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称谓语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汉语和越南语称谓语语用对比探究

汉语和越南语称谓语语用对比探究

汉语和越南语称谓语语用对比探究作者:谭群瑛言秀华谢小玲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4期摘要:汉语和越南语都有丰富的称谓系统,二者有异有同,相异之处对越南学生或习得汉语称谓语造成阻碍。

本文对汉越称谓语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进行分析,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称谓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汉越对比分析,从而提高汉语和越南语跨国交际的准确性。

关键词:对越汉语教学称谓词语用对比引言称谓语是每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频率较高。

人的社会关系至为复杂,这些社会关系体现在交际场合中,又表现为特定的交际角色、环境、心理。

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人际关系和人的特定身份、职业等的称呼。

越南是中国的邻国,同属亚洲文化背景,但汉语和越南语都有繁杂庞大的称谓语系统,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常给越南学生习得汉语造成迷惑,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越南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称谓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汉越对比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准确性。

一、汉越称谓语的共同点(一)汉语和越语的亲属称谓系统都十分发达,强调长幼有别、亲疏有序为了对家族成员的亲疏远近都有细致的反映,汉语在称谓上有明确的分别,因而使得亲属称谓细致而又繁复。

越南语在历史上与汉语有着很深的渊源,汉语曾经是越南人在长达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当作正统的文字和书面语来使用的语言,所以汉文化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越文化中。

因此,和汉语一样,越语也有着庞大、细致、繁琐的亲属称谓词系统。

在汉语的亲属称谓中,表示姻亲(即母系关系)祖孙关系的称谓词要在辈分词前加“外”以和宗亲(即父系关系)区分开来,如“外祖父”、“外祖母”。

相对应地,越南语中用nội来表示宗亲关系。

在汉语和越南语中,表示父系宗亲关系的“伯父”、“叔叔”、“姑姑”(bác、chú、cô)又与表示母系姻亲关系的“舅舅”、“姨妈”(cậu、dì)相区分。

中西方交际中文化差异不同之分析

中西方交际中文化差异不同之分析

中西方交际中文化差异不同之分析摘要:我们知道,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当然他们在交际方面也有许多的不同。

从文化交际角度看,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一﹑对事物认识的差异;二﹑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交际中可能要出现错误。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掌握不同的语言,更要掌握不同的文化习惯,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并设法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注重交际文化和背景文化,并尽力使这个切合点成为两种文化的交融点,这对成功进行国际交往会产生很大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文化背景一、引言名族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其不同的文化现状。

跨文化交际包含着许多方面,不仅是文化,而且还存在于社会环境中。

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不同形式的相同语言和文化背景有时传递的信息则是相背的。

如果我们不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交际中可能要出现错误。

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从文化交际角度看,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二、对事物认识的差异(一)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西方人认为人是所有有价值事物当中最为重要的;而在东方人则认为社会是最重要的,所以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在这一点上,中西方之间的观念就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现实生活认为人们应该以集体为优先,不能有英雄主义。

然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崇尚英雄主义。

因此在与国外朋友交际时,我们不可以对于外国友人的英雄主义行为进行责问。

多多了解这些差异并尊重差异才会使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交流素质的人才。

(二)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差异由于各民族的演变历史和发展的环境不同,造成其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包含不同的价值,具有不同的内涵。

[1]西方国家有爱狗的传统,而中国人却崇敬龙。

《红楼梦》称谓语翻译赏析

《红楼梦》称谓语翻译赏析

《红楼梦》称谓语翻译赏析摘要本文通过《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称谓语英译的对比分析,详细阐述了中英称谓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翻译所造成的困难,深入探讨了异化和归化策略在杨氏和霍氏英译本中的应用,并指出二者的利弊。

笔者认为,随着跨文化传播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翻译实践会呈现出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趋势。

关键词:红楼梦称谓语翻译异化与归化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红楼梦》素来被誉为中国明清文化历史的全息图,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四大家族的盛衰荣枯。

其中人物几百余,作者生动真实地构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称谓系统。

其中各种称谓语的使用大致遵循四项原则,即:宗法、等级、礼仪、情感(孙炜,1991)。

宗法原则决定亲属称谓语的使用,等级原则制约社会地位称谓语的选用,礼仪原则规约了敬谦语的使用,而情感原则决定了在不同场合说话人如何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对听话人或所指对象的爱憎(刘泽权,2006)。

对《红楼梦》称谓系统的研究一直是文化学和社会学的热点,而其中人际称谓的翻译恰好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锋,是文化翻译研究的典型案例(冯庆华,2006)。

时下,《红楼梦》较为流行的两个英译本是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和霍克斯及其女婿闵费德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谈及文化翻译,不可忽视的是一直以来的“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争。

二者最早是由美国翻译家韦努蒂提出的。

本文依据韦努蒂对翻译策略的划分,围绕宗法、等级和礼仪三原则,从《红楼梦》原文中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话语片段,对比分析上述两英译本对其中称谓语的不同处理情况。

二宗法原则——亲属称谓语亲属称谓语是反映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

受封建宗法礼教的影响,汉语的亲属称谓不仅区分了父系和母系、直系和旁系,更表明尊卑辈分和长幼顺序,表现出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的特点。

汉越人称代词对比分析_黎德成

汉越人称代词对比分析_黎德成

2009年9月第7卷第5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Sep 1,2009Vo l 17N o 15*收稿日期:2009-02-27作者简介:黎德成(1976)),男,越南海防人,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越汉语教学、第二语言习得、现代汉语。

汉越人称代词对比分析*(越南)黎德成,刘娅莉(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 文章从越南留学生的语用偏误入手,对汉越人称代词进行对比,越南语的人称代词在汉语中虽有对应项目,但在感情色彩义和语用功能的分布上有差异,越南语因第二人称代词缺乏如汉语/您0、/你0、/你们0这样的礼貌式而不得不借用亲属称谓词、职务名词等用于交际场合,第二人称代词空项给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带来困难。

[关键词] 语用偏误;人称代词;汉越对比中图分类号: H 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09)05-0085-05一、问题的提出人称代词指/替代人的名称的0词[1][p .198](王力,1985),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和定语[2][p .72](刘月华等,2001)。

这类词是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

母语越南语者在用现代汉语进行交际时常使用以下的句子:1)学生:老师好!老师:你好!好久不见了。

学生:?老师最近忙吗?老师:我不太忙。

找我有事吗?学生:*今天我来看老师,想告诉老师我的高考成绩。

老师知道吗?有老师的指导,我终于考上外语大学了。

2)年轻的男同学:哥哥在做什么呢??哥哥有空吗?年长的男同学:有空。

年轻的男同学:*弟弟有点儿事想请哥哥帮个忙。

以上句子词汇和语法都正确,但却不符合汉语的语用习惯。

在上述交际情景中汉语母语者常表达为:1.)老师好!您最近忙吗?今天我来看您,想告诉您我的高考成绩。

您知道吗?有您的指导,我终于考上外语大学了。

2.)哥哥在做什么呢?你有空吗?我有点儿事想请你帮个忙。

汉维属称谓词对比分析

汉维属称谓词对比分析

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 2008年06月06日 16:13:28 稿源︰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作者︰孙岿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是把原来的亲属称谓词转用到社会上,增加新的义项,对不月年龄不同关系的人使用不同称呼的方法。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称谓”和“称呼”这两个概念。

亲属称谓是亲属关系的名称,也就是我们使用的“引称”。

亲属称呼是亲属接触时所用的口头的称呼,又称为“对称”或“面称”。

例如︰维吾尔族社会习惯于把结婚入门的媳妇称做自己的女儿,把女婿称做儿子。

亲家之间相互特别尊重对方,在引称中姻亲兄弟姐妹释谓前要加l写eyin以区别于同胞兄弟姐妹。

而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把姻亲的兄弟姐妹区分为小姑子、小姨子或大舅子、小叔子等,对称中一律称为自己的兄弟姐妹。

从亲属称谓和称日中,我们多少可以感到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般来说,亲属称谓的使用范围窄,仅限于与自已有血缘关系的人,而亲属称呼的伽范围很广,既可用于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也可用于没有任何亲属关系的人,且使用称目的随意性很强。

但并非所有的亲属称谓都能当做称呼来使用,有的维语亲属称谓uluY b0啪 (高祖)aw憎(曾孙)qowro(玄孙)等就不能转变为称呼。

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原形转称法(亲属称谓原形不变,词义增加新的义项);另一种是改形转称法(亲属称谓词词形词义都有变化)。

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补充性的。

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中,由原形转称法构成的称呼,绝大部分是核心家庭的亲属称谓。

常见的有︰bowa(祖父)、mona(祖母)、dada(父)、apa(母)、qong dada(祖伯父)、qong apa(祖母、伯母)、kiqikdada(叔祖父、叔父)、kiqikapa(叔祖母、叔母)、��(兄)、ini(弟)、aqa(姐)、singil(妹)uka(弟、妹)、bala(子女)、oYul(儿子)、垮zI 忮儿)、naw份(孙子)、yangga(嫂)、taYa(叔、舅)、hamma(姑姆、姨妈)等。

称谓语:社会文化的镜像——英汉社交称谓方式对比分析

称谓语:社会文化的镜像——英汉社交称谓方式对比分析
很 重 要 的 因 素 就 是 语 流 的 “ 律 ” 包 另 节 ,
括 语 流 中 的 轻 重 音 、 调 的 高 低 升 降 、 节 、 语 、 子 问 语 音 词 句
的 停连 等 节 律层 要 素 。 “ 而 自然 流 畅 程 度 ” 是 直 接 、 体 更 整
节律 层 结 合 起 来 。 能 更 全 面 、 完 整 、 科 学 地 对 应试 才 更 更 者 的 语 言 水 平 作 出 评 价 , 得 更 准 确 、 接 近 于 应 试 者 实 获 更
对 语 音 节 律 层 中 语 流 节 奏 和 韵 律 的 评 价 ,是 对 个 体 有 声
语 言 科 学 而 全 面 的评 价 。 但 是 , 实 际 评 测 中 , “ 质 ” “ 律 ” 普 遍 存 在 重 音 轻 节 却


律 师 、 士 ) 常 见 的 称 谓 有 “ 先 生 ” “ 医 生 ” “ 书 护 。 王 、李 、胡
记 ” 。 等
2职 务 / 业 称 谓 . 职
在 人 际 交 往 中 ,适 当 而 得 体 的 称 谓 方 式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能 传 达各 种语 言 信 息 。 汉语 中都 有 相 当数 量 的社 它 英
交 称 谓 , 不 同的 称谓 方 式体 现 了两个 民族 不 同 的文 化 。 但
二 、 汉 社 交称 谓 方 式对 比分析 英
1社 交 通 称 .
英 语 中 能 作 称 谓 语 的 职 务 并 不 多 。而 且 具 有 一 定 的 模 糊 性 。 如 “ rs e t可 用 来 称 呼 “ 统 ” 也 可 用 于 对 Pe i n” d 总 , “ 学 校 长 ”“ 行 行 长 ” 职务 的 称 呼 。在 汉 语 里 , 乎 大 、银 等 几 各 种 职 务 都 可 以 用 于 称 谓 。而 且 职 务 属 于 尊 敬 性 称 谓 成 分 , 表 了 荣 誉 和 尊 严 , 此 在 语 用 上 , 级 对 上 级 要 以 代 因 下 职 务 相 称 。而 且汉 语 对 职 务 的称 呼 十分 具 体 到 位 , “ 如 校 长 ”“ 长 ” “ 长 ” , 是 由于 中 国文 化 长期 以来 受 儒 、院 、厂 等 这 家 文 化 的 影 响 。孔 子 的 “ 不 正 则 言 不 顺 ” “ 不 顺 则 事 名 、言 近 。 节 律 层 水 平 差 距 明 显 的 应 试 者 获 得 相 同 或 相 近 的 分 数 . 两者 的 实 际语 言 表 达 水平 却 存 在差 距 。我 们 发 但 现 .这 种 分 数 和 实 际 水 平 的 差 距 一 般 在 低 级 别 段 不 太 明 显 . 高 级 别 段 特 别 是 二 甲 以 上 级 别 则 较 为 明 显 。这 在 也 正 说 明 了 语 言 节 律 层 是 建 立 在 语 音 音 质 层 基 础 上 的 更 高 层 次 的 语 言 水 平 ,在 高 水 平 语 言 表 达 中显 得 尤 为

俄汉称呼语语用对比分析

俄汉称呼语语用对比分析
引 言
表 示 的 评 价 意 义色 彩 最 为 广 泛 ,从 褒 义 的指 小 表爱 到 嘲 笑 讽 刺 。
称呼语在 国内俄语 界通常 被称为 “ 呼语 ” ,俄语 为 o pIe ̄ 。国 6a He R
中国人的昵称 、爱称则没有俄语 这么普遍 和多样化 。大 多数 中 国人 小时候有小名 ,但这 只适合于 自己的长辈或同龄人使用 ,而且当到 了一 定年龄 ,比如 1 6岁或 1 8岁,则基本改称大名 ,特别是在公 众场合称呼 对方小名的话 ,会被认为是一种侮辱。少年或成年人 之间的昵称 ,人们 习惯把大名的尾 字叠用 ,或加 “ ”字 ,如 “ 小 红红 ”或者 是 “ 小红 ” ; 长辈称呼晚辈则用 “ 十姓”,这也算 一种爱称 。当然关系特 别亲密 的 小 人 之间也可 以称呼 “ 绰号 ” ,但必须是非正式 的场合 。
状态 ,达 到所预期的交际 目的。 ( ” 王德春等 20 :2 6 00 7)
l _俄 汉 名 词 性 称 呼 语 的 语 用 差 异
1 .1专有 名 词 性 称 呼 语 即 姓 名 的 语 用特 点
在亲属称谓上 ,俄罗斯并不重视长幼关系 ,其亲属称谓 系统显 得较
为笼统 、松散 。而在现代 汉语 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 明得 一览 无余 ,如辈 份 ( 辈 :伯 、舅 ;同辈 :哥 、妹 ) 父 ,父 系 或 母孙 ,年龄的大小 ( 、伯 、姐 、妹 ) 及血 叔
亲或姻 亲 ( 、姐夫) 哥 。 俄汉语 中表 示 父 母 亲 的 称 呼 语 基 本 一 致 ,主 要 是 :Oe/ 亲 、 TU 父 M T/ ah母亲 ,n n/ a a 爸爸 、M M / a a 妈妈 。俄 语中 的 Mah和 Oe T TU是俄 罗斯 成年子女对父母 亲的称呼语 ,这两种称呼语通 常用于严肃 的谈话 中,往 往带有不敬或疏远色彩 ,或用于冲突对立场合 。( 张会森 2 1 00:4 ) 1 汉语中一般称呼 “ 爸爸”、“ 妈妈”, “ 亲” “ 父 母亲 ”一般 也是成 年人使用 ,与 “ 爸爸… ‘ 妈妈” 相 比,不够亲切 ,显得庄 重 、尊敬。此 外 ,“ 父亲… ‘ 母亲 ”两种称 呼语 也用于庄重场合 或书面语 中。中 国非

汉泰社会称呼语对比的认识

汉泰社会称呼语对比的认识

汉泰社会称呼语对比的认识作者:陈琳概要:本文从姓名称呼语、职务称呼语以及泛称称呼语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汉泰社会称呼语的异同点,并作了文化角度的阐释。

中泰两国在称呼语使用规则上具有文化一致性,也各有文化选择性。

这也是我们在对泰汉语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的点。

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称呼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比分析汉泰社会称呼语的异同点,以期能对汉泰间的跨文化交际和对泰汉语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1.汉泰社会称呼语对比分析社会称呼语与亲属间称呼语相对,是指非血缘关系的社会人之间直接称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

本文将从姓名称呼语、职务称呼语、泛称称呼语三个方面来探讨汉泰社会称呼语的异同。

1.1 汉泰姓名称呼语对比分析1.1.1汉语的姓名称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 姓+名。

如刘胡兰、王莉等;② 老/小/大+姓或姓+老。

如老张、小刘、杨老等,复姓一般不这样使用;③ 名字。

如杰伦、力宏等,一般只限于双名;④ 姓。

仅限于复姓,如欧阳、上官等;⑤ 小名或名字的昵称形式。

小名如小汤圆、胖子等。

名字的昵称形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名字用字叠音。

如蛋蛋、东东等;二、小/阿等词缀+名字用字。

如小兰、阿俊等;三、名字用字+儿/子等词缀。

如甜儿、英子等。

这种称呼形式一般用于十分熟悉的同学、同事或朋友之间,用来表示说话者对听话者的亲近、喜爱的感情。

1.1.2泰语的姓名称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名+姓。

如สสสสสสสสสสส。

“名+姓”这种称呼形式一般用于陌生人之间或者一些正式的场合。

②名。

如สสสสสส。

这种称呼形式用于称呼者认识被称呼者,但不知道被称呼者的小名时。

③小名。

如สส[bi:33](英语借词,bee)、สสส[mu:14](猪)。

泰国人的小名一般是孩童时期父母取的。

泰国人的小名比大名更被广泛使用。

泰国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都有小名。

长辈称呼晚辈、老师称呼学生以及同辈之间,都可以使用小名。

④สสสส/สสส+小名。

สสสส的本义是“弟弟,妹妹”,สสส的本义是“子女,女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