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足几个问题的分析

对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足几个问题的分析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足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由于证据不足而导致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受到质疑的情况。
这种情形在实践中很常见,由于证据难以收集,难以确定,难以使人信服或者因为证据被毁等原因,行政机关常常不具备充足的证据来实施行政行为。
本文将探讨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判断证据不足在合理范围内对于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证据不足,需要判断在合理相关范围内。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依据事实和法律,确保事实准确、法律适用、程序合法。
事实是行政行为的基础和前提,行政机关必须有充分证据支持行政行为的事实基础。
法律是行政行为的指导和依据,依法行政是行政行为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判断证据不足的标准包括行政机关是否尽一切力量收集证据,是否花费了合理的时间和成本进行证据收集,是否尽量避免对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造成不正当损害等方面。
如果行政机关没有按照以上标准尽到充分的证据收集义务,就可以认为行政行为证据不足。
二、证据不足的原因和表现证据不足的原因复杂,主要包括证据难以获得、证据不足或证据缺失以及证据不可信等方面。
首先,证据难以获得是导致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足的主要原因。
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需要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确定相关事实。
但是,某些证据可能难以获取,如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这时行政机关就很难收集到足够的证据。
其次,证据不足或证据缺失也是导致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足的原因之一。
行政机关可能只有部分相关证据,或者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确定事实,这就容易导致行政行为证据不足。
最后,证据不可信也可能导致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足。
行政机关可能收集到相关证据,但这些证据存在不可信之处时,行政机关就不能把这些证据作为支撑行政行为的基础。
三、如何证明证据不足证据不足是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评判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当事人需要充分证明证据不足。
当事人应记录下相关证据收集的情况,例如证据是否难以获得,证据数量是否充足,证据真实性等,确保有证据可以证明当事人的主张。
考点3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课时61│ 知识梳理
⑵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原理 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_____________ 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
探究点二:如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材料。
◆第一步:指明原理,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或者: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 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第二步:指出材料中的两者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再展开进行具体分析。分 析两者是如何对立又是如何统一的,一般情况下要侧重于两者的统一,分析两 者的相互依存,还要分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步:联系材料进行小结,点明应该如何做。
2、方法论(正确对待矛盾)
普遍性与客观性 ,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 首先,要承认矛盾的______________ 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必须坚持 _________。 统筹兼顾
3、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既然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那么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 一分为二 来面目,就必须坚持 ________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 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既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对立,又要分析 两点论 两方面之间的统一,即坚持两分法、 ______。
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重要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 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它是 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党性分析材料自我剖析【五篇】

【导语】党员在写个⼈党性分析材料时,要认真严肃,要包括查摆存在的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整改措施等内容。
以下是整理的党性分析材料⾃我剖析,欢迎阅读! 党性分析材料⾃我剖析篇⼀ 时光荏苒,参加分⾏党校培训班的学习已近尾声。
在这⾥听名师授课、学时政精化,充实⽽⼜紧张的学习⽣活不时鞭策着我多思、多想,容不得⼀丝杂念;前沿且先进的理论导向时刻推动着我多学、多记,来不得半点马虎。
沐浴在党校严谨、求是的氛围中,我抓紧这宝贵的时光接受着党的洗礼。
⼀个⽉的学习,让我深感党校确实是党性锻、个⼈修养的熔炉。
特别是通过实地参观沂南红嫂纪念馆、⼭东省政府暨⼋路军115司令部旧址,使⾃⼰思想受到了很⼤触动,灵魂受到了深刻的洗礼。
结合党校学习,联系⾃⼰的思想和⼯作实际,对照党章和《廉政准则》,针对个⼈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了深层次的剖析,达到了⾃我教育、⾃我提⾼、⾃我完善、增强党性的⽬的。
现进⾏如下党性分析。
⼀、存在的问题 (⼀)学习不够系统⾃觉。
⽇常⼯作中,学习的⾃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
⼋⼩时之外的时间把握不好,缺乏持之以恒,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
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在理论学习上还不够⽤⼼,满⾜于浅尝辄⽌,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就多学⼀点,与本职业务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知识结构单⼀,不善于研究思考问题及学⽤结合。
(⼆)思想不够进取创新。
对本职纪检监察⼯作只限于宣传、上传下达上级的有关⽂件精神,满⾜于不出事;终⽇埋头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常⽤⽼眼光、⽼办法、⽼经验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
把完成任务作为第⼀⽬标,求稳怕乱,创劲不⾜。
由于⾃⼰的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试,缺乏知难⽽上、排难⽽进的⼯作态度和果敢精神。
(三)联系群众不够主动密切。
虽然能和⼲部职⼯友好相处、团结共事,但与⼲部职⼯交⼼谈⼼不⼴泛、不深⼊,常常是谈⼯作的多,深⼊谈思想的时候少,对⼲部职⼯的愿望和意见了解不及时、不充分。
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

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第一篇: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对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一、具体分析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因素又有其外部因素,既是历史因素的积淀,又有其现实的原因,对此必须持全面的视角予以把握,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内部,而忽视外部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能仅仅看到导致三农问题产生和发展的现实性因素,更要有宏观的历史性视野,从其产生的深远的历史背景予以全面的考察。
1、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靠着耕作,养活了我们一代代的人。
或许是因为华夏文明历史上长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缘故,封建统治者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掩耳不闻、闭目不视,致使中国与西方后发国家的差距逐渐加大。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号称“金锁铜关”的清朝国门被轻易攻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中国的农业受到了十分大的冲击,生产日益萎缩,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生产有明显增长。
1936年前后,农业收成达近代史上最好水平。
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村经济才能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农业生产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2、今天,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有关农业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个问题,即“三农”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一旦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l)

B
下列说法中,蕴涵着“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 的方法去解决”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B、趋利避害、扬长补短与量力而行、积极而为 C、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与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与抽薪止沸、人乡随俗
材料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从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处理好效率和公平, 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种种关系,实现相对和谐。
上述分析是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点的?
(1)矛盾是普遍的,要求我们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 揭露矛盾。 (1分)各种矛盾的显现体现这点,我们要正确对 待这些矛盾。 (1分) (2)坚持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1分)体现在既看到 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看到了当前存在的 诸多矛盾。 (1分) (3)坚持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 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看到了我国社会内部的 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 政府与社会以及社会成员收入悬殊等方面。 (4)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把握住了主要矛盾, (1分)即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大。 (1分) (5)矛盾具有特殊性,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分)体 现在无论是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还是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 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都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做到合 情合理合法。 (1分)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俗 语 张冠李戴、生搬硬套、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一 刀切、一风吹、依葫芦画瓢、抱薪救 火、火上浇油、生吞活剥、粗枝大叶、 大而化之、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 大板,等等。
辩证注意事项

辩证注意事项辩证注意事项是指在进行辩证分析和辩证思维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原则。
辩证法是一种理论和方法,用于认识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现象和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辩证注意事项:1.辩证思维的全面性:辩证思维要注意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片面地、片段地看待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矛盾的统一体,只有从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它,才能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辩证思维中,要既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也要注意矛盾的特殊性。
要注意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同时也要关注矛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3.发展的辩证法: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过程,要注重矛盾的发展性。
辩证思维中要善于从矛盾的运动过程中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规律。
4.矛盾的一致性和斗争性:辩证法认为,矛盾不仅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事物发展的限制因素。
在辩证思维中,要注意矛盾的一致性和斗争性的统一,既要看到矛盾双方存在的一致性,又要认识到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
5.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辩证法强调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在辩证思维中,要注重从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来认识问题,不能割裂主体和客体,不能把主观和客观、形式和内容、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分割开看。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强调具体分析具体问题。
在辩证思维中,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深入了解事物的具体状况和特点,不能泛泛而谈,避免空洞的抽象概念。
7.实践的辩证法:辩证法强调实践是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辩证思维中,要与实践相结合,将辩证思维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调整我们的思维。
8.多样性的辩证法: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在辩证思维中,要关注不同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能简单地套用模式和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和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9.历史的辩证法:辩证法强调历史是事物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调查研究要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

调查研究要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作者:毛胜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6年第11期文献一:关于龙岩食堂问题的调查这是包括城乡全体人民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我一回到龙岩边境就有许多群众反映这个问题。
……群众认为办食堂害多利少,甚至有害无利。
首先,是办了食堂并未节省燃料,反而增加浪费。
……家家户户都烧煤炭,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未停火。
而食堂又烧一个大炉子,每天浪费煤炭很多。
其次,对人力也未节省,反而浪费。
一般一百人的食堂要有六七个全半劳力为之服务,而每家三餐都还要一个人负责煮饭炒菜,并要到食堂去领取干饭,一天来回六趟,走了许多冤枉路。
……第三,增加了社员负担。
一般食堂工作人员都由小队计工分,影响到本队劳动工分值减低,食堂煤炭也由社员分担;食堂种莱劳力也是从小队抽出的,种的莱并不好。
……第四,是食堂工作人员和大小队干部普遍多吃多占。
经过他们多吃多占,社员口粮普遍比定量要减少百分之十以上。
社员说:“大官大贪,小官小贪”。
这是群众最不满意的事。
为什么食堂人员克扣社员口粮?一是大家口粮定量很低,多吃多占一点,在所难免。
二是他们怕粮食损耗,要扣留一点,以免亏垫。
……第五,食堂不仅克扣社员口粮,而且克扣其他副食品和日用品,如油、酱、酱油、盐、鱼、海带、糖、烟、火柴等。
这些东西原由分销店供应,社员凭证凭票购买,办了食堂之后,取消了分销店,改由食堂供应……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目前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办食堂成为妨碍农民生产生活的最大障碍,所以群众纷纷要求“食堂下放”。
(摘自《邓子恢文集》。
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27-529页。
)文献二: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试点情况的调查报告我于十月二十四日离京南下,二十八日晚安抵龙岩,经过郑州、南昌时听取了各省委农村工作部关于基本核算单位试点情况的汇报,到龙岩后又派工作组在白土、后田、邓厝、盂头诸大队及连城新泉北村大队试点,现试点已大体结束,发现了许多问题,取得了不少经验。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热度★★★)1.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5.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联系。
7.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
8.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9.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于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10.联系具有客观性,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
11. 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12.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13.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4.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地位同等重要。
15.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16.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17.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18.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19.部分决定整体,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0.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不影响整体的功能。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高考热度★★)2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22.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23.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24.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5.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26.质变就是指发展。
27.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8.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9.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30.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31.质变是由事物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32.善、恶的积累必然导致相应的质变。
33.新事物在彻底否定旧事物中实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