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材料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材料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

复习与思考一

1.材料的定义?材料是能够用以加工有用物质的物质。

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

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和非氧化物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3.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区别?⑴一般来说,无机非金属材料

在化学组成以及化学键上与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明显不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化学组成主要为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和非氧化物等物质,其化学键主要为离子键或离子-共价混合键;金属材料的化学组成为单质金属元素或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其化学键为金属键;有机高分子材料是以C、H、O为主要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聚合物其化学键为共价键。⑵从力学性能上,金属材料有延展性,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弹性,而大多数无机非金属材料却没有;从电学性能上,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而无机非金属绝大多数是绝缘体;从结构上,金属材料有自由电子而无机非金属材料没有自由电子且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金属材料抗拉强度高,而无机非金属材料抗拉强度低。

(以第一点为主)

4.无机非金属的特性?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没有自由电子(石墨除外);高硬度;

高熔点;较好的耐化学腐蚀能力;绝大多数是绝缘体;制成薄膜时大多是透明的;一般具有低导热性;大多数情况下变形微笑。

5.为什么金属材料有延展性,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弹性,而大多数无机非金属材料却没有?

金属材料有延展性是因为其含有自由电子,可以移动;有机高分子材料有弹性是因为高分子材料多为链状,可以扭曲;大多数无机非金属材料却没有是因为其化学键主要为离子键或离子-共价混合键,而共价键有方向性。

6.为什么绝大多数原料都需要破碎?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料,绝大多数是

质地坚硬的大块状物料。为了均化、烘干、配料等工艺过程的需要进行破碎。破碎后的好处:好均化、烘干、配料;利于成型;利于热处理,节能;产量高,产品性能好,且稳定。对于玻璃和陶瓷,破碎后更容易除铁;对于水泥破碎后再磨细到一定粒度则更适合窑外分解。

7.水泥、玻璃及陶瓷在成型方面有何区别?水泥的成型除立窑之外,在热加工之前不需成型,其成型过程主要在使用时。如加工混凝土制品等。玻璃的成型是在高温热加工之后。陶瓷的成型较为特殊,一般是在高温热加工之前,但若是热等静压法来使陶瓷成型,成型和高温加热同时进行。

8.为什么陶瓷成型后必须烘干?烘干是为了除去物料或坯体中一定量的自由水。若不烘干就拿去烧结,会导致陶瓷产生微裂纹、气泡等影响。

9.水硬性胶凝材料和气硬性胶凝材料材料耐久性(根据定义和碱骨料反应,从多方面思考)?水硬性胶凝材料主要指水泥,气硬性胶凝材料材料主要有石灰、石膏、氢氧化钙,后者易发生碳化反应,造成其耐久性不好。(不太全)

复习与思考二

1、玻璃的定义?传统玻璃的定义:熔融物冷却、硬化而得到的均匀、透明、无缺陷的非晶态固体。广义玻璃的定义:具有各向同性、介稳性、无固定熔点、固态和熔融态间转化的渐变性和可逆性、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和渐变性的物质。

2、与陶瓷相比较,为什么玻璃能比较容易地制得形状很复杂的部件?主要从制作的工艺工程来考虑:陶瓷先成型后加热,收缩较大;而玻璃是从液态转变,容易成形。

3、你认为玻璃和水泥哪种更容易制得形状很复杂的部件? (1)大体积部件,特种水泥更容易制得(2)小体积部件,形状复杂,薄型的,玻璃更容易制得

4、玻璃的通性?各向同性;介稳性;无固定熔点;固态和熔融态间转化的渐变性和可逆性;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和渐变性。

5、Tg、Tf含义?从熔融态转变为固态时有一转变温度Tg;从熔体向固态玻璃转变的温度Tf

6、冕牌玻璃:阿贝数(色散系数)>50的光学玻璃称为冕牌玻璃;

燧石玻璃:阿贝数(色散系数)<50的光学玻璃称为燧石玻璃;

色散:玻璃的折射率随入射光波长不同而不同的现象,叫色散。

复习与思考三

1.隔热玻璃和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的区别?隔热玻璃对红外线有良好的吸收作用;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保温性能都较好,区别在于一个是空气作为介质,另一个是真空。

2.什么叫补色?互为补色的光合在一起是什么光?简述互补原理在玻璃、陶瓷、水泥工业中的应用?补色又称互补色或余色,被吸收光的颜色和观察到的颜色互称补色。互为补色的光合在一起是白光。在玻璃、陶瓷、水泥工业中,为了得到含某颜色的产品,可以除去显其互补色的离子。(表达的不太好)

3、为什么石英玻璃适合制备军工、激光、冶金、光学仪器、舞台灯光等行业的高温窗口?⑴石英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小,热稳定性好;⑵石英玻璃的耐热性好,在1100C下可长期使用,在1400C下可短期使用。

4、比较泡沫玻璃与泡沫塑料的区别和用途?泡沫玻璃是无机材料,有吸声性,保温性能好;泡沫塑料是有机材料,耐高温性能差但导热系数小;两者吸水率都小。

5、陶瓷的脆性大,经不起外力撞击,也不能急冷急热以及理论强度高,但实际强度远远低于理论强度的原因是什么?①陶瓷材料存在很多微裂纹;②微裂纹一旦形成,就会迅速的扩展。对于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可以吸收扩展裂纹的能量,起到止裂纹的作用。对于陶瓷,缺乏塑性变形,裂纹一旦形成,材料内部的应力就会集中在裂纹的尖端,推动裂纹的扩展,直至断裂。如果是在热冲击的情况下,由于陶瓷材料导热性差,热应力因此增加,促进裂纹迅速扩展。

6、了解几个基本定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合成与制备、组成、结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艺:是一门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使用效能四者之间的关系与规律的科学。合成与制备:是研究如何将原子、分子聚合起来并最终转变为有用产品的一系列连续过程,是提高材料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也是开发新材料、新器件的中心环节。组成:是指构成材料物质的原子、分子、添加剂及其分布。结构:是指组成原子、分子在不同层次上彼此结合的形式、状态和空间分布。组成和结构是材料的基本表征。它们一方面是特定的合成与制备条件下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决定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的内在因数。

7、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研究的内容,并举例说明为什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的研究内容:了解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及它们同合成与制备之间、性能与使用效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8、石英玻璃的结构、性能与用途?石英玻璃结构:短程有序,长程无序。性能为:1各向同性;2介稳性3无固定熔点4固态和熔融态间转化的渐变性和可逆性;5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和渐变性。主要用于建筑玻璃,日用轻攻玻璃,仪器玻璃,光学玻璃,电真空玻璃等。

9.什么石英玻璃比石英晶体的用途更广泛?①玻璃熔融液缓慢冷却结晶后才能形成石英晶体,因此形成玻璃比晶体更容易且能耗小;②晶体在固态随温度变化还会有晶型转变,使结构不稳定,容易破裂;③石英晶体为各向同性,不适合制作一些仪器(如有些仪器的要求折射率在不同的方向都一样)。

备注:关于8题和9题,老师以后还会给发一个关于石英玻璃的文章,请大家以那个为准。

复习与思考四

1.水泥生产中希望得到的是γ-硅酸二钙,还是β-硅酸二钙?为什么?(应用已学的硅酸

盐物理化学知识从结构分析)希望得到β-硅酸二钙。从结构上说,γ-硅酸二钙的结构中,钙离子的配位数是6,即6个氧离子与钙离子相配位形成【CaO6】八面体,钙离子的配位相当规则,因此比较稳定,在常温下几乎是惰性的;β-硅酸二钙的结构中,钙离子有6和8两种,配位不规则,因而相当活泼,常温下就能与水反应。所以,水泥生产中更希望得到活性较高的β-硅酸二钙。?鲍林第五规则(节约规则):在一个晶体中,本质不同的结构组元的种类,倾向最少数目。

2.水泥生产中怎样得到尽量多的β-硅酸二钙?(思考,请自己回去查资料)答:①使石灰饱和系数小一点;②加入矿化剂,例如Ba2+能固溶于C2S晶格,阻止其向γ-硅酸二钙转化,并提高了β-硅酸二钙的活性;③快冷,因为在1250C时,β-硅酸二钙要向γ-硅酸二钙转化。

复习与思考五

1、烧石灰用方解石还是石灰石好?为什么?石灰石,因为石灰石的分解温度比方解石低,耗能少。

2、在既有石灰石和白垩的情况下,玻璃生产中是优先使用石灰石,还是用白垩,为什么?白垩,因为①白垩脆性很大,易于粉磨,且易烧性都较好;②对机械的磨损小,带入原料中的铁少。

3、钙质原料在水泥、玻璃、陶瓷中的主要作用?主要作用:提供制成无机非金属材料所需的CaO。硅酸盐水泥:钙质原料是烧制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之一;陶瓷:钙质原料在生产中主要起助熔作用,缩短烧成时间,增加陶器的透明度,使坯釉结合牢固;玻璃:作用主要是稳定剂,即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但含量不宜过高,否则会使玻璃的结晶倾向增大,而且易使玻璃发脆。CaO(<10-12%)在高温时,能降低玻璃的粘度,促进玻璃的熔化和澄清;但CaO(>10-12%)时增加粘度,而且当温度降低时,粘度增加得很快,使成型困难。

4、粘土的化学组成和主要矿物组成是什么? ⑴化学组成:主要为SiO2、Al2O3和结晶水;

⑵矿物组成:工业中所用粘土中的主要矿物可分为高岭石类、蒙脱石类及伊利石类三种。

5、粘土的工艺性质?粘土原料的工艺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矿物与颗粒组成;粘土的工艺性质是工业生产中合理选择粘土原料的重要指标。①可塑性②结合性③离子交换性④触变性⑤膨化性⑥收缩⑦烧结温度与烧结范围⑧耐火度

6、石英的晶型转变?(详见书23页的图)多晶转变根据其进行的方向分为:可逆多晶转变和不可逆多晶转变。可逆多晶转变:双向转变。不可逆多晶转变:单向转变。多晶转变根据转变速度和转变时晶体结构变化的不同分为重建性转变和位移型转变。

7、重建性转变、位移性转变的特点?重建性转变:这类转变发生时必须打开原子间的键,质点要重排,形成新的结构。位移型转变:这类转变发生时不需要打开任何键或改变最临近的配位数,只是原子从它们原先的位置发生少许位移。

8、举例说明石英晶型转变的作用?⑴指导硅砖、陶瓷和玻璃制品的生产。例:为什么生产硅砖需要加入矿化剂?α-石英和β-石英间的转变、α-鳞石英和β-鳞石英之间的转变、β-鳞石英和γ-鳞石英之间的转变、α-方石英和β-方石英之间的转变。由于其转变速度快,较小的体积变化就可能由于不均匀应力而引起制品开裂,影响产品质量。因此,硅砖生产中加入矿化剂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产品中鳞石英含量,减少方石英生成量,

以减少位移性转变所引起的体积变化。⑵指导硅砖、陶瓷和玻璃制品的应用。例:窑炉烤窑(升温)时,在晶型转变时需要保温或放慢升温速度,避免体积效应引起的开裂,又例:石英的破碎:利用热膨胀效应,将石英原料在1000oC进行预烧,有利于石英原料的破碎。复习与思考六

1.生产硅砖时为什么要严格控制Al2O3含量?为什么对石英砂粒度有一定的要求?硅砖的耐火度随Al2O3的含量增加而提高(从SiO2-Al2O3的相图理解);硅砖生产中要提高产品鳞石英含量,减少方石英含量,以减少位移性转变所引起的体积变化。所以,生产硅砖时要严格控制Al2O3的含量。(注意:这个答案是错的,自己再修改)颗粒大时会使熔化困难,并常常产生结石,条纹等缺陷;细的石英沙熔化速度快,但过细的沙容易飞扬,结块,使配合料不易混合均匀,同时过细的沙常含有较多的黏土,而且比表面积大,附着的有害杂质也较多。细沙在熔制时虽然玻璃的形成阶段可以较快,但在澄清阶段却多费很多时间;当往熔炉里投料时,细沙容易被燃烧气体带进畜热室,堵塞格子体,同时也使玻璃成分变化。2.一般情况下,为什么生产玻璃要对原料进行除铁处理,而生产水泥就不需要进行除铁处理?

玻璃原料中铁杂质不但对生产工艺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使玻璃着成黄绿色,透明度降低;然而水泥工业生产中,需要铁质校正原料,氧化铁在水泥熟料煅烧中满足熟料矿物组成的要求,同时降低烧成温度和液相黏度,促进熟料煅烧,所以不需要进行除铁处理。

3、长石原料在陶瓷和玻璃中的作用?在陶瓷中:1.能降低陶瓷产品的烧成温度。2.长石融化后形成的液相能填充体空隙,增大致密度,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透光度和介电性能。3.可提高坯体的干燥速度。在玻璃中:长石在提供Al2O3的同时,也引入了K2O,Na2O,SiO2等成分,减少了纯碱用量。

4、Li2O在玻璃中的作用?网络外体氧化物,当O/Si小时,主要起断键作用,助熔作用

强烈,是强助熔剂;当O/Si大时,主要起积聚作用。Li2O代替Na2O或K2O使玻璃的膨胀系数降低,结晶倾向变小,过量Li2O又使结晶倾向增加。在一般玻璃中,引入少量Li2O可以降低玻璃的溶质温度,提高玻璃的产量和质量。

5、为什么Li2O在玻璃中的作用比K2O和Na2O特殊?当O/Si小时,主要起段键作用,助熔作用强烈,是强助熔剂;当O/Si比大时,主要起积聚作用。

6、为什么玻璃生产中不能引入过多的Na2O?Na2O能提供游离氧使玻璃结构中的O/Si

比值增加,发生段键,因而可以降低玻璃的黏度,使玻璃易于熔融,是玻璃良好的助溶剂。Na2O增加玻璃的热膨胀系数,降低玻璃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所以不能引入过多Na2O,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十八。

7、玻璃生产中是用结晶纯碱还是煅烧纯碱?纯碱储存应特别注意什么?玻璃工业中采用煅烧纯碱。因为煅烧纯碱易溶于水,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产生结块,因此必须贮存于干燥仓库内。

8、玻璃生产中是用轻质纯碱还是重质纯碱?为什么?采用重质纯碱,因为①其不易飞扬,分层倾向也较小,有助于配合料的均匀混合;②对耐火材料的腐蚀小;③化学成分波动小。

9、为什么玻璃生产中对纯碱中NaCl和Na2SO4含量有严格的要求?含NaCl和Na2SO4杂质多的纯碱在溶质玻璃时会形成“硝水”;对熔炉耐火材料的侵蚀较大,并使玻璃制品产生白色的芒硝泡。

10、天然碱的优点及缺点?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优点:分布广,成本低,可做纯碱的代用原料。缺点:较纯的天然碱含碳酸钠大约为37%左右,对熔炉耐火材料浸蚀较快,而且其中的硫酸钙,硫酸钠分解困难,易形成硫酸盐气泡,还易产生“硝水”。

注意点:脱水的天然碱可以直接使用;含结晶水的天然碱,一般先溶解于热水,待杂质沉淀后,再将溶液加入配合料中。

复习与思考七

1、为什么玻璃生产中常加还原剂?在玻璃生产过程中,为了引入Na2O加入芒硝,其884C 熔融,热分解温度较高(1120—1220C),加入还原剂后,使其分解温度(500—700C)显著降低,反应速度也相应加快。但应注意对还原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2、为什么说碳是万能的还原剂?对于化学反应2C+O2=2CO,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其吉布斯自由能变减小,而对于大多数化学反应随着温度上升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增大,因此对于一般化学反应,在温度足够高时,用碳作为还原剂能使反应物得到还原,故碳是万能的还原剂.

3、A12O3在玻璃中的配位数对玻璃性质的影响? 在钠硅酸盐中Al3+有4配位和6配位;当

Na2O/Al2O3>1时,是4配位。Al3+位于四面体中。[AIO4]相比于[SIO4],使玻璃的密度降低,从而可以降低玻璃的黏度,使玻璃易于熔融。当Na2O/Al2O3<1时,是6配位,Al3+位于八面体中,使玻璃的密度增大。

4.什么是硼反常?(详见书上71页)NA2O—B2O3—SIO2系统玻璃中,如果B2O3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结构和性质回发生-逆转现象,在性质变化曲线上会出现极大或极小值,这种现象称为“硼反常”现象。

5、铁在玻璃、陶瓷、水泥中的作用?在玻璃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原料中的铁主要作为着色剂,使玻璃着黄绿色;但同时使用不当会对玻璃的生产工艺造成不良影响,使玻璃透明度降低,因此在玻璃生产前有必要对原料进行除铁处理。在陶瓷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是氧化铁,用做配制釉料。陶瓷坯料中混有铁杂质会使成品的外观质量受到影响,如降低白度与半透明性,也会产生斑点.因此在原料处理与坯料制备的工序中,除铁是必要的工序. 在水泥工业生

产中,由于所使用的黏土原料中的氧化铁含量不足,因此,绝大部分水泥厂需要使用铁质校正原料。此时铁质原料中的氧化铁含量应大于40%。氧化铁在水泥熟料煅烧中作用主要是满足熟料矿物组成的要求,同时降低烧成温度和液相黏度,促进熟料煅烧。熟料中含铁相较

复杂,对硅酸盐水泥熟料,多用C4AF代表铁相组成。若熟料中Al

2O

3

/Fe

2

O

3

<0.64,则可生成

铁酸二钙.此外,含C

4

AF不高的熟料难于粉磨。

复习与思考八

1.澄清剂概念及作用?凡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能分解产生气体,或能降低玻璃黏度,促进排除玻璃液

中气泡的物质称为澄清剂。常用的澄清剂有氧化砷和氧化锑、硫酸盐类、氟化物类等。⑴氧化砷和氧化锑单独使用时将升华挥发,仅起鼓泡作用。与硝酸盐组合使用时,能在低温吸收氧气,在高温放出氧气而起澄清作用。由于AS203的粉状和蒸气都是极毒物质,目前已很少使用,大多改用Sb203。⑵硫酸盐原料主要有硫酸钠,它在高温时分解逸出气体而起澄清作用,平板玻璃厂大都采用此类澄清剂。⑶氟化物类原料。主要有萤石(CaF2)及氟硅酸钠(Na2SiF6)。它们以降低玻璃液黏度而起澄清作用。对耐火材料侵蚀大,产生的气体(HF、SiF4)污染环境,目前已限制使用。⑷复合澄清剂多为砷、锑、硫等的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

2、着色剂概念、分类及着色机理?使物质着色的物质,称为物质的着色剂。在玻璃生产中,根据着色剂在玻璃中呈现的状态不同,分为三类:①离子着色剂离子着色剂的作色机理是:钛、钒、铁等过渡金属,在玻璃中以离子状态存在,它们的价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由此引起对可见光的选择吸收,导致玻璃着色;②胶体着色剂,金属胶体着色剂的着色机理是:玻璃可以通过细分散的金属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着色。一般认为,选择性吸收是由于胶态金属颗粒的光散射而引起的;③硫硒化物着色剂硫硒化镉着色机理:硒红一类玻璃的着色与CdS、CdSe单晶的半导体性有关。根据半导体的能带理论,由于硒原子量比硫大,其激活能必然小于硫,即硒原子中满带的电子比硫原子容易激发到导带。所以在玻璃中形成的CdSx?CdSe(1-x)微晶禁带宽度,随CdSe含量的增大而逐渐下降,导致玻璃的吸收极限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颜色由黄色到橙色、红色、深红转变。光吸收都是由于一定能量的光激发阴离子(O2-、S2-、Se2-、Te2-)上的价电子到激发态所致。因为S2-、Se2-、Te2-的亲电势比O2-小,故能量较小的光就能激发它们的价电子到激发态,使其截短波极限进入可见光区,导致玻璃的着色。

3、金属胶体着色剂主要有哪几种化合物?根据金属胶体着色机理,分析胶体着色一般有那几过程。

金属胶体着色剂主要有以下几类:①金化合物②银化合物③铜化合物

金属胶体着色一般分下列几个过程:①金属离子的溶解②金属离子的还原③金属原子的成核和长大

4、金属胶体着色为什么常加氧化亚锡?⑴为了使金的胶态粒子均匀分布,常在配合料中加入0.2%--2%的二氧化锡,使金发生分散作用;⑵在银化合物着色剂配合料中加入二氧化锡可以改善银黄的着色;⑶在头化合物着色剂加入二氧化锡作为还原剂。

5、化学脱色剂和物理脱色剂的脱色原理?化学着色剂的脱色原理:化学脱色是主要是借助于脱色剂的氧化作用,使着色能力强的低价铁氧化物变成为着力能力较弱的三价铁氧化物,以便使用物理脱色法进一步使颜色中和,接近于无色,使玻璃的透光度增加。物理脱色剂的脱色原理:物理脱色是在玻璃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能产生互补色的着色剂,使玻璃由于FeO、Fe2O3、Cr2O3、Ti02所产生的黄绿色到蓝绿色得到互补而消色。

复习与思考九

1.原料预烧的目的(参考P42预烧1,3段)? a.水泥原料不需要预烧;b.在玻璃生产中预烧的目的:为了减小粗碎时,它们对于机械设备的磨损,降低机械铁的引入;c在陶瓷生产中预烧的目的:消除多晶转变和特殊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

2、阿利特(A矿)、贝利特(B矿)概念、特点及怎样应用各自的特点来指导生产和应用?

a.阿利特或A矿: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S并不是以纯的形式出现,总含有少量的MgO、Al2O3、Fe2O3等形成固溶液,称为阿利特或A矿。硅酸三钙加水调和后,初凝时间大于或等于45min,终凝时间小于或等于12h。它水化较快。粒径为40~45um的硅酸三钙颗粒加水28d后,有70%左右与水反应。所以硅酸三钙可产生较高的强度,且强度发展比较快,早期强度较高,且强度增进率较大,28d强度可以达到它一年强度的70%~80%。但硅酸三钙水化热较高,抗水性较差。适用于抢修等工程。

b.贝利特或B矿:C2S与少量MgO、Al2O3、Fe2O3、R2O等氧化物形成固溶体,称为贝利特或B矿。硅酸二钙水化速率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水化热较小,耐水性好,适用于持久耐久的工程。

3、游离氧化钙和方镁石对混凝土的危害及怎样减小其对混凝土的危害?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是高温下生成的,属于过烧,水化很慢,在水泥己硬化后才进行水化,并产生体积膨胀,使己硬化的水泥石裂开,引起体积安定性不良。应尽量使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的粒径减小。(答的不太全,自己再查点资料吧!)

4、根据水泥、玻璃、陶瓷生产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来说明水泥、玻璃、陶瓷生产中那种材料生产要求对原料进行预烧,那些不需要预烧?水泥原料不需要预烧,玻璃原料中砂岩或石英岩需要预烧,陶瓷原料中石英、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滑石等需要预烧。(参考P42--43)

复习与思考十

1、你对石灰饱和系数是怎样理解的,石灰饱和系数的大小的选择对水泥性能有什么影响? 熟料中四个主要氧化物是:CaO、Si0

2、A120

3、Fe2O3。其中:CaO为碱性氧化物,其余三个

为酸性氧化物,两者相互化合形成C 2S 、C 3S 、C 3A 、C 4AF 四个主要熟料矿物。从理论上讲,酸性氧化物应形成碱性最高的熟料矿物—C 3S 、C 3A 、C 4AF 、CaO 。CaO 含量一旦超过所有酸性氧化物的需求,必然以游离氧化钙形态存在,含量高时将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造成危害。因此,从理论上说,存在一个极限石灰含量。据此,古特曼与杰耳提出了他们的石灰理论极限含量的观点。为便于计算,将C 4AF 看作为“C 3A”和“CF”,并把“C3A”与C3A 视为同一相。灰饱和系数KH 是熟料中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钙(C3S 和C2S )所需要的氧化物与全部二氧化硅理论上全部生成硅酸三钙(C3S )所需要的氧化钙的比值,即KH 表示熟料中二氧化硅被氧化钙饱和形成硅酸三钙的程度。 KH=2323

21.650.352.8C aO A l O F e O SiO --

CaO,SiO 2,Al 2O 3和Fe 2O 3分别代表熟料中各氧化物的质量百分数在正常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石灰饱和系数KH 应控制在0.667—1.0之间。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使水泥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应适当提高C 3S 在熟料中的含量,KH 一般控制在0.82—0.94。当需要水泥早期强度高时,石灰饱和系数应提高,增加C 3S 的含量;当需要水化热较小时,降低石灰饱和系数,增加C 2S 的含量。

2、硅率或硅酸率? 硅率又称为硅酸率,是表示熟料中氧化硅含量与氧化铝、氧化铁之和的质量比,也表示了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熔剂矿物的比例。 SM=2

2323SiO A l O F e O +

式中SiO 2,Al 2O 3,Fe 2O 3分别代表熟料中该氧化物的质量百分数。

3、铝率或铁率? 铝率又称为铁率,表示熟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含量的质量比,也表示熟料熔剂矿物中铝酸三钙与铁铝酸四钙的比例。 IM=23

23A l O F e O

4、推导出石灰饱和系数的计算公式推导。(P52)

《陶瓷工艺学》试题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 1. 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 釉或不 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 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 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 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 量、 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 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 裂或剥 落的性能。 6. 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陶瓷物料通常以 各种氧 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 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 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 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口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 体矿物

10. 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 土矿物和有机物。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 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 经分离 的粘土。 12. 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 土。 13. 高岭石一一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 2Q ? 2SO2- 2"0),因 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 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 釉石——制釉用瓷石, 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 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 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 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 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 a—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 针状、 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a-CaSO? 1/2H2O) 19. B—半水石膏——石膏在常压下炒制而得到的晶体为不规整碎屑、比表面积较大的半水石膏(B—CaSO?1/2出0)。 20. 陶瓷颜料——以色基和熔剂配合制成的有色无机陶瓷装饰材料。 21. 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食品工艺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罐藏部分 (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干制部分 (15)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冷藏部分 (19)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气调贮藏部分 (25)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辐射与化学保藏 (29)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腌渍题库部分 (37)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一 (43)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二 (45)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三 (49)

《食品工艺学》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就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 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 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4.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酸液中达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5.真空膨胀:食品放在真空环境中,食品组织间隙内的空气膨胀导致的食品体积膨胀现象。 6.真空吸收:真空密封好的罐头静置20-30min后,其真空度下降(比刚封好时的真空度低)的现象。 7.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8.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9.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与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10.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11.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就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 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12.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 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13.顶隙:罐头食品上表面表与罐盖之间的垂直距离。 14.叠接率:指卷边内身钩与盖钩重叠的程度。 15.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槽沟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翻边与罐盖沟边同时弯曲、相互卷合,最后 构成两者紧密重叠的卷边,达到密封的目的。 16.临界压力差:杀菌时开始形成铁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时罐内与杀菌锅间的压力差。 17.假封:就是指盖钩自行折迭并紧压在折迭的身钩上,但两者并没有相互钩合起来形成二重卷边。 18.暴溢:就是采用高速真空封罐机进行罐头食品的排气密封时,因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罐内汤汁突 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19.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 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20.硫臭腐败:就是由致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nigrificans)分解含硫蛋白质并产生唯一的H2S气体,H2S 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积于罐内壁或食品上,使食品发黑并呈有臭味,此现象称黒变或硫臭腐败。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分) 1.根据原料类型,可将罐头食品分为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五种主要类型。 2.对罐藏容器的要求有对人体无害、良好的密封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3.镀锡薄钢板的抗腐蚀性能包括:铁溶出值、酸浸时滞值、合金-锡电偶值、锡层晶粒度、锡层与合金层厚度等五项指标。 4.罐头内壁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就是树脂与溶剂。 5.杀菌锅上排气阀的作用主要就是排除空气,它应在升温灭菌时关闭;泄气阀的作用就是促进蒸汽对流,它可在降温时关闭。 6.二重卷边的外部技术指标包括卷边顶部、卷边下缘、卷边轮廓;其内部技术指标中的“三率”就是指叠接率、紧密度(皱纹度)、接缝卷边完整率。 7.低酸性食品常以pH值4、6 来划分,低酸性罐头食品常用高压方式进行杀菌处理,并以肉毒梭菌

考研复试题库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 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和非氧化物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2.玻璃玻璃是由熔融物冷却、硬化而得到的非晶态固体。其内能和构形熵高于相应的晶体,其结构为 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3.水泥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 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统称为水泥。 4.陶瓷陶瓷是以无机非金属天然矿物或化工产品为原料,经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烧成等工序制 成的产品。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5.澄清剂凡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能分解产生气体,或能降低玻璃黏度,促进排除玻璃液中气泡的物质称 为澄清剂。 6.胶凝材料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它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 强度的物质,统称为胶凝材料,又称胶结料。 7.烧成烧成通常是指将初步密集定形的粉块(生坯)经高温烧结成产品的过程。其实质是将粉料集合体 变成致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烧结体,如砖瓦、陶瓷、耐火材料等。 8.玻璃形成体能单独形成玻璃,在玻璃中能形成各自特有的网络体系的氧化物,称为玻璃的网络形成 体。如SiO2,B2O3和P2O5等。 9.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拌水后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材料称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如各种水 泥等。 10.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玻璃抵抗水、酸、碱、盐、大气及其它化学试剂等侵蚀破坏的能力,统称为玻璃 的化学稳定性。 11.凝结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流体状态发展到较致密的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所需要 的时间称凝结时间。 12.玻璃调整体凡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一般不进入网络而是处于网络之外的氧化物,称为玻璃的网络外 体。它们往往起调整玻璃一些性质的作用。常见的有Li2O,Na2O,K2O,MgO,CaO,SrO和BaO等。 13.坯、釉适应性坯、釉适应性是指熔融性能良好的釉熔体,冷却后与坯体紧密结合成完美的整体不开 裂、不剥脱的能力。 14.假凝假凝是指水泥的一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或过早变硬现象。在水泥用水拌和的几分钟内物料就 显示凝结。假凝放热量极微,而且经剧烈搅拌后,浆体又可恢复塑性,并达到正常凝结,对强度并无不利影响;但仍会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 15.水泥混凝土由水泥、颗粒状集料以及必要时加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经合理配合的混合料, 加水拌合硬化后形成具有凝聚结构的材料。 16.急凝急凝是指水泥的一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或过早变硬现象。在水泥用水拌和的几分钟内物料就显 示凝结。急凝放热,急凝往往是由于缓凝不够所引起,浆体已具有一定强度,重拌并不能使其再具塑性。 17.玻璃熔化玻璃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转变为化学组成均匀的、无气泡的、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 过程。 18.玻璃中间体一般不能单独形成玻璃,其作用介于网络形成体和网络外体之间的氧化物,称之为中间 体,如 A12O3,BeO,ZnO,镓Ga2O3,TiO2、PbO等。 19.IM 铝率又称铁率,其数学表达式为: IM = Al2O3/Fe2O3 铝率表示熟料中氧化铝与氧化铁含量的 质量比,也表示熟料熔剂矿物中铝酸三钙与铁铝酸四钙的比例。 20.萤石含率萤石含率指由萤石引入的CaF2 量与原料总量之比,即:萤石含率=萤石含量×CaF2含量/ 原料总量×100% 21.煅烧指物料经过高温,合成某些矿物或使矿物分解获得某些中间产物的过程。 22.SM 硅率,又称为硅酸率,其数学表达式是:SM=SiO2/(Al2O3+Fe2O3) 硅率是表示熟料中氧化硅含量

陶瓷工艺学及答案

1. 陶瓷原料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哪四类原料? 一般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和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2. 传统陶瓷的三大类原料是什么? 答:粘土、石英、长石 3. 指出粘土、粘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的差异 答:黏土是一类岩石的总称,这有利于区分黏土、黏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等这些名词的不同 黏土矿物:含水铝硅酸盐,组成黏土的主体,其种类和含量是决定黏土类别、工业性质的主要因素。高岭土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黏土称为高岭土。 4. 说明原生粘土和次生粘土的特点 答:原生粘土:一次粘土,母岩风化后在原地留下来的粘土,产生的可溶性盐被水带走,因此质地较纯,耐火度高,颗粒较粗,可塑性差; 次生粘土:二次粘土、沉积粘土,由河水或风力将风化产生的粘土迁移至低洼地带沉淀所成。颗粒较细,可塑性好,夹杂其它杂质,耐火度差。 5. 粘土按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特点是什么?P17 6. 粘土的化学组成主要是什么?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12O3和结晶水(H2O)。 分别说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铁/二氧化钛、碱金属/碱土金

属氧化物、有机质对粘土烧结的影响 (1)SiO2 :若以游离石英状态存在的SiO2多时,黏土可塑性降低,但是干燥后烧成收缩小。 (2)Al2O3 :含量多,耐火度增高,难烧结。 (3)Fe2O3<1%,TiO2 <0.5%:瓷制品呈白色,含量过高,颜色变深,还影响电绝缘性。 (4)CaO、MgO、K2O、Na2O:降低烧结温度,缩小烧结范围。(5)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7. 粘土中根据矿物的性质和数量可以分为哪两类?哪些是有益杂质矿物,哪些是有害杂质? 根据性质和数量分为两大类:黏土矿物和杂质矿物 有益杂质:石英、长石 有害杂质:碳酸盐、硫酸盐、金红石、铁质矿物 8. 指出碳酸盐、硫酸盐对陶瓷烧结的影响 碳酸盐主要是方解石、菱镁矿;硫酸盐主要是石膏、明矾石等。一般影响不大,但以较粗的颗粒存在时。往往使坯体烧成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局部爆裂。 9. 粘土矿物主要有哪三类?各自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用材料分析手段说明如何鉴别高岭石、蒙脱石等 粘土矿物。a.高岭石类: b.蒙脱石类: c.伊利石类:杆状以及蠕虫状。二次高岭土中粒子形状不规则,

食品工艺学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库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工艺学》课程组

一、名词解释16分 1.软饮料; 2. 果味型碳酸饮料; 3. 原糖浆; 4. 调味糖浆; 5. 碳酸化; 6.果肉饮料; 7. 混合果肉饮料; 8.果蔬汁饮料; 9. 乳饮料;10. 配制型含乳饮料;11. 发酵型含乳饮料; 12. 植物蛋白饮料; 15. 酪蛋白;16.酸乳;17. 异常乳;18. 乳粉;19.乳清;20.配制乳粉;21.灭菌纯牛乳;22.酸奶发酵剂;23.纯酸牛乳;24. 乳清蛋白;25.牛乳的滴定酸度; 26.巴氏杀菌乳;27.纯酸脱脂牛乳;28.灭菌脱脂纯牛乳; 29.焙烤食品;30中种发酵法; 31. 湿面筋;32.面包陈化;33. 面团醒发;34. 酶促褐变; 二、填空题20 分 1. 按软饮料的加工工艺,可以将其分为采集型、提取型、_____和_____四类。 2.天然水中的杂质主要包括_____、胶体物质和_____和_____三部分。 3.水的硬度分为____、____和非碳酸盐硬度。 4.总硬度是____硬度和___硬度之和。 5.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混凝剂是___和___。 6.离子交换膜按透过性能分为_____和_____。 7.目前常用的阳离子交换膜为_____型,阴离子交换膜为_____。 8.按所带功能基团的性质,一般将离子交换树脂分为_____和_____交换树脂两类。 9.常用的水消毒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 10. 可乐型汽水使用的着色剂是____,酸味剂主要是____。 11.我国将含乳饮料分为____和____二类。 12.乳成分中受其它因素影响变化最大的是___,其次为,不易变化的为和。 13.速溶乳粉加工的两个特殊工艺是___和___。 14.全脂牛乳进行均质处理时,常需控制___和___两个条件。 15.乳清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无机盐和水溶性维生素。 16.制备母发酵剂培养基所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或___。 17.正常牛乳的酸度为 _o T,密度(20℃)为。 18.脱脂乳加酸或凝乳酶处理可得到和 2部分。 19.脱脂速溶乳粉一般采用方法加工,全脂速溶乳粉一般采用方法加工。 20.乳房炎乳的值升高,降低。 21.加工巴氏杀菌乳时,当原料乳脂肪不足时要添加或分离。 22. 加工巴氏杀菌乳是时,当原料乳脂肪过高时要添加或分离。 23.当使用75%的酒精判断牛乳的新鲜度时,若呈阴性,则说明牛乳的酸度低于o T,牛乳的酸度与牛乳的和有关。 24.酸奶发酵剂按其制备过程分类,可将其分为、、中间发酵剂和。25果蔬取汁的方式有____和___。 26.果蔬浸提取汁的方法可以采用____法和___法。 27.粗滤的方式主要有____和___两种。 28. 导致果蔬汁混浊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类____和___二类。 29 面筋含量在35%以上的面粉适合加工;面筋含量在26~35%以上的面粉适合加工;面筋含量在26%以下的面粉适合加工。 30.为使面包膨松柔软,可在面包中加入、、碳酸氢氨及。 31. 小麦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面筋性蛋白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非面筋性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球蛋白、糖类蛋白及核蛋白。

《陶瓷工艺学》试题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一.名词术语解释 1.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 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2.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 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3.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陶瓷物料通 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4.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 式。 5.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 式。 6.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μ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 晶体矿物。 7.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 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8.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 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9.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 的粘土。 10.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 2O 3 ·2S? O2·2H 2 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1.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 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2.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3.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4.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15.坯釉配方——坯料,釉料中各种原料配合的重量百分数。 16.细度——指固体颗粒的大小。陶瓷生产中习惯用标准筛的筛余量来 表示。 17.成型——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 18.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 的方法。 19.滚压成型——用旋转的滚头,对同方向旋转的模型中的可塑坯料进 行滚压,坯料受压延力的作用均匀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20.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 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21.实心注浆——泥浆中的水分被模型吸收,注件在两模之间形成,没 有多余的泥浆排出的注浆法。 22.干压成型——将含水率低于6%的粒状粉料,放在模具中直接受压而 成型的方法。 23.等静压成型——粒状粉料在有弹性的软模中受到液体或气体介质传 递的均衡压力而被压实成型的方法。

研究生复试《食品工艺学》罐藏部分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 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 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4.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酸液中达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5.真空膨胀:食品放在真空环境中,食品组织间隙内的空气膨胀导致的食品体积膨胀现象。 6.真空吸收:真空密封好的罐头静置20-30min后,其真空度下降(比刚封好时的真空度低)的现象。 7.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8.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9.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10.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11.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 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12.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 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13.顶隙:罐头食品上表面表与罐盖之间的垂直距离。 14.叠接率:指卷边内身钩与盖钩重叠的程度。 15.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槽沟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翻边和罐盖沟边同时弯曲、相互卷合, 最后构成两者紧密重叠的卷边,达到密封的目的。 16.临界压力差:杀菌时开始形成铁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时罐内和杀菌锅间的压力差。 17.假封:是指盖钩自行折迭并紧压在折迭的身钩上,但两者并没有相互钩合起来形成二重卷边。 18.暴溢:是采用高速真空封罐机进行罐头食品的排气密封时,因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罐内汤 汁突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19.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 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20.硫臭腐败:是由致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nigrificans)分解含硫蛋白质并产生唯一的H2S气体, H2S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积于罐内壁或食品上,使食品发黑并呈有臭味,此现象称黒变或硫臭腐败。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分) 1.根据原料类型,可将罐头食品分为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五种主要类型。 2.对罐藏容器的要求有对人体无害、良好的密封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3.镀锡薄钢板的抗腐蚀性能包括:铁溶出值、酸浸时滞值、合金-锡电偶值、锡层晶粒度、锡层与合金层厚度等五项指标。 4.罐头内壁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树脂和溶剂。 5.杀菌锅上排气阀的作用主要是排除空气,它应在升温灭菌时关闭;泄气阀的作用是促进蒸汽对流,它可在降温时关闭。 6.二重卷边的外部技术指标包括卷边顶部、卷边下缘、卷边轮廓;其内部技术指标中的“三率”是指叠接率、紧密度(皱纹度)、接缝卷边完整率。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合肥学院 Hefei University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课程总结 题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总结 年级: 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 姓名: XXXXXX 指导老师:田长安 2017年 6月 4 日

无机非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总结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艺:是一门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使用效能四者之间的关系与规律的科学。 合成与制备:是研究如何将原子、分子聚合起来并最终转变为有用产品的一系列连续过程,是提高材料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也是开发新材料、新器件的中心环节。 组成:是指构成材料物质的原子、分子、添加剂及其分布。 结构:是指组成原子、分子在不同层次上彼此结合的形式、状态和空间分布。 组成和结构是材料的基本表征。它们一方面是特定的合成与制备条件下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决定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的内在因数。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的研究内容:了解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及它们同合成与制备之间、性能与使用效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 材料的定义:能够用以加工有用物质的物质。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除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之外的所有材料的总称。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 1、与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区别 化学组成: (1)无机非金属材料:氧化物、碳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和非氧化物(如氮化物Si3N4、碳化物SiC、氮化硼BN)等。

(2)金属材料:一般为固体单质材料(除水银外)。 (3)有机高分子材料:碳、氢、氧、氮、氯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化学键组成: (1)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离子键(如NaCl)或离子-共价键(如SiO2离子键和共价键各占50%)。碳材料是例外,如金刚石是共价键,石墨是共价键和金属键 (2)金属材料:金属键 (3)有机高分子材料:共价键 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征 (1)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 (2)没有自由电子(石墨除外) (3)高硬度 (4)较好的耐化学腐蚀能力 (5)绝大多数是绝缘体 (6)制成薄膜时大多是透明的 (7)一般具有低导热性 (8)大多数情况下变形微小 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属性 (1)高熔点、高硬度、高抗压 (2)耐腐蚀、耐磨损 (3)良好的抗氧化性、隔热性 (4)优良的介电、压电、光学、磁学性能及功能转换特性

陶瓷工艺学试题

陶瓷工艺学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 1.触变性: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逐渐恢复原状,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维持原有水分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这种性质统称为触变性。 2.晶界:结晶方向不同的、直接接触的同成分晶粒间的交界处称为晶界。3.白度:白度指陶瓷坯体表面对白光的漫反射能力,是陶瓷对白光的反射强度与理想的白色标准物体所反射白光强度之比的百分数。 4.等静压成型:等静压成型是装在封闭模具中的粉体在各个方向同时均匀受压成型的方法。 5.快速烧成:烧成时间大幅缩短而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得烧成方法称为快速烧成。 6.陶瓷的显微结构: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下分辨出的试样中所含相的种类及各相的数量、颗粒大小、形状、分布取向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7.微波干燥:微波干燥是以微波辐射使生坯内极性强的分子,主要是水分子的运动随交变电场的变化而加剧,发生摩擦而转化为热能使生坯干燥的方法。 8.烧成温度:烧成温度是指陶瓷坯体烧成时获得最优性能时的相应温度(即烧成时的止火温度)。 9.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0.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1.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12.粉碎——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的操作。 13.练泥——用真空练泥机或其他方法对可塑成型的坯料进行捏练,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均匀、提高可塑性的工艺过程。 14.陈腐——将坯料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的工艺过程。 15.筛余量——指物料过筛后,筛上残留物的重量占干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数。 16.成型——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 17.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18.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19.干燥制度——为达到最佳的干燥效果,对干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干燥时间和速度、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规定。 20.烧成制度——为烧成合格陶瓷制品和达到最佳烧成效果,对窑内温度、气氛、压力操作参数的规定。 21.一次烧成——施釉或不施釉的坯体,不经素烧直接烧成制品的方法。 22.氧化气氛——窑内气体具有氧化能力,其空气过剩系数大于1,称窑内气氛为氧化气氛。 23.陶器——一种胎体基本烧结、不致密、吸水率大于3%、无透光性、断面粗糙无光、敲击声沉浊的一类陶瓷制品。 24.瓷器——陶瓷制品中,胎体玻化或部分玻化、吸水率不大于3%、有一定透光性、断面细腻呈贝壳状或石状、敲击声清脆的一类制品。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试题

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澄清剂:凡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能分解产生气体,或能降低玻璃黏 度,促进排除玻璃液中气泡得物质称为澄清剂。 (作用:排除气泡.) 2.烧成:通常就是指将初步密集定形得粉块(生坯)经高温烧结成产 品得过程。其实质就是将粉料集合体变成致密得、具有足够强度得烧结体,如砖瓦、陶瓷、耐火材料等. 3.玻璃形成体:能单独形成玻璃,在玻璃中能形成各自特有得网络 体系得氧化物,称为玻璃得网络形成体。 4.玻璃中间体:一般不能单独形成玻璃,其作用介于网络形成体与 网络外体之间得氧化物,称之为中间体、 5.玻璃调整体:凡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一般不进入网络而就是处于 网络之外得氧化物,称为玻璃得网络外体。它们往往起调整玻璃一些性质得作用。 6.凝结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流体状态发展到 较致密得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所需要得时间称凝结时间。 7.坯、釉适应性:坯、釉适应性就是指熔融性能良好得釉熔体,冷 却后与坯体紧密结合成完美得整体不开裂、不剥脱得能力。

8.玻璃熔化:玻璃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转变为化学组成均匀得、无 气泡得、并符合成型要求得玻璃液得过程。 9.IM:铝率又称铁率,其数学表达式为: IM = Al2O3/Fe2O3 铝率表示熟料中氧化铝与氧化铁含量得质量比,也表示熟料熔剂矿物中铝酸三钙与铁铝酸四钙得比例。 10.SM:硅率,又称为硅酸率,其数学表达式就是:SM=S iO2/(Al2O3+Fe2O3)硅率就是表示熟料中氧化硅含量与氧化铝、氧化铁之与得质量比,也表示了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溶剂矿物得比例。 11.石灰饱与系数KH:就是熟料中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钙(C3S十 C2S)所需得氧化钙量与全部二氧化硅理论上全部生成硅酸三钙所需得氧化钙含量得比值. 12.萤石含率:萤石含率指由萤石引入得CaF2量与原料总量之比, 即:萤石含率=萤石含量×CaF2含量/原料总量×100% 13.水泥硬化:凝结过后,水泥浆产生明显得强度并逐渐发展成为坚 硬得固体,这一过程称为水泥得硬化。 14.水泥安定性:就是指水泥浆硬化后体积变化就是否均匀得性质 15.泥浆得触变性:就是指泥浆在静置后变稠,而一经搅拌又立即恢 复流动得性质。 16.水泥得烧结范围:就是指水泥生料加热至出现烧结所必需得、最

食品工艺学(二十套)试题答案

食品工艺学试题一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原果胶、果胶、果胶酸。 2、单宁、色素、有机酸。 3、氮溶解指数(NSI )。 4、面筋蛋白。 5、凝胶结构、蛋白质所带净电荷的数量。 6、初溶解度、终溶解度、过溶解度。 7、加热排气法、真空排气法、喷蒸汽排气法。 8、自然解冻、解冻和烹煮。 9、返砂、流汤。 二、选择题(12分,每空1.5分) 1、C 2、C 3、D 4、B 5、A 6、C 7、D 8、B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局部腐蚀是指罐内壁气液交界部位发生的腐蚀现象,发生局部腐蚀的罐头,开罐后在顶隙和液面交界处可看到有一暗灰色的腐蚀圈。 2、市乳系指以鲜乳为原料,经标准化(或调剂)、均质、杀菌、冷却、灌装、封口等处理后制成的供直接饮用的乳。 3、无菌包装系指蒸汽、热风或化学试剂将包装材料灭菌后,再以蒸汽、热水或无菌空气等形成正压环境,在防止细菌污染的条件下进行的灭菌乳包装。 4、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经、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答:单宁的加工特性为:(1)涩味。(2)变色:a 、酶促褐变;b 、酸性加热条件下,本身含量较高时,对变色有利;c 、金属离子引起变色,如单宁遇铁变黑。(3)单宁与蛋白质产生絮凝。 2、答:杀菌工艺表达式为 )(3 21p t t t t -- 杀菌条件的合理性通常通过杀菌值下的计算来判别,杀菌值包括安全杀菌F 值和实际杀菌值Fo 。若实际杀菌值Fo 小于安全杀菌值F 值,说明该杀菌条件不合理,杀菌不足或说杀菌强度不够,罐内食品仍可能出现因微生物作用引起的变败,就应该适当提高杀菌温度或延长杀菌时间,若实际杀菌值等于或略大于安全杀菌,说明该杀菌条件合理,达到了商业灭菌的要求,若实际杀菌Fo 值比安全杀菌F 大得多,说明杀菌过度,使食品遭受了不必要的热损伤,杀菌条件也不合理,应适当降低杀菌温度或缩短杀菌时间。 3、答:冰淇淋产生收缩的原因:(1)膨胀率过高;(2)蛋白质稳定性差;(3)糖含 量过高。 4、答:在下列三种情况下需补充加热:(1)真空封罐机的性能不好,真空仓的真空

陶瓷工艺学及答案

1、陶瓷原料按工艺特性可分为哪四类原料? 一般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与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2、传统陶瓷的三大类原料就是什么? 答:粘土、石英、长石 3、指出粘土、粘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的差异 答:黏土就是一类岩石的总称,这有利于区分黏土、黏土矿物、高岭土、高岭石等这些名词的不同 黏土矿物:含水铝硅酸盐,组成黏土的主体,其种类与含量就是决定黏土类别、工业性质的主要因素。高岭土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黏土称为高岭土。 4、说明原生粘土与次生粘土的特点 答:原生粘土:一次粘土,母岩风化后在原地留下来的粘土,产生的可溶性盐被水带走,因此质地较纯,耐火度高,颗粒较粗,可塑性差; 次生粘土:二次粘土、沉积粘土,由河水或风力将风化产生的粘土迁移至低洼地带沉淀所成。颗粒较细,可塑性好,夹杂其它杂质,耐火度差。 5、粘土按耐火度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特点就是什么?P17 6、粘土的化学组成主要就是什么?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12O3与结晶水(H2O)。 分别说明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铁/二氧化钛、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有机质对粘土烧结的影响

(1)SiO2 :若以游离石英状态存在的SiO2多时,黏土可塑性降低,但就是干燥后烧成收缩小。 (2)Al2O3 :含量多,耐火度增高,难烧结。 (3)Fe2O3<1%,TiO2 <0、5%:瓷制品呈白色,含量过高,颜色变深,还影响电绝缘性。 (4)CaO、MgO、K2O、Na2O:降低烧结温度,缩小烧结范围。 (5) 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7、粘土中根据矿物的性质与数量可以分为哪两类?哪些就是有益杂质矿物,哪些就是有害杂质? 根据性质与数量分为两大类:黏土矿物与杂质矿物 有益杂质:石英、长石 有害杂质:碳酸盐、硫酸盐、金红石、铁质矿物 8、指出碳酸盐、硫酸盐对陶瓷烧结的影响 碳酸盐主要就是方解石、菱镁矿;硫酸盐主要就是石膏、明矾石等。一般影响不大,但以较粗的颗粒存在时。往往使坯体烧成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局部爆裂。 9、粘土矿物主要有哪三类?各自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用材料分析手段说明如何鉴别高岭石、蒙脱石等 粘土矿物。a.高岭石类: b.蒙脱石类: c.伊利石类:杆状以及蠕虫状。二次高岭土中粒子形状不规则,边缘折断,尺寸较小。为Al2O3·4SiO2·nH2O 高岭石属三斜晶系,常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2.引起食品(原料)变质的原因。 3.食品保藏途径。 4.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 5.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6.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7.什么是导湿性和导湿温性? 8.干燥过程中恒速期和降速期的特点? 9.影响干制过程的主要外界因素?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规律? 10.干制过程中食品的主要物理变化? 11.在北方生产的紫菜片,运到南方,出现霉变,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 12.顺流和逆流干燥方式的区别和特点? 13.空气对流干燥有哪些主要方法? 14.喷雾干燥方式的特点? 15.冷冻干燥的条件及产品特点? 16.干制品的包装方式? 17.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18.食品常用的冷却方法? 19.什么是食品的冷害?请举例说明。 20.食品冻结保藏的基本原理? 21.最大冰晶体形成带的概念 22.食品冻结速度与冰晶分布的关系? 23.冻结对食品物理性质的影响? 24.食品速冻的主要优点? 25.食品鼓风冻结的方式? 26.食品辐照对蛋白质和酶的影响有哪些? 27.食品辐照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 28.温度对食品辐照的影响? 29.食品辐照常用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30.腌渍保藏原理 31.食品腌制保藏中氯化钠有什么防腐作用? 32.有哪些腌制方法?各自特点? 33.腌制发色机制 34.烟熏的目的及作用 35.熏烟的成分及其对食品的影响 36.烟熏的方法? 冷熏和热熏各有何特点? 37.发酵的类型,什么是食品的发酵保藏 38.食品发酵保藏的原理是什么?

39.什么是指数递减时间D值、热杀菌过程中的Z值 40.食品热处理条件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41.食品热处理的类型和特点 42.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43.对热杀菌食品的pH值分类 44.微生物耐热性参数:D、Z、F的意义 45.热力致死时间曲线方程:t1/t2=lg-1(?2-?1)/Z;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方程: t=D(lga-lgb) 46.鲍尔改良法计算杀菌条件 47.列举一些半干半湿食品的例子。 48.如何延长半干半湿食品的保藏期。 49.什么是栅栏技术? 50.什么是食品的化学保藏及特点?防腐剂苯甲酸使用时需注意哪些事项? 考试类型:闭卷 分值分布: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二、判断(10分,每题1分) 三、简答(30分,每题5分) 四、论述或计算(40分,每题10分)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习题

第一章 问答题 1.什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如何分类? 答: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无机非金属材料品种和名目极其繁多,用途各异。因此,还没有一个统一而完善的分类方法。通常把它分为普通的(传统的)和先进的(新型的)无机非金属两大类。其中传统可分为:水泥,陶瓷,耐火材料,玻璃,搪瓷磨料等,而新型的有:先进陶瓷,非晶态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无机纤维等。 2.试简述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的共性与个性。) 答: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①耐高温;②化学稳定性高;③高强度、高硬度;④电绝缘性好;⑤韧性差。 共性:1,原料:水泥、玻璃、砖瓦、陶瓷、耐火材料的原料大多来自储量丰富的非金属矿物 2,粉料的制备与运输:因原料大多来自天然的硬质矿物,必须进行矿物的破粉碎。粉体颗粒的大小、级配、形状及其均匀性往往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高温加热(热处理) 由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所用原料的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要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新的高度稳定的物质或使其形成熔融体,必须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一般都在1000C以上), 4,成形 由粉体变成产品都有一个成形过程。 5,干燥 由于有些天然原料如粘土、砂等常含有水分而不好加工,需要烘干。各种浆体都要脱水烘干,成形后的制品必须经过于燥,才能进入烧成。 个性:粉体的制备过程以P来表示,热处理过程用H来表示,成形以F来表示 (一)胶凝材料类 这类产品首先要经过热处理,合成能水化的矿物,然后磨成细粉,最后成形。因此,它的生产过程组合应是H-P-F。

2020届(人教版)高考化学:无机(化工)工艺流程二轮练习题附答案

无机(化工)工艺流程练习题 *无机(化工)工艺流程* 1、医用氯化钙可用于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Na+、Al3+、Fe3+等杂质)生产医用二水合氯化钙工艺流程为: 已知: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Fe(OH)3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4.0 开始溶解:7.8 完全沉淀时的pH 3.7 5.2 完全溶解:10.8 (1)CaC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杂操作是加入氢氧化钙,调节溶液的pH为________,目的是除去溶液中少量的Al3+、Fe3+。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时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滤渣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 (4)酸化时加盐酸的目的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防止Ca2+在蒸发时发生水解。 (5)为什么蒸发结晶要保持在1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所测样品CaCl2·2H2O的质量分数偏高(忽略其他实验误差),可能的原因之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流程可知,加入氢氧化钙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Al3+、Fe3+转化为Fe(OH)3、Al(OH)3,使其沉淀完全,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选择的pH 应使得两种离子都生成沉淀,特别要保证Al3+全部沉淀后不能再溶解,故选择pH为5.2~7.8。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即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3+,可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

瓷工艺学试题库 一.名词术语解释 1. 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 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瓷、建筑卫生瓷、普通电瓷等)。 2. 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 釉融着在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 瓷显微结构一一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 胎釉适应性一一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 实验式一一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 坯式表示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 釉式表示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 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卬田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 粘土一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 一次粘土一一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 二次粘土一一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 高岭石一一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 2C3 -2S?O^ ^HbO),因首次 在我国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 瓷石一一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 釉石一一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 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 长石一一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 l半水石膏一一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l CaSO ?1/2H2。)。 19. 6一半水石膏——石膏在常压下炒制而得到的晶体为不规整碎屑、比表面积较大的半水石膏(6 —CaSO?1/2H2。)。 20. 瓷颜料一一以色基和熔剂配合制成的有色无机瓷装饰材料。 21. 瓷工艺一一生产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22. 釉料经加工精制后,施在坯体表面而形成釉面用的物料。 23. 熔块——水溶性原料、毒性原料与其他配料熔制而成的物料。 24. 熔块釉一一以熔块为主加适量生料制成的釉料。 25. 生料釉一一以生料为主不含熔块的釉料。 26. 乳浊釉——釉料中加乳浊剂,烧成后釉中悬浮有不熔性微粒子,釉呈乳浊状态。 27. 长石釉一一以长石类原料为主要熔剂的釉。 28. 石灰釉一一以钙质原料为主要熔剂的釉。 29. 颜色釉(色釉)——釉中含有适量着色剂,烧成后釉面呈彩色的釉。 30. 花釉(复色釉)——釉面呈多种色彩交混、花纹各异的颜色釉。 31. 无光釉一一釉面反光能力较弱,表面无玻璃光泽而呈现柔和丝状或绒状光泽的艺术釉。 32. 碎纹釉一一釉层呈现清晰裂纹而使制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的釉。 33. 结晶釉一一釉层含有明显可见晶体的艺术釉。 34. 化妆土敷施在瓷坯体表面的有色土料。烧成后不玻化,一般起遮盖或装饰作用。 35. 粉碎一一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的操作。 36. 真空入磨一一利用真空效应使浆料进入球磨机的加料方式。 37. 压力放浆一一采用压缩空气加快球磨机出浆速度的方法。 38. 练泥一一用真空练泥机或其他方法对可塑成型的坯料进行捏练,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均匀、提高可塑性的工艺过程。 39. 腐一一将坯料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的工艺过程。 40. 坯釉配方——坯料,釉料中各种原料配合的重量百分数。 41. 筛余量指物料过筛后,筛上残留物的重量占干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数。 42. 细度一一指固体颗粒的大小。瓷生产中习惯用标准筛的筛余量来表示。 43. 成型一一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 44. 可塑成型一一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45. 刀压成型一一用型刀使放置在旋转的石膏模中的可塑坯料受到挤压、刮削和剪切的作用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46. 滚压成型一一用旋转的滚头,对同方向旋转的模型中的可塑坯料进行滚压,坯料受压延力的作用均匀展开而形成坯体的方法。 47. 注浆成型一一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