奇妙

学生对拼图活动很感兴

利用手中准备好的材料

(直角三角形纸板4个)进

行拼图验证?

小组之间合理分工(两名

同学拼图,另两名同学负责

理论验证)合作效果很好

各组之间争先恐后,积极

展示自己的成果,真是奇思

妙想,各抒己见,拼图方法

已经超过了老师的预设范围,

同学们之间争得面红耳赤,

极大限度的开发了学生的潜

能,课堂气氛进入又一个高

潮?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困生

也能较好的完成拼图?

同学们总结:直角三角形的

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通过动

画演示,

让学生更

直观形象

地理解和

掌握赵爽

弦图的拼

割过程?

让学生

积极动

手,发挥

学生的主

体作用,

培养学生

的类比迁

移能力,

体会数形

结合的思

想.

等于斜边的平方。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 角

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 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等于斜边的平方(生口

述) ?

追溯历史,激发情感 通过阅读材料感受数学 文化的辉煌历史,学习热 情高涨?

走进勾股世界 两千多年前,古希希个有伞毕达哥拉斯 学

派,他们们首先发勾股了勾股定理,因此在 国外人

们通常称勾股为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 理。为了

纪念达哥达哥拉斯学派,55 1955年 希腊曾经发了一了一枚纪念邮票。 我国是最早三了解年前殳定理的 国家之一。早在三前千多年前,周 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 尺折成一个直多年前如果勾等于 三家之投等于四千多那么弦就等于 五家之即。早勾三、股

四、弦五 ”,它 被记载于我国古代

著名的数学著 作家之周髀算经多年前

回放 勾

股定理 数 学史, 使 学生对 中 国乃至 世 界的数 学 史产生 浓 厚的

趣,点 燃 他们热 爱 数学的 热 情.

1.在等腰 Rt △ AB (中 , a=b=1,则 c=

2.在Rt △ AB (中 , / A=30°, AB=2,则 BC= AC= ____

3.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三边的长为 _________ B ,两边长分别为3、4,则第 B C a

第1题图

第2题图

老岬水1你能行!

A

4米

L

4、受台风麦莎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 4米处 断

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跟底部 3米处,这棵树 折断前有多咼?

问题(1)、(2)、( 3)学

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 V 2 口答?

V 问题(3)学生展示了两 种

解法,通过比较,更加 深了或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 掌握?

问题(4)将实际问题转 化为数学模型:

AC 学生R 自主解答: AB

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 课

堂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所以AB+AC=9 (米)

答:这颗树折断前高9米.

问题(5)也是将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学生以口述的方式给出 答案,讲解生动,效果好

通过运 用勾股定 理对实际 问题的解 释和应 用,培养 学生从身 边的事物 中抽象出 几何模型 的能力, 使学生更 加深刻地 认识数学 的本质: 数学来源 于生活, 并服务于 生活.

6 G 同学们能够及时发现自4

己的错误,弥补过失?E

12

交流展示

补偿提高

在本环节中,教师重点关注:

(1)提出问题后,弓I导学生将实

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书写

(3)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的问

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本环节中,教师重点关注:

(1)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程度?

(2)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

纳、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1.如图,分别以Rt △ ABC三边为边向外

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1> S2、S3表

示,容易得出S1> S2、S3之间有的关系式为

S2

B

A

S i

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其他

组作补充说明.

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

活跃)

学生能从不同方面谈感受,

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

点?

问题(1 )学生很容易得

到答案:

S2+S3= S1

问题(2)需要一定的验证

首先用圆的面积公式分别表

示出S1、S2、S3 然后得出结论:

S1 +S2=S3

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

础上,分组交流(课堂上

再现紧张而又活跃的学习

气氛,学生讨论热烈)

过对学习

过程的小

结,领会

其中的数

学思想方

法;通过

梳理所学

内容,形

成完整知

识结构

培养归

:内

概括能力.

学生通

变式训

练,满不同

层学生的

习需求拓展

学思维间,

让生插上

想的膀,在

识的海翱翔。

所学的

使

案例说明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中有很大的用途。

整节课以“问题情境一一分析探究一一得出猜想一一实践验证一一总结升华

----综合应用”为主线,使学生亲身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由于我们的学生知识面狭窄,更需要文化的引领,所以先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然后通过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一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对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教学难点采用割补面积及拼图法进行突破。图形的变化,使得课堂教学严谨、有趣,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本节课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师生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形成自觉实践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关于练习的设计,我采用分层训练,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练习反馈中既有勾股定理的基本应用,还有贴近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本质特征:数学来源于生活,并

服务于生活.

最后让学生总结了本堂课的收获。从内容,到数学思想方法,到获取知识的途径等方面。给学生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多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本节课归纳总结,感悟点滴,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及表达能力,效果很好。

勾股定理一1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3]

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样的特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到目前为止,对这个命题的证明方法已有几百种之多.卜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数学家赵爽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的.

(1)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两条直角边a、b为边作两个正方形.你能通过剪、拼把它拼成弦图的样子吗?

(2)面积分别怎样表示?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提出冋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拼接.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

流,帮助指导学生完成拼图活动.

学生展示分割、拼接过程.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对拼图活动是否感兴趣;

(2 )学生能否进行合理的分害IJ.对

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分析、帮

助;

(3)学生能否用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

通过拼图活动,调动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

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

通过拼图活动,使学

生对定理的理解更加深

刻,体会数学中的数形结

合思想.

通过探究活动,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

探求新知的欲望.给学生

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讨论、

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

自己的见解,感受合作的

重要性.

[活动4]

小结:

勾股定理从边的角度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又一特征.人类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在西方,勾股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驴桥定理”等等.

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下节课展示、交流.

学生谈体会.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为下节课做好铺

垫.

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

度;

(2)学生能否从不同方面谈感受;

(3)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合作学习

的必要性.

课下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

通过小结为学生创

造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既引导学生从

面积的角度理解勾股定

理,又从能力、情感、态

度等方面关注学生对课

堂整体感受,在轻松愉快

的气氛中体会收获的喜

悦.

教学设计说明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它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

整节课以“问题情境一一分析探究一一得出猜想一一实践验证一一总结升华”为主线,使学生亲身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努力做到由传统的数学课堂向实验课堂转变.

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从知识与方法、能力与素质的层面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探索”式,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师生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形成自

觉实践的氛围,达到收获的目的.

勾股定理一2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I 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

为了让学生

A [活动1]

问题 (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 中未知的边. 回答: ① 在解决问题时,每个直 角三角形需知晓几个条件? ② 直角三角形中哪条边最 长? (2)在长方形ABCD 中, 宽AB 为1m ,长BC 为2m , 求AC 长. [活动2]

问题 (1) 在长方形 ABCD 中

AB 、BC 、AC 大小关系?

(2) —个门框的尺寸如图

1所示. ① 若有一块长3米,宽0.8 米的薄木板,问怎样从门框通 过? ② 若薄木板长3米,宽1.5 米呢? ③ 若薄木板长3米,宽2.2 米呢?为什么? 问题与情景 ㈡

2m

R

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四 位学生板演,剩下的学生在 课堂作业本上完成.

问题(2)学生分组讨 论,自己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在活动1中教师应重点 关注:

(1) 学生能否正确应 用

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2) 在解决直角三角 形

的问题时,需知道直角三 角形的两个条件且至少有 一个条件是边;

(3) 让学生了解在直 角

三角形中斜边最长;

(4) 在解决问题2时, 能

否将一个长方形转化为 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问题(1)学生由活动1 的结果可得出判断: AB v BC v AC .

论, 问题(2)学生分组讨 易回答①、②.

在解决前两问的基础 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将③ 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 型,计算并回答:

???木板宽2.2米大于1米, ???横着不能从门框通过; ???木板宽2.2米大于2米, ?竖着也不能从门框通过.

师生行为

教师利用学 生已有的知识(勾 股定理及直角三 角形的相

关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有 针对性地引导学 生进行练习,为学 习勾股定理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用 做好铺垫.

通过问题(1) 让

学生熟悉直角 三角形斜边与直 角边的大小关系, 为解决问题(2) 奠定基础. 冋题(2 )是 本节课的重点和 难点.

设计意图

图1

(3) 教材第76页练习1. (4) 如图2, —个3米长 的

梯子AB ,斜着靠在竖直的墙 AO 上,这时AO 的距离为2.5 米.

① 球梯子的底端B 距墙角 O 多少米?

② 如果梯的顶端A 沿墙下 滑0.5米至C ,请同学们

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0.5 米吗?

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 近似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对角线AC 的长最大,因此, 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直角 △ ABC ,并求出斜边的长度

AC 、、5 2.236

2.2,所

以木板能从门框通过.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 问题(3).

教师提出问题(4),引 导学

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 数学模型; 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回 答:

(1) 在 Rt A AOB 中,

OB 2 AB 2 OA 2 OB 1.658.

(2) 的①由学生分组 讨

论做出猜想.②要求梯 子的底端B 是否也外移0.5 米,就是求出BD 的长,而 BD=OD — OB ,由(1)可知 OB ,只需在求出OD 即可.

在 Rt A COD 中,

2 2 2

OD 2 CD 2 OC 2 OD 2.236. BD OD OB 0.58

梯的顶端A 沿墙下滑 0.5米,梯子的底端B 外移 0.58 米.

在活动2中教师应重点 关注:

(1) 结合问题2训练 学生用文字语言表达 数学过程的能力;

(2) 学生能否准确将 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问题,建立几何模型;

(3) 正确运用勾股定 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能有效地突破难 点,本环节分别为 它们设

计了一到 两个简单的

由已 有的知识和生活 经验易于解答的 小问题作台阶,顺 利解决如何将实 际问题转化为求 直角三角形边长

的问题,培养学生 的

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运用勾 股定理对实际问 题的解释和应用, 培养学生从身边 的事物中抽象出 几何模型的能力, 使学生更加深刻 地认识数学的本 质:数学来源于生 活,并能服务于生 活.

[活动3]

(1)教材第76页练习第2题.

(2)变式:以教材第76 页

练习第2题为背景,请同学们再设计其他方案构造直角三角形(或其他几何图形),测量池塘的长AB. (3)如图3,分别以Rt △ 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容易得出岂、岂之间有的关系式.

变式:教材第79页第11 题,如图4.

[活动4]

(1)小结

(2)作业:

①教材第78页习题第2、

3、4、5 题.

②教材第79页习题第12 题.

问题(1)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冋题(2)和冋题(3) 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给足时间分别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适当地给与指导.

在活动3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

(2)学生对问题(2) 能否构造适当的几何模型测量池塘的长AB;

(3)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问题(3)中能否进一步加以拓展.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体会,最后师生共同归纳.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记录并按要求在课外完成.

在活动4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2)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应做好记载,找出解决教、学不足的措施.

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教材第76页练习第2题的变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联想与直角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

设计教材第79页第11题的变式题问题3,有助于启迪学生进一步思考将直角三角形ABC外的正方形或半圆再变为等边三角形等结论还能否成立.

通过讨论交流、自由发言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归纳的方法.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及时获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指导.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安排在勾股定理的探索之后,它既是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是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勾股定理是建立在一般三角形性质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是三角形知识的深化,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复习了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进一步熟悉了勾股定理.教师通过运用勾股定理对一系列富有层次、探究性的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应用,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活动3 中,教师设计课本习题的变式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使“不同的学生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整堂课,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交流、合作意识.

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3班、 4班比较,3班优生稍多一些,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4班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7 B .37 C .x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4 B .16 C .8 D . 1x 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 ) A .5 B .5 C . 1 5 D .以上皆不对 二、填空题 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a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3.负数________平方根. 三、综合提高题 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 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 ,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 2.当x 是多少时, 23x x ++x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若3x -+3x -有意义,则2x -=_______. 4.使式子2 (5)x --有意义的未知数x 有( )个. A .0 B .1 C .2 D .无数 5.已知a 、b 为实数,且5a -+2102a -=b+4,求a 、b 的值.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A 2.D 3.B 二、1.a (a ≥0) 2.a 3.没有 三、1.设底面边长为x ,则0.2x 2=1,解答:x=5. 2.依题意得:2300x x +≥??≠?,320 x x ? ≥- ???≠? ∴当x>- 32且x ≠0时,23x x ++x 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3. 13 4.B

5.a=5,b=-4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15、3a 、21b -、22a b +、220m +、144-,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2.数a 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0 B .a ≥0 C .a<0 D .a=0 二、填空题 1.(-3)2=________. 2.已知1x +有意义,那么是一个_______数. 三、综合提高题 1.计算 (1)(9)2 (2)-(3)2 (3)(12 6)2 (4)(-3 23 )2 (5) (2332)(2332)+- 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 (2)3.4 (3) 1 6 (4)x (x ≥0) 3.已知1x y -++ 3x -=0,求x y 的值. 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 2-2 (2)x 4-9 3x 2-5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B 2.C 二、1.3 2.非负数 三、1.(1)(9)2=9 (2)-(3)2=-3 (3)( 126)2=14×6=3 2 (4)(-3 23 )2 =9×23=6 (5)-6 2.(1)5=(5)2 (2)3.4=( 3.4)2 (3) 16=(16 )2 (4)x=(x )2(x ≥0)

最新新人教版八下数学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八下数学教案 在数学中,作为一般的思维形式的判断与推理,以定理、法则、公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数学概念则是构成它们的基础。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新人教版八下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新人教版八下数学教案1:中位数和众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8章第2节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位数与众数同平均数一样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数据代表,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基本概念,在此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第1 节《平均数》,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质疑习惯的良好素材。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以表格、统计图等方式呈现数据,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正确求出中位数和众数。同时注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自适用的范围。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3)能从表格统计图等参考资料中获取信息,并能求出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过程与方法:在数据的处理中,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区别与联系,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与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就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就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与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与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与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与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就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与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就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

人教版2020年数学八年级下全册教案

16.1 二次根式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及数量关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难点) 2.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重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吗?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m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 问题2:上面得到的式子3,S,65,h 5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定义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1)11;(2)-5;(3)(-7)2; (4)3 13;(5) 1 5- 1 6;(6)3-x(x≤3); (7)-x(x≥0);(8)(a-1)2;(9)-x2-5; (10)(a-b)2(ab≥0). 解析: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 解:因为11,(-7)2,1 5- 1 6= 1 30,3-x(x≤3),(a-1) 2,(a-b)2 (ab≥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3 13的根指数不是2, -5,-x(x≥0),-x2-5的被开方数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类型一】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求使下列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 (1) 1 4-3x ;(2) 3-x x-2 ;(3) x+5 x.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10020v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3. 以上的式子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m(2)1m1m 3 m 10020v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6020v 小时,所以 10020v = 6020v . 10020v , 6020v ,s,v,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a s m2m 1 2 = 6020v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分析] 分式的值为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 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 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 2.试将计算结 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AB长x(m)123456789 BC长(m)12 面积y(m2)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 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

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 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 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 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 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 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 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围是0≤x≤2] 5.若设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y=(10-8-x)(100+100x)(0≤x≤2)] 将函数关系式y=x(20-2x)(0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

最新人教版本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 a ≥0)?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1 x x>0)、、1x y +、 x ≥0,y?≥0). 分析0. x>0、x ≥0,y ≥01x 、1 x y +. 例2.当x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解:由3x-1≥0,得:x ≥13 当x ≥ 1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11x +0和1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2 且x ≠-1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求 x y 的值.(答案:2) (2)=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科任老师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_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_______-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5-,)0(3≥a a ,12+x 2、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数 ,只有非负数 a 才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在二次根式中,字母a 必须满足 , 才有意义。 2 )3(________ )(2=a 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及答案 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 s ,33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 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1-m m 32+-m m 11 2 +-m m 45 22--x x x x 235-+23+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勾股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 那么 。 四、合作探究: 方法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A B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完整)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课题com 知识目标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增强对变量的理解 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 重点变量与常量 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绳圈 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教学设计 引入 信息1当你坐在摩天轮上时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信息2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下面的表格在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tm 1 2 3 4

5 skm 新课 问题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 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 m 单位kg 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范例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 m 之间的关系式 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 支的关系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6.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x>0)、、、-、、(x≥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二次根式有:、(x>0)、、-、(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例2.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当x≥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中的≥0和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 由①得:x≥- 由②得:x≠-1 当x≥-且x≠-1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5,求的值.(答案:2) (2)若+=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6.1二次根式(2) 教学内容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 教学目标 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 2.难点、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a≥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a≥0时,叫什么?当a<0时,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二、探究新知 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a≥0)是一个什么数呢? 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下 全册教案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 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 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 千米所用时间 v -2060小时,所以 v +20100= 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 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 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 9y +, 54-m , 2 38y y -, 9 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1-m m 3 2 +-m m 1 12 +-m m 4 522 --x x x x 235 -+2 3 +x x x 57+x x 3217-x x x --2 2 1 2 31 2 -+x 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

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