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

山西省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
山西省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

山西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

1 总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

(安委办〔2016〕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11号),进一步规范并推进山西省煤矿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治理挺在事故之前,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预控能力,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将风险管控进一步细化到岗位,构建主体延伸的新格局;提出管理层和岗位层各负其责的风险管控新体系;强化重大隐患防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求全面提高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管理,明确了信息系统的新手段。通过贯彻指南要求,使煤矿能够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

本指南规定了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建设和持续改进等内容予以重点明确。

本指南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所有合法生产、建设的煤矿。

本指南受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委托,由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组织制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

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Z/T 22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AQ/T 1093-2011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2020版)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

《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煤安监行管〔2018〕38号)《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晋安办发〔2018〕68号)

《关于建立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的通知》(晋应急发〔2019〕188号)

《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检查办法》(晋应急发〔2019〕322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风险 risk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点 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

辨识对象 identification object

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风险辨识risk identification

识别辨识对象所存在或伴随风险的过程。

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针对辨识出的风险,评估其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风险分级管控 risk grading control

按照评估的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管控层级、方式或频率等的管控方式。

风险管控措施 risk control measures

为管控风险所采取的消除、隔离、控制或个人防护等方法和手段。

风险预警 risk warning

根据风险管控效果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相关信息监控风险的变化情况,当其超过预设条件时发出警示信息。

隐患 hidden danger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当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落实不到位后,存在的可能导致职业健康损害或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或管理上的缺陷。

隐患排查 screening for hidden danger

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隐患进行检查、监测、分析的过程。

4 基本要求

机构与职责

煤矿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明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并明确:

——矿长为本单位双重预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各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双重预防工作;

——分管安全负责人按要求组织监督检查,负责双重预防工作的考核;

——各科室(部门)、区队(车间)、班组、岗位人员的双重预防工作职责。

管理制度

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岗位作业流程标准化、事故隐患排查、事故隐患治理与验收、双重预防机制教育培训、运行考核、奖励处罚等。

5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辨识

人员组织

每年底,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副总工程师和相关科室(部门)、区队(车间)进行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同时对各岗位作业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估;矿长和各分管负责人按要求开展专项风险辨识评估。参与辨识人员必须经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

风险点划分

年度辨识人员依据功能独立、易于管理、大小适中、责任明确的原则划分风险点,形成风险点台账。

风险点台账内容应包括:风险点名称、排查日期、开始日期、解除日期等信息(参见附录)。风险点台账应根据现场实际及时更新。

辨识对象识别

煤矿应根据风险点台账,识别各风险点中的辨识对象,辨识对象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设备设施(系统)类、作业活动类、作业环境类及其他。

——设备设施(系统)类指风险点内有毒有害物质或能量的载体,如采煤机、综掘机、瓦斯抽放系统等;

——作业活动类应涵盖常规作业活动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常规作业活动如:割煤作业、移架作业、探放水作业,非常规作业活动如:启封密闭、排放瓦斯等;

——作业环境类指风险点中可能包含的水、火、瓦斯、顶板、煤尘、冲击地压、热害等环境类因素;

——其他是依据煤矿实际情况对辨识对象的补充。

风险辨识内容

煤矿每年底应对所有风险点开展安全风险辨识,重点对井工煤矿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冲击地压及提升运输系统,露天煤矿边坡、爆破、机电运输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年度辨识应编制

年度风险辨识报告,制定《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辨识结果应用于确定下一年度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并指导和完善下一年度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安全培训计划、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

煤矿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岗位作业活动进行梳理,对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并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纳入到岗位作业流程标准化中。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辨识:

——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室(部门),重点辨识评估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有新增重大风险或需调整措施的补充完善《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露天煤矿爆破参数、边坡参数)等发生重大变化,由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科室(部门),重点辨识评估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有新增重大风险或需调整措施的补充完善《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等。

——启封密闭、排放瓦斯、反风演习、工作面通过空巷(采空区)、更换大型设备、采煤工作面初采和收尾、强制放顶前、掘进工作面贯通前;老空区探放水、煤仓疏通作业、突出矿井过构造带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露天煤矿抛掷爆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

工停产1个月以上的煤矿复工复产前,由分管负责人(复产复工前专项辨识评估由矿长)组织有关科室(部门)、生产组织单位,重点辨识评估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有新增重大风险或需调整措施的补充完善《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辨识评估结果作为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依据。

——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全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本省或所属集团其他煤矿发生较大事故后,由矿长组织分管负责人和科室(部门),对本矿存在的类似安全风险进行专项风险辨识,识别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有新增重大风险或需调整措施的补充完善《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

专项辨识完成后,应编制专项辨识评估报告并补充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风险类型

煤矿应按照可能导致的事故及伤害类型,将辨识出的风险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型,一般包括:物体打击、运输、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水灾、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煤尘爆炸、职业病伤害(粉尘、噪声、辐射、热害等)及其他。

辨识方法

安全风险的辨识方法可使用以下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参见附录);

——经验分析法(参见附录);

——作业危害分析法(参见附录)。

安全风险评估

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可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风险矩阵法(参见附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参见附录)。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结合矿图制作安全风险四色图。

重大风险认定

煤矿有《重大风险认定情形》(参见附录E)中情况之一的,应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除此之外,煤矿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风险评估方法()辨识评估其他重大风险,共同构成煤矿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煤矿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规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各专业要

求等,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管控措施需遵循安全、可行、可靠的原则,可从以下方面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工程技术;

——安全管理;

——人员培训;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内容应当包括: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管控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时限、技术、资金、应急处置等内容。

由矿长组织实施《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人员、技术、资金满足要求,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煤矿应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满足《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煤安监行管〔2018〕38号)文件要求,入口显着位置悬挂限员牌板。

分级管控

管控层级

按照煤矿管理层级,逐一分解落实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上一级负责管控的

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

——重大风险由煤矿矿长管控;

——较大风险由分管负责人和科室(部门)管控;

——一般风险由区队(车间)负责人管控;

——低风险由班组长和岗位人员管控。

分专业、分区域、分系统管控

对安全风险进行分专业、分区域管控:

——分专业管控:各专业的较大及以上风险由该专业分管负责人和分管科室(部门)管控;

——分区域管控:各生产(服务)区域(场所)的风险由该风险点的责任单位管控;

——分系统管控:各系统存在的风险由该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分管科室(部门)管控。

管控组织

煤矿应组织人员定期开展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检查周期及范围如下:

——矿长每月组织1次针对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情况的安全检查,检查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前制定工作

方案,明确检查时间、方式、范围、内容和参加人员;

——分管负责人每半月至少组织1次针对分管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情况的安全检查,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生产期间,科室(部门)、区队每天安排管理、技术和安监人员进行巡查,对作业区域内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班组和岗位作业人员熟知岗位风险告知卡,在作业过程中随时关注和岗位相关安全风险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立即上报;

——按照《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执行煤矿领导带班制度,跟踪、记录带班区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管控清单

煤矿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后,应编制矿长、分管负责人和技术管理部门、区队的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点、辨识对象、风险类型、风险描述、风险等级、管控措施以及责任岗位。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考核

煤矿应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制度,对风险管控工作开展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考核,结果应纳入月度绩效考核。

6 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分级

煤矿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

重大隐患

重大隐患判定依据《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判定。煤矿应制定重大隐患年度排查计划,并按计划展开排查。

一般隐患

除重大隐患之外的为一般隐患,为便于隐患管理,煤矿可根据集团或本矿的实际情况将一般隐患等级进行细分。

隐患类型与专业

隐患类型参照风险类型(见)划分。隐患专业划分:井工煤矿按照采掘、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冲击地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和其他等专业划分;露天煤矿按照钻孔爆破、采装、机电运输、排土、边坡、疏干排水等专业划分。

排查组织

煤矿应根据组织机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级别,一般包括:矿级、科室(部门)级、区队(车间)级、班组岗位级。

煤矿应组织人员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隐患排查工作可与风险管控工作

相结合。排查周期及范围如下:

——矿长每月至少组织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生产、技术等业务科室(部门)、生产组织单位(区队)开展1次覆盖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排查前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排查时间、方式、范围、内容和参加人员;

——煤矿各分管负责人每半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分管领域至少开展1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

——生产期间,科室(部门)、区队每天安排管理、技术和安检人员进行巡查,对作业区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

——班组和岗位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事故隐患。

隐患治理

治理措施

能够立即治理完成的事故隐患,当班采取措施,及时治理消除,并做好记录;不能立即治理完成的事故隐患,明确治理责任单位(责任人)、治理措施、资金、时限,并组织实施;重大事故隐患由矿长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的原则,组织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并将治理方案按规定及时上报。对治理过程危险性较大的事故隐患(指可能危及治理人员及接近治理区人员安全,如爆炸、人员坠落、坠物、冒顶、电击、机械伤人等),应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治理过程中现场有专人指挥,安检员现场监督,并设置警示标识。

排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后,及时向当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书面报告,并向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常务机构报告。由矿长组织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治理方案应按规定及时上报当地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

——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治理的时限;

——治理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措施(含应急处置)。

煤矿应建立重大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分级治理

煤矿应根据隐患的等级实行分级治理。重大隐患由矿长牵头治理,一般隐患根据治理难度和涉及范围,确定责任单位及人员。

隐患验收销号

——煤矿自行排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完成治理后,由煤矿指定部门、人员负责验收,验收合格后予以销号;

——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检查发现的一般事

故隐患,按照煤矿自身发现隐患治理的流程销号后,还应采用书面或信息化手段报告发现部门或其委托部门(单位);

——重大隐患治理完成后,按照《关于建立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的通知》(晋应急发〔2019〕188号)执行。

事故隐患督办

制定、执行隐患提级督办制度,对未按规定时限完成治理以及验收未通过的隐患应提级督办;煤矿排查出的重大隐患,由煤矿企业自行挂牌督办;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检查发现的重大隐患由煤矿及属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予以挂牌督办,指定责任单位、责任人,隐患治理完成、经验收合格后予以销号,解除挂牌督办。

隐患台账

煤矿应对隐患排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建立隐患台账(参见附录D),跟踪隐患治理的全过程。

煤矿隐患台账内容主要包括:排查日期、排查类型、排查人、隐患地点(风险点)、隐患描述、专业、隐患类型、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治理期限、验收人、销号日期等。

隐患排查治理考核

煤矿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制度,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考核,结果应纳入月度绩效考核。

7 公告公示

风险公告警示

煤矿应在井口(露天煤矿交接班室)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着位置,公示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隐患公示监督

煤矿应及时通报事故隐患情况,包括:

——在井口信息站或其他显着位置,每月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分布、治理进展情况;

——发现重大隐患后,应在井口(露天煤矿交接班室)或其他显着位置公示重大事故隐患的存在场所、主要内容、挂牌时间、责任人、停产停工范围、整改期限和销号情况;

——建立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公布事故隐患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箱等,接受从业人员和社会的监督。

8 信息平台建设

基本要求

煤矿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双重预防机制日常运行的信息化管理,至少包括:

——实现对安全风险记录、管控、统计、分析、上报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

理;

——实现对岗位作业流程标准化的记录、培训和考核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统计、过程跟踪、逾期报警、信息上报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风险数据库和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更新维护功能。

信息平台需具备风险及隐患的统计分析、风险预警和权限分级管理等功能,实现风险与隐患数据应用的无缝对接。针对风险隐患数据的采集和传递,宜使用移动终端以提高安全信息管理的效率。

信息上报

煤矿应通过信息平台向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报告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内容包括:

——年度和专项辨识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辨识基本信息,包括:辨识名称、组织人、参与部门、参与人员、辨识时间、风险点数量、风险数量、重大风险数量等;

——每年年底前上报本年度的运行分析报告和下一年度的年度风险辨识报告,以及风险点台账;

——年度和专项辨识完成后,上报、更新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及管控方案;

——每月上报煤矿月度分析总结报告;

——排查发现重大隐患后,应录入信息系统,直接上报。

使用考核

煤矿应将信息平台的使用要求纳入考核。

9 教育培训

煤矿每年应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至少包括:

——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前组织对矿长和分管负责人等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开展1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且不少于4学时;

——年度辨识完成1个月内对入井(坑)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与本岗位相关的安全风险培训,内容包括重大安全风险清单以及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且不少于2学时;专项辨识评估完成后1周内,且需在应用前,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应确保重大安全风险区域作业人员了解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掌握自身职责并严格落实;

——每年至少组织矿长、分管负责人、副总工程师及生产、技术、安全科室(部门)相关人员和区队管理人员进行1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培训,且不少于4学时

——每年至少对入井(坑)岗位人员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技能培训,包括事故隐患排查方法、治理流程和要求、所在区(队)作业区域常见事故隐患的识别,且不少于2学时。

10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类型

每日分析改进

隐患的责任部门负责人每日应组织人员分析当天新发现隐患的产生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发生事故后,矿长(分管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安全、业务科室(部门)、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

隐患持续改进

矿长每月应至少组织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生产、技术等业务科室(部门)责任人和生产组织单位责任人(区队长)召开1次月度分析总结会议,对隐患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会议内容包括:

——通报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

——通报月度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分析隐患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形成月度分析总结报告。

风险持续改进

矿长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风险分析总结会议(可与月度会议合并),对风险辨识的全面性、管控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国家、省、市、县或主体

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汇编

云南振兴集团电源有限公司沙甸分公司 ZX/Q-D-AHK-090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管理制度汇编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2019-5-18发布2019-5-18实施云南振兴集团电源有限公司沙甸分公司发

参加编写人员:娄键王喜拉卢志强柯代志 杨锦付月江马立白旭清 参加审稿人员:马兴穆柯代志马立杨金跃 娄键王喜拉付月江杨锦 马应彪卢志强陈登富罗万福 高永贵王忠祥田儒旺李琨 余雷李兴龙白旭清 编制:娄键王喜拉

目录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责任制度 (1) 安全生产检查管理制度 (5)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11) 安全风险警示和公告制度 (21) 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及报告制度 (24) 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29) 事故隐患向从业人员通报制度 (31) 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33)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36) “双重预防机制”考核奖惩制度 (51)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55)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责任制度 1.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的精神,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责任制适用于公司各组织机构、各级人员,同时作为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考核的重要实施依据。 3.术语定义 双重预防机制: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4.各级人员及岗位职责 4.1总经理职责 4.1.1对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及持续保持有效承担领导责任,并就有关事项向全体职工、安全监管和行业主管部门作出书面安全生产承诺。 4.1.2确保可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双重预防机制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等)。 4.1.3明确涉及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与权限。 4.1.4确保全员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4.1.5掌握2级以上(橙色级和红色级)风险分布情况、事故后果、典型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4.1.6负责组织对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及保持情况进行考核。

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 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根据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如下: 一、任务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深入研究制药类企业事故的特点, 认真分析安全风险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与公司已推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安全建设等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最终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到2019年年底,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实施原则 1、组织有力、制度保障。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体系组织机构,建立能够保障双重预防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2、全员参与、分级负责。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都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

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

煤矿双重预防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煤矿双重预防信息系统管理规定根据《关于全省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的通报》(鲁煤监政法函[2018]5号)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安全信息运行管理,有效利用双防信息系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运行以及各类隐患的闭合管理,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促进矿井安全发展,结合我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双防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各副矿长为副组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防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科,王琳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双防信息系统的运行的协调管理工作。 二、双防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一)系统数据录入 1、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岗位、作业活动、危险源、风险点、风险清单以及风险的关联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总体协调,各专业组根据我矿生产布局的变化情况进行补充完善。 (二)1+4专项辨识 1、风险点的补充完善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井上

下变化情况实时进行协调,各专业组根据办公室要求,及时完善。 2、年度风险辨识及风险清单完善:每年10月份,由矿长组织,各专业组由分管矿长负责根据下一年度生产计划安排情况,对下一年度的风险清单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完善后由各专业负责人进行审核,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方案并对重大风险清单进行上报。如果生产计划发生变化,由分管矿长组织各专业组对年度风险辨识及风险清单进行补充完善。 3、专项辨识 (1)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的专项辨识;由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科牵头对新工作面设计前进行专项辨识,重点辨识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专项辨识报告由生产技术科上传到管理系统。 (2)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的专项辨识;由各专业分管矿长组织,分管科室牵头进行专项辨识,重点辨识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技术指导手册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技术指导实施手册

目录 企业建设双重预防体系的要求............................................................................... 附件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示例)............................................................ 附件2: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示例).................................................................... 附件3: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建设(示例).................................................... 附件4: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示例)............................................................ 附件5: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示例)........................ 附件6: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示例)........................ 附件7: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示例).................................................... 附件8: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示例)............................................................ 附件9:试点企业资料收集清单............................................................................ 附件10:试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情况报告格式要求..........................

煤矿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方案

煤矿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方案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第五矿 关于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构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一系列《关于构建、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形成以标准化专业组为基础单位,对矿井各个的生产区域、关键环节和工作流程,进行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排查自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构建我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到年底,结合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建成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矿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有序开展,特成立工作领导组。 组长:0000000 副组长:00000000 成员:各科队主要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指挥中心,闫松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三、标准依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11号; 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晋政发【】1号; 3、《山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晋安办发【】113号; 4、《山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的通知》晋安办发【】42号; 5、《长治县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全县煤矿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长县煤局字【】109号。 四、工作计划 (一)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1、全面辨识生产区域安全风险 (1)辨识范围。应涉及矿井井上下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职业危害、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风险根源点。

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得意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得特点与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根据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如下: 一、任务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深入研究制药类企业事故得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重点部位与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与公司已推行得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安全建设等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与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最终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到2019年年底,实现标准化、信息化得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实施原则 1、组织有力、制度保障。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得双重预防体系组织机构,建立能够保障双重预防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得管理制度。 2、全员参与、分级负责。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都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与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得层级;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得治理责任单位与人员;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

3、自主建设、持续改进。应依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实施指南,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得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自主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得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与持续改进,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 4、系统规范、融合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得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形成一体化得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5、注重实际、强化过程。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得实效性与实用性。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得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完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6、激励约束、重在落实。应建立完善得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得工作机制。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得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排查治理隐患得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双重预防体系。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得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公司特成立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与督促检查。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部,***任主任,****任成员,具体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得组织、分工、协调、监督、检查、考核、总结等具体工作。

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关于全面推进密山市桂龙煤矿安全风险 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按照XXXX省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关于印发全面推进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XX煤安监发【2020】52号)和XXX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关于印发全面推进XXX地方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XX煤局规〔2020〕6号)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我矿本质安全水平,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决策部署,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提升地方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进行推进,坚持关口前移、风险预控、消除隐患、精准施策,切实提高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11月底前,建立完善“四账、四制、一图、一栏、一卡”(四账:单元划分台账、风险点清单、风险点分级管控台账、重大隐患挂牌治理台账;四制:安全风 1

险分级管控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重大隐患治理工作方案;一图: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一栏:安全风险告知栏;一卡:岗位风险告知卡)。 2021年底前建设完成“一库、一系统”(一库: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一系统: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 三、工作任务 (一)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定期检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成效。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要全过程组织、协调和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内容,加强跟踪管理,确保煤矿全体从业人员全程参与风险点排查、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重点任务 深入学习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定,掌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要求及工作流程,完成以“四账、四制、一图、一栏、一卡、一库、一系统”为重点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任务。 1.风险单元划分台账。要结合自身安全生产实际, 以利于风险源的辨识和评估,提高准确性、科学性的原则,合 2

双重预防体系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手册 (试行)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年09月15日

前言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公司内广干部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及设备设施安全,结合我公司实际安全管理情况,根据《工贸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临沂市安全生产委员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临安办发〔2016〕24号)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指南。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不足或瑕疵,为更好的开展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创建工作,请广大职工多提宝贵意见,便于公司进行修改完善。 二零一七年九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总体要求、目标 (1) 4、基本要求 (2) 5、隐患分级与分类 (5) 6、工作程序和内容 (7) 7、文件管理 (14) 8、隐患排查的效果 (14) 9、持续改进 (15)

1、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临沂兴华包装有限公司各部门、车间及外来施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修正(国家主席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修正(国家主席令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6修正(国家主席令第48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303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 《工贸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36号) 《临沂市安全生产委员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临安办发〔2016〕24号) 其他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国家标准、相关政策以及《临沂兴华包装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等相关规定等要求。 3、总体要求、目标 3.1总体要求 实现作业现场事故隐患的动态管理,按照责任制要求,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理,最大限度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3.2总体目标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 则第一条为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三位一体”预控体系,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陕西煤业《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陕西煤业发〔xx〕71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各煤矿应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严格管理”的安全工作思路,坚持以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达标为抓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系统化推进、标准化作业、规范化运作为基础,管控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夯实安全基础。第三条建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坚持源头管控、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进煤矿事故预防工作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努力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杜绝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达标体系,形成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改、安全质量自评自报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黄陵矿业公司所属的一号煤矿、二号煤矿、双龙煤业、瑞能煤业、生产服务分公司。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第五条为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公司决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领导,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检查。组长:雷贵生师永贵副组长:孙鹏唐恩贤陈世文梁平王鹏飞邢光军刘文赵小兵成员:副总工程师、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通风部、机电部、党委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工会、办公室、财务部、规划部、基本建设部、纪委/监察审计部、企管部、行政部、技术中心、应急救援中心、安保中心、营销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杨宗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安全监察部具体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监督、考核工作。第六条各煤矿应成立以矿长、书记为组长,分管副矿长为副组长,副总师、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监部,主要负责煤矿安全双重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企业使用)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 (试行版) 集团安全环保部

2018年7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编制依据 (3)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3) 4.职责分工 (3) 5.术语和定义 (3) 6.危险源辨识方法 (5) 7.风险评价方法 (5)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5)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5) 10.事故隐患排查方法 (6) 11.事故隐患排查标准 (7) 12.事故隐患治理原则与程序 (7) 13.事故隐患治理措施 (8) 14.事故隐患治理效果验证 (8) 附件 (9)

1.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集团各分子公司的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分级和管控。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指导意见》(甘安委发电〔2016〕5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实现集团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提升集团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加快集团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实现作业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实现“零隐患、零伤害”目标。 4.职责分工 集团安全环保部为此项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为此项工作的责任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车间和班组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工作。 5.术语和定义 5.1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5.2危险源

庞庞塔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信息系统

庞庞塔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信息系统 2017年9月我们庞庞塔煤矿率先完成了双防信息化机制建设,形成了风险隐患双防工作体系,建立了各级管理部门双防工作机制,具备以风险管理、隐患管理、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动态预警机制为特色,以完善风险隐患管控标准,制定风险隐患管控措施,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打造煤矿安全典范为管理的五位一体信息管理模式。 我们庞庞塔矿领导高度重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我矿的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对安全风险记录、跟踪、统计、分析、上报等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可对风险动态评价进行可视化预警,在风险区域分布图上显示出各工作面、系统巷道存在的危险源、隐患条数、等级以及各区域检查次数等,并对风险级别按“四色图”进行了标识显示,大大提高了安全风险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现阶段我们庞庞塔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已全面运行,第一模块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专栏对应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包括:风险点管理、年度风险辨识、专项风险辨识、重大安全风险管控、现场检查跟班检查等功能。我们庞庞塔矿将井下划分为163个风险区域,并将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录入系统,在系统内植入了10067条通用危险源库。对每个区域(工作面及各巷道)可能涉及的安全风险按照数据库风险辨识内容初步进行了关联。按照标准化要求定期开展旬检查分析,对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跟踪落实,对应标准化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展工作。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4+1”辨识要求,在第一模块能够快速准确查询到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库的风险、新工艺、新设备等专项辨识评估报告、重大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等内容,不仅完

公司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方案

XXX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方法》、江苏省《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的通知》(苏安办〔2016〕103号)、苏州市安委办印发《苏州市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方案》、常熟市《关于印发常熟市工贸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验收评分细则的通知》(常安监【2018】86号)要求,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XXX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行动方案》,并在公司各部门宣贯执行。 二、工作目标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称双重预防机制)。 (一)成立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组织机构,根据公司自身情况编制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二)开展本公司的危险源辨识、分级管控等工作,落实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等措施。 三、实施计划 (一)成立工作组(2018 年6月20 日前) 公司成立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安全委员会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具体领导及推进工作,由安委会主席(总经理)任组长,安委会副主席(制造总监)任副组长,EHS 经理为执行委员,负责具体推进协调工作,各部门经理为组员。 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整体策划、组织、协调、推进工作,统一组织公司建立双重预防机制。 组长:邹X 副组长:王X 执行委员:李X 组员:各部门经理 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EHS办公室, 工作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实行每两周组织一次工作例会制度,例会上要求各部门汇报近两周的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两周的工作计划情况,同时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推进工作。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 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三位一体”预控体系,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陕西煤业《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陕西煤业发〔2018〕71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各煤矿应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严格管理”的安全工作思路,坚持以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达标为抓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系统化推进、标准化作业、规范化运作为基础,管控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夯实安全基础。 第三条建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坚持源头管控、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进煤矿事故预防工作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努力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杜绝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

生;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达标体系,形成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改、安全质量自评自报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黄陵矿业公司所属的一号煤矿、二号煤矿、双龙煤业、瑞能煤业、生产服务分公司。 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 第五条为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公司决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领导,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检查。 组长:雷贵生师永贵 副组长:孙鹏唐恩贤陈世文梁平王鹏飞 邢光军刘文赵小兵 成员:副总工程师、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通风部、机电部、党委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工会、办公室、财务部、规划部、基本建设部、纪委/监察审计部、企管部、行政部、技术中心、应急救援中心、安保中心、营销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杨宗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安全监察部具体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监督、考核工作。 第六条各煤矿应成立以矿长、书记为组长,分管副矿长为副组长,副总师、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

【7A版】2018大型煤矿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方案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第五矿 关于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构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一系列《关于构建、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形成以标准化专业组为基础单位,对矿井各个的生产区域、关键环节和工作流程,进行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排查自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构建我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到2017年年底,结合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建成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矿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有序开展,特成立工作领导组。 组长:0000000000000000000 副组长:00000000000000000000 成员:各科队主要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指挥中心,闫松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三、标准依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晋政发【2017】1号;

3、《山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晋安办发【2016】113号; 4、《山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的通知》晋安办发【2017】42号; 5、《长治县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全县煤矿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长县煤局字【2017】109号。 四、工作计划 (一)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1、全面辨识生产区域安全风险 (1)辨识范围。应涉及矿井井上下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职业危害、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风险根源点。 (2)辨识依据。以《年度采掘计划》为基础,结合《重大危险源辨识报告》。 (3)辨识排查方法。①按事故类型排查;②按专业工种排查;③按业务流程排查;④按部门或场所排查;⑤按相关标准排查。 2、评定安全风险 ⑴作业风险分类。各专业组对本专业涉及范围内进行分析,对辨识出来的作业安全风险进行评定,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危害因素主要分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燃、压力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等伤害。 ⑵安全风险等级划分。采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XX)中推荐的风险矩阵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由矿领导牵头,各层级安管人员、技术骨干组成风险评估小组,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特征、损害程度等技术指标,对排查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和可能造成的损失(C)评定风险分

山西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

山西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 1 总则 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进一步规范并推进山西省煤矿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治理挺在事故之前,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预控能力,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将风险管控进一步细化到岗位,构建主体延伸的新格局;提出管理层和岗位层各负其责的风险管控新体系;强化重大隐患防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求全面提高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管理,明确了信息系统的新手段。通过贯彻指南要求,使煤矿能够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 1.2 本指南规定了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建设和持续改进等内容予以重点明确。 1.3 本指南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所有合法生产、建设的煤矿。 1.4 本指南受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委

托,由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组织制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 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Z/T 22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AQ/T 1093-2011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2020版)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 《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煤安监行管〔2018〕38号)

山西省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

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 1 总则 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进一步规并推进省煤矿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治理挺在事故之前,规安全生产行为,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预控能力,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将风险管控进一步细化到岗位,构建主体延伸的新格局;提出管理层和岗位层各负其责的风险管控新体系;强化重大隐患防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求全面提高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管理,明确了信息系统的新手段。通过贯彻指南要求,使煤矿能够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 1.2 本指南规定了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建设和持续改进等容予以重点明确。 1.3 本指南适用于省行政区域所有合法生产、建设的煤矿。 1.4 本指南受省应急管理厅和煤矿安全监察局委托,由中国 ..

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组织制定。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 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Z/T 22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AQ/T 1093-2011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2020版)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 《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煤安监行管 ..

双重预防机制实施计划方案

******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根据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如下: 一、任务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深入研究制药类企业事故的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与公司已推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安全建设等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最终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到2019年年底,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实施原则 1、组织有力、制度保障。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体系组织机构,建立能够保障双重预防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2、全员参与、分级负责。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都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

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 3、自主建设、持续改进。应依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实施指南,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自主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 4、系统规范、融合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5、注重实际、强化过程。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完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6、激励约束、重在落实。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排查治理隐患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双重预防体系。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公司特成立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双重预防机制作业指导书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 2019.01.01 制定 XXX有限公司指导书 2019.05.20 实施 XXX-2019

12 目 录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 3.1 3.2 3.3 3. 4 3. 5 3. 6 3. 7 3. 8 风险 ....... 可接受风险 .. 重大风险 ... 危险源 ...... 危险源辨识 .. 风险评估 ... 风险分级 ...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控制措施 3.9 3.10 风险信息 ................. 3.1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 4 工作要求 .................... 4.1 文件体系要求 .............. 4.1.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手册 ... 4.1.2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细则 ... 4.1.3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 4.2 基本要求 .................. 4.2.1 4.2.2 4.2.3 4.2.4 组织有力,高效运行 全员参与, 分级负责 自主建设,持续改进 系统规范,融合深化 激励约束,重在落实 4.2.5 5 工作目标 ............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 6.1 成立工作机构 ...... 6.2 人员培训 ......... 6.3 策划与准备 ........ 6.3.1 制定建设实施方案 6.3.2 基础资料收集 .... 6.4 危险源辨识 ........ 6.4.1 6.4.2 辨识范围 辨识方法 辨识要求 6.4.3 6.5 风险评估 ..................... 6.6 风险分级 ..................... 6.6.1 LEC 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 6.6.2 风险判定矩阵法 ............. 6.7 制定风险清单 ................. 6.8 风险分级管控 ................. 10 10 11

煤矿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管理办法(通用版)

煤矿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管理办法(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87

煤矿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管理办法(通 用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一系列安全管理文件、标准要求,强化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规范建设和责任落实,实现持续改进,确保风险受控和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矿“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的基本要求,作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的考核依据。 第三条安监处是公司的具体实施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制定,根据监督检查情况,定期对各部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运行考核,提出考核意见,并负责定期统计汇总考核情况上报

月度考核例会。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矿各部门双重预防体系奖惩考核。 第二章体系建立与考核 第五条各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办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求及规定,规范各部门“双重预防体系”。未按要求规范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并形成文件资料的,给予责任部门负责人100元考核。 第六条各部门要成立以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制定各部门双重预防体系职责以及具体实施步骤。统筹组织和落实本单位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确保“双重预防体系”规范建设。未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组织机构或未有效组织落实的,给予责任部门负责人100元考核。 第七条各单位、部门要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并落实“双重预防体系”制度,确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