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06例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随机选取76例纳入研究领域,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等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P<0.05)。
结论针对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考虑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可作为临床首选手术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gallbladder calculi incarceration and acute suppurative cholecystitis.Methods From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5~December 2015 were incarcerated stones in the gallbladder neck and acute suppurative cholecystitis patients,randomly selected 76 patients included in the study area,by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of 38 cases and 3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pen surgery,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hrough the relevant index surgical complications,clinical evaluation.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operation time,ambul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26%,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5.79%(P <0.05).Conclusion For incarcerated stones in the gallbladder neck and acute suppurative cholecystitis,consider using laparoscopic resection,with small trauma,fewer complications,faster recovery and other advantages,can be used as the preferred clinical operation method.Key words:Gallbladder neck incarcerated;Acute suppurative cholecystitis;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inical effect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多数是由胆管结石诱发,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變化快等特点,不及时处理会引发其他急症,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疗效分析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5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开腹式胆囊切除手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基本痊愈;16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O.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治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腹腔镜;普外科急腹症;诊断及治疗;效果引言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它是一种由胆囊管堵塞或细菌感染导致的常见腹部疾病,一般发病比较突然,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以及腹肌强直等症状,并且伴有右肩和胸背部的放射痛。
急性胆囊炎患者绝大多数伴有胆囊结石,故又被称为结石性胆囊炎[1]。
近年来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其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相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微创外科中成熟的手术之一。
为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效果,对2013年1月~2014年10月5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对5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男35例,女17例,年龄39~84岁,平均(49.4±1.3)岁。
患者中,l2例胆绞痛,1O例恶心,2例患者呕吐,5例患者发热。
其中单发胆结石l9例,多发胆结石15例,胆囊周围积液的有18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00例分析

【 关键词 】 腹腔镜胆囊切 除术 ;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 中图分类号 】 R 6 5 7 . 4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6 - 4 7 6 1 ( 2 0 1 3 ) 0 2 01 - 1 1 - 0 3
A n a l y s i s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c h o l e c y s t e c t o my f o r a c u t e p y o g e n i c c h o l e c y s t i t i s ( Z H A N G n — s h e n g, R E N J u n — h u a , L 1 B a o , e t a 1 . T h e
Me t h o d s T h e 1 0 0 c a s e s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c h o l e c y s t e c t o my or f a c u t e p y o g e n i c c h o l e c y s t i t i s w e r e s t u d i e d b y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 Re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l a p a r o s e o p i e c h o l e c y s t e c t o m y f o r a c u t e p y o g e n i c c h o l e c y s t i t i s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98例,其中中转开腹的38例患者为中转开腹组,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腹腔镜组。
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中转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术后胆红素水平和并发症总发生率下降(P<0.05)。
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术中情况良好,术后恢复快,且胆红素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效果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uppurative cholecystitis. Method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ith acute suppurative cholecyst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mong them,38 patients with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were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60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were laparoscopy group. Observe th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bilirubin levels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P<0.05). In addition,compared with the transposed laparotomy group,the operative time and recovery time of all postoperative indicators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ere shortened (P<0.05),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reduced(P<0.05),and the postoperative bilirubin level and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decreased(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uppurative cholecystitis is in good condition,rapid postoperative recovery,and the level of bilirubin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ecrease,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Key words] Acute cholecystitis;Acute suppurative cholecystitis;Routine open surgery;Laparoscopic surgery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情危重、短时间内会出现中毒症状的胆道系统重症,以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绞痛、恶心和呕吐为主要表现,多会出现胆囊壁水肿、局部组织粘连和局部炎症等病变[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胆囊炎的概述胆囊炎是指胆囊黏膜及壁层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是胆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胆囊炎的主要病因包括胆囊结石、胆汁淤积、感染等因素,其中以胆囊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最为常见。
急性胆囊炎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胆囊穿孔或脓肿形成,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及时有效地治疗急性胆囊炎对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并发症发展至关重要。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的手术,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等胆囊疾病。
该手术是在全麻下进行的微创手术,通过在腹腔内插入腹腔镜和其他手术工具,直接切除患者的胆囊。
相比传统的开放性胆囊切除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常适用于急性胆囊炎等单纯性胆囊疾病,对于患有严重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手段。
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以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风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因素,以期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2. 正文2.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进行操作,相比传统的开放式胆囊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康复。
手术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麻醉和定位: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医生在腹部进行消毒,然后在脐部进行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其他手术器械。
2. 腹腔检查:医生通过腹腔镜检查腹腔内的情况,确认胆囊的位置和炎症程度。
3. 胆囊解剖:医生将胆囊从肝脏和胆道组织中分离,同时注意保护周围器官和组织,以避免损伤。
4. 胆囊切除:医生使用器械将胆囊切除,并在必要时进行胆道的修补。
分析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效果

分析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效果摘要:目的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的疗效展开分析。
方法此次研究以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差异性随机分两组,其中24例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剩余24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疗效。
结果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研究组内发生(4.2%),低于对照组(29.2%);研究组内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预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并发症;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腹腔镜;开腹手术;安全性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为胆囊管阻塞或出现细菌性感染进而引发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1]。
该疾病的发生通常与患者饮食不规律或长期食用垃圾食品而引起。
胆囊炎急性发作时需要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切除感染的胆囊,目前的医疗技术中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为常见治疗方法,后者在近年来临床应用性较广,较开腹手术有更高的安全性,建议广泛使用。
本文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以我院4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资料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差异性随机分两组,其中24例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组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38—71)岁,均龄(54.8±5.6)岁;剩余24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组中男15例,女9例,年龄(35—74)岁,均龄(53.9±5.1)岁。
观察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性(P>0.05).研究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经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批执行。
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基础药物及麻醉过敏、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合并腹腔感染以及腹腔内肿瘤/赘生物的患者。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为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实际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4年01月急性胆囊炎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5例,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更佳,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3.21±12.52)min,术中出血量为(48.54±10.51)ml,术后排气时间为(18.56±3.54)h,住院时间为(5.41±1.2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标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效果观察急性胆囊炎为化脓性炎症,为临床常见急腹症,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有所改变,急性胆囊炎发病率不断上升,为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为2011年06月~2014年01月2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收集2011年06月~2014年0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5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5例,对照组50例,入选病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且经术后病理证实。
实验组:男女比例27:23,年龄35~76岁不等,平均(51.2±2.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8:22,年龄37~77岁不等,平均(51.5±2.7)岁。
比较两组入选病例的基线资料,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1.21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硬膜外麻醉,平卧位,于腹部直肌处做切口,切口大小控制在8~14cm之间,探查腹腔,找到胆囊并将其切除、取出,常规止血,清除残留物,缝合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
1.22实验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仰卧位,于脐缘下端做切口,长度以1cm为宜,置入腹腔镜,建立气腹,维持压力在12~14mmHg之间,了解胆总管、胆囊的解剖关系,于左、右下腹分别做切口,将操作器械置入,找到胆囊,常规游离,小心切断胆囊管及周边血管,将病变胆囊取出,借助电凝止血,为病情需要者留置引流管。
腹腔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分析

腹腔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手术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6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以及总胆红素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腹痛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比对照组24.5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腹痛症状,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腹腔镜;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5)13-0036-02doi:10.14033/ki.cfmr.2015.13.017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腹症,多发于老年人,但目前尚未找到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该疾病。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老龄化人数的不断增多,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发病人数及接受胆囊切除术的人数也不断的增加,并且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出现一定的老化及脏器的相关功能逐渐的衰退,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较为低下,这些均使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疾病的严重度及进行手术的危险性增加。
本研究为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选取了2009年10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6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分别行传统开腹切除术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6例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67~82岁,平均(74.3±2.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9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1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66~83岁,平均(74.5±1.9)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7例,慢性支气管炎14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9例,且所有患者均合并有胆囊结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06例分析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可行性与安全
性。
方法:对20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中转率及手术时间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治疗中转率逐年下降,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不长。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治疗可行,并且相对安全。
标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由于其微创性、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已使相当数量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受益,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因局部解剖复杂多变,LC操作风险大,并发症较高,在其开展初期曾被认为是相对禁忌证,但随着围手术期处理的进展、医疗器械的更新及手术技术的提高,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行LC,已经逐渐变成常规手术。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7月开展LC手术以来,共完成20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LC手术,效果满意,现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7月-2014年12月完成2389例LC手术,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06例,男93例,女113例,年龄24~82岁,全部为结石性胆囊炎。
1.2 方法
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取30°反Trendelenburg体位,手术台向左旋转15°~20°,四孔法建立气腹及戳孔,胆囊张力高者予以减压,显露肝门部,暴露出Calot 三角,辨清胆囊管、胆囊动脉及肝总管,夹闭后剪刀离断胆囊动脉及胆囊管,从胆囊床剥离胆囊,若水肿严重,可逆行切除胆囊,若腔镜下操作困难则中转开腹。
2 结果
2004年7月-2008年12月完成急性化脓性胆囊炎LC手术53例,中转开腹11例,中转率为20.8%;2009年1月-2012年12月完成93例,中转开腹9例,中转率为9.7%;2013年1月-2014年12月完成60例,中转开腹3例,中转率5.0%。
本组无胆管损伤,无死亡。
手术时间60~210 min,平均96 min。
3 讨论
3.1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LC的适应证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因手术操作困难、并发症较多,曾被列为LC的禁忌证,但随着腔镜外科医师手术经验和技巧的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目前认为LC可以成功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已成为其首选治疗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自开展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LC以来,前4年的中转开腹率为20.7%,中间4年中转开腹率下降为9.7%,之后中转开腹率下降为5%。
由此可见,中转开腹率逐渐下降,手术技术日趋成熟,只要有行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就有LC指征。
而且腹腔镜不仅是治疗手段,也是诊断手段,腹腔镜探查时,对胆囊局部炎症、胆囊三角情况的了解较清楚,只要炎症局限于胆囊,理论上就可以行LC,即可对手术难易度作出综合的评估,为下一步的操作提供重要参考。
在开展LC的初期,对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主要通过胆囊B超来评估手术难度。
如B超发现胆囊肿大,超过11.0 cm×4.0 cm;胆囊壁厚度超过4 mm;胆囊萎缩;胆囊壁毛糙,与周围脏器界限不清;胆囊液暗区消失不均;胆囊充满型结石等几项都是加大手术难度的重要指标。
凡具上述二项以上者,均预测为手术难度大。
而通过实践发现,如果B超发现胆囊壁毛糙,周围渗出,壁无“双边影”,术中发现多数是胆三角处致密粘连,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局部解剖不清,LC操作相当困难,多需中转开腹。
其他几项在预测LC手术难度中无明显意义,这种术前评估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故只要有手术指征,就有LC指征。
3.2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LC手术时机
传统的治疗策略是保守治疗6~8周,待炎症、水肿消退后,再考虑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OC)。
Kiviluoto等[1]研究发现,急性胆囊炎发病4 d内LC 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不亚于开腹手术。
LC是建立在OC基础之上的,若遵循此观点,急诊LC的手术时限更加严格。
LC作为常规手术方式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近年的观点,实践证明,发病在72 h内、临床体征轻者,局部炎症、水肿较轻,LC操作较容易,是最佳时机。
但对于发病超过72 h者,能否顺利实施LC,要参考B超结果而定,如果B超提示胆囊壁呈“双边影”,则胆囊与周围脏器是有解剖间隙的,大部分可通过腹腔镜完成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率逐年下降就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部分急性发作病程小于72 h和部分没有急性发作者,也有行LC相当困难的。
Papi等[2]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认为,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时间的选择上尚无一致意见,“早期”与“晚期”并无标准的时间点。
3.3 中转开腹
较之择期手术,急性炎症期行LC的中转开腹率较高[3]。
胆囊壶腹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是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诱发因素及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常因胆囊管或哈氏袋梗阻,炎症波及胆囊,但两者手术难度不同,前者常难于后者。
LC术中通过了解胆囊炎症、胆囊三角水肿、粘连程度对于手术操作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也是决定是否中转OC的重要因素。
而Calot三角解剖不清是中转开腹的绝对指征;对肝外胆管分辨不清者,考虑Mirrizzi综合征,也应果断中转幵腹。
江华山等[4]研究表明,LC急诊手术,中转开腹率高者,胆道损伤率低;反之,胆道损伤率高。
3.4 操作注意事项
3.4.1 对于张力高的胆囊可行穿刺抽吸胆汁减压,避免反复抓持胆囊壁,以免渗血影响术野。
3.4.2 急性化脓性炎症时的胆囊,其胆囊管常常粗短,为避免术后发生漏胆,术中使胆囊管尽可能“骨骼化”,充分完全夹闭胆囊管。
分离胆囊管时以“冷”分离为宜,避免电热损伤胆总管。
对于单枚钛夹无法完全夹闭胆囊管者,可采用“夹闭—剪开—再夹闭—再剪开”的“阶梯式夹闭”的方法完成[5]。
另外还可用套扎、缝线结扎、内镜订合装置等方法处理增粗的胆囊管。
3.4.3 对于胆囊管内有结石的,若结石嵌顿在其远端,仅需在其近端上钛夹后,与胆囊一并切除即可。
对于紧靠胆总管侧嵌顿的胆囊管结石,较小者可将结石挤向胆囊管远侧端后,在其近侧端上夹封闭胆囊管;若结石太大紧密嵌顿于胆囊管—胆总管交界部,为避免强力挤压致结石碎片进入胆总管,可切开结石前侧胆囊管,从其近侧端轻轻挤压出结石,再上夹封闭胆囊管。
3.4.4 如果术中怀疑Mirrizzi综合征,则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对于剥离胆囊时胆囊床解剖层次不清者,如果术中渗血较多,不要盲目操作,分离过深易导致深面的肝管损伤,可行胆囊次全切除术,保留的黏膜以电烧灼破坏。
3.5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
急性胆囊炎时期,特别是拖延数日后白细胞增高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增大,这时胆管损伤率较高[6]。
国内LC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吴金术等[7]报道为0.1%~0.5%,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LC手术过程中,应引起高度注意。
为避免胆管损伤,LC手术操作时不要超过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使用电灼及电凝操作时务必遵循贴近胆囊壁、远离胆总管及肝门的原则,不可盲目进行电凝止血,避免带电器械接触近胆总管端钛夹[8]。
不可盲目解剖及钳夹止血;手术操作需轻柔,不盲目自信,必须辨清“三管一壶腹”的解剖关系,尤其注意对变异胆管要有深刻认识;解剖胆囊管时可从胆囊三角的“后三角”开始,同时尽量使用分离钳钝性分离三角区,避免使用电钩时的热传导损伤胆管。
参考文献
[1] Kiviluoto T,Siren J,Luukkonen P,et al.Randomised trial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and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J].Lancet,1998,15(51):321-325.
[2] Papi C,Catarci M,Ambroseo D L,et al.Timing of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olculous cholecystitis:a meta-analysis[J].Am J Gastroenterol,2004,14(99):147-155.
[3] Unger S,Edelman D,Scott J,et paroscopic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J].Surg Laparosc Endo,1991,14(1):14-16.
[4]江华山,朱明,赵少勇,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问题讨论[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20(2):132-133.
[5]罗丁见,朱江帆.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234-286.
[6] Sanabria J R,Gallinger S,Croxford R,et al.Risk factors in electiv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conversion to open cholecystectomy[J].J Am Coll Surg,1994,17(9):696-704.
[7]吴金术,毛先海,廖春红,等.10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17(7):606-608.
[8]陈功波,汤先畴,刘文沛,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