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内镜治疗效果研究
内镜下黏膜剥离与黏膜切除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3.14.021·论著·内镜下黏膜剥离与黏膜切除治疗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夏俊 曹大中作者单位: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消化科(夏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曹大中)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与黏膜切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72例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研究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内疾病复发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除病灶直径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内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治疗安全性也较高,还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其应用价值高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认可度也更高。
【关键词】 早期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效性;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 7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3)14-2172-04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and mucosal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XIA Jun ∗,CAO Dazhong.∗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Ma ’anshan Shiqiye Hospital ,Anhui ,Maanshan 24300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and mucosal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tumors.Methods A total of 72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admitted from September 2019to September 2021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e study group (n =36)and the control group (n =36).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respectively.The surgical indicators ,overall resection rate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within 1year after surgery ,quality of life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diameter of the resected le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Meanwhile ,the overall resection rate (88.89%vs 66.67%)and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77.78%vs 52.78%)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16.67%vs 38.89%)and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within 1year after surgery (0%vs 11.11%)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94.44%vs 75.00%)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the application of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can achieve good therapeutic results ,high treatment safety ,and help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Overall ,its application value is higher than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higher patient recognition.【Key words 】 early 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ffectiveness ;safety 神经内分泌肿瘤为起源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质性肿瘤,可发于胃肠道、胰腺等多个部位,临床中以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常见[1]。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学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章杰龙岩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福建龙岩 364000[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手术干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
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情况、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性切除率为84.31%,整块切除率为96.08%,完整切除率为92.16%,均高于对照组的62.75%、78.43%、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7.141、5.718,P 均<0.05)。
观察组的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采取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治疗能够提高切除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黏膜剥离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4)02(c)-0057-05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ZHANG Jie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Longyan Second Hospital, Longyan, Fujian Province, 36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2 patients with early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the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Cit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clini⁃cal sur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with 5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mucosalrese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The surgical resection, surgical indexe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urative res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4.31%, the whole resection rate was96.08%, and the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was 92.16%, which were higher than 62.75%, 78.43%, 74.51%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095, 7.141, 5.718, all P <0.05). The incidence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oth P <0.05). The life quality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can improve the resection effec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DOI :10.16662/ki.1674-0742.2024.06.057[作者简介] 章杰(1971-),男,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消化道早癌及内镜微创治疗。
采用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分析与研究

采用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分析与研究摘要:目的:评估采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简称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传统手术,观察组内镜下ESD手术观察。
结果:观察组切除率高、失血少、愈合快于对照组(P<0.05);患者VAS低,治后生活质量高,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内镜下ESD治早食管癌,创伤小、疗效确,适用治疗指南患者。
关键词: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研究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是指肿瘤仅限于黏膜层或浸润黏膜下层,具有较好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传统的手术切除是EE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且常伴发合并症[1]。
近年来,内镜下食管黏膜下剥离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应运而生。
ESD是一种低创伤、微创技术,通过内镜下直接将肿瘤组织进行局部切除,保留了食管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与传统手术相比,ESD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为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选择。
对于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还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3]。
ESD技术在早期食管癌治疗中具备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操作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包括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和出色的手眼协调能力。
此外,ESD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等,这是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密切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只有在严格符合治疗指南的患者中,ESD技术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为其提供确切的疗效和最小的创伤。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男13女,平均年龄64.7岁)和对照组(11男14女,平均年龄64.5岁),各25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微创技术,近年来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LST是大肠腺瘤和早期癌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在大肠壁内侧向发展,常常呈扁平或隆起型病变。
ESD技术的引入为LST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其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一、ESD技术的原理和优势ESD技术是在内镜监视下,应用高频电刀和吸引装置,将病变组织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然后将其切除。
ESD技术相比传统的内镜粘膜下剔除术(EMR)具有更高的治疗完整性和术后出血减少的优势。
ESD技术能够完整切除肿瘤,同时减少了术后再发病变的风险。
二、ESD治疗LST的临床效果1. 完整切除病变组织ESD技术能够在内镜下完整剥除黏膜下的病变组织,保证了治疗的完整性。
相比于EMR 技术,ESD技术不受病变大小和形态的限制,因此可以更好地应对LST的治疗需求。
2. 术后并发症少实验表明,ESD技术相比EMR技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ESD技术完整切除了病变组织,术后出血和局部复发的风险大大降低。
3. 提高了术后病愈率ESD技术的出色效果使得LST患者的术后病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临床观察发现,ESD 治疗后的病变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的EMR治疗。
三、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ESD技术在治疗LST方面的显著优势。
例如一项对200例LST患者的随访研究发现,ESD治疗后的3年内复发率仅为5%,远远低于传统的EMR治疗。
另一项对500例LST患者进行的临床对比研究显示,ESD技术的治疗完整性和术后并发症率均优于EMR技术。
四、临床应用前景ESD技术在治疗LST中的卓越表现为其在临床应用中广受青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生经验的积累,ESD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对于更复杂的LST病变也能够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ESD治疗时,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内镜治疗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分析

H 一0-尼龙绳 套扎器 。超 声的频 率为 1MH 和75 z X 2u1 2 z . MH ,超 声内镜
的黏 膜下肿瘤 ,其 目的是用 来对肿瘤壁 外压 迫进行鉴 别 、同时 明确肿 瘤起源 的层次及结构性质 ,进而 为下一 步治疗选择最佳 治疗 手段。
文 章编 号 :17 — 14 (0 )2— 0 7 0 6189 21 2 7 0 9— 2
常规 内镜检 查对 于壁 外压 迫和 消化 道黏 膜 下 的肿瘤 较难 鉴 别诊
任 ,使患者在 术前处于最佳的平稳心理状态 。 1. . 2手术方法 2
断 ,对 于黏膜 下的肿瘤 的起 源层次和结 构性质更是 难以明确 。 目前治 疗黏 膜下的肿 瘤的常用临 床方法包括 手术治疗和 内镜治疗 ,选择 哪种 治疗 方法完全依 赖于超声 内镜的检查结 果 ,目前 ,许多医疗单位 仍未
的指 导下 ,采用 内镜下 黏膜 切除 术 治疗部 分癌 前 病 变、 消化 道早 期 癌及 无蒂 、 亚蒂 巨大 息 肉,是一 项有 效 并且安 全 的微创 治疗 方 法。
【 键 词】 内镜 超声 检 查 ;黏 膜 下肿 瘤 ;上 消化道 关
中图分 类号 :R 3 75
文 献标 识码 :B
结肠 镜或 胃镜 的检 查 ,其 中有 胃体前壁 的隆起 型病变 的患者 有 1 ; 例
患者有 胃底的 隆起 型病变 的患者 有2 ;有9 患者患有 结肠单发 的宽 例 例
黏 膜剥离 的同时伴 随肿瘤 摘除加上钛 夹封闭术 ,并进行术 中的病 理检 查 。手术后 急诊 留院观察 或住 院治疗 ,继续进行对 症的治疗 ,向病人 及病 人家属及 时交代清楚 注意的事项 。一个疗程后 对患者再次进 行 胃
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新策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新策略也在不断地产生和更新。
消化道肿瘤是指发生在食管、胃、肠、结肠及直肠等消化道内的肿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较为多见的肿瘤之一。
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目前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新策略、技术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早期诊断早期发现肿瘤,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主要采用结合内窥镜和超声内镜的方式。
内窥镜是观察消化道黏膜的有效手段,可以在早期发现恶性病变。
超声内镜则可以更精准地观察到肿瘤的深度、大小、侵犯范围等,对于评估肿瘤的分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术前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个体化治疗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个体化治疗也成为了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一种新策略。
个体化治疗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基因突变情况等,选取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目前常见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就是基于个体化治疗的思想而产生的。
靶向治疗,是指利用对癌细胞特定分子靶向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杀灭癌细胞、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对于消化道肿瘤来说,抗血管生成因子受体(VEGF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较为常见的靶点。
针对VEGFR和EGFR的靶向药物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通常与化疗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PD-1/PD-L1信号通路是免疫治疗中常见的靶点,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可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作用。
目前常见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Nivolumab、Pembrolizumab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对于一些难治性消化道肿瘤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三、微创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也成为了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微创治疗主要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内镜黏膜下切除(EMR)和腔镜手术等。
消化内镜可行性研究报告

消化内镜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消化道疾病是当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消化内镜可行性研究是指在特定的临床背景下,评估消化内镜技术对用户、设备、环境和病情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消化内镜技术的可行性,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1. 评估消化内镜技术对不同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效果;2. 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在早期消化道癌症筛查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3. 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的可行性;4. 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在不同临床环境下的适用性;5. 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收集和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2. 临床观察:选取一定数量的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消化内镜检查,观察消化内镜技术对其诊断效果;3. 数据统计分析:对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消化内镜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4.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医学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对消化内镜技术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结果1. 消化内镜技术在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等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方案;2. 消化内镜技术在早期消化道癌症筛查中,能够发现较小的病变,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 消化内镜技术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的可行性较高,操作安全,对患者的耐受性较好;4. 消化内镜技术在不同临床环境下的适用性广泛,可在门诊和住院等不同场合进行检查;5. 消化内镜技术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五、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适用性;2. 消化内镜技术对早期消化道癌症的筛查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 消化内镜技术在不同年龄和临床环境下的应用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4. 消化内镜技术对医护人员的操作便捷、安全。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及治疗价值分析

2021年11月 第23期临床研究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及治疗价值分析王霞,刘三红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31【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及治疗的价值。
方法:纳入研究病例数60例,纳入患者经病理检查均确诊消化道早癌。
随机分组诊断治疗n=30。
对照组常规影像检查+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消化内镜检查+消化内镜辅助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组影像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消化内镜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镜技术;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058-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精神长期在紧张状态,再加上饮食不规律,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消化道早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喉、食道、肠胃等,将消化道癌初期归于消化道早癌的范畴,不及时实施治疗,随着病变进展,癌症扩展到黏膜下层,就会使治疗难度加大,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1]。
消化内镜技术在临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诊断技术的日益完善,在临床疾病诊断准确率上也明显提高。
消化道早癌发生在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疾病,影响口腔、食管、胃肠道等组织,在发病早期,由于缺乏特异性表现,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2]。
通过消化内镜技术确诊消化道早癌,掌握患者病情进展,以此为患者制定科学治疗计划,以此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对纳入筛查的经病理确诊消化道早癌的60例患者分组诊断治疗,通过对比结果分析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治的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病例数60例,病例搜集时间段在2016年6月~2019年6月,纳入患者经病理检查均确诊消化道早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内镜治疗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采取内镜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选取60
例作为实验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
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内镜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进行总结。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
66.67%,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该类患者采用内镜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且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治疗;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1752(2019)06-0152-01
在消化道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是鳞癌,对该病进行早期确诊、治疗能够使患者
的生存期延长并提高临床疗效。
当前临床上对该病进行早期诊疗中主要使用内镜,使该病的诊疗得到有力推动。
本文针对该类患者使用的内镜治疗及临床疗效进行
深入探究,现将结果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我院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集治疗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进
行本次实验,按照随机法平均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
所有患
者均有原因不明的食欲减退、腹部不适、间断或经常性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乏力、疲惫、气短等临床症状。
对患者先后行内镜检查和血清肿瘤
标志物检查,最后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状况下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前使用
超声内镜对肿瘤的病变大小、浸润深度准确估计,注意多发性癌灶的存在。
首先
对病灶进行正确标记[1],各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使用的治疗器械也可进行病灶标记,对于边界确定难度较大的病灶可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或染色技术对病变范围进
行确定[2];其次将病灶充分抬起,将液体注射在炎病灶周围多点黏膜下进行,将
病灶完整抬起,上消化道黏膜下注射原则为先肛侧后口侧,下消化道黏膜下注射
则口侧在前肛侧在后;再次是切开黏膜边缘,切开时会引发出血因此需及时使用
热活检钳或治疗器械进行电凝止血,如果将边缘切开太深会导致切开部位穿孔,
可以使用金属夹夹闭而不用将治疗终止;然后在对病灶进行剥离前对其浸润情况
准确判断,可通过多次适当黏膜下注射使病灶充分隆起,使病灶剥离的需求得到
完整满足,剥离时根据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手术医生习惯使用的剥离器械;最后
对手术创面进行处理,将病灶完整剥离后对出血点进行止血,使用金属夹夹闭较
大面积或较深侵犯层次的手术创面,防止发生术后穿孔。
为了使术后创面时发现
出血的情况得以预防,可以使用氩气血浆凝固术对创面的裸露血管进行电灼,迟
发性出血发生后可进行内镜下止血术。
该病患者手术后严格禁止饮食并给予其抗炎、黏膜保护等药物治疗,将饮食逐渐开放。
比较大的手术创面通常经过八周的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基本能够愈合,术后可对患者进行定期内镜随访可对病灶的复
发状况和创面愈合度等情况了解[3]。
1.3 观察指标
总结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和对照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66.67%,观察组的明显更高,P<0.05,见表。
3.讨论
消化道早期癌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和癌症的浸润深度相关,位于黏膜下浅层和
黏膜层的癌细胞没有低分化成分和无脉管浸润,没有极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因
此可以成为内镜治疗的适应证。
当前对该病治疗的方法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
镜下黏膜切除术等。
内镜微波凝固、激光和高频电流治疗是主要的内镜治疗方式,其中高频电流治疗通过对约500kHz的高频电流使局部组织蛋白质变性、干燥、
凝固坏死,在0.1s会迅速升高到100℃时会有气化放电产生从而切除肿瘤及坏死
组织,与组织断面面积相比较,组织中有电流通过时的温度变化呈现反比,和电
流通过组织所用时间、流量成正比。
内镜微波凝固治疗的热源是人体组织,通过
在高频电和激光的微波中介入电磁波频率,从而对病变组织作用,在小范围中出
现高温便可进行凝固治疗。
凝固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并且能够直接破坏肿瘤,
对治疗肿瘤有利。
内镜激光治疗借助激光照射机体表面的振动,转化光能为热能
从而升高细胞及组织温度,根据升高的温度程度蒸发照射组织的水分从而进行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优势在于能够将较大的病灶整块切除;手术医师可
以对需要剥离的病灶范围容易控制;整块切除早期癌变的概率高,并能够将病变
浸润深度和范围的诊断准确性提高;癌变黏膜表面存在溃疡时依然可以进行剥离
治疗;能够将其他手术治疗不完全切除时病灶复发和残留的问题解决;能够将情
况比较复杂的病灶切除。
综上所述,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较,内镜下切除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等,并且可以获得比较完整的病理诊断。
特别是内镜
黏膜下剥离术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操作,且对治疗器械的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应将内镜诊疗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完善,对新设备和技术进行研发,将内镜
操作方法简化,从而为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登映.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治疗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3):89-91.
[2]欧新强,吴凌东,金涛.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0):116-117.
[3]于志军.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