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矛盾客观性的认识误区:(1)人们能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的问题。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
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
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3)有矛盾就是坏事。
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认为有矛盾是坏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态度。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存在着对应: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的理论依据。
(2)发展中国特色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含义: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注意
1、能不能反过来说:“特殊性寓于普 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了特殊 性”? 2、能不能说: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 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名言名句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示范引导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先试点,后推广 列宁: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
A .要善于抓住重点 B .要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
C .要坚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D .要善于抓住矛盾 的主要方面
C
“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 声称可以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A、意识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逢山开路,逢水搭桥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抽薪止沸;入乡随俗;
你能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 俗语吗?
你能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 俗语吗?
张冠李戴;生吞活剥; 生搬硬套;火上浇油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 千篇一律,一刀切;东施效颦;
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锦州是通向关内咽喉 ,
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 空联结的总枢纽,还是 敌军唯一在陆上物资补
我军与长春 之敌的矛盾
给基地。
我军与锦州 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沈阳之 敌的矛盾
(1)在辽沈战役中存在哪些矛盾? (2)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 (3)辽沈战役的胜利在哲学上说明什么问题?
马哲-矛盾分析法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可以说没有上述的矛盾,但 是却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资 料私人占有制所导致的资本所有者越来越富有、广大的工人阶级越来越贫 困的矛盾势必造成有效需求的不足、生产的相对剩余。这也许是美国金融 危机的根源所在。
2008年的这个多事之秋,美国陷入百年一遇的金 融危机。 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已被收购,美林自卖 其身,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只剩高 盛和摩根史坦利在勉力维持。全球金融市场也在面临 不小的挑战。 美国的这场风暴,导火索应该归结到次贷危机。 买房者向房屋贷款机构借钱买房, 买房者向房屋贷款机构借钱买房,房屋贷款机构 再向投资银行发放债券借款, 再向投资银行发放债券借款,投资银行寻找基金公司 转手。而当买房者无力按时还款时, 转手。而当买房者无力按时还款时,后三者皆无法获 得利息,其中投资银行最为危险,手持众多债券, 得利息,其中投资银行最为危险,手持众多债券,面 临亏损。投资银行告急, 临亏损。投资银行告急,给投资银行提供保险的保险 公司不得不替其偿还债务,亏损也是指日可待。 公司不得不替其偿还债务,亏损也是指日可待。 美国就这样一步步陷入了自己一手制造的经济深 渊。美国政府挺身救市,但是心有余力不足,只得有 保有放,救贝尔斯登不救雷曼。
矛盾分析法分析金融危机
(一)辩证的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 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 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由于美国的房地产商和投资银行一味追求资金的 杠杆化,忽视了实际的潜在危险,成为了金融危 机的导火索。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试图找出事物观念背后真正的含义和内涵。
在生活娱乐方面,矛盾分析法也可以派上用场。
比如,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一位烹饪高手只有在拥有充足原
料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他们的才华。
从另一方面来看,拥有原料并不能保证烹饪的成功,其中的技巧和灵活运用同样重要,这被称为“缺肉而腊”,也就是说原料不完善也是不能演好美味佳肴的关键。
矛盾分析法不仅可以协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判断,还可以增加我们的洞见。
例如,如果我们希望烹饪出一道美味佳肴,除了拥有上等原料外,还需要多一些技巧和灵活应用,这就有助于我们实现自身的烹饪潜能。
此外,矛盾分析法,在生活娱乐中也可以灵活运用。
比如,可以让你了解娱乐
活动本身并不能带来乐趣,而是靠精神和各种感受的共鸣才能令人着迷。
比如,一个朋友参加宴会,他性情侃侃,与众不同的风趣故事和夸张的动作,使得大家共同拥有一个温馨而快乐的宴会。
这也体现了:“娱乐原本无味,它需要精神来取味”。
综上所述,矛盾分析法在生活娱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了可以帮助我们
做出合理的选择外,还能让我们更多发现生活的精彩。
矛盾分析法暗含的秘密正是我们追求的真相,它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智慧和成长。
矛盾分析法应用

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国家宏观调控
• 从国家宏观调控来看: • ①它是通过运用包括经济、法律和行政的各种 手段间接、直接地调节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 诱导、影响和干预他们的经济行为。 • ②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在于调节的自觉性、主 动性和预见性,它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 ③国家宏观调控也有不足,由于国家宏观调控 是一种人为因素和主观行为,这不仅使政府决 策本身,有时因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而失误, 而且过度的国家宏观调控会干扰和破坏市场机 制的正常作用。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技巧:
• 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 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 凡是和银行有关的政策,如利率的调整, 纸币的发行等则属于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实施 条件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 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 税收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 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 与《经济生活》知识的渗透
•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生产与消费之间;公 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劳动者权利与义务之间; 效率与公平之间;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之间; 五个“统筹”……。 •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的观点分析:投资的选择;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税收……。 • 用一分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分析: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用主次矛盾的相互关系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
用矛盾的基本属性说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 (1)二者是对立体: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的;其
次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为此必须让 出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为 此必须付出价值,因此,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 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 (2)二者是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必 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可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处 于商品中,二者缺一不可。人们购买商品时都希望“物美价 廉”,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 消费者力图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正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 价值的统一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整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c7565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4.png)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1。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1)普遍性: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2)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毛泽东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即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2)相互联系:任何个别都是一般------列宁个性体现共性,都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一般只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在一定条件下(场合的不同)互相转化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在理论上坚持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注意: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就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2)在认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程序(例如改革(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重点,因为::(1)从理论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矛盾。
(2)从实践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从认识论上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既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也是科学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哲学基础。
学习这一原理,有利于我们领会这些科学方法的精神实质,逐步学会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一、要认识事物的性质,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从而把一事物同他事物区别开来.只有透过事物现象抓住其本质,才能达到对事物的真正把握.而每一事物的本质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因此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就要对它自身内部的特殊矛盾进行分析.同时,在把握决定事物本质的特殊矛盾时,还要进一步对这个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因为更确切地讲,事物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任何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则是处于被支配的、服从地位的次要方面.认识事物的性质就是要通过对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和地位及其相互联结的分析,找出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辩大体,识大局,抓本质,看主流”.这是达到对事物性质的正确认识之关键.二、要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表现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推动这个过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动力.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事物内部必然的自我的运动过程,即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因此,要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就必须深入到事物内部分析考察它的内在矛盾,找出其变化发展的根据和原因.例如,众所周知的“方仲永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方仲永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到了十二三岁虽然还能作诗,但已“不能称前时之闻”;到了20岁就变成了平庸无奇之人.就其从神童到庸者变化过程看,固然与其父“日板仲永还谒于邑人,不使学”有极大的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放弃了自己的主观努力.三、要认识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规定了事物的特征和面貌.然而,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正是事物本身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结果.一切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统一体中存在和运动的.它们必须相互依存,共居一个统一体中,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这种同一性就是事物或矛盾存在的条件.一切矛盾的对立双方在统一体中又不是和平共处的,而是永远处于相互排斥、互相斗争之中的.斗争的结果,必然造成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双方的地位和特征发生变化,于是逐步显示出事物新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认识事物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实际上就是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结.四、要认识一事物同他事物的关系,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要受到周围其他事物的影响和作用,事物的属性往往就是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要认识某一事物,就必须同时考察它同其他事物的各种关系.而事物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矛盾关系.因此,要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认识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认识事物间由于各自内部矛盾斗争的推动而互相转化的各种趋势和可能.总之,要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事物的性质、过程、条件、趋势和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对事物认识深化的程度正是取决于对诸种矛盾及其双方分析的程度.如果离开了矛盾分析法,人们就无法观察事物、理解事物、把握事物.因此,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一切事物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方法.。
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问题不但要抓“主要矛盾”,还要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十分科学而又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也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那么,要认识中国的具体实际,就必须抓住决定中国具体实际的主要矛盾和内在因素。
中国的具体实际,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社会的实际(即社会性质)和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而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发展的实际则主要表现为:1、中国社会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以上两点又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反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它变化又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社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突出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
其本质都在阐述认识事物的存在、性质和发展过程,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一、要认识事物的性质,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从而把一事物同他事物区别开来.只有透过事物现象抓住其本质,才能达到对事物的真正把握.而每一事物的本质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因此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就要对它自身内部的特殊矛盾进行分析.同时,在把握决定事物本质的特殊矛盾时,还要进一步对这个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因为更确切地讲,事物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任何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则是处于被支配的、服从地位的次要方面.认识事物的性质就是要通过对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和地位及其相互联结的分析,找出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辩大体,识大局,抓本质,看主流”.这是达到对事物性质的正确认识之关键.二、要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表现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推动这个过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动力.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事物内部必然的自我的运动过程,即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因此,要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就必须深入到事物内部分析考察它的内在矛盾,找出其变化发展的根据和原因.例如,众所周知的“方仲永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方仲永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到了十二三岁虽然还能作诗,但已“不能称前时之闻”;到了20岁就变成了平庸无奇之人.就其从神童到庸者变化过程看,固然与其父“日板仲永还谒于邑人,不使学”有极大的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放弃了自己的主观努力.三、要认识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规定了事物的特征和面貌.然而,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正是事物本身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结果.一切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统一体中存在和运动的.它们必须相互依存,共居一个统一体中,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这种同一性就是事物或矛盾存在的条件.一切矛盾的对立双方在统一体中又不是和平共处的,而是永远处于相互排斥、互相斗争之中的.斗争的结果,必然造成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双方的地位和特征发生变化,于是逐步显示出事物新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认识事物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实际上就是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结.四、要认识一事物同他事物的关系,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要受到周围其他事物的影响和作用,事物的属性往往就是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要认识某一事物,就必须同时考察它同其他事物的各种关系.而事物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矛盾关系.因此,要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认识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认识事物间由于各自内部矛盾斗争的推动而互相转化的各种趋势和可能.总之,要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事物的性质、过程、条件、趋势和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对事物认识深化的程度正是取决于对诸种矛盾及其双方分析的程度.如果离开了矛盾分析法,人们就无法观察事物、理解事物、把握事物.因此,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一切事物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方法.-----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认识和解决问题不但要抓“主要矛盾”,还要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十分科学而又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也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那么,要认识中国的具体实际,就必须抓住决定中国具体实际的主要矛盾和内在因素。
中国的具体实际,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社会的实际(即社会性质)和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而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发展的实际则主要表现为:1、中国社会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以上两点又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反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它变化又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社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突出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
其本质都在阐述认识事物的存在、性质和发展过程,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一、要认识事物的性质,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从而把一事物同他事物区别开来.只有透过事物现象抓住其本质,才能达到对事物的真正把握.而每一事物的本质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因此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就要对它自身内部的特殊矛盾进行分析.同时,在把握决定事物本质的特殊矛盾时,还要进一步对这个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因为更确切地讲,事物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主
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任何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则是处于被支配的、服从地位的次要方面.认识事物的性质就是要通过对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和地位及其相互联结的分析,找出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辩大体,识大局,抓本质,看主流”.这是达到对事物性质的正确认识之关键.
二、要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表现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推动这个过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动力.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事物内部必然的自我的运动过程,即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因此,要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就必须深入到事物内部分析考察它的内在矛盾,找出其变化发展的根据和原因.例如,众所周知的“方仲永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方仲永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到了十二三岁虽然还能作诗,但已“不能称前时之闻”;到了20岁就变成了平庸无奇之人.就其从神童到庸者变化过程看,固然与其父“日板仲永还谒于邑人,不使学”有极大的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放弃了自己的主观努力.
三、要认识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事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规定了事物的特征和面貌.然而,事
物的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正是事物本身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结果.一切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统一体中存在和运动的.它们必须相互依存,共居一个统一体中,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这种同一性就是事物或矛盾存在的条件.一切矛盾的对立双方在统一体中又不是和平共处的,而是永远处于相互排斥、互相斗争之中的.斗争的结果,必然造成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双方的地位和特征发生变化,于是逐步显示出事物新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认识事物存在条件和发展趋势,实际上就是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结.
四、要认识一事物同他事物的关系,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要受到周围其他事物的影响和作用,事物的属性往往就是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要认识某一事物,就必须同时考察它同其他事物的各种关系.而事物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矛盾关系.因此,要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认识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认识事物间由于各自内部矛盾斗争的推动而互相转化的各种趋势和可能.
总之,要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事物的性质、过程、条件、趋势和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法.对事物认识深化的程度正是取决于对诸种矛盾及其双方分析的程度.如果离开了矛盾分析法,人们就无法观察事物、理解事物、把握事物.因此,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一切事物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