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环氧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环氧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广泛用于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农药和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环氧乙烷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环境中的影响进行评价。
一、环氧乙烷的制备方法目前,环氧乙烷的制备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 氯乙烷法(Chlorohydrin process):该方法是通过乙烯与氯水反应,生成氯乙烷,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环氧乙烷。
该方法的步骤简单、工艺成熟,但存在环境问题,因为副产品氯乙烷具有致癌性和高毒性。
2. 直接氧化法(Direct oxidation process):该方法是通过催化剂将乙烯和氧气直接反应生成环氧乙烷。
相比氯乙烷法,直接氧化法具有原料简单、无毒副产物等优点,但需要高温下进行反应,能耗较高。
二、环氧乙烷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环氧乙烷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以下是对其影响进行评价的几个方面:1. 水污染:环氧乙烷具有较高的溶解性,易溶于水。
如果未经处理的环氧乙烷直接排放进水体中,可能引起水污染,影响水生物生存。
2. 大气污染:环氧乙烷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够迅速释放到大气中。
它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之一,与氮氧化物(NOx)等反应,会产生对臭氧层具有破坏性的 VOCs排放物。
3. 健康风险:环氧乙烷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
长期接触或吸入环氧乙烷可能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损害,甚至造成癌症风险。
4. 有机废气处理难题:在环氧乙烷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气。
这些废气中含有环氧乙烷、氧化产物和未反应的废气等污染物,难以有效处理和利用。
综上所述,环氧乙烷的制备方法和使用过程中,均存在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可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更环保的制备方法:在制备环氧乙烷时,应尽量选择更环保、无毒副产物的制备方法,例如直接氧化法。
同时结合催化剂的改进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提高环氧乙烷的选择性和产率。
表面活性剂及水溶性有机物对菲生态毒性的影响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供 试材 料 .
壤中活性和迁移性都很低。然而很多研究表明 , 表 面活性剂的使用可 以显著提高土壤中P H 及其他 A s 些疏 水性 有机 污染 物 的溶 解性 、解 吸 性和 生物 降 解 性 【‘ j ,从 而 进一 步影 响 这些 疏水 性 污染 物 在环 。
毒 性 的影 响研 究都 有 报道 。然 而 ,当土壤 环境 中同 时存在 表面 活性 剂及D0 M时 ( 如未 经处 理 的生活 污
水及 工业废水 以及 污泥等 的农地利用 ) ,它们对 P Hs A 生态 毒 性 的影 响 又如 何 呢 ? 国 内外 这 方 面 的 研 究并 没有 报道 。 为此, 本文 以不 同来 源的D M和常见 的表 面 O 活 性 ̄ T e8 和 S 为材 料 ,以菲(h) A 的 1 wen0 DS ] pe为P Hs
中图分类号 :X5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 5( 0 8 5 16 —5 622 7 2 0 )0 .7 40
随着石 化 、能 源 、交 通等 行业 的发 展 ,土壤 中 多环芳烃( A s 的含量不断富集 , PH) 由于其具有“ 三 致 ” 应 ,对 人类 构 成严 重 的威 胁 。 因此 ,如何 正 效 确 的评 价P Hs 环境 中的生 态 风险显 得尤 为重 要 。 A 在
代 表 , 过 小麦 种 子萌 发试 验 研 究不 同来源 的DOM 通
的存在下, A s P H 的生态毒性大小及可能的机理, 为 P H 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植物修复提供理 A s 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近年来 , 关于P H 的生态风险评价及其在环境 中的 A s 迁 移 转 化 规 律 的研 究 已成 为 环 境 科 学 领域 的 重要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危害性分析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危害性分析
匡丽;张学佳;王宝辉;纪巍;隋欣;阚连宝
【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36)002
【摘要】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土壤的吸附行为和生物降解行为.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土壤中表面活性剂大量存在时对陆生植物、动物、人体以及微生物的危害.认为全面了解表面活性剂环境安全性对推动表面活性剂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匡丽;张学佳;王宝辉;纪巍;隋欣;阚连宝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大庆,1633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03;X131.3
【相关文献】
1.表面活性剂的危害性分析 [J], 李庆芝;徐婷婷;李莉莎;
2.表面活性剂环境危害性分析 [J], 王宝辉;张学佳;纪巍;匡丽;韩会君
3.石油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危害性分析 [J], 张学佳
4.表面活性剂的危害性分析 [J], 李庆芝;徐婷婷;李莉莎
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甲基对硫磷的增溶、洗脱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 [J], 钟宁;曾清如;廖柏寒;杨成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革用化学品对环境危害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皮革用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皮革用化学品是在将动物皮加工成坚牢、耐用的皮革过程中所需用的化学品。
一般分为四大类:鞣剂、加脂剂、涂饰剂和其他添加剂(包括表面活性剂、防腐剂、防霉剂、固色剂、防水防油剂和皮革专用染料等),其中主要是鞣剂和加脂剂。
鞣剂能使毛皮(带毛的动物皮)或裸皮(去掉毛的动物皮)发生质变而成为皮或皮革(成品革)的鞣皮物质。
在鞣剂的作用下,皮革的收缩温度提高,耐酶、耐各种水解剂作用的能力增强,干燥后变形减少。
裸皮与鞣剂反应的过程称为鞣革。
鞣剂又可分为无机的和有机的两大类。
无机鞣剂具有鞣革性能的无机盐工业产品,如铬、铝、锆、铁、钛、铈等的碱式盐,以及非金属如磷、硅、硫等的化合物。
当前,已为制革生产普遍采用的有铬鞣剂、铝鞣剂、锆鞣剂和它们的铬合鞣剂。
此外,钛鞣剂、偏磷酸钠、硅酸盐和稀土鞣剂等也有少量应用。
①铬鞣剂制造轻革(鞋面革、服装革)的最好的鞣剂。
用铬盐制革已有100年的历史。
所制皮革具有收缩温度高、弹性好、耐挠曲、耐水洗、坚实耐用等特点。
铬鞣剂主要是碱式硫酸铬(也可用碱式氯化铬,但其鞣剂效果较硫酸铬差)。
其制造方法是以工业葡萄糖或二氧化硫为还原剂,在硫酸溶液中将重铬酸盐还原成碱式硫酸铬,即制成铬鞣液,鞣液经浓缩、干燥后,可得到粉状铬鞣剂,俗称铬盐精或铬粉。
铬鞣剂的碱度一般为33%,也可以在其中加入某种稳匿剂(有机酸或其盐类),目的是使鞣制过程比较温和地进行。
一方面使鞣剂与裸皮的结合不那么迅猛,因而鞣剂能迅速渗透并均匀地分布在皮内,提高皮革的质量。
另一方面,隐匿剂还可以提高鞣剂耐碱的能力,在鞣制后期加碱时,鞣剂不会生成氢氧化物的沉淀,防止使皮革粒面粗糙、发硬。
一般铬鞣后排放的废液中约含三氧化二铬约2~4g/l,但采用高效铬鞣剂,可使废液的三氧化二铬含量低于1g/l,可减小制革厂含铬废水的污染。
②铝鞣剂明矾鞣革是一种古老的鞣法。
铝盐的鞣性不如铬盐,因为它和皮胶原的结合不如铬盐牢固,而且碱式硫酸铝溶液不稳定,当提高鞣液碱度时极易产生沉淀。
洗涤用品对环境的影响

洗涤用品对环境的影响现代生活中,洗涤用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洗衣粉、洗发水还是洗洁精,它们都是我们日常清洁和卫生保健的必需品。
然而,我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些洗涤用品对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洗涤用品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一、水污染洗涤用品中的化学成分会通过排放进入水体中,引发水污染问题。
主要的污染物包括表面活性剂、磷和氮化合物等。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用品中用于去除污垢的主要成分,它们能够破坏水体中的表面张力,导致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的破坏。
磷是洗衣粉中常见的成分,它会导致富营养化,引发水藻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氮化合物则可能导致水体中的氧气溶解度下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面对水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洗涤用品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选择低磷或无磷的洗衣粉和洗洁精,减少磷的排放。
其次,减少洗涤用品的使用量,避免过度使用。
最后,选择可生物降解的洗涤用品,这样即使排放到水体中,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太大伤害。
二、能源消耗制造洗涤用品需要大量的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和电力。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产生负面影响。
而电力的生产也往往需要燃煤或者核能等资源,同样会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减少洗涤用品对能源的消耗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减少洗涤用品的生产和包装,避免浪费。
其次,提倡节能环保的洗涤机和洗碗机的使用,这些设备在清洁效果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用水量和用电量。
此外,大家还可以选择使用电能替代燃油,比如使用太阳能或者风能发电。
三、废弃物处理洗涤用品的废弃物处理也是一个环境问题。
许多洗涤用品的包装材料无法降解,进入垃圾填埋场后会占据大量空间,增加土地占用。
同时,包装材料的生产也会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为了解决废弃物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可持续的做法。
首先,选择环保包装的洗涤用品,这些产品的包装通常采用可回收材料制成。
其次,购买大包装的洗涤用品,减少包装垃圾的产生。
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和囊泡聚集体--环境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

Suich和Soane于2003年最先提出将智能 型表面活性剂用于药物的溶解、稳定和转 运,随后又提出通过化学吸附和沉淀方式将 智能型表面活性剂用于自组装膜的制备。 此后,智能型表面活性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已在pH、温度、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 光、氧化还原刺激响应等领域出现了相关 的报道。
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和 囊泡聚集体
环境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来自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定义: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 在溶剂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 增加的作用。 特点:①使被溶物的化学势大大降低②是 自发过程③使整个系统更加稳定④是一个 可逆的平衡过程⑤增溶后不存在两相,溶 液是透明的,是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
环境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
20世纪末以来,各类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 能均有不断报道,其中最引人关注之一的就是环 境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也称智能型表面活性 剂。尽管尚无标准的定义,但根据“环境刺激响 应型水溶性聚合物”的概念,我们认为,环境刺激 响应型表面活性剂是指外界环境条件(温度、pH、 电解质浓度、光、电场等)发生微小变化时,其物 理化学性质(表面张力、聚集形式等)能产生明显 改变的表面活性剂。
动力学控制液滴反应器进行化学反应
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增溶、起泡、消泡、防腐等多方面的功 能,在洗涤、纺织、制药、化妆品、采油、物质分离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因而具有“工业味精”之称,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出 现无疑将进一步拓宽其引用领域。
智能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是近年来表面活性剂研究的一个新方 向。但迄今为止,相关的文献报道仍然较少,主要集中于表面活性剂 对环境响应的现象研究,对于其机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但 是,由于智能型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有效地调控自身的 聚集态结构,这无疑会促进人们对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有序结 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协同效应的深入了解。智能型表面活性 剂的出现不仅可以解决许多表面活性剂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 基因或药物的可控释放、三次采油中破乳和可控乳液聚合等,还可 以对表面活性剂有序组合体在科研、生产等领域的应用起到积极的 推动作用。
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

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由聚羧酸盐经化学合成而成的新型高效活性剂,它具有优异的溶解性、除污性能和表面张力的优点。
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可以改善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企业效益。
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包括聚四烯磺酸钠、聚羧酸钠、聚嗪酸、聚乙二醇衍生物、聚乙烯醇衍生物、聚乙烯胺衍生物等一系列表面活性剂,其中最常用的是聚羧酸钠,拥有优秀的除污性能和表面活性性指数。
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也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可以有效的抑制氯酸和苯酚的降解,有效的阻止水中的离子溶解,从而保护环境的完整性。
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在污水处理、水处理、油田开采、涂料生产和清洁剂等行业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在污水处理行业,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有害污染物,从而有效地改善水体环境。
污泥处理也是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使用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泥中的有机物质,提高污泥的处理性能,从而降低污泥的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还可以用于油田开采行业,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可有效地抑制油和水溶解,防止油和水互竞争,有助于提高石油采收率。
此外,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也可以用于涂料生产、清洁剂生产,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如蜡烛生产、弹性体改性、润滑油助剂等。
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溶解性、除污性能和表面张力等特点,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总之,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新型高效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多种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在污水处理、污泥处理、油田开采、涂料生产和清洁剂生产等行业中,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广泛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环境和生活。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环境效应及废水处理技术

研 究 的未 来 发 展 方 向 。
1 非 离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的类 型
根据亲水基 团性质 ,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和 非离子型 。 离 子 型 表 面 活 性 剂 分 为 阳离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 阴离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 中不 电离 , 呈 电 中性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继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之 后用量大 , 重 要 的表面活性剂 。 其分子 中的亲 油基常是 8 8碳 的烃链 , ~l 亲 水基常是羟基或聚氧 乙烯基 。 这些基 团亲水性较弱 , 在水 中呈 乳化或分散态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溶于水 或有机溶剂 , 电 呈 中性或胶束状态 。 在酸性、 碱性及 中性 电解质 溶液中稳 定存在 , 并可与其他表面活性剂联 用。 根据亲水基 团, 主要分为聚氧 乙
Absr c :Th e v r n n a fe t n e r d t n ta t e n i me t l fc s o e a d d g a ai me h d o o — n c u f ca t u e r e iwe T e r u i t ame t tc n q e a d t er o to fn ni i o s r a t n s d we e r v e d h ot ne r t n e h i u s n h i e
sr c r n r p  ̄ e fn n i n cs ra t n t t ea d p o e i s o - i u f ca t uu o o K e w o d : o i nc S ra tn ; t x ct y r s n n o i-H f c a t o i i y; b o e r d t n id g a al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活性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阿尔祖古丽·图拉克 08090330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
表面活性剂,从肥皂、洗发水到某些食品,药品,再到墙面涂料、润滑油等,可
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切人造物品的生产都直接或间接的使用过表面活
性剂。由于本身的结构特点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分散、乳化、增溶、起泡、
消泡、洗涤、均染、抗静电、防腐、杀菌等一系列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广泛应用
于食品、医药、农药、纺织、化工、黏合剂、选矿、油田化学品、造纸、皮革、
感光材料等工业领域以及洗涤用品、化妆品等民用领域,在改进生产工艺、提高
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附加值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
用,因此有“工业味精”和“工业催化剂”之称。
1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分类
表面活性剂指的是在很低浓度时能够显著降低溶剂(通常是水)的表(界)
面张力的物质,可分为传统表面活性剂和新型表面活性剂。传统表面活性剂分子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长链的疏水基团(或称亲油基团),另一部分是亲水基
团 (或称亲水头基),两者中间由化学键连接,通常称为两亲结构。这种特殊的
结构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性质,如润湿、乳化、增溶、起泡、抗静电、分散、絮
凝、破乳等。新型表面活性剂是一些带有某种特殊活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除了
普通表面活性剂所具备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一些特定的结构和性质,如可反应
性、杀菌性、螯合和金属离子等。表面活性剂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乳化剂、润
湿剂、发泡剂、分散剂、絮凝剂、去污剂、破乳剂、抗静电剂等根据疏水基的
不同可分为直链的、支链的和环状的;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离解与否可分为离
子型、非离子型和混合型,离子型又可以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
2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降解
2.1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有相当数量的表
面活性剂在使用过后又排放到自然当中,此外,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过程也要产大
量污染。因此,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极为密切,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去污配方的一个主要组成分除特殊用途外,这些
产品在使用后即被直接或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到环境中。而在洗涤剂中占主
要地位的还是较难生物降解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含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大量排放,不仅直接危害水生环境,杀死环境中微生物,
抑制了其它有毒物质的降解,同时还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减少,尤其含氮、磷的表
面活性剂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当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
浓度时,会影响曝气、沉淀、污泥硝化等诸多过程。
(2)土壤中残留的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一般讲,
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小于100.0mg/L时,对土壤微生物无实质的影响其质量浓
度大于500.0mg/L时,微生物种群数量开始降低。此外,有的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
的吸附能力很弱,其向下迁移污染地下水的潜在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使用化
学表面活性剂进行环境修复的同时,表面活性剂也不可避免地残留于环境中。虽
然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较好的克服这一缺点但目前大量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
研究阶段,而且对作用机理的研究仍不是十分完备。
2.2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是指表面活性剂这类化学物质通过活的有机体的生
物作用而被破坏的过程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氧化方式予以实现:①末端的
ω氧化这一反应通常是初始氧化阶段,是亲油基端降解的第一步;②β氧化
该过程使亲油基脂肪烃部分发生生物降解;③芳环氧化当亲油基含有苯环时
所发生的氧化降解过程。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生物降解性关系有如下一般规律:
(1)直链(链长8~18之间)的烷基苯磺酸盐(LAS)、仲烷基磺酸盐(SAS)、烯
烃磺酸盐(AOS)、甲酯磺酸盐(MES)、聚氧乙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烷
基糖苷(APG)、甜菜碱、氧化胺以及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都能完全降解,但高支化度
的支链烷基苯磺酸盐(TBS)以及支链的C14~ C15 APG不能被完全降解。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能力与烷基链长度、有无支链及EO、PO
的单元数等有关。长链烷基比短链烷基难降解,带支链的烷基比直链烷基难降解,
分子中存在酚基时较难降解,PO、EO单元数越多越难降解,相同长度的PO链比
EO链难降解。
(3)表面活性剂降解速度的总体评价:烷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
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与咪唑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磺酸
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苄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
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主要由疏水基团决定,疏水基线性度对降解度有
较大影响,链长对降解度有一定影响。
(5)亲水基团主要影响表面活性剂的降解速度,当亲水基团中含有易水解基团
时,降解速度较快。
人们在合理使用表面活性剂的同时必须也要全面掌握其生态毒理效应。表面
活性剂在环境中生物可降解性很高,但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大,污染主要发生在一
些不利于微生物降解的环境下。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毒性,但是否存在致癌性、
致畸性、致突变性、致敏性以及能否在生物体内积累或富集放大等方面则有争议。
所以,人们在选择和使用表面活性剂时,必须考虑其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强调
从根本上减少其直接向环境的排放量, 含表面活性剂的废水、废渣经过必要的
预处理后的才可向环境排放。研制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朝着低毒、易于生物降
解的方向发展,从而缩短其在环境的滞留时间,减短生物受胁迫时间,达到减轻
环境污染的效果。
3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
绿色表面活性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在它本身结构的基础上, 引入
功能性基团, 从而得到各种性能更独特或更优良的衍生物,使绿色表面活性剂的
生命力增强。
(1) 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可生物降解的、资源可再生的、不刺激眼睛和皮肤
的可分解绿色表面活性剂新产品。
(2) 发展水基性、反应性、可分解性、多功能专用性表面活性剂新产品。
(3) 发展含氟、含硅、含硫、含磷、含硼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杂
环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新产品。
(4) 发展顶替进口、高性能的高端表面活性剂新产品。
(5) 发展传统表面活性剂的更新换代产品及副产综合利用、系列化产品。 生
产工艺方面对绿色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改进, 即减少中间过程,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同时还开发新型、 高效的催化剂, 加强新技术在绿色表面活性剂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工艺装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绿色表面活性剂在研究和应用的同时与材料科
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及信息科学等学科出现了更多的交叉。这将
促使它的应用范围延伸到新的应用领域。绿色表面活性剂将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应
用开发上呈现出新的优势。
绿色表面活性剂弥补了传统表面活性剂生产和使用中出现的各种弊端。它在
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人们对绿色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具有更
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和开发绿色表面活性剂产品的同时, 应进一步加大对绿
色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力度,促使我国绿色表面活性剂事业实现飞速发展, 进而带
动我国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