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第8章 细菌的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习题与答案

病原微生物第8章 细菌的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习题与答案
病原微生物第8章 细菌的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习题与答案

第8章细菌的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不属于血清学反应的试验是:

A.协同凝集试验B.对流免疫电泳C.血凝抑制试验

D.血凝试验 E.Elek平板毒力试验

2.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A.增菌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选择鉴别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3.分离培养细菌一般需多少时间?

A.4~8 小时B.8~12 小时C.12~16 小时D.16~20 小时E.20-24 小时

4.下列哪种细菌需 4~8 周培养才能长出可见菌落?

A.大肠杆菌B.葡萄球菌 C.破伤风梭菌D.白喉杆菌 E.结核杆菌

5.关于直接涂片镜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适用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检查

B.方法简便易行,但均不能快速鉴定细菌

C.只适用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

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

E.以上都不是

6、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是根据:

A.细菌酶活性差异B.细菌毒素活性差异C.细菌酶含量的差异

D.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E.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

7.白百破三联疫苗是指:

A.白喉杆菌死疫苗、百日咳杆菌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B.白喉杆菌活疫苗、百日咳杆菌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C.白喉杆菌死疫苗、百日咳杆菌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白喉杆菌活疫苗、百日咳杆菌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E.白喉杆菌类毒素、百日咳杆菌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8.白百破三联疫苗与其三种单一疫苗比较,其优点是:

A.可减少接种次数和剂量B.可减少接种次数,但增加剂量

C.可减少接种次数,而增强免疫效果D.可减少接种次数,但降低免疫效果

E.以上都不是

9.用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的缺点是:

A.制备较困难B.纯度不高C.产量低D.可产生超敏反应E.不易保存

10.丙种球蛋白的优点是:

A.来源广B.易制备C.易保存D.含多种微生物的抗体E.免疫效果好

11.采集细菌培养标本正确的作法是:

A.采集有正常菌群的标本时需用洁净容器B.采局部病变标本前应先用消毒剂消毒局部C.必须在使用杭生素之前采集D.不能即时送检时均应置冰箱保存E.以上都不是12.关于血清学反应,正确的叙述是:

A.用已知抗原侧抗体称血清学鉴定

B.用颗粒性抗原与抗体反应的试验称沉淀反应

C.用抗体致敏栽体(乳胶或红细胞等)与相应抗原反应称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D.用于鉴定炭疽芽胞杆菌的絮状试验称 Ascoli 试验

E.抗 O试验是一种沉淀反应

13.关于PCR技术,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是一种有细胞的分子克隆技术B.是一种 DNA扩增技术

C.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等特点D.可用于病毒 DNA片段的枪侧

E.也可用于细菌等微生物DNA片段的检侧

14.测定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方法,下列哪种是错误的?

A.纸碟法B.小杯法C.凹孔D.试管法E.电泳法

15.关于死疫苗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用理化方法灭活而成B.较活疫苗易保存

C.副作用较大D.需多次小剂量注射E.常制成联合疫苗

16.鉴定葡萄球菌属时一般不用下列哪种方法?

A.直接涂片镜检 B.分离培养C.测定细菌素D.生化试验 E.药物敏感试验

17.关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直接注射免疫反应产物,使之产生相应免疫力B.作用快C.维持时间短

D.可用于紧急预防E.也作为平时预防的方法

18.下列哪种不是活疫苗制剂?

A.减毒疫苗B.基因缺陷型疫苗C.化学疫苗D.DNA重组型疫苗 E.以上都不是19.关于血清学诊断,错误的叙述是:

A.是一种用已知抗原侧抗体的免疫学检查方法

B.常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病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C.是一种以效价为测量单位的半定量试验

D.适用于病程短的传染病的诊断

E.可用于人群免疫水平的调查

20.下述哪项检查不能协助临床诊断?

A.脓汁涂片找到革兰阳性葡萄串状球菌B.咽拭子涂片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

C.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D.脑脊液涂片找到革兰阴性杆菌

E.瘀斑血中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

21.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A.霍乱死疫苗B.BCG C.青霉素 D.白喉类毒素E.马抗破伤风痉孪毒素抗体22.下列哪项不能获得有效的特异性免疫?

A.流脑流行期无症状感染者B.破伤风病愈后C.接种白百破

D.注射丙种球蛋白E.新生儿吸吮初乳

23.预防病毒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

A.使用抗毒素

B.使用抗毒素化疗药物

C.使用中草药

D.免疫预防

E.使用干扰素

24.制备人类病毒疫苗最好选用:

A.原代细胞

B.次代细胞

C.人胚二倍体细胞

D.传代细胞

E.器官细胞

25.用于检测病毒蛋白成分的方法是:

A.斑点分子杂交法

B.Southern印迹法

C.Western印迹法

D.Northern印迹法

B. E.PCR技术

26.直接检查病毒颗粒既特异又敏感的方法是:

A.光学显微镜

B.电镜直接检查法

C.疫苗电镜检查法

D.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法

E.酶免疫组化法27.用于分析 RNA的分子杂交技术是:

A.Southern印迹法

B.Western印迹法

C.斑点分子杂交法

D.原位分子杂交法

E.酶免疫组化法

28.从理论上讲,减毒活疫苗的潜在危险是:

A.回复突变为 ts 突变株

B.进入机体非寻常部位

C.活化免疫细胞

D.引起双重感染

E.以上都不对

29.那种方法分离培养病毒最简便、经济也最有前途?

A.动物接种

B.鸡胚接种

C.组织块培养

D.器官培养

E.细胞培养

30.最直接和最能说明病毒在组织细胞中生长的指标是:

A.PH 值改变

B.红细胞吸附

C.干扰现象

D.细胞病变

E.蚀斑

31.人工被动免疫最常抑制剂是:

A.转移因子

B.干扰素

C.免疫核糖核酸

D.免疫球蛋白

E.白蛋白

32.可用温度敏感突变株作疫苗的病毒是:

A.甲型肝炎病毒

B.狂犬病病毒

C.乙脑病毒

D.风疹病毒

E.流感病毒

33.迄今发现的结构最简单的病原因子是: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朊粒

E.衣原体

34.最有效的干扰素诱生剂是:

A.聚肌胞

B.泰洛龙

C.脂多糖

D.新霉素

E.黄花

35.感染性病毒数量的单位常用:

A.CFU

B.TCID50

C.PFU

D.CPE

E.inclusion body

36.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检测病毒颗粒或抗原?

A.ELISA

B.RIA

C.IF A

D.PCR

E.IEM

37.下列哪项不能代表病毒在细胞内增殖?

A.细胞病变效应

B.红细胞吸附

C.细胞代谢的改变

D.干扰现象

E.细胞培养液浑浊

38.下列哪种实验不是抗原抗体反应?

A.中和实验

B.病毒血凝实验

C.补体结合实验

D.血凝抑制实验

E.凝胶免疫扩散实验

39.关于包涵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病毒感染的检测指标之一

B.可能是病毒增殖场所

C.HCMV的包涵体称内基小体

D.可位于胞质,也可位于胞核

E.可以是嗜酸性,也可为嗜碱性

40.关于病毒血凝抑制试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是测定血凝素的方法之一

B.可用于病毒分型及亚型

C.所用抗体为中和抗体

D.是检测血凝抑制抗体的方法

E.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

41.目前用于测定病毒感染数量比较准确的方法是:

A.电镜下直接计数

B.红细胞凝集试验

C.蚀斑试验

D.ID50

E.TCID50

42.TCID50 可用于:

A.鉴定病毒种类

B.测定感染病毒的浓度

C.测定病毒的细胞感染范围

D.测定病毒 DNA和 RNA

E.病毒有无胞膜

43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关键取决于:

A.病毒种类

B.病毒毒力

C.病毒抗原性

D.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

E.机体免疫力

44.下列哪种检测方法可检测抗原并能定位?

A.ELISA

B.RIA

C.Western blot

D.PCR

E.IFA

4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既可检测病毒抗原又可检测其抗体?

A.免疫荧光技术

B.酶免疫技术

C.放射免疫法

D.中和试验

E.免疫电镜检查法

46.关于二倍体细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传代 50~100代左右

B.常用于制备疫苗

C.有二倍染色体数目

D.无接触抑制生长

E.常用于分离人类病毒

47.细胞培养不包括:

A.原代细胞培养

B.次代细胞培养

C.二倍体细胞培养

D.传代细胞培养

E.移植培养

48.关于抗病毒药物的目的不包括:

A.均有较重的毒性

B.可产生耐药性

C.对某些病毒感染有极好疗效

D.其作用机制是阻断病毒复制过程

E.干扰素对所有病毒均有效

49.用动物接种病毒的目的不包括:

A.分离不能用组织培养的病毒

B.制备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病机制

C.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

D.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

E.疫苗效果的观察

50.鉴定真菌时,通常统一的标准培养基是:

A.Sabouraud培养基

B.含糖丰富的普通培养基

C.加有放线菌酮的普通培养基

D.玉米

培养基 E.米汤培养基

51.鉴定真菌时,必须用统一标准培养基的原因是:

A.真菌难以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B.真菌易在标准培养基上生长

C.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

菌落形态差异很大 D.标准培养基成本低,易制备和保存 E.在标准培养基上可观察自然状

态下真菌的形态

52.培养真菌的最适pH值是:

A.2.0~4.0

B.3.0~5.0

C.4.0~6.0

D.5.0~7.0

E.6.0~8.0

53.一般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A.20~25℃

B.22~28℃

C.24~30℃

D.26~32℃

E.28~34℃

54.深部感染的真菌最适生长温度是:

A.25℃

B.28℃

C.30℃

D.33℃

E.37℃

55.下列哪种培养方法便于观察真菌自然状态下的形态和结构?

A.普通平板

B.半固体培养基

C.米汤培养基

D.玻片小培养

E.Sabouraud培养基

56.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类型是:

A.酵母型

B.类酵母型

C.丝状型

D.类丝状型

E.混合型

57.常用于真菌检查的染色法是:

A.革兰染色法

B.墨汁染色法

C.乳酚棉蓝染色法

D.美蓝染色法

E.镀银染色法

58.在沙保培养基中加人放线菌酮是为了:

A.促进真菌生长

B.抑制细菌生长

C.抑制螺旋体生长

D.抑制污染真菌生长

E.抑制噬菌体生长

59.鉴定真菌时以哪种培养基上的形态为准?

A.沙保培养基

B.玉米培养基

C.高糖培养基

D.吕氏斜面培养基

E.罗氏培养基

60.皮肤癣菌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出菌落需:

A.1~2天

B.1~4天

C.1~2月

D.1~2周

E.1~4周

61.对皮肤癣病一般不做血清学检查的原因是:

A.皮肤癣菌无抗原性,不引起免疫反应

B.皮肤癣病易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病因诊断

C.

皮肤癣菌与皮肤腐生性真菌之间有共同抗原 D.血清学检查麻烦,患者难以接受 E.皮肤癣菌仅引起细胞免疫而不引起体液免疫

62.鉴定真菌的主要微生物学检查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标本直接镜检

B.玻片小培养镜检

C.大培养观察菌落形态

D.玻片小培养观察菌落

E.培养观察菌落色素

63.目前真菌感染的防治措施不包括:

A.注意清洁卫生

B.提高机体免疫力

C.接种真菌疫苗

D.合理使用抗生素

E.使用酮康唑等抗真菌药

【x 型题】

1.细菌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包括:

A.显性感染B.隐性感染C.疫苗接种D.婴儿吸吮母乳E.注射抗毒素

2.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包括:

A.免疫物质为抗体B.免疫物质为细胞因子C.免疫出现慢D.主要用于治疗

E.可用于预防

3.人工主动免疫的特点包括:

A.免疫物质为抗原B.免疫物质为抗体C.免疫物质为类毒素

D.免疫物质为抗毒素E.主要用于紧急顶防

4.活疫苗较死疫苗优越表现在:

A.接种的是抗原,较方便B.免疫效果较好且持久C.接种次数及剂量较少

D.疫苗保存期较长E.可产生局部免疫作用

5.下列哪些生物制剂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A.死疫苗B.活疫苗C.类毒素D.抗毒素 E.内毒素

6.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包括:

A.屏障作用B.炎症反应C.干扰素作用D.抗毒素作用E.吞噬作用

7.细菌学诊断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正确做法是:

A.根据病原菌致病特点的不同而收集不同标本

B.采局部病变标本时应先用消毒剂,避免杂菌污染

C.尽量采取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D.用于分离的标本均需冷藏快送

E.标本必须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

8、目前细菌的动物试验用于:

A.分离细菌B.鉴定细菌C.测定 ID50 D.测定LD50 E.测定 MIC

9、细菌的生化检测试验及方法包括:

A.气液相色谱法B.多聚酶链反应C.细菌药敏试验D.VP 试验E.硫化氢试验10、目前细胞免疫制剂有:

A.BCG B.TF C.LFN 细胞D.IFN E.IL-2

11、对有泥土污染的深窄伤口除应作相应外科处理外,还应注射:

A.T A T B.抗毒素C.类毒素D.LFT E.TF

12 .人工主动免疫的特点是:

A.注射减毒活疫苗B.用于平时和紧急预防C.作用快而持久

D.作用慢而维持时间长E.用于预防

13、生物制品包括:

A.类毒素B.抗毒素C.诊断血清D.诊断菌液E.菌苗

14、病原菌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

A.直接涂片镜检B.分离培养C.生化鉴定D.血清学鉴定E.电镜观察

15.下列哪些细菌的分型可用于传染源的追踪?

A.血清学分型B.噬菌体分型C.细菌的耐药谱分型

D.质粒指纹图谱法分型E.气液相色谱法分型

16.与死疫苗比较,活疫苗的特点包括:

A.接种次数少B.易保存C.剂量小而无副作用

D.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性E.在体内能有限繁殖

17.死疫苗的制剂包括:

A.化学疫苗B.合成疫苗C.灭活疫苗D.减毒疫苗E.自身疫苗

18.细菌动物试验主要用于:

A.分离杂菌多的标本中某种病原菌B.豚鼠过敏现象的观察C.鉴定病原菌

D.测定菌株毒性E.培养结核杆菌等难以培养的细菌

19.自身菌苗的治疗机制可能是:

A.增强非特异免疫力B.使机体脱敏C.增强特异性免疫

D.增强体液免疫E.降低细菌的毒力

20.减毒活疫苗细菌株可来自:

A.自然界中分离B.健康带菌者体内分离C.自人工诱导突变株中筛选D.恢复期带菌者体内分离E.病人体内分离

21.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疫苗的优点是:

A.可产生细胞免疫B.可产生体液免疫C.便于接种

D.可产生局部免疫E.疫苗易保存

22. 既可检测病毒抗原又可检测抗体的方法有:

A.免疫电镜检查法

B.免疫荧光技术

C.酶免疫技术

D.斑点分子杂交法

E.放射免疫法

23.用人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紧急预防效果较为肯定的疾病有:

A.麻疹

B.乙型肝炎

C.甲型肝炎

D.狂犬病

E.脊髓灰质炎病毒

24.临床上常取粪便标本作病毒检测材料的疾病是:

A.甲型肝炎病毒

B.狂犬病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EB 病毒

25.从可疑病例中分离病毒,采集标本时应注意:

A.在发病早期采集

B.采集适当部位的标本

C.标本应保持在低温环境

D.标本应尽快送实验室

E.在疾病晚期再次采集标本分离培养

26.病毒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有:

A.光镜检查感染细胞内包涵体

B.IEM 检测病毒颗粒

C.检测病毒特异性 IgM

D.免疫标记技术检测病毒抗原

E.核酸杂交技术检测病毒核酸

27.检测病毒包涵体可以作为:

A.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标志之一

B.病毒毒力强弱的标志之一

C.某些病毒性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D.鉴定病毒必需的依据之一

E.计算病毒颗粒数量的方法之一

28.病毒感染的早期病因学诊断可采用:

A.IEM 检测病毒颗粒

B.ELISA检测病毒抗原

C.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毒抗原

D.特异性 IgG 测定

E.特异性 IgM 测定

29.病毒感染的传统诊断方法有:

A.IEM 检测病毒颗粒

B.病毒分离培养

C.免疫标记法检测标本中病毒抗原

D.血清特异性 IgG 的检测

E.PCR 检测病毒核酸

30.送检标本分离病毒应做到:

A.冷藏、速送

B.加入石灰酸防止污染

C.60℃加热灭菌

D.置 50℅甘油盐水保存运送

E.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抗菌

31.组织培养的类型有:

A.器官培养

B.移植培养

C.原代细胞培养

D.次代细胞培养

E.传代细胞培养

32.鸡胚的哪些部位可用于病毒的接种

A.绒毛尿囊膜

B.尿囊膜

C.羊膜腔

D.鸡胚

E.卵黄囊

33.病毒感染的检查主要包括:

A.病毒分离

B.病毒鉴定

C.药敏试验

D.血清学诊断

E.光镜直接观察 inclusion body

34.用动物分离病毒时应该:

A.选择敏感的动物

B.选择适宜的接种部位

C.选择合适的年龄

D.每天观察动物发病情况

E.如不发病则报告阴性

35.细胞病变包括:

A.变圆

B.坏死

C.溶解

D.脱落

E.融合

36.人工被动疫苗制剂包括:

A.免疫血清

B.人血清白蛋白

C.胎盘球蛋白

D.丙种球蛋白

E.转移因子

37.病毒血凝试验的目的是:

A.了解有无含血凝素的病毒存在

B.了解含血凝素病毒量的多少

C.为血凝抑制试验作准备

D.用于活病毒的半定量

E.用于含血凝素病毒的分型

38.能抑制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是:

A.金刚烷胺

B.阿糖腺苷

C.阿糖胞苷

D.无环鸟苷

E.3-氮唑核苷

39.组织培养的用途包括:

A.病毒分离

B.检测中和抗体

C.制备补体结合抗原核疫苗

D.用蚀斑试验进行病毒分离

E.研究病毒发病机制

40.下列哪几种病毒可出现血凝现象?

A流感病毒 B.痘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腮腺炎病毒E.疱疹病毒

41.下列哪些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放线菌酮即不能生长?

A.白假丝酵母菌

B.新生隐球菌

C.肺炎支原体

D.沙眼衣原体

E.结核杆菌

42.适于真菌生长的条件是:

A.pH偏碱

B.pH偏酸

C.湿度高

D.温度低

E.有氧

43.抗真菌药物包括:

A.两性霉素B

B.克霉唑

C.制霉菌素

D.氟康唑

E.酮康唑

二、填空题

1.机体可通过、和等多种方式获得特异性免疫。

2 .通过胎盘和初乳要儿可获得免疫,而通过注射抗毒素则可获得免疫。3.在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致病菌常用____方法作初步诊断。如

和菌。

4.用已知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血清学,主要适用于抗原性致病菌和病程的感染性疾病。

5.类毒素是由细菌的经0.3%~0.4%甲醛处理后,成为失去,但保留性的生物制剂。可刺激机体产生。

6.抗毒素一般是用细菌的多次免疫马,再从其中提取纯化精制而成。

*

7.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 和 两大内容。

8.鉴定细菌常用 凝集试验。此方法是用已知 检测未知 。

9. 进行病毒分离应采取患者 期标本,标本采集后要 ,如检测抗体,则需 于 期和 采集双份血清。

10. 流感病毒的分离,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是 ,经培养后,以 和 进 行鉴定和分型。

11. 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的方法主要有 ,包括 和 等。

12. 检测病毒核酸的方法主要有 , , , 等。

13. 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主要 , , , , 等。

14.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主要有 , , , , 等。

15. 病毒的分离培养有 , 及 。

16. 病毒的组织培养方法有 , 和 。

17. 具有血凝素的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出现 现象。

18. 核酸疫苗包括 疫苗和 疫苗。

19. 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用于紧急预防 , ,和 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____和____联用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20. 核酸疫苗能诱生 和 ,免疫力维持时间长,且可诱生 ,故是一 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疫苗。

21. 抗病毒基因制剂有 , 和 。

22.真菌的菌落有 型菌落和 型菌落两类。

23.检查真菌时常用 培养基和

染色法。 24.可观察真菌菌丝与孢子生长状态的方法是

培养法,培养约 后用

染色镜检。

25.浅部感染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而某些深部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 为 ℃。

三.名词解释

1.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 )

2.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

3.疫苗(vaccine )

4.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

5.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 )

6.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 )

7.病毒血凝试验(viral hemagglutination test )

8.基因工程疫苗(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 )

四、问答题

1.采集细菌标本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平时预防,而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为什么?

3.为什么预防结核目前均用活疫苗(BCG)而不用死疫苗?

4.病毒感染早期快速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哪些?

5.简述病毒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标本采取原则及注意事项。

6.简述抗病毒基因治疗的主要缺点。

7.试述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8.预防病毒性疾病的疫苗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参考答案

【A 型题】

1.D 2.C 3.D 4.E 5.D* 6.E 7.E 8.C 9.D 10.D 11.E* 1

2.C 1

3.A 1

4.E

15.D 16.C 17.E 18.C 19.D 20.B 21.C 22.B* 23.D 24.C 25.C 26.C

27.B 28.B 29.E 30.D 31.D 32.E 33.D 34.A 35.C 36.D 37.E 38.B

39.C 40.E 41.C 42.B 43.D 44.E 45.D 46.E 47.E 48.E 49.C 50.A 51.C 52.C 53.B 54.E 55.D 56.C 57.C 58.D 59.A 60.E 61.C 62.D * 63.C

注解

【题 5】直接涂片镜检多适用于在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的初步鉴定,但在少数

情况下,对形态无特征的细菌也可用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进行快速鉴定,其结果均必须结合

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

【题11】在采集细菌培养标本时,无论标本中有无正常菌群均需用灭菌容器收集,否则很

难区别是标本中真正病原菌还是污染菌。而要与正常菌群区别,则可根据标本的来源,选用

适当的选择鉴别培养基加以区分。为提高分离率,采集局部病变标本时一般不宜用消毒剂消毒,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再采集标本。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如已使用抗生素,可在化验单上加以说明,以便采用相应的措施对标本进行相应处理后再培养。标本不能

及时送检时一般应置于4℃冰箱保存,但少数对低温敏感的病原体如淋球菌等不能置于冰箱,否则将不能分离出该菌。

【题22】通过接种疫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使机体获得人工主动和被动特异性免疫。一

般经显性或隐性感染也可获得自然主动特异性免皮,但破伤风病愈后例外,因为破伤风疾病

主要是破伤风痉孪外毒素起作用,而此毒素毒性极强,对人的致死量小于1μg,治愈的病人

体内该毒素含量会更少,如此小的剂量很难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足够的中和抗体。所以

破伤风病人病愈后不能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如要预防再次感染,必须进行人工免疫。【题50】真菌是一种易人工培养且易发生菌落形态等变异的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及其他

不同培养条件下可表现为不同菌落特征等生物学特性。为统一标准,国际有关组织规定,鉴

定真菌以Sabouraud培养基上的形态为准。

【题62】真菌的培养方法分两类,一类称大培养,此方法类似于细菌的平板培养,主要用

于繁殖真菌、观察真菌的菌落特征;另一类称小培养,是将小块真菌培养基,置于载玻片上,

挑取小片菌落接种于培养基周边,再覆以灭菌盖玻片,置湿盒中培养。后者一般用于培养多

细胞真菌,使其菌丝及孢子紧贴盖玻片自然生长,然后取下盖玻片染色后镜下观察菌丝体及

孢子特点,以鉴别真菌。故“玻片小培养观察菌落”是错误的。

【X 型题】

1.ABCDE

2.ABDE

3.AC

4.BCE

5.ABCDE

6.CE

7.AC

8.ABCD

9.ADE 10.BCDE 11.ABC 12.DE 13.ABCDE 14.ABCD 15.ABCD * 16.ACDE 17.CE 18.ACD 19.BCD 29.AC 21.ABCD 22.BCE 23.ACE 24.AC 25.ABCD 26.ABCDE 27.AC 28.ABCE 29.ABD 30.ADE 31.ABCDE 32.ABCE 33.ABDE 34.ABCD 35.ABCDE 36.ACDE 37.ABC 38.BCDE 39.ABCDE 40.ACD 41.AB 42.BCE 43.ABCDE

注解

【题 15】一般不同传染源的同种细菌其抗原性、噬菌体型、耐药谱及质粒的指纹谱均有差别,同一传染源的同种细菌上述特性均相同,据此可用于传染源的追踪。而不同传染源的

同种细菌其气液相色谱法所测生化特性亦可相同,因此,不能用于传染源的追踪。故只有

答案 E 是错误的,正确答案应为 A、B、C、D。

二、填空题

1.患病隐性感染预防接种

2.自然被动人工被动

3.直接涂片镜检结核分枝杆菌与白喉棒状杆

4.诊断较强较长

5.外毒素毒性免疫原抗毒素

6.类毒素血清免疫球蛋白

7.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8.直接玻片抗体抗原

9. 急性冷藏速送急性恢复期

10. 鸡胚培养病毒血凝试验病毒血凝抑制试验

11. 免疫学方法免疫酶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12.核酸杂交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PCR

13. 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核酸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14 细胞病变效应病毒的干扰现象红细胞吸附培养基值的改变免疫学方法检测病毒抗原15.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组织培养16.器官培养移植培养细胞培养17.红细胞吸附

18.DNA RNA

19.甲型肝火麻疹脊髓灰质炎

20.高效价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21.体液免疫细胞免疫CTL 14.反义寡核脱氧核酸反义寡核苷酸核酸

22.酵母丝状

23.沙保乳酚棉蓝

24.小l周乳酚棉蓝

25.22-2837

三、名词解释

1.人工主动免疫: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等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特异免疫力

的一种防止微生物感染的措施。

2.人工被动免疫:通过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

因子等,使机体即刻获得特异性免疫的一种预防和治疗微生物感染的措施。

3.疫苗:即用病原微生物或其成分制备而成,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剂。一般包括

用细菌制成的菌苗以及用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和支原体制成的疫苗。

4.亚单位疫苗:根据细菌抗原成分分析,将不同致病菌的主要保护性免疫原存在的组分

制成的疫苗称之。

5.减毒活疫苗: 是用人工诱导病毒发生毒力变异获得的毒力降低而抗原性不变的病毒株制

备的疫苗。

6.核酸疫苗: 是将病毒编码某种保护性抗原的 cDNA或 mRNA克隆入载体中制成的疫苗,

将其注入机体内,可使机体诱生对该病毒的免疫应答。

7.病毒血凝试验: 是将含有血凝素的病毒与相应红细胞混合,而发生的细胞凝集的现象,称

为病毒血凝试验。其原理是有些病毒表面含有糖蛋白性质的血凝素,与红细胞上的相应糖

蛋白受体结合而出现红细胞的凝集现象。

8.基因工程疫苗:将某病毒编码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中(真核或原核细胞),

该表达载体转染细胞或细菌后,在培养上清液中即有表达的该保护性抗原,将该抗原纯化

后所获得的蛋白质即可作为疫苗使用,称之为基因工程疫苗。

四、问答题

1.采集细菌标本的一般原则是:

( l )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标本;

( 2 )根据疾病特点采集不同标本,在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不可用消毒剂;

( 3 )尽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对已用抗菌药患者的标本,应注明药物名称;

( 4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的材料;

( 5 )采集标本后尽快送检(多数细菌标本可冷藏保存或运送)。

2 .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平时预防,而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为什么?因为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是抗原,其免疫产物出现的较慢(2~4 周),维持时间也抖长

(数月至数年),所以主要用于平时预防;而人工被动免疫其特点则相反,即产物(抗体、

细照因子)出现的较快(立即),维持时间也较短(2~3 周),所以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治

疗。

3.为什么预防结核目前均用活疫苗(BCG)而不用死疫苗?

因为活疫苗接种后仍可在宿主体内进行一定的生长繁殖,犹如轻型或隐性感染,免疫效果

优于死疫苗,可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应答,且免疫持久。活疫苗一般只需接

种一次,剂量小,副反应无或轻,若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还可产生局部黏膜免疫(即 SlgA 杭体)。死疫苗则不具备上述优点,所以,预防结合目前均用活疫苗。

4. 病毒感染早期快速诊断方法:

(1)检测病毒抗原的快速诊断方法:如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等。

(2)病毒核酸的检测方法:如核酸杂交,PCR 等。

(3)形态学检测:包括电子显微镜直接检测和免疫电镜检查法以及病毒包含体的光学显微镜检查法等。

(4)特异性 IgM 类抗体的检测:一般以ELISA技术进行。

5. 病毒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标本采取基本原则是:早期采样,冷藏速送。

注意事项:①在感染部位采样;②标本采取必须严格无菌操作;③对本身带杂菌的标本应加入高浓度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处理。④若标本采集地点离病毒实验室较远,可将标本置甘油缓冲盐水中低温保存送检;⑤进行病毒血清学诊断时,应采取双份血清。

6.抗病毒基因治疗的主要缺点是:①要对某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则必须首先知道该病毒的关键基因,方能设计出相应的反义核酸;②合成反义RNA或DNA、核酶等所需成本较高;③反义核酸、核酶等制剂不稳定,易被核酸酶降解;④不能保证抗病毒基因治疗剂能有效地到达靶细胞。

7.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相应抗原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产生时间较长,一般一周以后即时

免疫力维持时间长短

用途传染病的免疫预防紧急预防和治疗

8.病毒性疾病的疫苗种类及其优缺点

(1)灭活疫苗:由于是灭活的,所以易保存,无需冷藏,具无毒力回复的可能。但其免疫效果较差,需多次强化,接种量大,毒副作用大,且免疫力维持时间不长。

(2)减毒活疫苗:能诱导良好的免疫应答,接种量小,只需接种一次,因模拟自然感染途径,故可产生黏膜免疫,免疫力维持时间长。缺点是需冷藏,不易保存,且偶见毒力回复。

(3)基因工程疫苗:因其为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的表达产物,相当于灭活疫苗,所以其优缺点同灭活疫苗。核酸疫苗:便于制备、贮存和运输,可诱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力维持时间长。缺点是注射量大,另外其安全性也尚待证明。

辨析语病,修改病句

辨析语病,修改病句 一、内容: 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 二、六种病句类型:四“不”一“结构”一“成分”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表意不明 4、不合逻辑 5、结构混乱 6、成分残缺或赘余 三、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 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B、尽量少修改。 四、句子结构成分划分 口诀:主谓宾、定状补 1、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了我的眼帘 主干:面容跃眼帘 枝叶: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入了我的 定语状语补语定语 (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 [立即] 跃<入了>(我的)眼帘 2、永定河上的芦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主干:芦沟桥修建 枝叶:永定河上的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定语补语 (永定河上的)芦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3、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 (载人的)宇宙飞船// 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 五、辨析语病,修改病句 (一)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出现了多项定语,可能是语序不当。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2、定语和中心词的位置颠倒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后面的谓语搭配不当,原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 3、状语位置不当: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手忙脚乱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详细”是做状语用来修饰“介绍”,应把“详细”调到“介绍”前)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87626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感染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细菌和病毒是最多见的、最主要的两种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鉴别对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的、实用的、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和病毒快速分离和鉴定,而目前常用鉴定感染指标有(1)血WBC和N分类;(2)血沉ESR;(3)白细胞介素-6(IL-6);(4)血清hs-CRP;(5)PCT降钙素原。 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 目前,WBC、N%作为传统感染指标,因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是广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感染鉴别的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WBC 计数方法简便、快捷, 目前仍被认为是鉴定细菌感染的常规项目。但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在局部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二者有所升高,但在重症细菌感染组二者均下降,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略有升高,因此二者均不能很好的反应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因为全身细菌感染时外周血WBC计数既可升高,又可减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剧烈运动、进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以及采血部位不同和采血技术水平也可使血象出现较大差异[1]。所以WBC 计数和N%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不够, 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沉(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绝大多数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和坏死性疾病都能使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产生变化,或使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引起血沉加速。此外,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白细胞介素-6(IL-6) IL-6 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由212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在感染和炎症时,上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IL-6 和IL-8,是局部和系统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在败血症患者体内的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刺激机体的T、B 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大量的IL-6。IL-6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达细胞黏附分子、组织因子,诱导肝细胞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使超敏CRP浓度提高。但国外资料表明,除细菌因素外,其它非感染因素也会引起IL- 6的非特异性升高,从而限制了IL- 6对诊断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而PCT 与hs- CRP则正好可以弥补IL- 6这一缺点。 另外,IL-6与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故IL-6水平能很好地评估急性胰腺炎的程度。 hs-CRP C -反应蛋白早于1930 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 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超敏CRP(HS-CRP)方法的引入,CRP不仅可作为一种急性炎症的标志物,而且可区别在正常范围内低程度炎症反应中CRP 的水平。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预后起重要作用被临床重视。 C 反应蛋白(CRP)是肝脏细胞在IL-6 的作用下分泌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在应激情况下血清CRP 水平增高,在任何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急性期均可升高[2]。除细菌感染外,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反应、梗死、急性创伤或手术、烧伤、免疫复合物沉积等都可以使CRP升高。健康人血清中CRP 含量很低,当机体受到细菌入侵引起炎症时,血中浓度其峰值可达基础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并不受年龄、性别、体温及贫血等因素的影响,被认为是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3]。据沈国森等实验研究报道显示[4],细菌性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一、选择题 【A型题】 1.外毒素的感染免疫是依靠抗毒素的哪种作用机制 A.调理作用 B.黏附作用 C.灭活作用 D.清除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 A.菌苗 B.疫苗 D.类毒素 E.抗毒素 3.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是: A.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 B.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多 C.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 D.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减少 E.以上都不是 4.正常体液中作用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 A.补体 B.防御素 C.溶菌酶 D.白细胞素 E.血小板素 5.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血浆凝固酶

D.组蛋白 E.酯酶 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 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 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定植于黏膜 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 E.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 7.通过与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 8.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 分子小,易入炎症区 含量高,作用强 无免疫调理作用 半衰期短 可激活补体 9.溶菌酶不能单独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肽聚糖无五肽桥 B.肽聚糖外有外膜保护 C.肽聚糖为二维构型 D.肽聚糖含量少 E.胞质周围间隙中酶可破坏溶菌酶 10.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内毒素致病的措施,其原因是内毒素: A.作用无组织特异性 B.作用于胞内 C.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疫苗 D.引起化学性中毒

E.一次产量较大 11.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 A.sIgA B.IFN C.中和抗体 D.IgM E.补体结合抗体 12.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 SIgA E.IgE 13.常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试剂是: A.氯仿 B.乙醚 C.酚类 D.甲醛 E.过氧化氢 14.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直接杀伤病毒 B.阻止病毒吸附 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 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 15.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A.流感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腺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人乳头瘤病毒 16.在以下病毒中,机体内虽有特异性抗体,但仍可感染并发病的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流感病毒 D.甲型肝炎病毒 E.柯萨奇病毒 17.新生儿血中测出下列哪类抗体可诊断为宫内感染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18.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特异性杀伤的主要免疫细胞是: A.CD4+T B.CD8+T C.Mφ D.NK E.中性粒细胞 19.下列哪种抗病毒免疫方式属获得性非特异免疫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补体及病毒抑制物 C.生理年龄状态 D.干扰素 E.屏障作用 20.病毒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最重要原因是: A.无病毒血症 B.抗原易变异 C.表浅感染 D.短暂感染 E.免疫耐受21.干扰素的特性是: A.无种属特异性 B.由宿主基因编码 C.能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 D.抗病毒作用比特异性抗体强 E.需IgG和补体辅助抗病毒 22.一般认为抗病毒免疫效应最强的是: A.干扰素 B.病毒抑制物 C.IgG抗体 D.细胞免疫效应 E.IgM中和抗体23.下列哪种病毒不会透过血脑屏障

判断病句的方法

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一、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缺谓语,应把"薄弱"调到"态度"后)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这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3、词序颠倒 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如: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语序的排列不仅要符合事理,而且还要在行文上前后照应,连贯一致。这句话应把"水上"和"陆地上"对调一下。) 4、重复罗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上的"和"头发"重复。) 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5、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断定"。) 6、概念混淆。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 (《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7、滥用副词,介词以及否定词的混乱使用。 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将"和"了"时态不同,去掉副词"将"。) 如:睡眠不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介词"对于"多余的,应删去。) 8、有歧义 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 (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各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这两门课,物理短训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2)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分别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课程,物理短训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看来应该是第(2)种理解,应该在"开设"前加上"分别"。) 9、逻辑错误 如:800个人,几千条胳膊,与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不合事理,800人,不可能有几千条胳膊。) 以上列举了常见语病的具体类型,怎样辨析,光知道类型不够,还要掌握一些检查语病的规律和方法。为了便于记忆,我把它编成了顺口溜。

修改病句的原则

修改病句的原则: 1、保留句子原型,少改为佳。 2、防止以造新句子代替原句。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1) 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有时,缺少主语。如:1) 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了。2) 在老师的教育下,明白了学习的意义。3)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对我教育很大。有时,缺少谓语。如:1) 我们要远大的革命理想。2) 公共汽车将在我家门前的路上。 3) 我们要为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有时,缺少宾语。如:1) 我送给小丽同学。2) 我最尊敬的人是。3) 春天到了,林荫道上的花草树木。 (2) 重复啰嗦: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例句: 1) 老师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2)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3) 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国庆联欢活动。 (3) 搭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例句: 1) 同学们热心欢迎老师。 2) 小明十分爱护时间。 3) 张琳同学提的建议很正确,大家都附和他。 4) 在班会上,同学们实事求是的揭发了他的优点和缺点。 5) 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 6) 春天的杭州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4) 语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例句: 1) 李勇被同学一定评为“三号学生”。 2) 这是晴朗的一个夜晚。 3) 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找出作业中的错误。 4) 说实在的,他并不唱得好。 5) 我们分别在教室里和球场上举行了篮球比赛和智力比赛。 修改病句要记住:遵原意,少改动。它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⒈读。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是用词不当、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颠倒、自相矛盾,还是分类不当。⒉划。用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的部位,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⒊改。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即删去多余及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补上句子残缺成份,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词语,使用词怡当。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 ⒋对。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第3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3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学习要点 一、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1.正常菌群 定义---人存在于正常人体,但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生理作用---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 2.机会致病菌 定义---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致病的这类细菌,也可称为条件致病菌。 机会致病的原因---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导致机体产生的疾病。多见于使用抗生素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 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与其毒力强弱,侵入数量及侵入部位有密切关系。 1.细菌的毒力 毒力---指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即按一定注入途径,在规定时间内,使一定体重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半数发生感染所需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的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人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它主要包括: (1)抗吞噬结构:荚膜、微荚膜等。 (2)粘附素: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介导细菌粘附宿主靶细胞。 ①分类:可分为菌毛粘附素和非菌毛粘附素。 ②微生物感染与细胞调亡: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能够诱导一种细胞主动死亡的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机体控制组织细胞数目,清除无用的、有害的以及异常的细胞,以维持机体自身的稳定,其特征为细胞皱缩,细胞质和核固缩,并可出现含有细胞碎片的凋亡小体。 (3)侵袭性物质:致病菌产生的,一般对机体无毒性,但可协助细菌定植、繁殖和扩散的一类物质。 细菌Ⅲ型分泌系统:是接触依赖性分泌,需较多的蛋白质参与,所分泌的效应蛋

病句类型及修改答案

病句辨析与修改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修改病句,是就语病的动手修改而言的,它是语言表达较高的能力要求。辨析病句,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其次,要掌握病句辨析的方法。 一、修改符号 二、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种语病属语法毛病,表意不明属修辞毛病,不合逻辑属逻辑毛病。常见的病句种类有:(l)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 (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 三、病句辨析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 在审读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找到病之所在。用这种办法做题,要做到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要敢于大胆地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二者相辅而行。 2、句意分析法 (1)看句意是否明确。一般地,一句话只能有一种理解,即一句话表达惟一的一个意思。如果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是歧义句,就犯了句意不明的毛病。 (2)看前后句意思是否合事理。例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很显然,“伪劣产品”是不会有人仿造的。那些不法之徒是要通过伪造“名牌产品”来赚钱。这句话不合事理。 3、主干枝叶梳理法 综观全局,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的主干是否有搭配不当的错误;再清理句子的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 4、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语病,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另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5、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不好从语法上找出毛病,这时要从事理上对其进行分析,主要看其是否违反

临床常见细菌感染及选择药物

临床常见细菌感染及药物选择 1.一般软组织感染:痈、疖、蜂窝织炎、乳腺炎、丹毒、淋巴管炎等。常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首选药物是青霉素、苯唑西林;其次可以考虑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第一代头孢、万古霉素;严重感染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 2.软组织混合感染:即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同参与的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厌氧类杆菌窝织炎、肌肉坏死、糖尿病足及咬伤感染等,治疗上要兼顾到厌氧菌。 I消化链球菌感染: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其次可以选择克林霉素;严重感染选择阿奇霉素、万古霉素等。 H大肠杆菌感染:首选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头孢二三代;其次可以选择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严重感染选择碳青霉烯类。 皿肠杆菌属(产气、阴沟):首选抗绿脓B -内酰胺类(哌拉西林、 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等)+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其次可以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严重感染选择碳青霉烯类。 以上感染必须考虑到厌氧菌感染,可以加用替硝唑、甲硝唑。 3.梭菌性肌肉坏死及蜂窝织炎和破伤风均为厌氧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使用普通的青霉素即可。 4.烧伤创面感染: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肠道杆菌引起的感

染。对轻度感染可选用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氟喹诺酮类等,耐庆大霉素菌株可予阿米卡星等耐氨基糖苷钝化酶的品种替代。严重感染可予三代头孢或哌拉西林联合氨基糖苷类,或予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易引起肉芽肿,药物难以渗入,故较重感染治疗应保证有足够的疗程。形成生物膜时疗效降低,此时,可加用大环内酯类等抑制生物膜形成的药物。 5.人工关节或胸骨劈开术后: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MSS/和MSCN:首选苯唑西林;其次可以选择头孢一代、万古霉素;严重感染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 MRSA首选万古霉素;其次可以选择替考拉宁、严重感染用夫西地酸、利福霉素。 MRCNS首选万古霉素;其次可以选择左氧氟沙星;严重感染再加用利福霉素。 6.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骨和关节的化脓性感染最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道杆菌, 用药时要兼顾到使用能够比较多得进入到骨组织的抗生素。 7.脑脓肿(原发性或源自临近感染、创伤或手术后)、脑膜炎、脓胸: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等得颅脑创伤的手术感染,最主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少数时候也有肠道杆菌和厌氧菌。选药要考虑到药物能够进入血脑屏障而达到感染组织。脑膜炎球菌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高度敏感,可首选较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脑膜炎球菌所致的脑膜炎及败血症。也可予二、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或林可霉素类替换青霉素治疗。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脑膜炎等可予二、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常见的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的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2.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疗程根据不同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定。宜采用注射剂,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后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病原治疗】 见表4.5。 表4.5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治疗 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 素,克林菌素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用头孢菌素 类 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 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 合,不宜单用 肠杆菌科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 合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 糖苷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 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或碳青霉烯 类+氨基糖苷类 通常需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 坦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可联合氨基 糖苷类 真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得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最常见得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常见得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得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2.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得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疗程根据不同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定。宜采用注射剂,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后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病原治疗】 见表4、5。 表4、5 医院获得性肺炎得病原治疗 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 素,克林菌素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用头孢菌素 类 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与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合, 不宜单用 肠杆菌科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 合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她啶,头孢哌酮、环丙 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 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得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复方或碳青霉烯类+ 氨基糖苷类 通常需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可联合氨基 糖苷类 真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厌氧菌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甲硝唑

修改病句的方法及原则

修改病句的方法及原则 一般句子的结构与成分图 (定语)+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 主语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宾语一般也由名词和代词充当。 判断病句的方法(1)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 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个经验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个经验值得他们的学习”“这个经验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修改病句的原则方法

修改病句的原则方法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变动越少越好,不能在修改中出现新的语病。 病句修改八项注意 辨析语病,是各地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如何辨析语病,不少教师也总结了不少方法,如语感审读法、主干枝叶梳理法、造句类比法等等。纵观历年有关修改病句的试题,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面孔",仔细研究后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特征,现归结为八项注意,在这里结合例子向大家介绍,如果我们掌握了其中规律,就能快速而有效的辨析语病,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 在涉及到复句的病句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无放错位置,语序是否合理等等。复句的关联词分单用和配对使用两种,如果句子中使用了必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果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 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例1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 例2"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后面不能动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例句中"和"应为"还是"。 能力提升: 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提高。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3. 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4.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 5."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6.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二.注意出现"禁止" "防止"类词的句子。 有些词语,如"禁止" "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201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考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单项选择题(3*10=30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2.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归类分线情况,属于二线药物的是(): A. 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B.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C. 阿奇霉素分散片 D.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3.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类抗生素。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4.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 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5.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6.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7.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8.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9.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C.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D. 以上都是 10.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二.判断题(3*10=30分)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2.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可局部滴耳。() 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 4.新生儿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5.确定为肠球菌感染,不宜再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 6.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求Ⅱ类切口的停药时间为3至7天。()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第二节抗细菌感染的免疫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是指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是由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协调来完成的。先天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机体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正常组织及体液中的抗菌物质;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以抗体作用为中心的体液免疫和致敏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淋巴因子为中心的细胞免疫。 病原菌侵入机体后,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不同,致病物质的不同。机体对它们的免疫反应也各有差别。 一、宿主体表的防御功能 (一)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健康和完整的皮肤与粘膜能有效地阻挡细菌的侵入。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上颤动,可将细菌咳出或咽下;随粪便每日约排菌1012个;小便可清除尿道上皮的细菌。 (二)分泌液中化学物质的局部抗菌作用 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胃酸能杀死寒杆菌、痢疾杆菌和霍乱弧菌。阴道分泌物中的酸类亦有抗菌作用。前列腺分泌的精素(Spermine)是正常精液中存大的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效的抑制物。泪液、唾液、乳汗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广泛分布的溶菌酶能溶解革兰氏阳性细菌。 (三)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腔道中的正常菌群,可以通过它们的代谢产物对抗病原菌入侵。例如皮肤上的痤疮丙酸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能产生抗菌性脂类、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在皮肤上生长;肠道中的某些厌氧菌能产生脂肪酸阻止沙门氏菌在局部生存;肠道中大肠杆菌产生的大肠菌毒和酸性产物能抑制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咽部的草绿色链球菌似能阻止肺炎球菌在局部生长;鼻腔的表皮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能妨碍金黄色葡萄球菌定居等。当这种拮抗作用受影响时,则可发生菌群失调症。 二、机体抗毒性免疫 抗毒性免疫是一种以体液抗体为主的免疫应答。许多以外毒素致病的病原菌造成的感染,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及内毒中毒等,机体的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抗毒素(lgG)中和毒素的作用。由抗毒素与外毒素特异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将其降解消除。抗毒素与毒素结合,可以通过空间阻碍使毒素不能吸附到敏感的宿主细胞(受体)上,或者使毒素生物学活性部位(酶)被封闭,从而使毒素不能发生毒性作用。应当指出,抗毒素不能对已与组织结合的毒素起中和作用。

病句及其修改——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

病句及其修改——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 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 1.修改病句的原则: (1)病因要查清 在修改病句之前,先要查清句子究竟是什么毛病,所以面对一个病句,先要认真读几遍,再做进一步分析,只有确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2)修改尽量少 修改病句时,要使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尽量少动、小改。 (3)原意必保留 在修改病句时,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修改后句子的表达形式可以小有出入,但句意不能有丝毫改变。 2.辨析病句方法: (1)读句子,明确错误的类型。 (2)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3)理清枝叶,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 (4)体味语境,看句子的语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矛盾。 (5)弄清关系,复句要看关联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6)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来意思基础上修改,这是根本原则。

3.几种务必注意的病句类型: 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避免”“预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说反了。 ①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搭配不当。应改为“北京的秋天”才对) ②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要恼怒,二忌卧处不要当风,三忌不要吃得太饱。(“三忌”与后面的“忌”矛盾) 2.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搭配介词要想清,是否意思有问题。 ①今年增产50%,成本降低近两倍。(“降低两倍”不通) ②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3.“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双重否定表肯定,多用一个又否定。 ①有没有意志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之前应加“能否”) ②新旧体制交替,不免不出现管理漏洞。(多了一个“不”,意思弄反了) 4.习惯错用的词: “目的是为了”“大多以……为主”语意重复 ①美国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的为了摧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目的”与“为了”重复) ②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以……为主”就含有“大多”的意思,属重复) “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以上)”“超过……以上”表意矛盾

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

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 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不作语言润色,可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的字词)、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但绝不能改变原意。 2、辨析病句方法: (1)、读句子,明确错误的类型 (2)、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3)、理清枝叶,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 (4)、体味语境,看句子的语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矛盾. (5)、弄清关系,复句要看关联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6)、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来意思基础上修改,这是根本原则. 几种务必注意的病句类型: 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避免”“预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说反了。 ①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搭配不当。应改为“北京的秋天”才对) ②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要恼怒,二忌卧处不要当风,三忌不要吃得太饱。(“三忌”与后面的“忌”矛盾) 2、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搭配介词要想清,是否意思有问题。 ①今年增产50%,成本降低近两倍。(“降低两倍”不通) ②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3、“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双重否定表肯定,多用一个又否定。 ①有没有意志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之前应加“能否”) ②新旧体制交替,不免不出现管理漏洞。(多了一个“不”,意思弄反了) 4、习惯错用的词: “目的是为了”“大多以……为主”语意重复 ①美国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的为了摧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目的”与“为了”重复) ②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以……为主”就含有“大多”的意思,属重复) “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以上)”“超过……以上”表意矛盾 ③近一半左右的年青人不相信这个。(“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与“左右”矛盾) ④载重量达十吨以上。(“达”指的是数量向上或向多达到的最高点,与“以上”矛盾) ⑤通过这次普法学习,使我增强了法制观念。(“通过”和“使”同时使用,把句子主语淹没了,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链接中考 题型一: 下列句子都有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 ①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②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 题型二: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高中语文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高中语文六种常见病句及修改方法2015 一、常见病句六种类型 1、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 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 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 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 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 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 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 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 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 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