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写真文字 浙江 斯燕琼

合集下载

清沌的大襟情缘

清沌的大襟情缘

清沌的大襟情缘1988年我21岁,高考落榜后呆在家里无所事事。

半年后,一个远方表姑来给我提亲,女方是她娘家村里的姑娘,名叫王淑玲,那年23岁。

因为互不相识,需要见个面,见面的地点就在表姑家。

原计划父母和我同去相亲,但父亲临时有事没去成。

我只好和母亲一起去。

一天上午,我骑着自行车带着母亲向表姑家走去。

因为路上自行车出了点毛病,所以比预定的时间晚到了20分钟。

当我来到表姑家门口的时候,表姑正在大门外张望,发现了我们就迎了上来。

表姑对我说姑娘已经到了,也是同母亲一起来的。

听表姑说,姑娘长得很漂亮,但是漂亮和漂亮也不相同,不知是怎么一个漂亮法?是否中我的意,急于一睹芳容,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但是到了屋门口,忽然想到,这是相亲,马上就要和一个陌生女孩子见面了,自己会变成一个朵花,一件玩物供许多人玩弄鉴赏。

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得咚咚地跳了起来,脚步也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正在我犹豫是让母亲先进屋还是我先进屋的时候,门帘撩了起来。

撩门帘的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她身后站着一个面带微笑的姑娘。

不用说那个撩门帘的女人是有可能成为我的岳母的人,至于那个姑娘肯定就是有可能成为我的终身伴侣的人。

因为屋子里面就她们两个人。

我不由得仔细打量那个姑娘,什么苗条,面目白皙。

我忽然发现她的额头上竟然有三个拔过火罐的紫痕,虽然不是很紫,但是在白皙的额头上仍然显得很清晰。

看到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她身体不太好,经常头痛。

因为在过去农村女人头疼经常在额头拔火罐,不过现在都改为打针吃药了,很少有拔火罐的了。

我在仔细一看她梳着两条齐肩的辫子,不过头发又黑又亮。

这是中国六七十年代姑娘的头型,当时是八十年代末,像她那个年纪的女人一般都是短发或马尾辫。

妈呀,头型竟然落后二十年。

我又仔细打量她的穿戴:她竟然穿一件带大襟的红底蓝花棉袄。

这种棉袄小时候好像见母亲穿过,但相亲时母亲早已不穿了,只有少数老奶奶穿。

这是什么人?这种头型服饰我只是在影视上见过,没想到她就是即将成为我终身伴侣的人。

唤醒“托儿”妻子的最后良知

唤醒“托儿”妻子的最后良知

唤醒“托儿”妻子的最后良知作者:叶子来源:《新天地》2016年第02期下岗再创业,原来是当托儿2012年6月的一天,哈尔滨市某机关干部苏景龙正在家看电视,妻子顾秀洁领着一个年约40岁名叫倪莲莲的女人回来了。

倪莲莲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策划师,她对顾秀洁说:“大姐,现在很多下岗职工都在创业,你口才好,形象端庄,做我们的宣传员,准行。

”顾秀洁高兴地说:“我正愁找不到机会呢,你可帮了我的忙了。

”“那个女人别是搞传销的。

”苏景龙提醒妻子。

顾秀洁说:“我就是替他们公司做宣传,跟传销不挨边。

”顾秀洁很快进入了“角色”,哪里有保健品讲座,倪莲莲就将她请去,帮助“宣传”。

2013年1月的一天半夜,苏景龙忽然醒来,发现睡在身旁的妻子不见了,而客厅里却好像在和什么人聊天。

苏景龙拉开卧室的门,看见妻子坐在沙发上,面前摆着几张纸,手握电话,照本宣科念叨着:“……我这条寒腿,一到冬天就犯病,连床都下不了,吃了你们的××胶囊,仨疗程就能下地走路了。

真得感谢你啊,李大夫……”过了一会儿,顾秀洁撂下电话,看下表,没容苏景龙说话,就又操起电话,慢声细语地说:“孙老师你好,我患高血压、高血脂五六年了,什么活儿都不能干。

我闺女给我买了你们产的××药,我吃了以后呀,血压和血脂都降下来了,连我老伴都说你们这药疗效显著,是神药……”说到这里,顾秀洁的声音忽然哽咽起来:“孙老师呀,真不知怎么感激你们……”苏景龙明白了:“你这不就是给人家当托儿吗?明摆着坑人啊。

”顾秀洁不以为然,说:“托儿怎么了?这也是商业需要。

”她告诉丈夫,之前参加药品保健品讲座,她也是去“现身说法”的,苏景龙气得差点背过气去……妻子忽悠骗人,丈夫脸面无光自从接了给保健品厂在电台直播广告当托儿的活儿,顾秀洁便过上了黑白颠倒的日子。

白天,她除了和倪莲莲打电话,就是睡觉。

晚上,她却像个夜猫子,躺在床上嘴里不停地默念当托儿的“脚本”。

半夜,她则一骨碌爬起来,到客厅打电话参与电台直播……苏景龙受不了了:“你这么折腾,我睡不好觉,第二天都没精神头工作了,怎么办?”顾秀洁回答干脆:“好办,分开住。

一个“工匠型”的老工会工作者——记浙江省江山市总工会工资集体

一个“工匠型”的老工会工作者——记浙江省江山市总工会工资集体
通 过 努 力 ,此 项 工 作 2 O 1 5 年I : L 2 0 1 4 年 有 所 起 色 ,协
议 的 签 订 率 与 质 量都 有所 提 高 但 工 作 还 是 不 容 乐观 ,所
个 星期 后 ,江 山市 总工 会 领 导 又找 到 他 。 “ 老
签 协 议 质 量 参 差 不 齐 ,虚 大干 实。 分 析 其 原 因 , 主 要 还 是 责 任 心 问 题 。 因为 民 营 企 业
杨清 泉 的父亲是 一名 老会计 ,他从 小耳 濡 目染 了父
亲 严谨 、认 真 的 工作 作 风 。 他 每 到 一 家 企 业 ,都 会 与 工 会 负 责 人 及 业 负 责 人
交 流 ,主动 沟通 ,融 洽 感 情 ,并 尽 量 多 了解 企 业 概 况 ,然
的工会业务吃透 ,把基层和职工的情况摸透 ,高标准 、严
要 求 地 推 进 工 作 ,把 自 己锻 造 成 服 务 职 工 群 众 的 行 家 里
手。
后 再 宣传 工 资集 体 协 商 的 目 的 、意 义 。
当然 ,从 沟 通 指 导 到 落 实 也 不 是 那 么 顺 意 的 。 有 一
次 ,一 家企 业讲 好 下 周一 开 工 资集 体 协 商 会 ,但 到 当 天 早 上 八 点 ,对 方 给 老杨 打 电话 说 因事 不 开 了 ,什 么 时 间 开 不 知 道 。 老 杨 说 ,那 争 取 本 周 五 前 开 掉 吧 ,对 方 应 和 了 一 声 。 到 周五 还 没 接 到 通 知 ,下 午 ,他 就 骑 上 电瓶 车去 这 家
杨清 泉 ,今 年6 4 岁 ,原江 山市 总工会文 化宫 主任 、
江 山市 摄 影 家协 会 主 席 。

天姥山下洒真情——新昌县国土资源局踏实耕耘散记

天姥山下洒真情——新昌县国土资源局踏实耕耘散记

危险 和得 罪人严格 执法 ,国土资源 执法 监察
大 队 以 一 个 坚强 的执 法 集 体 ,震 慑 着 土地
( 矿产 )违法者 。2 0 年1 月1 日,国土资 07 0 7
源 执 法 监 察 大 队 ,到 城 南 乡 丁 龙 村 制 止 土地 违 法 案 件 时 ,尽 管 执 法 人 员 受 到 围攻 ,执 法 车 受到 阻挠 ,执 法人 员 被 拥 堵 受 到 严 重威
车 。 在 保 护 耕 地 资 源 和 矿 产 资 源 的 同 时 ,该 局 还 与 旅
游等 部门配合 ,对天姥 山区域 “ 马渡石河” 等地质 万
地貌遗迹加强了保护。 对 于 比较 严 重 的 土 地 ( 产 )违 法 案 件 ,新 昌县 矿
国土资源局组 织国土资源执 法监察大队 和各 国土资源 管理 所执 法 中队联 合执 法 。对特 别 严重 的 土地 ( 矿 产 )违法典型 案件 ,由国土资源局牵头与县 公安 、县 城 管执法大 队、 乡镇政府进 行共同执法 。据不完全统 计 ,2 0 、2 0 两年 ,新 昌县 国土资源局共组织执法 06 07
巡 查 2 8 次 , 现 场 制 止 土 地 ( 产 )违 法 行 为 9 1 70 矿 3 起 ,对 1 1 国 土 资源 违 法 行 为进 行 了 立 案查 处 。根 据 0件 案 情 的事 实 和 性 质 ,分 别 作 出 行 政 处 罚 9 件 ,现 场进 5 行 拆 除 1 0 , 集 中联 合 执 法 强 制 拆 除 3 件 ,有 力 地 1件 5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到 土地计划指标3 0 。上级要求在一个星期内完成农 2亩 用地 转用 ,土地 征收等报批工 作。而此 时 ,新 昌县没
有 指 标 面 积 相 对 应 的地 块 可 以直 接 N.l f ,该 局 就 立 即 l : :

针针线线见真情

针针线线见真情

龙源期刊网
针针线线见真情
作者:吴迪
来源:《新天地》2011年第05期
常在电视屏幕上露面的高颖英大姐今年86岁,本是老奶奶的年龄,但她更喜欢大家叫她高大姐,她说这样会让自己忘记年龄,感觉年轻,于是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的小字辈也都乐于称她高大姐。

高大姐是中老年模特中名副其实的“大姐大”,早在1989年她就参加了北京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今日风光正好》首都中老年服装模特大赛,这档节目在当年可是轰动京城乃至全国,这之后她还成了广告明星。

她是目前仍活跃在T台上的年龄最长者,二十余载从未停止过,岁月的沉淀造就了老大姐从容自信、仪态端庄、步履轻盈的表演风格,是北京市夕阳红中老年服饰表演队的骄傲,是队员们的一个宝呢!
如今,高大姐除了每天坚持在家里练习走猫步,还积极参与模特队的排练和演出,并且时常提出独到的建设性的意见。

去年入冬,高大姐开始了她的一个计划,用买来的各色纱线几股合在一起,一针一线编织了二十余双鞋袜送给了老队员。

细细的纱线要有怎样的耐心才能一股一股缠绕在一起合成粗线;这些粗线又是怎样一寸寸一尺尺经由老大姐的手魔术般成为工艺品的鞋袜;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静静地坐在那里编织的八十多岁的老人把多少情多少爱倾注在这针针线线里,把多少希望寄托在彩线的缠绕中!所以当这些鞋袜随着每次活动陆陆续续交到每个人手中时,沉甸甸的情意让人动容。

高大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模特队的队员们怎能不互相尊重,顾全大局,和睦团结。

现在每次活动中,高大姐依旧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觉得“美是有责任的”,她这样的年龄走在公众视线中要成为一个榜样,激励自己,也感染周围的人,她坚信当每个人都注重仪表、穿着靓丽,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就会离我们不远了。

(责编:孙展)。

叶文玲简介

叶文玲简介

叶文玲简介
叶文玲,女作家,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

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

至今已有600多万字36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曾获多种奖项。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散文集有《不了情》、《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等多种。

其作品曾获海内外多种奖项──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及数十种省部级奖项等等。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

现代“孟姜女”:独守昆仑30_余载,谱写爱情传奇

现代“孟姜女”:独守昆仑30_余载,谱写爱情传奇

职工法律天地2023年第10期阴王新同独守昆仑30余载,谱写爱情传奇30多年前,新婚不久的丈夫到新藏线上修路,思夫心切的杨丽不顾危险,千里迢迢跑去陪伴他。

然而甜蜜的生活没过不久,丈夫却在一次塌方中不幸牺牲。

因为没找到丈夫的遗体,杨丽坚信他没死,一定会回来找她!公路竣工后,施工队走了,杨丽却留在海拔4500米的雪山之巅苦苦等待,只为寻找心上人。

她被人们誉为现代“孟姜女”,也是刀郎《西海情歌》的人物原型,谱写了催人泪下的爱情传奇。

新婚离别,踏上茫茫寻夫路今年55岁的杨丽,出生在四川省德阳市的农村。

因为家庭贫寒,她仅读了几年书,就不得不辍学在家干农活。

杨丽天真烂漫,温柔能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姑娘。

19岁那年,她遇到邻村的英俊小伙李军。

两人很快相爱了。

1988年,20岁的杨丽嫁给了李军。

虽然她没什么文化,但李军从不嫌弃她。

他们结婚才几个月,经当地政府统一安排,李军和一批工人前往新疆,支援公路修建。

杨丽觉得这是好事。

所以,尽管她知道丈夫这一去要几年,但她并没有反对,而是支持他的选择。

临行前,李军向她保证,自己一定会平安归来,到时候两人生儿育女,好好过日子。

那天夜里,杨丽彻夜未眠,也不敢睁开眼睛,只好一直装睡。

第二天,李军悄悄地离开了,他怕妻子伤心,所以连告别都没有。

杨丽从此开始了等待。

李军所在的施工队负责修建的公路,就是新藏线。

它从新疆喀什到西藏日喀则,全长2100多公里。

这条公路堪称“天路”,要翻越五六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

因缺少工程机械设备,所以基本靠人工作业。

数以万计的人日夜奋战。

高寒、缺氧、泥沼、孤独,每一米公路都是他们用生命铺出来的。

不少工人牺牲在了筑路现场,由于条件艰苦,甚至有些牺牲者的名字都无从知晓。

因思念妻子,夜晚休息时,李军就给杨丽写信。

每当补给队前来运送物现代“孟姜女”:17资,他就拜托人家帮忙把信带到山下,寄给妻子。

每次收到丈夫的来信,杨丽都会兴奋异常。

薄薄的几页纸,承载着这对小夫妻浓浓的思念与爱恋。

“金凤凰”吴小莉的浙江情

“金凤凰”吴小莉的浙江情

还 主 持 ( 莉 看 ( 小
世 界 等 著 名 专 栏 。有 了多 年 的
吴 小 莉 向 朱镕 基 总 理提 问 。 WuXioi us u s o rmir h o gi t rs o frn e a lp t q et nt P e e uR n ja p es nee c a i o Z a c
吴 小 莉 在 主持 论坛 。
W u Xi o ip e i e v raf r m a l r s d s e o u o
22 C l r il u ut a Da ̄ e ul g
她 常请 父亲 给她讲 老家 的风土 人J 情和 来说 , 全 世界 是 往 事。 关 注的 焦点 , 也
份 浓浓的故乡 情。



—■
金 凤凰 q
徐忠友 血 管里流着浙江人Fra bibliotek血 16 年9 日, 9 7 月7 吴小 莉 出生在 台 湾一 个外 省籍 的家 庭 里 , 她的父 亲 吴 振法老 家在 浙 江省新 昌县 长征乡新任 村。 解放 前, 8 1岁的吴振法被 国民党军
队 抓去 当壮 并 于 1 4 年 随 部 队 到 97
莉问朱总理 : 亚洲金融风波对香港也 有影响, “ 如香港 出现 困难 , 中央政 厨会采
取什么 措施给予支持 ? 朱总理立即回答了 ” 她提 出 这个牵动香港人心的问题, 同
时也让 在电视 机前收 看新 闻直播 的亿 万观众认识 了 这位 凤凰卫视 出色的-A播。 h -
作为浙江人的女儿与媳妇 , 在吴小莉的心中除了有一份深深的祖国情外, 还有一
天吴振法 竟异想 天开地 对 女儿说 : “、 啊, /莉 J 好好读书 , 来可 以回老家 将 浙 江 新 昌当 个县 长 。 能否 当 上 县长 ” 对 年 少 的吴小 莉 来 说 真 没 想 过 也 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真情 写真文字
浙江 斯燕琼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生命的律动,是心灵的回声。然而,纵观当前中学生
作文现状:不少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别人的话,或张口说瞎话,或“无病呻吟”“胡
编乱造”,“假、大、空”满天飞。这既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
了学生真实人格的缺失。有鉴于此,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
话”,“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实际上
是把生活与写作、做人与作文这二者真正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这不仅对写作具有
重要意义,而且对写作者个性的发展、完善,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具有重大的
影响。
如何摒弃学生作文中的“虚空”现象,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我以为可
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去掉材料的伪饰,去寻找生活中的美
“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富丽,它引以自豪的是内容不是虚饰。”莎士比
亚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一个写作的真谛:文章的美决定于内容的美。内容的美在于
它的新鲜真实,切忌违背生活常理的胡编乱造,切忌生硬搬用陈谷子烂芝麻。然
而在实际的写作中,面对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甚至很有价值的人事学生往往视而
不见、听而不闻。他们常常抱怨生活的平淡无奇,缺乏写作素材,因而就捏造一
些不真实的人和事。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笔墨投向
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才能水到渠成,发掘真我,弘扬个性。我
经常告诉学生,写作本身就是对日常生活的反映,不一定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
初中学生的生活虽说单调枯燥,然而在这单调枯燥的共性中,每个人又都有着不
同的经历、感受和认识。只要善于观察,用心品味,随时随处都有写作的素材。
单就他们的学校生活而言,学生就有写不完的话。一节精彩的自然实验课,一次
激烈的拔河比赛,一堂难忘的美术课,一段悠扬的乐曲,一次平常的考试,无不
是作文的好题材。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点滴,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激发
学生的写作灵感。我要求学生写自己日常的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真实的才是
美丽的。在一次期中考试之后,一位学生如实地记录了自己在考试结果出来时的
心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试结果陆续出来了。首先是科学,199分。说实在,这
个分数是我怎么也想不到的。因为科学我只有一题并不确定,想不起来我写的答
案到底是什么。而这题的分数值是三分。我觉得科学的分数大约是197分或者
就是200分。可是它却偏偏来一个意料不到的结果。我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以致于我刚看到这个分数时,第一反应就是大叫了一声。看到那一题并没有错,
我心中自然高兴;而看到我错的那道题时,心中叫苦不迭、后悔不已。我竟把“大”
写成了“小”。搞错了!就那么一个字,使我与满分失之交臂。心中真是不爽之
极!

考试,可以说是学生学校生活中最熟悉的个体体验。惟其熟悉,学生才会滔
滔不绝、如数家珍,才会把平淡的日常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使人读来
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去掉语言的伪饰,提倡清新自然的文风
作文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成功与否。“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就是说,一篇文章要有文采。有无文采成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标准之一,作文
有文采成了中学生习作的一种追求。这诚然没有错。但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看
到不少学生对“文采”两字的理解是片面的,学生往往把有文采、富有诗意的语
言单纯的等同于华词丽句。以至于满文章堆砌华丽的辞藻,通篇使用精美的修辞,
但文章中没有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和深刻理解,缺乏真情实感,只有一个花里胡哨
的空架子。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评价的,认为当今学生作文“华丽有余,
气势不足;偏重技巧,疏于豪情”。语言上的华而不实导致了一种虚假的文风。
文如其人,虚假的文风往往也导致学生人格的虚伪。因此,在写作中我提倡学生
去掉伪饰,用一种朴实本真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我经常告诉学生,浓墨重彩固然
是一种美,但这种美修饰痕迹过重,往往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素面朝天、干净简
洁才是真正的美,这种美更真实、更需要有勇气。我们要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的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反璞归真更是美的最高境界。在长久的熏陶感染中,
很多学生渐渐去掉了繁华和浮躁,尝试用一种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写作。下面
是一个学生在《我的十元零花钱》一文中的语言:

星期一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揣着十元钱去买早餐。一张十元的纸币,让我感
到生活是满满的。就像一个富翁有了万贯家财,以后的生活便不用再愁。同样,
对我来说这星期的生活便不用再愁,填饱我的肚子是绰绰有余。于是,心中便感
觉特别地高兴,似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来到小店,把十元钱递给卖早餐的阿姨。在这一刹那,忽然感觉心里一下子
就空了,自己仿佛从一个富翁一下子跌成了穷光蛋,已经一无所有。但这种感觉
稍纵即逝。因为我手中马上又多了一张五元纸币和四个一元硬币,外加一碗热气
腾腾的炒年糕。顿时,我心中又变得满满的,余下的生活又是充满了希望。拿到
了早餐,就表示今天的生活已经解决,余下的钱不再属于今天,而是属于剩下的
四天。这样算来,剩下四天里我还拥有九元钱。而原来则是五天里拥有十元钱,
想一想,似乎我还多出了一元。啊,我为自己节省了一元!有一种细细的喜悦从
某个地方渗出来……这种感觉真好!
于是,在接下的几天里,我每买一餐,每过完一天,就仿佛又为自己节省了
一元,就不断有喜悦从心中溢出来。而对生活则感觉越来越有希望,心中便感觉
越来越充满了信心。

通观整篇文章的语言,可以说质朴自然而又简洁明了,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
其中有比喻但不花哨,没有一种为文而文的感觉。不能说这样的文章没有文采。
3、去掉情感的伪饰,抒发朴实真挚的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贵情真,情感是作文的灵魂。中学生写
作为了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或为了体现自己的思想的高尚,往往喜欢编造一些不
切实际的故事。一些学生从小到大都在快乐地编造。为了表现自己的坚强,他们
甚至不惜让父母在自己的作文中“死”去,让自己成为一个“残疾”人。可以想
象,这种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生活体验的文章,就如空中楼阁一样站不住脚。情
感自然也不可能真实。材料的虚假直接导致了情感的虚伪,而情感虚伪的人在生
活中是可怕的。真实的情感来源于个体的真切的生命体验与真实的心灵感悟,情
动于衷方能发之于声。如果没有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兴复汉室的拳拳之心、辅
佐后主的耿耿忠心,诸葛亮就不可能写出催人泪下的千古至文《出师表》;如果
不是国破家亡、流落他乡杜甫就不会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千
古名句;如果不是双腿残废、母亲死亡也就不会有史铁生感人之深的《合欢树》。
这样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的力量,才能让自己感动也让别人感动。写作教
学中,我强调生活与作文的联系,要求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抒发真实的情感。写
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地抒写自己为原则,学生在写作中是否有真情
实感应成为衡量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我告诉学生,自己经历的一
段往事,自己曾有过的一次感动或曾产生过的一种情思,原原本本的把它表述出
来,便是一种最本真的美。如一位学生在《那个温暖的身影》中写道:

晚自修结束后,我和往常一样迈着沉重的步子,拎着书包走出校门。一阵寒
风向我直面扑来,我禁不住打了个寒噤。街上的路灯孤零零地站着,昏黄的光将
我的影子拖得老长老长。握着胸前冰凉的钥匙,我的心中空荡荡的:今天是远房
表叔的大喜日子,爸妈也许早就在那儿喝喜酒了。今晚,家里将只剩下我了……
一想到这里,我不禁鼻子一酸。
穿过大街,我独自走在乡间小路上。月色朦胧,团团雾气袅袅地将我包围。
猛地一抬头,在茫茫黑夜的大屏幕上,依稀地颤动着几颗瘦弱的星星。星星啊星
星,难道你也和我一样孤独吗?
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远远地有一束灯光照亮在村口的天空中。灯光之下,有
一个熟悉而又稍胖的身影。莫非那人是妈妈?我揉揉了眼睛,那束明晃晃的灯光
冲破秋夜的雾气,射向远方的天空。
“颖颖——”一声绵长的呼唤在空旷的田野中回荡。
那声呼唤一下子把我从冰冷的世界带到了温暖的春天。顿时,有一股股暖流
涌遍全身。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向母亲飞奔过去……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细腻而绵密的情感,这种情感无疑是真实而感人
的。而这真实的情感无不得益于真实的生命体验。学生在这篇文章中展现的生活
场景是真实而平常的。也许在她的生活中,这样的情景已经出现了无数次。如果
作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即使她的想象力最丰富,也是无法完全体味到个中
滋味的。可以说,生活充实,才能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真是美的基础。学生作文中的真实和真诚品质,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
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泼泼的“我”的灵魂。“有真意,去伪饰;少造作,
勿卖弄”,这才代表了学生体悟世界看待人生的情感方式。可以说,作文真实,
做人才能真实。
从不敷脂粉的真实生活出发,注重生活的原生态及其个体生命对它的刻骨铭
心的体验和感悟。从积极和建设的观点看,确立做人与作文的内在合一将促进文
风的良性发展,推动学生人格的和谐健康的发育与成长——这才是作文教学最重
要的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 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镇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