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最高
结肠癌晚期症状【医学养生常识】

结肠癌晚期症状
文章导读
结肠癌是一种高发的胃肠道肿瘤,发病率排在第三位,是一种很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
位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在四十到五十岁的中年人里发病率最高,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基本上是1.5倍,但是男性的肥胖者是此病的最易感人群。
结肠癌分为未分化癌、腺癌
和黏液腺癌三种。
平时经常吃高脂肪食物和纤维素摄入不足是导致结肠癌的最主要的原因,家族的遗传
因素也会诱发结肠癌。
结肠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
结肠癌到了晚期会出现黄疸、腹
腔积液、水肿等肝转移征象,直肠前出现凹包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
移的表现。
结肠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又分为右半结肠癌和做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会出现大便呈液状,不常发生梗阻,如果肿瘤溃烂则会导致出血,继而引发感染,会有腹痛、
腹块、恶液质以及贫血的表现,患者身体会变得非常消瘦。
如果是做半结肠癌,大便则
会出现干硬的情况。
并且常常表现出急性或者是慢性肠梗阻。
所产生的包块体积较小,不会出现溃烂出血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毒素吸收。
不管是右半结肠癌还是左半结肠癌都会出现器官转移,常常
转移到肝脏。
结肠癌细胞一旦进入到血液,会通过血液转移,会达到骨骼、肺甚至脑部等
组织脏器。
结肠癌晚期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常常会出现嗜睡、吞咽困难、全身麻痹、恶心呕吐、精神恍惚、腹腔积水、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厌食、体重急剧减轻等不良症状。
结肠
癌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到了中晚期癌细胞扩散就
很难治疗了。
食道癌晚期可以活多久最好 怎么治好

食道癌是非常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在我国食道癌的发病率是很高的,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当食道癌到了晚期时病情较重,癌细胞容易侵犯人体的各项器官组织,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会下降。
那么食道癌晚期可以活多久最好?关于食道癌晚期可以活多久最好这个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体质、选择的治疗方案以及心态有关,当出现疼痛症状时应及时查明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治疗,尽可能的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当食道癌到了晚期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小,常用的方法有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其中放化疗对于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能力,能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在治疗前需要对全身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适宜放化疗的才能进行。
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以中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重在治本,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也能帮助患者调理机体,补充元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另外对于适宜放化疗的患者,联合中医也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
中医在治疗食道癌上优势独特,整体观念较强,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着手,辨证施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作为一家特色中医肿瘤医院,始终专注在袁希福“三联平衡”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防癌抗癌,坚持以中医肿瘤治疗为本,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从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关键病机“虚、瘀、毒”入手,采取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大对策,灵活辨证施治,从而调整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重建机体内外的阴平阳秘,促使疾病趋于康复。
食道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是因人而异的,不过此时会引起严重的身体不适症状,增加患者的痛苦,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尽可能的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长生命。
食道癌晚期患者的体质相对比较虚弱,在平时需要将肉类以及食物做成米糊状进食,用于增进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体格的轻微恢复,从而使生存期的时间有所延长。
结肠癌,你知道吗?

结肠癌,你知道吗?发表时间:2020-07-17T17:07:09.390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作者:赵方[导读]结肠癌是常见于发生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40岁到50岁的年龄,发病率最高,往往发病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女性发病率相对比男性发病率高,其发病率占肠道肿瘤的第三位,所以需要引起广大患者的重视,当具有结肠癌病状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所以我们需要明确直肠癌的病状,病因,以及当患有结肠癌时,如何进行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
一、什么是结肠癌?结肠癌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发生在结肠部位的癌症,通常发生于直肠直结肠的交接处,一般情况下,主要发生于结肠癌的主要病发人群,为具有慢性结肠炎的患者或者是结肠息肉的患者。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同时还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同时是腹泻以及便秘或者是便秘与腹泻进行交替出现,此外,患者还会出现腹痛,粘液便或者是黏血便等现象。
对于结肠癌晚期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消耗性的症状,比如贫血低热,乏力,消瘦等,对于结肠癌手术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同时对于部分的患者来说,还需要结合化疗来进行治疗。
我国结肠癌的病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乙状结肠,盲肠和升结肠、降结肠以及横结肠二、结肠癌的症状结肠癌的症状与疾病的发病与解剖的部位有关,在疾病的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左半结肠与右半结肠有各自特异性病症,从而可能会引起转移器官功能障碍,如肝功能受损,呼吸困难,头昏头晕,以及骨转移等疼痛, 1.典型症状(1)体重下降及消瘦结肠癌患者常见的症状是因为结肠而产生的长期的腹胀腹痛,导致消化能力吸收减弱,从而会引起营养不良体重会下降,产生严重的消瘦。
(2)左半结肠癌的主要表现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性或者是部分性的肠梗阻,因为粪便进行到此,大多已经成型干结,所以容易形成肠腔阻塞,同时左半结肠癌还会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导致便血、腹胀,腹痛等。
(3)右半结肠癌的主要表现右半结肠癌早期的症状主要是腹胀,腹部不适,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疲劳等。
CSCO 2020:中国版GIST诊治指南(2020)关键问题概述

CSCO 2020:中国版GIST诊治指南(2020)关键问题概述作为罕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
但在消化道的软组织肉瘤中,其发病率位列第一。
其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和小肠多发,结直肠次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于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7年分别制定了中国GIST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这些共识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和提高了我国GIST临床诊治水平。
2020年9月21日,在第二十三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胃肠间质瘤专场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叶颖江教授,代表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对最新发布的《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要点更新做出了详细的解读。
图1: 中国胃肠间质瘤共识到指南发布历程共识与指南的区别叶颖江教授首先介绍了共识与指南的区别,并解释了为何在发布《专家共识》后还需总结发布《临床指南》。
临床指南是基于系统评价的证据和平衡了不同干预措施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务的推荐意见集合。
主要编写小组包括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制定小组、外部评审小组。
指南对疾病的证据质量进行分级,并形成推荐等级,进而全文报告,突出指南推荐意见和总结,参与人员利益声明。
专家共识是强调专家经验在指南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其专家经验主要来源于多学科专家代表组成的团队,针对具体临床问题的诊疗方案进行共识的结果。
成员构成无要求,证据利用也无要求,无证据等级及评价,可能有偏倚。
图2: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证据类别与推荐等级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特点,叶颖江教授着重强调了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的特点。
新指南利用表格和注释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整本指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同时,还对最新的靶向药物进行了推荐,纳入瑞普替尼和阿泊替尼治疗的最新临床证据;需要注意的是,新指南在专门的章节对小GIST进行了描述,首次发布了小GIST专家共识。
胆囊癌科普

*
*⑷胆囊管梗阻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5)晚期胆囊癌病人,可能在右上腹
*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可增加患
*
* 慢性细菌性胆管炎明显增加了胆管黏膜上皮组织恶变的风险。
常见的致病菌是沙门氏菌(如伤寒 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 和幽门螺杆菌,伤寒带 菌者中胆囊癌患病率可增加12倍;幽门螺 杆菌携带 者的胆囊癌患病率增加6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细 菌 诱导胆汁酸降解有关
*
*⑴胆囊癌发病隐匿,早期无典型和
醇性息肉(胆固醇沉积症),约占 60%;
*胆囊腺肌症:由肉芽组织或纤维组
织构成 的增生黏膜或炎性息肉,约 占10%。
*
*胆囊息肉具有 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 *(1)息肉直径>10 mm(约1/4 发生恶变); *(2)息肉直径< 10 mm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炎; *(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 (增长
除术,且胆囊标本应进行病理学检查:
*
* (1)直径>3 cm的胆囊结石; * (2)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 小钙化的胆
囊炎以及瓷性胆囊; * (3)胆囊息肉直径 >10 mm;胆囊息肉直径<10 mm合并胆囊结石 、 胆囊炎;单发或无蒂的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 度>3 mm/6 个月); *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 囊腺肌症; * (5)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 变; * (6)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肠癌高发,我们怎么才能早发现?

肠癌高发,我们怎么才能早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各类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均明显提升。
在各类恶性肿瘤疾病中,肠癌属于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该疾病的出现会导致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和便血等症状,且患者的临床症状会随着病情而加重,严重威胁机体的健康和生命。
近几年,我国的肠癌发生率正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该疾病因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正在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如何做好肠癌的对症干预治疗,便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难题。
但是,古语有云“堵不如疏”,单纯地进行肠癌这一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并不是长久之策,只有明确肠癌的具体发生原因和早期特征,做好该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才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的有效途径。
为此,本文便针对肠癌的相关健康知识进行简单的科普,并针对性研究肠癌的预防、早期发现手段,希望能够为广大肠癌患者身体健康的保障提供一定的帮助,现报道如下。
1.肠癌1.1 什么是肠癌肠癌既是大肠癌,又被称为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生于人体大肠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中包含结肠癌和直肠癌两种类型,病理类型则包含腺癌和鳞癌,并以腺癌最为常见。
在两种肠癌类型中,直肠癌的临床发病率更高。
1.2 肠癌的流行情况近年来,我国的肠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是一种临床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极高的恶性肿瘤疾病类型,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在全球范围内,肠癌是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居第三位的疾病类型,致死率肠癌在各类恶性肿瘤疾病中的排位则为第二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统计,2018年全球范围内的新发肠癌患者人数约为180万人,死亡人数则为88万人,由此可见肠癌的高发病率和致死率。
1.3 肠癌的疾病类型从外在形态的角度进行划分,肠癌可分为溃疡型、隆起型和浸润型三种类型,其中溃疡型是指患者的病灶表面形成了深达肠壁肌层的溃疡,肿瘤可穿破肠壁向周围进行浸润转移;隆起型是指患者的病灶主体向肠腔进行突出,且肿块较大时表面存在溃疡,向周围组织浸润转移较少;浸润型则是指患者的病灶沿着肠壁进行生长,会导致患者的肠壁变厚、肠腔则会随之狭窄,表面上无隆起或溃疡情况。
胆管癌晚期出现肾衰后还有多久可活

胆管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5位,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
胆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临床上,不少胆管癌晚期患者会伴有肾衰,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而且还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因此,胆管癌晚期出现肾衰后还有多久可活?受到晚期患者和家属的广泛关注。
老年胆管癌患者的肾脏往往存在退行性变化,肾功能代偿能力差,而且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会对肾功能产生不断程度损害的疾病。
因此,患上胆管癌尤其是病情发展到晚期时,由于肿瘤本身对肾功能的直接损害,以及治疗副作用对肾脏的影响,胆管癌晚期患者常会出现急性肾衰。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主要负责排泄废物和毒素,因而出现肾衰可导致体内代谢的废物、毒素,以及多余的水分无法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而可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引起尿毒症,从而给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胆管癌晚期出现肾衰时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
虽然肾移植是治疗肾衰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肾源稀缺,加上费用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实施的可行性,因而透析是胆管癌晚期患者出现肾衰时的常见手段。
通过透析治疗可清除部分毒素和代谢产物,排出多余水分,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有助于改善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此外,晚期患者还应配合抗肿瘤治疗,通过控制病情的恶化,防治肾衰,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由于此时的患者体质较差,因而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中医治疗是患者理想选择,通过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健脾开胃等法,可改善肾衰等病症,稳定病情发展,调理机体,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
受“偏方治大病”思想的影响,很多胆管癌晚期患者和家属会寻求偏方的治疗。
由于中医治疗以辩证施治为原则,盲目服用某一药方无疑是不可取的,不仅会影响用药效果,甚至还可以会引起不良反应,影响预后,因此,建议胆管癌患者和家属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
成立多年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方面以确切的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认可,由于患者的口碑相传,很多肿瘤患者慕名寻求该院的中医治疗,尤其是年老、体弱、广泛转移的晚期,甚至是被判“死刑”的末期患者。
科普一下:结肠癌治疗知识!

科普一下:结肠癌治疗知识!结肠癌病症是现阶段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总发病率的第三名。
而该病发病部位为患者结肠处,并且以40到50岁的男性群体作为高发群体。
由于结肠癌病症常存在诸如贫血、腹痛、消瘦、恶液质等症状,严重者还存在癌症转移,并可引发癌性腹膜炎,故而结肠癌病症的不良影响往往较为严重,由此现代临床中针对结肠癌病症的治疗工作也在不断探索、深入。
结肠癌的治疗一般来说,类似于结肠癌这类恶性肿瘤病症,其早期通常较易治愈,但由于相关病症的早期不存在明显表现症状,故结肠癌患者往往难以实现早期诊治、早期治愈。
而对于中晚期结肠癌患者来说,治疗方法、身体症状等因素就常会对病症治疗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现代临床中针对结肠癌中晚期的治疗主要为化疗、放疗、手术及中医药治疗。
其中动脉化疗是现阶段的常用化疗方式,该治疗方式能较有效地环节患者癌肿症状,但也存在毒副反应较强的问题,且该问题还会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继而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强影响。
由此,在实际治疗中,化疗的治疗药物、治疗时间等常需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加以控制、减少,而现阶段化疗常用药物则涵盖有5Fu、MMC等。
而放疗则属于现阶段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应用较广泛的一类治疗方式,经由该治疗,结肠癌患者的肿瘤能够明显缩小,相应的患者症状也将得到明显改善。
尤其在联用放疗与化疗后,更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对比单用放疗、化疗时的治疗效果,联合应用将能有效缓解、改善患者病情。
但也应注意放疗也会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相应的在联用化疗、放疗时,患者更会表现出较强的不良反应,故对于身体素质、机体能力较差的患者就应减少使用。
而由于上述两种方式对患者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故在治疗时也可采取副作用较小的中医药治疗,该治疗方式不但能减轻放疗、化疗对患者机体的不良影响,还能针对癌症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的结肠癌患者起到有效治疗的作用,并且中医药治疗的远期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控制结肠癌病症,其中,中医药治疗方面根据不同治疗效果将药物分为清热解毒、补肾健脾、补气益血、化瘀散结和活血通络五类,由此针对结肠癌患者的不同症状,通过中医学的辨证治疗常能取得较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控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最高
在我国,每年新发的300多万例癌症患者中,因为饮食等因素导致的癌症患者占30%以上。
针对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调查数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近日公布了致癌食物黑名单,其中包括腌制食品、熏制食品、烧烤食品、霉变食品、隔夜菜和反复烧开的水等等。
消化道肿瘤占癌症发病率43.3%
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排在前十名的是: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食道癌、乳腺癌、胰腺癌、淋巴癌、膀胱癌和甲状腺癌。
其中消化道肿瘤占全部癌症发病率的43.3%。
医院赵平表示,饮食和癌症有直接的关系!
个别地方成某种癌症高发区
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调查数据显示,一些地方存在着某种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也就是高发区:如江苏启东肝癌高发;河南的林州,由于长期吃腌制食品,食道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值数倍;台湾人喜食槟榔,台湾口腔癌发病率在全球居于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